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间隙标准
轴承间隙标准
80
0
-1.5
+2.4
+1.0
gb
+2~+4
80
120
0
-2.0
+2.8(+3.5)
+1.2(+1.2)
gb
+4~+6
80
120
0
-1.5
+2.3
-1.2
Gd
0~3
120
180
0
-2.5
+4.0+(5.2)
gb
+4~+7
120
180
0
-2.5
+2.7
-1.4
Gd
0~3
180
260
0
-3.5
+3.0
轴承直径(mm)
径向间隙(mm)
轴向间隙(mm)
30以下
4D/1000
0.2
35~70
3.5D/1000
0.3
75~100
3D/1000
0.3
100以上
不超过0.3
0.3
注:D——轴承内径或轴颈直径
附表3
新轴承原始径向游隙标准
轴承公
称直径
(mm)
单列向心
球轴承
(丝)
单列向心
短圆柱滚子
轴承(丝)
双列球面
(丝)
配合
方式
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
轴承公称
外 径
轴承
外径
允许
公差(丝)
外壳端
盖允许
公差
(丝)
配合
轴承游隙标准
轴承游隙标准轴承内部游隙(初始间隙)是指轴承安装在轴或壳体上之前的内部间隙量。
如下图所示,当内圈或外圈中的一个固定,另一个可以自由移动时,位移可以在轴向或径向发生,该位移量(径向或轴向)称为内部间隙,根据方向,称为径向游隙或轴向游隙。
当测量轴承的内部间隙时,向滚道施加轻微的测量负载,以便可以准确测量内部间隙,然而,此时,轴承在测量载荷下发生轻微弹性变形,间隙测量值(测量间隙)略大于真实间隙,必须补偿真实轴承间隙与弹性变形导致的增加量之间的差异,这些补偿值如下表所示。
一、游隙选择。
运行条件下轴承的内部间隙(有效间隙)通常小于安装和运行前相同轴承的初始间隙,这是由包括轴承配合、内外环之间的温差等因素造成的。
由于轴承的工作间隙会影响轴承寿命、发热、振动、噪声等,因此在选择最合适的轴承游隙时必须慎之又慎。
初始间隙和工作(有效)间隙之间的内部间隙差(过盈配合引起的间隙减少量,或由于内外环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间隙变化)可以通过公式δff=δ-(δf+δ)计算,其中:δff代表有效内部间隙,单位毫米;δ代表轴承内部间隙,单位毫米;δf代表因干涉而减少的间隙量,单位毫米;δ代表内外环温差引起的间隙减少量,单位毫米。
当轴承以过盈配合安装在轴和壳体上时,内圈将膨胀,外圈将收缩,从而减少轴承的内部间隙,膨胀或收缩量取决于轴承的形状、轴或壳体的形状、各个零件的尺寸以及所用材料的类型。
差分的范围约为有效干扰的70%-90%,可以通过公式δf=(0.70~0.90)·Δdeff计算,其中:δf代表因干涉而减少的间隙量,单位毫米;Δdeff代表有效干扰,单位毫米。
在操作过程中,通常外圈比内圈或旋转部件的温度低5到10C,然而,如果壳体的冷却效果大,则轴连接到热源,或加热物质通过空心轴传导,内外圈之间的温差可能更大,因此,由于内外圈的胀差,内部间隙量进一步减少,可以通过公式δ=α·Δ·D计算,其中:δ代表由于热差而减少的间隙量,单位毫米;α代表轴承钢线膨胀系数12.5x10/°C;Δ代表内外环温差,单位°C;D代表外圈滚道直径,单位毫米。
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
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是指安装在机械设备中的轴承座与轴之间的间隙大小。
这个间隙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寿命,因此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一般由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可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
1. 游隙配合:游隙配合是指轴承座与轴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用于保证轴承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游隙配合一般适用于低速、低精度的机械设备,如农机、传动装置等。
游隙配合的间隙大小一般为0.01mm到0.05mm。
2. 紧配合:紧配合是指轴承座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两者紧密贴合在一起。
紧配合适用于高速、高精度的机械设备,如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等。
紧配合的间隙大小一般为0mm到0.01mm。
3. 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是指轴承座的内径略大于轴的外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量。
过盈配合适用于需要提高轴承与轴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性的机械设备,如工程机械、重型设备等。
过盈配合的间隙大小一般为0.01mm到0.1mm。
除了以上常见的间隙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处理的间隙标准,如高温环境下的间隙标准、低温环境下的间隙标准等。
这些特殊情况下的间隙标准一般由相关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来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轴承座与轴之间的间隙问题,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之,轴承座与轴的间隙标准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有不同的间隙标准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在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轴承间隙标准
30
40
20
40
50
50
65
20
65
80
80
100
100
120
120
140
30
附表4
电动机轴承装配参考标准
轴
承
型
式
轴承内径与轴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外径与外壳端盖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公称
内 径
(mm)
轴承内径允许公差(丝)
轴允许
公 差
(丝)
配合
方式
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
120
0
+
gb
+3~+5
80
120
0
+
Gd
0~3
120
180
0
+(+)
+(+)
gb
+4~+7
120
160
0
+
Gd
0~3
180
260
0
+
Gd
0~3
260
315
0
+
Gd
0~3
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
30
50
0
+
+
gb
+1~+3
50
80
0
+
+
gb
+2~+4
80
120
0
+(+)
+(+)
gb
+4~+6
80
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
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轴承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起到支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而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则是对轴承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本文将就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进行论述。
一、轴承轴向窜动间隙的概念与作用轴承轴向窜动间隙,顾名思义,指的是轴承在工作时沿轴向方向的移动量。
合适的轴向窜动间隙是保证轴承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间隙能够保证轴承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轴向受力时能够良好地承受压力和振动,提高轴承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二、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的确定要素确定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如轴承类型、工作条件、负载等。
以下是影响轴向窜动间隙标准确定的主要要素。
1. 轴承类型:不同类型的轴承其轴向窜动间隙标准存在差异。
例如,深沟球轴承的间隙要求较小,而角接触球轴承的间隙要求相对较大。
2. 工作条件:工作条件的差异对轴向窜动间隙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高速运转的轴承需要更小的窜动间隙,以保证其在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
3. 负载:轴向负载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对轴向窜动间隙标准进行影响。
根据负载的大小和方向,需要适当调整轴向窜动间隙的数值。
三、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轴承轴向窜动间隙,需要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轴承在装配前后的轴向间隙变化来确定轴向窜动间隙的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2. 激光测量法: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测量仪器对轴承进行测量,可以获得比传统方法更准确的轴向窜动间隙数值。
3. 数字仿真方法:数字仿真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轴承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轴向窜动间隙的数值。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轴承的工作性能。
四、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的举例和讨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轴承和具体的工况条件,轴承轴向窜动间隙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举例来说,对于直径较小的轴承,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轴向窜动间隙标准应小于 5 微米;而对于直径较大的轴承,其轴向窜动间隙标准通常为 10-20 微米。
轴承间隙标准
方式
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
轴承公称
外径
轴承
外径
允许
公差(丝)
外壳端
盖允许
公差
(丝)
配合
方式
轴承外圈与外壳端盖孔配合间隙(丝)
超过
到
超过
到
单
列
向
心
球
轴
承
≤18
0
-1.0
+0.5
-0.3
gb
+1~+2
Gd
18
30
0
-1.0
+0.5
-0.3
gb
+1~+2
18
30
0
-0.9
+1.6
-0.7
Gd
0~3
30
50
0
-1.2
+1.2
-0.2
gb
+2~+3
30
50
0
-1.1
+1.8
-0.8
Gd
0~3
50
80
0
-1.5
+1.4
-0.2
gb
+2~+3
50
80
0
-1.3
+2.0
-1.0
Gd
0~3
80
120
0
-2.0
+1.6
-0.3
gb
+3~+5
80
120
0
-1.5
+2.3
-1.2
Gd
1.0
80
轴承间隙标准
附表1:轴颈椭圆度允许公差 新加工轴未经加工的旧轴轴承直径 (mm ) 高速 lOOOrpm 以上低速 1000rpm 以下 轴承直径 (mm )高速1000rpm 以上 低速 1000rpm以下 50~70 0.010.03 50~70 0.03 0.05 70~1500.020.0470~150 0.04 0.06附表2:滚动轴承最大允许磨损值轴承直径(mm )径向间隙(mm )轴向间隙(mm )30以下 4D/10000.2 35~70 3.5D/1000 0.3 75~100 3D/1000 0.3 100以上不超过0.30.3注:D ——轴承内径或轴颈直径附表3新轴承原始径向游隙标准轴承公 称直径 (mm 单列向心 球轴承 (丝) 单列向心 短圆柱滚子 轴承(丝) 双列球面 滚子轴承(丝)测量时 施加径 向负荷 (Mpa使用后 磨损允 许值 (丝) 超过 到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18 24 1.0 2.40.5 10 24 30 1.0 2.40.5 30 40 1.2 2.61.0 2040 50 1.2 2.9 2.0 5.51.050 65 1.3 3.3 2.5 6.51.0 2065 80 1.4 3.4 3.0 7.0 5.0 8.0 1.0 80 100 1.6 4.0 3.5 8.0 6.010.01.0 100 1202.0 4.6 4.0 9.01.5 1201402.35.34.510.01.530附表4电动机轴承装配参考标准轴承型式轴承内径与轴配合方式及公差轴承外径与外壳端盖配合方式及公差轴承公称内径(mr)轴承内径允许公差(丝)轴允许公差(丝)配合方式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轴承公称夕卜径轴承外径允许公差(丝)外壳端盖允许公差(丝)配合方式轴承外圈与外壳端盖孔配合间隙(丝)超过到超过到单列向心球轴承18-1.0+0.5-0.3gb + 1 〜+2 Gd18 30-1.0+0.5-0.3gb + 1 〜+2 18 30-0.9+1.6-0.7Gd 0〜3 30 50-1.2+1.2-0.2gb +2 〜+3 30 50-1.1+1.8-0.8Gd 0〜3 50 80-1.5+1.4-0.2gb +2 〜+3 50 80-1.3+2.0-1.0Gd 0〜380 120 0-2.0+1.6-0.3gb +3 〜+5 80 120 0-1.5+2.3-1.2Gd 0〜3 120 180-2.5+1.9 (+2.8 )+0.3 (+1.2 )gb +4 〜+7 120 160-2.5+2.7-1.4Gd 0〜3180 260-3.5+3.0-1.8Gd 0〜3260 315-3.5+3.5-1.8Gd 0〜3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30 50-1.2+2.0+0.9gb + 1 〜+350 80-1.5+2.4+1.0gb +2 〜+480 120 0-2.0+2.8 (+3.5 )+1.2 (+1.2 )gb +4 〜+6 80 120 0-1.5+2.3-1.2Gd 0〜3 120 180-2.5+4.0+ (5.2 )gb +4 〜+7 120 180 0-2.5+2.7-1.4Gd 0〜3180 260-3.5+3.0-1.6Gd 0〜3260 315 0-3.5+3.5-1.8Gd 0〜3双球滚子轴承0.5 100-1.5-2.0+3.5 (+1.0 )+3.0 (+1.2 )gb +3 〜+5 120 180-2.5+2.7 (+2.7 ) -1.4 ( 0 )Gd 0〜3。
nu1044轴承间隙标准
nu1044轴承间隙标准
NU1044是一个圆柱滚子轴承的型号,它的轴承间隙标准遵循
国际标准ISO 6124-1。
根据这个标准,NU1044的轴承间隙可
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C1:这是最小的间隙等级,适用于高速旋转的应用,如电机、发动机等。
2. C2:适用于一般的工业应用,对轴承间隙要求不太严格的
场合。
3. C3:适用于长时间运转的应用,如风机、农机等,对轴承
间隙有一定要求。
4. C4:适用于高负荷和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如重型机械、冲
压机等。
5. C5:这是最大的间隙等级,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如
高温炉、冷冻机等。
具体选择哪个间隙等级,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会根据轴承的转速、负荷、运行温度等参数来选择适当的间隙等级,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轴承的润滑和安装调整。
轴承间隙标准
轴承间隙的大小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和轴承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轴承间隙的标准范围如下:
1. 滑动轴承间隙:0.001~0.003毫米。
2. 滚动轴承间隙:一般为0.005~0.01毫米,极限值为0.02毫米。
3. 轴向间隙:一般为0.01~0.04毫米,极限值为0.08毫米。
4. 法兰盘轴向间隙:一般为0.1~0.3毫米,极限值为0.5毫米。
5. 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一般为0.02~0.2毫米,极限值为0.25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轴承间隙的大小对于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如果间隙过小,会导致轴承过热、卡死或加速磨损;如果间隙过大,会导致轴承振动和噪音增大,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
因此,在安装和使用轴承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轴承间隙在合适的范围内。
轴承间隙标准
30
40
20
40
50
50
65
20
65
80
80
100
100
120
120
140
30
附表4
电动机轴承装配参考标准
轴
承
型
式
轴承内径与轴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外径与外壳端盖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公称
内 径
(mm)
轴承内径允许公差(丝)
轴允许
公 差
(丝)
配合
方式
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
0
+
Gd
0~3
120
180
0
++()
gb
+4~+7
120
180
0
+
Gd
0~3
180
260
0
+
Gd
0~3
260
315
0
+
Gd
0~3
双球滚子轴承
100
+(+)
+(+)
gb
+3~+5
120
180
0
+(+)
( 0 )
Gd
0~3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120
0
+
gb
+3~+5
80
120
0
+
Gd
0~3
120
180
0
+(+)
+(+)
滚珠轴承游隙标准
滚珠轴承游隙标准滚珠轴承游隙是指在没有安装在轴上时,内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
游隙是由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空隙造成的。
滚珠轴承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轴承在运转时的摩擦、转矩和寿命等特性,因此游隙的控制非常重要。
1.游隙的定义游隙是指安装时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也就是径向间隙。
径向间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对偏差。
游隙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直接用单位毫米(mm)表示的游隙值,另一种是用轴向力所引起的弹性变形量表示的游隙值。
2.游隙的分类滚珠轴承游隙分为大孔径游隙和小孔径游隙两种。
(1)大孔径游隙: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在游隙内放置一支游隙环,这样就把游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内圈上,一部分在游隙环上。
(2)小孔径游隙: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没有任何物体。
3.游隙的影响因素滚珠轴承游隙的大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材料的热胀冷缩: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造成轴承内外圈的热胀冷缩不均匀,从而影响游隙。
(2)载荷大小:当载荷增大时,轴承内外圈的接触变形增大,游隙也随之增大。
(3)装配过程中的压力: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安装的力矩不同,会造成内外圈之间的位置偏移,从而影响游隙。
(4)转速和磨损状态:转速越高,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力越大,游隙也会增大。
轴承磨损也会导致轴承内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增大。
4.游隙的标准滚珠轴承的游隙有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控制。
国际上常用的游隙标准有ISO标准、GB标准和JB标准等。
(1) ISO标准:ISO标准是国际上最通用的轴承规范。
它将滚珠轴承游隙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为C1、C2、C3、C4和C5。
其中,C1为最小游隙,C5为最大游隙。
(2) GB标准:GB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
滚珠轴承的游隙分为4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为CN、C2、C3和C4。
其中,CN为最小游隙。
(3) JB标准:JB标准是中国机械行业标准。
滚珠轴承的游隙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为P0、P6、P5、P4和P2。
nu1044轴承间隙标准
nu1044轴承间隙标准及其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一、引言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而轴承间隙作为轴承的一项关键参数,对于轴承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nu1044轴承为例,探讨其间隙标准及其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读者对轴承间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nu1044轴承间隙标准nu1044轴承是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其间隙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轴承内部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间隙大小。
这个间隙大小对于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国际标准ISO 15:1998,nu1044轴承的间隙标准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
具体来说,该标准规定了在常温下,轴承内部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间隙应该在0.02mm~0.05mm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轴承的尺寸、材料、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轴承的性能和寿命,间隙大小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在高温、高速、重载等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轴承,需要适当减小间隙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在一些轻载、低速的场合,可以适当增大间隙以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
三、nu1044轴承间隙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1. 承载能力轴承的承载能力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径向和轴向载荷。
间隙大小对承载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间隙过大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增大,导致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而当间隙过小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会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因此,合理控制间隙大小是保证轴承承载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2. 运转平稳性机械设备的运转平稳性是指其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振动、噪音等不稳定现象。
轴承间隙大小对运转平稳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间隙过大时,滚动体在滚道中的运动轨迹不稳定,容易出现振动和噪音;而当间隙过小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会引起振动和噪音。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是指在机械设计中,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需要对轴承与轴和轴承座之间的配合进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轴承配合公差标准:
1.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 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 过渡配合:是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过渡配合的特点是其间隙或过盈量都较小,一般为0.01~0.05mm。
4. 过盈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过盈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使轴和轴承座配合在一起。
5.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间隙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轴和轴承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使轴承自由旋转。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轴承和不同的使用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配合公差标准。
在进行轴承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公差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公差设计。
间的间隙标准
间的间隙标准径向轴承有圆瓦轴承、椭圆瓦轴承、多油楔轴承和可倾瓦轴承等形式,由于轴承结构特点各异,因此,其间隙大小也略有不同。
一、圆瓦轴承轴颈放入圆瓦轴承后,出现顶部间隙和侧间隙,正常情况下,侧间隙为顶间隙的一半。
圆瓦顶部间隙一般按表1—1所给的范围控制。
表1—1 轴瓦顶部间隙标准/mm二、椭圆瓦轴承椭圆瓦轴承的内表面呈椭圆形,因此,两侧间隙大于顶部间隙,其范围控制在顶部间隙为轴径的(1~1.5)‰,侧间隙为轴径的(1~3)‰。
三、多油楔轴承多油楔轴承的间隙控制在轴颈的(1.5~2.5)‰。
四、可倾瓦轴承可倾瓦轴承由多块瓦组成,瓦块可以摆动,其间隙的正常范围一般为轴颈的(1.2~2)‰。
公差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孔通常指圆柱形的内表面,也句括。
2、轴通常指圆柱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句括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称为。
4、零件的尺寸合格,其应在上偏差和下偏差之间。
5、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取决于的大小。
6、在同一尺寸段内,从IT01~IT18,公差等级逐渐,公差数值逐渐。
7、国标规定基准孔代号为、基准轴代号为。
8、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装上不同配合性质的孔零件(一轴多孔),要采用基制配合。
9、在公差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基本尺寸愈大,标准公差数值_________________。
10、.某一尺寸减其__________________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11、在公差带图中,代表________________一条基准直线,称为零线.在该线以上偏差为_________________,在该线以下偏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配合基准制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______________。
13、表面粗糙度符号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且保 持原供应状态。
22344轴承间隙标准
22344轴承间隙标准22344轴承是一种常用的轴承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机械设备中。
轴承的间隙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间隙标准。
本文将介绍22344轴承间隙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22344轴承的基本概述22344轴承是一种具有高负荷能力、高刚度和高精度的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它的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滚动体来传递负荷,起到支撑和转动的作用。
轴承的间隙是指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轴向空隙,它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轴承间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轴承间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C2间隙:适用于高精度的机床主轴、飞机进气涡轮、精密仪器等对轴承径向间隙要求较小的设备。
2. CN间隙:为普通间隙,适用于一般工况下的设备。
3. C3间隙:适用于带有振动或冲击负荷的设备,能够提高轴承的刚度和抗疲劳性能。
4. C4间隙: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能够降低轴承的内摩擦和损失。
5. C5间隙: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设备,能够增加轴承的轴向间隙和热膨胀能力。
三、22344轴承间隙标准22344轴承的间隙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具体如下:1. 轴向间隙:根据轴承直径和使用要求,ISO将22344轴承的轴向间隙分为小、中、大三种标准。
小的轴向间隙适用于普通精度要求的设备,中间的轴向间隙适用于较高的精度要求,大的轴向间隙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径向负荷和轴向位移的设备。
2. 径向间隙:根据外圈和内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分为以下几个等级:C1、C2、C3、C4、C5,其中C1为普通精度要求,C2为较高精度要求,C3为一般应用等级,C4和C5为特殊应用等级。
3. 温度间隙:对于高温条件下的设备,ISO还规定了相应的温度间隙标准,以保证轴承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四、间隙标准的选择和应用在选择和应用轴承间隙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工作负荷:根据设备的工作负荷情况选择合适的间隙标准,以保证轴承能够承受预期的负荷。
轴承游隙标准列表【大全】
轴承游隙是轴承内/ 外圈和滚动体之间的组合间隙量。
所谓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即内圈或外圈一方固定,另一套圈相对其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量。
径向游隙:非预紧状态,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其径向游隙G为:沿径向任意角度方向,在无外载荷作用时外圈相对于内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轴向游隙:非预紧状态,能在两个方向上承受轴向载荷的轴承,其轴向内部游隙G为:无外载荷作用时,一个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平均值。
为了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通常会向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载荷来测量游隙。
因此,测出的游隙值(为了区别,有时也称为“测量游隙”)总是比理论内部游隙(向心轴承也称“几何游隙”)大出测量载荷造成的弹性变形量。
所以,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量纠正测量游隙,从而得到理论内部游隙。
然而,滚子轴承的这一弹性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深沟球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
单位:μm小型球轴承和微型球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
单位:μm1. 标准游隙为MC3。
调心球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
单位:μm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圆柱孔)。
单位:μm(1)游隙CC9 适用ISO 精度等级5 级、4 级的锥孔圆柱滚子轴承。
(2)CC 是圆柱滚子轴承、无内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的非互换性普通游隙代号。
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
单位:μm双列及成对双联圆锥滚子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
单位:μm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内部游隙(测量游隙)。
单位:μm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内部游隙(测量游隙)。
单位:μ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
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过盈值(轴径与轴承内径实际值之差)(丝)
轴承公称
外径
轴承
外径
允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差(丝)
外壳端
盖允许
公差
(丝)
配合
方式
轴承外圈与外壳端盖孔配合间隙(丝)
超过
到
超过
到
单
列
向
心
球
轴
承
≤18
0
-1.0
+0.5
-0.3
gb
+1~+2
Gd
18
30
0
-1.0
+0.5
-0.3
gb
+1~+2
18
30
0
-0.9
附表1:
轴颈椭圆度允许公差
新加工轴
未经加工的旧轴
轴承直径(mm)
高速1000rpm以上
低速
1000rpm以下
轴承直径(mm)
高速
1000rpm
以上
低速
1000rpm
以下
50~70
0.01
0.03
50~70
0.03
0.05
70~150
0.02
0.04
70~150
0.04
0.06
附表2:
滚动轴承最大允许磨损值
Gd
0~3
260
315
0
-3.5
+3.5
-1.8
Gd
0~3
双球滚子轴承
0.5
100
-1.5
-2.0
+3.5(+1.0)
+3.0(+1.2)
gb
+3~+5
120
180
0
-2.5
+2.7(+2.7)
-1.4(0)
Gd
0~3
1.0
80
100
1.6
4.0
3.5
8.0
6.0
10.0
1.0
100
120
2.0
4.6
4.0
9.0
1.5
120
140
2.3
5.3
4.5
10.0
1.5
30
附表4
电动机轴承装配参考标准
轴
承
型
式
轴承内径与轴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外径与外壳端盖配合方式及公差
轴承公称
内径
(mm)
轴承内径允许公差(丝)
轴允许
公差
(丝)
滚子轴承
(丝)
测量时
施加径
向负荷(Mpa)
使用后磨损允许值(丝)
超过
到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18
24
1.0
2.4
0.5
10
24
30
1.0
2.4
0.5
30
40
1.2
2.6
1.0
20
40
50
1.2
2.9
2.0
5.5
1.0
50
65
1.3
3.3
2.5
6.5
1.0
20
65
80
1.4
3.4
3.0
7.0
5.0
8.0
80
0
-1.5
+2.4
+1.0
gb
+2~+4
80
120
0
-2.0
+2.8(+3.5)
+1.2(+1.2)
gb
+4~+6
80
120
0
-1.5
+2.3
-1.2
Gd
0~3
120
180
0
-2.5
+4.0+(5.2)
gb
+4~+7
120
180
0
-2.5
+2.7
-1.4
Gd
0~3
180
260
0
-3.5
+3.0
-1.6
+1.6
-0.7
Gd
0~3
30
50
0
-1.2
+1.2
-0.2
gb
+2~+3
30
50
0
-1.1
+1.8
-0.8
Gd
0~3
50
80
0
-1.5
+1.4
-0.2
gb
+2~+3
50
80
0
-1.3
+2.0
-1.0
Gd
0~3
80
120
0
-2.0
+1.6
-0.3
gb
+3~+5
80
120
0
-1.5
+2.3
-1.2
Gd
0~3
120
180
0
-2.5
+1.9(+2.8)
+0.3(+1.2)
gb
+4~+7
120
160
0
-2.5
+2.7
-1.4
Gd
0~3
180
260
0
-3.5
+3.0
-1.8
Gd
0~3
260
315
0
-3.5
+3.5
-1.8
Gd
0~3
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
30
50
0
-1.2
+2.0
+0.9
gb
+1~+3
50
轴承直径(mm)
径向间隙(mm)
轴向间隙(mm)
30以下
4D/1000
0.2
35~70
3.5D/1000
0.3
75~100
3D/1000
0.3
100以上
不超过0.3
0.3
注:D——轴承内径或轴颈直径
附表3
新轴承原始径向游隙标准
轴承公
称直径
(mm)
单列向心
球轴承
(丝)
单列向心
短圆柱滚子
轴承(丝)
双列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