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上肢训练教案
上肢训练教案
一、引言
上肢训练对于塑造健美体型、增强力量和提升身体功能至关重要。本教案将介绍一套系统的上肢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二、训练目标
1. 增强上肢肌肉力量,包括胸肌、肩部、背部和手臂肌群。
2. 提高上肢肌肉的耐力和稳定性。
3. 改善上肢肌肉的柔韧性和伸展性。
4. 促进上肢肌群的协调能力。
三、训练内容
1. 热身准备
进行5-1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或跳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身体温度。
2. 动态拉伸
进行5-10分钟的动态拉伸,重点放在上肢肌肉群上,如肩部、胸肌和手臂肌肉。
3. 强化训练
a. 俯卧撑
- 采用标准俯卧撑姿势,手臂宽度略大于肩宽。
- 以控制的速度下压,直至胸部接近地面,然后推起回到起始位置。
- 完成3组,每组10-15次。
b. 提铃
- 使用适量的哑铃,双手持各一哑铃,手臂放松自然垂直身体两侧。
- 弯曲手肘,将哑铃提至肩膀水平,再放慢放回起始位置。
- 完成3组,每组8-12次。
c. 坐姿划船
- 坐在划船机上,握住手柄,保持上身挺直。
- 向后拉手柄,同时向后倾斜上身,使胸部靠近手柄,然后控制还原到起始位置。
- 完成3组,每组10-12次。
d. 肱二头肌屈伸
- 双手分别持一对哑铃,手肘弯曲,哑铃提至肩膀前方。
- 控制手臂伸直,使哑铃上升至头顶上方,然后缓慢放回起始位置。
- 完成3组,每组10-12次。
4. 静态拉伸
进行5-10分钟的静态拉伸,重点放在上肢肌肉群上,如肩部、胸肌和手臂肌肉。
四、训练方法
1. 重量选择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使每组动作能够完成预定次数,并感到轻度疲劳。
《运动解剖学》上肢肌肉
近固定——肩关节外展、前屈 (前部纤维收缩)或后伸(后 部纤维收缩)
肱二头肌
❖ 位置:
上臂前面皮下
❖ 起止点:
肩胛骨盂上结节(长头)、喙突 (短头)→→桡骨粗隆和前臂筋 膜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前屈(长头收 缩)、肘关节前屈及前臂旋后 (全部肌肉收缩)
远固定——使上臂在肘关节处屈
❖ 功能:
近固定——肩胛骨后缩、上回 旋、上提(上部纤维收缩)或 下降(下部纤维收缩)
远固定——头和脊柱伸直(两 侧肌肉收缩); 头向同侧屈和 对侧旋转(一侧肌肉收缩)
背阔肌
❖ 位置:
腰背部皮下
❖ 起止点:
第7~12胸椎棘突、全部 腰椎棘突→→肱骨小结节嵴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后伸、内 பைடு நூலகம்、旋内
远固定——拉引躯干向上臂 靠拢, 提肋助吸气
胸大肌
❖ 位置:
胸前部皮下
❖ 起止点:
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肋软骨和腹直肌鞘→→肱骨大结节嵴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前屈、水平屈、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并提肋助吸气
三角肌
❖ 位置:
肩部皮下
❖ 起止点:
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 →→肱骨三角肌粗隆
肱三头肌
❖ 位置:
上臂后面皮下
❖ 起止点:
人体解剖学上肢肌下肢肌
桡侧腕 长伸肌
桡侧腕 短伸肌 指伸肌
(4)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5)尺侧腕伸肌
2.深层 也有5块肌
(1)旋后肌
(2)拇长展肌
作用:使前臂旋后。
桡侧腕长伸肌
尺侧腕伸肌 肘肌
指伸肌 旋后肌 桡侧腕短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指伸肌腱
(3)拇短伸肌
(4)拇长伸肌 (5)示指伸肌
二、下
肢
股四头肌、臀大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半膜肌、 长伸肌、 趾长伸肌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跟腱。
28
练习题
一.列表表示上肢肌、下肢肌的名称、功能和 神经支配 二. 名词解释: 股管、骨间肌、股三角、收肌管、梨状肌上 孔、血管腔隙
29
脐周静脉曲张 (海蛇头)
上肢肌
冈上肌
肩胛冈
三角肌
一、上肢带肌
(一) 三角肌
作用: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使肩 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 和旋外。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背阔肌 肩胛下肌
(二)冈上肌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三)冈下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收和旋内。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 3.半膜肌
运动解剖学-骨骼肌位置形态
膝关节运动肌功能列表
肌肉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股四头肌 缝匠肌 股薄肌 屈膝
+ + + + + +
伸膝
旋内
+ +
旋外
+
+
+
足关节运动肌
足部可沿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作跖屈、背屈 (伸)和内外翻运动。跖屈为时,可轻度内收 和外展。 后 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 肌、趾长屈肌 前 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位于上臂的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双关 节肌)、肱肌、肘肌; 位于前臂的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旋前方 肌、旋后肌。
18
肱二头肌
位置: 上臂前面浅层,梭形肌 起点: 盂上结节和喙突
止点: 桡骨粗隆、前臂筋膜 功能: 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 肘关节处屈、旋后
肱肌
位置: 肱二头肌下半深层,羽肌 起点: 肱骨下段前面 止点: 尺骨粗隆 功能: 前臂在肘关节处屈
第 二 章 运 动 系 统
55
小腿三头肌
位置: 小腿后面 起点: 股骨内侧髁、外侧髁 (腓肠肌)胫腓骨后 上方(比目鱼肌) 止点: 通过跟腱,止于跟骨 结节 功能: 小腿在膝关节处屈、 足在踝关节处跖屈
上肢肌肉力量教案
上肢肌肉力量教案
肢体肌肉力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肢体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并掌握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肢体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肢体肌肉力量训练。
三、教学内容。
1. 肢体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和作用。
肢体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体能活动。肢体肌肉力量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我们的体能表现,还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通过科学的肢体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的方法和技巧。
a. 重量训练,重量训练是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举重、杠铃、哑铃等器械进行训练,重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b. 弹力训练,弹力训练是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弹力带、弹力绳等器械进行训练,弹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c. 循环训练,循环训练是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结合进行训练,循环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持久力,增强肌肉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3. 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肢体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自我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汇总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编号:01404201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开课目的: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生长和发育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课对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结合观察标本模型的方法授课的方式,理论讲授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
(二)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和平时考试、作业和表现等形式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
四、学时数分配
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验8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
0.1阐述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
0.2人体解剖学的地位与作用
0.3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重点难点】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学生掌握要点】
1.人体解剖学定义
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3.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基本切面、基本轴、方位术语
第一篇人体解剖学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2学时)
【主要内容】
1.1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1.2.细胞间质
【重点难点】
分子结构的构型以及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的结构等
【学生掌握要点】
1.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保持细胞完整性。
2.液态镶嵌学说: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骨架;各种球状蛋白分子镶嵌其中;糖类分子与脂类分子和蛋白质结合。
3.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能量和供能的场所。
人体解剖学——肌肉系统教学教案
肌肉收缩原理及过程
• 肌肉收缩原理:肌纤维收缩是由于肌小节内的粗肌丝和细肌丝 相互滑动引起的。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当神经冲动传递到肌纤维时, 肌钙蛋白释放钙离子,激活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 使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滑动,引起肌纤维收缩。
肌肉收缩原理及过程
预防措施
充分热身,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 动,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
肌肉萎缩类型及治疗方法
类型
肌肉萎缩分为神经性萎缩和废用 性萎缩,神经性萎缩由神经损伤 引起,废用性萎缩则由长期不使 用导致。
治疗方法
针对神经性萎缩,需治疗原发疾 病,促进神经再生;针对废用性 萎缩,需进行康复训练,逐渐恢 复肌肉功能。
小腿和足肌群解剖与功能
• 前群:包括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拇长伸肌等,主要功能是伸踝关节(背屈)和伸趾。 • 外侧群: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主要功能是使足外翻。 • 后群:包括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小腿三头肌主要功能是屈踝关节(跖
屈)和屈膝关节;其余肌肉主要功能是屈踝关节和屈趾,其中胫骨后肌还可使足内翻。 • 足底肌:包括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足底方肌等,主要功能是维持足弓和协助屈趾。
肌肉收缩过程
肌肉收缩过程包括兴奋-收缩耦联、横桥摆动和肌肉舒张 三个阶段。
上肢的肌肉讲解
旋前圆肌
【前臂肌--旋前圆肌】
两头在正 中神经外 侧汇合后, 肌束斜向 外下方
肱头起自肱骨内 上髁、臂内侧肌 间隔和前臂深筋 膜
尺头起自尺骨冠 突
止点:桡骨中1/ 3的背面和外侧面
作用:使前臂旋前 并屈肘
【前臂肌--桡侧腕屈肌】
肱骨内上髁和前 臂筋膜
止点:第2~3掌骨 基底部的掌侧面
作用:屈腕,因止 点偏外,还可使手 外展和前臂旋前。
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 和前臂筋膜; 尺头起自尺骨鹰嘴和 尺骨背侧缘上2/3
止点:豌豆骨
作用:强大的屈腕肌, 同时协助屈肘并使腕 尺屈。
尺侧腕屈肌
【前臂肌--指浅屈肌】
肱尺头起自肱骨 内上髁和尺骨喙 突
桡头起自桡骨上 l/2的掌侧面
止点:第2-5 指中节指骨
作用:屈掌指关节 和近侧指关节,并 协助屈肘、屈腕。
上肢的肌肉
上肢带肌和自由上肢肌
【上肢带肌】
锁骨 肩胛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位于肩部皮下,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 能运动肩关节,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三角肌】
锁骨外侧1/3的前缘 肩峰外侧缘 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
止点:三角肌粗隆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前 部纤维可使肩关节前屈并 略为旋内,后部纤维可使 肩关节后伸并略为旋外。 临床:肌肉注射
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
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
第一篇: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
第十二课时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
2.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
3.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
2.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的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第四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
及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
二、消化管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三、消化腺
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促进消化系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机能。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的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的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上肢的训练游戏教案
上肢的训练游戏教案
教案标题:上肢的训练游戏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上肢的结构和功能。
2. 提供一系列上肢训练游戏,以促进学生上肢肌肉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案内容: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简要介绍上肢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肩膀、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骨骼、肌肉和关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上肢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重要性。
活动一:传球接力赛
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上肢肌肉力量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
2. 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拿着一个球,传给下一个学生,直到传到队伍的最后一个学生。
3. 最后一个学生将球传回队伍的第一个学生。
4. 第一个完成传球的小组获胜。
活动二:拔河比赛
目标:培养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1. 将学生分成两个队伍,站在一条线上,面对面。
2. 每个队伍拿着一根绳子,同时用力向自己的方向拉绳子。
3. 第一个将对方队伍拉过中线的队伍获胜。
活动三:手指灵活性游戏
目标:提高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1. 让学生将双手平放在桌子上。
2. 指导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纸球,然后将其传递给相邻的手指。
3. 学生需要将小纸球依次传递给其他手指,直到回到原位。
4. 时间限制内完成传递的学生获胜。
总结:
1. 回顾本课程的内容,强调上肢训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更多的上肢锻炼活动,如游泳、打篮球等。
3. 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注意休息,以避免上肢受伤。
教案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力量和协调性。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体四肢骨的组成及特点; 2、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3、掌握四肢各骨的结构特点及主要骨性标志。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用具 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四肢骨散件标本、挂图
实验二: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方法与步骤: 观察上肢骨,掌握其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观察下肢骨,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写出附肢骨的组成、各骨名称及数量; P75 2、绘制股骨结构图,标明股骨头、大转子、 小转子、内侧髁、外侧髁。P83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 起止点的观察
目的与要求: 1、通过观察肌肉标本或模型,了解主要肌肉的位 置、形态和起止点; 2、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用具:人体骨架、上肢肌肉标 本或模型、下肢肌肉标本或躯干肌肉标本或模型挂 图。模型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运动上肢带、下肢带肌肉的观察; 2.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手关节肌 肉的观察;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脊髓、脑的外形及有关结构。 2、掌握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 的主要结构。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用具: 中枢神经系统标本、模型,脊髓横断面,大脑、 小脑切面标本,脑干放大模型。
实验八: 脊髓、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
上肢训练教案
上肢训练教案
一、引言
上肢训练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肌力、增加肌肉质量、促进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具有积极影响。本教案旨在向教练和健身爱
好者介绍一套科学且有效的上肢训练方案,以帮助他们达到最佳训练
效果。
二、训练目标
上肢训练的目标是增加上肢力量和肌肉质量,提高肩部、胸部、背
部和手臂的力量和稳定性。此外,该训练还有助于改善姿势和姿态,
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
三、训练计划
为了达到上肢训练的最佳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
计划。以下是一周内三次上肢训练的示例计划:
周一:
1. 杠铃卧推:3组,每组8-10次。重点锻炼胸肌。
2. 哑铃直立划船:3组,每组8-10次。重点锻炼胸肌和背阔肌。
3. 哑铃侧平举:3组,每组10-12次。重点锻炼肩部侧方肌群。
周三:
1. 哑铃颈后推举:3组,每组8-10次。重点锻炼肩部。
2. 杠铃弯举:3组,每组8-10次。锻炼上臂二头肌。
3. 卧推辅助训练(如平板杠铃推举):3组,每组10-12次。继续锻炼胸肌。
周五:
1. 哑铃侧卧臂屈伸:3组,每组8-10次。重点锻炼上臂肱三头肌。
2. 哑铃直立划船:3组,每组8-10次。重点锻炼背阔肌和肩部。
3. 俯身撑:3组,每组10-12次。锻炼胸部和背部的稳定性。
四、训练要点
1. 加热:在进行上肢训练之前,先进行适当的身体加热,例如快走或跑步5-10分钟,以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
2. 技术正确:在进行每个动作时,确保动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避免使用过大的重量或采用错误的姿势和动作。
3. 适度负荷:根据个人能力选择适当的重量。每组的最后几次重复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l、锁骨:
(1)位置
(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3)表面结构
(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
2、肩胛骨
(二)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
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
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
思考题:
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
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
[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
2、膝盖骨:
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
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
思考题
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
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
初三体育上肢力量教案
初三体育上肢力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肢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上肢力量训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坚持进行上肢力量训练。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哨子、音响等。
2. 学生准备:运动服、运动鞋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上肢力量的重要性。
2. 热身活动
(1)慢跑:绕操场慢跑两圈。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侧压腿、手腕脚踝运动。
3. 上肢力量训练
(1)俯卧撑:讲解俯卧撑的正确姿势,学生进行练习。
(2)哑铃推举:讲解哑铃推举的正确姿势,学生进行练习。
(3)哑铃弯举:讲解哑铃弯举的正确姿势,学生进行练习。
4. 游戏:扳手腕比赛
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扳手腕比赛,其他学生为各自代表加油助威。
5. 放松活动
(1)放松操: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放松身体。
(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上肢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五、教学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进行上肢力量训练。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 上肢肌之上肢带肌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上肢肌之上肢带肌上肢肌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上肢带肌
上肢带肌又称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能运动肩关节并能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与斜方肌的止点对应,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部呈圆隆形。
作用: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常损伤腋神经而致三角肌瘫痪萎缩,使肩部失去丰满外形,呈现“方肩”畸形,类似肩关节脱位。
(二)冈上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冈上肌腱与喙肩韧带、肩峰及三角肌之间有一大的肩峰下囊,感染时,外展肩关节可引起疼痛,也是肩关节周围肌腱中最常断裂的一个肌腱。
(三)冈下肌
位于冈下窝内,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经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
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
位于小圆肌的下方,其下缘被背阔肌包绕。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肌束向上外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六)肩胛下肌
呈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肌腱与肩胛颈之间有一大的与肩关节相通的肩胛下肌腱下囊。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28新版课程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locomotive sports anatomy)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61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解剖学》,徐国栋,北京:人民体验出版社,201
2.9
2.《运动解剖学》,胡声宇,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顾德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5.《人体形态学》,项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6学时)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概述(6学时)
1.了解骨的分类、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
2.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
学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骨连结的影响。
3. 掌握骨的结构.
第二节中轴骨及连结(4学时)
1.了解躯干骨、颅骨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中轴骨连结的影响。
2.掌握躯干骨及其连结、颅骨及其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