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二)

合集下载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一)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一)

货币、金融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一)前文说过,在经济体系的循环中,经济是产出、收入、需求这三个方面相互循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构成这三个方面的行为主体是经济中的居民、企业和政府。

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决定了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方向,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及后续的几篇文章将利用宏观经济分析最基础的模型——Ramsey 模型来构建居民和企业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过程,然后再推导出消费与储蓄决策的理论依据,最后利用消费与储蓄决策的依据来确定理论上中国消费与投资的最优比例应该是多少。

这将回答前文所提出的中国消费是否不足的问题,也将解释中国的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负相关现象的原因。

在解释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主线,也将使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中更加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体系循环图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前期已经说明过的经济体系循环图。

经济体系循环图反映的是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运转方式,经济体系是由产出、收入、需求这三个方面所构成的闭合循环体,现在我们将这个循环体中的行为主体:居民、企业、政府添加到这个体系中,并简单分析一下其各自的行为方式。

居民的收入:工资、利息居民的需求:产品、服务、公共品 企业的收入:利润企业的需求:劳动、资本、公共品 政府的收入:财政收入政府的需求:劳动、产品、服务企业的产出:产品和服务政府的产出:公共品1. 对于居民来说,居民提供劳动给企业或政府,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工资。

另一方面,居民将富余的工资进行储蓄或是投资,并获得相应的利息或是投资收益。

工资、利息和投资收益构成了居民的全部收入,在获得收入之后,居民去购买产品和服务从而维持生活的需要。

2.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筹措资本,购买厂房、设备、原材料,并从居民部门购买劳动,生产出产品和服务。

企业在支付了相应的厂房、设备、原材料、工资等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将成为企业的利润。

3.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提供公共品给居民和企业,并从居民和企业中获得税收和其它非税收入成为其财政收入。

家庭经济学消费与储蓄决策

家庭经济学消费与储蓄决策

家庭经济学消费与储蓄决策家庭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家庭收入、开支和储蓄决策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经济学的研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家庭财务管理。

家庭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领域是消费与储蓄决策,也就是人们如何决定使用他们的收入以及如何进行储蓄。

消费决策涉及家庭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下,如何分配和使用这些资源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欲望。

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家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收入水平、预期未来收入、家庭成员的需求和优先级、价格水平、市场供求关系等。

例如,家庭可能需要决定购买哪种类型的食品、购买何种型号的家庭电器、选择何种教育方式等。

消费决策需要谨慎考虑,因为不恰当的决策可能导致经济困境或者错失机会。

储蓄决策则是指家庭如何决定将多余的收入存储起来,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和风险。

储蓄的目的包括积累紧急备用金、投资养老基金、为子女教育和购房等目标提供资金支持。

储蓄决策需要家庭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取得平衡,并考虑不同的储蓄方式和投资选择的风险和收益。

在进行储蓄决策时,家庭还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储蓄价值的影响,以及选择适当的储蓄工具和理财产品。

消费和储蓄决策的关键在于家庭的收入和预算管理。

家庭需要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和预期未来的收入变化。

同时,家庭需要根据收入水平制定预算计划,包括日常开支、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支出。

预算计划有助于家庭合理分配收入,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

家庭还可以通过制定储蓄目标,按照预算计划存储一定比例的收入,以实现财务增长和风险减轻。

在消费和储蓄决策中,家庭需要考虑到长期利益和短期需求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家庭应该尽可能地规划和储蓄一部分收入,以确保未来的经济安全和目标实现。

另一方面,家庭也需要满足当前的需求和享受生活,避免过度节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家庭经济学强调家庭在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中的合理分配和权衡。

此外,消费和储蓄决策还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成员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他们之间的权衡和协商是家庭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ch2消费、储蓄与投资

ch2消费、储蓄与投资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 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购买证券、土地等属于财产转移,而不是投资。
2024/4/1
16
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间的 依存关系。
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如货币供求状况、利率水平、 收入水平、投资品的价格水平、投资者个人的资金状 况、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投资环境等等。对国内私人投资来说,其中最重要 的是利率水平的高低。
第一,在竟争性的市场中,一旦某种产品的生产 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许多厂商都会增加对该部 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 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
第二,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如果许多厂商都增加 对高收益部门的投资,结果还将使投资所需的机 器设备、原材料等投入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从而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大,即便产品的销售价格 不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也会降低。
从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 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收入分配、税收 等。
2024/4/1
15
三、投资、投资函数
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每年新增 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从会计学的角度看, 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
净投资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净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称为自发性投资。βr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 诱致性投资。β作为该函数的斜率,在宏观 经济学中被称为投资系数,其数值的大小 反映了利率水平的变化对投资影响的程度。
2024/4/1
19
线性投资函数
线性投资函数:
r
I = α-βr
式中,α作为一个常数, α/β 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 为自发性投资。βr在 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 诱致性投资。β作为该 函数的斜率,在宏观 经济学中被称为投资 系数,其数值的大小 反映了利率水平的变 化对投资影响的程度。 O

中经专2019-04-消费与储蓄的决定

中经专2019-04-消费与储蓄的决定

18
站在消费者(居民)的角度来理解消费储蓄决策
——2019
中 国
消费者手中有若干稻谷,既可以当期吃掉(消费),也可以当期留下啦
经 济
掉(储蓄),种到地里(投资),以待未来获得更多稻谷(投资回报)


消费者要最大化贴现效用和
– 既要考虑当期消费带来的效用、也要考虑未来消费带来的效用

– 因为人性不耐,所以未来的效用在与当期效用作比较的时候要被打折扣(贴
– 研究对象是主观(人的意志)与客观(客观事物)相结合的复杂体
–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再适用——菲利普斯曲线消失的例子
5
——2019
美国的失业率与通胀走势——从中你能看到什么?


经 济
%


16
14
美国失业率
年 秋 季
12 10
美国CPI通胀(同比变化率)
学 期
8
6
4
2
0
-2
-4 1950
1955
学 期
增加储蓄、减少当期消费,让市场利率下降
– 如果市场利率为50%(当期的1碗饭储蓄到未来只能变成1.5碗饭;当期借入
1.33碗饭,未来只需还2碗饭),消费者将会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消费,从而
让市场利率上升
– 只有市场利率为100%时(当期的1碗饭储蓄到未来能变成2碗饭),消费者才 没有调整自己储蓄和消费的动力,市场利率才能稳定
人的行为方式会因为预期的改变而改变,因而是不稳固的——建立在人 的行为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数量关系因而也是不稳固的
8
——2019
理性预期革命




专 题

(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三、练习题(一)填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

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和的特征。

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 .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 . 答案:满足感的增量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

答案:增加减少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

答案:利率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 . 答案:未来收益率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

《消费经济学》第3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消费经济学》第3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延伸阅读: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中国储蓄率 下降
➢ 人口抚养比率与家庭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密切 相关。对于家庭而言,抚养比率高意味着需要赡 养的家庭成员多,消费支出多,储蓄低;反之则储 蓄高。而对于国民储蓄而言,当企业储蓄率和政 府储蓄率不变时,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人口抚养 比率持续上升,将直接导致家庭储蓄率和国民储 蓄率的下降。更进一步地,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 对企业经营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 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国民 储蓄率的下降。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4 消费观念
➢ 消费观念的变化
(1)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2)超前型消费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3)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观念出现。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延伸阅读: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 养老金制度的演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威胁,启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引入个人缴费,由现收现 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通过历时20年的养老金制 度改革,中国初步形成了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相结合 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 金、自愿性商业保险和养老储蓄等在内的多层次养 老保障制度框架。2009年和2011年试行的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填补了中 国养老金制度的空缺,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 全覆盖。
第03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学习目的
本章将分三节来说明人们的储蓄动机、影响储 蓄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它们是:(1)储蓄的动机 分析;(2)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3)影响储蓄 的其他因素,包括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税 收制度和消费观念等。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二、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 另一个问题。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 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比如,一个人在一 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一部分 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 但是保险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 在这些紧急情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 必须储蓄。
(1)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给定工作时间M 来自于个人劳动的) 给定工作时间M年(来自于个人劳动的) 终身收入为Y 终身收入为Y×M 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可能消费支出为Y 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可能消费支出为Y×M。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2)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生命周期内消费等于终身收入 C×N二YM (3.1) 两边同除以N就得到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C 两边同除以N就得到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C: C=Y× C=Y×M/N (3.2) M/N: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 M/N: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 储蓄函数 S=Y× S=Y×(N-M)/N (3.3) 3.3)
其他类别的储蓄动机
理财储蓄。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 理财储蓄 。 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 ,利息率常常对 消费产生影响。当利息率升高, 消费产生影响 。 当利息率升高 , 这种储蓄回报的增加改变 了未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 了未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 , 使得推迟消费更 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 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 节俭储蓄。这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动机和倾向。 节俭储蓄。这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动机和倾向。 我国人民素有节俭的传统,节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我国人民素有节俭的传统,节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加 上现有金融资产选择余地狭小,以安全性、稳定性、 上现有金融资产选择余地狭小,以安全性、稳定性、灵活 性为特征的储蓄存款理所当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 性为特征的储蓄存款理所当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使储蓄 存款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存款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自考)
2、特点:(1)稳定的目的;(2)存货款 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其他类别的储蓄动机
理财储蓄。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利息率常常对 消费产生影响。当利息率升高,这种储蓄回报的增加改变 了未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使得推迟消费更 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
社会保它 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已经成 为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 度。
2、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的影响 什么是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 它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如果工作人数超过退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 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 核心部分。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 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 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 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 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 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 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 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 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 应的收入补偿权利。在有的国家,社会保险的一些项目还 覆盖全体国民。
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 动的。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 动机越小,储蓄得越少。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 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
三、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 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 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也被称为定向存 款。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消费与储蓄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重要决策,它们直接关系到个人财务状况和未来的经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往往被广告和社交压力所影响,而储蓄则受到了诱人的消费诱惑的冲击。

因此,正确地平衡消费与储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消费是满足个人需求的行为,它包括购买食物、衣物、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必需品。

消费的决策应该基于个人的收入和实际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名牌和奢侈品。

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有一个明智的消费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预算,确保每一笔开销都有价值和回报。

此外,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受外界消费观念的干扰,避免盲目跟风消费,维护自己的金融健康。

然而,消费不仅仅是满足需求,也可以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

当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时,市场需求将会增加,从而促进生产和就业。

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消费也是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储蓄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储蓄是消费者留下的剩余资金,它可以作为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储蓄不仅可以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支出,还可以作为养老金和投资的来源。

通过储蓄,我们可以确保自己在经济困难时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决策,需要我们在长期和短期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应该学会储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的需求和享受。

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应该掌握适度消费和合理储蓄的技巧,以实现财务稳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为了做出正确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参考。

首先,制定一个具体的预算计划,考虑到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合理分配资金用于消费和储蓄。

其次,培养节俭的生活习惯,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第三,寻找降低消费成本的方法,例如购买打折商品或使用优惠券。

此外,我们也可以探索各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将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增加财富积累的速度。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临界点。

它们不仅仅关乎个人经济状况,还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行为与储蓄率

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行为与储蓄率

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行为与储蓄率市场经济是指在供求关系调节下,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行为和储蓄率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互为影响,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个人的财务状况。

一、消费行为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行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个人需求主导:市场经济下,个体的消费需求是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消费行为的方向和规模。

2.多元化和个性化: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行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由于市场竞争的推动,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选择。

3.信息对称:市场经济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媒体等渠道获取到关于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使得消费行为更具理性和决策自由。

4.潜在欲望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潜在欲望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矛盾。

个体可能会因为预期未来收入而选择不同程度的消费支出。

二、消费行为与储蓄率的关系消费行为和储蓄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相互影响。

1.消费行为对储蓄率的影响:个体的消费需求和行为决定了储蓄率的高低。

当个人对于消费的需求较高时,储蓄率相对较低;相反,当个人对于消费的需求较低时,储蓄率相对较高。

2.储蓄率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储蓄率的高低也间接影响了消费行为。

较高的储蓄率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从而增加了个人未来消费的能力与选择空间;而较低的储蓄率则可能会限制个人的消费能力,导致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三、市场经济下的消费与储蓄的平衡市场经济下,消费行为和储蓄率的平衡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消费和储蓄的动态平衡:个体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需要动态平衡,即在保障个人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储蓄,为未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2.消费和储蓄的稳定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消费和储蓄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

适度的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合理的储蓄则可以为投资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与经济波动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与经济波动

经济过热时期的消费与储蓄决策
消费增加:经 济过热时期, 消费者信心增 强,消费需求
增加
储蓄减少:经 济过热时期, 人们更倾向于 消费而非储蓄,
储蓄率下降
投资增加:经 济过热时期, 企业更倾向于 扩大投资,以 应对市场需求
物价上涨:经 济过热时期, 市场需求增加, 物价水平上涨
如何应对经济波动中的消费与储蓄 决策
06.
政策建议和未 来展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
02
消费与储蓄的定义
消费:个人或家庭 为了满足基本生活 需要而进行的购买 和消耗商品及服务 的行为
储蓄:个人或家庭 将收入中未用于消 费的部分进行存储 的行为,通常用于 未来的投资或应急 支出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因素
收入水平:收入越高,消费和储蓄能力越强 消费习惯:个人习惯和偏好对消费和储蓄决策产生影响 未来预期: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影响消费和储蓄决策 利率水平:利率高低影响储蓄意愿和消费成本
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在经济波动中的 表现
04
经济繁荣时期的消费与储蓄决策
储蓄减少:人们更愿意将资 金用于消费和投资
投资增加:企业扩大生产, 增加投资
消费增加:人们收入增加, 消费意愿增强
物价上涨:需求增加,导致 物价普遍上涨
经济衰退时期的消费与储蓄决策
消费减少:消费者减少非必需品的购买,优先考虑必需品的支出 储蓄增加:消费者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不确定性 信贷紧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减少贷款,导致消费者和企业更难以获得融资 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裁员和破产,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消费与储蓄的相互影响
消费与储蓄对个 人财务状况的影 响:消费增加会 导致储蓄减少, 反之亦然。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六)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六)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总结)在消费与储蓄这个专题里,我们用了六个小节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决策过程,现在我们来对全篇做―个回顾和总结。

现象和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源自于对现象的观察。

关于消费和储蓄,我们观察到的几个重要现象是:1.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其它国家20个百分点左右(图一)。

2.世界上其它国家居民储蓄高则企业储蓄低,企业储蓄高则居民储蓄低,二者呈现此消彼涨的负相关特性。

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都很高(图二)。

由此,我们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1.为什么中国的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不同于其它国家?2.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其它国家,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足?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究竟是怎样决定的?以及经济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究竟多少才是最优的?图一:各类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二:中国与世界各国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的比较概念分析消费与储蓄的决策究竟是怎样决定的?分析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什么是消费与储蓄?其实消费与储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储蓄只是未来的消费。

有了这个概念,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跨期消费效用配比的问题。

也就是说,消费多一点还是储蓄多一点,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在不同时期消费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在这个思路下,我们用Ramsey 模型构建了消费者跨期消费效用函数:U=u (c 1)+βu (c 2),并进一步求解出了跨期消费效用最优化条件:u ’(c 1)=βu ’(c 2)(1+R 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影响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的两个关键因素:―个是主观因素:u ’(c 1)/βu ’(c 2)——居民跨期消费边际效用比。

另一个是客观因素:R 2——储蓄(投资)回报率,它代表着居民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

因此,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决策问题就和外部宏观世界联系起来了。

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所获得的效用不光取决于其自身的感受,还取决于其生活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只有当整体社会经济达到均衡时,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效用和才能达到最优!简化假设沿着上面的思路,我们把现实世界简化成两种形态:私有经济社会和国有经济社会。

消费与储蓄决策

消费与储蓄决策

消费与储蓄决策消费与储蓄是每个人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面对的两个重要方面。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以满足个人需求的行为,而储蓄则是指将当前可支配的收入留待未来使用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因素、对个人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明智决策的建议。

一、消费决策消费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市场因素等。

人们的收入水平往往是决定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增加消费支出。

此外,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决策。

有些人倾向于追求奢侈品和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有些人则注重实用性和物质价值。

市场因素也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广告宣传、产品价格、促销活动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此外,社交媒体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他人的消费经验和意见,从而影响自己的购买决策。

二、储蓄决策储蓄是个人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储蓄,个人可以为未来的紧急情况提供应急资金,为子女教育、退休生活等目标做准备,同时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个人的储蓄决策通常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储蓄水平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收入水平往往意味着较高的储蓄能力。

其次,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影响储蓄决策。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人往往更愿意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个人则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的储蓄方式。

此外,储蓄决策还受到个人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一些人注重长期的财务安全,习惯于储蓄和理财,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加注重眼前的享受,偏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三、消费与储蓄对个人和经济的影响消费和储蓄都对个人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消费决策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个人需求,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需求,增加企业的产出和雇佣机会。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导致个人财务危机,并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第3章_储蓄决策

第3章_储蓄决策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3、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 取决于替代效应。 案例:分析税收政策对利率的反应?

二、生命周期储蓄


(一)生命周期储蓄概说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 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 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老 时的消费 做的准备。

收入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 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 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 消费变动。 案例:论述当可口可乐价格发生变化时,可口 可乐与面包之间的购买力发生的变化。


(三)、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三、风险预期增加的影响


1、收入刚性将逐渐转变为收入预期的变化
2、储蓄行为的长期化
四、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

(二)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
工作年限:M 预计寿命:N 每年收入:Y 年平均消费水平:C 1、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2、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和消费?
(三)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 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者均匀的消 费跨期配置。
1. 2. 3.

社会保险(又称劳动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 保证,由企业、个人(劳动者)、政府三方或 其中的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 原则,在被保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 残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 以分担其损失。

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储蓄平衡

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储蓄平衡

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储蓄平衡在市场经济中,消费和储蓄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消费和储蓄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适度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如果消费过度,人们倾向于进行豪华浪费性消费,容易导致浪费资源,增加社会负担,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消费需要在适度和自我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消费相对的是储蓄,储蓄是指个人和家庭为了将来需要而主动存下的一部分收入。

储蓄是个人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合理储蓄有利于企业进行投资扩张,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储蓄过多,会减少有效需求,抑制经济增长。

因此,储蓄也需要在适度和投资之间找到平衡点。

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平衡关系既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反映在整个社会层面。

一个注重消费的社会可能发展迅速,但资源消耗也大;一个过分注重储蓄的社会虽然富裕,但面临投资不足的困境。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消费与储蓄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消费与储蓄的平衡,需要在多种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个人也应养成理性消费、理财储蓄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经济素养。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消费与储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只有在消费与储蓄的平衡点上追求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经济管理课件 消费和储蓄

高等教育经济管理课件 消费和储蓄

DV1和DV2
DV1 Pr 1 Bf1 DV2 Pr 2 (1 r)Bf1
将(4.6)和(4.7)结合起来得
(1 r)DV1 DV2 Pr2 (1 r)Pr1

DV1
DV2 1 r
Pr1
Pr2 1 r
(4.6) (4.7)
(4.8)
针对家庭跨时期选择而言,
S1 Yd1 C1 Q1 DV1 C1 B1 S2 Yd2 C2 Q2 DV2 rB1 C2
(ii)持久冲击
当Q1 Q2 0时,
C1
YP
(1 r 2r
)Q1
( 2
1
r
)Q1
Q1 Q2 0
S1 Q1 C1 0
当Q1 Q2 0时
C1
YP
(1 r 2r
)Q1
( 2
1
r
)Q1
Q1 Q2 0
S1 Q1 C1 0
结论:在持久冲击下,持久收入的变动和冲击幅度大致相等, 从而消费增加(或减少),而储蓄几乎不变。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解释]:
APC C (W )
YY
=>从短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递减。
从长期来看,随着收入的增长,财富也会同比例增长,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不变。
•生命周期假说的反例
(i)遗产的存在 (ii)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即某些个体没有能力用未来收入作担保
U1
U2 C1
•最优跨时期选择
C2
C2E
E
U1
C1E
U U0
2
C1
结论1: 在E点上,MRS=1+r, 即 消费者对两个时期消费的选择
要使MRS等于(1+r),以保证效用最大化。

储蓄决策课件

储蓄决策课件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费尔德斯坦假定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仅仅 是为了养老。他认为现收现付制通过两个 方向相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 a. “资产替代效应”——“挤出”储蓄 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 老金收益,就可以减少为了退休期的消费 而在工作时积累财富的需要, 这叫做“资产 替代效应”(asset-substitution effect)。
如果张先生在工作期间的总收入为20万,退 休后可以获得一笔社会保障支付6万,存款利 率为 5%,贷款利率为10%,画出预算约束线。 如果他在工作期间缴纳了5万元的收入所得税, 预算约束线如何变化?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3.现收现付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储蓄挤 出论
费尔德斯坦认为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 老金制度对个人储蓄具有“挤出”作用, 从而减少了社会的资金积累,这种现象被 称为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
▪ 费尔德斯坦通过经验研究证明,美国社会保障制 度的“资产挤出效应”超过了“引致退休效应”, 导致个人储蓄显著减少(由于政府提供公共养老 金,战后40年里个人储蓄总量减少了30%50%甚 至更多),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也随之减 少。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课堂练习
请分析下列这些变化可能怎样影响人们的储 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二)三、用Ramsey模型来构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在用Ramsey模型来构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现实世界做一些简化假设,并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加入更多的约束条件,从而使构建的模型能够更好的贴近于真实世界,反映出真实世界的运行情况。

下面我们设计四种假设情况来构建模型:一、居民拥有资本,企业不拥有资本(简化社会模型)我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假设开始构建模型:不考虑政府的行为,假设初始状态只有居民拥有资本(居民的资本来自于居民的储蓄),企业不拥有资本。

第一期期初,居民拥有劳动和初始的资本,居民租借资本和提供劳动给企业。

企业在获得居民的劳动和资本后形成产出,企业在每期形成产出后支付工资给居民,由于企业不积累资本,因此企业在第一期期末会清算并将全部剩余产出归还给居民。

这样,在第一期期末,居民的全部收入为第一期的工资收入和资本回报,同时居民在第一期会进行消费,在第一期期末,居民消费后剩余的部分会成为储蓄,这个储蓄作为初始资本投入到下一期。

下一期,居民和企业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假设模型为两期,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简化的模型示意图:根据上面的示意图,可以构建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以及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情况。

1.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设劳动为L,资本为K,工资率为W,资本回报率为R,居民的消费为C。

那么居民的工资收入为W×L,资本回报为K×R,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式为:第一期:C1+K1≤W1×L+K0×R1+K0(注释:居民在第一期的最大消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其在第一期获得的总收入,居民消费后的剩余部分成为储蓄K1同时转化为第二期的初始资本)第二期:C2≤W2×L+K1×R2+ K1(注释:居民在第二期的最大消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其在第二期获得的总收入,同时由于模型在第二期就结束了,因此居民在第二期将不会储蓄,而会将第二期全部的资本K1进行消费)●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储蓄是未来的消费,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跨时资源分配的问题。

换句话说,在“今天”消费或是“明天”消费的问题上,居民最终考虑的是“今天”消费和“明天”消费总的效用的最大化。

因此,居民总消费效用的函数关系式可写成:U=u(c1)+βu(c2),其中0<β<1是主观折现因子,它体现的是“人性的不耐”,也就是说“今天”消费的效用将大于“明天”消费的效用,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决策问题就转化为求解居民总消费效用函数U的最大值问题:max U。

●居民总消费效用函数U的最大值求解: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maxU=max〔u(c1)+βu(c2)〕,由于C1和C2的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式已经得出,设定拉格朗日函数为:L= u(c1)+βu(c2)+λ1(W1×L+K0×R1+K0- K1- C1)+λ2(W2×L+K1×R2+ K1- C2),其中λ1和λ2为辅助求解的拉格朗日乘子,c1、c2、K1为居民可以控制的内生变量,将拉格朗日函数分别对c1、c2、K1求取一阶最优条件,求得:d L/d c1=0 u’(c1)=λ1d L/d c2=0 βu’(c2)=λ2d L/d k1=0 (1+ R2) λ2=λ1消去拉格朗日乘子可得:u’(c1)= βu’(c2) (1+ R2)这就是求解出的居民跨期消费效用函数最大化的优化条件,也称为“欧拉方程”,也是居民的消费与储蓄决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对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模型的说明:上述求解出的“欧拉方程”左边的u’(c1)代表了把第一期的消费C1增加一个单位,居民在第一期获得的总效用增加的幅度。

等式右边的βu’(c2) (1+ R2)代表了把这第一期的一个单位产品储蓄起来留到第二期消费,居民在第二期获得的总效用增加的幅度。

具体的来说,第一期的一个单位的产品储蓄起来留到第二期将会获得(1+ R2)个单位的产品,而在第二期消费掉这(1+ R2)个单位的产品,第二期总效用会增加βu’(c2) (1+ R2)这么多。

当这两种选择相等的时候,也就是说居民无论是在第一期消费这一个单位的产品还是储蓄起来留到第二期消费,两期增加的总效用都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将不再需要做出选择,这样就达到了居民消费和储蓄的最优水平。

因此“欧拉方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居民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权衡:是将手中的钱现在花掉好,还是储蓄起来留到以后再花掉更好。

而当这两种选择无差异的时候,就达到了居民消费和储蓄的最优水平。

●决定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的因素:如果把“欧拉方程”稍稍做一个变形u’(c1)/βu’(c2)= (1+ R2),那么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和储蓄决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u’(c1)/βu’(c2)——居民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边际消费效用比,这是居民对不同时期消费的主观评估,它代表了居民的主观偏好;另一个是储蓄(投资)的回报率R2,它代表了居民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

●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模型的结论: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决策,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当居民觉得当前消费的享受比未来消费的享受要大时,他们倾向于当前的消费,例如当通货膨胀上升,真实利率下降时,居民倾向于当前的消费。

当居民觉得储蓄的收益比当前消费的效用要大时,他们倾向于储蓄,例如当提高利率,储蓄的收益上升时,居民倾向于进行储蓄。

2.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上面我们已经求解出了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模型,根据模型我们知道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居民在不同时期对消费的主观偏好——边际消费效用比;二是居民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储蓄(投资)的回报率R2。

这个储蓄(投资)的回报率R2是居民自身所不能决定的,它取决于居民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所谓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就是指经济中整体的消费和储蓄的状况。

那么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又是怎样确定的呢?我们知道经济体系中的行为主体是居民、政府、企业,但是政府的收入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市场的交换,所以假设先不考虑政府,只考虑市场中居民和企业的行为,上面已经构建出了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模型,因此只要再考察经济中企业的行为,就可以确定出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所成立的条件。

●同样设劳动为L,资本为K,工资率为W,资本回报率为R,居民的消费为C。

由于第一期期初的资本投入是在当期之前就已经确定的,所以称为“前定变量”记为K0,同样第二期期初的资本投入记为K1。

而居民在第一期期末的消费是在当期确定的,所以称为“控制变量”记为C1,同样居民在第二期期末的消费记为C2。

工资率W也是在当前由市场确定的,因此一期的工资率记为W1, 二期的工资率记为W2。

同样一期的资本回报率记为R1, 二期的储蓄回报率记为R2。

假设居民每期都无弹性的提供所有的劳动,也就是说充分就业情况,那么假设居民每期都无弹性的提供所有的劳动,也就是说充分就业情况,那么每期的劳动就为L。

我们可以把模型示意图的内容用字母来表示:●企业的行为分析:按最简化社会模型的假设,企业不积累资本,企业也不持续存在,每期结束后企业将全部清算,然后在第二期重新开始。

因此,在每期期初,企业向居民租用资本K,并购买劳动L组织生产。

在得到产出后,企业向居民提供资本的回报K*R和劳动的回报W*L,然后再清算。

由于假定企业的生产技术规模报酬不变,又由于企业不积累资本,因此企业的产出将完全被资本和劳动所瓜分,企业不产生利润,企业的所有权问题也暂不考虑,可以建立企业产出和分配的模型。

●企业产出的函数表达式: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企业第一期的产出增值Y1=AF(K0,L), 企业第二期的产出增值Y2=AF(K1,L),因此企业任一期的产出增值为:Y t=AF(K t-1,L)。

●企业分配的表达式:企业第一期支付工资= W1*L,资本回报=K0* R1;企业第二期支付工资= W2*L,资本回报=K1* R2,因此企业任一期的分配为:W t*L+R t* K t-1。

●企业的最优化目标:企业的目标是利润,企业的最优化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利润=产出增值-分配,因此企业利润的表达式为:利润P t= AF(K t-1,L)- W t*L-R t* K t-1。

企业的最优化问题就是求上式的最大值MAX〔AF(K t-1,L)- W t*L-R t* K t-1〕,由于K t-1和L是企业可选择的内生变量,而R t和W t是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企业无法选择,因此对K t-1和L分别求取一阶最优条件,求得:1)d P t/d K t-1= 0d AF(K t-1,L)/ d K t-1= R t(注释:前一个式子的意思是当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K t-1,企业利润P t的增加为0时,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企业达到了最优。

后一个式子是由前一个式子推导而来,当企业达到最优时,企业租用资本的边际回报率刚好等于外部的资本回报率,这就是企业对资本投入的最优化条件)2)d P t/d L= 0d AF(K t-1,L)/ d L= W t(注释:前一个式子的意思是当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L,企业利润P t增加为0时,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企业达到了最优。

后一个式子是由前一个式子推导而来,当企业达到最优时,企业雇佣劳动的边际回报率刚好等于外部的工资率,这就是企业对劳动投入的最优化条件)●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上面我们已经求得了居民消费与储蓄的最优化条件,又求得了企业的最优化条件,那么居民与企业什么时候会同时达到最优化状态?这个最优化状态就是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

对居民而言,居民提供劳动与资本给企业;对企业而言,企业租用居民的资本和雇佣居民的劳动组织生产。

但是居民提供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并不一定恰好是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只有当居民提供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刚好是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并且居民和企业同时达到最优时,居民不会再提供更多的资本和劳动给企业,而企业也不需要居民的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因为居民和企业都达到了其效用的最优化,会努力保持这个最优的状态,这时整体经济就达的了一般均衡。

用数学式表示为:L1(企业)= L2(企业)=L(居民)K0(企业)= K0(居民)K1(企业)= K1(居民)将其代入企业最优化条件d AF(K t-1,L)/ d K t-1= R t和d AF(K t-1,L)/ d L= W t 可得d AF(K0,L)/ d K0=R1d AF(K1,L)/ d K1=R2d AF(K0,L)/ d L= W1d AF(K1,L)/ d L= W2再将企业最优化条件代入居民最优化条件u’(c1)= βu’(c2) (1+ R2) 可得u’(c1)= βu’(c2)〔1+ d AF(K1,L)/ d K1〕u’(c1)/βu’(c2)= 1+ d AF(K1,L)/ d K1至此,模型求解完毕,上式即为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