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考点小结
高考历史:中国史、世界史考点总结
高考历史:中国史、世界史考点总结
中国史考点总结
[总体特征]
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具体而言:
(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新视角]
从考古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1)生产力水平:青铜器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由青铜发展到使用铁器、牛耕,体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生产工具的飞跃推动了社会转型。
(2)政治生活
①神权色彩:青铜器大多有铭文且用于祭祀,说明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神权色彩”浓厚。
②战乱纷争变法图强:出土车马坑、戈等文物,说明国家政治生活中战争的频繁性。只有变法图强才能成为强者,兼并弱者。
(3)文化:青铜器上有铭文,印证文字的存在,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一时期的铭文我们一般称之为“金文”。
[特别提醒]
1.社会变革都以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根本推动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是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动力。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 万人参战,1,000 多万人丧生,2,000 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9 世纪末20 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 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 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复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
2、如何评价这个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
①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②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它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这一体系下,掩盖、隐含了许多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1919—1929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其次是实力和政治地位不相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矛盾自此总爆发)
1.经济大危机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3)政府政策:自由放任政策。
导火线:黑色星期四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
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一、阶段特征:
1、侵华美国为主:
(1)原因:二站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扶蒋反共是其基本政策。
(2)活动:主要利用国民党间接侵华,以取得政治经济特权,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事实上独霸了中国。
(3)结果: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反动统治被完全推翻。
2、国民党反动统治:
(1)政治孤立:由于坚持内战政策,先后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炮制伪国大和伪宪法,遭到中共和民主党派抵制;关闭和谈之门,国共完全破裂;镇压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和五二零学案等,国统区掀起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形成了第二条战线;摧残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决裂,和中共并肩作战。
(2)经济崩溃:财政金融紊乱,通货膨站;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美货涌入,工业体系瓦解。
(3)外交卖国: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
(4)军事无能:指挥低劣,士气低下,屡战屡败。
3、中共革命胜利:
(1)政治上: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赢得政治主动;参加政协会议,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领导第二条阵线--发动领导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对国民党的包围。
(2)经济上:土地改革既促进了农业生产,也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3)军事上: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并不断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近代化基本中断:
(1)经济上:美货独占,官资搜刮,民资破产。(2)政治上:内战爆发,独裁专制。(3)思想上: 反对内战独裁,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主流。
高三历史战争一战知识点
高三历史战争一战知识点
读了高三历史,才知道世界发生过两次大战。中国也是因为这两次大战逐渐站起来,今天小编先带你们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战争一战知识点,希望你们能感兴趣阅读!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布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新的矛盾,从而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出现,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战争也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_对国际关系格局应掌握的基本认识: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必然随之调整乃至完全打破旧的格局。所以说,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实力,应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两方面的因素比较突出。例如,英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济实力已经下降,但其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雄踞全球各国之首)和传统的政治影响仍十分强大,所以仍保持着一流强国的地位。
一、背景
1、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法德、俄奥、英德——英德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3)矛盾的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疯狂扩军备战
3、导火线:1914 年 6 月 8 日,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后二战前
……第一个…… 由此诞生。
1917年11月7日,苏俄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十月革命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推动了…鼓舞了… 主义。 ——毛泽东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
(1)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内容,作用) (2)1922年,成立苏联。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今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等国
(一、二单元复习)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 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 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 识其实质。 (2)认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 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知道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认识德意日的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能彻 底消除经济危机吗? 为什么? 不能。因为新政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 调整,只要资本主义 制度存在就会爆发经 济危机。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和影响各是什么?
(1)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历史高一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第七课知识点总结在历史学科中,高一学年是学生们接触到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的阶段。第七课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本文将为您总结历史高一第七课的知识点。
一、概览
第七课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内容:
1. 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 两次大战对世界的影响:重新划定地理边界、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新的国际秩序的确立;
3. 两次大战的根源: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经济危机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军备竞赛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所引发的。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事件包括:萨拉热窝事件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一方面,许多国家重
新划定了其地理边界,如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和新成立的国家的诞生;另一方面,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并对全球经
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主要由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组成的轴心国与盟军国家
之间的冲突引发。该战争的起因包括了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意大利的侵略行动以及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结束后,许多
国家重新划定了地理边界,如德国的分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
崛起等。此外,战争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两次大战的根源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民族主义的抬头、大国之间的角力、殖民主义的剥削以及经济危机等都是导致两次
高考史上一战至二战东西方考点回顾
高考史上一战至二战东西方考点回顾
高考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考点述评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
这个阶段的历史很重要,一直是高考命题的xx。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年:两个部分:一是以十月革命为xx的世界革命高潮(三个小部分:俄国、欧洲、美洲和东方);另一个是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战利品的制度:范思哲-华盛顿制度的建立。(2)1923-1929年:一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藏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在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为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第二,苏联和斯大林体系的建设;是三个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有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动荡转变为暂时的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的动荡,走向xx,爆发了xx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之间深刻而复杂的矛盾;第一,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俄国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xx时期,在30年代与反法西斯结合。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明确这一阶段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经济、xx、阶级、政治X、战争、演习)。十月革命的历程(两次过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和平愿景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在四月大纲。掌握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复杂的局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xx经济政策)
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时代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核心考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017世界历史知识点
19.《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0.《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
21.美国内战的北方领导人——林肯
2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爱迪生
2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
25.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列宁
26.俄国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者——列宁
27.领导苏联人民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是—斯
大林
28.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
国总统威尔逊
29.领导美国人民渡过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美国总统是——罗
斯福
30.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
二.战争类
31.使美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
32.维护美国统一、废除奴隶制的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
33.第一次世界性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3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凡尔登战役
35.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l日,德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
只得对德宣战。
36.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莫斯科
保卫战的胜利。是一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7.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凌展,日本偷袭太平洋
美军基地珍珠港,第2天,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38.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017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一二战复习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主要的大国关系
⾼考历史必背考点主要的⼤国关系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知识中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家复习好⾼考历史。
英法关系
⼀、特点:
①在以欧洲为中⼼的时代,英法关系曾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盾,它们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的⽃争⼗分激烈;
②英国对欧洲⼤陆⼀贯坚持势⼒均衡政策,⼀切以英国的利益为转移;
③20世纪以来,英法在对德问题上有合作也有⽭盾,⼆战后法国奉⾏独⽴外交政策;
⼆、演变: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涉法国⾰命,同拿破仑帝国争夺霸权和欧洲市场,最后打败了法国;
②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亚战争中打败俄国;联合侵略中国,发动第⼆次鸦⽚战争;
③⼀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战的主战场;
④巴黎和会上,法国极⼒主张削弱德国;英国则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
⑤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极⼒排斥美国插⼿欧洲事务;
⑥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
⑦⼆战后,英法都先后加⼊北约、欧共体,20世纪90年代共建欧盟。
法德关系
⼀、特点:
①两者是争夺欧洲霸权的⽼对⼿,双⽅长期处于尖锐对⽴的状态。
②在长期的对⽴和争霸⽃争中,双⽅互有胜负,⼏度起落,由于实⼒相当的受国际关系的制约,双⽅都没有达到最终⽬的;
⼆、演变:
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德国成为欧洲⼤的最强国;
②19世纪晚期,法国⼒图向德国复仇,德国则想进⼀步削弱和遏制法国,法德⽭盾⼗分尖锐;
③20世纪初,两国分别加⼊协约国与同盟国,双⽅均加强军备竞赛;
2017年高考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小结
2017年高考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的世界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
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
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
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
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
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
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
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高中历史一战、二战史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一战、二战史知识点整理
一战(1914.7.28—1918.11.11)一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3.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5.客观条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6.科技进步的成果被运用于战争领域。
7.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879年德奥结盟(反俄)
1883年德奥意结盟(意和法有矛盾核心:德国)
1892年法俄签订协约(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2年英日同盟签订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英德矛盾加剧)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塞俄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发生←一战的导火线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交战双方:德奥vs英法俄+意大利)1914年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两线作战)1914年9月西线,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
战速决”,即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2月,持续10战)德国VS法国(ps:德国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
日德兰海战(5月)英国VS德国(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索姆河战役(6月,持续5个月,英国首次使用坦克,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德国VS 英法
1917年4月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转型为社会主义国家
1918年3月苏俄退出一战(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协约国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7月)
一战二战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战二战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战(1914年-1918年)
1. 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战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帝国主义竞争、国家同盟体系、领土争端、军备竞赛
和民族矛盾等。其中最重要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
引发了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并迅速演变为全面战争。
2. 战争的参战国家:
一战是当时世界上各个大国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参战国家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土耳其等主要国家,以及一系列小国家和殖民地。
3. 战争的战场:
一战的主要战场包括西线战场、东线战场、意大利战场、巴尔干战场和中东战场等。其中
西线战场是最激烈和持久的,尤以马恩河、索姆河和梅斯河为界的阵地战为特点。
4. 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一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性战争,其特点包括工业化战争、阵地战、化学战、
空中战和海战等。战争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各国社会结构和
人民思想的剧变,为后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奠定了基础。
5. 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一战于1918年11月停战,并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要求承担巨大的战争赔款和责任,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因战争死亡,数百万人因战争而受伤残,大量城市和
农村地区被摧毁。此外,一战还加速了一系列国家的动荡和政治变革,催生了二战的爆发。二战(1939年-1945年)
1. 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战爆发的原因与一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凡尔赛体系的失败、经济大萧条的爆发、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东西方的冲突等。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导致了二战的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
一、冷战时期(1945-1991)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一种持续的、不公开的敌对状态。冷战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冷战的起因
冷战的起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冲突,经济的竞争,军事的对峙等。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愈发明显,军备竞赛也日趋严重。
2.冷战的高峰时期
冷战的高峰时期主要是指1950年代到1960年代,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对抗和竞争。代表性的事件包括: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3.冷战的结束
冷战结束主要体现在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终结,资本主义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二、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指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的一次重大社会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是:封建主义的长期压制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1.法国大革命的起因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矛盾的加剧,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等。
2.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1789年的巴黎起义、1793年的雅各宾派统治和恐怖统治等。这些事件对法国的政治和社会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
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全球民主运动和平等主义思
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是指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系列运动。印度
独立运动的背景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考点总结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