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范文5篇
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5篇
![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7f8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8.png)
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5篇弟子规阅读心得感悟1《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
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
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76cd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3.png)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诵读《弟子规》能感受古人的孝顺,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1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可以一句,两句一韵编纂工作而成的,分为以下七个重要部分学生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一些为人农民子弟学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需要讲求一个家庭环境教育与生活进行教育。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必须有纪律,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貌,遵纪守法,守信。
第一个是“入孝”.“进”是在家,“孝”是好父母,是好父母在家。
铭记父母为我们养育子女付出的时间,照顾他们的父母。
只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父母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他们的指示。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父母,不要慢; 父母,不要懒惰。
父母教导,必须倾听。
父母必须遵守家长打电话来,及时回答,长时间不要吞下你的话。
如果你的父母有话要说,立刻开始,不要拖延,不要拖延。
父母教我们如何举止得体,我们应该尊重地倾听。
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当你的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尽力去纠正它。
不要反驳你的父母,让他们生气和难过。
其次是“出来的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就是说,生命服从长上,封氏兄弟。
“..各位兄弟,哥弟穆骷嗯路,孝”就是告诉我们:当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爱,兄妹写作是明智的国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一男人快乐,喜悦亲生父母,孝在其中。
《谨》是指我们学习行为要谨慎,不可进行放纵。
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
”早晨可以起床后,务必自己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更加整洁,精神具有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才能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健康。
要注重对于服装以及仪容要求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没有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都是穿着以稳重风格端庄为宜。
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cbdf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f.png)
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1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
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2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读书也要有一个选择,要读好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弟子规》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间秀才。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的时候,不能迟缓。
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能够懒惰。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cd47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6.png)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
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
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
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a00b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0.png)
学习弟子规心得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学习弟子规心得篇1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
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
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7683f32cc58bd63186bd53.png)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
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读《弟子规》有感(经典15篇)
![读《弟子规》有感(经典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47a2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6.png)
读《弟子规》有感(经典15篇)读《弟子规》有感1“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
”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
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
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
”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读《弟子规》有感2暑假中,我在老师推荐下,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为人处事也是有许多规则的。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6篇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e0673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c.png)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6篇《弟子规》优秀读后感【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
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不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弟子规》优秀读后感【篇2】如《弟子规》中第三部分“谨”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1d2b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7f.png)
《弟子规》的读后感《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的读后感1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们,勿乱顿,致污移”。
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帽弄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王安石,他还有一个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
据说,他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讲究卫生,极少洗澡,整天弄得脏兮兮的。
有一天,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国家大事。
谈话时,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见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们的笑料。
王安石虽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但他确实太不注重仪表了,我们可千万不要有他这种毛病哦!《弟子规》的读后感2《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上的品德规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学习,在和别人交往时,要平易近人。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印象很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我从小生活在严厉的家庭中,父母对我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
小的时候,我很听话,一直做父母心中的乖孩子。
但是,我对父母的教诲和唠叨感到厌烦。
总是把他们当作耳边风,因学习成绩下降使他们伤心。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40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4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07ce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f.png)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40篇)《弟子规》读后感(精选4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篇1读了巜弟子规》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在孝顺父母这方面,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爸妈养育我不容易,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外出赚钱供我读书识字,给我更好的生活,但是我都没有真正的关心他们。
哪怕我只为他们做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妈妈下了班回来,就直接坐在沙发不动了,我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腰有点不舒服,可能闪到了,妈妈坐一会儿,就去给你做饭。
”我听过后,我马上叫妈妈趴在沙发上,妈妈我给你揉揉,妈妈听后,感动的说我长大,知道心疼妈妈了。
有时候,我不听话,我还乱发脾气,妈妈多唠叨几句话,我都不耐烦了,我又会反驳她无话可说。
现在想想我真的太不懂事了。
我都不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我深感惭愧。
从今往后,我要孝顺父母,父母的教导我要认真听,要尊敬师长,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快乐的生活。
《弟子规》读后感篇2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育我要当一个勇敢,聪明,诚实,孝顺的人。
对照《弟子规》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情不自禁地低下头一阵面红耳赤,我经常跟父母顶嘴,不听他们的教导,他们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我没做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一次,妈妈叫我吃早饭,可我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就随便应付了一声马上到,然后继续睡觉了。
等到我醒来已经是11点30了。
我飞奔到客厅,见妈妈已经早早地吃完了早饭等着我起床。
我愧疚地低下了头,尽管脸再红也没有用。
还有一次,我上英语补习班晚回家了半个小时,妈妈说我是不是不会背书留了下来?可我没有一点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妈妈便去找老师问一下,老师说我英语课文不会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妈妈再一次问老师,可是老师说的还是原话。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83ef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4.png)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归功于《弟子规》,它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突然间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懒洋洋的随口应了一声,继续看着动画片,对妈妈喊:“妈妈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妈妈生气了发了火我却才会去把衣服晾好。
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悔不当初!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不应该随便浪费时间。
它不会随着你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而停留;不可能当你在贪玩的时候而等你。
时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不要让时间从我们眼前匆匆流过。
读《弟子规》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它好像另一个我,让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恶习以及学习中的缺点,也对我以后的人生做了一个铺垫。
虽然《弟子规》中有许多的“规矩”,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知识。
只不过有些“规矩”做起来却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体会每一句并且认真的去做,那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点点的快乐而是无穷无尽的知识。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也会成为祖国的花朵。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去孝顺父母,说明他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正是表达了这种中心思想。
弟子规,说着简单,想做到却要花点功夫,孝顺是什么?是不是长大后有出息,不让父母丢脸,为了挣钱天天工作,没时间去看望父母,就帮父母买个大房子,让他们吃好,穿暖。
这样做才算是“孝”吗?不,不完全是的。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父母的心声。
其实父母最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儿女陪在他们身边,让温暖随身相伴,关心并照顾他们,并不是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可以替代的。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b4205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f.png)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康熙年间人,在科举道路上虽然失败,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
下面给您带来《弟子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1《弟子规》是一本教会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书籍,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本必读的教育读物,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足见其魅力。
我相信这本经典读物会得到无数人的喜爱,不单单是引导我们如何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经典称作为经典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管你读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与感悟,这也就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
朗朗上口的三言韵文,传承了儒家思想,完美诠释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精髓,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它教会人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如何端正自己的行为,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何做一个博爱,仁慈的人。
举例可谓面面俱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对于作者细致全面的讲解,我表示由衷的佩服。
每一条行为规范都可以做一个主题展开详述,其中我对“入则孝”中的如何孝顺父母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
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状,完全背离老祖宗的传统。
面对父母的批评,做子女的就应该顺从的听取教诲,而不是贸贸然顶撞。
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想法多了,听不进去任何说的话,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当面顶撞,搞的父母都不敢当面说他的不是。
父母在做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耐心劝导,始终把孝和尊重放在首位。
不管什么时代,父母对子女的心永远不会改变,他们最大的期望不是要子女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而是平平安安。
只有当你为人父母了,你才会理解这样的心,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读《弟子规》,为的就是及时发现自己的行为,及时改正自己忽略的不良行为,用书中的要求规范自己,鞭笞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2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弟子规》,到了三年级我能流利地朗读这本书了,基本懂了每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28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f0107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7.png)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28篇)《弟子规》读后感(精选28篇)《弟子规》读后感篇1于是我无奈地拿着书,有气无力地哼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哼着哼着,几年前第一次学《弟子规》的情景又浮现出来:和蔼可亲的蔡礼旭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弟子规》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读的,也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背的……蔡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地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对照《弟子规》我发现我有不少地方还没做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有时只顾自己玩,对父母、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父母、老师没有打我是对我的爱护,我应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赶紧坐好,认真的读起来。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爸妈叫我早点起床,要么锻炼身体,要么诵读经典,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有点懒散,有点拖拉,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看来,这又得改了。
爸爸教我'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又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爸爸说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而'勿畏难,勿轻略。
'则是鼓励我在学习中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言放弃,要刻苦钻研,在钻研中获得乐趣。
当读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读的就是圣贤的书,有些同学看一些不适合的书,读这些书,不但蔽聪明,坏心志,而且浪费了读好书的时间,损失可大了。
感谢爸爸又让我读《弟子规》,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我要把《弟子规》当作我的良师益友,让它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
《弟子规》读后感篇2《弟子规》里有“入则孝”、“兄弟睦”、“出则悌”、“信为先”等篇章,“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就是其中的一篇。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32篇)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3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4799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1.png)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通用32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篇1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
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
然后,对大众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
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
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
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
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
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
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
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弟子规》读后感篇2"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2885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为清代康熙是山西绛州人李敏秀所作。
我早对这本书有所耳闻,当时,,我只知道“弟子规,圣人训”这六个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个大字,仅仅是《弟子规》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诵读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程的。
此书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弟子规》第一章:总叙讲的就是作为学生,就要有学生的言行规范。
今天,我主要读了《入则孝,出则悌》这一张让我深有感触__主要讲孝,古代圣贤的教导,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
__让我明白父母生我养我谈何容易,就是这些,也够让我们感激涕零。
我们那还能不孝顺他们呢?从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不学习为大。
我们就算是不为自己,也为他们的养育之恩,就这些,我们难道不该报答他们吗?《弟子规》读后感2昨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我把书翻了个遍,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
“泛爱众”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泛爱众”,书里说,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
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纽带,父母爱我,我爱我同学,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国家,我只说了“爱”的一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小爱”吧,而“泛爱众”不仅说的是要爱所有人,还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园的花花草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应该去爱惜和呵护的。
也许有的小孩会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爷爷奶奶的爱是偿还无尽的。
是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以“爱”而连接起来,我们人类就能和睦相处,但这远远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动的一切都________于大自然,只有爱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爱”!《弟子规》读后感3读《入则孝》有感——感激父母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5篇)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90188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3.png)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5篇)《弟子规》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里面有两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在学校,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比男孩还淘气,有时会摔伤,回家,妈妈是既生气又心疼。
我有决心要改掉乱跑乱跳的坏习惯。
下课,我就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看书,有时候,就到操场走一走,渐渐的,我变文静了。
不再碰伤自己。
妈妈说“让妈妈不操心,这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妈妈最担心的是我走丢。
有一次,我跟同学去玩,没有告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到处找我都找不到,可急坏了爸爸妈妈。
最后找到我,爸爸骂了我一顿。
我很委屈,不就是一点小事吗?干嘛对我这么凶?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太害怕了。
把这件事情发到了班级的QQ群上了。
有一个家长说:你以后要把女儿教好呀!原来是我做错事,让爸爸妈妈受惊吓。
他们才会这么生气,我真的太不孝顺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块儿童定位手表,我就能随时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了,我用得很开心,爸爸妈妈也不用担心了。
我很快乐,爸爸妈妈也说我孝顺。
孝顺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自己身体,让父母安心,保护心灵的健康,就是最好的孝顺。
《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
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样定,起笔很重要。
在那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资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须的难度。
可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经过教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a7d86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1.png)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时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用父母。
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是对我们好,应该恭敬地倾听。
做错事了,长辈教导我们时应虚心接受,不能狡辩。
不能让父母伤心生气。
看到这儿我心里非常内疚,以前爸妈叫我我都不听,只顾玩,妈妈让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每当他们教我做人处事时,都不当回事,每当他们说我时,我都会顶嘴。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
从此以后我要改掉这些毛病,决不犯错,听从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成书于清康年间,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讲述了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的守则规范。
在《弟子规》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意思是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圣贤境界虽高,但循序渐进,常人也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就像一株株幼小的苗,一朵朵娇嫩的花,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养,才能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少不了好书的陪伴,因为好书就是那暖暖的春风、涓涓的小溪、轻抚、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很多,古人的礼仪!《弟子规》读后感3《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国学的瑰宝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自己父母,友爱兄弟之间姐妹,其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言语进行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使用谨慎。
我读读得很深,尤其这些话让我很深“家长叫,不该慢下来,家长点,不能偷懒。
父母教,必须听,父母负责,必须服从。
” 意思是父母打电话,应该及时接听,不允许长时间;父母有事要解释,要马上做,不要拖延和懒惰;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恭敬倾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接受不能让父母生气,难过。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0529a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78.png)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弟子规的学习心得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入党申请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20篇)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652b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d.png)
弟子规的读后感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2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的读后感篇1读完《弟子规》,感慨万千。
提笔,却迟迟不敢写下什么,深怕自己粗俗的文字亵渎了这神圣的篇章。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慎;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只能用“总叙”来概括《弟子规》,因为再找不出更为精辟的句子了!首先,我学到的是“孝”。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节中去表达自己的孝心。
“孝”,绝非每月给父母多少生活费,让他们住多么豪华的房子,而是,每天一个问候的电话,没事帮父母做些家务,是尽量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是亲有过,谏使更的修养,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关怀,是只求付出,不问回报的问心无愧!其次,我学到的是“谨,信”。
我觉得,“谨”也是讲要注重细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要我们注意自己的着装形象;“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等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是要我们言出必行,讲求信用;“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是要我们有十分把握时再作判断,凡是不可臆造其有无;“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是要我们有错必改,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
再次,我学到的是“仁,爱”。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这说明我们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德行和修养;“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要学会尊重他人;“行者高,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我们要用实力和智慧树立自己的威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我们要心怀宽容与仁爱,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刻在石头上铭记,把对他人的怨恨划在沙滩上随风而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5篇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本人整理了《弟子规》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查阅!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篇一】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
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
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
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
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
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
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地跟长辈说话。
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
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
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
会想到这一点。
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太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
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地。
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
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 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
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
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篇二】
曾几何时,一直不屑读《弟子规》,以为那是封建体制的产物,如今随着年龄细细读来却不禁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着实让人叹服,其中道理蕴含了多少道理精华啊,我们一起起来学习和阅读把,希望大家学会更多的道理!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
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
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篇三】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篇四】
在寒假里,我读了不少书,还重温了三年级背过的《弟子规》。
明白了不少道理。
弟子规,分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做一个人,就要尊敬长辈、诚信对人
弟子规首先就告诉我们:首孝悌。
主要的意思是:年幼的人,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的时候要尊敬兄长。
人一生更重要的,就是亲情。
没了亲情,怎么都不会快乐。
次谨信,告诉我们:说话要恭敬诚信。
人要言而有信,说话不能不经大脑,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才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是: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各种诗歌文学。
作者把《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作为总纲,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教育弟子应谨遵圣人的教诲,不可误入歧途。
在生活中,弟子规有时也很有用。
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个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篇五】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
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