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7

合集下载

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经典巨著最新版)

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经典巨著最新版)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MPA、MBA、MBA、EMBA学员及教师,理论研究 者,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者及一般读者学习和研究之用。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 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 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
目录
目录
前言 经济学与互联网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章附录如何看图 第2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谢谢观看
——摘自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辞
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不仅能够让初学者迅速地概览主流经济学的全貌,而且还能不断地刷新财政学、金融学、 统计学、会计学、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在西方它堪称一部“流动的百科 全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研究生部的 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得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是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 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 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担任联邦储备、财政 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咨询顾问。 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 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个子孙。

第6章_生产和企业组织_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八版微观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

第6章_生产和企业组织_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八版微观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


企业或商业机构存在的理由
1.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是批量生产的经济性。
2.为大规模生产筹集资金
3.企业存在的第三个理由在于管理生产过程。
B.2大公司、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个人业主制(夫妻店):数量多,销售额少。 合伙制(parternship):在经济活动总量中占相 当小一部分,缺点是无限责任。 公司(corporation):由众多单个股东所共同 拥有,公司具有独立的合法身份,实际上是一 个“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购买、出售、 借贷、生产和提供服务,还有签订各种合同。 另外,公司享有有限责任的权利。
三、技术变革 (technological change)



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前者指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过程的改进,旧产品的 革新或新产品的推出。 工艺创新使公司用相同投入获得更多产,或者用 更少投入生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出。换句话说,工 艺创新等同于生产函数的改变。
图6-3
工艺创新使生产函数上移
问题与讨 论
在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个从外地来的商人建了一个规模不大 的药材加工企业.这个药商台雇佣了100多名工人.拥有40台机器, 专门从中草药的生产基地购进货真价质优的药原料进行加工,制 作成中成药出售.由于加工的工艺先进,配方优良,卫生条件好.要 求严格,所以生产的中成药质量很好,效果也不错,所以这位商人 的药材卖得很不错. 但是年末的时候,这位药商汇总购销购销账目,进行核算,看 看年末一共赚了多少钱,这一算不要紧,没想到不但没有赚到钱, 竟然赔了不少钱,药商很纳闷儿,然后仔细地回顾了整个生产环节, 从进货,生产加工,制作一直到包装,销售各个环节,一直都很顺畅, 而且销售的还不错,怎么会赔钱呢? 他想请一位专家来诊断一下到是原因是在哪里?如果你是被 请的专家,你会作何诊断?开个什么药方?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习题= 答案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习题= 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 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含考研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版
市场
习题
笔记
萨缪尔森
习题
微观经济学
真题
习题
第章
政府
应用
第版
笔记
微观经济学
真题
环境
复习
需求
内容摘要
精彩摘录
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 学习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 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 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 2.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 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4.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5.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 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 题)严格按照第18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9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 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wenku.baidu.com8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 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供给和需求的应用)【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供给和需求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4章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4.1 复习笔记

一、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公式

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D D D Q P E P Q ∆=

⋅∆②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d d D D D

Q P E P Q =⋅③计算需求的弧弹性时,两点之间的变动率既可以以起点为基础,也可以以终点为基础,还可以以中点为基础。也就是,弧弹性公式中(,)取起点、终点与中点的坐标P D Q 都成立。一般地,以中点为基准计算弧弹性,其公式为:

()()1212/2/2

D Q P

E Q Q P P ∆∆=÷++(3)类型

①,称为完全无弹性,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即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0D E =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如图4-1所示。

图4-1 完全无弹性与完全弹性

②,称为无穷大弹性或完全弹性,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D E =∞此时,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需求弹性无限大,如图4-1所示。

③,称为富有弹性,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1D E <<∞格变化反应强烈,此时,需求曲线斜率为负。这类商品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如图4-2(a )所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5.1 复习笔记

一、选择和效用理论

1.消费者的选择

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最具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运用有限的货币收入,通过有选择的购买行为以取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的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所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

2.效用

(1)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物品的客观用途。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对效用的不同度量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2)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并且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可以进行加总计算,因此可以用基数1、2、3等来表示效用,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3)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对基数效用论的补充和完善,它认为效

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二、边际效用分析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

(1)边际效用的定义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其表达式为:

()

TU Q MU Q

∆=∆其中,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数量,为总效用函数。当商品的增加量趋Q ()TU f Q =于无穷小,即时,边际效用也可以表示为:0Q ∆→()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关,即狭义的政府。《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
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
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第二阶段: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
4、市场的不完全(一些领域私人企业不愿进入, 或进去不充分)
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市场 评价与社会评价不符)
6、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性失灵)
(1)逆向选择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乔治.阿卡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 著名论文《次货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高质量车
坏车
卖主 买主
主张重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新
凯恩斯主义以重构凯恩斯微观经济学为出发点,复兴
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
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稳定的一种投资。
(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
1、调控人的角色
这个角色的职责是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
古典经济学 强调国民财富的增 长
福利经济学 强调国民财富增长 的同时,更强调资源配置的 有效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金融学、经济学研究生及博士必读书目及经典文献

金融学、经济学研究生及博士必读书目及经典文献

金融学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

一、经济学理论推荐阅读书目

1.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八版),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年。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经济学-新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 6.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7.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格致出版社

8.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人大出版社

9. 杨奎斯特:《递归宏观经济理论》,人大出版社

10. 伍德福德:《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人大出版社

11. 巴罗:《经济增长》,第二版,格致出版社; (2010年11月1日)

12. 菲利普·阿吉翁:《内生增长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4. 肖红叶:《高级微观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5. 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17. 瑟尔沃:《增长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8. 埃克伦德,赫伯特:《经济理论与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

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

*3:潜在产出(潜在GDP):是指在不会引起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4:奥肯法则:是指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5: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工作空缺的地区分布或工作类型与工人的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失业。6: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是指那些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各种力量得以平衡时的失业率。(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致的失业率。)

7:菲利普斯曲线:是指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8: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市场中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大于实际需求量而导致商品或劳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亦即货币贬值。

9:流动性陷进: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10:边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

*11:现值:是未来收入流的现在的货币价值。

12:实际利率:是指实际利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利率。

13: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周转率):是指用于衡量货币供应中平均每1美元在一年当中被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3.1 复习笔记

一、需求概述

1.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价格的购买能力。需求表示了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商品数量的计划。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是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所决定的。

(2)需求表

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

(3)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一般表示需求量的函数关系。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曲线图形以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的需求量加总而得到。

2.需求法则

(1)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

需求法则也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对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规律;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需求法则是造成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大多数的一般商品都会满足上述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薯;②炫耀性物品,如钻石。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促进市场更富效率)【圣才出品】

第17章促进市场更富效率

17.1 复习笔记

一、企业管制:理论与实践

1.管制及其种类

管制的基本内容是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厂商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等决策。管制传统上可分为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

经济管制是指对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服务标准等所进行的控制。这种管制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很重要。常见的例子包括公用设施管制(电话、电、天然气、水)以及其他的产业管制(运输、电台、电视台)。

社会管制是指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的管制。社会管制的有关规定可用以矫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种派生后果和外部性问题。突出的例子有:净化空气、净化水源、确保核安全、解决臭氧层变薄和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

2.管制的原因

管制是对企业无节制的市场力量的一种限制。政府管制具有三大公众利益理由:一是管制企业行为可以防止垄断或寡头垄断滥用市场力量;二是管制可以矫正信息的不完全;三是管制可以纠正诸如污染之类的负的外部性问题。

(1)抑制市场力量

政府应该对企业数目太少的产业实行管制,削弱过强的市场力量,以激发强有力的竞争。政府特别应该对自然垄断这种极端情况实施管制。

当一个产业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如此之强有力,以至于只有一个厂商能较好地生存下去时,就会产生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的一个重要例子是地方水资源分配。取水、建立水

资源分配系统、铺设管道向用户送水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让多个企业建立各自的供水系统势必得不偿失,这就是自然垄断。另一种自然垄断产生于那些具有范围经济的产业,即把大量不同的产品放在一起生产,比单独生产某一种势必要来得更有效率。一个重要且有争议的例子是计算机软件业。产生自然垄断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在网络化的产业中,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都需要标准化和一致性。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4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4

C H A P T E R 4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S u p p l y a n d D e m a n d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In Chapter 3 you explained the laws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you familiarized students with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supply and demand. This leads naturally to the related question, “By how much?” How large are the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the market, and on what does this responsiveness depend?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concept of elasticity and exposes them to two types of elasticitie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These concepts ar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who have math anxiet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ercent- age changes in the numerator and denominator of the elasticity equations,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the slope of the demand curve. Do not hesitate to spend class time working through examples that illustrate

萨缪尔逊《经济学》第18章

萨缪尔逊《经济学》第18章

f (x1( ), x2 ( ); ) V ( )
V为最大化问题的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直接表述了如下思想:根据最大化方法,函数f 的最大值只依赖于问题中的外生变量。
已知问题
max f (x1,, xn;1,,m )
s.t.
g
1(x1,, xn ;1,,m )
0
g
K
(
x1
,,
xn
;1
,,
m
)
的极限为止。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 边缘上生活。
内容从二长远的观点来看,任何技术进展也不能
改变这种趋势,因为食品供应增加必然要受到限 制,而“人口指数无限地大于地球为人类生产物 质的指数”。 但是可以用某种其它方法来抑制人 口的增长吗?当然可以。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 经常可以减少人口,这些祸患显然是以痛苦的代 价来减少人口过剩所造成的威胁。
如果我们假定函数f和g具备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而且
行列式
f11 * g11 f12 * g12 g1
| D | f21 * g21 f22 * g22 g2 0
g1
g2
0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隐函数定理。这等于说,在最优点邻域
内我们可以将内生变量表示为外生变量的可微函数。因此,
函数f在该邻域内的值为
著作: 《人口论》 《1798论文》进化学说

《公共经济学》分享资料

《公共经济学》分享资料

地方公共经济)
4
第一章 导论
5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
范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
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
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
选择过程涉及的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问题,
是政府经济学与伦理学和社会学有了内在的联系。
14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15
一、资源配置方式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1、狭义的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
谁生产(效率问题)
2、广义的资源配置:效率、公平、稳定(和谐
社会)
16
(1)效率原则
文字: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
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6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与政府经济学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差别。 第二,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差别。 第三,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当然,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差别并不明 显,在许多原理、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是 相同和交叉的。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Unit1

1)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2)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

两大主题稀缺和效率

3)经济品economic goods

4)稀缺scarcity 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5)效率efficiency 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6)经济学的精髓之一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

7)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二者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

8)科学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

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

9)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

10)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1)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经济社会的事实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涉及价值判断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

C H A P T E R 1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o f E c o n o m i c s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This beginning chapter is one of motivation and overview. A series of examples are used to define economics, 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oncepts of scarcity and efficiency. Many of the issues that are presented here are expanded upon, at chapter-length, later in the text. It may not be a bad idea to point this out to students, so they do not feel swamped by all these new concepts and problems. To beginning students, economics is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and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For many, it may take some getting used 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Chapter 17 present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ortraits of regulatory and antitrust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re evolving, and your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review both the competitive benchmark of efficiency and the various ways that markets can fall short of this ideal. Evolution can then be cast in terms of judging the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types and degrees of market failure.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one of government’s primary challenges in exercising its efficiency role: performing a watchdog function to prevent excessive abuse of market power. Also, the chapter focuses your attention on the two major tools employed by the U.S. government to put some “teeth” into its careful monitoring of business activity: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activity.

Regulation is often employed when economies of scale are so significant in a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a monopoly is the only efficient solu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organized to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the monopolist an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titrust legislation is designed to prevent monopolies from forming and to attack anticom-petitive abuses.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and the Clayton Act form the backbone of antitrust policies;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established the FTC as the agency in charge of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the legislation. Of course, as with any laws, the courts ultimately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and a century of legal preceden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ese statutes.

LEARNING OBJECTIVES

1.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brands of reg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 Explain why government would use either of these types of regulation to alleviate market failure.2.

Review the three major public-interest justifications of regulation.3.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natural monopolies .Illustrate these alternatives, and use your illustration to discuss the costs of regulation.4.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the Clayton Act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5.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 and structure as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laws.6.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titrust activity to its modern formulation, which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not just on preventing bigness itself.

SUGGESTED ANSWERS TO QUESTIONS IN THE TEXT 1.

Consider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policies. Some components of each are more direct and allow less flexibility. Others are more indirect and allow correspondingly more flexibility. As you consid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ate the objectives of “restraint” explicitly.2.Consult Figure 17-1; it duplicates Figure 17-2 in the text. Note P M P R P I and

Q M Q R Q I .Deadweight loss falls as P M converges to

P I , but profits turn negative after P R . Beyond P R , therefore, tax revenue from elsewhere is required and brings with it the effects of its own distortions. If P M is not very much different from

P I , this tax distortion might cause a larger welfare reduction. Also, different people lose and gain, so different people prefer different approaches.

81

C H A P T E R

P r o m o t i n g 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M a r k e t s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