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4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 酸与碱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  酸与碱

酸碱质子理论的优点
与电离理论相比,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如NH4Cl
与NaAc,在电离理论中认为是盐,而质子理论认 为NH4Cl中的NH4+是酸, NaAc中的Ac-是碱。
• 酸碱反应是质子传递过程,符合这种要求的反应都
可划归为酸碱反应,从而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
• 建立了酸碱强度和质子传递反应的辨证关系,把酸
二、 酸-水、碱-水质子传递
弱酸
HA + H2O HA
Ka

H3O+ + A H+ + A
可简写为 平衡常数
H / c A / c



HA/ c
c 1mol L1
Ka,HA

K a 酸度常数,acidity constant
弱碱
B + H2O

BH+ + OH
实质: 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H+)传递反应。
第一节 质子酸碱概念
(1) 电离作用:
H+ HCl + H2O ≒H3O+ + Cl-
酸1 碱2 酸2 碱1
H+ (2) 中和反应: H3O+ + OH- ≒ H2O + H2O 酸1 碱2 酸2 碱1
H+ (3) 水解反应: H2O + Ac- ≒ HAc + OH-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碱的分类
一元弱酸、弱碱 多元弱酸、弱碱 两性物质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中的浓度计算
一、一元弱酸、弱碱
例:试计算浓度为c的弱酸HA水溶液的[H+]。 解: (1) 忽略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则: HA ⇋ H+ + A– 起始浓度: c 0 0 电离浓度:[H+] [H+] [H+] 平衡浓度: c - [H+] [H+] [H+]

无机化学第4章溶液

无机化学第4章溶液

【例题】 2.6g尿素[CO(NH2)2]溶于50.0g水中,试计 算此溶液在标准压力下的凝固点和沸点,已知尿素的
摩尔质量为60.0g·mol-1。已知水的Kb=0.512K·kg·mol-1, Kf=1.86K·kg·mol-1 。

bB
50.0g
2.6g 60.0g
mol
1
0.867mol
kg 1
应用二:制作防冻剂和冷却剂
盐和冰的混合物可用作冷却剂,在水产 事业和食品贮藏及运输中广泛使用。
原因:冰的表面总附有少量水,当撒上盐后, 盐溶解在水中成溶液,此时溶液的蒸气压 下降,当它低于冰的蒸气压时,冰就会融 化。冰融化时将吸收大量的热,于是冰盐 混合物的温度就会降低。
bB
nB mA
bB —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1。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mA —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二)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B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的体积V之比, 称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
cB
nB V
cB
nB V
CB —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为mol·L-1。
Tb1 0.402K 0.621 bB1
Tb2 0.647K
bB 2
50g 0.6216g
M B2
50g
MB2 96.5g mol1
【例题】已知苯的沸点是353.2K,将2.67g某难挥发 性物质溶于100g苯中,测得该溶液的沸点升高了 0.531K,试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解:
查表得:苯的摩尔升高常数Kb=2.53K·mol-1·kg
0.183kg
mol 1
183g
mol
1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经典的Arrhenius 酸碱理论
• 在水溶液中所有的酸都电离出氢离子, 所有的碱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酸碱反 应就是H+和OH-反应生成水。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OH2 250pm
H
H
259pm
H2O
259pm
H2O
4.1.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二元氢化物的酸性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相 应的酸越弱。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
中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
一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酸碱概念的变迁; 2.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3. 理解路易斯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4. 了解软硬酸碱的内容和应用; 5. 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路易斯酸。 6. 酸碱平衡基础及溶液pH的计算。
回顾: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在溶液一章已介绍)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4章.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4章.
若 l = 2,则 m = 0, 1, 2 共 5 个值。
意义 间取向。
m 决定原子轨道的空
l 一定的轨道,如 p 轨道,因 l = 1,m 有 0,+ 1,-1 共 3 种 取值,故 p 轨道在空间有 3 种不同 的取向。
y
x
px
py
z
pz 轨道对应于
m = 0 的波函数
2pz 就是 2,1,0
E = -13.6 eV Z 2 n2
n 的数值大,电子距离原子核 远, 且具有较高的能量。
E = -13.6 eV Z 2 n2
对于 H 原子 n = 1 E = - 13.6 eV
n = 2 E = - 3.40 eV ……
E = -13.6 eV Z 2 n2
n E=0 即自由电子,其能量最大, 为 0。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与运动方式。
所以研究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是极其必要的。
4. 1. 1 微观粒子的性质
1924 年,法国年轻的物理学家 德•布罗意(de Broglie)指出:
对于光的本质的研究,人们长 期注重其波动性而忽略其粒子性。
在解方程求 时,要引入三个参 数 n,l 和 m。
且只有当 n,l 和 m 的取值满
足某些要求时,解得的波函数 才
是合理的解。
最终得到的波函数是一系列 三变量、三参数的函数
(r,, ) = R(r)•()•() n,l,m
波函数 最简单的几个例子
1,0,0
=
1
解出每一个原子轨道,都同时解 得一个特定的能量 E 与之相对应。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是国内的经典教材之一,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资料:
1. 相关定义:
- 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间距元素化合物。

- 配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

- 具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无机离子:离子化学中的一类阳离子或阴离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

- 周期性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 化合价和氧化态的概念及其应用。

3. 配位化学:
- 配位键的类型和形成原理。

- 配合物的结构:包括配位数、配位构型、立体化学和异构体等。

-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包括颜色、磁性、光谱等。

4. 助于自己的学习:
- 多做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制作复习卡片,总结重要知识点。

- 找一个学习伙伴,相互督促和讨论。

此外,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及时查漏补缺。

无机化学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无机化学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 E- =E (H+/H2) = 0.000V
∴ E = E+ = E待测
例如:测定Zn2+/Zn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将Zn2+/Zn与SHE组成电池
(-)Pt,H2(100kPa)|H+(1mol· -3)||Zn2+(1mol· -3)|Zn(+) dm dm 298.15K时, E = -0.76V E (Zn2+/Zn) = -0.76V 又如:测定Cu2+/Cu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将Cu2+/Cu与SHE组成电池
1. 标准氢电极(SHE)
电极反应:
2H+(aq) + 2e
电对:H+/H2 电极电势(规定):
H2(g)
H+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E (H+/H2)= 0.000V
电极符号:
Pt ,H2(100kPa) | H+ (1.0mol· -3) dm
2. 电极电势的测定
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 ( - )标准氢电极 || 待测电极( + ) E = E+ - E-
Cr2O72- (c1), Cr3+(c3) ,H+(c2) | Pt (+)
例题4-1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并写出它的原电池符号。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解: 原电池的正极: Cr2O72- + 14H+ + 6e- = 2Cr3+ + 7H2O 负极: Fe2+ = Fe3+ + e-

《无机化学》课件——第4章第2节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课件——第4章第2节化学平衡

1.NH4Cl(s)
NH3(g)+HCl(g)
2.3H2(g)+N2(g)
2NH3(g)
3.N2H4(l) 4.H2O
N2(g)+2H2(g) H++O15H-
5.Ag2S(s)+H2(g)
2Ag(s)+H2S(g)
15
二、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它表示在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 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程度越大 ; K值越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生 成物的程度越小。所以,从K值的大小,可以推断
❖ 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的 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但因
34
为它能大大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所以在工 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催化剂来提高生产效率。
34
【课堂互动】
1.N2与H2反应合成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其热化学方 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92.4kJ·mol-1
A. 升高温度 B. 增大体系压强
C. 增大c(N2) D. 容器体3积6 增大
36
【课堂互动】
1. 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 是( A )
A. H2(g)+I2(g) 2HI(g)
B. 3H2(g)+N2(g) 2NH3(g)
C. 2SO2(g)+O2(g) D. C(s)+CO2(g)
❖1. 可逆反应 ❖ 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 ❖ 如:
2KClO3 MnO2 2KCl + 3O2↑
❖像这种实际上只能向一个6 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 做不可逆反应。

无机化学第四章 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第四章 化学平衡

4.1.4
4.1.1
c / mol L
1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υ 正 × 10
7.60 1.20 0.345
6
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例如:
t/s 0
H2 (g) + I 2 (g)
0.0100
2HI(g)
0
mol L s
1
υ 逆 × 10 7
1
0.0100
0 2.04 3.43
2000 0.00397 0.00397 0.0121 4850 0.00213 0.00213 0.0157
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处于化学 平衡状态:
υ正 = υ 逆 ≠ 0
特征: (1)系统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变.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平衡组成与达到平衡的途径无关.
4.1.2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H 2 (g) + I 2 (g) 2HI(g)
对于气相反应:
[ p ( HI ) / p ] 2 K = [ p ( H 2 ) / p ][ p ( I 2 ) / p ]
100.0kPa
§4.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2.1 判断反应的程度 4.2.2 预测反应的方向 4.2.3 计算平衡的组成
4.2.1 判断反应的程度
K 愈大,反应进行得愈完全; K 愈小,反应进行得愈不完全; K 不太大也不太小(如 10-3< K <103), 反应物部分地转化为生成物.
4.2.2 预测反应的方向
若反应开始时,GeO和W2O6 的分压均 为100.0kPa,平衡时 GeWO4 (g) 的分压为 98.0kPa.求平衡时GeO和W2O6的分压以及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无机化学 第4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

无机化学 第4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
离解常数是一种平衡常数,它只与温度有 关,与浓度无关。
5.共轭酸碱对Kaө 和Kbө的关系
K
θ a
(HAc)

Kbθ
(Ac
)

c(H

)

c(OH

)

K
w
在一共轭酸碱对中, 酸的酸性越强,其共 轭碱的碱性就越弱;反之,酸越弱,其 共轭碱就越强。
4.2 酸碱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2. 将25ml 1.0mol·L-1 NH3 .H2O与25ml 1.0 mol·L-1 NH4Cl混合组成缓冲液,求其pH值。 若在该缓冲溶液中加入1mL 1.0mol·L –1 NaOH, pH为多少?
解:混合后,
cNH3 H 2O

251.0 50

0.5mol L1

cNH4Cl
K ]
) W
K
K
a1 a2
对于NH4Ac类两性物质, Ka:正离子酸的离解常数,Ka :负离子碱的共
轭酸的离解常数。
c(H ) Ka Ka
两性物质的酸碱性决定于相应 酸常数和碱常数的相对大小: 酸常数较大,则显酸性; 碱常数较大,则显碱性。

定性说明下列溶液的酸碱性 (1) 0.10mol L-1 NaH2PO4溶液 (2) 0.10mol L-1 HCOONH4溶液

pOH

pK
θ b
lg
cNH3 H 2O cNH4Cl
pKθb
4.75
c(NH3
H2O)

50 0.5 51

11.0 51

26 51
c(NH4

无机化学知识点学习笔记 (4)

无机化学知识点学习笔记 (4)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四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1.了解氧化数的概念,初步会用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

2.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表示方法。

熟悉氧化还原平衡和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通过计算说明分压、浓度(含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会用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会用∆r G m、E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4.熟悉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

知识点:1.氧化还原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一门科学,这些转换也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包括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2.氧化数1970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定义,元素的氧化数是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形式荷电数,这个荷电数可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氧化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零。

3.氧化还原的概念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两个过程)。

氧化数升高的过程叫氧化,氧化数降低的过程叫还原。

氧化数升高的物质被氧化,氧化数降低的物质被还原。

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叫还原剂,氧化数降低的物质叫氧化剂。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总是同时发生,4.氧化还原电对同种元素的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物质均可构成一个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

电对的写法:高氧化数(态)物质在前,低氧化数(态)物质在后,中间划一左斜线。

如:Cu2+/Cu,Cr2O72-/Cr3+,Fe3+/Fe2+,Fe2+/Fe。

高氧化数(态)物质叫氧化型物质,低氧化数(态)物质叫还原型物质。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用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6.原电池一种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7.原电池符号用原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

原电池符号写法的一些规定: 1.负极写在左边,并注明(-);正极写在右边,并注明(+);盐桥在中间,用“||”表示;用“|”表示相与相之间的界面。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无机化学第四版就是一本涵盖了无机化学各个方面知识的优秀教材。

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时候,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能够有一份清晰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本文将会介绍一份针对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基本概念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5. 配位化合物和晶体场理论二、化合物的性质1.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性2. 溶解度和溶液的性质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4. 化学反应的平衡5. 酸碱理论和弱电解质三、主要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氧、氮和氧化物2. 卤素、硫和硫化物3.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4. 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5. 钙和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四、实验室技能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操作及其意义2. 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3. 离子反应和离子交换4. 晶体生长和结构分析5. 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测试以上是本资料整理的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一、基本概念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无机化合物指的是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都很简单,并且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电子、药物等领域。

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着核心旋转。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够决定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根据电子云的分布,从而可以确定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周期表是元素周期性和化学性质的基础。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周期性。

周期表是通过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这种周期性反映了这种相互作用的自然特性。

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化学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用、移走、接受或捐赠电子而形成的。

无机化学—第四章电化学

无机化学—第四章电化学
电极电势j及原电池的电动势 E的关系: E = j正 - j负
选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比较标准 规定它的电极电势值为零.
即 j (H+/H2)= 0 V
19
2-1 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
j (H+/H2)= 0 V
H2←
H2(100kpa) →
Pt →
←H+(1mol·L-1)
20
2-1 标准电极电势
准态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电对
j /V
Pb2+/Pb Sn2+/Sn
>
-0.126V -0.136V
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38
非标准态时:先根据Nernst方程求出j(电对), 再计算电动势E 或比较j (电对)。
例 试判断下列反应:Pb2++ Sn Pb + Sn2+,在c(P
b2+) /c(Sn2+)=0.1/1.0 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EE
RT ln cG nF cA
c g cD c a cB
c d c b
平衡时: E
=0
cG c g cD c d cA c a cB c b K
平衡时 E 0.05917 lg K 0
(298K):
n
lg K nE 0.05917
(4.3b) 17
§4-2 电极电势
18
2-1 标准电极电势
j 越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强氧化剂对应弱还原剂 弱氧化剂对应强还原剂
类似酸碱共轭关系 酸 === 质子 + 碱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较强
较强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平衡常数
例如: (1)C(gra)+ O2(g) ⇌ CO2(g) (2)CO(g)+ 1/2O2(g) ⇌ CO2(g) (3)C(gra)+ 1/2O2(g) ⇌ CO (g)
K1 △rGm,1 K2 △rGm,2 K3 △rGm,3
△rGm,1 = △rGm,2 + △rGm,3
K1= K2 × K3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Chapter4: Chemical equilibrium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平衡常数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节 平衡常数
一、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某一方向又 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 化学平衡: 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体系各组份的相对量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特点: ★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再发生变化,反应 达到动态平衡; ★ 平衡条件破坏后,平衡会发生移动。 ★ 物质浓度或分压的幂的乘积比值为常数。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的变化对液相和固相反应的平衡几乎没有影 响。
对于任意气相反应: aA + bB ⇌ dD + eE 1、改变气体分压
增加反应物的分压或减小产物的分压,将使Q< Kθ,则 △rGm <0, 平衡正向移动。反之,平衡 逆向移动.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 正、逆反应的Kθ互为倒数。即K正θ· K逆θ=1
第一节 平衡常数
(1)2N2O4(g) ⇌ 4NO2(g) N2O4(g) ⇌ 2NO2(g)
K
1
p = p
NO2
p
N 2O4
p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解答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解答

⼤学⽆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解答第四章化学平衡本章总⽬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各⼩节⽬标:第⼀节:化学平衡状态1:熟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成速率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

2:了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第⼆节:化学反应进⾏的⽅向学会运⽤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向:Q K θ>时,反应向逆向进⾏。

Q K θ<向正反应⽅向进⾏。

Q K θ=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r m G θ的关系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ln r m r m G G RT Q θ?=?+),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Q K θ=ln r m G RT K θθ??=-。

2:重点掌握运⽤公式r m r m r mG H T S θθθ?=?-?进⾏热⼒学数据之间的计算。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1: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向。

习题⼀选择题1.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 发⽣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版)A.⼀定发⽣变化B. ⼀定不变C. 不⼀定变化D. 与k ⽆关2.反应:2CO (g )+O 2(g 2(g )在300K 时的Kc 与Kp 的⽐值约为()A.25B.2500C.2.2D.0.043.反应的温度⼀定,则下列的陈述中正确的是()(《⽆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版)A.平衡常数能准确代表反应进⾏的完全程度B.转化率能准确代表反应进⾏的完全程度C.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准确代表反应进⾏的完全程度D.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不能代表反应进⾏的完全程度4.相同温度下:2H2(g)+S2(g2S(g)Kp12Br2(g)+2H2S(g2(g)Kp2H2(g)+Br2(g)(g)Kp3则Kp2等于()A. Kp1? Kp3B.(Kp3)2/ Kp1C. 2Kp1? Kp3D. Kp3/ Kp15.下列反应中,K?的值⼩于Kp值的是()(《⽆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版)A. H2(g)+Cl2(g)== 2HCl(g)B. 2H2(g)+S(g)== 2H2S(g)C. CaCO3(s) == CaO(s)+CO2(g)D.C(s)+O2(g)== CO2(g)6.N2(g)+3H2(g3(g),H=-92.4KJ?mol-1,473K时,三种混合⽓体达平衡。

无机化学笔记(四)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笔记(四)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笔记(四)化学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无机化学》的第四章“化学平衡”。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以及平衡移动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化学平衡的概念:介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2. 平衡常数: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其意义,平衡常数与反应的进行程度有关。

3. 影响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勒夏特列原理。

4. 平衡移动原理:描述在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时,平衡如何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温度、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解释。

4. 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影响平衡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播放器。

2. 学具:科学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章,练习题,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影响平衡的因素以及平衡移动原理。

3. 练习: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应用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3. 影响平衡的因素4. 平衡移动原理七、作业设计反应:N2(g) + 3H2(g) ⇌ 2NH3(g)答案:平衡常数Kc = [NH3]^2 / ([N2][H2]^3)情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平衡体系中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答案:平衡会向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无机化学第四版

无机化学第四版

无机化学第四版1.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反应性质的科学。

无机化学中的物质大多形成于自然界中,如矿物、生物体内的元素和海水中的盐类等。

无机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的化合物,这些反应有时是很强烈的、放热的、爆炸性的,同时也有一些反应是缓慢的、需要外部作用的。

无机化学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涉及到了原子结构、化学键、配位化学、无机催化等多个方面。

在生物医药、化学工业、环境科学、纳米材料等领域中无机化学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按照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盐酸盐、氧化物、碱、酸、碳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配合物等等。

盐酸盐:也称为氯化物,由正离子和氯离子组成,如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钛等。

氧化物: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如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铝等。

碱:碱是一种能够和酸反应形成盐和水的离子化合物,能够释放出氢离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铜等。

酸:酸是一种能够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离子化合物,能够释放出氢离子,如硫酸、盐酸、氯化氢酸等。

碳酸盐:碳酸盐是碳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如碳酸钙、碳酸银、碳酸铅等。

硫酸盐:也称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金属、铵离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如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铜等。

3. 无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无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化合反应等等。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其基本特征是电子转移。

氧原子在电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称为氧化作用,而在电子数减少的化学反应中则称为还原作用。

如铁的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Fe + 2HClO4 → Fe (ClO4)2 + H2O。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称为盐和水。

在中和反应中,酸变成盐,碱变成盐,产生的水则是副产品。

如硝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HNO3 + NaOH → NaNO3 + H2O。

4无机化学

4无机化学

4.1.2 烯烃α位和苄位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烯烃的α位和芳香族化合物
的苄位的氢容易发生自由基取代
反应,经过烯丙基自由基和苄基
自由基中间体,生成目标的卤代
烃。

其中自由基中间体的稳定性,
决定了反应的选择性。

烯丙基和苄基自由基的结构
一. 烯烃α位和苄位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烯烃α位和苄位上的氢与饱和烷烃上的氢一样,容易发生自由
基取代反应。

由于中间体烯丙基自由基和苄基自由基存在p-π共轭效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反应生成的烯丙基氯或苄基氯是非常活泼的卤代烃类。

一. 烯烃α位和苄位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机理与饱和烷烃的反应机理相类似。

烯丙基自由基的结构
B3LYP/6-31g(d)优化
二. 烯丙基的结构和共振式
烯丙基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通过共振式能更好的表示烯丙基的结构。

表示为
离域体系(共轭体系)
烯丙基自由基的共振式
三. 13C标记的丙烯α位氯代的机理
通过13C标记法,可以区分丙烯的1位和3位的碳原子。

反应机理
四. 烯丙基卤代烃和苄基卤代烃的其他合成方法
除了直接卤代以外,通过引发剂也能完成自由基取代反应。

N-溴代丁二酰亚胺
过氧化苯甲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周第页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第一节化学平衡及其移动一、化学平衡状态当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V逆时,或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它的自由能变化⊿G=0时,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展示挂图2-1二、平衡常数的表示对于任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aA + bB dD + eE 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D]d[E]e/[A]a[B]b通常溶液中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用K c表示,这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单位用mol/l,气相可逆反应用K p表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用分压代替。

对气相可逆反应K c与K p 之间的关系为:⊿n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之差,相当于反应式中的(d+e)-(a+b)。

三、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概括起来可以从下列三方面去理解:1.平衡常数是某一反应的特性常数,它不随物质的初始浓度(或分压)而改变,仅取决于反应的本性。

2.平衡常数的大小标志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3.平衡常数表达式表明一定温度下体系达成平衡的条件。

四、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要求1.同一化学反应,由于反应方程式书写不同,是的表达式亦不同,K值亦不同。

所以要注意K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相一致。

例如N2O4的分解反应,可有下列四种形式的方程式表示,相应的K c有四个,其值各不相同。

N2O 42NO2Kc=[NO2]2/[N2O4]1/2N2O 4NO2 Kc/=[ NO2] /[ N2O4]1/2=Kc2NO2N2O4Kc//=[ N2O4] /[ NO2] 2 =1/KcNO21/2N2O4Kc///=[ N2O4] 1/2 /[ NO2] =1/Kc/=1/Kc2、反应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看作是常数,不标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如:HgO(s)Hg(l)+1/2O2(g)Kp=P(O2)1/2五、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关系转化率:转化率是指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百分率,即:2007---2008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 第 页例 反应CO ( g ) + H 2O ( g ) → H 2 ( g )+ CO 2 ( g )某温度时,Kc = 9。

求:(1)CO 和 H2O 的起始浓度皆为 0.02 mol•L -1 时,CO 的平衡转化率;(2)CO 和 H2O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02 mol•L -1和0.01 mol•L -1时,CO 的平衡转化率。

解: (1)设已转化的CO 为x ,则:CO ( g ) + H 2O ( g ) —— H 2 ( g ) + CO 2 ( g )0.02 0.02 0 0平 0.02-x 0.02-x xx x = 0.015mol.L -1已转化掉的[ CO ]为 0.015 mol •L -1 ,所以(2)设已转化的CO 为y ,则:CO ( g ) + H 2O ( g ) —— H 2 ( g ) + CO 2 ( g )0.02 0.01 0 0平 0.02-y 0.01-y y y y = 0.0094mol.L -1,已转化掉的 [ CO ] 为 0.0094 mol •L -1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表示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但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而转化率的数值与反应物起始浓度的组成有关。

六、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因外界条件改变使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主要特征是υ正=υ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一切能改变上述关系的外界条件都会对平衡状态产生影响,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若Q <K ,即KQ <1,则平衡象征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若Q >K ,即KQ >,则平衡向你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若Q=K ,即KQ =1,则反应维持原状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如下面的可逆反应:a A +b B → g G+ h H 。

把任意条件下,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以Qc 表示。

化学反应等温式可写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周第页(1)Qc = Kc 时,△rG = 0,体系处于平衡状态;(2)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导致Qc <Kc ,使△rG <0,平衡向右(正方向)移动;(3)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导致Qc >Kc ,使△rG >0,平衡向左(逆方向)移动。

结论:在等温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反,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例可逆反应CO ( g )+ H2O ( g ) →CO2 ( g )+ H2 ( g ) 。

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CO ] = [ H2O ] = 0.005 mol •L-1,[ CO2] = [ H2] = 0.015 mol •L-1 。

向平衡体系中加H2O ( g ),使[ H2O ] = 1 mol•L-1,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并求重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

平衡因浓度的改变而被破坏时,Qc 发生变化。

Qc <Kc,平衡向右移动。

CO ( g )+ H2O ( g ) →CO2 ( g ) + H2 ( g )0.005 1 0.015 0.0150.005-x 1-x 0.015 + x 0.015 + x 。

解得x = 0.00495mol.L-1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 A( g ) + bB ( g ) →g G ( g ) + h H ( g )把任意条件下,各生成物分压的幂乘积与反应物分压的幂乘积的比值称为压力商,以Qp表示。

(1)对于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总有Qp = Kp ,△rG = 0,改变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2)对于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力,使Qp <Kp ,导致△rG <0,平衡向右(正方向)移动;(3)对于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反应,减小体系的压力,使Qp >Kp ,导致△rG >0,平衡向左(逆方向)移动。

结论:压力变化只是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有变化的反应才有影响。

在等温条件下,增大压力,平衡向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例某温度下,可逆反应:N2 ( g ) + 3 H2 ( g ) = 2 NH3 ( g ) 。

达到平衡时,现将体系的总压扩大2 倍,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解:pi = p总Xi ,Xi 不变,p总扩大2 倍,pi 将扩大2 倍。

平衡右移。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将使K改变,从而影响平衡。

△rGθ=-RTlnKθ,△r Gθ = △rHθ-△rSθ 。

联立,得-RTlnKθ = △rHθ -T△rSθ不同温度T1 ,T2 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θ1、Kθ2,则有下面的等式:可近似地认为△rHθ 和△rSθ 不随温度变化。

( 2 ) -( 1 ) 得对于吸热反应,△rHθ > 0 ,当T2 > T1时,Kθ2 > Kθ1,平衡右移;T2 < T1时,Kθ2 < Kθ1,平衡左移。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周第页对于放热反应,△rHθ < 0 ,当T2 > T1时,Kθ2 < Kθ1,平衡左移;T2 < T1时,Kθ2 > Kθ1,平衡右移。

结论: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讲解P24例Le Chatelier 原理:如果对平衡施加一种作用,则平衡就向着减弱这一作用的方向移动。

讲解例一P22吕查德里原理:(1)浓度、(2)压力、(3)温度正、负催化剂对正、逆反应有同样的加速作用或减速作用,它只能缩短或延长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并不影响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K。

.研究平衡移动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意义,可提高贵重物质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应。

思考题:p46 1。

作业:p47 4第二节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有什么区别?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称为强电解质,仅部分电离的称为弱电解质。

2.什么叫电离度?如何表示?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

3.解离常数K a、K b对弱电解质溶液,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即把 f 值作为1,这时通常用K i表示,对于弱酸用K a表示,对于弱碱用K b表示。

HAc H++Ac- Ka=[H+][Ac-]/[HAc]K i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表示弱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趋势的大小;因此K i能反映它们酸、碱性的相对强弱程度。

4、稀释定律:讲解得到下公式α = [H+]/c = (K i/c)1/2这种关系称为稀释定律。

二、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体系中[H+]、[OH-]的计算。

(1)一般常用近似解。

条件为α<5%,或C/K>380一元弱酸[H+]的计算公式为;一元弱碱[OH-]的计算公式为C为弱酸或弱碱的初始浓度。

(2)精确解。

当α>5%,或C/K i<400时;2007---2008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 第 页解法之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公式为[H +]与[OH -]亦可用pH 值表示,它们的换算关系为pH =-log[H +], pOH =-log[OH -], pH + pOH =14. 讲解例题P 28 2-3 、 2-4。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H 2O = H + + OH -在一定温度下,当达到电离平衡时,水中H +的浓度与OH -的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 K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注:常温时,无论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的水溶液里,H +浓度和OH -浓度的乘积都等于1.0 × 10-14。

H +>OH - 或H + >1.0 × 10-7 mol•L -1 溶液呈酸性H +=OH - =1.0 × 10-7 mol•L -1 溶液呈中性H +<OH - 或H + <1.0 × 10-7 mol•L -1 溶液呈碱性pH = -lg c(H + ) pKw = pH + pOH =14.00四、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减小的现象。

通过p 29 例2-5的讲解证实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的α增大。

五、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要记住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硫氢酸为例:第一步电离:H 2S H ++HS - Ka 1=9.1×10-5第二步电离: HS-H ++S 2- Ka 2=1.1×10-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