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种族文化衍变与教育
亚洲民族问题--缅甸
亚洲民族问题-----缅甸
缅甸人口5000多万,约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克伦族、禅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等是主要民族,缅族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是缅甸的主体民族,主要聚居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少数民族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东、西、北部的高原地带。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家,有1000多年的佛教历史, 90%的人信仰佛教,佛教思想深入到缅甸社会的各个层面。
民族问题及其政策
缅甸的民族问题目前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和武装割据。缅甸中北部的产禅邦少数民族武装、泰缅边境的克伦人民解放阵线和金三角地区的大毒枭坤沙残部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对缅甸的政局造成影响。
1.英国殖民统治播下民族分离的种子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的差异,缅甸各民族之间,特别是缅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就存在隔阂。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对缅甸各民族采取"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政策,蓄意挑拨、制造民族矛盾。英国对缅族聚居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对少数民族地区则通过当地的土司、山官实行间接统治。这一时期,缅族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与缅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英国殖民者退出缅甸前,别有用心地扶持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企图阻挠缅甸的完整独立。这为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埋下了隐患,加深了少数民族的地方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削弱了政府驾驭民族问题的地位。
2.1947年宪法埋下民族分离的隐患
缅甸缅族;掸族
饮食文化
• 缅族人;生产活动以农业种植为主。缅甸 盛产稻米、大豆,大米为缅族人的主食。
• 菜肴以辛辣味为主、喜酸、烹饪多用植物 油。 • 休闲时有嚼槟榔和坐茶馆的习惯,平时的 零食有棕榈糖、糕点、各种水果。 • 吃饭时习惯用手抓饭。 • 喜欢喝茶。
选自红军哥哥
椰浆饭
风俗
• 缅族人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 募捐,有人施舍,可以说整个社会充满了 各种各样的募捐和施舍活动。 • 缅族人认为鞋是最肮脏的,他们常常把最 卑鄙、最下流的人比做“挨鞋打之物”。 如果有谁被人用鞋打了,则认为是最大的
饮食
• 掸族喜欢吃糯米,不吃隔夜米。 • 菜肴以酸、辣、涩为主,品种较少,喜欢吃鸡、 鱼、猪肉、鱼虾酱、豆豉、腌菜等。 • 芭蕉饭和竹筒饭是掸族名吃。 • 掸族吃饭时习惯于用手抓食。 • 他们喝茶时喜欢在茶中放少许盐。 • 掸族风味的零食品种不多,较为有名的是“阔 伯”红糯米糕。 • 掸族也有吸烟、吃槟榔的习俗。
• 掸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婆罗米文的 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 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掸族先 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掸文。
文化习俗
• 文化习俗编辑掸族自称为“Tai”,与泰国、 越南、柬埔寨的泰族,老挝的佬族,中国 的傣族,印度的阿萨姆族是分布在不同国 家的同一个民族。 • 由于佛教的影响,95%以上的掸族都信仰佛 教,与缅族、孟族等佛教民族在文化上有 惊人的相似,是佛教文化传承的主要民族 之一。
缅甸幼儿启蒙教育
缅甸幼儿启蒙教育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幼儿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缅甸幼儿的启蒙教育也备受关注。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缅甸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首先,缅甸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缅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缅甸的幼儿启蒙教育注重通过歌曲、故事、手工艺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缅甸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在缅甸的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能力,让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尊重、包容和合作,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缅甸幼儿启蒙教育也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缅甸的传统文化中,艺术和手工艺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幼儿园教育注重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缅甸的幼儿启蒙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育环境不够完善等,都制约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缅甸幼儿启蒙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面对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
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
背景、 现状和问题等探讨和分析[ 2 1 3 ] 。 最近十年, 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迅猛 。 这得益于 中国综合国
力 的加强、 国际地位的提升、 汉语 国际化 的进程加快 , 也得益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大多由董, 理事会成员分担 , 主要 目的是传承中国文化 , 满足
勒开办 了福庆语言电脑学校 ; 2 0 0 2 年福建同乡总会在仰光创办 了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 ; 2 0 0 3 年 由各侨团共 同创办的东方语与
缅甸的华文教育几经风雨 , 历经沧桑。 从1 9 0 4 年缅甸华侨创 办第一所正规华校——中华义学至今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自上
个世纪 中期 以来 , 缅甸的华文教育就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 先 后经历了5 0 年代 的激情 、 6 0 年代 的黑暗、 7 0 年代的停滞 、 8 0 年代 的低迷 、 9 O 年代的复苏【 1 】 , 最终迎来了2 1 世纪初的蓬勃发展。 与其
[ 关键词】 缅甸 ; 华 文教 育 ; 发展模 式
中图分类 号 : H 1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6 ) 5 — 0 1 1 7 — 0 3
会逐渐成为办学的主体。 例如, 1 9 9 3 年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在曼德
缅甸冲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缅甸冲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缅甸的冲突局势严重升级,对该国的文化多样性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本文将就缅甸冲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探讨
其中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一、政治动荡与文化多样性
缅甸长期以来是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些少数民族拥
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然而,缅
甸政治动荡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冲突和内战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不
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冲突的结果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遭到了破坏和消亡。战乱使得
原本和谐共存的不同民族之间产生了敌对和仇视情绪,这种情绪在冲
突中进一步激化,致使许多文化传统、语言和习俗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语言多样性的减少
缅甸是一个拥有135种不同语言的国家,而这些语言的存在对维护
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冲突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逐渐消失,主要原因之一是冲突中的人口流离失所和移民,被迫离开家园,与本
土语言和文化疏离。
此外,政府政策的不公也加剧了语言多样性的减少。在过去的几十
年里,当政府试图通过一种主要语言来统一整个国家时,许多少数民
族的语言受到了排挤和压制。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是一种
巨大的损失。
三、文化遗产的破坏
缅甸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宗教建筑、历史遗迹和传统技艺等。然而,冲突导致了大量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丢失。冲突区域的历史建筑
和神庙常常成为战斗的目标,古老文明的珍贵遗迹深受摧毁和掠夺。
文化遗产的破坏不仅是对缅甸历史的伤害,也对整个地区和世界的
文化多样性构成了损害。世界各国应当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些文
化遗产,以确保它们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缅甸历史与文化
他们喜欢吃油焖饭、肉焖饭、炒饭、椰 汁饭、八宝饭等。
缅甸人有喝早茶和下午茶的习惯。人们 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 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条 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 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烹饪 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
缅甸人有用鱼虾酱、鱼露和泡菜一起下 饭的习惯,而鱼虾酱也是每餐必备的美 食。缅甸人常说:“没有鱼虾酱,吃饭 不香”。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 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 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 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 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 们喜欢用水果做菜。
(一)佛教
缅甸佛教属上座部佛教,是缅甸国教。僧伽 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 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公元十一世纪时 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 长期以来缅甸佛教与缅甸政治紧密结合。同 时,它还对缅甸文化施予极深的影响,缅甸 人常说,佛教即缅甸文化。佛教不但是缅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
缅甸人日常生活中参神拜佛是常事。
缅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 社会犯罪率比较低。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男孩子一般都 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 一件积德的事情。
缅甸象的出家人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
缅甸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成就
缅甸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成就
缅甸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缅甸的教育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
文将探讨缅甸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成就,并分析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和挑战。
一、教育体系概述
缅甸的教育体系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
教育。基础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知
识和技能。中等教育是指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培训。
缅甸的教育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世纪60
年代开始,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师资培
训水平、加强学校设施建设、扩大教育覆盖范围等。这些改革举措显
著提高了缅甸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二、学术成就与挑战
缅甸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学术成就。首先,缅甸的大学在
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例如,缅甸国立大学的法学、医学和工程学等专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其次,缅甸的教育体系为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缅甸政府为
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资源,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和资助计划,鼓励学生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这种政策促使了许多有才华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
育并在学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然而,缅甸的教育体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缺乏基础教
育的普及性。尽管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覆盖率,但在偏远地区
和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缅甸的教师培训体
系亟需改革和提高,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此外,在缅甸的高等教育领域,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面临着
缅甸华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2 缅甸华文教学的现实特点
在缅甸 国内政治经济格局、华人影响力和诉求 、中缅关 系走 向以及不断变化的 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下, 缅甸 的华
文 教 学 形 成 了独 特 的教 学 体 系 , 也 呈现 出 以下 几个 特 点 。
1 缅甸 华文 教学 的起 源与发 展历 程
缅甸与我国的历 史文化交流可 以追溯到 2 0 0 0余年 前, 自古 以来大量华人 移居缅 甸 ,缅甸 的华人华侨社 会逐渐形 成 。随着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 ,华文教学的需求 日益明显。 缅甸的华文教育 始于 1 9世纪末 ,最初是 由定居缅甸的 华侨 自行筹 资在 民间进行教学的 。1 8 7 2 年( 清 同治十一年) , 仰光广东观音庙开设了以读 《 三字经 》 、 《 千字文》 、 《 百家姓 》 为主 的私塾 ,随后学堂数量开始增多;1 9 0 4年 ,闽侨富商在 仰光创办 了第一所正规华校—— 中华义学 , 这也标志着缅甸 华文教学开始从非正规转 向正规化 。此 后,中西学校、福建 女子学校 、 育德学校相继创办 , 是缅甸华文 教学的鼎盛 时期 。 虽然在此后 的日本 占领缅甸时期, 华文教学遭受到 了沉重的
府 并 未 承 认华 人 为 当地 少 数 民族 , 华 人 没 有 当地 少 数 民族 的
打击 ,在总体而言,缅甸的华文 教育在经历 了英属殖 民地时
期 、日本 占领缅甸时期、缅甸独 立后 的吴努政府时期和奈温 军政府初期 四个时期后,在师资、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等方
缅甸文化传统
缅甸文化传统
缅甸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缅甸文化传统深受佛教和民
间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风貌。
缅甸的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蒲甘王朝,这个王朝是缅甸历史
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缅甸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都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宏伟的遗迹,如蒲甘的佛塔和寺庙。这些遗迹成为了缅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佛教是缅甸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缅甸人民信仰着上座部佛教,佛教的
教义和仪式贯穿了缅甸人的生活。每年的四月是缅甸最重要的佛教节日——水灌节,这是一个庆祝佛陀诞辰、涅槃和成道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向佛像和僧侣洒水祈福,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除了佛教,缅甸还有许多民间传统。比如,缅甸传统舞蹈是一种充满韵律和优
美的舞蹈形式,它通常伴随着传统音乐和歌曲,是缅甸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缅甸的手工艺品也是世界闻名的,如缅甸的传统织布、木雕和银器等,都展现了缅甸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总的来说,缅甸文化传统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文化体系,它融合了佛教、民间
传统和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缅甸人民的智慧和美感。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缅甸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缅甸人民自豪和自信的象征。希望缅甸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缅甸历史文化简介
缅甸历史文化简介
缅甸,旧称洪沙瓦底,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缅甸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包含了多个封建王朝的更迭、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以下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详细阐述。
一、古代缅甸与封建王朝
缅甸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大吏王国时期。位于今天的曼德勒的都城是这个王国的中心,大吏王国是由多个部落和王国组成的联盟。此时的社会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活动也逐渐兴起。同时,大吏王国时期还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
公元1044年,缅甸形成统一国家,先后经历了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三个封建王朝。蒲甘王朝时期,缅甸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然而,蒲甘王朝的统治也面临着外来入侵和内部动荡的挑战,最终于1287年被元朝灭亡。
东吁王朝在16世纪崛起,统一了缅甸大部分地区,并维持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在这个时期,缅甸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佛教寺庙和雕刻艺术尤为突出。然而,东吁王朝后期也陷入了政治腐败和军事割据的困境。
贡榜王朝(1752-1885年)是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时期,缅甸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然而,贡榜王朝的统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外来侵略等。最终,在19世纪中叶,贡榜王朝被英国殖民者灭亡。
二、缅甸的传统文化
佛教文化
佛教在缅甸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根基,对缅甸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公元3世纪,佛教就传入了缅甸,并逐渐成为了缅甸的主要宗教。在缅甸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仅为缅甸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还塑造了缅甸独特的文化特征。佛教寺庙遍布缅甸各地,成为了缅甸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这些寺庙不仅是信仰的中心,还是教育、文化和艺术中心。
缅甸缅族的起源与形成
缅甸缅族的起源与形成
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共计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等,而缅族占缅甸总人口的65%是缅甸第一大民族。要说起这缅族的起源还得先说说东南亚的四大古老民族,百越、百濮、南岛、羌氐。
百越,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曾派兵南平百越,奠定国家版图。百越族后裔的国家和邦有越南、泰国、老挝、以及缅甸的掸邦、印度的阿萨姆邦等。
百濮族后裔的国家和邦有柬埔寨、缅甸的孟邦和佤邦等。
南岛族后裔主要是马来人,主要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和印尼等
羌氐族后裔民族包括缅族、彝族、白族、怒族、僳僳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等。
羌氐族原先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战国时期前后羌氐族一部分南下云南,并继续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一带。公元220年即我国东汉末年,伊洛瓦底江的羌氐族后裔建立了骠国。公元832年即唐朝晚期,骠国被当时的南诏国消灭。
而当年留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另一部分羌氐族中有一支白狼羌,与东汉王朝时战时和,后来南下至甘川藏交界处。7世纪的时候,他们遭遇到另一支羌族吐蕃人的进攻,一部分白狼羌继续南下云南,又遭到南诏国的进攻,在8世纪的时候这部分白狼羌继续南下西进。
到了9世纪前后,他们来到了伊洛瓦底江流域,接管了被灭的骠国的地盘,形成了缅族。缅族修建了蒲甘城,并于公元1044年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蒲甘王朝。
缅甸历史、多元种族 与教育制度发展概述.
二、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
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 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 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 強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 (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 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 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 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 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 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 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 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
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動力廉價化, 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 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 的暴動。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 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 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 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 內政。
第一節 緬甸的歷史發展 :1948年獨立之前
• 緬甸歷史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歷經了蒲甘、東 塢和貢榜3各封建王朝。
• 英國在發動3次侵緬戰爭後佔領緬甸,並於1886年將緬 畫為英屬印度之一省。
缅甸的教育系统了解学校和大学的情况
缅甸的教育系统了解学校和大学的情况
缅甸的教育系统:学校和大学的情况
缅甸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其教育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重大变革。本文将介绍缅甸的学校和大学教育情况,包括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通过了解缅甸的教育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教育质量。
一、学校教育
1. 学制和年级划分
在缅甸,学前教育(幼儿园)是可选的,正式教育从6岁开始,分为4个阶段: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小学共有5年,中学和高中各有4年。然而,由于经济困难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完整的12年义务教育。
2. 课程设置
缅甸的学校教育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科(如历史、地理)、体育和艺术等学科。语文和数学在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3. 教学方法
传统上,缅甸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背诵。然而,近年来有一些改革试图引入更加互动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
4. 面临的挑战
缅甸的学校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学生辍学率高等。缅甸政府正致力于改善这些问题,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培训和教育设施建设。
二、大学教育
1. 大学入学考试
在缅甸,大学入学考试是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和科学等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考试的成绩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2. 课程设置
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缅甸的大学教育以工程、医学、法律和商科等学科为主,但也在近年来增加了文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课程。
UC头条:缅族人的演化过程,他们是什么人?现代人口又有多少?
UC头条:缅族人的演化过程,他们是什么人?现代人口又有多
少?
缅甸是中国的邻国,但多数国内的朋友对于缅甸和缅甸人其实恐怕并不了解。而且其实缅甸虽然人口还不算太多,有5200万左右,但它的人口构成却极其复杂,光得到政府认可的民族就有135个。不过虽然民族众多,但缅甸却也还是有一个主体民族,也就是缅族人,所以今天我们还是主要谈一谈缅族究竟是什么人,以及他们的历史演化过程。
点击加载图片
汉藏语系分布区域(红色系)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缅族人的语言缅甸语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汉语的近亲。大量现代研究都显示,缅甸语也是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其所归属的藏缅语族诸族群差不多6000年前也生活在中国北方,当时这个族群与说汉语族语言的族群出现分化,之后逐渐南迁,在内部继续不断分化的同时,又与其它族群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代说藏缅语族的各个族群。
而具体到缅族人,其实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历史并不算太长的民族。一些现代研究认为,缅族人早期可能是居住在中国云南的一些部落。在公元8世纪初,云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南诏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而南诏政权建立之后,开始不断征服周边的各个部落,当时仍然居住在云南永昌和腾越地区的缅族祖先也被南诏所征服。
此后,这些缅族祖先就受到南诏的驱使,开始为南诏四处征战。而在公元835年前后,一部分缅族人的祖先来到了今天缅甸中部的平原,脱离了南诏的统治。虽然南诏也曾几次派兵讨伐他们,但因为南诏人主要是生活在云南高原相对较冷的气候中,所以到了缅甸瘴疬横生的热带环境里很难适应,最后也只能放弃控制缅族祖先的尝试了。
缅甸和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何不同?
缅甸和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何不同?
缅甸和中国都是东南亚国家,虽然同处于亚洲大陆,但其民族文化却
有着明显的不同。以下是缅甸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宗教信仰的差异
缅甸国教为上座部佛教,而中国则主要信奉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
宗教。缅甸佛教信仰深植于当地民众心灵深处,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常
去寺庙礼佛,而中国佛教则更为务实,往往与社会实践和独立个人信
仰相结合。
二、饮食文化的不同
缅甸饮食以稻米为主食,辅以各色蔬菜、肉类等,常见的食品有米饭、烤鱼、米线、尖葱饼等。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餐食品种丰富,八
大菜系各有千秋,如四川川菜麻辣,广东粤菜味美,各具特色。
三、服装和服饰的异同
缅甸服装传统上以长裙为主,男女穿戴较一致,有着明显的东南亚风格,饮食、宗教以及当地气候等文化差异也反映在其服装上。而中国
的服装多样,既有汉族传统的汉服、唐装等,也有各地少数民族的传
统服饰,如彝族盛装、蒙古族服饰等。
四、建筑文化的异同
缅甸的传统建筑主要依托于木结构和竹子的支撑,有着独特的东南亚
风味,常见的建筑有寺庙、佛塔等。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八大建筑风格中有明清宫廷建筑、江南水乡民居、西安兵马俑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古代封建王朝政治、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
五、艺术文化的差异
缅甸传统艺术多为当地手工艺品、文学、音乐、戏剧等,展现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和信仰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也非常丰富,有绘画、音乐、舞蹈、工艺、戏曲等。其中,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在音乐上,中国民间音乐多样,如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等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缅甸历史从古帝国到殖民统治
缅甸历史从古帝国到殖民统治缅甸,坐落在东南亚的一个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遗产。从古帝国到殖民统治,缅甸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曲折的转变和重要
的事件。本文将从缅甸的古代帝国出现开始,一直到殖民统治时期,
探索缅甸历史的演变。
一、古代帝国的崛起
缅甸地区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人类居住,最早出现的国家是著
名的“巴瑶王国”,其疆域辽阔,文化繁荣。然而,真正标志着缅甸历
史发展的是公元9世纪建立的“波谬王国”。波谬王国在11世纪达到鼎
盛时期,君主拥有巨大的权力,国家行政秩序井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此后,波谬王国逐渐衰落,多次内外战争导致国力衰退,奄奄一息。
二、佛教的传入与古帝国的崛起
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缅甸,并且迅速被接受和普及。佛教的传
播带来了宗教文化的繁荣,缅甸的统治者也开始将佛教融入政治体系中。一位充满野心的君主,名叫安瑞拉王,建立了掌握整个缅甸地区
的“贡多王朝”。贡多王朝成为缅甸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扩张领土,统
一各地,实力达到巅峰。这一时期,缅甸文化迎来了繁荣的黄金时代,佛教的传播和艺术的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外来势力的入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的强大也吸引了外来势力的注意。在16世纪末,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开始进入缅甸,垂涎其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位。这些殖民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导致了贡多王朝的灭亡。17世纪末,缅甸进入了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各地统治者相互争斗,缅甸丧失了统一和稳定。
四、殖民统治的时期
最终,英国在19世纪初获得了对缅甸的控制权。英国殖民者利用先进的武器和政治手段,逐渐削弱了缅甸的抵抗力量,最终将其置于殖民统治下。殖民统治时期,英国对缅甸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缅甸独立的渴望和反抗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節 緬甸的歷史發展 :1948年獨立之前
• 緬甸歷史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歷經了蒲甘、東 塢和貢榜3各封建王朝。 • 英國在發動3次侵緬戰爭後佔領緬甸,並於1886年將緬 畫為英屬印度之一省。 • 1937年緬甸脫離印度接受英國統治。 • 1942年5月日本佔領緬甸。 • 1945年3月翁山領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發貣全 國貣義,光復緬甸。惟英國於日本投降後隨即重新控 制緬甸。 • 1947年7月英軍策動暗殺翁山等7名官員,同年10月英 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一直到1948年時,緬甸才 脫離英國宣布獨立,成立聯邦政府。
緬甸歷史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歷經 了「蒲甘」、「東吁」和「貢榜」3各封建王 朝。英國在發動3次侵緬戰爭後佔領緬甸,並 於1886年將緬畫為英屬印度之一省。1937年緬 甸脫離印度接受英國統治。1942年5月日本佔 領緬甸。1945年3月翁山將軍(General Aung San) 領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發貣全國貣義, 光復緬甸。惟英國於日本投降後隨即重新控制 緬甸。1947年7月英軍策動暗殺翁山等7名官員, 同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一直到 1948年時,緬甸才脫離英國宣布獨立,成立聯 邦政府(金榮勇,2004;賀聖達等譯,2003; 張恭啟譯,1999;姚南主編,1995;劉迪輝等 著,1989)。相關之歷史時期劃分茲概述如下:
• 根據緬甸教育部公佈的2004-2005學年的統計資料,緬 甸全國共有中、小學校共40,505所,教師共233,149人, 就讀學生764萬人,若與1987-1988學年時的資料相比 較,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學校總數增加了6758所(增設 增設率為20.02%)、教師員額加了59377人(教師人 力需求的比率提高了25.47%)、而接受中小學基礎教 育學生總數增加了2440000人(增加了約47%)。 • 除此之外,緬甸高等教育也在蓬勃發展。1988年,緬 甸全國只有大專院校32所,到2004年底,緬甸全國大 專院校總數已達156所。
第四節 緬甸獨立後的教育發展
• 基礎教育的部分,它包括5歲以前的幼兒教育、5年的 小學教育以及6年的中學教育等,學生在接受11年的中、 小學基礎教育後,約在15-16歲可以選擇接受高等教育。 • 由於緬甸的國家國民所得GDP偏低 ,緬甸故未能實施 基礎義務教育 。 • 由於近期基礎教育的比例不斷增加,不難想見,它也 帶動緬甸國內學校數量的擴充、合格教師嚴重不足的 情況。 • 另外,也由於緬甸華人佔有相當人口比例,從19世紀 非正式化的私墊教育開始,期間由政治的變革,華人 教育也才朝向正規化與合法化的方式發展。
三、政府及國會制度 依1994年4月9日所通過之憲法草案規定,緬 甸中央政府之組織與運作設總統及兩名副總統, 總統候選人需連續居住緬國20年以上,且不得持 有外國國籍,此一條款係軍政府有意排除緬甸民 主運動領袖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對於政 治的參與而設。 緬甸由於仍未實施選舉,仍由軍政府掌權, 因此並無總統及副總統。目前因此仍然是由獨裁 軍事執政團掌權,由29人組成之國務會議(State Council),掌行政、立法、司法等權,由總統兼 任主席。
第三節 多元族群文化:緬甸的社會現況
• 據緬甸官方統計數據,截止2006年1月31日,緬甸全國 人口已達5540萬人,較2004年的5430萬人增加了110萬 人。 • 60%的緬甸國民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 (10%)、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 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印度人、孟加 拉人、華人(3%)(緬甸官方目前不承認印度人、孟加拉 人、華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 據統計,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所組成,其中較主要的緬 甸民族共有Kachin、Kayah、 Karen、Chin、Myanmar、 Mon、Rakhine、Shan等八種民族。除此之外,其它尚 居住在泰緬邊界的極少數民族如長頸族、阿卡族、栗 粟族等。
三、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 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 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四、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 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 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戰勝,最後攻佔勃固城並 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 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 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 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資料來源: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lanning and Training, MOE)
表:緬甸基礎教育發展統計比較(1987-2005) 基礎教育學 校數 教師數量 入學學生 總數
時間
1987-88 AY 2004-05 AY 增加數量
33,747 40,505 6758
1943年,巴莫與翁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 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翁山成為國防部長。 1944年,翁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 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 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佈緬甸獨立是有效的。 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翁山則在1947年7 月遇刺身亡。翁山的繼任者德欽努(Thakin Nu) 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 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 了緬甸聯邦。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 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 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 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
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動力廉價化, 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 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 的暴動。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 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 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 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 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 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 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 的翁山將軍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 率軍與日軍一貣參加了對英軍的戰鬥,然後在 日軍支持下宣佈緬甸從英國獨立。
緬甸歷史、多元種族 與教育制度發展概述
•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的西北部,面積達67萬6577平方公 里是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邊界長達5858公里, 海岸線總長2832公里。 • 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upper Myanmar)與下緬甸 (lower Myanmar),這是源自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行 政規劃。 • 緬甸為了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wenku.baidu.com前已規劃執行 三十年期(2001-02 FY — 2030-31 FY)長期教育發展計 畫(Thirty-Year Long-Term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透過教育投資進行教育改革並最終成人力素 質提升的目的。
一、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 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 一個統一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 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 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 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 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 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 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一、緬甸的基礎教育制度與發展
• (一)學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 學前教育(pre-primary education)機構的設置分 別由教育部、社會福利部、非政府組織(NGO)以及 其他私人機構等不同單位的投入。根據2004-2005年統 計數據,教育部指揮與視導的學校為802所,入學的學 生年齡約為3-5歲,而學生總數則有18998人。
• 由於緬甸相關統計資訊取得不得,故而參考軍 政府公佈的官方教育統計應是相對較可信的資 料。但是由於緬甸的政治氣氛封閉且訊息傳播 之科技仍較落後,故我們不難想像緬甸偏僻地 區,應該仍有許多人民因為生活貧困而無法就 學。例如,根據研究者與來台就學緬甸僑生之 非正式訪談,他們指出位於緬甸東北部的佤邦, 總計仍有九成以上的文盲,失學兒童達到8萬 多人。但因資金困難與師資缺乏,目前當地只 有1所高中、6所初中、200多所小學,所有能 夠招收的學生總數也僅能容納2萬多名學生而 已。因此,在引用緬甸教育部公的相關數據, 應相對有所保留。
第二節 緬甸獨立後的發展 :1948年之後
一、獨立時期(1948年-1960年) 獨立後的緬甸,由於共產黨人和其他政治派系的 反抗,使得國內紛爭不斷。在1950年就發生大規模的 內戰,連自由同盟也在1958年發生分裂,因各邦利益 受到中央政府漠視,因此,各邦和中央從此開始展開武 裝紛爭。1960年緬甸舉行大選,由吳努(U Nu)(德欽努) 取得執政權。 二、軍政府時期(1962年-) 1962年,軍事將領尼溫將軍(General Ne Win)發動 政變並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宣佈要使緬甸成為社 會主義國家。
173,772 233,149 59377
5200000 7640000 2440000
(數據來源: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lanning and Training, MOE)
表:2003-2004學年逾齡兒童參與特殊入學方案統計 年齡 類別 1 2 3 總數 7+ 8+ 9+ 23,239 18,417 9,067 50,723 兒童人數
就國會制度而言,根據緬甸新憲法,國會採一院制, 稱人民議會(People‘s Assembly),計475個席位,任期4 年,由人民直接投票選出。但是,由於1990年選舉結果 未被軍政府承認,因此並無實質國會。 由於軍政府的嚴密監控及管制,許多政黨被取締或宣告 解散,現約有10個政黨,但目前最大的政黨則有二個: 1.國家聯合黨(National Unity Party):為一代表軍方勢 力之執政黨,是由執政26年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於1988年9月24日改組而成,現有黨員100多萬。 2.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成立 於1988年9月,由翁山蘇姬領導。為緬甸最大政黨和最有 影響力的反對黨,支持人數超過200萬人以上。
(二)中、小學基礎教育
• 1.基礎教育學制的劃分及其調整
表:緬甸的基礎教育體系 學校階層 學前教育(pre-primary education) 初等小學階級(the lower primary level) 高等小學階段(the upper primary level) 初等中學階段(the lower secondary level) 高等中學階段(the upper secondary level) 修業年 限 3 3 2 4 2 就學年齡 3+ - 5+ 5+ - 7+ 8+ -9+ 10+ - 13+ 14+ - 15+ 年級 - 1-3 4-5 6-9 10 - 11
二、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 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 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 強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 (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 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 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 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 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