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合集下载

马原论述题重点

马原论述题重点

第一章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北的正确性。

答: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辫证统的关系。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同家和地区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答: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第三,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又存在很多问题。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既要看到顺利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影响的一面3.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机证关系。

答: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其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第三,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另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4.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原简答论述题复习范围+答案

马原简答论述题复习范围+答案

1.何为物质?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物质:(1)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3)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5)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谈谈对有用即是真理这个观点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5.这种观点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否定社会的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每个公民团结互助。

苦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利时,众人划桨开大船,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无不说明……是错误的。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举例: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

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马原11道论述题

马原11道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他的科学性体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原本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他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26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29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1. 定义二项式系数,并给出常见的计算方法。

二项式系数是组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表示为C(n, 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择k个元素的可能性的数目。

其中n和k均为非负整数,并满足k ≤ n。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公式法:根据二项式系数的定义,使用组合数公式C(n, k) = n!/((n-k)!* k!)进行计算。

•递归法:二项式系数满足递推关系C(n, k) = C(n-1, k-1) + C(n-1, k),可以通过递归方式计算。

•动态规划法:创建一个二维数组dp,其中dp[i][j]表示C(i, j)的值。

根据递推关系dp[i][j] = dp[i-1][j-1] + dp[i-1][j],动态填充数组dp来计算二项式系数。

2. 解释“理想气体”概念,并列举理想气体方程的几种形式。

理想气体是理论上的一种气体模型,用来描述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

它假设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无体积并且无内能。

理想气体方程是表示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关系,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Boyle-Mariotte定律:PV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当温度恒定时,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Charles定律:V/T = 常数,其中V为气体的体积,T为气体的温度,当压强恒定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Gay-Lussac定律:P/T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T为气体的温度,当体积恒定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综合气体定律:PV/T = 常数,结合Boyle-Mariotte定律、Charles定律和Gay-Lussac定律,可以得到综合的理想气体方程。

3. 什么是电磁感应?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当磁场通过导体回路改变时,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题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

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

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

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

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分)。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分)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分)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1分)四是企业经营全球化。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1分)4.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分)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2分)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分)四、辨析题(下列3小题,每题必作。

每小题6分,共18分)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分)因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实践,社会生活各项内容也归根结底在于实践。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集锦-马原论述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四、论述题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主观题一、结合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认识的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因素(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斗争中,逐步走向党,并迫切渴望科学的指导理论;(3)思想渊源:三大现金思潮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方法论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六、否定之否定规律及方法论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论述题复习

马原论述题复习

马原复习1.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P4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4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6-28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

P26-27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马原论述题 80余道题目与答案

马原论述题 80余道题目与答案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之间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时建立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科学基础。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崩溃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这些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5.这种观点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否定社会的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每个公民团结互助。

苦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利时,众人划桨开大船,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无不说明……是错误的。

三、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你的看法。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党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怎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四、“三人成虎”“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哪一个辩证法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寓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辩证规律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和形式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对我们的启示1.要重视量变的积累过程。

质变的发生离不开量变的积累。

譬如,学习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恶习也是平时不检点而慢慢纵容出来的,人们常说论屌丝逆袭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超出度的范围,物就转变为他物,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让骆驼变成死尸就是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范围3.不要急于求成五、十七世纪英国经验论者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你怎么评价他的“白板说”(认识来源于经验)1.“白板说”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任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只是一种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改革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反映的摹写性绝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摹写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对象信息的分析、抽象、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4.正因为如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在头脑中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这说明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六、批驳“有用就是真理”观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大的特性是客观性2.有用即是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有用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真理和谬论的界限,会导致真理的多元论3.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代表性观点“有用即是真理”是立足于不坚定的唯物论基础上,从真理的主观性角度说明了人的价值观念,心理需要对真理发展的重大作用七、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原理,批判不可知论,说说为什么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获得绝对性真理)1.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和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认识的能力的至上性,也否认作为人的认识成果否认真理的绝对性2.马克思认为真理具有绝对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即是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互相渗透和互相包含的。

相对性的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性向绝对性的转化和发展中4.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性统一的。

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任何、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的对立统一。

但是,人类的思维按其基本性能力和可能性能力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5.所以,人能正确认识世界,获得真理八、结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谈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意义1.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意义:①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当代社会的积极变革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理支持。

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国道路就有可能迷失前进方向,中国精神就有可能失去内在灵魂,中国力量就有可能失去精神动力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九、近来,中央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些活动,观点反映了什么原理有何意义1.唯物史观关于群众路线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变着社会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