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01f7a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e.png)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一、背景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的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定期发布相关的管理指南。
二、指南主要内容1、血脂异常的诊断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将血脂异常分为不同类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2、血脂异常的管理指南中详细介绍了血脂异常的管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
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特殊人群的管理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提出了建议,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低于100mg/dl的水平;对于老年人,指南建议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管理方法,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血脂异常。
同时,它也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用药建议。
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四、结论血脂异常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的管理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健康。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血脂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可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其他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等。
AACEACE更新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AACEACE更新血脂异常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dba9c47b9d528ea80c779b1.png)
AACE/ACE更新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该指南对心血管病进行了新的风险分类,追加了“极度高危”患者。
极高危人群定义为除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还伴有以下任何一种临床情况:①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0mg/dL或<1.8mmol/L时,仍存有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的进展性疾病;②伴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CKD)3或4期,或者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③伴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
指南推荐,这一“极度高危”人群应将其LDL-C降低至55mg/dL(<1.4mmol/L)以下。
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等级(A、B和C级),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D级)时根据专家意见,对推荐进行分级。
推荐级别后面还附有最佳证据等级(BEL)。
以下为临床推荐部分节选。
一.总体风险评估识别危险因素,实现个体化和最优化的血脂治疗(A级;BEL1)。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患2型糖尿病(T2DM)的个体应被认为具有ACS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非常高或极高风险(B级;BEL3)。
基于流行病学和前瞻性队列研究,1型糖尿病(T1DM)患病时间>20年或伴有2项或以上主要CV危险因素(如白蛋白尿,CKD3或4期,诊断后强化降糖>5年),糖化血红蛋白(A1C)升高>10.4%或伴代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应被认为与T2DM的风险相当(B级;BEL2)。
二.血脂异常和ASCVD风险个体的治疗目标应根据风险水平,实现个体化血脂异常治疗目标(A级;BEL1)。
对于低风险(如无危险因素)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30mg/dL(A 级;BEL1)。
对于中风险(如具有2项或更少的危险因素和10年风险<10%)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00mg/dL(A级;BEL1)。
对于高风险如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危症,包括糖尿病或CKD3或4期但无其他危险因素,或有≥2项危险因素且10年风险10%~20%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00mg/dL(A级;BEL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摘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摘登](https://img.taocdn.com/s3/m/a4d5846f783e0912a3162a02.png)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摘登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2011年度健康白皮书》显示,18~79岁常住居民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50.5%,较2008年上升了45.6%。
我国队列研究显示,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须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及早给予重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于2007年5月公布,对指导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血脂异常的检出——定期检测血脂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仅局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且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群。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血清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的测定。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④有皮肤黄色瘤者;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要点二: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划分危险分层有学者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
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表1)。
社区常见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都属于高危患者。
血脂指南解读ppt课件
![血脂指南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01efee05087632311212d3.png)
主要亮点
•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 指导治疗策略; • 干预靶点多样化,但LDL-C仍是首要目标,HDL-C不 作为干预靶点;
2011 ESC/EAS指南对于血脂干预靶点的推荐
推荐意见 LDL-C是首要治疗靶点 若其他血脂指标情况不明,可考虑将TC作为治疗靶点 在治疗高TG过程中,可评估TG水平 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CKD患者,Non-HDL-C可 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Apo B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HDL-C不作为干预靶点 Apo B/Apo AⅠ和non-HDL-C/HDL-C不作为干预靶点 证据等级 Ⅰ/A Ⅱa/A Ⅱa/B Ⅱa/B Ⅱa/B Ⅲ/C
中国指南(2007): 危险程度及治疗目标值
危险程度 患者类型 极高危
高危
LDL-C目标值 <2.07mmol/L (80mg/dL)
<2.59mmol/L (100mg/dL)
ACS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
CHD或CHD等危症,或10年危险性 10%-15%
中危
低危
10年危险性5%-10%
10年危险性<5%
中国 美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DL-C ≥40 ≥60 TG <150 <150
<40 •减低 新近的血脂指南 (包括2009加拿大指南和2011 ESC/EAS指南) <40 均没有既往指南中 (包括2001 NCEP ≥190 ATP Ⅲ和2007中国指南) 极高 “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单位:mg/dL • 这源于近年来血脂水平“分层管理”观念的深入人心
注:高危或中度高危患者LDL-C下降幅度至少为30-40%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a44445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5.png)
⼼⾎管疾病的评估模型⼼⾎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各种⼼⾎管疾病的发⽣发展以及最后转归,有其⾃⾝的疾病发展规律,临床上摸索出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转化为各种评分⼯具来预测疾病的发⽣、危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概率可能性评估,为临床医⽣、预防和康复医⽣等提供诊疗依据,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具,例如房颤CHA2DS2-VASC评分来预测脑中风发⽣风险,指导临床医⽣使⽤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标准。
评分⼯具是综合临床,⾎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多种技术⼿段的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是临床重要的疾病检测⼿段之⼀。
根据《中国⼼⾎管病报告2015》,2014 年中国⼼⾎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位,⾼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
2000年中国35~74岁⼈群慢性⼼⼒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性1.0%。
近30年来,⼼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引起⼼⼒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脏病转为冠⼼病。
中国⼼⼒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结果:⽬前⼼⼒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脏协会⼼功能Ⅲ~Ⅳ级占84.7%。
⼼⼒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例逐年下降,⾼⾎压(54.6%)、冠⼼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
感染仍是⼼⼒衰竭发作的⾸要诱因,占45.9%,其次为劳累或应激反应(26.0%)以及⼼肌缺⾎(23.1%)。
⼼⼒衰竭是CVD疾患的最后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活⽔平的提⾼,⾼⾎压病、冠⼼病患者长期⽣存率明显增加,⽽⼼⼒衰竭的发⽣率所占⽐重会更⾼。
⼼⾎管疾病已经是现代社会⾯临的严峻问题,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对⼴⼤的⼈群仅靠单⼀技术难以筛选⽬标⼈群,风险评估⼿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前瞻性⼈群研究,根据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简易的风险评估⼯具,虽有局限性但为临床⼯作带来了极⼤便利。
中国患者他汀治疗的首要目标
![中国患者他汀治疗的首要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ad312992647d27284a735173.png)
目录
各指南推荐的血脂治疗目标 根据中国患者血脂现状,合理选择他汀 4S、HPS等经典研究引领他汀治疗新时代 血脂达标后仍应坚持他汀治疗
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降低LDL-C为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2004 NCEP ATP Ⅲ:
“基于丰富的基础研究、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本指南将降 低LDL-C作为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GOALLS & STATT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亚组 患者接受舒降之治疗后LDL-C达标率*更高
GOALLS研究
LDL-C达标患者百分比
100.0% 90.0% 80.0% 70.0% 60.0%
95.0% 89.5%
50.0%
40.0%
30.0%
20.0%
10.0%
0.0%
冠心病+糖尿病
*达到LDL<100mg/dL 的目标
舒降之
安慰剂
%
Lancet 1994: 344: 1383-89
100
任 10
何
不 良
8
事
件 导
6
致
停4
药
率
%2
0
HPS研究再次证实 舒降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p=NS
4.8%
5.1%
辛伐他汀 (n=10,269)
安慰剂 (n=10,267)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02;360:7-22.
病例数 目的
GOALLS
STAAT
198名(8%亚洲人) 133名(全亚洲人)
评价舒降之20-80mg/日在疗效和耐受性
2011ESC&EAS血脂指南
![2011ESC&EAS血脂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13cd1240722192e4536f62a.png)
三、中危组--降脂目标值 中危组 降脂目标值
欧洲指南 LDL-C<3.0mmol/L (115mg/dl) 中国指南 LDL-C<3.37mmol/L (130mg/dl)
四、低危组-中国指南 低危组 中国指南
10年危险性<5%
四、低危组-欧洲指南 低危组 欧洲指南
The low risk category applies to individuals with SCORE <1%
降脂目标值
血脂治疗策略
血脂异常的治疗
Lifestyle intervention Drug for hypercholesterolaemia 1、statin 2、Bile acid sequestrants 3、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s 4、Nicotinic acid Drug for hypertriglyceridaemia 1、Fibrates 2、Nicotinic acid 3、n-3 fatty acids
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2011欧洲血脂指南解读
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二、高危组降脂目标值
欧洲指南 LDL-C<2.5mmol/L (100mg/dl) 中国指南 LDL-C<2.5mmol/L (100mg/dl)
ESC指南解读讲课
![ESC指南解读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b7fd3ed526fff705cc170ae6.png)
apoB <0.80 g/L (IIa类A级)
低危:
FRS<10%
降低 LDL-C: : ≥50% (IIa类A级)
FRS:Framingham 危险评分;RRS:Reynolds危险评分
Genest J, et al. Can J Cardiol 2009;25(10):567-579.
2011年 2011年ESC/EAS 血脂异常治疗指南推荐: 血脂异常治疗指南推荐: 高危/极高危患者应达到更积极的LDL高危/极高危患者应达到更积极的LDL-C目标
目标 4.1 mmol/L (160mg/dl) 目标 3.4mmol/L (130mg/dl) 目标 2.6mmol/L l) (100mg/dl) 或最佳水平 1.8mmol/L (70mg/dl) * ( 或最佳水平 2.6 mmol/L (100mg/dl)**
*危险度很高的 危险度很高的 患者及高TG、 患者及高 、 非HDL-C< < 100mg/dL的患 的患 者的治疗选择; 者的治疗选择 **治疗选择 治疗选择
LDL-C 水平 (mg/dL)
160
目标 3.4mmol/L (130mg/dl)
130
100
70
Grundy SM, et al. Circulation. 2004; 110(2):227-39.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高危及极高危患者LDL高危及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
ESC/EAS血脂防治指南解读 ESC/EAS血脂防治指南解读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张邢炜
CV-1109-CR-0122 有效期至2012年9月
各国血脂管理指南的主要特点及差异
![各国血脂管理指南的主要特点及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763d300d5bbfd0a7856736d.png)
各国血脂管理指南的主要特点及差异近年来各国血脂管理指南层出不穷,主要包括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胆固醇管理指南,2011年发表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SC / 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专家小组以患者为中心血脂异常管理建议。
201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更新的预防成人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关于全球血脂异常管理建议等。
本文对这些指南的特点及差异进行概述。
1各指南的特点2013 ACC/AHA指南遵循美国ATPIII指南,明确了从降脂治疗(LLT)中获益的4个风险组。
提出新的估计冠状动脉心脏病(CHD)和缺血性卒中事件的10年风险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工具。
根据强化他汀降胆固醇的目标,强调了LLT的重要性,同时重视安全性检测;ESC/EAS指南将患者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及低风险组,使用冠状动脉风险估计(SCorE)系统来估计致命性ASCVD事件的10年风险,承认生物标志物和成像学在心血管风险预测中的作用;NLA建议特点是当来自随机临床试验(RCT)的最高等级证据无法回答所有临床问题时,使用来自RCT和非随机研究的证据,也分成非常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及低风险组;2012年CCS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2009年指南进行更新,扩展了若干建议,确定了3个风险组;IAS建议分为初级和二级预防,因RCT证据以及流行病学、遗传和基础科学研究等原因,一级预防RCT证据有限,而二级预防RCT证据充分。
建议充分肯定了不健康生活习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性,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长期识别ASCVD风险的4个风险组。
此外,各指南也有些共同点:主要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终身的过程。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和定期体育活动,这是ASCVD预防的基础,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与ASCVD风险的相关性,而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可以降低ASCVD风险;指南只是一个指导,临床判断由LLT 的最终决定;患者积极参与和共同决策极为重要;控制相关风险因素,例如吸烟、高血压和肥胖;对于ASCVD患者要积极治疗,各指南均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ASCVD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家族病史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成像学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的重要性;降脂治疗的获益取决于患者的绝对风险程度,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可以用某些风险评估工具衡量;各指南均建议在开始LLT后检测血脂质,并以检测其反应性来采取相应的治疗,并均认可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
ESC/EAS血脂指南:规范降脂治疗要点
![ESC/EAS血脂指南:规范降脂治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7f77dea8114431b80dd83d.png)
ESC/EAS血脂指南:规范降脂治疗要点血脂水平的控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永恒话题,控制血脂水平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在ESC/EAS血脂指南中,强调心血管总体风险、重新定义极高危人群、血脂筛查的适用对象及检测内容,血脂控制靶点的选择,调脂治疗的靶标、调脂治疗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强调他汀的核心地位)、倡导更为积极的降脂策略,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明确血脂异常检查对象及指标、细化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明晰调脂治疗中监测及处理流程等。
通过学习指南,规范降脂治疗对临床血脂控制治疗有指导性的意义。
极高危人群的定义:1.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方法(如冠脉造影、核素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及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重建(介人或搭桥)、其他血管重建、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
2.2犁糖尿病或l型糖尿病伴有靶器官损害,如微量白蛋白尿异常。
3.中重度慢性肾脏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2 )-1。
4.其他SCORE≥10%的情况。
血脂筛查的适用对象及检测内容2型糖尿病、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慢性炎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血脂异常家族史的患者建议进行血脂谱检查。
男性大于40岁和女性大于50岁者也可考虑进行血脂检查。
TC、LDL-C、TG及HDL-C仍然是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用以评估风险。
而当存在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慢性肾脏疾病时,非HDL-C[等于TC—HDL—C,包括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或载脂蛋(Apo)B为可选的检测项目;某些高危患者及有家族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可以测定脂蛋白(Lp)a。
血脂控制靶点的选择LDL-C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干预LDL-C带来了充分的心血管获益。
NSTEMI指南解读
![NSTEMI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8b951f9f61fb7360b4c658f.png)
预后评估
对初期和后期的危险评估应使用确立的 危险积分评估法(如GRACE,TIMI) (ⅠB) NSTE-ACS患者既有缺血风险导致的心血 管事件(包括死亡与再梗死),也有因 临床合并症或抗栓治疗等引起的出血风 险(CRUSADE出血积分评估)。 出血与缺血对死亡率的影响同样重要。
治疗
相对较少 7% 12%
(不仅要重视急性期治疗,还应强调远期 管理)
诊断
对临床怀疑NSTE-ACS患者,应根据病史 (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反复或 连续监测ST段变化)和血清生物标志物 测定,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近期缺血 和(或)出血风险分层(Ⅰ,A)。
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是NSTE-ACS的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发作 性胸骨后闷痛,紧缩压榨感,可放射至左肩、下颌部 等,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 窒息感、甚至晕厥。以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的 心绞痛分级为判断标准。 不典型表现有:牙痛、咽痛、上腹隐痛、消化不良、 胸部针刺样痛或仅有呼吸困难。这些常见于老年、女 性、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痴呆症患者。临床缺 乏典型胸痛,特别当心电图正常或临界改变时,常易 被忽略和延误治疗,应注意连续观察。
steacs发病率更高3相对较少住院病死率3576个月病死率13124年随访两倍不仅要重视急性期治疗还应强调远期管理对临床怀疑nsteacs患者应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反复或连续监测st段变化和血清生物标志物测定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近期缺血和或出血风险分层a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症 2011年ESC指南解读
抗心肌缺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ACEI不具有直接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但通过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发挥心血管 保护作用。 除非不能耐受,所有NSTE-ACS患者应接受ACEI 治疗(Ⅰ,C)。对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可考虑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8c80e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a.png)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是一份旨在提高我国血脂管理水平的权威性指南。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系统地介绍了血脂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血脂异常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我国血脂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血脂管理服务,从而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与诊断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异常。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准确分类和诊断至关重要。
(1)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表现为TC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
(2)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表现为TG水平升高,其他血脂指标可能正常。
(3)混合性高脂血症: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特点。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他血脂指标可能正常或升高。
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如下:(3)HDL-C < 04mmol/L(40mg/dl)为降低;(4)LDL-C ≥ 14mmol/L(160mg/dl)为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临床情况。
在进行血脂异常的诊断时,还应关注其他相关指标,如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d90d1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4.png)
血脂异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ASCVD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异常脂质水 平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斑块形成, 最终引发心血管事件。
健康负担
血脂异常可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 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规范诊疗行为
04
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
老年人
饮食调整
定期体检
合理运动
药物治疗
老年人饮食应以低脂、低盐、 低糖为主,多食用富含不饱和 脂肪酸和纤维素的食物,如鱼 类、坚果、蔬菜、水果等。同 时,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 肥胖。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以及心血管方面的评估,以便 及时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
老年人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 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血脂水 平。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 全,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意外。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高血脂症状 。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控制脂肪和糖 分的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情况,应采用降糖、降脂等综 合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饮食调整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目
血脂异常研究的最新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对于血脂异常的遗传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发现,多个基因变异与血脂水平相关, 这些基因变异可以影响脂质代谢、转运和清除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血脂异常的发病 机制,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降脂药物研发
随着对血脂异常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降脂药物不断涌现。例如,PCSK9抑制剂、ANGPTL3抑制剂 等药物通过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这些新型药物为血脂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更多 选择,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1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2021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dc5d3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b.png)
2022/1/3
Throughout the range of LDL-C levels, ‘lower is better’ with no lower threshold, at least down to 1mmol/L. Lowering LDL-C may yield worthwhile benefits in patients with average or below average LDL-C who are already receiving LDL-C-lowering treatment.
血脂检测用于CVD风险评估
• Lp(a)评估应在每个成年人一生中至少进行一次,以确定那些遗传水平极高的Lp(a)>180 mg/dL(>430 nmol/L)的人群,可能终生患ASCVD的风险相当于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
高甘油三酯(TG)的药物治疗
• 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高(或更高)风险且TG为1.5~5.6 mmol/L(135-499 mg/dL)的患者,应采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异丙戊酯乙基2X2 g/d)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
耐受剂量治疗后仍未达到治疗目标,推荐使用
考虑用PCSK9抑制剂治疗
PCSK9抑制剂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且存在药代动力 学改变的情况,因此服用降脂药物应该从较低的 剂量开始,然后谨慎逐渐加量,以达到与年轻人相 同的降脂治疗目标
可定的疗效与安全性
![可定的疗效与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2458daa5a5e9856a561260ec.png)
辛伐他汀 10 20 40 80
n=30 n=1564 n=287 n=112
自基线的变化 LSM %(SE)
-20
-25
-30 -40
-50
-60
-38 -44
-50
*
-55
†
‡
-35
-41
-46
^
-50
^
#
-33 -39 -46
^
*P<0.001 瑞舒伐他汀 10 mg 与 阿托伐他汀 10 mg 和 20 mg; 辛伐他汀 10 mg, 20 mg 和 40 mg相比; †P<0.001 瑞舒伐他汀 20 mg 与 阿托伐他汀 20 mg 和 40 mg; 辛伐他汀 20 mg 和 40 mg相比; ‡P<0.001 瑞舒伐他汀 40 mg 与 阿托伐他汀 40 mg 和 80 mg; 辛伐他汀 40 mg 和 80 mg相比; ^P<0.05 与瑞舒伐他汀 5 mg相比; #P<0.05 阿托伐他汀 80 mg 与 瑞舒伐他汀 5 mg 和 10 mg相比
各国指南均对降低LDL-C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004 NCEP ATP III: 对高危/中高危人群提出更积极的LDL-C目标
LDL-C 水平 (mg/dL)
190 160 130 100
70
高危险度
中高危险度
中危险度
CHD或CHD等危症
≥2种危险因素
≥2种危险因素
(10年危险度>20%) (10年危险度10-20%) (10年危险度<10%)
尿病、1型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中 (<~70mg/dL)和/或不能达标时,
I
A
重度CKD或SCORE水平≥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证据等级 ≥1, <5
Ⅰ/C 生活方式干预
Ⅰ/C 生活方式干预
Ⅰ/C 生活方式干预,如果 不能控制考虑药物治 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立即 启动药物治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立即 启动药物治疗 Ⅰ/A
Ⅰ/C 生活方式干预,如 果不能控制考虑药 物治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立 即启动药物治疗 Ⅰ/A 生活方式干预,立 即启动药物治疗 Ⅰ/A
证据等级 >5, <10或高危 或高危
Ⅰ/C 生活方式干预,考 虑药物治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考 虑药物治疗 Ⅱa/A
Ⅰ/C 生活方式干预,考虑 药物治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立即 启动药物治疗 Ⅱa/A
证据等级 ≥10或极高危 或极高危
证据等级
MI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均启动他汀治疗 患者,无论基线 水平, 患者 水平
2011 ESC/EAS指南对于血脂干预靶点的推荐
推荐意见 LDL-C是首要治疗靶点 是首要治疗靶点 若其他血脂指标情况不明,可考虑将 作为治疗靶点 若其他血脂指标情况不明,可考虑将TC作为治疗靶点 在治疗高TG过程中,可评估 水平 在治疗高 过程中,可评估TG水平 过程中 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 患者, 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CKD患者,Non-HDL-C 患者 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Apo B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HDL-C不作为干预靶点 不作为干预靶点 证据等级 Ⅰ/A Ⅱa/A Ⅱa/B Ⅱa/B Ⅱa/B Ⅲ/C
目前中国临床可用他汀:仅阿托伐他80mg 降LDL-C幅度>50%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5-20mg 10-80mg 辛伐他汀 5-40mg 洛伐他汀 10-80mg 普伐他汀 10-40mg 氟伐他汀 20-80mg
-33% -37% -48% -55% -45%
-33%
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批准的最大使用剂量是20mg/日 瑞舒伐他汀在中国批准的最大使用剂量是 日 辛伐他汀80mg的肌肉安全性受到 的肌肉安全性受到FDA和SFDA警告,临床很少使用 警告, 辛伐他汀 的肌肉安全性受到 和 警告
单位: 单位: • 这源于近年来血脂水平“分层管理”观念的深入人心 mg/dL 这源于近年来血脂水平“分层管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主要亮点
•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指导治疗策略; 指导治疗策略; • 干预靶点多样化,但LDL-C仍是首要目标,HDL-C 干预靶点多样化, 仍是首要目标, 仍是首要目标 不作为干预靶点; 不作为干预靶点;
1.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 2. Can J Cardiol 2009;25(10):567–579 4. Circulation 2004;110:227–239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指南推荐源于冠心病人群的探索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
新指南 vs. 既往指南: 高危/极高危人群取消LDL-C启动值
ACS
指南 2004 NCEP ATP Ⅲ指南 启动值 LDL-C <100mg/dl 可考虑
稳定性冠心病、 稳定性冠心病、T2DM、卒中 、
指南 2004 NCEP ATP Ⅲ指南 启动值 LDL-C ≥100mg/dl (<100mg/dl 可考虑) 可考虑 LDL-C ≥100mg/dl
稳定性冠心病、 稳定性冠心病、T2DM、卒中 、
指南 2004 NCEP ATP Ⅲ指南 2007 中国指南 危险程度 高危 LDL-C目标 目标 <100mg/dL
高危
<100mg/dL
极高危
高危
2009 加拿大 指南
高危
<77mg/dl (2mmol/L) 或LDL-C 下降≥50% 下降 <70mg/dL (1.8mmol/L) 和/或LDL-C 或 下降>50% 下降
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梗, 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梗,需要住 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运重建( 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运重建(随机分 组后至少30 30天 组后至少30天)和脑卒中
16%
P=0.005
立普妥80mg LDL-C降至 降至62mg/dL 立普妥 降至
ACS患者 患者(N=4,162),基线 患者 ,基线LDLC中位值 中位值106mg/dL (研究于 研究于2000中位值 研究于 2001年入选时为“正常值”) 年入选时为“ 年入选时为 正常值”
2011 ESC/EAS指南:启动干预的LDL-C切点
总 体 CV 风 险 (SCORE)% <70mg/dL <1.8mmol/L 无须血脂干预 70-100mg/dL 1.8-2.5mmol/L 无须血脂干预 LDL-C水平 水平 100-155mg/dL 2.5-4.0mmol/L 生活方式干预 155-190mg/dL 4.0-4.9mmol/L 生活方式干预 >190mg/dL >4.9mmol/L 生活方式干预,如 果不能控制考虑药 物治疗 Ⅱa/A 生活方式干预,如 果不能控制考虑药 物治疗 Ⅰ/A 生活方式干预,立 即启动药物治疗 Ⅰ/A 生活方式干预,立 即启动药物治疗 Ⅰ/A
M R Law, BMJ. 2003;326:1423
主要亮点
•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指导治疗策略; 指导治疗策略; • 干预靶点多样化,但LDL-C仍是首要目标,HDL-C 干预靶点多样化, 仍是首要目标, 仍是首要目标 不作为干预靶点; 不作为干预靶点; • 极高危人群界定更加宽泛,LDL-C目标值更低; 极高危人群界定更加宽泛, 目标值更低; 目标值更低 •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但对高危 极高危人群启动药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但对高危/极高危人群启动药 物治疗更积极; 物治疗更积极;
高危
中危 低危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
2011 ESC/EAS指南:治疗目标值更趋严格
危险程度 患者类型 CVD、T2DM、T1DM合并靶器官 、 、 合并靶器官 损害、中重度CKD、SCORE评分 损害、中重度 、 评分 >10% 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 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 5%≤SCORE<10% 1%≤SCORE<5% 目标值 <1.8mmol/L (70 mg/dL)和/ 和 或LDL-C下降 下降 >50% <2.5mmol/L (100 mg/dL) <3.0mmol/L (115 mg/dL) 证据等级 I/A
2007 中国 指南 2009 加拿大 指南 2011 ESC/EAS指南 指南
LDL-C ≥80mg/dl
2007 中国 指南 2009 加拿大 指南
无须考虑LDL-C水平 水平 无须考1 均可考虑药物治疗 ESC/EAS指南 (若LDL-C ≥100mg/dl, 指南 若 , 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
主要亮点
•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 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指导治疗策略; 指导治疗策略; • 干预靶点多样化,但LDL-C仍是首要目标,HDL-C 干预靶点多样化, 仍是首要目标, 仍是首要目标 不作为干预靶点; 不作为干预靶点; • 极高危人群界定更加宽泛,LDL-C目标值更低; 极高危人群界定更加宽泛, 目标值更低; 目标值更低
2011 ESC/EAS指南:各危险人群的描述
危险程度 极高危 描述 • CVD:通过侵入或非侵入性检查(如冠脉造影、核医学成像、超声 心动图负荷试验、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诊断的CVD、陈旧性心梗、 ACS、冠脉血运重建(PCI或CABG)、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缺 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PAD) • T2DM、T1DM合并靶器官损害(如微量白蛋白尿) • 中重度CKD(GFR<60mL/min/1.73m2) • SCORE评分>10% • 单项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如血脂异常和重度高血压) • 5%≤SCORE评分<10% • 1%≤SCORE评分<5% • SCORE评分<1%
他汀种类 基线LDL-C水平 水平 基线
PROVE IT TNT 4S LIPID CARE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普伐他汀
106 mg/dL 98 mg/dL 187 mg/dL 150 mg/dL 139 mg/dL
即使LDL-C水平正常的患者,他汀治疗依然获益! 水平正常的患者,他汀治疗依然获益! 即使 水平正常的患者
中国 美国
HDL-C ≥40 ≥60 TG <150 <150
正常 边缘升高
升高
<40 •减低 包括2009加拿大指南和 加拿大指南和2011 ESC/EAS指 新近的血脂指南 (包括 包括 加拿大指南和 指 <40 包括2001 南) 均没有既往指南中 包括 ≥190 NCEP ATP Ⅲ和2007中国 中国 极高 均没有既往指南中(包括 指南) 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指南 “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极高危
高危
Iia/A Iia/C
中危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
临床常见人群危险程度及目标值对比
ACS
指南 2004 NCEP ATP Ⅲ指南 2007 中国指南 2009 加拿大 指南 危险程度 极高危 LDL-C目标 目标 <100mg/dL (可选 可选 70mg/dL) <80mg/dL <77mg/dl (2mmol/L) 或LDL-C 下降≥50% 下降 <70mg/dL (1.8mmol/L) 和/或LDL-C 或 下降>50%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