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
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作业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答案:D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A.物块P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答案:C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
高考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3
课时作业(二十二)一、选择题1.(2010·福建卷,理)计算sin43°cos13°+sin47°cos103°的结果等于( ) A.12 B.33 C.22D.32答案 A解析 原式=sin43°cos13°-cos43°sin13°=sin(43°-13°)=sin30°=12.2.已知sin α=1213,cos β=45,且α是第二象限角,β是第四象限角,那么sin(α-β)等于( )A.3365 B.6365 C .-1665D .-5665答案 A解析 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所以cos α=-1-144169=-513.又因为β是第四象限角,cos β=45,所以sin β=-1-1625=-35.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213×45-(-513)×(-35)=48-1565=3365. 3.设α∈(0,π2),若sin α=35,则2cos(α+π4)等于( )A.75 B.15 C .-75D .-15答案 B解析 因为α∈(0,π2),sin α=35,所以cos α=1-925=45. 所以2cos(α+π4)=2(cos αcos π4-sin αsin π4)=2(22cos α-22sin α)=cos α-sin α=45-35=154.化简cos(α-β)cos β-sin(α-β)sin β的结果为( ) A .sin(2α+β) B .cos(α-2β) C .cos αD .cos β答案 C解析 等式即cos(α-β+β)=cos α5.设a =sin14°+cos14°,b =sin16°+cos16°,c =6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B .a <c <b C .b <a <c D .b <c <a答案 B解析 a =2sin(45°+14°)=2sin59° b =2sin(45°+16°)=2sin61° c =62=2sin60°,∴b >c >a . 6.在△ABC 中,C =120°,tan A +tan B =233,则cos A cos B =( )A.14B.34C.12 D .-14答案 B解析 tan A +tan B =sin A cos A +sin Bcos B=sin A cos B +cos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B )cos A cos B =sin60°cos A cos B =32cos A cos B =233∴cos A cos B =347.已知tan(α+β)=25,tan ⎝⎛⎭⎫β-π4=14,那么tan ⎝⎛⎭⎫α+π4等于( ) A.1318 B.1322 C.322 D.16 答案 C解析 因为α+π4+β-π4=α+β,所以α+π4=(α+β)-⎝⎛⎭⎫β-π4,所以tan ⎝⎛⎭⎫α+π4=tan ⎣⎡⎦⎤(α+β)-⎝⎛⎭⎫β-π4 =tan (α+β)-tan ⎝⎛⎭⎫β-π41+tan (α+β)tan ⎝⎛⎭⎫β-π4=322.8.(09·陕西卷)若3sin α+cos α=0,则1cos 2α+sin2α的值为( )A.103B.53C.23 D .-2答案 A解析 3sin α=-cos α⇒tan α=-13.1cos 2α+sin2α=cos 2α+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α=1+tan 2α1+2tan α=1+191-23=103.二、填空题9.cos84°cos24°-cos114°cos6°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cos84°cos24°-cos114°cos6°=cos84°cos24°+cos66°sin84°=cos84°cos24°+sin24°sin84°=cos(84°-24°)=cos60°=12.10.(2010·全国卷Ⅰ,理)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cos 2α=-35,则tan (π4+2α)=________.答案 -17解析 由cos 2α=2cos 2α-1=-35,且α为第三象限角,得cos α=-55,sin α=-255,则tan α=2,tan2α=-43,tan(π4+2α)=1+tan 2α1-tan 2α=-17.11.(2011·潍坊)化简:sin (3α-π)sin α+cos (3α-π)cos α=________.答案 -4cos2α解析 原式=-sin3αsin α+-cos3αcos α=-sin3αcos α+cos3αsin αsin αcos α=-sin4αsin αcos α=-4sin αcos α·cos2αsin αcos α=-4cos2α.12.不查表,计算1sin10°-3sin80°=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4解析 原式=cos10°-3sin10°sin10°cos10°=2(12cos10°-32sin10°)sin10°cos10°=4(sin30°cos10°-cos30°sin10°)2sin10°cos10°=4sin (30°-10°)sin20°=4.三、解答题13.求(tan10°-3)·cos10°sin50°的值.解析 (tan10°-3)·cos10°sin50°=(tan10°-tan60°)·cos10°sin50°=(sin10°cos10°-sin60°cos60°)·cos10°sin50°=sin10°cos60°-sin60°cos10°cos10°cos60°·cos10°sin50°=-sin (60°-10°)cos10°·cos60°·cos10°sin50°=-1cos60°=-2.14.已知sin(α+π4)=45,且π4<α<3π4.求cos α的值.解析 sin(α+π4)=45且π4<α<3π4∴π2<α+π4<π ∴cos(α+π4)=-1-sin 2(α+π4)=-35∴cos α=cos[(α+π4)-π4]=cos(α+π4)cos π4+sin(α+π4)sin π4=-35×22+45×22=210.15.已知tan2θ=34(π2<θ<π),求2cos 2θ2+sin θ-12cos (θ+π4)的值.解 ∵tan2θ=2tan θ1-tan 2θ=34, ∴tan θ=-3或tan θ=13,又θ∈(π2,π),∴tan θ=-3,∴2cos2θ2+sinθ-12cos(θ+π4)=cosθ+sinθcosθ-sinθ=1+tanθ1-tanθ=1-31+3=-12.。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1.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答案 D解析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结合题图可知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位移—时间图象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只能与正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只能描述直线运动,C错误;由题图可知,0~5 s内,a、b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远,5 s时相距最远,故D 正确。
2.甲、乙两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在t =4 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B .在t =10 s 时,乙车恰好回到出发点C .乙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D .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答案 C解析 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4 s 时间内,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但t =10 s 时,乙车停止运动,甲车已超过乙车,且两车的距离可能比 t =4 s 时大,A 错误;0~10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方向始终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乙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所以t =10 s 时,乙车离出发点最远,B 错误,C 正确;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D 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
课时作业(十四)一、选择题1.函数y =ax 3+bx 2取得极大值和极小值时的x 的值分别为0和13,则( )A .a -2b =0B .2a -b =0C .2a +b =0D .a +2b =0答案 D解析 y ′=3ax 2+2bx ,据题意, 0、13是方程3ax 2+2bx =0的两根 ∴-2b 3a =13, ∴a +2b =0.2.(2011·江南十校)当函数y =x ·2x 取极小值时,x =( ) A.1ln2 B .-1ln2C .-ln2D .ln2 答案 B解析 由y =x ·2x 得y ′=2x +x ·2x ·ln2 令y ′=0得2x (1+x ·ln2)=0 ∵2x >0,∴x =-1ln23.函数f (x )=x 3-3bx +3b 在(0,1)内有极小值,则( ) A .0<b <1 B .b <1 C .b >0 D .b <12答案 A解析 f (x )在(0,1)内有极小值,则f ′(x )=3x 2-3b 在(0,1)上先负后正,∴f ′(0)=-3b <0,∴b >0,f ′(1)=3-3b >0,∴b <1 综上,b 的范围为0<b <14.连续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若(x +1)·f ′(x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x =-1一定是函数f (x )的极大值点 B .x =-1一定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 C .x =-1不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 D .x =-1不一定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 答案 B解析 x >-1时,f ′(x )>0 x <-1时,f ′(x )<0∴连续函数f (x )在(-∞,-1)单减,在(-1,+∞)单增,∴x =-1为极小值点. 5.函数y =x 33+x 2-3x -4在[0,2]上的最小值是( )A .-173B .-103C .-4D .-643答案 A解析 y ′=x 2+2x -3.令y ′=x 2+2x -3=0,x =-3或x =1为极值点.当x ∈[0,1]时,y ′<0.当x ∈[1,2]时,y ′>0,所以当x =1时,函数取得极小值,也为最小值.∴当x =1时,y min =-173.6.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A .x =1是最小值点B .x =0是极小值点C .x =2是极小值点D .函数f (x )在(1,2)上单增 答案 C解析 由导数图象可知,x =0,x =2为两极值点,x =0为极大值点,x =2为极小值点,选C.7.已知函数f (x )=12x 3-x 2-72x ,则f (-a 2)与f (-1)的大小关系为( )A .f (-a 2)≤f (-1)B .f (-a 2)<f (-1)C .f (-a 2)≥f (-1)D .f (-a 2)与f (-1)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得f ′(x )=32x 2-2x -72.由f ′(x )=12(3x -7)(x +1)=0,得x =-1或x =73.当x <-1时,f (x )为增函数;当-1<x <73时,f (x )为减函数.所以f (-1)是函数f (x )在(-∞,0]上的最大值,又因为-a 2≤0,故f (-a 2)≤f (-1).8.函数f (x )=e -x ·x ,则( )A .仅有极小值12eB .仅有极大值12eC .有极小值0,极大值12eD .以上皆不正确 答案 B解析 f ′(x )=-e -x ·x +12x ·e -x =e -x (-x +12x )=e -x ·1-2x2x .令f ′(x )=0,得x =12.当x >12时,f ′(x )<0;当x <12时,f ′(x )>0.∴x =12时取极大值,f (12)=1e ·12=12e .二、填空题9.(2011·西城区)若y =a ln x +bx 2+x 在x =1和x =2处有极值,则a =________,b =________.答案 -23 -16解析 y ′=ax+2bx +1.由已知⎩⎪⎨⎪⎧a +2b +1=0a 2+4b +1=0,解得⎩⎨⎧a =-23b =-1610.已知函数f (x )=13x 3-bx 2+c (b ,c 为常数).当x =2时,函数f (x )取得极值,若函数f (x )只有三个零点,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0<c <43解析 ∵f (x )=13x 3-bx 2+c ,∴f ′(x )=x 2-2bx ,∵x =2时,f (x )取得极值,∴22-2b ×2=0,解得b =1.∴当x ∈(0,2)时,f (x )单调递减,当x ∈(-∞,0) 或x ∈(2,+∞)时,f (x )单调递增. 若f (x )=0有3个实根,则⎩⎪⎨⎪⎧f (0)=c >0f (2)=13×23-22+c <0,,解得0<c <43 11.设m ∈R ,若函数y =e x +2mx (x ∈R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m <-12解析 因为函数y =e x +2mx (x ∈R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所以y ′=e x +2m =0有大于0的实根.令y 1=e x ,y 2=-2m ,则两曲线的交点必在第一象限.由图象可得-2m >1,即m <-12. 12.已知函数f (x )=x 3-px 2-qx 的图象与x 轴相切于(1,0),则极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0解析 f ′(x )=3x 2-2px -q , 由题知f ′(1)=3-2p -q =0. 又f (1)=1-p -q =0,联立方程组,解得p =2,q =-1. ∴f (x )=x 3-2x 2+x ,f ′(x )=3x 2-4x +1. 由f ′(x )=3x 2-4x +1=0, 解得x =1或x =13,经检验知x =1是函数的极小值点, ∴f (x )极小值=f (1)=0. 三、解答题13.(2010·安徽卷,文)设函数f (x )=sin x -cos x +x +1,0<x <2π,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解析 由f (x )=sin x -cos x +x +1,0<x <2π, 知f ′(x )=cos x +sin x +1, 于是f ′(x )=1+2sin(x +π4).令f ′(x )=0,从而sin(x +π4)=-22,得x =π,或x =3π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0,π) π (π,3π2)3π2 (3π2,2π) f ′(x ) + 0 - 0 + f (x )单调递增π+2单调递减32π 单调递增因此,由上表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π)与(3π2,2π),单调递减区间是(π,3π2),极小值为f (3π2)=3π2,极大值为f (π)=π+2.14.(2010·江西卷)设函数f (x )=6x 3+3(a +2)x 2+2ax .(1)若f (x )的两个极值点为x 1,x 2,且x 1x 2=1,求实数a 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f (x )是(-∞,+∞)上的单调函数?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 f ′(x )=18x 2+6(a +2)x +2a .(1)由已知有f ′(x 1)=f ′(x 2)=0,从而x 1x 2=2a18=1,所以a =9;(2)由于Δ=36(a +2)2-4×18×2a =36(a 2+4)>0,所以不存在实数a ,使得f (x )是(-∞,+∞)上的单调函数. 15.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x 2(ax -3),其中a 为常数. (1)若x =1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值点,求a 的值;(2)若函数f (x )在区间(-1,0)上是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f (x )=ax 3-3x 2,f ′(x )=3ax 2-6x =3x (ax -2). ∵x =1是f (x )的一个极值点,∴f ′(1)=0,∴a =2.(2)解法一 ①当a =0时,f (x )=-3x 2在区间(-1,0)上是增函数,∴a =0符合题意; ②当a ≠0时,f ′(x )=3ax (x -2a ),令f ′(x )=0得:x 1=0,x 2=2a .当a >0时,对任意x ∈(-1,0),f ′(x )>0,∴a >0符合题意;当a <0时,当x ∈(2a ,0)时,f ′(x )>0,∴2a ≤-1,∴-2≤a <0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 ≥-2.解法二 f ′(x )=3ax 2-6x ≥0在区间(-1,0)上恒成立,∴3ax -6≤0,∴a ≥2x 在区间(-1,0)上恒成立,又2x <2-1=-2,∴a ≥-2.16.(2011·沧州七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x 2+ax +1-ln x . (1)若f (x )在(0,12)上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函数f (x )是否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若存在,求出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f ′(x )=-2x +a -1x ,∵f (x )在(0,12)上为减函数,∴x ∈(0,12)时-2x +a -1x <0恒成立,即a <2x +1x恒成立.设g (x )=2x +1x ,则g ′(x )=2-1x 2.∵x ∈(0,12)时1x 2>4,∴g ′(x )<0,∴g (x )在(0,12)上单调递减,g (x )>g (12)=3,∴a ≤3.(2)若f (x )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f ′(x )=0必须有两个不等的正实数根x 1,x 2,即2x 2-ax +1=0有两个不等的正实数根.故a 应满足⎩⎪⎨⎪⎧Δ>0a 2>0⇒⎩⎪⎨⎪⎧a 2-8>0a >0⇒a >22,∴当a >22时,f ′(x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不妨设x 1<x 2,由f ′(x )=-1x (2x 2-ax +1)=-2x (x -x 1)(x -x 2)知,0<x <x 1时f ′(x )<0,x 1<x <x 2时f ′(x )>0,x >x 2时f ′(x )<0,∴当a >22时f (x )既有极大值f (x 2)又有极小值f (x 1).。
最新全套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课时作业word可修改
课时作业(一)基本概念1.(11年辽宁模拟)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做质点的是()A.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王励勤打出的弧旋球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2.参照如图所示时间坐标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第2题图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也可以称为2秒内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秒内C.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或第2秒内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秒内3.(10年山东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4.(10年浙江模拟)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5.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第5题图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则()A.两队行军路程x甲>x乙B.两队行军位移x甲>x乙C.两队平均速度v甲=v乙D.两队平均速度v甲>v乙6.甲、乙、丙3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第7题图7.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A的最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8.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一里=500m),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9.n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一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汽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间距均为s,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长度)() A. eq \f(v,2a) B. eq \f(v,a)C. eq \f(2v,a) D. eq \f(s,v)第10题图10.(11年江西模拟)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 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 r/s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A.向上10 cm/s B.向上20 cm/sC.向下10 cm/s D.向下20 cm/s11.中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铁路运输的发展.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动车组视频.小张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已知机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包括第11题图①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②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③在画面上选择一个观测点④用公式v= eq \f(s,t) 计算出机车运行的速度⑤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完成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12.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以6m/s的速度从起点冲出,在50m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到全程的中间时刻t=6.25s时速度为8.3m/s,最后8.4m/s冲过终点,他的平均速度为多大?13.F1是英文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世界第三大赛事.F1赛车的变速系统非常强劲,从时速0加速到100km/h仅需2.3秒,此时加速度仍达10m/s2,时速为200km/h时的加速度仍有3m/s2,从0加速到200km/h再急停到0只需12秒.假定F1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减小,急停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9.2m/s2.上海F1赛道全长5.451km,比赛要求选手跑完56圈决出胜负.求:(1)若某车手平均时速为210km/h,则跑完全程用多长时间?(2)该车手的F1赛车的最大加速度.第13题图14.(10年全国高考)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课时作业(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2.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3.0s速度减为零,若测出它在最后1.0s内的位移是1.0m.那么该物体在这3.0s内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3.0m/sC.5.0m/s D.9.0m/s3.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8”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A.30m/s B.40m/sC.20m/s D.10m/s4.一辆汽车由车站开出,沿平直公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至第10s末开始刹车,再经5s便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汽车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加速和减速过程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A.1∶2 B.2∶1 C.1∶4 D.4∶15.(11年广东模拟)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时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3.0,6.0,9.0,12,12,9.0,3.0 A.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sB.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s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sD.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s6.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取10m/s2)()A.0.5m B.1.0mC.1.8m D.5.0m7.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把四只球依次向上抛出,为了使节目能持续表演下去,该演员必须让回到手中的小球隔一个相等的时间再向上抛出,假如抛出每一个球上升的最大高度都是1.25m,那么球在手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m/s2,演员抛球同时即刻接球)()A.1/3s B.1/4sC.1/5s D.1/6s8.(11年上海模拟)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8题图A.火箭在t2t3时间内向下运动B.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1t1C.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eq \f(1,2) v2D.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eq \f(v2,t3)9.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第9题图他从墙面上A点的正上方与A相距H=1.5m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在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cm.利用这些信息估算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0.5s B.0.06sC.0.02s D.0.008s10.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安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列给出了某驾驶员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数据X、Y应是()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10,12,2015,18,X20,Y,8025,30,125 A.X=40,Y=24 B.X=45,Y=24C.X=50,Y=22 D.X=60,Y=2211.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后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A. eq \f(8H,T\o\al(2,2)-T\o\al(2,1)) B. eq \f(4H,T\o\al(2,2)-T\o\al(2,1))C. eq \f(8H,(T2-T1)2) D. eq \f(H,4(T2-T1)2)12.(10年广东模拟)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进入液体中,图中表示的是闪光照相机拍摄的钢球在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2题图A.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钢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先大于重力,后等于重力D.钢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先小于重力,后等于重力13.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14.“刹车防抱死”装置是目前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该装置可以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此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某汽车安装此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车重的0.50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km/h,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0s,试求驾驶员从发现前方情况到车停止过程中,汽车前进的距离.(g取10m/s2)15.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4m/s2制动加速度a2,8m/s2直道最大速度v1,40m/s弯道最大速度v2,20m/s直道长度x,218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t1= eq \f(v1,a1) …;t2= eq \f(v1-v2,a2) …;t=t1+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正确得出结果.课时作业(三)图象、追击和相遇问题第1题图1.(10年上海模拟)如图是某运动物体的st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是()A.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下滚B.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C.开始静止,然后向s的负方向运动D.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沿斜面下滚2.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第3题图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2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4.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第4题图第5题图5.(10年山东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4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6.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是()第7题图7.如图所示的是描述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正上方的一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与桌面经多次碰撞后,最终静止在桌面上的运动过程,则图线是反映下列哪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A.位移B.路程C.速度D.速度的变化率8.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 段为直线.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A.t2~t4B.t1~t4C.t1~t5D.t2~t5第8题图第9题图9.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eq \a\vs4\al(-) 的结论正确的是()A.0~t2,v eq \a\vs4\al(-) = eq \f(v1,2) B.t1~t2,v eq \a\vs4\al(-) = eq \f(v1+v2,2)C.t1~t2,v eq \a\vs4\al(-) > eq \f(v1+v2,2) D.t1~t2, v eq \a\vs4\al(-) < eq \f(v1+v2,2)10.(11年广东模拟)第10题图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则该列车()A.0~30s时间内的位移小于9×102mB.30s时间速度等于30m/sC.0~60s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D.90s~120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11.(10年湖南模拟)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v> eq \r(2(a1+a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v< eq \r(2(a1+a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12.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500kg,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如图所示是探测器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由图象可判断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m为多少?第12题图1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14.(11年湖南模拟)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x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被猎狗发现后径直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x2=60m,野兔立即掉头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课时作业(四)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适当减小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然后选取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2.(09年广东高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3.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4.(10年山东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第4题图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则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写出表达式,不要求计算).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___ m/s.(答案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数据后,通过计算得到了小车运动过程中各计时时刻的速度如表所示.位置编号,0,1,2,3,4,5时间t/s,0,0.1,0.2,0.3,0.4,0.5速度v/m·s-1,0.38,0.63,0.88,1.12,1.38,1.6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做________运动.(2)由于此次实验的原始纸带没有保存,另一同学想估算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其估算方法如下:x=(0.38×0.1+0.63×0.1+0.88×0.1+1.12×0.1+1.38×0.1)m=…那么,该同学得到的位移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位移,为了使计算位移的误差尽可能小,你认为采取什么方法更合适?(不必算出具体数据)______________.6.如图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它是每隔 eq \f(1,30) s的时间拍摄的,从某个稍大些的位置间隔开始测量,照片上边数字表示的是这些相邻间隔的序号,下边的数值是用刻度尺量出的其中两个间隔的长度,根据所给两个数值求出小球下落加速度的测量值g=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6题图第7题图7.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则s1(cm),s2(cm),s3(cm),s4(cm)8.20,9.30,10.40,11.50(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__________直线运动.(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甲同学:a1= eq \f(s2-s1,T2) ,a2= eq \f(s3-s2,T2) ,a3= eq \f(s4-s3,T2) ,a= eq \f(a1+a2+a3,3)乙同学:a1= eq \f(s3-s1,2T2) ,a2= eq \f(s4-s2,2T2) ,a= eq \f(a1+a2,2)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__.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电源频率为50Hz).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且在图中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第8题图(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将数据填入表内.(单位:cm)x2-x1,x3-x2,x4-x3,x5-x4,x6-x5,Δx各段位移之差与其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cm,即各段位移之差与其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允许的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a= eq \f(x n-x n-3,3T2) ,可以求出:a1= eq \f(x4-x1,3T2) =__________m/s2,a2= eq \f(x5-x2,3T2) =__________m/s2,a3= eq \f(x6-x3,3T2) =__________m/s2,所以a= eq \f(a1+a2+a3,3) =__________m/s2.9.(10年重庆高考)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mm s B=126.5mm s D=624.5mm第9题图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两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s B、s C、s D和f表示).10.(11年浙江模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两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第10题图(1)仔细研究坐标图,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2)设Δt=0.1s,请画出该小车的v-t图象.(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课时作业(五)重力、弹力和摩擦力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和杆秤直接测量D.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物上,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2.关于弹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C.两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弹力产生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4.(11年广东调研)下列几个关于力学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压桌面时,由于手发生了形变,所以受到向上的支持力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5.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第6题图6.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a、b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7.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 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 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 b、O 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b、c球的弹力分别为F Na、F Nb、F Nc,则()第7题图A.F Na=F Nb=F Nc B.F Na>F Nb>F NcC.F Na<F Nb<F Nc D.F Na>F Nb=F Nc8.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第8题图第9题图9.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受的摩擦力F摩随t的变化关系是图中的()。
2021《复习方略》高中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1 7.2电路 电路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电路电路的基本规律素能全练(建议:20分钟50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6题每小题6分,7、8题每小题7分,共50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V,接上8Ω的负载电阻后路端电压降为2.4 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为( )A.E=2.4V,r=1ΩB.E=3V,r=2ΩC.E=2.4V,r=2ΩD.E=3V,r=1Ω2.(2022·甘肃省甘谷质检)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B.小灯泡L变亮C.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3.(2022·营口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直流电路中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像,其中a、b分别表示路端电压、负载电阻上电压随电流变化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输出功率B.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的内阻上消耗的功率C.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最高D.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小于50%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
当R2的滑动触头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
现将R2的滑动触头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状况是(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B.I1减小,I2增大,U减小C.I1增大,I2减小,U增大D.I1减小,I2不变,U减小5.(2022·西安模拟)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1~L10(24 V 200 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1~X10(220 V 2 W),将其连接在220V沟通电源上,电路图如图所示。
2020届高三高考_人教版_物理一轮复习__静电场课时3 课后练习 (7)
电场的力的性质知识排查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点电荷有一定的电荷量,忽略形状和大小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2.元电荷:e =1.60×10-19 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
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F =k q 1q 2r 2,式中k =9.0×109 N·m 2/C 2,叫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2)点电荷。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
2.定义式:E =Fq ,单位:N/C 或V/m 。
3.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k Qr 2。
4.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电场线1.定义: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曲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线的特点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点电荷和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
( ) (2)根据F =kq 1q 2r 2,当r →0时,F →∞。
( ) (3)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即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 (4)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 )(5)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 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律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律及其用课时作业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1.如图所示,光滑细杆AB、AC在A点连接,AB竖直放置,AC水平放置,两个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M、N,分别套在AB和AC上,并用一细绳相连,细绳恰好被拉直,现由静止释放M、N,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球的机械能守恒B.M球的机械能增大C.M和N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绳的拉力对N做负功答案C解析细杆光滑,故M、N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N的机械能增加,绳的拉力对N做正功、对M做负功,M的机械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
2.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光滑的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圆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8倍,小球的质量为m,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则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A.2mg B.3mgC.4mg D.5mg答案C解析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时,有mg=mv2B1.8R,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有F+mg=mv2AR,根据机械能守恒,有1.6mgR=12mv2A-12mv2B,解得F=4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C项正确。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将小球拉至A点,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与A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的B点时,速度大小为v。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mghB.小球由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12mv2C .小球由A 点到B 点克服弹力做功为mghD .小球到达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12mv 2答案 D解析 小球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由原长到发生伸长的形变,小球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A 项错误;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增加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B项错误;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之差,即mgh -12mv 2,D 项正确;小球克服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C 项错误。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力学计算题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力学计算题课时作业1.(受力分析)(2018·福建厦门第一次质检)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为30°的固定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的Q点,直线PQ与斜面垂直,滑块保持静止。
则()A.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B.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零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PQ与斜面垂直,滑块保持静止,滑块一定受摩擦力和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可能为零,故A正确,BCD错2.(2015·山东卷)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与B的质量之比为()B. C. D.A,F=μ2(m A+m B)g;对滑块B:m B g=μ1F,以上两式联立得:,故B项正确。
3.(物体的平衡)(2018·山东济宁一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A、B(可视为质点)固定在轻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球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两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大小为()B.mgC.mgD.2mgA球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杆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得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大小为mg,A正确。
4.(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C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A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C.A物块共受3个力作用5个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地面光滑,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墙对A 没有压力,因而也没有摩擦力。
故A、B错误;A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所以C正确;先对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上墙对A没有压力,则由平衡条件分析可以知道,C对B没有摩擦力。
浙江专版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图象问题含解析
运动图象问题(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杭州模拟)下列运动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解析】选C。
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由此可知选项A中质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选项B中质点静止,B错误;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此可知选项C中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选项D中质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故选C。
2。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
在0~1 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是2 m/sB。
在0~1 s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是3 mC.在0~1 s内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D。
在0~1 s内该质点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C.在0~1 s内位移为1 m,因此平均速度为1 m/s,A、B错误;由于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1 s内加速度为2m/s2,而在2~4 s内,加速度为1 m/s2,因此C正确;在0~1 s内和2~4 s内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总结提升】运用运动图象解题的技巧(1)利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关键是从图象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或将题目中的信息通过图象直观反映出来。
(2)v -t图象中,由于位移的大小可以用图线和t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因此可以根据面积判断物体是否相遇,还可以根据面积的差判断物体间距离的变化。
(3)利用图象可以直接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甚至可以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加速度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2018·浙江11月选考真题)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0 B。
30 m C.750 m D.1 200 m【解析】选C。
根据图象法可知通过的位移即为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根据面积可知位移为x=(10+40)×m=750 m.4.(2019·金华模拟)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关于A、B两质点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张永弟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
张永弟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随着今年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都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尤其是物理,学生们得花大量精力去整理课本,了解考试要求,准备学习工作,还要做专项训练,以期复习更全面。
而有一位叫张永弟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复习更高效,特意制定了一个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方案,让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物理。
张永弟教授的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方案,建立在总结历年考试的基础上,完善了以往的学习方法,力求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年考试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避免浪费精力和时间。
其次,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做到节约时间、学习有效果。
此外,还利用归纳、提炼、总结的方法,不断改进学习计划,以促进更好的复习效果。
在实施张永弟教授的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方案时,学生们应把握好学习节奏,尽可能多的去掌握物理的基本用语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结合课堂笔记整理知识点,以便在复习中拓展知识网络,提升复习深度。
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花一些时间做一些练习题,以期更好的地解决物理习题。
张永弟教授的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物理复习的效率,使学生们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一方案的优势,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其他: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本学期学习涉及的物理内容,进一步认识教材的重要性,认清自己的不足,以便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
可以看出,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张永弟教授制定的优化课时作业物理高三一轮复习方案,不仅具有灵活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定制出一套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复习计划,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
2021《复习方略》高中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2 10.2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素能全练(建议:20分钟50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6题每小题6分,7、8题每小题7分,共50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2021·广东高考)如图,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1,和均为抱负电表,灯泡电阻R L=6Ω,AB端电压u1=12√2sin100πt(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频率为100 HzB.的读数为24 VC.的读数为0.5 AD.变压器输入功率为6 W2.(2021·天津高考)一般的沟通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测量电流,通常要通过电流互感器来连接,图中电流互感器ab一侧线圈的匝数较少,工作时电流为I ab,cd一侧线圈的匝数较多,工作时电流为I cd,为了使电流表能正常工作,则( )A.ab接MN、cd接PQ,I ab<I cdB.ab接MN、cd接PQ,I ab>I cdC.ab接PQ、cd接MN,I ab<I cdD.ab接PQ、cd接MN,I ab>I cd3.(2022·新课标全国卷)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
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 900匝,原线圈为1 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 V的沟通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抱负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 V和5.3 AB.380 V和9.1 AC.240 V和5.3 AD.240 V和9.1 A4.(2011·新课标全国卷)如图,一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 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基础热身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2.某中学生身高1.70 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2.10 m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以估算出他跳起时竖直向上的速度为( )A.7 m/s B.6 m/sC.5 m/s D.3 m/s3.2012·山大附中月考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5 mB.11.25 mC.20 mD.31.25 m4.(双选)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高度有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相等,则( )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2倍B.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物体A和物体B落地时间相等D.物体A和物体B落地速度相等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6.(双选)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 s,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间的速度差与时间成正比B.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C.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技能强化 7.2012·福建六校联考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则( )A .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物体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 .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20 mD .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是50 m8.2012·淮北一模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时,火山喷发出的岩块上升高度可达250 km ,每一块石头的滞空时间为1 000 s .已知在距离木卫1表面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木卫1的重力加速度g 木卫可视为常数,而且在木卫1上没有大气.则据此可求出g 木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g =10 m/s 2)的关系是( )A .g 木卫=gB .g 木卫=12gC .g 木卫=15gD .g 木卫=120g9.(双选)小球在t =0时刻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 -t 图象如图K3-1所示,则由图可知( )图K3-1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10.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2t ,后再匀减速t 时间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在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2B .2∶1C .1∶4D .4∶111.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的上方h =5 m 处的时间间隔Δt =2 s ,则小球的初速度v 0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12.小芳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乡村女孩,她在学过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后,对自家房上下落的雨滴产生了兴趣.她坐在窗前发现从屋檐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窗子的上、下沿,小芳同学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了如图K3-2所示的雨滴下落同自家房子尺寸的关系图,其中2点和3点之间的小矩形表示小芳正对的窗子,请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图K3-2挑战自我13.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内物体的位移是4 m,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2)此竖直井的深度.课时作业(三)1.D [解析]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推理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最后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是如此,故正确选项为D.2.C [解析] 起跳前,重心位置大约是0.85 m ,起跳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2.10 m -0.85 m =1.25 m ,把他的运动看做竖直上抛运动,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v =2gh =5 m/s.3.B [解析] 设物体在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为v ,则最后一秒内位移为s =vt +12gt 2=v+12g ;而第一秒内的位移为s 0=12g ,而s 0=s2,解得v =5 m/s.则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v g +1 s =1.5 s ,则下落高度h =12gt 2=11.25 m ,选项B 正确.4.AD [解析] 从竖直上抛运动速度的对称性可知,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 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两物体落地速度相等,选项D 正确;相遇时刻为B 下落的中间时刻,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 v =0+v 02,即v 0=2v ,选项A 正确;由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B 下落高度与A 上升高度之比为1∶3,选项B 错误;同时可知A 运动时间为B 运动时间的两倍,选项C 错误.5.B [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s ,则经过时间t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6.CD [解析] 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二者速度差恒定,A 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刚好落地,B 错误,C 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 =2hg可知,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 正确.7.D [解析] 设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自由下落,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可得12gt 25-12gt 24=18 m ,其中t 4=4 s ,t 5=5 s ,解得g =4 m/s 2.小球在2 s 末的速度是v 2=gt 2=8 m/s ,选项A 错误;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v 4=at 4=16 m/s ,在第5 s 末的速度v 5=at 5=20 m/s ,小球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v =v 4+v 52=18 m/s ,选项B 错误;小球在前2s 内的位移是12gt 22=8 m ,小球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2gt 21=2 m ,小球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8 m-2 m =6 m ,选项C 错误;小球在5 s 内的位移是12gt 25=50 m ,选项D 正确.8.C [解析] 一块石头的滞空时间为1 000 s ,石头上升或下落时间为500 s ,根据h =12g 木卫t 2,解得g 木卫=2 m/s 2,C 正确. 9.AC [解析] 由图可知: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弹起的初速度为3 m/s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弹起的最大高度为时间轴下三角形的面积,即为0.45 m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10.A [解析] 开始2t 时间速度从0增加到一定的速度,接着的t 时间里速度又从该值匀减速到0,说明这两个过程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时间之比是2∶1,则加速度之比是1∶2.11.10 2 m/s 2 2 s[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小球运动的情景图,如图所示.小球先后经过A 点的时间间隔Δt =2 s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小球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t 1=Δt2=1 s ,小球在A 点处的速度v A =gt 1=10 m/s ;在OA 段有v 2A -v 20=-2gs ,解得v 0=10 2 m/s ; 小球从O 点上抛到A 点的时间t 2=v A -v 0-g =10-102-10s =(2-1) s根据对称性,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总时间t =2(t 1+t 2)=2 2 s.12.(1)3.2 m (2)0.2 s[解析] 设屋檐离地面高度为h ,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 第2滴水的位移为h 2=12g (3T )2第3滴水的位移为h 3=12g (2T )2且h 2-h 3=1 m由以上各式解得 T =0.2 s 则屋檐高h =12g (4T )2=3.2 m.13.(1)1.2 s (2)6 m[解析] (1)设接住前1 s 时的速度为v 1,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s =v 1t -12gt 2解得v 1=9 m/s接住前的运动时间为t 1=v 0-v 1g =11-910s =0.2 s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t =t 1+1 s =1.2 s.(2)竖直井的深度H =v 0t -12gt 2=11×1.2 m -12×10×1.22m =6 m.说明:自由落体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h 1=12gt 2=5 m ,被人接住前1 s 内位移小于5 m ,可知物体是在通过最高点后返回的过程中被接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m 2·kg·s -4,A -1B .m 2·kg·s -3·A -1C .m 2·kg·s -2·A -1D .m 2·kg·s -1·A -1解析:根据P =UI 、P =Fv 、F =ma 可导出U =mav I ,即V =kg·m·s -2·m·s -1A =m 2·kg·s-3·A -1,B 项正确. 答案:B2.(2019·山东临沂检测)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为0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g3C .物块B 的加速度为0D .物块B 的加速度为g2解析: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弹=mg sin 30°=12mg ,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 弹=12mg ;剪断细线瞬间,对A 、B 系统,加速度为:a =3mg sin 30°-F 弹3m=g3,即A 和B 的加速度均为g3,故选B.答案:B3.(2019·湖北襄阳模拟)在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 s 末到达离地面100 m 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 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 倍,那么v 0和k 分别等于(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25 m/s 1.25B .40 m/s 0.25C .50 m/s 0.25D .80 m/s 1.25解析:根据h =12at 2,解得a =12.5 m/s 2,所以v 0=at =50 m/s ;上升过程礼花弹所受的平均阻力F f =k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g +F f m=(k +1)g =12.5 m/s 2,解得k =0.25,故选项C 正确.答案:C4.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 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 )A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B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C .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2mg +maD .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ma解析: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因此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缆车以加速度a 上行,小物块的加速度也为a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则有F f -mg sin 30°=ma ,F f =12mg +ma ,F f 为静摩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A 正确,B 、C 、D 均错误.答案:A5.(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最大的直升机公司计划研制一款X3型高速直升机.该公司已完成X3型直升机原型机的首次试飞.设X3型直升机原型机的质量为m ,某次试飞时,主旋翼提供大小为2mg 向上的升力,每个向前螺旋推进器提供大小为mg 、方向向前的推力.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直升机原型机可能处于平衡状态B .该直升机原型机以加速度g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空气对直升机原型机的作用力为22mgD .空气对直升机原型机的作用力为4mg解析:直升机原型机的受力如图所示,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mg ,方向斜向右上方,加速度大小为5g ,故选项A 、B 均错误;空气对直升机原型机的作用力为2mg2+2mg2=22mg ,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本题也可以由水平方向的加速度a x =2g 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 y =g 合成得到原型机的加速度a =a x 2+a y 2=5g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6.(2019·安徽马鞍山三校联考)氢气球下系一小重物G ,重物只在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重物运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虚线方向,图中气球和重物G 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可能是( )解析:重物只在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故合力为零或者与速度共线,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速度必须共线,故D 错误.答案:ABC7.一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一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 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分别为F 1、F 2,如图所示.现将力F 突然改为大小为F 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此后( )A .物体将仍以加速度a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将可能以大于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物体将可能以小于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设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在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运动时,加速度a =F 1-μmg -F 2m,将力F 突然改为大小为F 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加速度a ′=F 1-μmgm<a ,所以物体可能以小于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C 错误,D 正确;若μmg =F 1,则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答案:BD8.(2019·湖北黄石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轻弹簧两端拴接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拴接小球的细线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静止,两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0°,弹簧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线拉力的大小为mgB .弹簧弹力的大小为32mg C .剪断左侧细线的瞬间,小球a 的加速度为2g D .剪断左侧细线的瞬间,小球b 的加速度为零解析:对小球a 分析,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F =3mg ,细线的拉力为2mg ,故A 、B 错误;剪断左侧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小球a 所受的合力F 合=2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g ,小球b 受力不变,合力仍然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故C 、D 正确.答案:CD[能力题组]一、选择题9.(多选)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 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 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 时,以5 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B .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 .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 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D .以5 m/s 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合=F 浮-mg =ma ,得热气球所受的浮力F 浮=m (g +a )=460×(10+0.5)N =4 830 N ,则A 项正确;气球受重力、浮力和空气阻力,若空气阻力不变,合力不变,气球应匀加速上升,与题矛盾,可知阻力是变化的,则B 项错误;热气球以5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由平衡条件知,所受的空气阻力F f =F 浮-mg =4 830 N -460×10 N=230 N ,则D 项正确;热气球从地面上升10 s 内,它做变加速运动,故10 s 时其速度大小不是5 m/s ,则C 项错误.答案:AD10.(2019·河南开封质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模型火箭,由测力计测得其重力为G .通过测量计算此火箭发射时刻提供大小为F =2G 的恒定推力,且持续时间为t .随后小明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火箭的推力大小仍为2G ),采用二级推进的方式,即当火箭飞行经过t 2时,火箭丢弃一半的质量,剩余t2时间,火箭推动剩余的一半继续飞行.若采用原来的方法火箭可上升的高度为H ,则采用改进后方案火箭最高可上升的高度为(重力加速度取g ,不考虑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变化及空气阻力的影响)( )A .1.5HB .2HC .2.75HD .3.25H解析:原方案,加速上升过程,由牛顿运动定律,有F -G =ma ,解得a =g ;加速上升高度h 1=12at 2=12gt 2,t 时刻向上的速度v =at =gt ,失去推力后,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2=v 22g =gt22g=12gt 2,H =h 1+h 2=gt 2.改为二级推进后,开始加速上升过程,由牛顿运动定律,有F -G =ma 1,解得a 1=g ;t 2时间加速上升高度H 1=12a 1(t 2)2=18gt 2,t2时刻向上的速度v 1=a 1t 2=gt2,丢弃一半质量后,由牛顿运动定律,有F -12G =12ma 2,解得a 2=3g ,t2时间加速上升高度H 2=v 1 t 2+12a 2(t 2)2=58gt 2,t 时刻向上的速度v 2=v 1+a 2t2=2gt ,失去推力后,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3=v 222g =2gt22g=2gt 2,H ′=H 1+H 2+H 3=18gt 2+58gt 2+2gt 2=114gt 2=114H =2.75H ,选项C 正确. 答案:C11.某同学探究小球沿光滑斜面顶端下滑至底端的运动规律,现将两质量相同的小球同时从斜面的顶端释放,在甲、乙图的两种斜面中,通过一定的判断分析,你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甲图中小球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相同B .甲图中小球下滑至底端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均相同C .乙图中小球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相同D .乙图中小球下滑至底端的速度大小相同解析: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高为h ,底边长为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g sin θ,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图中几何关系有s =12at 2,s =hsin θ=x cos θ,解得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为t =1sin θ2hg=2xg sin θcos θ,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v 2,解得小球下滑至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 =2gh ,显然,在甲图中,两斜面的高度h 相同,但倾角θ不同,因此小球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不同,故选项A 错误;在甲图中,小球下滑至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不同,故选项B 错误;在乙图中,两斜面的底边长x 相同,但高度h 和倾角θ不同,因此小球下滑至底端的速度大小不等,故选项D 错误;又由于在乙图中两斜面倾角θ的正弦与余弦的积相等,因此小球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相等,故选项C 正确.答案:C 二、非选择题12.(2019·广西桂林高三月考)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2 kg 的质点,在水平恒定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8 m 的距离,此后撤去外力,质点又运动了2 s 停止,质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撤去水平恒定外力时质点的速度大小; (2)质点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质点所受水平恒定外力的大小.解析:(1)质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0=0+v 02t 1,解得v 0=2x 0t 1=4 m/s.(2)质点减速过程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 解得F f =4 N(3)设开始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x 0=12a 1t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 f =ma 1解得F =F f +ma 1=6 N.答案:(1)4 m/s (2)4 N (3)6 N13.(2019·河南重点中学联考)北京已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如图所示,俯式冰橇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其赛道可简化为起点和终点高度差为120 m 、长度为1 200 m 的斜坡.假设某运动员从起点开始,以平行赛道的恒力F =40 N 推动质量m =40 kg 的冰橇开始沿斜坡向下运动,出发4 s 内冰橇发生的位移为12 m,8 s 末迅速登上冰橇与冰橇一起沿直线运动直到终点.设运动员登上冰橇前后冰橇速度不变,不计空气阻力,求:(g 取10 m/s 2,取赛道倾角的余弦值为1,正弦值按照题目要求计算)(1)出发4 s 内冰橇的加速度大小; (2)冰橇与赛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3)比赛中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设出发4 s 内冰橇的加速度为a 1,出发4 s 内冰橇发生的位移为x 1=12a 1t 12解得a 1=1.5 m/s 2.(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解得μ=0.05.(3)8 s 后冰橇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 +M )g sin θ-μ(m +M )g cos θ=(m +M )a 2 8 s 末冰橇的速度为v 1=a 1t 2出发8 s 内冰橇发生的位移为x 2=12a 1t 22=48 m到达终点时速度最大,设最大速度为v 2,则v 22-v 12=2a 2(x -x 2)解得v 2=36 m/s.答案:(1)1.5 m/s 2(2)0.05 (3)36 m/s。
2021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十二章 课时作业53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课时作业(五十三)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基础训练]1.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象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 )答案:A 解析:黑体辐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由此可知A正确.2.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答案:C 解析: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知,光是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波动性显著,有的情况下粒子性显著.光的波长越长,越容易观察到其显示波动特征.光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实物粒子,它们虽然都是微观粒子,但有本质区别.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C.3.(多选)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用弧光灯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用绿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答案:AD 解析:将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验电器,用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发出紫外线),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说明锌板带了电.进一步研究表明锌板带正电,这说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锌板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从表面飞出来,锌板中缺少电子,于是带正电,选项A、D正确,C错误.绿光不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错误.4.对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下面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相同的初动能E kB.式中的W0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逸出过程中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C.逸出功W0和极限频率νc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0=hνc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中的W0表示从金属表面直接逸出的光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因此是所有逸出的光电子中克服引力做功的最小值,对应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是所有光电子中最大的,其他光电子的初动能都小于这个值,选项A、B错误;若入射光的频率恰好等于极限频率,即刚好能有光电子逸出,可理解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0,因此有W0=hνc,选项C正确;由E k=hν-W0可知E k和ν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但不是正比关系,选项D错误.5.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其逸出功越大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答案:A 解析:逸出功W0=hν0,ν0越大,W0越大,A正确.每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小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时间再长也不会发生光电效应,B错误.由E k=hν-W0知,在光照频率不变的情况下,E k越大,W0越小,C错误.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D错误.6.(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的金属材料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A.入射光太弱B.入射光的波长太长C.光照时间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答案:BD 解析: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没有光电子逸出,只要所加反向电压大于遏止电压,电子就不能到达阳极,也不会有光电流,故B、D正确.7.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 的单色光照射这些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多有(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光速c=3.0×108 m/s)( )A.2种C.4种D.5种答案:A 解析: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子的能量e=hν=h cλ=6.6×10-34×3.0×108400×10-9J=4.95×10-19 J,由题中表格可看出e大于铯、钙的逸出功,小于镁、铍、钛的逸出功,所以铯、钙能产生光电效应.8.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亮条纹,Q处为暗条纹,不改变单色光的频率,而调整光源使极其微弱,并把单缝调至只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过去,那么过去的某一光子( )A.一定到达P处B.一定到达Q处C.可能到达Q处D.都不正确答案:C 解析:单个光子的运动路径是不可预测的,只知道落在P处的概率大,落在Q处的概率小,因此,一个光子从狭缝通过后可能落在P处也可能落在Q处,选项C正确.9.(多选)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前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子流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在曝光时间不长和曝光时间足够长的两种情况下,其实验结果是( )A.若曝光时间不长,则底片上出现一些无规则的点B.若曝光时间足够长,则底片上出现干涉条纹C.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这一实验结果否定了光具有粒子性答案:ABC 解析: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上述实验表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能力提升]10.(2017·北京东城高二期末)实验得到金属钙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ax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参照下表可以确定的是( )A.kmaxB.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E kmax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C.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E kmax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设其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0,-E k2),则E k2<E k1D.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当入射光的频率ν<ν1时,可能会有光电子逸出答案:C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ax=hν-W可知E kmaxν图线是直线,且斜率相同,选项A、B错;由表中所列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数据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11.(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J,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J.答案:3.2×10-19 4.8×10-19解析:由图乙可知,当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2 V时,电流计示数为0,故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2 eV=3.2×10-19 J,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可得W0=3 eV=4.8×10-19 J.12.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甲乙(1)图甲中电极A 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0=________Hz ,逸出功W 0=________J.(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 Hz ,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ax =________J.答案:(1)阳极 (2)5.15×1014 3.41×10-19 (3)1.23×10-19解析:(1)光束照射阴极,打到阳极A 上;(2)读出铷的截止频率νc =5.15×1014 Hz ,其逸出功W 0=h νc =3.41×10-19 J ;(3)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ax =h ν-W 0=1.23×10-19 J.13.如图所示表示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图线.根据热辐射理论,辐射强度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与热力学温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λm T =2.90×10-3m·K.求:(1)T =15 000 K 所对应的波长;(2)用T =15 000 K 所对应波长的光照射逸出功为W 0=4.54 eV 的金属钨,能否发生光电效应?若能,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答案:(1)1.93×10-7 m (2)能 1.90 eV解析:(1)由公式λm T =2.90×10-3 m·K 得λm =2.90×10-3T =2.90×10-315 000m≈1.93×10-7 m. (2)波长λm =1.93×10-7 m 的光子能量E =h ν=hc λm = 6.626×10-34×3×1081.93×10-7×1.6×10-19 eV≈6.44 eV 因E >W 0,故能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得E k =(6.44-4.54) eV =1.90 eV.。
高三一轮 第三章3.3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思维升华
计算定积分的解题步骤 (1)把被积函数变形为幂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与常数的积 的和或差. (2)把定积分变形为求被积分函数为上述函数的定积分. (3)分别用求导公式的逆运算找到一个相应的原函数. (4)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出各个定积分的值,然后求其代数和.
多维探究
题型二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3)ʃ 20|1-x|dx;
解 ʃ 20|1-x|dx=ʃ 10(1-x)dx+ʃ 21(x-1)dx =x-12x210+12x2-x21 =1-12-0+12×22-2-12×12-1=1. (4)ʃ 21e2x+1xdx; 解 ʃ 21e2x+1xdx=ʃ 12e2xdx+ʃ 121xdx = 12e2x21+ln x21=12e4-12e2+ln 2-ln 1 =12e4-12e2+ln 2.
x 轴下方.( × ) (4)曲线 y=x2 与 y=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ʃ 01(x2-x)dx.( × )
1 2 3 4 5 67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P66A 组 T14]ʃ e2+1x-1 1dx=__1__. 解析 ʃ e2+1x-1 1dx=ln(x-1)|e2+1=ln e-ln 1=1.
为__2__3_-__2_3π__.
解析 令 2sin x=1,得 sin x=12,
当 x∈[0,π]时,得 x=6π或 x=56π,
5π
所以所求面积S=
6 π
(2sin x-1)dx
6
5π
=(-2cos x-x) |π6 2
6
3 2π . 3
师生共研
题型三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3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以速度v(t) =7-3t+ 25 (t的单位:s,v的单位:m/s)行驶至停止.在此期间汽车继续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受力分析 共点力平衡(含答案)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92cm B.96cm C.100cm D.104cm2.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绳跨过斜面体顶端的小滑轮,绳两端系有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物块b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mgB.小物块a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12C.斜面体A受到水平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细绳对小滑轮的压力大小为mg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吊椅用轻绳AO、BO固定,绳AO、BO相互垂直,α > 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 A、F 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则()A.F A一定大于GB.F A一定大于F BC.F A一定小于F BD.F A与F B大小之和一定等于G4.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
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
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
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 N的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A.0.3B.0.4C.0.5D.0.65.如图所示,有两根立于水平地面上的竖直杆,将一根不能伸长的、柔软的轻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直杆上不等高的两点a、b上,用一个光滑的动滑轮O悬挂一个重物后再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状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2013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精品课时作业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1.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 s ,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间的距离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成正比B .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C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解析】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设t 时刻甲下落的高度h 1=12gt 2,则乙下落的高度h 1=12g (t -0.5)2,它们之间的距离h 1-h 2=12g (t -0.25)=12g [(t -0.5)+0.25]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t -0.5)不成正比,A 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刚好落地,B 错误,C 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 =2hg可知,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 正确. 【答案】CD2.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000 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约为( )A .6.5 cmB .10 mC .20 mD .45 m【解析】由图可知AB =2 cm =0.02 m ,AB 中点的速度v 中=ABΔt=20 m/s ,由v 2=2gh可得:AB 中点到出发点的高度h 中=v 2中2g=20 m≈h A ,故C 正确.【答案】C3.将两个小球分别拴在一根轻绳的两端,一人用手拿住一球将它们从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两球先后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1;若将它们从四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2.不计空气阻力,则Δt 1、Δt 2满足( )A .Δt 1=Δt 2B .Δt 1<Δt 2C .Δt 1>Δt 2D .以上都有可能【解析】时间差等于轻绳长度除以下面小球落地后上面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故Δt 1>Δt 2.【答案】C4.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 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 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由T 1、T 2和H 的值可求得g 等于( )A.8HT 22-T 21B.4HT 22-T 21C.8HT 2-T 21D.H4T 2-T 21【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题意知:h =12g (T 22)2,h -H =12g (T 12)2,解得:g=8HT 2-T 1. 【答案】A5.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接球.他每隔0.40 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 =10 m/s 2)( )A .1.6 mB .2.4 mC .3.2 mD .4.0 m【解析】被杂技演员抛出的小球在空中应做竖直上抛运动.考虑到空中总有四个小球,其边界情况是:演员手中的球将要被抛出时,空中第4个小球刚到演员的手中,如图所示.也就是说,抛出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1.6 s .再根据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可知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过0.80 s 到达最高点.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H =12gt 2=3.2 m .选项C 正确.【答案】C6.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图甲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其中陈若琳的体重约为30 kg ,身高约为1.40 m ,她站在离水面10 m 高的跳台上,重心离跳台面的高度约为0.80 m ,竖直向上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到达最高点,入水时身体竖直,当手触及水面时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如图乙所示,这时陈若琳的重心离水面约为0.80 m .设运动员在入水及在水中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水的作用力大小不变.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求陈若琳从离开跳台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可用于完成一系列动作的时间.(2)假设陈若琳入水后重心下沉到离水面约2.2 m 处速度变为零,试估算水对陈若琳的阻力大小.【解析】(1)陈若琳跃起后可看做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重心上升的高度h 1=0.45 m 设起跳速度为v 0,则v 20=2gh 1,上升过程的时间t 1=v 0g解得:t 1=2h 1g=0.3 s陈若琳从最高处自由下落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重心下落的高度h =10.45 m ,设下落过程的时间为t 2,则:h =12gt 22解得:t 2=2hg= 2.09 s≈1.4 s陈若琳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t =t 1+t 2=1.7 s.(2)陈若琳的手触及水面到她的重心下沉到离水面约2.2 m 处的位移x =3.0 m 手触及水面时的瞬时速度v =2gh设水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f ,依据动能定理有: (mg -f )x =0-12mv 2,解得:f =1.3×103N.【答案】(1)1.4 s (2)1.3×103N7.自同一地点自由下落的A 、B 两物体,A 的质量是B 的质量的2倍,B 比A 晚2 s 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取g =10 m/s 2,下述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B .两物体下落所用的时间相同C .在A 落地前、B 下落后的任一时刻,A 、B 两物体间的距离之差均为20 mD .在A 落地前、B 下落后的任一时刻,A 、B 两物体的速度之差均为20 m/s【解析】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与质量无关,A 、B 结论正确.距离之差Δh =12gt 2-12g (t-2)2与时间t 有关,C 结论不正确.速度之差Δv =gt -g (t -2)=2g 与时间无关,D 结论正确.综上所述,选C.【答案】C8.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 .gt 2B.3gt 28 C.3gt 24 D.gt24【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 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 1=12gt 2-12g ⎝ ⎛⎭⎪⎫t 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 2=12g ⎝ ⎛⎭⎪⎫t 2)2,则待求距离Δh =h 1-h 2=gt 24.【答案】D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时速度的大小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9 m【解析】第0.5 s 末小球着地,由图象可知,着地前的瞬时速度为5 m/s ,反弹速度为-3 m/s ,故选项A 、B 正确.因为v -t 图象和t 轴所围的面积即表示小球的位移,故在0.5~0.8 s 内的位移为-0.45 m ,负号表示方向向上,选项C 正确.【答案】ABC10.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处,以v 0=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经过距抛出点15 m 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解析】当石块在抛出点上方距抛出点15 m 处时,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位移x =+15 m a =-g =-10 m/s 2代入公式x =v 0t +12gt 2有:15=20·t +12×(-10)·t 2化简得:5t 2-20·t +15=0 解得:t 1=1 s ,t 2=3 s(注:t 1=1 s 对应着石块上升时到达“距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 2=3 s 则对应着从最高点往回落时第二次经过“距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由于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H =20 m所以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距抛出点15 m 处”时,自由下落的总高度为: H OB =20 m +15 m =35 m下落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 =2H OBg=2×3510s =7 s 这样石块从抛出点到第三次经过“距抛出点15 m 处”所用的时间为:t 3=2 s +7 s =(2+7) s.【答案】有三个:1 s 、3 s 、(2+7) s11.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做“测量楼的高度”研究性课题时,设计了以下一个方案(假设该方案在实践中能成功):由甲同学在楼顶自由释放一个小球,而乙同学则通过一数字计时器测量小球通过地面上高1.2 m 的物体P 的时间,从而估算楼高.(由于小球在经过物体P 时,速度的变化和它的瞬时速度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取g =10 m/s 2)(1)若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试估算高楼楼顶到物体P 顶端的距离.(2)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开玩笑,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小球,乙同学以为是从静止释放,通过数据最终测得高楼楼顶到物体P 顶端的距离大约是180.8 m ,试求出甲同学抛球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小球通过物体P 的平均时间Δt =0.02 s物体经过P 时的速度v =Δh Δt =1.20.02m/s =60 m/s则楼顶到P 顶端的距离h =v 22g =36002×10m =180 m.(2)设甲同学抛球的初速度为v 0,小球到达物体P 顶端的速度为v t ,则:v 2t -v 20=2gh =3600 v 2t =2gh =3616联立解得:v 0=4 m/s.【答案】(1)180 m (2)4 m/s。
2021届高考物理鲁科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课时作业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时间:45分钟1.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4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B.1~2 s内质点的速度大小增加C.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D.0~1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本题考查x-t图线的物理意义.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4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选项A错误;1~2 s内质点的速度大小减小,选项B错误;2~3 s内质点的位移方向为正,可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选项C错误;0~1 s内质点的运动速度大小增加,则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2.我国选手谢思埸在2018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夺得男子三米跳板冠军,如图所示为谢思埸(可视为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他离开跳板时为计时起点,不计空气阻力,则(B)A.t1时刻开始进入水面B.t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t2时刻达到最高点D.t3时刻达到最高点解析:本题根据跳水运动考查v-t图象问题.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时候速度减为零,运动员上升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进入水面,在阻力与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3时刻速度减为零,由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3.甲、乙两个小铁球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下列表示这一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正确的是(D)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图象.甲、乙两个小铁球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甲、乙运动时间不同,高度高的小铁球位移大,运动时间长,但同时落地,说明高度高的小铁球先释放,故A、B错误;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则v-t图象的斜率相同,运动时间不等,故C错误,D正确.4.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运动图象计算位移.A选项中,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4 s末物体到达初始位置,总位移为零;B选项中,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前2 s内沿正方向运动,2~4 s 沿负方向运动,4 s内总位移为零;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之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位移一直增大;D选项中,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1~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第3 s内沿负方向运动,第4 s内做沿负方向的匀减速运动,总位移为零;故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选项.5.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的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b、c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在0~5 s内,a、b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物体c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a的加速度为0.4 m/s2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b和c为直线,斜率恒定,b、c 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斜率正负不同,即速度方向不同,A、C错误;a、b同地出发,a的切线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b的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所以两者反向运动,故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B正确;因为a是一条抛物线,即满足x=x0+kt2,可知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抛物线经过(0,10)点和(5,20)点,故x=10+0.4t2,所以12a=0.4,a=0.8 m/s2,D错误.6.甲、乙两物体由同一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4 s内(A)A.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2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C.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D.4 s末两物体相遇解析:本题根据v-t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0~6 s内,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均在t轴的上方,速度均为正,故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A正确;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运动,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在0~4 s内,在任意时刻,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甲在前,乙在后,在4 s时甲、乙速度相等,此时两物体距离最远,B、D均错误;0~4 s内,由图象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即x甲>x乙,根据v=xt,可得两物体的平均速度v甲>v乙,故C错误.7.强行超车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极大隐患之一.如图是汽车超车过程的示意图,汽车甲和货车均以36 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其中甲车车身长L1=5 m、货车车身长L2=8 m,货车在甲车前s=3 m.若甲车司机开始加速从货车左侧超车,加速度大小为2 m/s2.假定货车速度保持不变,不计车辆变道的时间及车辆的宽度.求:(1)甲车完成超车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若甲车开始超车时,看到道路正前方的乙车迎面驶来,此时二者相距110 m,乙车速度为54 km/h.甲车超车的整个过程中,乙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请通过计算分析,甲车能否安全超车.解析:本题考查追及问题在交通问题中的应用.(1)设甲车经过时间t刚好完成超车,在时间t内甲车位移x1=v1t+12at2,货车位移x2=v2t,根据几何关系有x1=x2+L1+L2+s,代入数据解得t=4 s,甲车完成超车至少需要的时间为4 s.(2)假设甲车能安全超车,在4 s内,甲车位移x1=v1t+12at2=56 m,乙车位移x3=v3t=60 m,由于x1+x3=116 m>110 m,故甲车不能安全超车.答案:(1)4 s(2)不能安全超车8.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C)A.15 m B.20 mC.25 m D.50 m解析:本题考查匀加速追匀速问题.由题知,v甲=1005m/s=20m/s,100 m=12a(5 s)2,可知v乙=at=8t.将x-t图象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v-t图象与t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2.5 s时,甲、乙速度相等,此时相距最远,所以最大距离是阴影部分面积,即25 m,故选C.9.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其v2-x图象如图所示.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C.汽车在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D.汽车在前10 s内的位移为15 m解析:由图象可知,初始时速度的二次方为16 m2/s2,则汽车的初速度v0=4 m/s,A正确;由图象可知,v2与x的关系式为v2-42=-x,与公式v2-v20=2ax对比,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0.5 m/s2,B正确;由v=v0+at,可得汽车在第4 s末的速度为v4=4 m/s-0.5×4 m/s=2 m/s,C正确;因0-v0a=8 s,则第8 s末汽车停止,所以汽车在前10 s内的位移x=0-v202a=16 m,D错误.10. (多选)运动质点的v-x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上半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A.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C.质点在3 s末的速度大小为30 m/sD.图线在坐标(10 m/s,10 m)处的斜率为0.5解析:本题考查速度—位移图象.若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v2=2ax,即v=2a·x,则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一支,故A正确;把x=10 m,v=10 m/s代入v2=2ax,得出a=5 m/s2,故B正确;质点在3 s末的速度为v=at=15 m/s,故C错误;由数学知识可知,对v=2a·x求导后有v′=2a2x,所以图线在坐标(10 m/s,10 m)处的斜率为k=0.5,故D正确.11.(多选)甲、乙两辆小汽车(都可视为质点)分别处于同一条平直公路的两条平行车道上,开始时(t=0),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间距为x0.t=0时甲车先启动,t=3 s时乙车再启动,两车启动后都是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两车加速过程,甲的加速度比乙大B.若x0=80 m,则两车间距离最小为30 mC.若两车在t=5 s时相遇,则在t=9 s时再次相遇D.若两车在t=4 s时相遇,则在t=10 s时再次相遇解析:本题考查根据v-t图象计算相遇的时间.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象上可以看出乙的加速度大小大于甲的加速度大小,故A错误;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若不能相遇,甲、乙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最小值,从图象上可以看出t=7 s时甲、乙速度相同,甲运动的位移为s1=(2+7)×202m=90 m,乙运动的位移为s2=12×4×20 m=40 m,则甲、乙之间的距离为Δs=s2+x0-s1=30 m,故B正确;若两车在t=5 s时相遇,从图象上可以看出5~9 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相同,所以甲、乙在t=9 s时会再次相遇,故C正确;若两车在t=4 s时相遇,从图象上可以看出4~10 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不相同,则在t=10 s时不会再次相遇,故D错误.12.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在距离为d=6 m的两条平直轨道上,A车自O1点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 m/s2向右匀加速运动,B车自O2点前方s=3 m 处的O3点以v0=6 m/s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能通信多长时间?已知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s0=10 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解析: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距s0,由运动学规律得A车的位移s A=12at2B车的位移s B=v0t由几何关系知(s B+s-s A)2+d2=s20联立解得t1=1 s,t2=5 st3=(25+3) st4=(-25+3) s(舍去)显然,两车能通信的时间段为0~t1,t2~t3,故两车能通信的时间为Δt=t1+t3-t2=(25-1) s.答案:(25-1) s13.如图所示,平直高速公路上,一辆大货车以20 m/s的速度违规行驶在快速道上,另有一辆SUV小汽车以32 m/s的速度随其后并逐渐接近.大货车的制动性能较差,刹车时的加速度保持在4 m/s2,而SUV 小汽车配备有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刹车时能使汽车的加速度保持在8 m/s2.若前方大货车突然紧急刹车,SUV小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0 s,为了避免发生追尾事故,SUV小汽车和大货车之间至少应保留多大的距离?解析:在司机的反应时间里SUV小汽车的行驶距离x1=v1t0若恰好不发生追尾,则此时两车速度相等,设为v,有v=v1+a1(t-t0)v=v2+a2t代入数据,得两车恰好不发生追尾所用时间t=4 s 此段时间内,两车行驶距离s1=x1+v1(t-t0)+12a1(t-t0)2s2=v2t+12a2t2则两车之间不发生追尾的最小距离为Δs=s1-s2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分别是a1=-8 m/s2a2=-4 m/s2代入数据得Δs=31 m.答案:31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曲线运动D.变速曲线运动2.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A.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 m/sB.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 s时的速度等于2 m/sC.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 s时的速度小于2 m/s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2013·安庆联考)一物体从某一行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抛出时t=0,得到物体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h-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A.8 m/s2,20 m/s B.10 m/s2,25 m/sC.8 m/s2,25 m/s D.10 m/s2,20 m/s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地点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0~2t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t时刻两车再次相遇D.在t~2t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相遇5.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t图)和加速度图象(a-t图)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6.(改编题)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B.汽车在40~50 s内的速度方向和在0~10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汽车在50 s末的速度为零D.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 m7.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于2011年2月7日在泰国北部清迈开始,期间一美国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 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B.第10 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 s末C.在10~15 s内空降兵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D.15 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8.(2012·海南单科)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9.沙尘暴天气会严重影响交通.有一辆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一个老人跌倒(若没有人扶起他),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老人前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
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A.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 s停下B.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为33 m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 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72 km/h,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老人10.(2013·荆州模拟)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经过时间t0和4t0,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撤去F1、F2,甲、乙两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在F1、F2作用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x1>x2B.若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x′1>x′2C.甲、乙两物体匀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4∶1D.若在匀加速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a1<a211.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5 m/s 2,甲车运动6.0 s 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5.0 m/s 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 处的距离.12.(2013·合肥质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简化模型如图a 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x 0=10 m 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 0=40 m/s 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 -t 图象如图b 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答案:课时作业(三)1.B x -t 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所以物体运动过程为变速运动,且做直线运动.故选B.2.AB 由图象可知,3~4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v =x t=2 m/s ,又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 =3.5 s 时的速度等于2 m/s ,结合图象可知P 点位于t =3.5 s 时刻之后,其速度大于2 m/s ,故A 、B 两项正确.3.A 根据题中图象可知物体在2.5 s 时间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 m.则v 0=2h t =2×252.5m/s =20 m/s. g =v 0t =202.5m/s 2=8 m/s 2.A 项正确. 4.BD5.AC 依题意可知,在0~t 0时间内火箭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其v -t 图线应该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线段,而a -t 图线则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在t 0~2t 0时间内火箭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其v -t 图线应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而a -t 图象则是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线段.6.A 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前10 s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30 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10 s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题图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v m =a 1t 1=20 m/s.50 s 末的速度为v =(20-1×10)m/s =10 m/s ,故B 、C 错误;在0~50 s 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850m ,D 错误.7.ACD 由图可以看出,在0~10 s 内空降兵和伞整体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其加速度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于阻力,选项A 正确;在10~15 s 内空降兵和伞整体的速度越来越小,故其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图线的倾斜程度可知,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做的不是匀减速运动,选项B 错误,C 正确;15 s 后v -t 图线平行于横轴,说明空降兵和伞整体匀速下落,故选项D 正确.8.C 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知,物块在c 点的动能小于初动能,即v <v 0,A 项错误;物块在ab 段和bc 段分别做匀减速和匀加速运动,且a 1>a 2,故B 、D 错误,C 正确.9.BD v 0=15 m/s ,故刹车后卡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2=v 0a=3 s ,故卡车经过3.6 s 停下来,A 错误;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x =v 0t 1+v 202a +Δx =33 m ,B 正确;v =x -Δx t 1+t 2=8.75 m/s ,C 错误;x ′=v ′t 1+v ′22a+Δx =53.5 m>33 m ,所以D 正确. 10.BC 在F 1、F 2作用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之比为x 1x 2=2v 0t 0/2v 04t 0/2=12,所以x 1<x 2,A 错误;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之比为x ′1x ′2=2v 03t 0/2v 05t 0/2=65,所以x ′1>x ′2,B 正确;甲、乙两物体匀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2v 02t 0/2v 0t 0/2=41,C 正确;匀加速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之比为2v 0/t 0v 0/4t 0=81,所以a 1>a 2,D 错误. 11.解析: 甲车运动6 s 的位移为x 0=12a 1t 20=45 m 此时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经过时间t 与乙车相遇,则有12a 1(t +t 0)2=12a 2t 2+85 m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 2-12t +32=0解得:t 1=4 s ,t 2=8 st 1、t 2都有意义,t 1=4 s 时,甲车追上乙车;t 2=8 s 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x 1=12a 1(t 1+t 0)2=125 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x 2=12a 1(t 2+t 0)2=245 m. 答案: 125 m 和245 m12.解析: (1)由题图b 可知:a 甲=10-40t 1m/s 2, a 乙=10-0t 1m/s 2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所以有: m 甲a 甲=m 乙a 乙解得m 甲m 乙=13. (2)在t 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 =10 m/s ,此时两车相距最近 对乙车有:v =a 乙t 1对甲车有:v =a 甲(0.4-t 1)可解得t 1=0.3 s车的位移等于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有:x 甲=(40+10)t 12=7.5 m ,x 乙=10t 12=1.5 m 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为x min =x 0+x 乙-x 甲=4.0 m.答案: (1)13(2)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