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dee140647d27284b7351b8.png)
上肢骨连结与运动上肢的肌肉一、上肢骨连结二、运动上肢的肌肉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间连结的惟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组成。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此关节有三个运动轴,绕矢状轴做上下运动,绕垂直轴可做前后运动,绕冠状轴可做旋转运动。
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
关节囊上下有韧带加强。
关节面扁平,属微动关节。
上肢带关节的特点及其运动特点肩锁关节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与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关节的运动肩胛骨的运动可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并有利于控制肱骨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运动方式上提、下降:肩关节在冠状面向上、下的移动前伸、后缩: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后运动上回旋、下回旋: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骨关节盂向上、下角向外上方转动称上回旋,反之为下回旋。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两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肩关节盂唇使关节窝稍许加深,关节囊薄弱松弛。
肩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10°~140°跑的前后摆臂外展内收矢状轴90°~120°直立飞鸟旋内旋外垂直轴90°~120°铁饼预摆动作环转武术抡臂水平屈伸约180°扩胸(1)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处滑出,运动时应注意。
(4)上臂在肩关节处的运动,常伴有上肢带的运动,后者加大了前者的运动幅度。
肩关节的运动特点•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节。
肘关节肘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35°~140°负重弯举旋前旋后垂直轴140°~180°乒乓球正反手扣球(1)尺骨较深的滑车切迹凹窝与肱骨滑车形成咬合连结,使肘关节的稳定性增大(2)关节囊的前后方薄而松弛,使屈伸运动幅度较大(3)所有的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有利于桡骨绕垂直轴完成旋转运动(4)肘关节运动时,屈伸运动为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所共有,旋转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所共有(5)由于尺骨的存在,限制了肱桡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下,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有关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4学时,理论24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版,2015年3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
(二)通过列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对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四)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目的。
(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运动轴、基本切面)。
上肢肌课件ppt

学习目标
掌握上肢肌肉系统的 基本概念、解剖结构 和功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 导运动训练、康复治 疗和预防保健。
了解上肢肌肉相关的 常见运动破坏和疾病 。
02
上肢肌肉概述
位置
胸前部,起自锁骨内侧半 、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 ,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 曲。
神经安排
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 隆。
功能:使肩关节外展、旋外和屈曲。
神经安排:腋神经。
肱二头肌
位置:位于上臂前侧,呈梭形。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止于桡骨粗隆和 前臂筋膜。
功能
伸腕关节、伸肘关节和使 前臂旋后。
神经安排
桡神经深支(桡侧腕长伸 肌)和桡神经浅支(桡侧 腕短伸肌)。
04
上肢肌肉的运动功能
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处,能够 进行多方向的运动,包括屈、伸、内 收、外展、旋内、旋外等。
内收动作由胸大肌、背阔肌和肱二头 肌完成,外展动作由三角肌、冈上肌 和肱三头肌完成。
在进行肘关节运动时,需要肩 关节的配合,以保持上肢的稳 定。
腕关节的运动
腕关节是手与前臂的连接处,能够进行多方向的运动, 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等。
内收动作由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完成,外展动作由 桡侧腕屈肌和桡侧腕伸肌完成。
屈动作由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掌长肌完成,伸动 作由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总伸肌完成。
依照肌肉的形态
运动系统 上肢肌

2.深层 也有5块肌
桡侧腕长伸肌
(1)旋后肌 (2)拇长展肌
尺侧腕伸肌 肘肌
指伸肌 旋后肌 桡侧腕短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指伸肌腱
作用:使前臂旋后。
(3)拇短伸肌
(4)拇长伸肌 (5)示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示指伸肌 小指伸肌腱
26
27
28
29
四、手 肌
(一)外侧群—鱼际 1.拇短展肌 2.拇短屈肌 3.拇对掌肌 4.拇收肌 (二)内侧群—小鱼际 1.小指展肌 2.小指短屈肌 3.小指对掌肌 (三)中间群 1.蚓状肌 4块 2.骨间掌侧肌 3块 3 .骨间背侧肌 4块
三角胸肌间沟
头静脉
锁骨 三角肌 头静脉 胸大肌
37
(四) 肘窝
肱二头肌肌腱, 肱动脉, 正中神经
38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屈来自支持带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小指对掌肌
骨间掌侧肌
拇对掌肌
30
32
鱼际肌
鱼际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骨间掌侧肌
手掌侧以屈肌为主, 手背侧以伸肌为主, 自然条件下屈肌的 力量大于伸肌,所 以手是弯曲的。 只有当有意识的加 强伸肌的力量,或 者肌肉完全失去收 缩力时,手才会伸 直
肱 三 头 肌
14
15
(1)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时,肱 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者连线构 成的等腰三角形。肘关节伸直时三这 处于一条直线上。 (2) 提携角 ( 肘外偏角 ) :肘关节伸 直时,前臂偏向外侧10-150 。 (3) 鼻烟窝:拇长、短伸肌腱之间 的凹陷,窝底正对手舟骨。
三、 前臂肌 (一)前群(9块,4层排列) 1. (第一层)浅层 (1)肱桡肌 (2)旋前圆肌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讲解《运动解剖学》实验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一)上肢带骨l、锁骨:(1)位置(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3)表面结构(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2、肩胛骨(二)自由上肢骨1、上臂骨: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思考题: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一)下肢带骨髋骨:(二)自由下肢骨1、大腿骨:2、膝盖骨: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思考题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躯干骨和颅骨[实验目的]l、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颅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和颅骨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躯干骨一、观察人体骨架标本和串连的脊柱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运动解剖学教案(第14次课)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一)躯干肌
1.背肌
(1)背浅层肌
①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皮下
形态:一侧为三角形扁肌,两侧合为斜方肌
起点: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止于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略
②背阔肌
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形态: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以及下3肋骨外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略
③肩胛提肌
④菱形肌
(2)背深层肌
①竖脊肌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和槽沟内
形态:长索状,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起点:上位第3腰椎体前面,下位6肋内面及胸骨剑突后面
止点:中心腱
功能:还参与呼吸和维持腹压
4.腹肌:
①腹直肌②腹外斜肌②腹内斜肌③腹横肌④腰方肌
(二)头颈肌
胸锁乳突肌
位置:位于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止于颞骨乳突;
功能:略
思考与
练习题
试述胸大肌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训练方法
形态:为锯齿状的宽大扁肌;
起点:以9-10个肌齿起于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与上回;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2)胸固有肌:①肋间外肌②肋间内肌
3.膈肌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膈肌上有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人体肌肉解剖之上肢肌肉

• 起点:肱骨外上髁、 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
• 止点:第五掌骨底。
• 功能:近固定时,使 桡腕关节伸,参与手 关节内收
• 起点:肱骨外上髁。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 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 及肘关节伸。
• 止点:第三掌骨底。
• 功能:基本与桡精侧选腕PPT长伸肌相同。
3
背阔肌的解剖
• 起点:第7~12胸 椎及全部腰椎棘 突、骶正中嵴、 髂嵴后部和第10 ~12肋外侧面。
• 止点:肱骨小结 节嵴。
精选PPT
• 近固定时,使肩 关节伸、内收和 内旋。远固定时, 拉躯干向上臂靠 拢,并可辅助吸 气
4
胸大肌的解剖
• 起点:锁骨内侧 半、胸骨前面和 第1~6肋软骨以 及腹直肌鞘前壁 上部。
精选PPT
8
冈上,下肌的解剖
• 起点
•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精选PPT
9
大,小圆肌的解剖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 三、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的肌肉 有三角肌和冈上肌。
精选PPT
16
• 四、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内收的肌肉 有胸大肌、背阔肌、 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喙肱肌和肩胛下肌。
• 五、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内的肌肉 大圆肌、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
•
• 六、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外的肌肉 肌、冈下肌。
肩胛下肌、背阔肌、 三角肌后部、小圆
13
手的十三种基本功能
• 悬垂 • 托举 • 触摸 • 推压 • 击打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第1篇: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第十二课时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3.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的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及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
二、消化管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三、消化腺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
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促进消化系统的进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
常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机能。
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的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的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第五章呼吸系统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不断地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种吸入氧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在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配合下实现的。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4章上肢运动解剖学

ONE KEEP VIEW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4章上肢运动解剖学目录CATALOGUE•上肢骨骼结构及其功能•上肢关节结构及其运动范围•上肢肌肉群及其作用•上肢神经和血管分布及其对运动影响•常见上肢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PART01上肢骨骼结构及其功能肩胛骨与锁骨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侧,呈三角形,分为肩胛冈、肩峰、肩胛盂等部分,与锁骨和肱骨共同构成肩关节。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呈S形,内侧与胸骨柄相连,外侧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构成肩锁关节。
•肱骨:位于上臂,是上肢最长的骨,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前臂骨相连形成肘关节。
•桡骨和尺骨:位于前臂,桡骨位于外侧,尺骨位于内侧,两者通过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相连,并与手部骨骼相连。
手部骨骼腕骨01位于手腕部,由8块小骨组成,分为近侧列和远侧列,近侧列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包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02位于手掌部,共5块,分别与指骨相连。
指骨03位于手指部,除拇指外,其他各指均有3节指骨,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PART02上肢关节结构及其运动范围肩关节结构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属球窝关节。
关节囊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
运动范围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结构由肱骨下端、尺骨鹰嘴窝、桡骨头及关节囊、韧带构成。
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运动范围肘关节可进行屈、伸运动,桡尺近、远侧关节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腕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腕关节结构由桡骨下端、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及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
运动范围可作屈、伸、收、展及环转运动。
手部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手部关节结构包括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运动范围各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均可作屈、伸运动;拇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及旋转运动,其运动范围较其余四指更为灵活。
肌肉运动功能解剖(上肢):结构及功能的简要介绍

肌肉运动功能解剖(上肢):结构及功能的简要介绍
(认识人体的核心区将有利于我们准确定位自己的骨骼、关节、肌肉。
进而利于我们了解各种各样的核心力量训练所训练的部位;利于我们准确定位自己在核心区相对薄弱的部位,找到想针对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核心区在哪里?
“核心区“通常来讲是肩关节以下到髋关节以上并包括盆骨在内的区域。
'核心区'三视图
二:从下至上(由浅到深)认识核心区的肌肉和骨骼。
(只展示
某对肌肉的一侧)
1.闭孔内外肌
2.梨状肌
3.盆骨周围的肌肉(臀小肌)
(臀中肌)
(臀大肌)
4.盆骨部位的骨骼(髂(qia)骨)
(坐骨)
(耻骨)
5.核心区的脊柱。
(脊柱的名称是从上至下数,例如:第12胸椎,第1腰椎.)
(胸椎)
6.腹部肌肉。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腹横肌)
(腹内斜肌)
7.腰背部肌肉(背阔肌)
(下后锯肌)
接下来介绍有相同作用的五对肌肉。
他们是腰背部的深层肌肉,其作用有:
1、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
2、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胸最长肌)
(腰髂肋肌)
(胸棘肌)
(胸髂肋肌)
(多裂肌)
更深层的腰部肌肉(腰方肌)
介绍一下在起跑及加速跑中起着重要角色的肌肉:腰方肌。
(日本研究者发现阿萨法.鲍威尔有着在起跑和加速跑阶段的出色表现,有特别的一点原因是他有着发达的腰大肌
(腰大肌)。
上肢肌肉解剖

2.骨间掌侧肌
• 骨间掌侧肌palmar interossei 共3块,位于指深屈肌腱和蚓状肌深面, 第2、4、5掌骨掌侧面。
• 起自第2掌骨内侧面和第4、5掌骨外侧面,分别经第2、4、5指近节 指骨底相应侧,止于指背腱膜。
• 收缩时内收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屈第2、4、5指的掌指关节和 伸其指骨间关节。
(四)肘窝
• 肘窝cubital fossa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形凹窝。 • 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
的连线。 • 窝内主要结构自外侧向内侧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
中神经。
(五)腕管
• 腕管(arpal canal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前深筋膜增厚形成) 和腕骨沟共同围成。
(三)中间群
• 中间群位于掌心,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1.蚓状肌
• 蚓状肌lumbricales 为4条细束状小肌,位于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 • 第1、2蚓状肌分别起自第2、3指深屈肌腱外侧,第3、4蚓状肌分别
起自第3~5指深屈肌腱相邻侧,4条肌依次经第2~5指掌指关节外侧, 止于指背腱膜。 • 收缩时屈第2~5指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骨间关节。
四、手肌
• 手肌位于手的掌侧,是一些短小的肌,其作用为运动手指。 • 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一)外侧群
• 外侧群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thenar,有4块肌, 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的作用与其名称一致。
• 1. 拇短展肌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外侧。 • 2.拇短屈肌flex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内侧。 • 3.拇对掌肌 opponens pollicis 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 • 4.拇收肌 adductor pollicis 位于对掌肌的内侧。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上肢肌肉概述 • 肩部主要肌群 • 上臂主要肌群 • 前臂主要肌群 • 手部主要肌群
01 上肢肌肉概述
上肢肌肉的分布与功能
分布
上肢肌肉主要分布在肩部、上臂 、前臂和手部,包括胸大肌、三 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功能
上肢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使上肢能 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包括屈 、伸、外展、内收、旋转等。
肱三头肌
位置与形态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组成。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 节,外侧头和内侧头起于肱骨体背面。
功能
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远固定时,拉上臂向后 上方,拉前臂向后下方。
肱桡肌
位置与形态
肱桡肌位于上臂前侧,起于肱骨外上髁上缘,止于桡骨茎突。
功能
三角肌中部
主要负责肩关节的外展动 作,使上臂向外侧移动。
三角肌后部
主要负责肩关节的后伸动 作,使上臂向后下方移动。
冈上肌
01
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内,起自冈上 窝,止于肱骨大结节。
02
主要功能是协助三角肌前部和中 部完成肩关节的前屈和外展动作 。
的观看
THANKS
主要功能是协助三角肌后部完成肩关 节的后伸动作,并协助三角肌中部完 成肩关节的外展动作。
03 上臂主要肌群
肱二头肌
位置与形态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呈梭形,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 喙突。
功能
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内收;远固定时,拉 上臂向前下方,拉前臂向后上方。
屈指深肌
总结词
负责屈曲手指的肌肉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等。
3.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等。
4.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图表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定期进行课程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模型和标本:用于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科书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案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3. 课堂活动:结合PPT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课堂讲解、示范和互动活动。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上肢肌共35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上肢肌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运动上肢的肌肉一、运动肩带的肌群(一)上提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上肢运动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XXX实验报告撰写人: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骨骼、肌肉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上肢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3. 通过实验,提高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器材1. 上肢骨骼模型2. 上肢肌肉模型3. 上肢关节模型4. 记录本、笔三、实验内容1. 观察上肢骨骼结构(1)观察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2)了解各骨块的连接方式和构成。
2. 观察上肢肌肉结构(1)观察上肢肌肉的分布、形态和起止点。
(2)了解各肌肉的运动功能。
3. 观察上肢关节结构(1)观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结构。
(2)了解各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4. 实践操作(1)模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运动。
(2)进行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
四、实验步骤1. 将上肢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和关节模型依次摆放好。
2. 逐一观察各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3. 实践操作,模拟关节运动和肌肉触扪。
4. 记录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骨骼结构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上肢骨骼由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
各骨块通过关节连接,形成上肢的骨骼系统。
肱骨位于上臂,尺骨和桡骨位于前臂,腕骨、掌骨和指骨位于手部。
2. 上肢肌肉结构上肢肌肉分为上肢带肌肉、前臂肌肉和手部肌肉。
上肢带肌肉主要包括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前臂肌肉主要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手部肌肉主要包括屈指肌、伸指肌、拇指对掌肌等。
各肌肉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负责上肢的运动。
3. 上肢关节结构上肢关节主要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肩关节为球窝关节,可进行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肘关节为滑车关节,可进行屈伸运动;腕关节为多轴关节,可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
4.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模拟了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运动,并进行了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
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
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