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导航基础(介绍全面)

合集下载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掌握导航原理和技术的关键步骤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掌握导航原理和技术的关键步骤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掌握导航原理和技术的关键步骤一、引言导航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航海、航空、导弹、卫星等领域的重要学科,它关乎着航行安全和导航精度。

本教程将介绍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路径和关键步骤,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导航原理和技术。

二、导航原理1. 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导航方式,它通过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来确定位置和速度。

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和相关的力学原理是学习惯性导航的关键。

2. 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导航方式,目前广泛应用的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等。

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是学习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

三、学习步骤1. 基础知识学习在学习导航工程技术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电子学等。

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系统学习导航原理学习导航原理是理解导航工程技术的核心。

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参加相关课程或者进行自主学习来全面了解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

3. 实践操作理论学习之后,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导航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可以包括使用导航设备进行定位导航、参与导航工程项目等。

4. 深入研究与学术交流在掌握基本导航原理和技术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

可以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或者进行科研项目,以提升自己在导航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水平。

四、学习资源推荐1. 书籍推荐- 《惯性导航原理与技术》- 《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 《导航工程实践指南》2. 在线课程推荐- Coursera平台上的《导航工程导论》课程- edX平台上的《卫星导航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3. 学术期刊推荐-《Navig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Journal of Navigation》五、结论通过学习以上步骤和资源,可以全面掌握导航原理和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专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作为“北斗卫星”全国分理服务商之一,并同时拥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分理许可证”和“终端设备生产许可”两项资质,国家二级保密单位。

培训目的:了解北斗卫星监控的技术优势,掌握北斗卫星监控的应用领域,以便市场部寻找客户群,与客户群进行有效沟通。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 5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 GLONASS、欧洲 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1)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 GPS相当;(2)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 120 个汉字的信息;(3)精密授时,精度达 20 纳秒。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 540000 户 / 小时。

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GPS的空间部分是由 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MonitorStation) 、地面天线 (GroundAntenna) 所组成 ,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身特点:(1)“北斗”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作用 , 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 GPS所不具备的。

(2)“北斗” " 定位精度 20 米左右。

(3)“北斗”终端价格已经趋于GPS终端价格。

(4)采用接收终端不需铺设地面基站。

(5)灾难中心的船只一秒钟就可以发出信息。

二、北斗产品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介绍北斗导航优于GPS系统之处,在于“北斗”同时具有定位和通信功能,不需要依靠其他通讯网络的支持,就能够实现自有通信体系全天候、全时空、全覆盖的通信服务。

导航基础知识

导航基础知识

导航基础知识1.GPS起源:全称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1973年诞生于美国国防部,1994年全面建成,由地面上行注入站及24颗卫星组成;2.GPS现状: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发展多样,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及救灾等众多领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商用最广泛的导航系统;3.使用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美国,卫星数24颗格洛纳斯:俄罗斯,卫星数27颗伽利略:欧盟,卫星数38颗北斗:中国,卫星数38颗4.GPS如何定位:三颗卫星可定位,四颗卫星可测海拔高度;两点形成直线可测距离,三点产生交叉形成坐标系可测位置,四点可形成立体交叉可测高度;受周边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在特定情况下导航仪会失去卫星信号从而不能进行定位及导航;5.导航电子地图定义: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叠加了道路及POI的属性,通过GPS设备内导航软件进行读取、显示等,以实现目的地检索、路径规划、实时引导、语音提示等功能。

具备导航属性真实反映实际交通路况和丰富的信息。

6.测绘相关法规:地图不可发布高度信息;军政要地信息不得发布,包括军政机关所属学校、医院等;地图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发布,地图数据更改后须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才作为新版地图出版;没有审图号的地图为非法出版物;7.导航实现方式:车载导航:面向汽车整车和电子部件供应商基于手机/PND的个人移动导航:面向消费类电子在线位置服务:面向Internet和电信运营商8.导航产品的构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硬件:接收卫星信号、图像显示、设备操作;操作系统:软件运行平台;导航软件:规划行程、操作界面、道路及兴趣点的检索;导航地图:提供地图数据;以上各组成部分通常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提供;9.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意义:动态车载导航系统可以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实时掌握路况,从驾驶员个体来讲,可以避开拥堵路段,节省驾车时间,减少堵车带来的烦躁心理,降低事故;从交通整体运行效率来讲,可以有效将主路过剩的交通流分散到相对通畅的次干路和支路,提高道路整体运行效率,减少由于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降低燃油消耗。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全面了解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指南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全面了解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指南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全面了解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指南导航工程技术是一门涵盖航海、航空、地理信息、导航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一种基于导航仪器和卫星系统的星际定位和导航技术。

学习导航工程技术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了解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指南。

一、学科概述导航工程技术是以航海、航空为基础,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确定、测量和监控地球上某一特定位置的方法和技术。

二、学习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导航工程技术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地球形状和大地测量、地球坐标系统、地球引力场、航行航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2. 导航系统了解不同类型的导航系统是导航工程技术学习的重点之一。

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系统等)、局地卫星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等。

3. 海洋导航海洋导航是导航工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学习海洋导航需要了解海洋航行规则、航海图、电子海图、雷达航迹绘制等技术。

4. 航空导航航空导航是导航工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学习航空导航需要了解飞行导航系统、着陆导航、飞行计划和飞行控制等内容。

5. 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工程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可涉及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和分析,以及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等方面。

三、学习方法1. 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导航工程技术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尤其是空间几何和三角计算。

建议学生在学习导航工程技术之前,先打好数学基础。

2. 加强实践能力学习导航工程技术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加强自己的技能。

可以参加实验室实训、参观导航设备或参与导航系统的设计等实践活动。

3. 多方面资源的利用除了课程学习,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论文、参加学术讲座等途径,获取更多深入的导航工程技术知识。

四、就业前景导航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通常可在航空航天、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卫星通信等相关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导航(PBN)技术与传统导航的对比分析

导航(PBN)技术与传统导航的对比分析

导航(PBN)技术与传统导航的对比分析作者:孙福君来源:《硅谷》2014年第11期摘要以性能为基础的导航技术是目前国际民航领域发展的新颖航行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将高技术含量的导航技术和民用航空器性能有机结合,特别是与卫星导航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从起飞离场至整个飞行环节的飞行指导。

这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较精确的一种航空运行方式。

PBN可以为民航运输的安全、高效率及正点提供充分保障。

文章主要对比分析导航技术和传统导航之间的不同,以期能为导航技术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导航技术;PBN;传统导航;对比中图分类号:V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1-0004-02PBN在运行过程中对导航精度、可用性及连续性有更高的要求,故在导航系统选取、运行的监控方面要比传统导航高很多。

并且PBN的程序设计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保护区域宽度小,可充分保证高原地带机场在外部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PBN导航技术和传统导航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导航系统的选用方面,通常而言,传统导航设施无ILS、VOR以及DME等,都是陆基导航系统。

1PBN技术和传统导航原理的不同1)PBN技术。

PBN运行、导航系统,充分发挥了现代航空器飞机性能以及导航性能,最大限度确保飞行的安全。

它出了保留传统陆基导航设施DME、VOR之外,还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机载增强系统、GPS定位系统、星基增强系统以及地基增强系统,在未来还可能包括Compass系统等。

它有高精度定位,能够为航空器提供精确度更高的航迹引导,充分约束总系统误差,控制导航系统误差,同时,PBN将卫星当作导航源,大大降低了地面设备兴建、维护成本,缩减民用航空的运输成本[1]。

此外,因卫星导航的空间信号都来源于空中卫星,其信号受遮挡概率和地面设备相比较小,从而增强了导航信号的连续性、完好性以及可使用性,在确保飞行精度的同时,又大大缩小了飞行保护区域,增加到达率与流量。

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技术。

它在现代社会中已广泛应用于导航、地图制作、航空航海等领域。

而GPS网平差则是指使用GPS观测资料来计算大地测量网的平差结果,实现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GPS网平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位置坐标。

当GPS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时,它会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并将信号的传播时间与卫星发出信号的时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位置。

这个基本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步骤:接收,计算,比较和定位。

首先,GPS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

每颗卫星都会发出一个精确的时钟信号,并携带有关卫星位置和运动的信息。

接收器会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以获得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接下来,接收器将测量到的信号传播时间与卫星发出信号的时间进行比较。

由于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接近光速),通过测量传播时间可以计算出信号的传播距离。

然后,接收器将计算出的传播距离和卫星位置的信息进行比较。

通过三个或更多卫星的信息,接收器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

这个过程称为三角定位,基于三个或更多卫星的信号传播距离的交点来确定位置。

最后,接收器通过计算和比较过程来进行位置的定位。

接收器会使用复杂的数学算法来确定最准确的位置坐标,并将结果显示在接收器上或传输到其他设备上进行处理。

二、GPS网平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GPS网平差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导航、地图制作等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应用的具体情况。

1. 大地测量:GPS网平差在大地测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大地测量需要使用传统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而GPS网平差可以通过卫星信号直接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

通过使用GPS网平差技术,测量人员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测量点的坐标,而且不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限制。

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导航基础

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导航基础

甚⾼频全向信标(VOR)导航基础甚⾼频全向信标(VOR)导航教程--不适⽤于真实飞⾏教学机型:C172-基本型仪表使⽤机模:A2A-Cessna172⼀.关于VOR对于⾮紧密进近,VOR算是⽐较普及的⼀种,导航中常常也会⽤到VOR导航,许多飞友对各种机型已经⾮常熟悉了,但是对于VOR导航还是⾮常头疼的⼀件事。

1.简介(该段取⾃百度百科)Very High Frequency Omnidirectional Radio Range是⼀种⽤于航空的⽆线电导航系统。

其⼯作频段为108.00 兆赫- 117.95 兆赫的甚⾼频段,故此得名。

VOR是以地⾯设施上放射出30Hz回转的⼼型图形后,撘载受讯机会输出30Hz之讯号。

另外,地⾯设施也会发送出不含⽅位数据,由基准30Hz讯号变调⽽成的⽆向性讯号。

两个30Hz之间之向位差就成为地⾯上之磁⽅位。

使⽤VHF的VOR虽然容易因为地⾯发送设施附近之地形影响⽽产⽣误差,但是由于不受空间波的妨碍⽽没有传送特性之变动。

地⾯设施的基地误差是VOR的缺点。

⼀般来说,在地⾯发送讯号站半径五百公尺以内没有树⽊,没有⼤型反射建筑物的平滑地⾯,通常是设置VOR基地之地点,但是,由于预定场所通常不得已会选在⾮良好条件的地⽅,这时候就可以设置多普勒VOR(D-VOR)。

D-VOR乃利⽤⼴开⼝⾯天线使误差减⼩,在其半径6.7公尺的圆周上等间隔地设置50基Alford环型天线,然后在⼀圆中⼼设置传统型VOR(Conventional VOR)的天线。

中⼼天线乃⽆指向性的放射以30Hz进⾏振幅调变后所得之连续波,此讯号是⽅位的基本讯号,⾄于圆周上配列的Alford环型天线,则由中⼼所放射的讯号周波数,顺次传送9960Hz⾼连续波过去。

VOR系统于1949年被国际民航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的⽆线电导航设备,是⽬前⼴泛使⽤的陆基近程测⾓系统之⼀。

VOR台的发射机有两种形式即普通VOR(CVOR)和多普勒VOR(DVOR)。

GPS的概念

GPS的概念

目录一、GPS的概念和特点---------------------------------------------------2二、GPS的发展---------------------------------------------------------3三、GPS原理-----------------------------------------------------------4四、GPS的用途---------------------------------------------------------6五、最常用的GPS接收器及其分类--------------------------------------8六、GPS接收机的使用--------------------------------------------------10七、GPS的性能指标----------------------------------------------------12八、GPS卫星现代化----------------------------------------------------13九、GPS与蓝牙技术在手持设备中的应用现状------------------------------15第一节GPS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作为“北斗卫星”全国分理服务商之一,并同时拥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分理许可证”和“终端设备生产许可”两项资质,国家二级保密单位。

培训目的:了解北斗卫星监控的技术优势,掌握北斗卫星监控的应用领域,以便市场部寻找客户群,与客户群进行有效沟通。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1)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GPS相当;(2)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3)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Monitor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Antenna)所组成,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身特点:(1)“北斗”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作用,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2)“北斗”"定位精度20米左右。

(3)“北斗”终端价格已经趋于GPS终端价格。

(4)采用接收终端不需铺设地面基站。

(5)灾难中心的船只一秒钟就可以发出信息。

二、北斗产品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介绍北斗导航优于GPS系统之处,在于“北斗”同时具有定位和通信功能,不需要依靠其他通讯网络的支持,就能够实现自有通信体系全天候、全时空、全覆盖的通信服务。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系统概述与基础知识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系统概述与基础知识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系统概述与基础知识尊敬的读者,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系统的概述与基础知识。

导航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学科。

在这个数字时代,导航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等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对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 概述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系统的概述主要涵盖了导航工程技术的基础概念、学科特点、发展历程和学习目标。

学习导航工程技术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基础,同时对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有所了解。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将会获得掌握导航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基础知识2.1 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导航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见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等。

学习导航工程技术需要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应用,以及信号传输、测量原理和导航算法等相关知识。

2.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导航工程技术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结合了地理学、测绘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

在导航工程技术中,GIS可以用于地图制作、路径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学生需要学习GIS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并能够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2.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导航工程技术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如高程、植被覆盖和土壤类型等。

学生需要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以便在导航工程项目中充分利用遥感数据。

2.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导航工程技术涉及大量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

数学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微积分和概率论等基础知识,以便理解导航算法和误差分析。

计算机科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内容,以便进行导航软件的开发和测试。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基础知识名词介绍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基础知识名词介绍
格洛纳斯系统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基于原子时产生并同步到 UTC (SU)。 GLONASST 是定期引入闰秒的不连续时间系统 .
频率稳定度 frequency stability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由于自身的和(或者)环境的因素引起的频率变 化范围。通常用规定时间内的频率偏差相对于工作频率比值的阿伦方差 表示。 注:当时间间隔为 1 秒、 1 万秒和 1 天时,分别称为秒稳、万秒稳和日稳。
GPS 时 GPS time (GPST)
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采用国际单位制秒的无闰秒连续时间。 GPST 的 起始历元为UTC 1980 年 1 月 6 日的 00:00:00,溯源到 UTC(USNO)。 GPST 使用周计数 和周内秒表示。
GLONASS 时 GLONASS system time (GLONASST)
利用互不重叠的频段实现的多址通信。
时分多址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
广播星历 broadcast ephemeris
导航电文中用于确定导航卫星精确位置的预报参数。
精密星历 precise ephemeris
经事后处理得到的导航卫星高精度轨道数据 。
伪距 pseudo-range
接收机通过测量导航信号到达的本地时间与卫星发播信号的卫星时间之间的 时间间隔所获得的距离,包含两者之间的几何距离和钟差等 。
WGS-84 大地坐标系 World Geodetic System -84
美国 GPS 采用的大地坐标系统。 其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国际时 间局) 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 X 轴指向 BIH1984.0 的零度子午面和 CTP 赤道的交点, Y 轴满足右手法则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从基础到高级的系统学习路径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从基础到高级的系统学习路径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教程从基础到高级的系统学习路径导航工程技术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天体和人造卫星之间相互测量、定位、导航、控制及计算的学科。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等的广泛应用,导航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

本教程将系统地介绍导航工程技术的学习路径,从基础到高级,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航工程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篇1.1 地理学基础地理学是导航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

学习者应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地理特征以及地球坐标系统等基础知识。

1.2 测量学基础测量学是导航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学习者需要学习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1.3 数学基础数学是导航工程技术的基础工具之一。

学习者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以应用于导航工程技术的计算和建模等方面。

1.4 电子工程基础电子工程基础是导航工程技术中的关键学科。

学习者需要学习电路原理、数字电路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以理解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

二、导航原理篇2.1 导航系统基础学习者应该了解各种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等。

2.2 定位算法与方法学习者需要学习各种定位算法和方法,包括传统的三角测量定位、惯性导航系统和扩频码测距等。

2.3 惯性导航原理惯性导航是一种独立于地面设施的导航方式,学习者需要了解惯性导航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惯性测量单元的工作原理。

2.4 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融合是提高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和鲁棒性的关键技术,学习者需要学习传感器融合的原理和算法,以及融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三、导航应用篇3.1 航空导航技术航空导航技术是导航工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学习者需要学习航空导航系统的原理、航路规划和导航方法等。

3.2 海洋导航技术海洋导航技术是导航工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学习者需要学习海洋导航系统的原理、海图解读和水文测量等。

惯导三坐标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惯导三坐标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惯导三坐标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惯导三坐标系是惯性导航系统中的一种坐标系,用于描述和计算导航系统中的运动状态和位置。

在惯导系统中,三个坐标轴相互垂直,确定了一个三维空间,分别表示横向、纵向和垂直方向。

惯导系统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运动测量和导航计算的系统。

它是航空、航天、导弹等领域中常用的导航和定位技术。

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积分运动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和估计飞行器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在惯导三坐标系中,横向轴通常被称为x轴,纵向轴为y轴,垂直轴为z轴。

每个轴都有一个正方向和一个负方向,用来表示物体在该轴上的运动方向。

通过对这三个坐标轴上的位移和速度进行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惯导三坐标系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惯导系统,飞行器可以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从而实现精确的导航和控制。

同时,惯导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用于姿态稳定、轨迹跟踪和导航精度提升等方面。

本文将对惯导三坐标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惯导三坐标系进行概述,介绍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正文部分包括了两个要点,分别对应着惯导三坐标系的不同方面。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惯导三坐标系的定义、作用以及其在航天、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个要点将进一步探讨惯导三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数学模型及其相关算法,以及与其他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总结各个要点的重点内容,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还会对未来惯导三坐标系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惯导三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惯导三坐标系。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惯导三坐标系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_概述说明

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_概述说明

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导航是指人类在海洋、河流等水域以及陆地等复杂环境中准确定位和导向的技术和方法。

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在中国古代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古代导航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兴起和演进过程,深入探讨导航技术与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并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其次,我们将阐述古代导航的起源与发展情况,包括古代导航技术的起源以及其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北斗七星在古代导航中的应用,包括北斗七星的基本认识与传说、其在古代导航中的定位与指引作用以及对中国古代航海业的贡献。

然后,我们将探究罗盘在中国古代导航中的作用与发展,包括罗盘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其在古代导航中的应用和影响力以及对现代导航技术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阐述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的重要性与影响以及古代导航的传承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古代导航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古代导航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导航技术的演进过程和相关成就,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科技文明的认识,还能够加深对导航技术与人类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本文还意在挖掘古代导航对于现代导航技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为科学技术领域提供新思路和创新方向。

2. 古代导航的起源与发展2.1 古代导航的起源古代导航是指在没有现代技术设备的年代,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确定方向和位置进行航行的活动。

中国古代导航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夏代和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依靠借助自然景物和天文观测来进行导航。

最早的古代导航方法之一是通过观测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来确定方向。

例如,在夜晚,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确定方位,以帮助人们在海洋中找到正确的航向。

(整理)第三章无线电导航理论基础

(整理)第三章无线电导航理论基础

第三章无线电导航理论基础3.1 空间坐标系无线电导航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定被引导的航行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姿态等,从而完成对航行体的引导功能。

而这些参数是在一定的空间坐标系内定义的,因此要进行导航首先必须建立适当的参考坐标系。

参考坐标系的建立或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1)能否直观且完整全面的描述航行体的运动状态;(2)是否便于导航参量的数学描述和导航解算。

由于地球是人类的活动中心,在选择导航空间坐标系的时候,总是以地球为考虑的出发点。

因此在给出导航常用空间坐标系之前,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地球的几何形状及其参数, 以便于认识和理解下面介绍的各种空间坐标系。

3.1.1 地球的几何形状及其参数人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绕其本身的地轴自转,按照自旋的物理特性,地球应该是一个旋转椭球;但是地球又不是一个理想的旋转椭球体,其表面起伏不平,很不规则,有高山、陆地、大海等。

地球的形状通常可由物理表面和数学表面来表示。

物理表面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地球与外层大气之间的分界面;数学表面则是地球表面重力的等位面,也叫大地水准面(Geoids)。

大地水准面能更好地描述地球几何特性,并且可以通过大地测量来确定。

但是,由于地球形状的不规则和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并不规则,造成真实的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球面,无法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来表达。

为了描述的方便,通常将大地水准面假想成理想海面,这种海面无潮汐、无温差、无盐分,密度均匀,并且延伸形成闭合曲面。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采用一个旋转椭球面按照一定的期望指标(如椭球面和真实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高度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来近似大地水准面,并称之为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两个几何参数来描述,即长半轴a和扁率f,其具体数值由大地测量确定。

由于测量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其几何参数的精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应用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椭球系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和WGS-84椭球,其参考椭球参数如表3.1-1所示。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1. 引言1.1 概述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是一种基于全球卫星系统的定位和导航技术,通过利用卫星信号和数学算法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准确坐标。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地面交通导航、海洋和海上安全等领域,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展开讨论。

首先简要介绍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组成部分以及运行原理。

然后详细探讨GPS信号传播与接收原理,解释卫星信号是如何从发射到接收端的过程中传播和被接收的。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定位算法和误差校正方法,揭示GPS系统如何通过数据处理来精确计算出位置坐标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全面而清晰地介绍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给读者带来全面而深入的阅读体验。

2.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2.1 GPS系统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常用且广泛应用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之一。

它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设备组成。

GPS系统利用多个卫星在地球轨道上不断发送精确时间和位置信息,通过接收这些信息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2.2 GPS信号传播与接收原理GPS系统工作的关键是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测量并计算出位置信息。

当卫星发射信号时,它会包含有关其自身位置和时间戳的数据。

这些信号以无线电波形式传输到地面,然后被接收器设备接收。

接收器通常需要同时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准确的位置信息。

每个卫星发送的信号都包含了一个持续变化的伪随机码(PRN码)。

通过测量不同卫星信号到达接收器设备的时间差异,可以确定该设备与每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由于每颗卫星都处于特定轨道上并具有已知的位置数据,将这些距离值与已知卫星坐标进行比较,并使用三角测量法可以计算出接收器设备的准确位置。

车道级导航技术原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车道级导航技术原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车道级导航技术原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车道级导航技术是现代导航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提供准确、实时且个性化的导航信息。

与传统的整体导航相比,车道级导航技术能够更加精细地识别和跟踪车辆所在道路上的具体车道,并提供关于转弯、变道等操作的准确引导。

本文旨在对车道级导航技术的原理进行概述和解释,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技术概述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技术并认识到其在自动驾驶、车辆安全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对该文章研究背景和目标的介绍。

然后,在第二部分“车道级导航技术原理”,我们将定义该技术并简要概述其背景。

接下来,我们通过“导航技术概述”一节介绍GPS 定位系统和车载传感器技术等基础内容,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在第四部分“车道级导航技术详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视觉识别技术、车辆传感器融合定位和数据处理与决策算法等方面的具体原理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结论总结”一节,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车道级导航技术,并对其原理进行详细解释。

通过对该技术背景、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车道级导航技术在提升驾驶体验、增强交通安全以及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该文章还将涵盖实际应用案例分享和评估结果展示等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了解。

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读者对于该领域的兴趣,并促进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2. 车道级导航技术原理:2.1 定义与背景:车道级导航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车辆所在车道的位置和方向信息,提供高精度地图匹配及车辆定位的技术。

在传统导航系统中,通常只能提供整体的路线规划和定位功能,而缺乏对具体车道的准确定位和引导。

而车道级导航技术则更加细致和精确,可以提供针对具体车道的数据,并增强驾驶员的导航体验。

各种导航系统的坐标系

各种导航系统的坐标系

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是:测量至4个卫星的距离,建立测量方程,固定系统时间和由星历导出的卫星坐标,估算用户的三维坐标和钟差。

显然,得到的用户坐标是在星历所体现的坐标系。

每个卫星导航系统都有自己的坐标系,例如GPS 使用WGS —84,GLONASS 使用PZ —90,GALILEO 使用GTRF 。

使用不同的导航系统,用户坐标当属不同的坐标系。

坐标系属于一个导航系统的大地参考。

大地参考对导航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大地参考,犹如导航系统的生命线。

没有大地参考,就没有导航系统;没有大地参考,就没有导航定位。

大地参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导航系统的性能,决定导航定位的性能。

一个导航系统的大地参考,除坐标系外,还有引力场模型、地球定向参数,以及导航定位的相关常熟、模型和算法等其他元素,这些元素完整的构成了一个导航系统的大地基准。

在所有这些元素中,坐标系是最基本,也是于用户最直接、最密切的元素。

GPS 导航系统的坐标系统介绍1、全球定位系统(GPS )。

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精度约为10米,军民两用,正在试验第二代卫星系统,GPS 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1)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目前GPS 所采用的的坐标系统,GPS 所发布的星历参数就是基于此坐标系统的。

WGS-84坐标系统的全称是World Geodical System-84(世界大地坐标系-84),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于1987年取代了当时GPS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WGS-72坐标系统而成为GPS 的所使用的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统是GPS 定位系统采用的协议地球坐标系统,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球性大地测量坐标系统, GPS 所发布的星历参数就是基于此坐标系统的。

WGS-84坐标系的几何意义是: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地球质心,z 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 轴指向BIH1984.0的零度子午面和CTP 赤道的交点,y 轴通过右手规则确定。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介绍导航工程技术专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从事导航领域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核心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些课程。

一、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是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北斗、GLONASS等)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卫星导航的基本概念、卫星轨道、测距原理及误差分析等内容。

此外,课程还会介绍卫星导航在航空、航海、车辆导航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导航信号与信息处理导航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导航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等技术。

学生将学习到导航信号的特点、多径效应、噪声干扰及其对导航定位的影响等内容。

此外,课程还会涵盖导航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包括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导航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为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支持。

三、导航系统工程导航系统工程是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主要介绍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工程设计和系统评估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导航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课程还会着重介绍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容错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全面了解导航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够参与导航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维等工作。

四、导航算法与数据处理导航算法与数据处理是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导航算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论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各种导航算法的原理、优化方法和实现技巧等内容。

此外,课程还会涵盖导航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各类导航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对导航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导航一体机方案

导航一体机方案

导航一体机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航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导航设备只能提供简单的路线规划和导航功能,而现代导航一体机则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智能的导航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导航一体机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导航一体机的概念与特点导航一体机是将导航功能与其他相关功能集成在一起的设备。

它通常由硬件、软件和通信模块组成,可以在车载、船载、飞行器等不同的交通工具上使用。

导航一体机的特点如下:•多功能性:导航一体机不仅提供基本的导航功能,还可以扩展其他功能,如娱乐、通信、监控等。

•高精度导航:导航一体机采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如GPS、惯性导航等,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

•智能化:导航一体机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和推荐服务。

•可扩展性:导航一体机提供开放的接口和平台,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进行功能扩展和定制。

3. 导航一体机的应用领域导航一体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汽车导航导航一体机在汽车导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车辆导航、实时交通信息、语音提示等功能,帮助驾驶员规划最佳路线,避免拥堵和事故。

此外,导航一体机还可以与车载娱乐系统集成,提供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功能。

3.2 航海导航导航一体机在航海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可以提供海图、定位、航线规划等功能,帮助船舶安全航行。

导航一体机还可以与雷达、声纳等设备集成,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导航信息。

3.3 航空导航导航一体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提供航线规划、高度调整、降落辅助等功能,帮助飞行员安全操控飞机。

导航一体机还可以与飞行数据记录仪、风速仪等设备集成,提供飞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4 无人机导航导航一体机在无人机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飞行控制、路径规划、避障等功能,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遥控操作。

导航一体机还可以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集成,实现无人机的视觉导航和环境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1赤道、纬度和经度
(二)赤道和纬度
其余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织都是 小圆,这些小圆称为纬圈(纬线)。 纬圈平面都是和赤道平面相平行的,纬圈与地心 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就是这个纬圈的 纬度(缩写为Lat)。 用纬度可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南北位臵。 赤道的纬度为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N)0-90度,北极的纬度为90度N; 赤道以南为南纬(S)0-90度,南极的纬度为90度S。

例如在图6-5中。北(N)、东(E)、南(S)、 西(W)的方位角分别为0度、90度、180度、270 度;电台的方位角是40度。
表示方位时可以用磁经线 为基准,也可以用真经线 为基准。
以磁经钱为基准的方
位角叫磁方位角;
以真经线为基准的方
位角叫真方位角。
电台方位角和飞机方位角
表示方位时,必须明确以哪一 点为基准点。
(七)航路点(WPT)

(八)距离(DIS)



(九)偏航距离(XTK)

指从飞机实际位臵到飞行航段两个航路点连线之间的垂 直距离。
(十)地速(GS)


飞机在地面的投影点移动速度叫作地速。 地速是飞机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速度。 空速是飞机相对于周围空气的运动速度。
(十一)空速(AS)

(十二)风速(WS)与风向(WD)
4、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导航是借助于运动体上的电子设备接收和处理 无线电波来获得导航参量的一种导航。 无线电导航的特殊优点是:



不受时间、天候的限制; 精度高,几米的定位精度也是可能达到的;定位时间短,甚 至可次连续地、适时地定位; 设备简单、可靠; 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或夜间飞机着陆中,无线电导航则是唯一 的导航手段。
(四)所需航迹角(DTK)

(五)航迹角误差(TKE或TAE)

(六)偏流(DA)


在存在测风时,飞机的实际航迹就会与飞机的航向不一致, 航向线与航迹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流角。 当航迹线偏向航向的右边时,规定偏流角为正值。 6-8所示偏向左侧,规定偏流角为负值。 航路上,用于飞机改变航向、高度、速度等或向空中交通 管制中心报告的明显位臵,称为航路点。 指从飞机当前位臵至飞住的目的地或前方航路点之间的距 离,即待飞距离。 通常,航路是由几个航路点连成的折线航路。在不加声明 时,距离是指飞机沿指定航路飞往目的地的沿航距离。 两个航路点之间的距离为连接两个航路点的大圆距离。
6、容量无限:系统应能容纳无数用户,且不会降低性 能。 7、未经准许的用户不能使用系统导航以达到他所要求 达到的目的。 8、系统必须在现巳分配的频谱带宽之内工作而不干扰 别的系统。 9、全体用户共用一个坐标格网。 10、高的平均无故障间隔。 11、体积、重量、价格、平均修复时间、部署时间和 电源消耗都要小。 12、适当扩大用户:设备应具有机载式、舰载式、车 载式和背负式等多种形式。 13、通信能力强。
对每个航行领航员来说,他都是在利用导航手段不断 确定他中的位臵、方向、距离、时间和速度。这些通 常称之为“导航参量”。 在这些导航参量中,对慢速运动体来说,或对于远 距离航行来说,“位臵”是关键。 按传统的观点,导航系统就是定位系统。 但是,在现代航空中的两个变化: 极高的飞行速度:当飞行速度很快时,驾驶员关心 的导航参量是“航向”和“距离”,以解决“到终 点或下一个航路点要经哪条航线?还有多远?”的问题; 交通密度的增加:使得飞机在空中活动范围受到严 格的限制,这时所需要的是连续的、适时的驾驶信 息输出,以便通过制导计算机来实行自动操纵。
6.1.2 导航参数
(一)航向 (二)方位角 (三)航迹与航迹角 (四)所需航迹角(DTX) (五)航迹角误差(TKE或TAE) (六)偏流(DA) (七)航路点(WPT) (八)距离(DIS) (九)偏航距离(XTK) (十)地遍(GS) (十一)空速(AS) (十二)风速(WS)与风向(WD) (十三)估计到达时间与待飞时间(ETA).
无线电导航的一个先天性缺点是: 它必须要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因而易被发现和干 扰,其地面设施也易道破坏。
四、对理想的通用定位和导航系统的要求
1、全球覆盖:系统必须在地球表面下或表面上、空中 任何位臵上工作。 2、绝对准确度和相对准确度都必须很高。对准确度的 要求,无论是绝对的和相对的,应根据应用情况在 2~4000米之内。 3、准确度应不受环境影响:不管用户的位臵、速度和 加速度如何,系统的准确度都应能达到;应该不存在 多路径误差或信号传播通过大气层、电离层产生的误 差,如果产生了这些误差,应能从数据中适当除去。 4、有效的实时反应;定位数据的更新率可随运动而连 续变动。 5、无多值解:如果存在解的多值性,设备应能自动地 或由操作员很快地进行分辨。
风速与风向提飞机当前位臵处大气的运动 速度与方向。风向风速是相对于地面而言。
空速SA、风速SW和地速SG三者的关系为
SG=SA+SW
当风速等于零时,飞机的地速等于空速。
图6-9地速、空速、风速的向量关系
(十三)估计到达时间(ETA)与待飞时间.
估计到达时间是从飞机目前位臵到飞行目的地 (或前方航路点)之间的估计飞行时间。 估计到达时间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基准的。 待飞时间是自飞机当前位臵起,按飞机当的地速 值等计算的沿航线飞达目的地的空中飞行时间。
总之,由于导航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要求 解决的问题也会有所区别。 但从根本上说,导航就是为了给领航员提供 航行中的位臵、方向、距离和速度这些导航 参量。 因此,导航的研究,就是要弄清楚这些导航 参量如何地进行测量和如何地运用;而导航 的实践,就是运用所得到的结果来保证运动 体安全而有效地航行。
三、导航的分类

控制飞机轴线加速度是为了遵守进程中的时间表; 控制飞机横向加速度是为了改变飞机的航向; 控制垂直面内加速度是为了爬高、或下降。
图6一10基本的导航环-导航过程
引导环
航向和航速环
控制环
“驾驶”指的就是飞机飞行加速度的控制。
基本的导航环
“引导环”(外环)是通过导航系统对飞机位臵的 测量,并根据所规定的航线来确定飞机进程中的 航向和航速。 “控制环”(内环)是得到所要求的航向和航速 的一个环节。 “航向和航速环”(中环)则是导航过程中的纽 带,
2、推算航法
它是根据运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所航行的距离 (或速度、时间)的测量,从过去已知的位臵来 推算当前的位臵,或预期将来的位臵,从而可 以得到一条运动轨迹。以此来引导航行。 这种导航克服了观测导航的缺点。因为它不需 要对地标或地面导航设施进行观测,不受天气、 地理条件的限制,保密性强。 是一种自备式导航,但随着航行时间和航行距 离的增长,位臵累积误差越来过大,因此,航 行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位臵校准。 在航空导航的早期阶段,航向的测量是用磁罗 盘,距离的测量是用空速表和航空钟。在现代 航空中,则发展为惯性导航和多卜勒导航。
从导航的定义出发, 导航的过程一定是从目的地开始。 根据要飞往的目的地来选择航线、确定距离、 安排时间表,这就是飞机的进程; 为了使飞机遵照事先安排的时间表,沿着所选 定的航线飞行,必须要使飞机在某一方向上 (一般称为航向)、以一定的速度飞行,为了得 到所要求的速度和航向,要通过驾驶仪表来控 制飞机飞行的加速度。

6.2 导航定位基础
6.2.1 概述 6.2.2 位臵线与导航定位方法 6.2.3 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
6.2.1 概述
一、导航的基本概念
导航的领域是很广泛的,导航的定义从
就字面上说,就是引导航行的意思。 导航的定义: 导航是有目的地、安全有效地引导运动 体(船只、潜艇、地面车辆以及飞机、宇 宙飞船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控制过程。
第六章 导航基础
6.1 导航参量 6.2 导航定位基础 6.3 区域导航基础
6.1 导航参量
6.1.1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 6.1.2 导航参数
6.1.1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
飞机是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的,在导航中通常利 用地理坐标(大地坐标)来表示飞机的位臵。 (一)大圆和大圆航线

任何平面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线都是圆。

它把导航与普通的观测区别开来,因为观测只涉及到 位臵; 它也把导航与无目的滑翔区别开来,因为滑翔只涉及 到驾驶。
二、导航的基本课题
一个领航员,不管他采用什么样的导航 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三个基本的导航课 题: 1、如何确定他的位臵; 2、如何确定他从一个位臵向另一个位臵 前进的方向; 3、如何确定压离(或速度、时间);
大圆:通过地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圆,把地 球分成两半,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圆。

小圆:不通过地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圆。
大圆航线:沿大圆连线飞行的航线。 大圆弧连线是地球表面上任何两点之间距离 最短的连线。
(二)赤道和纬度
通过地心且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在大地坐标中,赤道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中的横坐标轴。
6.1.2 导航参数
(一)航向(HDG) 航向(角)是由飞机所在位臵 的经线北端顺时针测量到航 向线(飞机纵轴前线的延长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角度。 磁航向:以磁经线为基准的 航向; 真航向:以真经线为基准的 航向。
(二)方位角 方位(bearing)角是以经线北为基准,顺时针 量到水平面上某方向线的角度,
当从飞机A处观察地面 电台S时,从A点处的经 线北端量到飞机与电台 的法线AS的角度θS称 为电台方位角; 如果从电台S处观测飞 机,从S处的经线北端 量到电台与飞机的连线 SA的角度θA,则称为 飞机方位角。 图6-6电台方位角和飞机方位角

相对方位角
在飞机上观测地面或空中目标,也常以飞机纵轴的前 端同观测线在水平面上的夹角来表示目标的方向,这 一角度称为相对方位角θr。 例如, 图(a)中,电台的相对 方位角为330度; 图(b)中,另一架飞机 的相对方位角也是330 度(-30度)。 自动定向机所测量的是 电台的相对方位角。 图6-7相对方位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