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信原理与系统》是中央电大理工科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和一般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一)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和模拟电路)、《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
(二)后续课程:《现代通信技术》等。
(三)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分工本课程着重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现代通信技术》介绍和分析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的组成、关键技术和解发展。
三、课程的特点(一)基本概念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性能的分析并重;(二)理论学习与工程计算的训练相结合;(三)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四、教学总体要求(一)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工作原理,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指标。
(二)通过习题课及平时作业,掌握必要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能力。
(三)通过实验课提高实验水平,培养工程测试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27学时,实验18学时,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相互关系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
录像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分析方法与思路,是文字教材重点内容的强化和补充。
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与难度,为便于学生自学,电视课中每章的第一讲将首先全面介绍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教学要求,每章的最后一讲将安排小结,例题、习题讲解。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本课程最后将加2学时电视课作为总复习。
三、考核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120分钟,应带计算器。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次序教学内容电视课面授和自学实验1绪论112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223模拟线性调制5534模拟角调制4435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5536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4437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4438差错控制编码2239总计学时:72272718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一)教学内容:1.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通信的方式。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通信原理的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我们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取得的成效。
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增加了实验环节,并引入了模拟实验和仿真软件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设备,亲身体验通信原理的工作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竞争力。
我们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加入了一些创新实践的环节。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通信设计比赛,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们还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通信原理内容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更新了课程内容,加入了一些新兴的通信技术和应用实例。
我们加入了对5G通信技术的介绍和讨论,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通信发展动态,并掌握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由于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学生们对“通信原理”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生对新兴通信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和引入新的技术,学生们对通信行业的最新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实际问题中。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通信系统概论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模拟线性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模拟角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五: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六: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七:差错控制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一、课程名称:通信原理二、适用专业: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必备基础知识为了较好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议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必须掌握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2、课程的作用该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
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模型、分类、性能指标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2、模拟线性调制;3、模拟角调制;4、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6、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7、差错控制编码。
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
2、难点基带传输部分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的最佳接收是本课程的难点。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通信原理》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对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实践相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在《通信原理》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了思政教育的要求。
明确指出《通信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课程中涉及的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的我们还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影响。
我们可以讨论通信技术对信息传输速度、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又能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我们还积极开展一些与通信原理相关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了参观通信公司或者科研机构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认识到通信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
我们还积极推动学生参与一些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例如为社区居民提供通信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通信设备和应用,促进信息的传递和融合,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还加强了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考核与评价。
在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评分中,我们增加了相关的思政教育要素的考核,并将其纳入成绩评定体系中。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深入地探索和思考与通信原理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加强考核与评价,使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培养优秀的通信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2014.08.5《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必修课修读学期第4学期课程学时96 周学时24适用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2)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3)掌握PCM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4)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5)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2)、技能目标(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项目一模拟通信系统授课学时1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画模拟通信系统框图并知道每部分的功能2、能计算模拟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和接收端信噪比3、能根据已调信号判断系统调制方式并画出信号的波形和频谱4、能根据要求设计调制和解调方案能力目标 1、熟悉的通信原理的理论基础,熟练操作通信原理实验设备,运用相关仿真软件,具有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四版)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编码:授课语言:汉语授课方式:线下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学时:48学时(授课40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等开课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在学生修完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后开设的,课程涉及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建立了完整的通信系统架构以及对通信信号和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模型。
通过学习本课程, 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通信,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分析和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在相关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表9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六、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张卫钢主编,《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1.主要参考资料[1]张卫钢、曹丽娜主编,《通信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2]张甫翊主编,《通信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3]樊昌信主编,《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年。
七、其他根据专业特色与定位要求,课程大纲内容可进行删减与补充,具体按教务处规定执行。
课程的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序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及相关的通信技术等。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授课方式,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力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专业学时:60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课程性质通信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传送速度的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可迅速准确地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4)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5)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二)素质目标(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媒体收集资料,并能针对任务筛选有用信息。
(2)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能有选择地运用到工作中。
(三)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以团队形式工作并使自己的工作与前后工序相协调;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参与团队工作,与他人交流和协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能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和对企业足够的忠诚度。
(4)具有产品质量意识、工作责任心、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与高频数字电路,傅里叶变换,频谱问题联系紧密。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无后续课程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黄葆华,等. 通信原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二)教学参考资料孙学军,等. 通信原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陶亚雄,等.现代通信原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三)教师素质要求通信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三)随机信号的分析*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
其中讲授42课时、实验12课时;如果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58课时、(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通信原理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适用专业:通信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是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1-2设计思路《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是通信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采用学做一体,通过四个项目:项目一、无线电广播系统搭建(五个工作任务);项目二、数字电话交换机使用(四个工作任务);项目三、数字电话交换机维护(三个工作任务);项目四、数字电话机的组装调试(六个工作任务);来进行教学,该课程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每周8学时,共12周/学期,共96学时/学期,6个学分/学期。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2-2 课程目标经过96学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4)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5)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2.能力目标:教学训练与企业技能鉴定标准、职业认证资格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际工程任务的训练、展示以完成上述技能操作目标。
3.思想教育目标:(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 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作任务一、熟悉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模型(一)实训目的1.了解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模型。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环节。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2.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 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信源编码:介绍数字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无失真编码和限失真编码;2. 调制与解调:讲解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和多载波调制;3. 信道编码: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检错编码、交织编码和网络安全编码;4.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和噪声性能;5.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如光纤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2. 实验内容:包括模拟调制实验、数字调制实验、信道编码实验等;3. 实验设备:配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4. 实验考核:对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通信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为方便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提供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答案等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组长:申勇、研究员总学分值:总学分:4学分,其中理论4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与仪器。
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本课程是一门要求理论分析能力较强的专业课,要求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高频电路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应用的能力。
2、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2)、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
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信道传输、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
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摘要:1.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概述2.课程分类与具体课程设置3.课程学习建议与未来发展方向正文:【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旨在培养具备通信技术基础、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文将对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课程分类及具体课程设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规划。
【课程分类与具体课程设置】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
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科学计算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数字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与交换原理、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
这些课程主要涉及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
3.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通信网与交换原理实验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通信技术的理解。
【课程学习建议与未来发展方向】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时,学生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新兴技术,拓宽知识面。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可以选择通信设备研发、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络运营等领域。
同时,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通信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总之,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通信技术基础、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通信原理”作为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抽象性,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案例,旨在通过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现实场景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领会度。
通信原理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课程,教材内容复杂,难度大,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应用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门课的实验环节常常被忽略。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铺垫。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并加强实验教学的引导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运用通信原理所需要的操作技巧和实践经验;第三,引进前沿的外部资源和联合教学等方式,拓宽教学内容和知识范围。
当前,通信原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涵盖了很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对学生进行先进理念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实践;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组织一些专业展览、技术交流和实战演练等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范围。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 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 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 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 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 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 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一一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一一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V”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
其中讲授42课时、实验12课时;如果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58课时、实验14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 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
通信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通信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及通信技术广泛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相结合,重在通信技术的宽口径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和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数据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受到专业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研究、开发、维护、符合国际工程师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侧重于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力求在该方向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如下:具有深厚理论修养,宽广知识面,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有专业技能,社会意识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能够成为通信信息行业中未来的领导者与实践者具有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技巧与基础能在科技日益复杂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二、以EIP-CDIO为指导思想的全面素质培养理念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和各领域所关心的核心问题。
中国工程教育向国际化发展正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
对照国际上对工程师要求的共识,如波音公司、美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ABET EC2000和加拿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CAEB 的要求,容易发现,我国的工程教育明显缺乏个人发展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化公司对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需要的。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2005 年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只有不到10%。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一体化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一体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地位与任务描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通信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是高级铁道信号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在把握教学对象对理论知识“必要、适度、够用”的原则下,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知识;全面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继的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与工程、网络运行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论述;局域网、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运行管理;网络计算及应用环境;网络安全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网络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二)能力目标1.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方法2.在TCP/IP协议工程和局域网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要求:1.教学场所教室或计算机机房2.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网线钳材料:网线、水晶头设备:计算机资料:PPT课件、教师工作手册。
五、教学实施(含学习组织、教学方法等)建议(一)学习组织方式以课堂为主,同时利用学院机房,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进行教学实施。
(二)教学方法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上机,上习题课,课下自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主动讲授专题、案例讨论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社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革命,而“通信原理”作为信息科学技术中的核心课程,在工科、理科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重构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注重概念和理论的介绍,但缺乏实践和案例的演示,很难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和应用所学内容。
因此,需要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程目标重构。
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大量的数字信号需要传输和处理,对此,学生需要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调制与解调、信噪比、误码率、信道编码等课程内容。
2、教学内容重构。
在重构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将授课内容切实贴近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的工程应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实践和探究。
二、教学手段和方式改进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重构相辅相成的是,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进。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1、结合案例分析教学。
通过丰富的案例,将课程的抽象概念与具体应用场景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课程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程内容。
在讲解概念与原理时,教师可通过演示软件和实验仪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3、提供线下实践机会。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下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和实践。
三、评估方式改进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传统的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评估方法主要是考试,主要评估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通信行业和通信技术的兴趣,通过对通信全程、全网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的结构、分类、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从专业职业能力入手,分析岗位群行为能力需求,设计知识结构,整合相应的课程。
通信概论课程是针对了通信网络优化、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对通信基础知识的需求,而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实训三大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等,使学生具备通信网络基本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在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职业素质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通信系统的概念、技术组成与特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式与指标参数。
2、认识通信行业的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的概念,了解网络视频(IPTV)业务概念3、熟悉光纤波分复用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掌握SDH信号的多路复用成帧原理;熟悉SDH光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SDH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使用特点;熟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课程属性
1.课程归属: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院航空通信技术教研室
2.适用专业:航空通信技术
3.课程学时:80学时
4.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5.课程代码:230179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与技术是院航空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含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模拟通信、数字基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及现代通信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民用航空通信设备维护、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的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设置对应航空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面向中的民用航空通信设备的维修与检测、通信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与保养等岗位群。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模电、数电、高频等,后续课程为民航通信系统与维护、导航、雷达等。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熟知现在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以及新技术;
(3)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4)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
(5)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和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的原理;
(6)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特征和调制解调原理;
(7)掌握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及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过程;(8)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2.能力(技能)目标
(1)会运用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
(2)会运用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3)会运用各种数字调制解调方法、并会分析其应用场景;
(4)具备对基本通信系统进行参数测试的技术与能力;
(5)掌握对基本通信系统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6)初步具备根据实际通信系统的各模块进行功能分析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安全生产,具备规范操作习惯,能遵从操作准则;
(2)具备严谨、细心、全面、追求高效、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3)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见表1。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
五、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实施建议
(1)授课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2)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电路参数的测试、电路的搭建、原理电路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教学案例,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基础知识训练,与职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抽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考核建议
(1)课程考核形式
①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形成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②强调形成性评价,结合实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包含情感指标、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两部分进行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分别进行、综合计算的考核方法。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见表2。
表2 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2)技能考核内容及权重比例见表3。
表3技能考核内容及权重比例
3)理论考核内容及权重比例见表4。
表4 理论考核内容及权重比例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微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PPT课件、微视频、动画、实验操作、建模仿真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3)以教学资源为中心,以网络空间为平台,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共同
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六、其他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三年制航空通信技术专业。
执笔人:周彩霞;
审核人:邓桂萍;
制订时间:2017年7月25日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