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泌尿系统资料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解剖学课件

泌尿系统解剖学课件

第八章 泌尿系统
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为输送尿液入膀胱的管道; 膀胱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为尿液排至体外的管道。
• • • •
二、 泌尿系统的功能 1. 排泄机体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2. 调节体内的水盐代谢。 3. 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肾筋膜前层
肾脂肪囊
肾纤维囊
肾筋膜后层
水平面观
• 此外,肾脂肪囊、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膜和腹内压等,对肾也有固定作用。当肾的固 定装置不健全时,肾可向下移位,造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 4.肾的剖面结构 •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可分为皮质、髓质两部分。肾皮质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许多 肾小体构成。肾髓质新鲜时呈淡红色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成对的肌性管道 长25-30cm
管径 5-7mm 分为三部: 腹部、盆部、 壁内部
输尿管腹段
三处狭窄:
输尿管盆段
• (一)输尿管的位置 • 输尿管位于腹膜的后方,沿腰大肌前面下行,越过小骨盆上缘,进入小骨盆后,行向前内方, 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 (二)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 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 1. 肾盂移行为输尿管处。 • 2. 越过小骨盆入口处。 • 3. 穿过膀胱壁的壁内段。 • 尿路结石常被嵌顿于这些狭窄部位,引起管壁平滑 肌痉挛,发生剧烈的绞痛或出现尿路阻塞等症状。 •

第八章泌尿笔记

第八章泌尿笔记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Urine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肾脏的功能:

(1)泌尿功能

①排除机体的大部份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剂渗透压和细胞外液量( body fluid osmolarity and volume)

③调剂水、电解质、酸碱平稳。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 (renin) 、前列腺素(PG)、活性维生素D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尿生成的大体功能单位

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分布部位外、中皮质层内皮质层

数量和体积多(约占90%)而小少(约占10%)而大入球/出球小

动脉口径

2∶11∶1

出球小动脉形成的血管形成小管周毛细血管

形成网状小血管和

U形直小血管

髓袢短,只达外髓质层长,深入内髓质层肾素分泌不分泌

功能利于滤过、重吸收利于尿的浓缩与稀释二)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位于皮质肾单位

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

入、出球小动脉

合成、贮存分泌肾素

致密斑(macula densa) :

远端小管起始部

感受NaCl,调剂肾素的释放

球外系膜:

入、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间

具有吞噬和收缩等功能

(三)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的组成

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70~90nm

中: 内皮下基膜:网孔2~8nm(要紧)

外: 肾小囊上皮细胞:足突裂隙膜4~11nm 血管内皮

基膜

肾小囊上皮足突

滤过膜的通透性(permeability)

机械屏障(mechanical barrier):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第八章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第八章泌尿系统
近端小管功能:
(2)细段 位于髓质内
LM: 单层扁平上皮 无刷状缘 EM: 微绒毛(少量) 功能:重吸收水、 电解质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3)远端小管
直部 曲部
单层立方上皮
直 部: (髓质 髓放线)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二. 膀胱的位置和比邻
受充盈程度、年龄的影响,成人的居盆腔的前部。新生儿的较成人的高,老年人的位置更低。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女性(子宫、阴道) 下方—男性(前列腺),女性(尿生殖膈) 上面—覆有腹膜,男性邻小肠、女性有子宫伏在其上。
曲部: 位于皮质迷路内 直部: 从髓放线下行至髓质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直部:
结构特征与曲部相似,但微绒毛、质膜内褶、侧突不如曲部发达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重吸收 葡萄糖(全部) 蛋白质(全部) 氨基酸(全部) 大部分水、Na+、尿素等
浅表肾单位 髓旁肾单位
1. 肾小体 (1)血管球 (2)肾小囊 (3)血管球基膜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1)血管球 入球微动脉 分支 毛细血管袢 出球微动脉 LM:许多毛细血管断面 EM:毛细血管内皮有孔、无隔膜

生理学---泌尿系统

生理学---泌尿系统
应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有效滤过压
2. 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较稳定 病理情况下,GFR下降
• 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 • 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阻塞
(1)有效滤过压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大幅度波动,以下情况引 起GFR升高
• 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时 • 肝功能严重受损 •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浆流量加大: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 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端。
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加快,滤 过平衡点靠近入球小动脉端。
病理:严重缺氧、中毒性休克
•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将显著减少,肾小球滤 过率显著减少。
胞相接触,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 至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球外系膜细胞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 功能。
(三)肾的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
肾交感N主要从胸12至腰2脊髓节段发出,其N纤 维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A(尤其是入、出球)、肾 小管、球旁C。交感N末梢释放NE,调节肾血流量、 GFR、肾小管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ml/min
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0
100

第八章尿殖系统cai-08[1]

第八章尿殖系统cai-08[1]

2
第一节
泌尿器官(excretory organ)
一、功能与组成
1.组成:一对 肾脏(kidney)、输尿管。
2.功能:
肾脏是鱼类主要的排泄器官,在发生上经过前肾 和中肾两个阶段。
肾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的渗透压,使 之保持恒定。 鳃在排泄氨和尿素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3
二、肾脏(Nephros)
16
二、肾脏和鳃的泌尿机能
1.鳃:主要排泄容易扩散的物质,如氨、尿素 —— 养殖水质调控、氨中毒 海水硬骨鱼类:鳃上有泌盐细胞。 2.肾脏: 主要排泄氮化物分解产物中比较难扩散的物质,如 尿酸等氮化物和无用成分。 通过肾小体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来完成。
17
(1)过滤作用:肾小体—血管球囊滤出液除不 含蛋白质及血细胞外,成分同血液(含代谢物、水、营养物) (2)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将滤出液中水分、 葡萄糖、A.A、及有用离子重新吸收回血液 (3)尿液形成:重吸收后的过滤液主要为对机 体有害物排出 (4)板鳃类:肾小管特殊段可以吸收尿素,盐 分大部分也回收 (5)无球肾脏:肾小管完成泌尿作用
主要泌尿器官,源自中胚层生肾节
(一)前

鱼类胚胎时期的主要泌尿器官,
成鱼前肾退化。
1.部位:
位于体腔最前端背面
2.构造:
前肾小管:按节排列以肾腔口与体腔相通

第八章 尿殖系统

第八章  尿殖系统
第八章 尿殖系统



包括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不同点: 生理上区别很大 相同点: 1 位置接近 2 共同起源于中胚层 3 使用某些相同的输导管
1.头肾 2.中肾 3.肾上腺 4.精巢 5.膀胱 6.尿殖孔 7.输精管 8.尿殖窦
第一节泌尿系统


结构:泌尿S包括:一对肾脏,及其输导管。 功能: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二氧化碳,过剩的水分,矿物盐,含氮的化合物。
生殖方式

1、卵生
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胎儿营养来自
2、卵胎生
卵黄,不依靠母体或靠母体提供水或矿物质

3、胎生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营养上与母体有
一定的关系

②♂大,♀小,也有,如黄颡鱼,斗鱼等。这 类雄鱼有保护后代的习性
雄鱼


雌鱼
2.体型:大麻哈鱼在溯河生殖洄游时,


两颌均弯曲成钩状,并长出大齿, 背部明显隆起, ♀,口型、体型均正常。

3.珠星:♀的少或无,♂多或有。生殖季节出现。


4.体色和婚姻色
①体色 鲤科中的鳑鲏亚科


一、肾脏
1.前肾:胚胎期和仔鱼期的泌尿器官。 真骨鱼类的成体,前肾残存,此时称为头肾,已变化为拟淋 巴组织,成为一种造血器官,主要产生血小板和白血球。 前肾的结构:由若干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 肾口 前肾小管。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

滤过屏障:毛细血管的基膜、肾小球的内 皮细胞和肾小囊脏层上的裂孔膜三层结构 。
肾单位的分布形式
肾的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的特点: 1 肾动脉粗短 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血流量大 、流速快。 2 入球动脉粗短、出球动脉细长 血管球内压力较高,有促进肾小球滤 过的作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压力 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3 肾血流主要靠自身调节
再 见
肾小体:呈圆球形, 位于皮质内,由肾小 球和肾小囊构成 肾小管:是一条长而 弯曲的上皮性管道, 由近到远依次分为近 端小管、细段和远端 小管三部分
肾单位模式图
肾单位
肾小球:是一团盘曲成球状的毛细血管, 其管壁由一层有孔的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 膜构成。一侧连有入球和出球两条微动脉 。 肾小囊:肾小管盲端扩大凹陷形成的杯状 双层囊,囊壁分为脏、壁两层。两层之间 的狭腔称肾小囊腔。
肾的形态
肾的毗邻
肾脏的毗邻关系:左、右肾不相同,两肾 的后方均贴近腰方肌、腰大肌。右肾上2 /3接触肝右叶,下1/3接触结肠,内 缘接十二指肠;左肾上1/3接触胃,中1 /3贴靠胰,下1/3接触空肠,外缘上可 接触脾,下可接触结肠。
肾的毗邻
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肾的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 深部的髓质两部wk.baidu.com。 肾皮质富含血管,正常时呈 红褐色,肾皮质深入髓质之间的部 分称肾柱。

第八章 泌尿系统

第八章 泌尿系统

第三节 膀 胱
一、膀胱
呈圆形至长卵圆形,是暂时贮存尿液的 肌—膜性囊状器官。空虚时缩小而壁增厚, 质坚实,因动物种类而不同程度地缩入盆 腔内,位于盆腔底壁上;充满时则扩大而 壁变薄,向前伸出盆腔外达腹腔底壁。直 肠检查常可触摸到。胱膀可分为膀胱颈、 膀胱颈、 膀胱颈 膀胱体、膀胱顶 膀胱顶三部分。膀胱顶的中央有 膀胱体 膀胱顶 一疤痕,为胎儿时期与脐尿管连接处的遗 迹。膀胱颈延续为尿道,以尿道内口相通。
三、马的膀胱
马膀胱的平均容量为2800~3800ml。空 虚时,大小如人拳,略呈梨形。膀胱顶钝圆, 膀胱体背侧面圆凸,腹侧面略扁平。膀胱充 满时略伸入腹腔。背侧面在公马与直肠、尿 生殖襞、输精管壶腹、精囊腺及前列腺接触; 在母马与子宫体及阴道前部接触。膀胱正中 韧带呈三角形。膀胱圆韧带,为胎儿脐动脉 的遗迹,成年时尚保留有很小的管腔。膀胱 粘膜薄而苍白,粘模下组织发达。输尿管的 末段在膀胱内穿行2~3cm;二输尿管口相距 约3cm。
(四) 肾盏和肾盂 四
在多乳头肾,肾小盏包围每一肾乳头 并附着于其基部;这些肾小盏汇集成两 个肾大盏,再注入肾盂。也有的肾小盏 直接注入肾盂。在单乳头肾,肾嵴即肾 总乳头直接突入肾盂内。肾盂位于肾窦 中,如马。输尿管起始于肾盂。
(五) 肾的血管 五
两肾以短而粗的肾动脉和静脉分别与主动 脉和后腔静脉相连系。肾动脉经肾门入肾窦后 分为数支,进入肾实质分支为叶间动脉,在髓 质与皮质交界处,分成若干弓状动脉,其上发 出许多互相平行的小叶间动脉,分支到肾小体。 小叶间动脉属终动脉性质。静脉的分支基本上 与动脉伴行,最后汇集为肾静脉出肾门。小叶 间静脉可在肾的表面于纤维囊下形成囊静脉, 大多呈星状(肾星状静脉),有的呈树状。 肾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据估测,动物全身 的血液,每5min就可以通过一次肾循环。这对 肾的过滤作用是颇为有利的。

组织学与解剖学 泌尿系统

组织学与解剖学  泌尿系统

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钠—钾 ATP酶),能主动向间质泵出Na+ ,但水不能通过,因此, 造成从肾锥体底至肾乳头间质内的渗透压逐渐增高,有助 于集合小管形成浓缩尿。其曲部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 有吸收钠和排出钾的作用,此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 固酮的调节。曲部还可分泌H+ 和氨,对维持血液的酸碱平 衡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垂体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 小管还继续吸收水分。
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 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与肾小管相连,脏层紧贴在血管球 毛细血管外面,其细胞具有突起,称足细胞。壁、脏层间 的窄胜称肾小囊腔。
电镜观察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型,肾小囊脏层 足细胞体发出突起与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状交叉,其 间隙称裂孔,毛细血管内皮与足细胞突起间有共同的基膜。 毛细血管内的物质从血液滤过到肾小囊腔经过滤过膜,即 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之间裂孔三层结构。
一个肾锥体与它所连接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每条髓放线与 其附近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三、肾的组织结构
肾实质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小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 (其间有血管)
(-)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 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 个肾单位。
皮质 位于表层,呈红褐色,并伸入筋质形成肾柱。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单选

1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遗传因素

B 变态反应

C 体液免疫

D 感染直接损伤

E 细胞免疫

2 引起肾小球肾炎疾病的主要因素是:

A 抗体介导的机制

B T 细胞致敏

C 体液免疫缺陷

D 细菌感染

E 病毒感染

3 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性物质主要是

A 抗体

B 抗原

C 补体

D 抗原、抗体

E 抗体、补体

4 急性肾小球肾炎所累及的部位主要是

A 双侧肾脏的肾小球

B 双侧肾脏的肾小管

C 双侧肾脏的集合管

D 双侧肾脏的间质

E 双侧肾脏的肾血管

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致病菌是

A 病毒

B 肺炎球菌

C 葡萄球菌

D 链球菌

E 阿米巴原虫

6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炎症

A 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B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C 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D 纤维素性炎

E 化脓性炎症

7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改变主要是

A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B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E 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部分肾小球肥大

8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导致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是

A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B 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

C 肾小球滤过减少水钠潴留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E 肾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9 关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哪项正确?

A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B 均为原发性

C 在我国常见

D 主要表现为少尿

E 多属病人预后差

1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 系膜基质增生

C 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D 单核细胞浸润

E 中性粒细胞浸润

第八章 泌尿系统

第八章  泌尿系统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可主动分泌H+。 分泌入小管液中的H+可与HCO3-、HPO42-、NH3结合, 降低 小管液[H+]。
小管液pH降低时,H+分泌减少。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血糖浓度超过 180mg/100mL时可从尿中排出,为尿糖。 肾糖阈。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泄
分泌与排泄均为主动活动。
H+的分泌与HCO3-重吸收有关, K+的分泌与Na+重吸收有关。
(一)H+的分泌和H+-Na+交换
肾小管细胞中:
CO2 + H2O
碳酸酐酶
H2CO3 →HCO3- + H+(分泌)
+
Na+ Na HCO3
HCO3-
部位及机制:
①近端小管:分泌80%的H+,H+-Na+逆向交换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生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

生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 约有200万个肾单位 万个肾单位。 约有200万个肾单位。
集合管: 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 集合管: 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 作用。一条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 运来的液体。 运来的液体。多条集合管又汇入乳头 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 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 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 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 不属于肾单位 (图)
正常时肾小球滤过面积=1.5m 正常时肾小球滤过面积=1.5m2 =1.5 ⑵滤过膜 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滤过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滤过面积 GFR↓→尿量 尿量↓ →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Cap血压 Cap血压 血浆胶体 – – 囊内压 = 渗透压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的各种孔、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的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一、滤过膜面积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1.5㎡ 保持相对稳定。 1、滤过膜面积=1.5㎡,保持相对稳定。 2、滤过膜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电荷

第八章泌尿系统ppt课件

第八章泌尿系统ppt课件

-
27
变质——
BM损伤——
肾 小 球
肾小管
渗出——肾球囊内渗出物
增生
球囊上皮细胞
星月体 环状体

上皮细胞变性


肾间质
水肿
尿质改变
滤过减少
尿量改变
高血压
少、无尿氮质
血症尿毒症
水肿
-
28
-
29
肾小球壁层上 皮细胞增生, 单核细胞浸润 ,在肾球囊壁 层呈环状分布
-
30
病理变化
大体: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增厚 。
-
14
-
15
2.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immune complex nephritis in situ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本身的抗原成分或经血循环 植入肾小球的抗原反应
经典动物模型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anti-GBM nephritis)
➢ 抗体与肾小球本身的抗原反应 ➢ 免疫荧光:抗体沿基膜沉积,特征性连续性线性


内皮细胞
增生
系膜细胞
滤过减少
尿量改变
肾小管
上皮细胞变性
肾间质
充血、水肿
少、无尿 大红肾
高血压 水肿
-
21
大体:大红肾、蚤咬肾
双侧肾脏轻到中度 肿大,被膜紧张, 肾表面充血,可见 散在粟粒状出血点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彩图8-8A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0×10)
低倍镜下可见病变肾小球集中↑、肾小管相应萎缩消失、 有 的肾小球发生代偿性扩张↑,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大量的慢 性炎症细胞浸润↑。
彩图8-8B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0×40)
高倍镜下可见大多数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肾小管 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
彩图8-6A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10×10)
低倍镜下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 月体↑,肾小管腔内可见红细胞管型↑。
彩图8-6B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10×40)
高倍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囊壁层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毛细血管 丛粘连,囊腔狭窄或闭塞。
彩图8-7 膜性肾小球肾炎(10×40) 高倍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嗜伊红染色↑。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肾脏体积增大, 包膜紧胀, 表面光滑↑。
彩图8-1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脏体积缩小, 色苍白,质硬, 表面呈弥漫性细 颗粒状↑。
彩图8-2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脏体积增大, 表面充血, 可见散在的不 规则的黄白色 脓肿病灶↑。
彩图8-3 急性肾盂肾炎
肾脏体积缩小, 质地变硬, 表面呈粗大不 规则凹陷性瘢痕↑。
彩图8-4A 慢性肾盂肾炎
肾切面皮质变薄, 肾乳头萎缩, 肾盂肾盏扩张变形↑, 肾盂黏膜增厚、粗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脏
• 功能 1.尿的形成和调节
2.内分泌 :①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有的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肾 性高血压)即与肾素的作用有关。
②缓激肽与前列腺素,是肾脏中最重要的两种降压物质。这个降压系统与 升压系统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血压的相对恒定和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③EPO90%来自肾脏,慢性肾炎、尿毒症时的贫血就是由于这一因子的不 足所造成。肾脏肿瘤患者有时出现红细胞增多现象,其原因是此因子的 分泌增加。
④参与钙代谢的激素(1,25-二羟骨化醇)。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肠中钙磷 的吸收,促进骨钙的移动,使钙从老骨中游离出来以促进新骨的钙化。
肾的位置
上端
下端 与第12肋的关系
重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 蛋白质 水 离子 尿素 维生素
分泌氢离子 氨 肌酐 马尿酸 排泄酚红 青霉素等
细段
管径10-15µm 单层扁平上皮 胞质弱嗜酸性 核椭圆 无刷状缘 少量微绒毛和质膜内褶
薄 水和电解质易透
thin segment
远端小管 直部 细胞立方形 界清 核于中央 无刷状缘 基部纵纹明显。 EM 少量微绒毛质膜内褶发
单层立方
单层柱状
重吸收钠 水 排钾 氨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原尿→终尿1-2升/24h
高柱状
集合管
3.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近肾小体血 管极处 平滑肌转变为 上皮样细胞 立方形核圆居中 胞质弱嗜碱性性 肾素
球旁细胞
致密斑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 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 窄形成一个椭圆形离 子感受器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裂孔膜
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 壁厚 腔小不规则 上皮立方或锥形 分界不 清 核圆近基部 游离面刷 状缘 基部纵纹。 直部
远端小管 近端小管
•EM •游离面 微绒毛 •侧面 侧突 •基底部 发达质膜内褶
纵纹 •基部质膜钠泵 • 重吸收
近端小管扫描电镜
侧突
微绒毛 质膜内褶
功能
❖表面被膜
• 纤维囊
fibrors capsule • 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
• 肾筋膜 renal fascia
❖剖面结构
• 肾门 renal hilum • 肾蒂 renal pedicle • 肾窦 renal sinus
❖内部结构
肾皮质 浅层 血管丰富 颗粒状 肾柱(肾锥体之间皮质) 肾髓质 深部 致密 条纹 管道 肾锥体 圆锥形 底 尖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乳头(乳头孔) 肾小盏 肾大盏 肾 盂 输尿管
功能
•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 •吞噬血管内皮基膜IC •参与基膜更新修复 •控制血管球流量 •分泌肾素和酶类
肾小囊
脏壁两层 肾小囊腔 肾小管腔 脏层 足细胞
壁层 单层扁平细胞
足细胞
胞体大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裂孔25nm 裂孔膜4-6nm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
左肾 第11胸椎 第2腰椎 后面中部
右肾 第12胸椎 第3腰椎
后面上部
一、肾脏形态
A. 外形 成对 实性 似蚕豆
B. 1. 两端 上端宽薄 下端窄厚
2. 两面 前面凸向前外侧
后面平 贴腹后壁
3. 两缘 1) 外侧缘 隆突 2) 内侧缘 a. 中部凹陷(肾门)(肾蒂)(血管 淋巴管 神经 肾盂)(前后:肾静脉-肾动 脉-肾盂) b. 肾门内陷 (肾窦)(血管淋巴管神经肾
达 纵行线粒体丰富钠泵 丰富
• 曲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不如直部发达纵纹不明显 直部 主动转运钠离子 曲部 离子交换功能
远曲小管
名称 远曲小管
嗜酸性 弱,色淡
分界
清楚
管壁 薄,细胞小
管腔 大而规则
刷状缘

基底纵纹 不清楚
近曲小管 强,色深
不清楚 厚,细胞大 小而不规则
明显 清楚
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管 → 直集合小管 → 乳头管
❖位 置
•腹膜外位器官 位于脊柱两侧, 左肾高于右肾 半个椎体。
肾区 renal region
❖毗邻
左右两侧不同
肾实质
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和近髓肾单 位
集合管
滤过 重吸收形成 尿液结构和功能 单位
收集浓缩运输 尿液
1. 肾单位 肾小体和肾小管
浅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肾小体
球形 直径200µm
血管极 尿极 vascular pore
血管球
入球微动脉 毛细血管网 出球微动脉。
urinary pore
肾小体光镜图
肾小体扫描电镜图 G 血管球
•动脉性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稍粗 压力 较高 •有孔型 隔膜少 •内皮细胞游离面带负 电荷 •基膜
血管系膜 系膜细胞 形态不规则 核小 染色深 突起伸入内皮与基膜间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吞噬体 微丝 微管 中间丝
膀胱
❖位 置
位于小骨盆内, 耻骨联合的后面。
❖毗 邻 ❖形 态 ❖分 部
尖体底颈
❖ 内面结构
B. 内部结构 1. (膀胱三角)
1) (输尿管口)
2)
MHale Waihona Puke Baidu
F
(尿道内口)
3)
(膀胱垂)
2.
(输尿管间襞)
四、尿道
❖男、女性尿道差异
• 男性尿道长、窄、弯( 详见生殖系统)
• 女性尿道短、宽、直, 开口于阴道前庭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信息传递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输尿管
A. (分部)
1. (腹部) 2. (盆部) 3. (壁内部)
B. (狭窄)
1. (上) 2. (中) (髂动脉) 3. (下) 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关系
于子宫颈 外 侧 2 cm 处,行 于 子宫动脉 后 下 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