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2)标准化。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
道家
顺道无为
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
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
儒家重人求和
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
法家依法治理
明法公开性
一法统一性、公平性
常法相对稳定性
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自由经济之祖
经济人假设
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
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
巴贝奇
计算机之父
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
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
理革命
观点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
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
评价
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
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
倍
不足
局限于低层次——车间
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
泰勒的追随者
02管理学理论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
时代背景: 1: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一般都由自 己进行管理,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但由于生产力的发 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管理 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仅靠经验进行管理是不够 的,他们迫切地需要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来代替传 统的经验管理。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 愿。意味着自我克制,放弃部分个人的行为控制权,服从组织。 否则,组织目标就无法达成。作为组织,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针对不同的人来增大诱因,给职工的需求以更大的满足, 激发他们为组织做出贡献。
(2)共同的目标:有了目标,成员才有行为和努力的方 向,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因此,管理者的重 要职能就是向组织成员灌输组织目标,统一对组织目标的理解。 参加组织的个人具有双重人格,即组织人格与个人人格。一个 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并不是因为组织目标就是 个人目标,而是因为实现组织目标将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
罕见的天才,管理理论家,成功的商业人士。代表作《经 理人员的职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管理思想的丰碑。
将社会学概念用于管理上, 把组织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强 调人们之间的协作。
管理理论的演进和脉络
管理理论的演进和脉络
第一篇:管理理论的演进和脉络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从总结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2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复杂人”假设 3 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4 从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到相互综合发展。管理理论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的管理思想(西方、中国)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 5 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西方:1古代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为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中世纪的管理思想注重从国家层次上进行论述,代表人物阿奎那、莫尔3 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斯密(成果:劳动的分工、“经济人”假设、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萨伊、李嘉图(群氓假设)
中国:发展于诸子百家,集中在四库全书中。代表:道家、法家、儒家、阴阳家等
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标志着管理正式上升为一门科学。
内容:泰勒的管理科学、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勒进行了多次的科学实验,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制观点:1 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效率的手段——运用科学方法3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思想革命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提出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指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1949)
代表人物:梅奥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1人是社会人,而非经
第二章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章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节目录
管 理 学
海因茨迅速崛起的秘诀之一在于他善于把握市场趋 势,善于进行打动顾客的广告宣传。他提出了一个非 常简短和具有诱惑力的广告“57变”,是指亨氏公司 在一年52周及5个重要节日内,可为顾客提供不同的佐 餐食品,并把“57变”的广告牌竖立在纽约繁华的大 街上。海因茨另一个经营秘诀是融洽劳资关系。他善 于体贴和关心工人,经常来往于工人之间,与他们谈 笑风生,用自己的热情打动别人,极好地振奋了他人 的精神,亨氏公司的劳资关系被认为是全美工业的楷 模,赢得了许多褒奖。
效率最大化目标
章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节目录
管 理 学
古典的管理理论缺点
1、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仅停留在“经 济人”的范畴之内。 2、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仅研究管理客观存在的内部
章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节目录
管 理 学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
一、产生背景 二、什么是行为科学? 三、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节目录
管 理 学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
2.泰勒的两个基本原理 (1)作业研究原理: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 功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2)时间研究原理: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3、三大实验 (1)搬运铁块的实验 (2)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3)金属切削实验
2 2012第二章 管理理论及其演变
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组织
形态
组织
管理 制度
结构
38
3、韦伯的理想官僚行政组织
1 劳动 分工 2 权力 等级 3 正式 选拔 4 规章 制度 5 非个 人化 6 职业 导向
。
把各种工作分成简单、例行和明确的任务,明确规定每 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 公职和职位应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 控制和监督 全体组织成员必须根据经过培训、教育的技术资格或通 过正式考试来挑选组织中的正式成员 为了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活动的一致性,管理者必须 倚重正式的组织规则 规则和制度是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它不受个 人的情感和个人背景的影响
34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韦伯 1864-1920
是德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 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 和经济组织理论》,提出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 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 宗教等。
“组织理论之父”。
35
3、韦伯理论中的三种组织形态
神秘化 组织
传统 组织
法律化 组织
管理理论本身也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 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
4
第一节 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古代文明中的管理实践
古代管理实践的主要领域:宗教活动、 军队管理、治理国家,有组织的活动产 生了管理。 宗教活动 两军交战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去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等。
二、外国早起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这一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二)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三)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个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等。其中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要点:1,利用时间和动作研究从而制定科学操作方法;2,科学的挑选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二、组着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思·韦伯等。
要点:管理活动的五种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1)劳动分工。(2)权威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首创性。(14)集体精神。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三、中期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四、现代管理思想丛林阶段(20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 五、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后)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个阶段: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二、科学管理阶段 P40 三、行为科学阶段 P47 四、管理理论丛林P56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作:《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1776) 主要观点或贡献:提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 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 具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有利于工具的改进。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已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 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行为科学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四、管理理论丛林P56
二战以来,到1980年,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和发展,孔茨的划分,十几 个学派,百花争艳格局
•第二章 第二节
现代管理学学派 P56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SIMON) 主要观点或贡献: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 和非程序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也叫满意模型) 管理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德鲁克(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纽曼 (W. newman)、斯隆 (A. P. Sloan) 主要观点或贡献:管理的理论知识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充其量是过时的经验;管理科学应建立在目前成功或失 败的管理经验之上,对它们进行调查、概括、抽象,提 供建议。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创造、总结和概括管理经验,进而抽象、升华为管理理论,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继续向前进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经验管理
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在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手工作坊渐被淘汰,工业企业开始发展,但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低。此阶段,企业管理主要靠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个人经验,没有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培养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一阶段管理的特点是:工厂的所有者就是工厂的管理者,工人凭着经验劳动,管理者凭着传统的经验办事,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属于小生产管理方式。
二、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为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趋复杂,劳资矛盾日益加深,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所有这些,都要求管理者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求将积累起来的管众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标准化和理论化。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理论,其创始者是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列出主要4条基本管理原理: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替代凭经验办事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学》PPT课件)
商业 职能
财务 职能
与原材料、设备的购买 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 场活动
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而展开的活动
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
二、一般管理研究
(二)管理的原则
1.劳动分工 2. 权力和责任 3. 纪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人员的报酬
8. 集中 9. 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人员的团结
强迫性 机制
社会规 范机制
组织 趋同
模仿 机制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技术环境的合理性压力与制度环境的合法性压力对组织活动效率 可能产生的影响表面上来看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然而,结构和行为的趋同不仅导致了环境对组织的认同,而且有 利于组织与外部的沟通,从而可以帮助组织节约与之相关的交易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影响是殊 途同归的。
例外管理
二、一般管理研究
(一)经营与管理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的制造活动
由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 管理
成
职能
为监视资金的合理运用而 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状
管理理论的演变
二、人群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来看,一方面,泰勒制在使生产效率大
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 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这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 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于是,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和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四、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 20世纪80年代后,管理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管理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托马
斯·彼得斯的人本管理思想、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迈克·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 思想、约翰·科特的管理新规则、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管理等。
• 1.人本管理思想 • 托马斯·彼得斯(THOMAS PETERS)的人本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 一是人受“二重性”的驱动,他既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又要突出自己;他既要成为获胜队伍中的一个可靠的成员,
管理理论的演变
• 人类自从从事合作劳动开始,就已经有了配合与协作的要求,但由于人们之间在行动的目
4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 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 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 逐步成长。 逐步成长。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 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 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 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 1911) 科学管理》 1912)。 和《科学管理》(1912)。 • 他在这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 他在这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 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 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 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 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 • 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 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 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工作定额原理——合理的日工作量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 培训和晋升 标准化原理 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精神革命” 专业化分工——计划职能 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马工程管理学:第2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副本
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
业务再造过程:
对于正常而继续履行职责来行使相应的权力的方法有所规 定;只有按照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佣
理想科层组织理论体系
传统型权力:权力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神圣不可 侵犯性要求之上。 个人魅力型权力: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 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
法理型权力:权力的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 化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指挥地位 的人的权力的信念。 (法理型权力的特征)
组织趋同现象观察
塞尔茨尼克: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制度化是指外部的制度环 境(价值判断、文化观念、社会期待等)渗入到企业内部并影 响内部组织行为的过程。
梅耶: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制度环境要求组织内 部符合社会规范或“外界公认或赞许的的社会事实”
组织趋同现象观察
合法性机制: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 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强意义:个人和组织没有选择权,组织行为和组织形式 都是制度塑造的。 弱意义:制度通过激励机制来诱导组织机器成员的趋同 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