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民俗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5篇【优秀范文】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5篇【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f76439c5da50e2524d7fcd.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总结(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是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之地。
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向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二,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构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三,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必须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能够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四,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到达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到达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个性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思考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构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内含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fb5ef414791711cd7917c9.png)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e10dd7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b.png)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的独特理解和热爱,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之一是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中国菜肴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独特,追求色彩丰富、香气扑鼻、口感细腻的烹饪效果。
无论是宫廷菜、川菜、粤菜还是鲁菜,每道菜肴都经过精心搭配和烹制,以展现食材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展现出惊艳的色彩和美味。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中,饮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春节时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时,人们会祭祀祖先,同时也会烹饪一些特定的食物,如清明粥和青团,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中国的婚礼上,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人和亲友一同品尝美食、举杯相庆,彰显喜庆和祝福之意。
此外,不同地区的饮食民俗也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中国的地域辽阔,各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
例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早茶、浙江的东坡肉等,都是相应地区的代表性菜肴,各自展现出饮食民俗的独特魅力。
同时,中国饮食民俗还反映出中华文明的长久历史。
中国人民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对食物的重视可见一斑。
古代的经典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耕作、种植、饲养和烹饪的详细记载。
而《山海经》中也对各地物产有着丰富的描述,为后世的烹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近年来,中国饮食民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交流与文化合作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餐饮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美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
同时,中国的饮食民俗也吸引着海外游客前来体验,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民俗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承载着独特的饮食理念、烹饪技艺和食材搭配,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
它在家庭聚会、传统节日、地方特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的饮食民俗必将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总结5)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总结5)](https://img.taocdn.com/s3/m/4fb2ef01192e45361066f5bc.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总结5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能够说从古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吃的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也造就了食物种类繁多、烹饪技巧复杂、讲究色香味等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2.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不同于复杂的中国饮食文化,西方的饮食文化相对而言简单了很多;西餐注重就餐礼仪,吃西餐要着装讲究,西餐的餐具也很是精美。
西方人的饮食多以肉禽类为主,且经常配以美酒,在调味上更是注重用作料带出食物原本的味道,烹饪方式也以煎、烤、煮的制作方式为主。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1.饮食观念的差异(1)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主要受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崇尚“天人合一”,在饮食上构成了“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中国人是极讲究吃的,能够说吃饭是人生第一大事,所以在烹饪时不仅仅注重食物的内在品质,也注重菜式的外在美观,任何菜式都要保证“色、香、味”俱全。
中国人以“和”为贵的观念也深深扎根于饮食文化之中。
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便是传统的“五味调和”,基本上所有的中国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调料烹制。
中国人认为,美味的产生,需要各种佐料的相互调和。
用餐礼仪方面,中国人喜“动”不喜“静”,惯用圆桌,且有严格的座位排序。
一般主宾、地位高的人或长者要坐到主位,以示尊重。
这是由中华民族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等级尊卑观念以及家庭观念决定的。
中国人也习惯在用餐时相互让菜,劝酒,餐桌上的气氛是十分和谐的。
(2)西方人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崇尚自由,追求人的个性,且西方人的性格更加理性化,因此更多关注食物的营养,西方人的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观念。
在很多西方国家,食物是用来饱腹的,饮食只是一种用来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西方人讲求平等,家庭结构也很简单,在用餐上也都使用长方桌,且座次随意,没有中国人那样严格的等级尊卑顺序。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吃饭时喜静,很少言语,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的、静静的享用自己的盘中餐。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518e18cabb4cf7ec4afed0c9.png)
二、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自然环境、物产——地域性 (水稻,小麦,青稞)
❖ 文化传统——传承性 (同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习俗,如正月初一早晨 的饮食;特色食品;同一原材料不同的烹制方法 和饮食方式;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饮茶习俗)
5、闽菜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 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 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三 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
名菜佛跳墙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 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 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 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 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 特点:口味清淡,酥香,用油少,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 一般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
❖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 、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布丁
3、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 特点:原汁原味,喜面食,如意大利通心粉,比萨饼等; ❖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
❖ 卤是将经加工后的原料放进卤水中加热使其吸收卤味并加热 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 炸,也称氽,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锅油炸的时间及方法,依 原料性质和形状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状小而薄的,可在 油沸时下锅,约八成熟取出,让其内部熟透;最后,油沸时 再下锅炸一炸。
❖ 煲以汤水和瓦煲为主要导热媒介,将物料放进有汤水的瓦煲 中,通过加热使主料与配料的美味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嫩滑 、浓香的菜肴的烹调方法。
一、饮食民俗的概
![一、饮食民俗的概](https://img.taocdn.com/s3/m/4cd2d3d580eb6294dd886cc3.png)
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 油炸、蒸等。
赏灯
元宵节又是灯节。从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其中十五日 是正日),“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竹歌处处通”,热闹 异常。 江南风俗,十三日晚上吃汤圆,十八日晚上吃面条,叫 做“上灯圆子落灯面”。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 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又简称为 食俗。
立春习俗
——咬春
二、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以热食、熟食为主 在饮食方式上采用聚食制 一日三餐 在食具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 祭祖的四大节日。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放河灯 潮汕中元节
六、中秋食俗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八 月节、拜月节,是我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按照我国的立法,农历 八月居秋季之中,而八月的三十 天中,十五又居一月之中,故八 月十五日称为“中秋”。鱼——年年有余 祭祖拜年穿新衣
压岁钱
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 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
出现,两汉时期已很流行。
一、元宵食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 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人们在这天提灯笼、猜灯 谜、吃元宵,各地还有许多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实心和带 馅两种。
七、重阳食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也称重九节、登 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敬老节。 每逢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赏菊,还要吃菊花糕,饮菊花 酒,插茱萸,以避邪祛灾。
中国饮食特点是什么
![中国饮食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b77bc2702020740be1e9b79.png)
中国饮食特点是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食更是令世界为之倾倒,那么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是总结的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域性差异,也形成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中国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丰富饮食文化之境地,中国饮食文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风味繁多。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之说,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二、四季有别。
中国烹饪的一大特征就是按季节饮食。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季节来配菜和调味,冬之味醇浓厚,多以炖焖煨为方法;夏之味清淡凉爽;夏季多凉拌冷冻为主要烹饪方法。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表现在精湛的烹饪技术上,而且还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展现也是多方面的,一个红萝卜和一棵白菜心,烹调大师们都可以给你雕出各种美观的造型,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人们可以享受到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美感。
四、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不仅要求饭菜要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十分注重菜的品味情趣。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谓神奇瑰丽、雅俗共赏,也是由于烹饪大师对各种菜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节奏、娱乐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菜肴名称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而且还引入一些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
有些饭店就是以菜肴名来打自己的门店形象,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等。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1b0426af1ffc4ffe47ac75.png)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
”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
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
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
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八大菜系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
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江浙、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
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2e332aa5e9856a5612601b.png)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菜品精美,餐饮器具(青铜、漆器)、烹调技艺先进; 兼有华夏文化(古朴)和江南文化(细腻)的食文化特质。 9 东南饮食文化圈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特点: 物产丰饶,重鲜活,尚食事; 大胆改良、锐意创新,呈现较强的开放性饮食文化特质; 食风讲究,商贾气息浓郁。 10 西南饮食文化圈 以滇、川为中心。特点: 嗜饮茶,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菜品口味突出,尤以辣、酸、麻见长; 饮食风格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食风诚朴敦厚,乡土气息浓郁 ; 多民族聚居,但饮食禁忌少。 11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嗜饮酥油茶;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三、饮食文化层示意图 1、果腹层 2、小康层 3、富家层 4、贵族层 5、宫廷层 一、外食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 饮食疗疾 饮食养生 本味主张 孔孟食道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1、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2、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3、肴馔制作的灵活性 4、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5、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20 世纪 70 年代中叶以后,丛书中便有“菜系”字样。进入 80 年代,“菜
二、中国“食礼”包括: 1、饮食礼仪: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2、饮食礼制: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3、饮食礼义: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4、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 5、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6、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质: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 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质: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 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质: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发出邀请 定菜单 现场布置 2、请客方应事先详细计划,确定拟请的人士和就餐的人数,确定餐饮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应预先知道所有客人属于何种民族,各持何种信仰,是否有客人禁忌或排斥 某种食物; 5、进餐的形式可为自助餐; 6、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或包间,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在宴请当日应再次和待宴请的客人联系,以提醒客人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已毕,征求全体客人意见后交给服务人员; 9、请客方应较预定时间提前 15-20 分钟到达餐厅,以迎接陆续到达的宾客;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983e9b1aff00bed5b9f31de3.png)
演讲目标:
1、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 民俗 2、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 的主要食俗
3、发扬我国传统食俗传
统文化
谢绝拷贝
1
制 作
学 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专业年级: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91班 组 长:宋兴芳(主讲)
组
员:李甜丽 周琼 袁婷 蒋买丽 朱在丽
谢绝拷贝
2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一,每家每户必 有泡菜,在他们的饮食 里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原 料。
谢绝拷贝
10
3、蒙古族(481万人)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日食三餐,以牛、羊 肉为主食,喜食烤、烧肉、手抓肉和酸奶疙瘩。 嗜饮砖茶,能饮酒。农区以米面为主食,爱吃包 子、饺子、蒙古馅饼和炒面等,爱喝烈酒和砖茶, 每餐离不开奶与肉,即“白食”与“红食”。
谢绝拷贝
33
好吃的佤族香猪手
谢绝拷贝
34
佤族鸡肉烂 饭
特色小吃 蜜糖饭
谢绝拷贝
35
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多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 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坝多以稻、麦为主 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等杂粮为主。肉食以猪肉为 主,擅长腌菜和酱品。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 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侍候长辈,礼仪颇严。爱吃 酸冷、辣味,尤喜饮茶。 白族注重节庆,喜饮酒、茶,早茶叫“清醒茶”,午 茶叫“休息茶”。白族人的“刨花茶”是招待贵客的 一种味道独特的饮料,既有营养价值,又能当作止咳 36 药用。 谢绝拷贝
谢绝拷贝
14
二、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
维吾尔族
谢绝拷贝
15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e803f1846529647d27285213.png)
东部的福建 泉州
中国饮食礼仪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
宴饮之礼—阶层
•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 民间等。 •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 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时守约;抵达后, 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 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闽菜 • 发源于福州,以福州闽菜为 代表。闽菜又称福建菜,是 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 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 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 长于使用糖醋。
皖菜 • 皖菜,即安徽菜,不等同与 徽菜。 • 安徽菜,没有形成统一菜系 ,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种 地方风味所组成。
鲁
菜
•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 ,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 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 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 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 究急火快炒。
“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 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点从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词汇都可以看出
• • • • • • 如见面打招呼是:“你吃过饭没有?" 骂人是:“你这个饭桶!” 赞扬什么东西则说:“脍炙人口” 得意满足是:“吃香喝辣的” 无趣之事形容为:“味同嚼辣” 生活艰苦是:“甜酸苦辣”
中国传统饮食基本类型
食
具
•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 子
• 饮食活动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出 现了社交礼仪食俗,岁时节日食俗、信 仰 食俗、婚丧食俗、寿诞食俗和生育食俗等。 •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待客的饭菜也各有讲 究。例如: • 在北京 • 在东部的福建泉州
聚餐制
在 北 京
中国饮食民俗特点论
![中国饮食民俗特点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9602fdba0d4a7302763a86.png)
On F a u e fCh n s trn ok o e e t r so ie e Cae i g F ll r
W ANG n—a Ya n
( dt i e at n f c dm cJun l h ou n E i r l pr t ae i ora,S a ga oaD me o A
同民族 的人 的饮食 都是遵 循一定 的习俗惯制 的 ,没 有人 能够 不饮食 ,也 没有 人能够 长期实 行与族众 不
显示 出来 的 ;一是 饮食 事项 在时 间、空 间 及发展过 程 中所 显示 出来 。 综而 言之 , 它一般 具有人
同方式的饮食。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饮食是维 持人的生命的基本前提 , 是人们恢复体力、补充营
性而逐渐得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认可。
口。春鹅秋雏 , 冬葵温韭 , 浚芘蓼藓 , 丰薷耳菜 , 毛
Hale Waihona Puke 二、 民族性 所 谓 民族性 ,即是不 同 民族 间 的饮食 习俗所 表现出 的不 同特征 。它包 涵有 两层 意思 : 是指 同 一
一
果 虫貉 。” 二是饮 食 民俗 的繁简程 度不 同。如同 ㈦
类共通性、 民族性 、 阶级性 、 历史性 、 地方性 、 传承性、
变异 性 、 中性等 特点 。 集
养、 增进健康 的生理需要。 不论时代——采集经济时
代、 渔猎经济时代 、 畜牧经济时代 、 农耕经济时代或 是大机器工业生产时代 ; 不论年龄段——从出生到 死亡 , 任何人都必须饮食, 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
tr ,h s r aue lc l aue rn mi in aibl ya dc n e t t n t. w ih u e i o cn tr ,o a tr,t s s o ,v r i t n o c nr i ,ec , hc ti n a s a i ao rf csteChn s u ua o n tt n n amu i e e ai. e e t h ieec h rl n oai so h —lv lb ss l c o
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efd67a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2.png)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特色和风情。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中国饮食民俗的丰富多彩之处。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米饭。
北方人早餐常见的有馒头、包子,而南方人则有粽子、粥等。
在中国的餐桌上,米饭、面食、粥食等各类主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少不了各种菜肴。
无论是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各地菜系,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烹饪工艺和独特口味,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口腹之欲。
除了饮食的口味特色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比如在中国人聚餐时,通常会有“宴客三礼”:主人敬酒、劝酒、送酒。
主人先敬酒,然后劝客人多吃菜,最后再送客人离开。
这种饮食礼仪体现了中国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尊重之心。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餐桌禁忌,比如不能倒酒、筷子不能插在饭中间等,这些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礼仪之风。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饮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春节,中国人会吃饺子、年糕等象征吉祥的食物,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清明节则会吃青团、青龙过江等特色食品;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共度佳节。
这些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方法上。
中国人讲究“荤素搭配、饮食相符”,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中国菜肴注重烹饪技巧和刀工,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色泽鲜艳,造型精美,营养丰富。
比如川菜的麻辣味道、粤菜的清淡清爽、淮扬菜的甜咸平衡等,都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西方饮食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4c6506bed5b9f3f90f1c59.png)
西方饮食文化 - 特点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四大类,即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独特的饮食科学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食观。
3.起伏的饮食历史意大利菜是鼻祖,法国菜是国王,美国菜是新贵。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5.众多的饮食品种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
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6.多彩的饮食民俗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
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
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西方饮食文化 - 西餐礼仪西方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
为在初次吃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熟悉一下西餐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一.用餐场合及注意事项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
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
下面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场合及注意事项:1.自助餐西方饮食文化自助餐(也是招待会上常见的一种)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点,有冷菜也有热菜,连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
一般在室内或院子、花园里举行,来宴请不同人数的宾客。
如果场地太小或是没有服务人员,招待比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选择。
自助餐开始的时候,应该排队等候取用食品。
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个放食物用的盘子。
要坚持“少吃多跑”的原则,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几次。
用完餐后,再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允许“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在饭店里吃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数计价,有些还规定就餐的时间长度,而且要求必须吃完,如果没有吃完的话,需要自己掏腰包“买”你没吃完的东西。
简述我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简述我国饮食民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0d01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f.png)
简述我国饮食民俗的特点我国饮食民俗的特点,一般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饮食事项本身内在的属性所显示出来的;一是饮食事项在时间、空间及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
综而言之,它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
一、人类共通性所谓人类共通性,即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的饮食都是遵循一定的习俗惯制的,没有人能够不饮食,也没有人能够长期实行与族众不同方式的饮食。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是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前提,是人们恢复体力、补充营养、增进健康的生理需要。
不论时代——采集经济时代、渔猎经济时代、畜牧经济时代、农耕经济时代或是大机器工业生产时代;不论年龄段——从出生到死亡,任何人都必须饮食,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饮食的。
二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一些民族化的饮食习俗逐渐为他民族所接受并被转化为国际化的习俗,成为人类共有的民俗事项。
如汉朝时对游牧民族“羌煮貊炙”食法的接受;如分餐制逐渐以其科学性而取代集餐制;如牛奶因其营养性而逐渐得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认可。
二、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即是不同民族间的饮食习俗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同一种饮食事项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同为饮茶。
白族饮的是“三道茶”、藏族饮的是“酥油茶”、蒙古族饮的是“奶茶”,这些茶的制作原料、制作方法、饮用方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如白族是先将小砂罐放在火盆上干烤,烤热后,再将茶叶倒入罐中,然后边烤边摇动,待茶叶略呈黄色时,即冲入微量的沸水。
沸水倒进茶盅后,再在茶盅中冲入少许开水,即可品尝。
此时,砂罐内再倒满开水,稍微煨烤一会后,再斟一轮。
每斟一轮称一道。
一般斟三道,故俗称“三道茶”。
三道茶的茶味各有特色:头苦、二甜、三回味。
藏族是用砖茶加少许土硷,熬成很浓的茶汁,倒入一个高约1米、直径约10多厘米的木质桶内,再加上盐巴和酥油,用一种活塞式的棍轴在桶内上下冲击,使水油交融。
饮食民俗文化
![饮食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313f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9.png)
饮食民俗文化饮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饮食礼仪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饮食民俗文化,展现其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食材选择与地域特色每个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传统,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
比如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倾向于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面食、羊肉等;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人们更注重清淡、多样的饮食,如米饭、水果等。
同时,不同地区的食材选择也受到当地产地资源的限制,促使当地居民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烹饪方式与家庭传统除了食材选择外,烹饪方式也是体现饮食民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代代传承的烹饪技艺,将当地的食材烹调出独特的味道,成为家庭中传统的味道记忆。
比如川菜的麻辣味、粤菜的清香味等,都是当地独有的味道,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
第三部分:饮食礼仪与节庆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礼仪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崇敬和尊重。
比如在过年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增加团聚的喜庆氛围;在婚礼上,新人要敬酒给长辈,表达对家族的尊敬。
同时,各地的节庆习俗也与饮食密切相关,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都是人们传统的吃节。
第四部分:现代生活与饮食文化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但是,传统的饮食民俗文化仍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少人开始重新发掘传统的烹饪技艺,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同时,一些地方也通过打造特色美食节、推广地方特色食品等方式,促进当地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饮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饮食民俗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为当代社会注入更多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饮食民俗文化,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继续绽放光彩。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fd488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5.png)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1.尊重食材: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尊重食材,追求天然、新鲜、健康的食材。
中国人善于利用各种食材,尤其是植物食物,注重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
例如,烹调方法中,清蒸、炖煮、凉拌等都是保持食材本身鲜美味道的常见方法。
2.平衡营养:中国饮食文化十分注重营养的平衡,追求五谷杂粮、青菜红薯等不同食材的搭配。
中国饮食文化倡导“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既保证了饮食的口感和美味,又能够使人体吸收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
3.色香味俱佳:中国饮食文化重视食物的色香味同时出现,追求色彩鲜明、香气扑鼻、具有特殊风味的菜肴。
中国烹调注重火候和调味品的运用,以增强菜肴的口感和口味,将菜肴变得更加可口诱人。
4.礼节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餐桌上的礼仪和风俗,例如,尊老爱幼、尊重客人、注重孝道等。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交流感情和凝聚亲情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饮食过程中注重团聚和互动,讲究和谐愉悦的氛围。
5.地域丰富: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饮食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广东菜、川菜、粤菜、鲁菜等不同的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调方法和风味。
这种地域特色使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6.传统食物: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传统的食物,如汤圆、年糕、粽子、饺子等,这些食物与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给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传统食物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团圆、祝福、纪念等。
7.饮食节令: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与季节性的食品相结合,注重适应自然的变化。
中国人把吃当作一种居住在极具季节性的国家中的必然选择,因而它的饮食文化也因应而生活出了一套共识和规范。
每逢节气,都有相应的食材和菜肴,如春天的草头粉、夏天的凉菜、秋天的石榴,冬天的火锅等。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7a4b7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6.png)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一、农产品新鲜多样
乡村的饮食文化首先体现在农产品的新鲜多样上。
在乡村,人们可以
亲自种植蔬菜、养殖家禽,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此外,乡村的
农产品种类繁多,有时土特产和野味更是乡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传统美食独特味道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体现在传统美食的独特味道上。
许多乡村的美食通
过代代传承,味道独特,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土家族的腊肉、苗族的酸汤鱼等,都是乡村饮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节令食材搭配精妙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表现在节令食材搭配方面。
根据不同季节,人们会
选择适应当季天气和气候的食材,比如夏季多食清热解暑的凉菜,冬
季则多喝热汤保暖。
这种搭配不仅考虑到了口感和味道,更注重了身
体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四、丰富的餐桌礼仪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有丰富的餐桌礼仪。
在乡村,餐桌礼仪是一种传统,
人们在吃饭时注重礼貌和规矩。
比如,客人先喝酒主人敬,长辈先吃干儿女后上饭,这些都是乡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五、乡村美食与乡村生活的融合
乡村的饮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融合是一种独特的氛围,乡村美食常常伴随着乡村生活的各种仪式和传统。
比如,农历新年吃年夜饭、收获节时的丰盛酒席等,都体现了乡村饮食文化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了解乡村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多留意乡村的美食文化,感受其中的乡愁和温情。
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7af329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1.png)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独特饮食文化的国家,各地的饮食民俗与地域特色紧密相连。
从北方的炸酱面到南方的粽子,每种菜肴都代表着特定地区的独特风味和独有的食材搭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饮食民俗的几个重要方面。
1. 饮食与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特定的食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的来临。
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月饼,一种圆形糕点,寓意团圆和幸福。
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食品与节日相结合,比如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年糕,都是人们在特定的节日中食用的美食。
2. 饮食与地域文化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民俗有着显著的区别。
北方的饮食偏重面食,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等。
而南方地区则以米饭和面点为主食,例如广东的粤菜、江苏的淮扬菜等。
此外,中国各地的地方特色小吃也是非常丰富多样,如四川的火锅、湖南的辣椒、江西的豆腐脑等。
3. 饮食与养生中国人讲究饮食的平衡和养生,许多食物被认为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
例如,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滋补身体,冬虫夏草则被认为有益于提高免疫力。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都与养生有关。
中式烹饪强调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对于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讲究较多。
4. 饮食与宴会礼仪中国人举办宴会时,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宴会有特定的座次和次序,主人会为客人提供各种菜肴,并注重菜肴的摆盘和装饰。
中国宴会通常会有八碗和四碟的布局,每道菜品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意义。
在宴会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也有特定的交杯酒礼仪,以示尊重和友好。
5. 饮食与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理论,将食物视为药物,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中医食疗通过食物的属性和性味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
例如,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有助于驱寒,而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中医食疗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总结:中国饮食民俗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不同地区和节日的文化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f85b5f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4.png)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及民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更是一种传统仪式和社交礼仪,同时也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色、香、味、形”,这四个要素被认为是一顿饭的灵魂。
在中国菜肴中,色彩鲜艳、香气诱人、味道独特、造型美观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比如,四川菜以其麻辣鲜香、形态各异的美食而闻名;广东菜则以清淡鲜美、脆嫩可口而著称;在北方,蒸煮、炒炸的菜品更具有油腻爽口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口味和风味反映了中国各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除了“色、香、味、形”,中国饮食文化还倡导“食物药用”的理念。
《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以教小民”等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
中国传统药膳烹饪技艺源远流长,例如煲汤、蒸炖、煮煎等方式都被认为有益于人体健康。
比如人们喜欢在冬季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而在夏季则更倾向于清热解暑的食材。
这种食疗养生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千年饮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饮食习俗中,饮食节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民俗活动。
这些传统的饮食节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美食的享受中感受到乡愁和归属感。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有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与精致,那就是茶文化。
中国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茶叶被视为中国传统饮料的代表。
中国茶有很多种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饮方式。
在中国,品茶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多少代表了中华文化对内涵与品位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民俗的特点有哪些?
饮食民俗的特点,一般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饮食事项本身内在的属性所显示出来的;一是饮食事项在时间、空间及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
综而言之,它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
一、人类共通性
所谓人类共通性,即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的饮食都是遵循一定的习俗惯制的,没有人能够不饮食。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是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前提,是人们恢复体力、补充营养、增进健康的生理需要。
二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一些民族化的饮食习俗逐渐为他民族所接受并被转化为国际化的习俗,成为人类共有的民俗事项。
二、民族性
所谓民族性,即是不同民族间的饮食习俗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同一种饮食事项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饮食民俗事项在传承,即只有这个民族有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三、阶级性
所谓阶级性,即是不同阶级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
它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饮食民俗的内容不同。
二是饮食民俗的繁简程度不同。
如同为清朝,宫廷的春节饮食要比普通百姓的繁褥、华贵得多。
四、历史性
所谓历史性,即是不同时代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特定的时代具有特定的饮食民俗。
二是特定年代对某些饮食民俗事项的改革,从而烙上了该时代的烙印。
五、地方性
所谓地方性,即是不同地方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
它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
广东由于炎热的时间很长,太阳辐射又厉害,人们流汗多而体力消耗大,因而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易
被吸收的养料,适应这种需要,广东的粥品特别丰富。
二是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发展状况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
三是不同地区的社会风尚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
明代民间百姓以节俭为主要风尚,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有江西民间崇尚节俭的食风。
酒席宴上虽摆有不少果品,但大多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只有一种时令水果可供食用,称为“子孙果盒”,意为可代代相传[5]。
六、传承性
所谓传承性,即是不同历史时期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沿袭相承的特征。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些饮食民俗以其合理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代代相传,而不断地被继承下来。
二是一些不良习俗虽具有不合理性,但往往因有传统的习惯势力支撑而传之后世。
七、变异性
所谓变异性,即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变革或变化的特征。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一些饮食民俗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两种:一种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即自然的变革,这种自然变革又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自然淘汰不合理的饮食习俗,其二是人为改变或替代了一些饮食习俗,这种改变不是因为原有的饮食习俗的不合理,多半是因地域或人们的饮食习惯所致。
八、特殊性
所谓特殊性,即是指有些饮食习俗仅仅只在有关的节日、礼仪中进行,在常态的生活情景中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具有这种内涵。
它通常与礼仪的内涵相一致。
如汉族婚姻礼仪中的主题一般有三项:第一项是夫妻生活和谐,第二项是生儿育女,第三项是孝敬公婆
九、集中性
所谓集中性,即是指饮食习俗在节日、礼仪活动中集中性的体现。
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饮食品种的集中,其次是做法。
除了要做足当天吃的以外,还要做好够底二、三天吃的,寓意连年有余。
再次是禁忌。
除了禁忌不好名称的菜或材料外,还要禁忌说不吉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