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
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
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
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
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
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们选取了三个
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
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
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
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
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
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
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
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
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
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调查发现,2012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
“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
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12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的超级大单。
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
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
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
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和
%,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
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
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
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
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
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推销、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篇二: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广告151班
叶雯
一.调查的原因和目的:现代流水
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
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
为了加
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
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
竹编是
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二.调查的地点: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
三.调查的方式: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交流
四.调查的内容:宁波竹编艺术
五. 调查的结果:宁波是竹编的“故乡”。
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
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
织成一个个竹制品。
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宁波文化。
宁波的竹编历史久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
竹编的。
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
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
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六. 调查的心得体会: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
了西江古村进行实地拍摄的。
这一趟收获不少。
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们家乡的工艺竹编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此我甚至不曾了解。
这次的拍摄也让我明白了,虽然身为宁波人,但其实我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多地去关注家乡的传统,家乡的文化。
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与叶良康师傅进行了交流。
(叶
良康是宁波市目前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传承人,其工艺竹编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7岁开始学做竹编,到现在47年
了。
”老人对竹编的坚持、执着和热爱感染了许多人。
)因为同姓的缘故,我偶然间得知了我的祖辈与叶老师傅还是同村人,这多么奇妙的缘分呐!我不禁为我姓“叶”而感到骄傲、自豪。
叶老师傅一脸笑意地告诉我们:他做了47年的老手艺终于有了接班人。
塘溪镇上城小学校长童士峰知道竹编工艺面临传承的困境后,以东山村的名义申报鄞州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将基地设在上城小学。
同时,该校出资5万多元建立了工艺竹编陈列室和制作室,并成立了以美术专职教师朱双阳为组长的竹编传承小组。
从2009年9月开始,叶师傅每个星期都会花半天时间走进上城小学,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编。
从叶师傅的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仅仅是竹编,宁波还有多少传统手工艺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那么更何况是中国呢?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篇三: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
化的调查报告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邱实
学号:2013414339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邱实学号:2013414339
一.调查地点——曲阜师范大学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时间——2015年6月10日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目的和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
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
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
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
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
”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
间去阅读。
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
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
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
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 古典诗词赋或小说”,这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基本认知。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26% 不能区分。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所
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16%了解的很少。
八.意见与建议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
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
政
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
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
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