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泌尿系统资料
泌尿系统解剖学课件

肾的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肾门约平L1 。 左肾平T11—L
2下缘, 右肾平T12—L 3上缘
• 肾脏的体表投影:第12肋下缘竖脊肌(骶棘肌)外缘。临床上称为肾区。
• 2.肾的形态 • 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红褐色,可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和上、下两端。 • 平均重量约120~200克。成年肾男性平均大小约:长11.5厘米、宽5.5厘米、厚3~4厘米。女 性肾略小。 • 肾门、肾蒂、肾窦。
肾筋膜前层
肾脂肪囊
肾纤维囊
肾筋膜后层
水平面观
• 此外,肾脂肪囊、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膜和腹内压等,对肾也有固定作用。当肾的固 定装置不健全时,肾可向下移位,造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 4.肾的剖面结构 •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可分为皮质、髓质两部分。肾皮质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许多 肾小体构成。肾髓质新鲜时呈淡红色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 用肉眼可在肾的额状切面上看到: • 皮质 肾柱 髓质(15~20个肾锥体) 2~3个 肾大盏2~3个 肾盂 出肾门 输尿管
肾乳头(18~24个) 2~3个 肾小盏(7~8个)
肾的剖面结构
肾皮质
肾柱 肾乳头 肾盂 肾大盏
肾小盏
肾锥体
肾髓质包括肾锥体、肾柱
第二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一、 输尿管 •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起自肾孟,终于膀胱,成人输尿管长约25~30cm。
• (1)尿道前列腺部 • 为尿道通过前列腺的一段,管腔最粗,射精管和前 列腺的排泄管开口于此部 • (2)尿道膜部 为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一段,周围 有尿道膜部括约肌环绕,此肌为骨骼肌,可控制排 尿。膜部的管腔狭窄。 • (3)尿道海绵体部 为尿道穿过尿道海绵体的一段, 尿道球内的尿道,管腔较宽,称尿道球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2

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A11、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A、胶样管型B、透明管型C、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色素管型2、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系膜区IgA和C3沉积B、复发性血尿C、弥漫性系膜增生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E、呈膜性肾炎病变3、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A、系膜细胞增生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B、壁层上皮细胞C、脏层上皮细胞D、系膜细胞E、以上都不是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A、大红肾B、大白肾C、多囊肾D、固缩肾E、分叶状肾6、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呈颗粒性固缩肾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肾小球纤维化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7、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B、肾小球萎缩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D、肾小球肥大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8、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9、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A、IgA肾病B、膜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膜性增生性肾炎1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11、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D、单核细胞的渗出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1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新月体性肾炎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肾炎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A、膜性肾炎B、新月体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14、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发病率较高B、多由细菌感染引起C、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D、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E、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15、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的诊断为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晚期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16、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17、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A、颗粒性固缩肾B、大瘢痕性固缩肾C、大白肾D、蚤咬肾E、大红肾18、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纤维瘢痕组织B、纤维化肾小球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E、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19、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包括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二、A21、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 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继发性 主动重吸收NaCl。
速尿、利尿酸作用机制: 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 的功能,管腔正电位消失, NaCl的重吸收受抑制,干扰尿 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2%的NaCl
据水盐平衡进行调节:
Na – 醛固酮;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 (三) (二) 肾小球 –(血浆胶体 + 囊内压) = 有效 → GFR → 尿量 滤过压 Cap.血压 渗透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渗压下降
如:结石、肿瘤致尿路梗阻
边学边想
尿的生成包括哪几个过程?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血液流过肾小球后,什么成分 进入到肾小囊? 血液流过肾小球的过程叫作 什么? 进入到肾小囊的部分形成了 什么?
水通道
水通道
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有重吸收的能力,但以近端小 管 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二)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比较原尿和终尿的成分可见P本102) 2.有限性: 当小管液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超过上 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则不能被全部重吸收。
例如: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一定限度,当 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 重吸收达到极限,血糖浓度若再升高,葡萄糖不能 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导致糖尿。 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正常值:8.88~9.99mmol/L
100%葡萄糖被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 是前半段; 继发性主动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生理学泌尿系统

Na+: 主细胞 基底侧膜 钠泵
顶端膜 钠通道
Cl-:
Cl-
随Na+被重吸收,依靠正、 负电荷相吸引,经细胞旁 途径被重吸收
H2O:依赖ADH的分泌, 视身体水平衡情况而改变
➢ K+的重吸收和分泌
▪ 滤液中的K+大部分被近球小管(70%)和髓袢(20%) 主动重吸收,仅约13%的K+移行到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CX=
UX PX
×V
CX :任何一物质(X)的清除率
PX :血浆中的浓度
UX :尿液中的浓度
V:尿量
测定肾清除率的理论意义
• 了解肾脏功能:了解肾对各种物质的排泄功能 •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 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的血浆量)
测定菊糖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菊糖:可自由肾小球通过滤过膜,既不被重吸收,也不 被分泌
近髓肾单位
皮质的内层 15% 大
长,可深达内髓层
入≤出 管周毛细血管网 和U形直小血管
少 少 尿的浓缩和稀释
滤过膜(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
滤过膜
内皮细胞 基膜 足突
近球小体
入球小动脉 远曲小管
化学感受器
致密斑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近球细胞 •能分泌肾素 •入球小动脉 压力感受器;
• Ca2+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1/3是通过Ca2+泵; 2/3是通过溶剂拖带作用;
• 磷是以HPO42-、H2PO4-方式存在,绝大部分被 近球小管重吸收,很少一部分(HPO42-)与H+ 结合从尿中排出。
➢HCO3-和H+的转运
第八章 泌尿系统

(二) 肾的一般构造 二
肾外包被薄而坚韧的纤维囊,正常时易剥离。 每一肾可分为背侧面和腹侧面,外侧缘和内 侧缘,以及前端和后端。内侧缘略凹,有肾 门,深入肾内形成肾窦。输尿管和肾血管等 由肾门出入;输尿管在肾窦内扩大成肾盂。 肾实质是由无数上皮性小管构成的。其泌 肾实质 尿部分称为肾单位 肾单位。每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 肾单位 肾小 近曲小管、髓袢 远曲小管。肾单位 体以及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和远曲小管 注入集合管;后者又汇合于乳头管而开口于 乳头孔。肾单位平时同时工作的一般只有1/ 4至1/2,并可轮流工作。
四、猪的膀胱
猪膀胱能扩张较大,充满时大部分 位于腹腔内。背侧面几全部被覆浆膜; 腹侧面仅前部被覆浆膜。
第四节 尿
一、尿道
道
肌性管道,始于膀胱颈,在公畜开口于阴 茎头,在母畜开口于阴道与阴道前庭交界处。 雌性尿道较短,位于阴道腹侧,盆腔底壁 上。粘膜内有尿道腺。粘膜下组织内有静脉 丛,称海绵层。肌膜与膀胱的肌层相连续, 有三层;其外面还有环形尿道肌,属横纹肌, 在尿道内口处则称为膀胱外括约肌。结缔组 织外膜将尿道与阴道相连。 雄性尿道较长,分为盆部和阴茎海绵体部, 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又称尿生殖道。
肾实质可分为皮质 髓质 肾皮质 皮质和髓质 肾皮质在外 皮质 髓质。肾皮质 周,红褐色,有许多放射状淡色条纹,其 间有小点状的肾小体。肾髓质 肾髓质在肾的内部, 肾髓质 色较淡,具有放射状纹。髓质 髓质可分为若干 髓质 肾锥体。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 肾锥体 为肾柱 肾柱。肾锥体的底与皮质相接,形成暗 肾柱 红色的中间带 中间带。肾锥体的顶为肾乳头 肾乳头,上 中间带 肾乳头 有若干乳头孔,形成筛区 筛区。在光滑单乳头 筛区 肾,所有肾乳头合并为一总乳头 总乳头,常称肾 总乳头 肾 嵴。肾皮质与髓质的比例,因动物种类而 有差异;此外还具有年龄变化,如幼畜的 肾皮质较薄,随年龄而增厚,说明肾单位 的形成和分化,一直延续到出生之后。
期末复习-8章-泌尿1

第八章泌尿(一)A型题1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的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升高2根据管-球反馈学说,当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时A同一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同一肾单位的肾小球血流量增加C肾交感神经兴奋D近端小管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增加E肾素分泌增加3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A当入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B当出球小动脉舒张时升高C比出球小动脉血压低D比体内其他毛细血管血压高E随机体动脉血压的升降而升降4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超滤液的形成和重吸收B尿液的浓缩和稀释C血量和血压的维持D酸碱平衡的调节E药物和毒物的排泄5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 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E肾血流量增多6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A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异B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C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增加D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减少E.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7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C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E.肾血流量和俸表面积的比值8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血流量D滤过膜的面积E,滤过膜的通透性9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端小管E集合管10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A肾被膜B肾皮质层C肾外髓部D肾内髓部E肾盂11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Na+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B Cl-为主动重吸收C K+为被动重吸收D HCO3-为主动重吸收E.水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12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B各种物质重吸收的量少C小管上皮腔面膜两侧电位差大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E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13下列哪种物质的肾清除率能准确代表肾小球滤过率?A肌酐B.酚红C葡萄糖D对氨基马尿酸E菊粉14下列关于Cl-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B与HCO3-重吸收竞争转运体C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D顺浓度和电位梯度而重吸收E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15下列关于HCO3-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A重吸收率约为67%B以HCO3-的形式重吸收C与小管分泌H+相耦联D滞后于Cl-的重吸收E与Na+的重吸收无关16,下列关于肾小管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发生于近端小管B碳酸酐酶活性受抑时泌H+增加C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D分泌IH+必有1 K+被重吸收E分泌IH+必有1 Na+和1 HCO3-被重吸收17某被试者lh尿量为60 mI,对氨基马尿酸的血浆浓度为0.02 mg/ml,尿中浓度为12.6 mg/m1,其肾有效血浆流量应为A 3l.1ml/min B.125ml/min C 378ml/min 。
第八章泌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脊柱两旁B.腹后壁上部C.左肾比右肾高D.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E.右肾比左肾高2. 关于肾形态的描述, 错误的是【】A. 形似蚕豆的实质性器官B. 内侧缘凹陷为肾门C. 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D. 出入肾门的结构总称为肾蒂E. 右侧肾蒂较左侧短3. 不属于肾蒂的结构是【】A.输尿管B. 肾动脉C. 肾静脉D. 神经E. 淋巴管4. 肾的被膜哪项说法错误【】A. 中层为脂肪囊B. 包于肾实质表面的是纤维囊C. 外层为肾筋膜D. 肾筋膜对肾起固定作用E.纤维囊和肾实质连接较紧密5. 成人肾门平对【】A. 第 10 胸椎B. 第 11 胸椎C. 第 12 胸椎D. 第 1 腰椎E.第2腰椎6.关于肾单位的组成,哪一项是正确的【】A.肾小体和泌尿小管B.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肾单位袢C.肾小体和肾单位袢D.肾小体和近曲小管E. 肾小体和远端小管7. 关于肾小体,描述错误的是【】A. 由血管球及肾小囊组成B. 可分为血管极和尿极C.尿极与远端小管曲部相连D. 尿极与近端小管曲部相连E.血管极有入球和出球微动脉出入8. 滤过膜的结构不包括【】A. 有孔的内皮细胞B. 内皮细胞的基膜C. 足细胞D. 裂孔膜E.以上都不对9.形成原尿的结构是【】A.肾小体B.近曲小管C.集合小管D.远曲小管E.远直小管10. 关于肾小管的描述, 正确的是【】A. 分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B. 分近曲小管、细段和远曲小管C. 远端小管管腔较小D. 细段又称肾单位襻E.近端小管只存在于肾髓质11.肾的致密斑【】A. 又称近血管球细胞B. 位于入球小动脉管壁上C. 由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来D. 能分泌肾素E.是钠离子感受器12.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是【】A.125ml/minB.250ml/minC.100ml/minD.180ml/minE.200ml/min13.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肾小体滤过膜的物质【】A. 血浆成分B. 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C. 除葡萄糖、氨基酸以外的血浆成分D. 除多肽、尿素等以外的血浆成分E.以上成分都可以14. 促进肾小球血浆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血浆晶体渗透压E. 囊内压15. 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A. 大肠B. 皮肤汗腺C. 肾脏D. 肝脏E. 肺16.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大量失血17.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C. 两个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个肾生成的终尿量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18.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端小管B. 髓襻C. 远端小管D. 集合管E.细段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重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以上都不对20. 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渗透性利尿【】A.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B. 静脉注射甘露醇C. 肾血浆流量增多D. 血糖浓度在160mg/100mlE.大量喝清水21.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22.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K+排出增加E.Na+重吸收减少,水重吸收增加23.在近曲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B. Cl-、K+C.尿素、尿酸D.肌酐E.水24.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加压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管溶质浓度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25.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A.肾血流量减少B.滤过膜通透性增大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增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6.临床上使用甘露醇利尿的机制是【】A.水利尿B.渗透性利尿C.抑制醛固酮分泌D.抑制ADH分泌E.促进ADH分泌27.渗透性利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血中加压素减少C.血中醛固酮分泌增加D.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增加E.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28. 醛固酮对远曲小管、集合管的作用, 可导致【】A. 血钠↑、血钾↓, 血容量↑B .血钠↓、血钾↑, 血容量↓C .血钠↑、血钾↑, 血容量↑D .血钠↓、血钾↓, 血容量↓E.血钠↓、血钾↓, 血容量↓29. 关于输尿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B. 起始于肾盂C. 全长约 25—30cmD.在盆部,输尿管跨过子宫动脉的前方E.在盆部,输尿管跨过髂动脉的前方30.对输尿管的描述, 错误的是【】A. 是一条细长的肌性管道B. 全长约 25—30cmC. 有三处狭窄D. 第一狭窄位于起始处E.第二狭窄位于穿膀胱壁处31. 关于膀胱的描述, 错误的是【】A. 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B. 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C. 男性膀胱底与前列腺相邻D. 女性膀胱底的后面有子宫E.膀胱的上面及两侧有腹膜覆盖32. 关于膀胱三角的描述, 错误的是【】A. 在膀胱底的内面B. 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连线之间C. 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D. 充盈时粘膜光滑, 收缩时粘膜有皱襞E.缺少粘膜下层组织33. 女性尿道【】A. 具有排尿和排卵功能B. 长约 15—18cmC. 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前部D. 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后部E.有三处狭窄、二个弯曲34. 下述对女性尿道的描述错误的是【】A. 较男性尿道宽、短、直B. 通过尿生殖膈C. 尿道括约肌是骨骼肌D. 开口于阴道与肛门之间E.开口于阴道前庭35.关于尿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量为1-2L/24hB.持续超过2.5 L/24h为多尿C.少于0.1 L/24h为少尿D.ADH分泌减少时尿量增多E.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时尿量增加二、填空题1、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和()组成。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_PPT幻灯片

肾的位置
肾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后壁、脊 柱两侧,左右各一。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 平第二腰椎下缘。第12肋斜过左肾 中部后方。
右肾:上方有肝,位置比左肾约低 半个椎体,第12肋斜过右肾上部后 方。
肾的形态
肾的毗邻
肾脏的毗邻关系:左、右肾不相同,两肾 的后方均贴近腰方肌、腰大肌。右肾上2 /3接触肝右叶,下1/3接触结肠,内 缘接十二指肠;左肾上1/3接触胃,中1 /3贴靠胰,下1/3接触空肠,外缘上可 接触脾,下可接触结肠。
肾的毗邻
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肾的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
深部的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富含血管,正常时呈
红褐色,肾皮质深入髓质之间的部 分称肾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
肾的髓质血管少,色淡,由 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底 朝向皮质,尖朝向肾窦,称肾乳头 。有乳头管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由 此流入肾小盏内,肾乳头被漏斗状 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盏合成 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 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 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要点:
一、肾的位置与形态 (1)肾的位置 (2)肾的形态 (3)肾的毗邻
二、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2)肾的被膜 (3)肾的组织结构
三、肾的血液循环 (1)肾的血液供应 (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组成:肾、输尿 管 、膀胱和尿 道
功能: (1)生成和排出尿
液 (2)内分泌功能
再见
肾的结构 肾锥体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
肾的结构
肾的结构
2.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
膜包绕。依次是纤维囊、脂肪囊 、深筋膜。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八章 泌 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一、单项选择题1.肾的功能不包括: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B.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C.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原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以下错误的是: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比C.原尿成分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A.肾球囊内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的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尿量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A.HCO3-的重吸收B.Na+的重吸收C.C1-的重吸收D.K+ 的重吸收8.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均为被动重吸收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主动重吸收9.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Cl-、K+C.尿素、尿酸D.肌酐10.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A.肾小球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11.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H+ 有利于Na 和HCO3- 重吸收B.分泌K+ 有利于留Na+ C.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分泌K+有利于排H+1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的下述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 B.H+的分泌伴随Na+、HCO3-的重吸收C.H+—Na+交换增强时可使血K+ 降低D.有排酸保碱维持内环境pH稳态作用13.心房钠尿肽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排K+ 保Na+,增加血容量B.排Na+保K+,增加血容量C.排H2O排Na+,增加血容量D.排Na+排H2O,降低血容量14.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B.肾小球滤过率C.近球小管重吸收量D.髓袢重吸收量1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A.血钠↑、血钾↓、血容量↑B.血钠↓、血钾↑、血容量↓B. 血钠↑、血钾↑、血容量↑D.血钠↓、血钾↓、血容量↓16.下列因素对肾素分泌无明显影响的是:A.动脉血压变化 B. 到达致密斑的Na+ 量的变化C.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小球滤过量的变化17.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B. 低于血浆渗透压C.愈朝向内髓深部,渗透压愈高 D. 肾乳头部位渗透压较低18.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A.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B.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C. 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D.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19.肾的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 B.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浓缩和稀释尿液 D. 调节血中ADH的浓度20.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在:A.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C.远球小管 D. 集合管21.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而被全部重吸收,其部位为:A.集合管B.远曲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22.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A.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23.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A.血压轻度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4.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A.K+增加 B. Na+增加C.尿素减少 D. 尿素增加25.产生渗透性利尿时,终尿:A.Na+ 增加B.渗透压降低C.渗透压升高D.渗透压变化小26.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A.与动脉血压呈线性正相关B.髓质大于皮质C.受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D.与肾组织代谢活动明显相关27.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超过近球小管B.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C.为影响终尿渗透压的关键部位D.受肾髓质高渗的影响,与小管液溶质浓度无关28.醛固酮:A.由肾小球旁器的部分细胞分泌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C. 可使血K+ 浓度升高D.促进水的排出29.下列因素中,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A.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循环血量增加C. 血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0.流出近球小管远端的小管液:A. 被酸化,pH值明显降低B. 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C. 与血浆等渗D. 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31.用家兔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哪项不出现尿量增多:A.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D.静脉注射高浓度甘露醇32.肾素是由肾脏的__________细胞所分泌。
第八章 泌尿系统

• 腹主动脉 小叶间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 肾静脉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出球小动脉 叶间静脉
肾小球毛细管 弓形静脉
小叶间静脉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 包括三个环节:
•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转运作用
一、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
(一)化学成分 尿量:1000-2000mL 水:95%-97%,溶质:3%-3.5% 电解质(氯、钾、钠等) 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分泌与排泄均为主动活动。
H+的分泌与HCO3-重吸收有关, K+的分泌与Na+重吸收有关。
(一)H+的分泌和H+-Na+交换
肾小管细胞中:
CO2 + H2O
碳酸酐酶
H2CO3 →HCO3- + H+(分泌)
+
Na+ Na HCO3
HCO3-
部位及机制:
①近端小管:分泌80%的H+,H+-Na+逆向交换
肾静脉renal v.
肾盂renal pelvis
二、肾的微细结构
血管球 肾小体
第八章泌尿系统ppt课件

-
31
肾病综合征及相关的肾炎类型
●临床表现:★高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 ★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病理类型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系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 ▲▲局微灶性小节病段性变肾性小球肾硬小化 球肾炎
-
32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
-
24
-
25
-
26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特征: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crescent)形成新月体性肾炎(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rGN) ●临床表现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预后 :预后差,急性肾衰
泌尿系统疾病
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
1
正常肾切面
-
2
基本单位:肾单位(nephron)
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 肾小球(glomerulus)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filtering
menbrance ),由内皮细胞、基膜和脏层上皮细
胞构成
-
3
正常肾小球(PAS染色)
-
4
正常肾小球
-
5
-
6
-
7
泌尿系统疾病种类
◆ 炎症 ◆ 肿瘤 ◆ 代谢性疾病 ◆ 尿石病 ◆ 血管疾病 ◆ 先天性畸形等。
-
8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
9
概念:肾小球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八章泌尿 小文件

3.肾小球旁器 v 球旁细胞 (肾素renin) v 间质细胞 v 致 密 斑 macula densa ( 感 受 小 管 液 中 [Na+])
三、肾的血液循环 特点 v 流量大,血压高; v 通过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
第二节 尿的生成
v v v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选择性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 有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水、葡萄糖、 氨基酸、Na+, Cl-, Ca2+,Mg2+,K+ • 有害的不吸收或仅少量吸收:肌酐(肌肉的代 谢产物。)
三、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 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新陈代谢产生 的物质转运到管腔中,如H+,NH3等。 • 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中物质转运 入肾小管腔,如K+,肌酐,外来药物, 肝脏解毒产物等,实际上很难区分,故 常一起讲。 • 主要部位:近曲小管,主动转运
• 在直小血管的降支:直小血管降支进入髓质的 入口处,血浆渗透浓度为300mOsm/kgH2O。低 于髓部的高渗,在直小血管向髓质深部下行过 程中,髓部组织间液中的溶质不断扩散入直小 血管降支中,小血管中的水 份渗出,维持血管 与组织间液的渗透压平衡。愈向内髓部深入, 降支血管中的溶质浓度愈高。 • 在直小血管的升支内,血管内的溶质浓度比周 围高,溶质向组织扩散。因此当直小血管升支 离开外髓部时,只把多余的溶质、和水带回循 环中。维持了肾髓质的渗透梯度
透压相等。
髓质部组织液与血浆渗 透浓度之比,是随髓质 外层向乳头深入而逐步 升高,分别为2.0、3.0、 4.0。这表明肾髓质组 织液不仅经常处于高渗 状态,而且从外髓到内 髓,越向乳头部深入渗 透压越高,具有明显的 渗透压梯度。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第一节肾病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一、肾活检穿刺术病人健康教育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当前肾活检的病理诊断已成为肾内科临床医生对肾脏病病人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临床医生广泛采用超声定位,用穿刺针经皮肾活检穿刺法,穿刺点普通选在肾下极稍偏右侧,此处能最大限度的避开肾门附近的大血管及肾盂肾盏,减少肾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灵便的优点。
【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肾炎。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精神病或者不合作者、先天性孤立肾、肾肿瘤、肾周围脓肿、肾积水、充血性心力衰竭。
(2)相对禁忌证:过度肥胖、高度水肿、严重贫血、高血压(160/110mmHg),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系先天畸形。
【健康教育要点】1 穿刺前健康教育(1)心里指导:详细说明肾活检穿刺术的目的、意义、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内容及国内外开展情况,并利用现身说法让病人理解肾穿刺是一项常规普及性的检查,肾穿刺并非手术,穿刺时普通不会感觉疼痛,取出的微量肾组织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影响,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怖心理。
(2) 术前准备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晚如有睡眠障碍可口服地西洋,以保证睡眠质量。
术前持续血压增高者需赋予泵入降压药,直至血压平稳。
术前一日常规检查生化、凝血功能,如有凝血机制障碍者需推迟手术日期。
有感冒、咳嗽、发热及便秘应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为避免局部皮肤感染,穿刺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洗澡,清洁皮肤,如体质虚弱不能洗澡,应局部皮肤清洁。
(3)憋气训练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天需要练习憋气,因为穿刺需要在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止在穿刺时因呼吸上下挪移划伤肾脏,导致出血。
指导病人练习时取俯卧位,于正常吸气末屏住呼吸半分钟,然后缓慢呼出余气,放松身体,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告知在肾穿刺时,要配合医生的口令进行。
八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一、引言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规律,人体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泌尿系统是人体内环境维持和代谢排泄的主要器官。
八年级学习生物,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自我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形状像四棱锥体,左肾靠近脾脏,右肾则靠近肝脏。
输尿管是连接肾和膀胱的管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则是排泄尿液的通道。
三、泌尿系统的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尿液,清除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离子和水分,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而肾则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调节酸碱度,合成激素和维生素等。
四、泌尿系统的作用泌尿系统可以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清除废物和毒素,帮助维持体内的内环境。
当人体膀胱内产生尿液时,压力感受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我们需要排尿。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自主控制排尿时间,以避免尿液随意溢出。
五、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肾功能不全、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其中,尿路感染较为常见,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尿路感染的症状一般包括尿频、尿痛、尿急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肾脏感染等危险情况。
六、如何保护泌尿系统健康除了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来保护泌尿系统健康。
首先,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有助于清洁膀胱。
其次,避免长时间憋尿和过度劳累,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以保证泌尿系统畅通无阻。
七、结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增强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质。
了解泌尿系统的本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健康饮食意识和保健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健康。
泌尿系统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形成原尿150升, 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
尿 肾盂 肾 输尿管 膀 胱
尿 体 道 外
泌尿系统的卫生 1、每天饮用适量的水。 2、及时排尿。
皮肤
皮肤的结构
表皮
角质层
皮肤的结构:
毛 发
生发层 真皮 (含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 原纤维,丰富的毛细血管 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脂腺
肾 小 球 肾 小 囊
肾小管
肾 动 脉
肾 单 髓位
质
肾 小 管
毛细血管
尿液形成的过程 1.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尿 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 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原尿。 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 大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有用 物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 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 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个每 肾个 形成的器官 肾脏 单肾 肾脏的结构: 位脏 皮质 组由 肾 动 成一 肾盂 脉 。百 多 肾 髓质 静 万 脉
输尿管
尿液的形成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 静 脉
肾单位
皮 质
肾 小 体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球
血浆、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Ë ® Ñ ª Ô Ä ò ½ ¬ Ä ò Ò º
Ì ¡ Ì ¡ Ì ¡
°×Ê Ï Ñ Ç òØ Þ úÎ ª ¸ û µ °Ö Æ Ì Ì Ä Ë Î » Ñ Ñ 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参与钙代谢的激素(1,25-二羟骨化醇)。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肠中钙磷 的吸收,促进骨钙的移动,使钙从老骨中游离出来以促进新骨的钙化。
肾的位置
上端
下端 与第12肋的关系
左肾 第11胸椎 第2腰椎 后面中部
右肾 第12胸椎 第3腰椎
后面上部
一、肾脏形态
A. 外形 成对 实性 似蚕豆
B. 1. 两端 上端宽薄 下端窄厚
2. 两面 前面凸向前外侧
后面平 贴腹后壁
3. 两缘 1) 外侧缘 隆突 2) 内侧缘 a. 中部凹陷(肾门)(肾蒂)(血管 淋巴管 神经 肾盂)(前后:肾静脉-肾动 脉-肾盂) b. 肾门内陷 (肾窦)(血管淋巴管神经肾
功能
•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 •吞噬血管内皮基膜IC •参与基膜更新修复 •控制血管球流量 •分泌肾素和酶类
肾小囊
脏壁两层 肾小囊腔 肾小管腔 脏层 足细胞
壁层 单层扁平细胞
足细胞
胞体大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裂孔25nm 裂孔膜4-6nm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
单层立方
单层柱状
重吸收钠 水 排钾 氨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原尿→终尿1-2升/24h
高柱状
集合管
3.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近肾小体血 管极处 平滑肌转变为 上皮样细胞 立方形核圆居中 胞质弱嗜碱性性 肾素
球旁细胞
致密斑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 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 窄形成一个椭圆形离 子感受器
重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 蛋白质 水 离子 尿素 维生素
分泌氢离子 氨 肌酐 马尿酸 排泄酚红 青霉素等
细段
管径10-15µm 单层扁平上皮 胞质弱嗜酸性 核椭圆 无刷状缘 少量微绒毛和质膜内褶
薄 水和电解质易透
thin segment
远端小管 直部 细胞立方形 界清 核于中央 无刷状缘 基部纵纹明显。 EM 少量微绒毛质膜内褶发
❖表面被膜
• 纤维囊
fibrors capsule • 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
• 肾筋膜 renal fascia
❖剖面结构
• 肾门 renal hilum • 肾蒂 renal pedicle • 肾窦 renal sinus
❖内部结构
肾皮质 浅层 血管丰富 颗粒状 肾柱(肾锥体之间皮质) 肾髓质 深部 致密 条纹 管道 肾锥体 圆锥形 底 尖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乳头(乳头孔) 肾小盏 肾大盏 肾 盂 输尿管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裂孔膜
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 壁厚 腔小不规则 上皮立方或锥形 分界不 清 核圆近基部 游离面刷 状缘 基部纵纹。 直部
远端小管膜内褶
纵纹 •基部质膜钠泵 • 重吸收
近端小管扫描电镜
侧突
微绒毛 质膜内褶
功能
❖位 置
•腹膜外位器官 位于脊柱两侧, 左肾高于右肾 半个椎体。
肾区 renal region
❖毗邻
左右两侧不同
肾实质
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和近髓肾单 位
集合管
滤过 重吸收形成 尿液结构和功能 单位
收集浓缩运输 尿液
1. 肾单位 肾小体和肾小管
浅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肾小体
球形 直径200µm
血管极 尿极 vascular pore
泌尿系统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脏
• 功能 1.尿的形成和调节
2.内分泌 :①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有的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肾 性高血压)即与肾素的作用有关。
②缓激肽与前列腺素,是肾脏中最重要的两种降压物质。这个降压系统与 升压系统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血压的相对恒定和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信息传递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输尿管
A. (分部)
1. (腹部) 2. (盆部) 3. (壁内部)
B. (狭窄)
1. (上) 2. (中) (髂动脉) 3. (下) 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关系
于子宫颈 外 侧 2 cm 处,行 于 子宫动脉 后 下 方。
血管球
入球微动脉 毛细血管网 出球微动脉。
urinary pore
肾小体光镜图
肾小体扫描电镜图 G 血管球
•动脉性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稍粗 压力 较高 •有孔型 隔膜少 •内皮细胞游离面带负 电荷 •基膜
血管系膜 系膜细胞 形态不规则 核小 染色深 突起伸入内皮与基膜间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吞噬体 微丝 微管 中间丝
达 纵行线粒体丰富钠泵 丰富
• 曲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不如直部发达纵纹不明显 直部 主动转运钠离子 曲部 离子交换功能
远曲小管
名称 远曲小管
嗜酸性 弱,色淡
分界
清楚
管壁 薄,细胞小
管腔 大而规则
刷状缘
无
基底纵纹 不清楚
近曲小管 强,色深
不清楚 厚,细胞大 小而不规则
明显 清楚
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管 → 直集合小管 → 乳头管
膀胱
❖位 置
位于小骨盆内, 耻骨联合的后面。
❖毗 邻 ❖形 态 ❖分 部
尖体底颈
❖ 内面结构
B. 内部结构 1. (膀胱三角)
1) (输尿管口)
2)
M
F
(尿道内口)
3)
(膀胱垂)
2.
(输尿管间襞)
四、尿道
❖男、女性尿道差异
• 男性尿道长、窄、弯( 详见生殖系统)
• 女性尿道短、宽、直, 开口于阴道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