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5页word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
2.1 射频同轴电缆。
1.0.
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
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传输规范:包括信号传输方式、频谱利用、调制解调、多频道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信道带宽等。
台址规划规范:包括基站选址、场地选择、设备安装、支持设施等。
设备标准:包括设备选购、设备安装、设备维护等。
节目编播质量规范:包括信号源选择、播出设备(录制机、编码机、调制器等)的选择和使用、编码解码技术等。
用户接入规范: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选购、安装和使用规范、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规范等。
安全规范:包括设备和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病毒等)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总之,各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相应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 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布线、接地、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各种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标准。
2. 安装规范,涉及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安装、连接、调试等技术要求,包括室内外线路敷设、连接方式、设备固定安装等。
3. 施工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4. 测试与验收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竣工后的测试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常运行。
5. 维护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技术规定,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可能还涉及到相关材料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工程管理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障用户
的利益,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对于保障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有线电视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有线电视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言
有线电视施工是一项非常专业和危险的工作,它需要技术人员进行
一系列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施工人员往往要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因此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文旨
在为有线电视施工人员提供一份安全操作规程,帮助他们避免事故的
发生。
二、安全操作规程
2.1 施工前的准备
在进行有线电视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完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
2.对施工场地进行调查,了解现场环境。
3.检查施工设备及工具,保证其正常运转。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2 施工中的安全操作
有线电视施工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危险因素:
1.高空作业。在高空作业时,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危险防
范措施,如佩戴防护带等。
2.电气危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电源等高压电线,此
时必须要确保设备和工具良好,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施工场地危险因素。在施工场地进行施工时,一定要注意
检查场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坑洼、水塘等。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施工人员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施工人员必须要穿戴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手套、防护
鞋等。
2.施工人员在行走或操作时必须要注意细节,不可有松懈现
象。
3.在电气施工时,必须要停电或采用绝缘措施。
4.施工人员必须要明确安全警示牌的含义,遵守警示牌所示
的要求。
5.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相互配合,保证施工过程的
安全。
2.3 施工后的安全操作
在有线电视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必须要进行清理工作,确保场地清理干净,并且拆卸施工设备。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F~
~A1~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regunationofCATVsystem
GB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
<K5>
<K5>
<K40>
~A2~1
1.0.1
1.0.2
收:
1.0.3
1.0.4
~A3~2
~B1~2.1
2.1.1
2.1.2时,可采
(VHF) 2.1.3
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MAP=Image.BMB,1,1,17-3-1>
<MAP=Image.BMB,1,1,17-3-2>
<MAP=Image.BMB,1,1,17-3-3>
<MAP=Image.BMB,1,1,17-4-1>
<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有线电视系统建设中,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传输线路规划、中继站和末端用户接入规划等。
2. 设备选型和安装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所需设备的选型、布置位置、安装方式和连接方式等。
3. 信号传输规范:包括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频率、幅度、调制方式和调制器件等要求。
4. 综合布线规范: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布线方式、电缆规格和连接方式等。
5. 系统测试和调试规范:包括系统安装后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
6. 系统维护和保养规范:包括系统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和设备更换等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引言
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广播和电视传输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环境。为了确保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本文档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
二、系统设计规范
2.1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有线电视系统的拓扑结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等结构。
•系统中应预留足够的传输带宽和信号源接口,以便后续扩展和升级。
2.2 信号传输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应满足相关的电视信号传输标准,如PAL、NTSC、SECAM等。
•采用合适的传输介质,例如同轴电缆或光纤,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对于长距离传输,应采取适当的信号放大和补偿措施,以避免信号衰减和失真。
2.3 电子设备安装规范
•所有的电子设备应按照厂商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故障。
•尽量避免电子设备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靠近,以减少干扰和杂音。
三、系统工程施工规范
3.1 电缆敷设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的电缆敷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如TIA/EIA-568,确保电缆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弯曲和过多的交叉,减少信号损耗。
•在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电缆的保护,避免损坏和磨损。
3.2 设备安装规范
•根据设计要求和设备手册,安装设备并将其连接到正确的接口。
•对于重要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所有安装工作应记录并维护详细的安装清单和图纸,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3.3 地线和接地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的地线和接地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
一、概述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是一种广播电视传输方式,通过有线线路传输电视信号。有
线电视系统工程包括许多元件和设备,如天线、线缆、放大器、分配器、调制器、解调器等。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传输广播电视频道并提供多种服务。
二、系统结构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天线
天线是该系统的最重要的部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天线的种类有多种,如盘
式天线、方向天线、宽频天线等。其选用的方式需考虑到坐标、地形和环境等因素。
2. 线缆
线缆是传送电视信号的主要介质,应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如信号增益、噪声
系数和干扰抑制等。线缆的种类也有多种,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3. 放大器
放大器是该系统中的核心器件之一,是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信号传输的距离、信号传输介质的类型和接收端电视终端的类型等可以来决定放大器的类型和数量。
4. 分配器
分配器是用于将信号分配到每个电视终端的设备,其功率、阻抗和振荡频率等
参数需与线路匹配。
5. 调制器
调制器的作用是将电视信号调制合适的频率波段内,以便于传输线路的信号传输。根据需要,可以设定调制器的各种参数。
6. 解调器
解调器则用于将调制信号转换为原始的电视信号,以供电视终端使用。
三、应用场景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场景:
1. 有线电视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是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最普遍的应用。如今,有线电视网络使用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用户家庭最常见的一个部分,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有线电视的身影。
2. 宾馆和酒店
在宾馆和酒店等场合,有线电视系统工程采用的是中央控制方式,通过多个接收机、分配器和调制器等设备,实现了对各个电视终端的控制和管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1 总则
1.1.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
2.1 射频同轴电缆。
1.0.
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
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19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
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4年3月11日
目次
1总则
2系统的工程设计
2.1一般规定
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2.3接收天线
2.4前端
2.5干线传输
2.6分配网络
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
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
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
2.10供电
3系统的工程施工
3.1一般规定
3.2接收天线
3.3前端机房
3.4干线架设
3.5支线和用户线
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
3.7系统的调测
4系统的工程验收
4.1一般规定
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4.3系统质量的测试
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4.5验收文件
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
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
一、总则
1、本规范适用于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
2、有线电视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
3、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4、有线电视工程施工应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出现质量问题,确保工程安全、保质保量交付。
二、设计要求
1、有线电视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规定和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2、设计应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合理的布线方案,充分考虑室内环境和电视信号覆盖需求。
3、设计应合理设置电视信号输入、分配和输出设备,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4、设计中应考虑电缆布线的问题,避免电缆交叉、弯曲等现象。
5、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电源插座,确保设备供电正常。
三、施工要求
1、施工前应仔细查看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理解透彻。
2、施工单位应认真组织,合理分工,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安全,施工人员应全副武装,遵守现场施工规范。
4、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杜绝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5、电缆敷设应坚持横向、纵向敷设,避免弯曲和损坏。
6、设备安装要牢固可靠,接线要准确无错,严防接错、短路等情况。
7、施工过程中应密切配合监理单位的工作,保证监理质量。
8、施工完成后进行试运行,测试电视信号传输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四、验收要求
1、验收应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由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共同
参与。
2、验收时要认真检查电视信号传输是否畅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电缆敷设是否规范。
理规则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技术管
理规则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技术管
作者: 日期: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技术管理规则
第1条
本规则依有线广播电视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2条
本规则用辞定义如下:
一缆线:指光缆或同轴电缆。
二有线广播电视信号:指以铺设缆线方式传播影像、声音或资讯供公众直接接收之信号。
三有线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包括电视变频处理器、电视调变器、电视解调器、信号结合器
及其他相关之设备。
四锁码:指需经特殊解码程序始得视、听节目之技术。
五定址锁码:指系统经营者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将特定频道之影像及声音予以锁码,订户须藉由系统经营者送来之定址信号,方能利用解码器还原为正常收讯信号之技术。
六上行指由订户至头端之信号路径。
七下行指由头端至订户之信号路径。
八分配中心:指将接收自头端传送来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传送至分配点之场所。
九主分配线:指头端至分配中心之缆线系统。
一O次分配线:指分配中心至分配点之缆线系统。
一一分配点:指将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从次分配线分歧至支配线网路之转接点。
一二支配点:指将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由分配点播送至馈线之转接点。
一三馈线:自支配线分歧至某一区域之缆线。
一四订户分接器:指将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从馈线分岐至订户引进线之元件。
一五订户引进线:指订户分接器至订户终端点之缆线。
一六订户终端点:指订户与有线广播电视网路之介接点。
一七订户终端设备:指电视机、有线广播接收机或其他相关之设备
一八订户终端隔离度:指两个订户终端点间相互干扰信号之衰减量,其单位为分贝。
一九影像载波位准:指类比信号之影像载波被影像信号调变后,在水平同步脉波处之均方根值,其单位为分贝毫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检查图像质量:检查图像质量,确保图像清晰、色彩准确
检查声音质量:检查声音质量,确保声音清晰、无杂音
检查系统稳定性:检查系统稳定性,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声音失真:检查音频连接,确保音频信号源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
设备故障:检查设备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及时更换设备。
195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有线电视系统
1970年代,日本开始建设有线电视系统
1990年代,有线电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领域
远程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
视频会议:提供高清视频和音频效果,支持远程会议和协作
智能家居:提供智能控制和监控功能,支持家庭安防和智能控制
防静电措施
接地:将设备外壳接地,防止静电积累
绝缘:使用绝缘材料,防止静电传导
屏蔽:使用屏蔽材料,防止静电干扰
防静电鞋:使用防静电鞋,防止人体静电积累
防电磁干扰措施
屏蔽:使用金属外壳或屏蔽材料,防止电磁干扰
接地:将设备接地,降低电磁干扰
滤波:使用滤波器,消除高频噪声
隔离:将敏感设备与干扰源隔离,降低干扰影响
信号源: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源包括卫星、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等
信号接收:用户终端通过接收机接收信号,并进行解码、放大、调制等处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完整版)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
第1。0。1条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第1。0。2。1条射频同轴电缆。第1。0。2。2条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第1。0。2。3条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第1。0。3条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第1。0。4条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1一般规定第2。1。1条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第2。1。1。1条宜预留1~2个频道。第2。1。1。2条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第2。1。2条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小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第2。1。3条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第2。1。4条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第2。1。5条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第2。1。5。1条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第2。1。5。2条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第2。1。5。3条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第2。1。6条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人民国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
建标[1994]19 号
~A2~1总则
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系统的工程设计
~B1~2.1一般规定
2.1.1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2传输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式或邻频传输式。
2.1.3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2.2.2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