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学科。在气象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气象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不同的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名词及其解释:

1. 天气:指空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以及云、雨、雪等降水形式的出现和分布。

2. 气候:指一年中大气中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的变化。气候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

3. 气象现象:指天气、气候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各种气象现象,如风暴、暴雨、雷雨、冰雹、台风、龙卷风等。

4. 云: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可以是降水形式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天气现象的一种表现。

5. 湿度:指空气中的水汽浓度,湿度高通常意味着空气潮湿,人们容易感到潮湿和闷热。

6. 温度: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所需要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来表示。温度是影响天气、气候和气候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7. 风:指空气的流动,风通常由气压梯度引起的。不同类型的风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如飓风、龙卷风、强风等。

8. 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落地形成降水形式。降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洪水、暴雨、雪灾等。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学科。在气象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气象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不同的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

1. 天气:指空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以及云、雨、雪等降水形式的出现和分布。

2. 气候:指一年中大气中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的变化。气候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称为农业气象要素。

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包括悬浮其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在内的混合物,由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等三部分组成。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大气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10~50km高度的大气层中,我们称之为大气臭氧层,地球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大气臭氧层。

大气气溶胶粒子将悬浮在大气中沉降速率很小、尺度在10-4~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称为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是低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随时间、空间以及天气条件而变化。

大气杂质我们通常将实际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统称为大气杂质。

对流层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以将整个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

气压: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整个大气柱的重量

大气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

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

比湿: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干空气)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的温度

降水: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矢量

云量: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份,被云遮蔽的份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面)间的夹角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日照时数:每日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在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常数之比

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返回大气或宇宙空间

反射率:反射辐射/总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

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与地面有效辐射失去的能量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

1、天气: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大气状态、大气特征及其变化的

总称。

2、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多年综合大气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

性。

3、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

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4、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质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5、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

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成为大气污染。

6、气温直减率:又称气温垂直梯度,指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

7、太阳常数:是指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

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8、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存在,犹如

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9、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和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

差。

10、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

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1、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

12、导热率: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

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13、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

去y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也称热扩散率。

1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

值。

15、温度绝对年较差: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的差

值。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永久的)辐射通量密度E(也称辐照度)---焦耳/秒*米2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太阳高度角h:太阳的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赤纬φ:它是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所在的纬度值,数值上等于阳光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

可照时间:是指在没有地形、地物等遮蔽的条件下,太阳中心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方地平线落下,一天可能照射的最大小时数(理论最大日照时数)。

实照时数:某一地一天中太阳实际照射的小时数称日照时数(实照时数)。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

海洋和陆地

2. 干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

气。

3. 气温:在气象学上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

的观测场中离地面 1.5 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

4. 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

柱的重量。

5. 大气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

的最大距离级别(0~9 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能见度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

6.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如雨、雪等。是清除大气污染

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7. 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

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8.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9. 大气气溶胶:指均匀分散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所构成的稳定混合体系,其中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10.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态下(0 ℃,760mmHg) ,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即水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4、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9、水平气压梯度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10、生物学零度——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1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13、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14、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15、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17、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对流层:①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①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②平流层中水汽含量极少,云也少③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中间层: ①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②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③中间层内水汽含量极少,几乎没有云层出现④在中间层60-90km

的高度上,有一个只有白天才出现的电离层,叫做D层热层; ①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②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散逸层:①温度高,随着高度的增加略有升高②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反映。

气压:是大气的压强,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1cm2)铅直空气的重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E)称为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f)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气压之差称饱和差

比湿: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气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降水量: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mm)为单位。

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成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空⽓:⼤⽓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汽以外的空⽓

2.湿空⽓:含有⽔汽的空⽓

3.对流层:从地⾯⾄约12km⾼的⼤⽓层。其下垫⾯为地⾯,上界⾼度随纬度

和季节⽽变。集中了⼤⽓质量的80%和全部⽔汽,云、雾、⾬、雪等也都发⽣于其中。

4.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5Km左右的⼤⽓层;

5.虚温:在⽓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相等的密度时的⼲空⽓具有的温

度。

6.单位⽓压⾼度差:指在垂直空⽓柱中⽓压相差⼀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

帕)所对应的⾼度差。⽤它来表⽰⽓压随⾼度增加⽽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度:动⼒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重⼒位势零⾯)⾄计算等压⾯之间的

位势差

8.等压⾯:空间各⽓压相等的点组成的⾯

9.等⾼线:等⾼线是某⼀特定等压⾯(850hPa、700hPa、500hPa等)上⾼度相

等的点的连线

10.等⾼⾯:⾼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

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度的⽔平⾯上⽓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12.⽔汽压:⼤⽓中的⽔汽所产⽣的那部分压⼒称⽔汽压(e)。单位也⽤hPa;

13.饱和⽔汽压:⼀定温度、体积空⽓中的⽔汽含量达到最⼤时的⽔汽压称饱和

⽔汽压(E),其⼤⼩随温度的升⾼⽽增⼤

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中所含的⽔汽质量,即⽔汽密度

15.相对湿度:实际⽔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E)的⽐值(⽤百分

数表⽰),

16.⽐湿:在⼀团湿空⽓中,⽔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总质量的⽐值。其单位是g/g

或g/kg

17.混合⽐:⼀团湿空⽓中,⽔汽质量与⼲空⽓质量的⽐值即单位为g/g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1)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1)

气象学

名词解释:

气象:在大气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干湿、冷暖、风云、雨雪等各种物理现象称为气象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成因及其演变规律,并且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象要素:用于描述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

农业气象要素:指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联的气象要素

天气:某地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气候:某地多年的和综合的天气特征,即长时期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可惜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促使农业高产、稳产、低消耗的一门科学

辐射: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四周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方式

辐照度(辐射的基本单位):指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辐射热量

光照度(辐射的基本单位):指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光通量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放射能力是与其表面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物体的温度升高,其放射能力最强的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照度):单位时间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常数: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时所测得的太阳辐照度

太阳光量常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所产生的平均照度(135000Lux)

赤纬: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昼长:是指一天之中日出到日落之间的小时数,也称可照时数

散射:太阳辐射能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散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反射作用:太阳辐射能遇到直径>10-4nm的尘埃时,或遇到云层时发生了反射

直接辐射(S’):太阳从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D):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分子和各种为例的散射后,射向地面的短波天空辐射。总辐射(Q总):同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根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前者填写的数值和符号有海平面气压、气温、露点、云状、云量、能见度、风向、风速、现在天气、过去天气等。根据图上气压值绘出等压线,结合温度、露点、天气现象标出各类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及其天气分布等。后者填写有关层次的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根据图上高度和温度值分别绘出等高线和等温线,从而显示出空间天气系统及其天气形势的分布。通过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三维分析,预测未来天气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在图上标有经线和纬线,通过分析,能提供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追踪系统的移动和发展,并可推断风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分布。根据卫星上装置仪器的不同,发送来的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由于卫星云图比较准确、及时、直观,已成为防汛人员了解掌握天

(二)地面等压线和3000m上空,308线……

在分析地面图时,将气压相等的各站的连线叫做“等压线”。从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高压、低压等气压系统的所在地区,经过比较,就可以掌握它们的动态。在分析高空图时,将某一等压面位势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叫做“等高线”。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3000m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气象广播中经常提到“3000m上空,308线在……一线”,指的是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故称为“3000m上空”,308线就是气压为700hPa,位势高度为3080m(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308什米)

气象与气候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气象与气候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气象与气候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气温递减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 ,气温则下降约0.6℃,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通常以表示:

2、饱和水气压(E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是有限的,当水汽含量达到极限时,此时空气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即为饱和水气压。

3、相对湿度(f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f=e/E ×100%

4、比湿(q ):同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w d w m m m q +=

5、露点(T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下,若使空气达到饱和,只有降温。降到实际水汽压(e )变成饱和水汽压(E ),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为露点。

6、能见度: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米(m )或千米(km )表示。

7、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v v d RT P T R P ρρ=?=

8、可见光: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从0.4~0.76um 的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光。

9、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状态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1370W/m2)。

10、维恩(Wein )位移定律: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的,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C T m =λ。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2.干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3.气温:在气象学上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

4.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5.大气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能见度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

6.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如雨、雪等。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7.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9.大气气溶胶:指均匀分散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所构成的稳定混合体系,其中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10.绝对湿度: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即水蒸汽的体积密度,一般用mg/L作指标。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B:

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白贝罗风压定律:地转风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这个关系就是白贝罗风压定律。

D:

大气上界:给地球大气层划定的一个大致的上界面,大气密度与星际气体密度相同处。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低压槽:从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一方凸出的部分。大陆度:表示该地段大陆影响,反映大陆气候强弱程度指标或特征数。

低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

F:

反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G:

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在一定光照范围,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光合效率也相应的增加。但当光照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光照度即使继续增大,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度叫光饱和点。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度成为补偿点。

光周期:昼夜交替、光暗交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开花、落叶、休眠及地下块根、块茎形成的影响。

高压脊:从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一方凸出的部分。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

H:

寒潮: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的现象。

活动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

J:

降水的相对变率:指某时期内降水距平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K:

可能蒸散: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总和。

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天气:一个地区某一时段的大气状态、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总称。

2气候:某一地区多年综合大气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3气象:在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4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5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率。又称气温垂直梯度,指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

6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叫辐射能。

7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8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9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10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1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一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12导热率:是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13大气静力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

1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15温度日较差:一天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

16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物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解释题

昼夜形成的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表面积3、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的倾斜角【太阳高度角在变化各地获得的热量也在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角度越大热量越多昼越长】

天空的蔚蓝色:当天空晴朗时,大多数质点比较小时,发生了一种有选择性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阴天的乳白色:阴天或有雾时,大气质点较大时,发生了一种无选择的,同程度的粗粒散射【阳光是复合光,看起来是白色的】

秋冬耕制过的地块易有霜出现:粗糙不平的下垫面比平滑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要大,地面温度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了霜

气旋多阴雨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气旋中的气流在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向中心辐合,产生上升运动,空气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多晴好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反气旋中的气流在顺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产生下沉运动,空气绝热增温,致使反气旋氛围内的广大区域无云或少云,多晴朗天气。

【补充】

碰并增长(吞并现象):云滴在大气的上升、下降及乱流混合作用下发生相互碰撞并合并成较大云滴的过程。【名词解释同时在出现在降水的形成过程中】

洋流:指大规模的海水的定向流动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称为暖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偏暖,气温年变幅小,降水略多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称为寒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寒冷,气温年变幅大,干燥,降水少

盆地气候年较差大,趋于严酷

高山气候年较差小,趋于温和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原因:气流被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压饱和】

中国气候:

(1)季风气候明显表现在:

1、风向的转换上: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夏季风渐进3~6月北进,7~8月控制我国(盛行)

冬季风突进9~10月南下,11~12月控制我国(盛行)

2、气温上的反映:我国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

3、降水上的反映:1、雨季起止日期与夏季风的进退日期保持一致

2、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夏季为多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

(2)大陆性强:

1、大陆度(K):【名词解释和公式不说了……】K>=50为大陆性气候,K越大大陆性越强;K<50为海洋性气候,K越小海洋性越强

2、我国大陆度的分布:我国除东南沿海狭窄地带外,绝大部分地区的K值均>=50,新疆、内蒙、东北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3)温较差异大

1、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平均向北推移1个纬度温度降低1.5℃,夏季南北温差小,平均向北推移1个纬度温度降低0.2℃。

(4)降水复杂化:1、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季节分布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占全年40~50%,冬季占全年10%

【更正】

春分:3月21;夏至:6月22;秋分:9月23;冬至:12月22

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变负:出现在日落前1小时;由负变正:出现在日出后1小时

【orz笔记记错了……sor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