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雨霖铃》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二、《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⑴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⑵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诗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⑸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⑹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定风波》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霖铃》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急促,⾯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阵急⾬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古以来多情的⼈最伤⼼的是离别,更何况⼜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了。
这⼀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不在⼀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能和谁⼀同欣赏呢?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修建⼀座长亭供⾏⼈休息,⼜称“⼗⾥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送别的地⽅。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急猛的阵⾬。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代指北宋的⾸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
⑥⽆绪:没有情绪。
⑦兰⾈:古代传说鲁班曾刻⽊兰树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
楚天:指南⽅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雨霖铃》课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 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 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概括艺术特点
寒蝉、长亭、骤雨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把流落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 念情人的缠绵结合起来.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危楼”“细风”“黯 黯”“草色烟光残照”这些景物无不营造着孤独 凄冷的气氛,浸染着作者的离愁别绪的色彩,烘 托着词人的满腹春愁。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 春愁的滋生自然而然。作者写春愁的产生,不说 “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 生出。这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 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衣带渐宽”二句是全词的高潮,真情所在.这 里用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 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 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 因此得以升华.
柳 永
雨 霖 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ǎi )/沉沉/楚天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景语
融 情 入 景
(实景)
烟波、暮霭、楚天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
无绪、留恋
必修四《雨霖铃》(柳永)课件
词人仕途失意,流落江湖,与恋 人离别,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不
舍。
词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烘托出 离别的凄凉氛围。
词牌《雨霖铃》的来源和特点
《雨霖铃》源自唐明皇的《雨霖铃曲 》,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雨霖铃》的词牌特点为双调一百零 三字,前后段各五仄韵。
该词牌声调缠绵悱恻,适合表达深沉 的情感。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审美观念。
《雨霖铃》的局限性
主题单一 表现手法 时代背景
相关作品
柳永的其他作品介 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柳永与《雨霖铃》相关的作品比较
《雨霖铃》
作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其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与其他描述离别的作品 相比,更显凄美。
《长恨歌》(白居易)
与《雨霖铃》相比,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注重叙事和历史背景的描绘,情感表 达更为深沉。
情感共鸣 艺术价值
《雨霖铃》的影响和价值
文学价值
作为宋词的经典之作,《雨霖铃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 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
示。
情感表达
这首词的情感表达真挚、细腻, 语言优美,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意义
作为宋词的代表作之一,《雨霖 铃》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和
柳永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词作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 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风格独特,语言通俗 易懂,表达情感真挚,深受人们
喜爱。
柳永的创作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
启示。
作品赏析
《雨霖铃》的主题思想
离别之痛 羁旅之苦
《雨霖铃》的艺术手法
高一必修四 语文课件:第4课《雨霖铃》 (共33张PPT)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 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 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曹植《七哀诗》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 吐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触景生情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 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普遍情感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 已矣。——《别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却道天凉好个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 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 ;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 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 ,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
矛 盾
《雨 霖 铃》
5.“兰舟催发”这一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正在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忽听耳
边响起了就要开船的鼓声,这就不得不走了,更加
突出了离别之人那种欲走还留而又不得不走的矛盾
心理以及无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于景”的艺术手法。这句写别 后的预想: 体现了 词人别离时的沉重压抑惆怅之 情。一个“念”字领起,说明 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 是虚写。 “念”承接上片内容, 写出恋人分别时彼此留恋难舍, 不忍离去的心情。为下片写离 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柳永词两首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凄切悲凉 寒 长
骤 (实)
蝉亭 雨
融离
离别场面 难分难舍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情 入 景
别 难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烟 波
暮 霭
楚 (虚)
天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今宵 酒醒伤情 杨柳 晓风 残月
因 情 造
情 景 交
思 念
苦 景 融
经年
惨不成欢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感情。 3.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艺术效果。
上 实 寒蝉、长亭、骤雨 凄切悲凉
片写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虚 实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落寞
相
虚
下写
别后去向
片 杨柳、晓风、残月
生
借
凄清孤寂
景 抒
情
别后情景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直接抒情的句子:
——哀景写哀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孤寂、痛苦
酒
情景交融 晓风
杨柳 残月
—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王 国
也 。
维
归纳要点(用原词回答)
(1)离别的时令————— 寒蝉凄切
(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 对长亭晚
(3)离别的天气————— 骤雨初歇
(4)离别的去向—————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情事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态 下片:
雨霖铃高中语文课文原文
雨霖铃高中语文课文原文
《雨霖铃》是我国鲁迅先生的诗歌名作,它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被许多教师在
语文课上教授。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梦的力量,尤其是爱的梦想,可以超越时空,消融一切
困难与阻碍,让人们铭记了梦想的力量。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雨霖铃动时,感慨一别离”是诗歌开篇的歌谣,这是男主人公
在遥远的塘边漂泊时看到穿过人头上时,下起小雨,铃儿也着节奏地作响。
他引着这小雨
带来的离别之情,在心底把昔日美好的爱情深深记住,“发丝半留-恨”。
诗歌接着叙述云轻雾漫的山川桃花林,细霭凝伫的清秋夜,“又陇头马嘶,又见沙头船”,
那种幻想情色之外,真切反映出心底暗淡的痛楚,他回想起他相爱的女子留给他的爱的话语,“今夜月明人尽望,相思空断肠。
”
最后,他将这一切都牢牢记在心中,而昔日的别离反而把无限的思念更加深刻,“未久思量,空艰佳节又一年;山色空蒙雨亦晴,莫待无言起舞蹈。
”面对离别,他还是期待团聚,期待爱情的晨曦,用自己充满希望的视野拨开年、时空带给他们的阻隔,这恰恰是一首爱
情之歌,也是唱诉梦想的力量的歌。
思维穿梭了时空,这首《雨霖铃》中的多场景反映出的爱情是深深的,也让这份爱情变得
更加令人动容。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梦想的力量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乏味和空虚,在梦
想中,时间和空间并不能阻挡爱情,特别是一方爱的那么深,可以让爱情长存不灭,让彼
此有期盼,有靠近的距离和力量。
《雨霖铃》的情意深深印在读者的心中,把爱的力量暗涌在读者的心里,愿这份爱不断发扬,行于海内外,直到永远。
语文必修Ⅳ 人教版第4课《雨霖铃》 (共34张)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 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
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传情达意的?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 烟波、
暮霭、柳杨、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内心的不
舍与伤感。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上片直接抒情的句子: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内心的痛苦)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残月”则是“不团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 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 幅鲜明的画面。 (景中含情:不舍伤感悲凉 的离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更进一层 触景生情
普遍情感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写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离 开汴京前往浙江与情人 离别时写的,内心充满 哀怨,作《雨霖铃》 以寄别恨。词作把离情 之痛和恋情之深结合在 一起,是羁旅与爱情的 交织之作。
人教版语文必修4《雨霖铃》译注
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秋蝉的鸣 叫声凄凉急切 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秋蝉的鸣 叫声凄凉急切 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秋蝉的鸣 叫声凄凉急切 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秋蝉的鸣 叫声凄凉急切 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秋蝉的鸣 叫声凄凉急切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在难舍 难分之时,船工却催促出发 手拉着手泪眼看着泪眼,竟然哽噎着说不出话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向谁去诉说
雨霖铃高中语文必修几
雨霖铃高中语文必修几
《雨霖铃》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之一,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已接触过一些诗词,对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有所了解,并有浓厚的兴趣,渴求有关的文学知识,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尚为欠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教学难点:
(1)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
(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雨霖铃
八、综合领悟
之前我们说了,这首词,只有词 牌,没有题目,如果让你为它取 一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 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练习:学以致用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西风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表现手法。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 意象 ﹢ 意境 ﹢ 情感
七、探究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助 这些景物表达了伤离别之情, 是情景交融的手法,下面我 们就从重点的词句中体会这 种艺术手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明确:浩渺无际江面上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 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 的特点与词人心情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 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 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 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一 样无边无际。
三、初读感知
寒蝉 chán
凝噎 yē
骤雨初歇:zhòu 急雨刚刚停歇
暮霭:ǎi
傍晚的云气
那堪:nǎ 哪堪。哪能承当、忍受
四、再读品味
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这里的情指作 者在词中寄寓的情和读者对词领悟 后散发的情)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诠 释自己理解的《雨霖铃》。
五、品读情境
六、合作探究: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二、词牌来源
《雨霖铃》这一词调,也作“雨淋铃”。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悲欢离 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军 队哗变时,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 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 谷的时候,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 鸾的金铃上,使他勾起了往事,创作此曲 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2《雨霖铃》课件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惆怅悲伤凄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画了一幅怎
长亭
王褒《送别裴仪同》:“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昌龄《少年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兰州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微小;人在旅途,所 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思绪。
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柳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送别” 周邦彦《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再 读
2.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凄凉、沉寂、忧愁
读
3.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后
痛苦 低沉 压抑 凄凉 哀婉
思
考
4.词人为什么如此痛苦压抑?
句
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
的楚天,营造了一个迷漫广阔的意境。表现了词
人想象分别后孤独寂寞的感情。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被誉为千
古名句,这句词好在哪里?
赏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词
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元)卢挚《沉醉东风》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寒蝉——悲苦忧愁
意象拓展
长亭 谢亭 劳劳亭 西楼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 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李白 《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南浦 灞桥/南桥
今宵酒醒后的凄凉
离别之后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虚写
PS:问“突出表达特征/主要艺术手法/主要艺术特色”, 须先从全词整体来考虑,然后分析细小字句手法。
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虚: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域来反衬现实。
•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析: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 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 自古伤——多情更伤——秋更伤——清秋更伤——冷 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 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 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 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 期难料的纷纭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 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寓
风急天高猿啸哀,
意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柳—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
4《雨霖铃》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在长亭 话别的情景。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作品浓浓的离愁;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手法; 重点赏析“杨柳岸,晓风残月”。
朗诵
重点字音
暮霭(ǎi) 凝噎(yē) 那堪(nǎ)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妓 们一起过着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 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 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应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 众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 之一”。
创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小官职) 任时作。
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 杨柳 风 月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柳——谐音“留”
朗读注意要点
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 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呜咽之声、 冷涩之感 (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
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 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 拖音(领起字)。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 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 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雨霖铃》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寒蝉: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卢挚《沉醉东风》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晏几道《采桑子》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忧愁悲苦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庾信《哀江南赋》
月(残月)月(残月)
清 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域,足以与诸名家的“雅词”相比。可谓雅不避俗,俗不伤雅,显出柳词的特色。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经典评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勾图景,传递感情。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离愁别绪
长亭:
来得快,去得也快。天不留人。
骤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芙蓉楼送辛渐》
渲染悲伤沉重的氛围
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 “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突出表现了词人离别时悲凉的感情。这句诗表面写景,实是写情,这是景中见情的写法。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下片:
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赏析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柳永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浓浓 的别离之情。
2、体会情景交融、直接抒情、 虚实结合的手法。
3、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 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 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 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 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 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 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 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 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 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 作此曲吊唁杨贵妃,寄托哀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熟悉诗 歌内容。
2、听录音,把握节奏,揣摩情感。 提问:同学们听完的感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象征:离愁别恨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曾流 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 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词作流传甚广,时有 “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的说法。最后,他在饱 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 岁时方才被朝廷赐进士出身, 官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晚 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 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 会”。本诗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雨霖铃》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词作,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情感。
2、运用所学意象传情达意。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词的意象,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探究法、讨论法、读写结合。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情境导入: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送别》。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似乎注定充满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君臣的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朋友的离别;“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这是夫妻的离别,正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离别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轻轻叩响古典诗词的门扉,去聆听柳永的《雨霖铃》,感受恋人离别的缠绵与哀婉。
二、诵读感知: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首词,对词的内容和情感有了初步的把握。
1、教师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词的上片写的是恋人分别的情景,下片是推想别后的生活。
词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低沉的。
2、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有感情的诵读一下这首词。
3、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词的上片,同学们注意情感把握的如何。
4、学生评价朗读。
5、教师补充明确,进行诵读指导。
6、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词的下片。
同学们听听看她(他)情感把握的怎样。
7、学生点评。
8、教师补充明确,诵读指导。
三、品读领悟: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首词缠绵婉转,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是余音袅袅,余恨无穷,难怪本词会成为宋金十大金曲而广为流传。
那么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一句?为什么?请大家回答问题的时候,先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1、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适时点评。
2、学生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教师补充拓展:
教师提问:关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人说“自是古今俊句”;前人提及柳词,则言必称“杨柳岸晓风残月”,甚至有人直接戏谑柳永为“晓风残月柳三变”;评价柳词风格时也说“柳郎中词,只和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到底魅力何在,历来为古人所激赏?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这两句的好处怕还是在于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
①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
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
②“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
古代要赶远程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
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
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
③至于杨柳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
这是三。
两句词里集中写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又写的异常鲜明生动。
应该说,这是它感动了许多人的主要原因。
通过同学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位同学对雨霖铃都有自己的领悟。
其实这首词精彩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每一句细细品来,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其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真是一言难尽。
那么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心的朗读这首词吧!
3、配乐学生自由读
4、配乐学生创新朗读(男女生)
附:《雨霖铃》创新朗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女)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唯有泪千行,无语凝噎。
)(女)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更与何人说!)(男女合)
备注:男女二人和读,红色部分是女生朗读的部分,其他是男生朗读的部分,最后增加的一句,男女二人和读。
四、课堂小结:
柳词婉约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古人评诗词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词就是这样,刚才同学们分析鉴赏的时候也多数集中在这样一些写景的句子上。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中作者都选用了哪些景物即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秋、杨柳、风等等,作者用这些意象来进行景物描写,形成一幅幅画面(展示相关图片),进而传情达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应该学会积累一些离别的意象,并学会用这些意象来传情达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五、拓展延伸:
请用词中出现的意象,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写
..一个离别的场景,字数100字以上。
(备注:词中出现的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秋、酒、杨柳、晓风、残月)
1、学生当堂写作。
2、实物投影作品展示,学生朗读。
3、要求学生从意象与情感的角度点评。
4、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推荐阅读:《才子柳永,如何沉沦?》、梁衡《读柳永》
附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
意象俊离愁
画面
《雨霖铃》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词作,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情感。
2、运用所学意象传情达意。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情感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案】
1、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其词流传甚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2、《雨霖铃》词牌小知识: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
3、给加点的字注音:
凝噎.暮霭.更那.堪
4、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
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6、请从词中选择一个句子,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优美的鉴赏文字。
[示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别有韵味。
朋友乘舟远行,孤帆渐行渐远,一点一点消失在碧海蓝天的尽头。
我久久伫立江边,却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一路奔腾向前。
这两句看似普通,却隐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朋友已走远,李白还在江边伫立凝望,可见其目送时间之长,对朋友牵挂之深,思念之长。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悠长。
【课堂学习案】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初读感知
1、词的内容:
2、词的情感基调:
(二)品味鉴赏: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
请用词中出现的意象,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写
..一个离别的场景,字数100字以上。
(备注:词中出现的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秋、酒、杨柳、晓风、残月)
【课后巩固案】
1、背诵《雨霖铃》
2、推荐阅读:《才子柳永,如何沉沦?》、梁衡《读柳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