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习题)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1
化学反应的焓变-苏教版(sk)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
ΔH与ΔG共同决定反应方向 当ΔH - TΔS < 0时,反应自发进行;当ΔH TΔS > 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
02 焓变的影响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
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状态决定 了化学反应的焓变。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 变化会导致焓变的不同。
0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越高,反 应的焓变通常越大,反之亦然。
温度对自发性的影响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 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当温度升高 时,自发反应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影响
焓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 行,即向着焓变减小的方向进行。因此,焓变对化学平衡的 移动有一定影响。
平衡常数与焓变的关系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的幂次方之 积,而焓变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量度。平衡常数与焓变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焓变。
这主要是因为压力变化会影响气体分子的浓度和碰撞频率,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 进行程度和速率。
03 焓变的计算方法
等温过程焓变的计算
等温过程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等温过程的焓变可以通过盖斯定 律计算,即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热量变化。
盖斯定律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可以 通过已知的反应求得未知反应的焓变。
焓变的意义
焓变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量度, 与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相关。
焓变影响反应的自发性,是判断 反应方向的重要依据。
焓变影响反应速率,是反应动力 学研究的重要参数。
教案:必修2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2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1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足够多的空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通入足够多的空气,空气过多行吗?
过多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造成浪费,因此要控制适当。
c、C(s)+H2O(g) CO(g)+H2(g)
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练习】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板书】3.反应热与键能(见PPT6)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吸热反应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放热反应
【设问】怎样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
【板书】4.热化学方程式:(见PPT7)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例如:H2(g)+Cl2(g) = 2HCl(g);△H=-184.6 kJ/mol
(一)教学重难点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2、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导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有些反应能够放出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非常重要,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苏州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培优练)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H 3和0.5molO 2发生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
2min 后,NO 的浓度为0.06mol·L -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2min 末,用NO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 -1·min -1 B .2min 末,NH 3的浓度为0.14mol·L -1 C .0~2min 内,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24gD .0~2min 内,O 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15mol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Cu 2e 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一种以联氨(N 2H 4)为燃料的环保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显弱酸性,电池工作时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电极M 充入N 2H 4,每消耗1molN 2H 4,会有4molH +通过质子交换膜B .该燃料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电能C .N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D .电极总反应式为N 2H 4+O 2=N 2+2H 2O ,电解质溶液的pH 始终不变4.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 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离子X通过的隔膜属于阴离子交换膜B.充电时,A为阴极,Li+被氧化C.可从无法充电的废旧电池的石墨电极中回收金属锂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1-a Ni x Co y Mn z O2+aLi++ae-=LiNi x Co y Mn z O25.“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精品教学课件
(1)1 mol N 和 3 mol H 生成 1 mol NH3(g)是________(填“吸收” 或“释放”)能量的过程。
(2)
由
1 2
mol
N2(g)
和
3 2
mol
H2(g) 生 成
1
mol
NH3(g)
的过程
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 kJ 能量。
[解析] 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整 个反应就放出能量,反之就吸收能量。
[解析] (1)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2)H2作为“绿色能源”优点有三:来源丰富;热值高;无污 染。
[答案] (1)需大量电能 (2)来源丰富(H2O),燃烧放出的热量 多,产物无污染
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材料1: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以反应 H2+Cl2===2HCl为例:
[问题 3] ②和③相比较,ΔH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成 H2O 的状态不同,ΔH 不同。
[问题 4] ③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在一定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2 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 1 mol 气态水,放出 241.8 kJ 的热量。
b.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 Ba(OH)2·8H2O +
感觉
2NH4Cl===BaCl2
c.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 + 2NH3↑ +
黏结到烧杯的底部
10H2O,该反应
d.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 吸收热量
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 放出 能量, 有的 吸收 能量。
3.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 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 应中的 能量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内容:物质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能够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教学重点: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怎样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2. 怎样区分原子、分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2.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物质的结构。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和区别。
3. 示范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在黑板上进行化学符号和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符号和式的含义。
四、拓展(1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阅读相关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结构展开,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掌握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c Bt∆∆=()n BV 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
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也必须是设计认识概念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特点:一是从表象入手,二是与思维联系。
学生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在大脑中建立起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关系,是理解和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关键,更是化学学习中理性思维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一一观察现象一一科学推理一一建构、内化、升华概念,将微观世界的粒子之间的解离与结合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展现出来,既是化学研究中微粒观思想的体现,又是物质转化观思想的表达。
2课堂实录2.1实验感知概念【问题1】化学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追问】通常转化为哪种能量?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来见证一下。
【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向试管中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约3 ml (2滴管)2 mol ·L-1稀盐酸,用手感知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打开密封夹,将保鲜袋中的Ba(OH)2和NH4Cl固体用手混合均匀,感知保鲜袋外部温度变化。
(友情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要打开保鲜袋)【生1】镁和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很热,Ba(OH)2和NH4Cl反应,试管外壁很凉。
【小结】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设计意图:源于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学习的热情易被激发。
从真实感知中获得结论;学生基于比较分析中的“求异思想”树立,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不同分类奠定基础,也成为课时学习的“核心要素”。
)2.2宏观表征概念【问题2】生活中我们经历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也学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根据经验,哪些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哪些属于放热反应?【生2】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强碱和铵盐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蒸气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总结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1)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5)微专题1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图像题分析 (9)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10)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6)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6)第2课时 化学电源 (20)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3)计算:表达式为v =Δc Δt 或v =Δn V ·Δt。
式中:Δc 为浓度的变化量,一般以mol·L -1为单位;Δt 为时间,一般以s 或min 为单位。
(4)常用单位:mol·L -1·s -1或mol·L -1·min -1。
2.规律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v (A)∶v (B)∶v (C)∶v (D)=m ∶n ∶p ∶q 。
微点拨:(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生成物等多种物质,因而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
(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而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3)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来说,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不会改变,即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在体积为100 mL 的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16H ++2MnO -4+10Br -===2Mn 2++5Br 2+8H 2O 。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练习-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一、选择题1、吸热反应一定是A.释放能量B.储存能量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高锰酸钾分解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C.锌放入稀硫酸中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B.制造水煤气C.酸碱中和反应D.镁条燃烧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5、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A.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C.有催化剂作用D.无法判断6、对于放热反应2H 2+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7、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热量B.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9、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10、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1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闪电产生氮氧化物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石油气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高压钠灯发出强力黄光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1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1 / 19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固体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或对饮料起到冷却作用。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A .NaClB .NH 4NO 3C .CaOD .N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氢能、核能都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B .把煤转化为液态燃料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C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 .使用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燃烧COB .N a OH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C .铝和稀盐酸反应D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反应4.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微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 .该过程表示CO 、O 和催化剂的能量之和大于CO 2的能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化氢(H 2Se)是有色、有毒的气体,比H 2S 稳定B .Na 2O 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C .O H 8)OH (Ba 22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 .由H 2→2H 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6.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化学反应关系不一致的是( )A.2SO 2(g)+O2(g)⇌2SO 3(g)△H<0B.25℃时,用0.1mol/L 盐酸滴定20mL0.1mol/LNaOH 溶液C.酸性KMnO 4溶液与过量的H 2C 2O 4溶液混合D.CH 2=CH 2(g)+H 2(g) CH 3CH 3(g) △H>0,使用催化剂(a)和未使用催化剂(b)A .AB .BC .CD .D 7.下列过程有热量放出的是( )A .醋酸的电离B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C .焦炭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反应D .Na 与H 2O 反应8.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S(g)+O 2(g)=SO 2(g) △H 1;S(s)+O 2(g)=SO 2(g) △H 2,则:△H 1>△H 2B .NaOH(aq)+HCl(aq)=NaCl(aq)+H 2O(l)D △H 1,NaOH(s)+HCl(aq)=NaCl(aq)+H 2O(l)△H 2则:△H 1<△H 2C .NaOH(aq)+HCl(aq)=NaCl(aq)+H 2O(l) △H=-57.3kJ/mol ,则: 含2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的热量为28.65kJD .2C(s)+O 2(g)=2CO(g) △H=-221kJ/mol ,则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kJ/mol9.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g)+H 2O(g)===CO 2(g)+H 2(g) ΔH>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S(g)+O2(g)===SO2(g)ΔH1, S(s)+O2(g)===SO2(g)ΔH2。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1)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变化(一)
学习
目标
1、能举例说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内容及过程
【自学导引】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有称为放热反应,
把称为吸热反应。
1、归纳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如何?(提示:可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能量,是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__能量,是反应。
【对点讲练】
【例1】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镁条在氯气中燃烧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例2】已知2H2+O2=2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③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④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式子。
(1)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代表、l代表、s代表
(2)用△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正值(即△H>0)表示;负值(即△H<0)
表示。
(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如:2CO(g)+O2(g)= 2CO2(g) △H=-565.2kJ·mo l-1表示。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探究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A.用KMnO4表示溶液褪色时间段反应速率,v(实验3)≈1.5×10-3 mol·L-1·min-1B.a<12.7,b>6.7C.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大于v(实验3)D.通常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均会加快反应速率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A B.B C.C D.D3.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铝熔点高,没能熔化B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H2、Cl2化合生成HCl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有气体产生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A.A B.B C.C D.D5.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化学必修二(sj)2.2.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预学案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力转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道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会从总能量和键能的角度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既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学习重点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学习难点从总能量的角度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知识体系梳理:若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反应。
若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反应。
课前预习:1.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的变化。
有些反应需要吸收能量,反应中能、能、能等转化为能,有些反应能够放出能量,反应中能转化为能、能、能等。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的放出或吸收。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定义:放热反应: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热量的反应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化学键的形成蕴涵着能量变化,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要吸收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一定不相等。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中或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2. △H单位: △H小于0表示反应△H大于0表示反应3.书写时:a.标明物质的状态,用、、分别代表气态(gas)、液态 (liquid)、固态(solid)。
b .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吸热为。
此处留白,学生填写预习中不明白的课前检测:1.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各举一例)常见放热反应:(1)所有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2)酸碱中和反应(3)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产生氢气(4)金属氧化(5)大多数化合反应(6)铝热反应2.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3.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太阳能的利用》教案-新版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一、教材依据版本苏教版必修2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第一课时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二、设计思想《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实际,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联系紧密,对于复习巩固所学的学科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极好的素材。
鉴于此,本单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虽然属于常识内容,但在教学中我们依然很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在教学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的课程理念,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的学为主”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用预设的问题约束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立足于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世界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让学生以方面看到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也看到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有人前景。
鼓励青少年关心能源问题,让学生感悟研究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为全人类的幸福努力学习。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使学生领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新能源开发利用需要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例如,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食物、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看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看到研究光合作用机理、模拟光合作用进行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前景。
从人类对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究,联想到要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需要解决转化的材料(如吸收储存太阳能的材料)问题,这无疑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3:2.2.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基础过关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3.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2 mol SO2和1 mol 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 mol 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 下列各图中,表示吸热反应的图是()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 2与CaO 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6.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 mol H 2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 能量B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C .1 mol H 2(g)与12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g)释放能量245 kJ D .1 mol H 2(g)与12mol O 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H 2O(g)的能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 与S 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HNO 3、H 2SO 4分别与NaOH 溶液反应都放出热量C.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N 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8.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 2与CaO 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9.已知断裂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 —H:436 kJ,I —I:151 kJ,H —I:299 kJ,下列对H 2(g)+I 2(g) 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A.放出能量的反应B.吸收能量的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可逆反应10.从宏观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练习-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大气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A.水煤气B.CO C.石油D.天然气3、下列不是化工能源的是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4、硫酸型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5、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大越好B.固体燃料块越大越好C.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D.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6、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7、已知H2(g)+C12(g)== 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 H2(g)+Cl2(g)的△H为A.+92.3 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D.+184.6 kJ·mol-1(白磷s);△H=+17kJ·mol-1根据以上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8、4P(红磷s) P是A.当lmol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B.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C.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D.白磷热稳定性比红磷大9、燃烧1g乙炔(C2H2)气体,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50kJ热量,则燃烧3mol 乙炔所放出的热量为A.50kJ B.150kJ C.450kJ D.3 900kJ10、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甲烷。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 ==2H2O(l);△H=-571.6 kJ·mol-12CO(g)+O2(g) ==2CO2(g);△H=-566 kJ·mol-1CH4(g)+2O2(g) ==CO2(g)+2H2O(l);△H=-890.3kJ·mol-1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烧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燃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后者大约是前者的A.0.8倍B.1.3倍C.1.6倍D.3.1倍11、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H2(g)+ I2(g)=2HI(g);△H = +52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kJ热量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热量C.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 HI气体需吸收52kJ热量D.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放出26kJ热量二、填空题12、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城市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使用的优点是。
高中化学 2.2.2 化学反应的计算练习(1)(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苏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试题
2.2.2化学反应的计算1、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7.24 g,加入含0.1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3 1 792 mL(标准状况),则(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 )A.1∶1 B.1∶2 C.1.87∶1 D.3.65∶1答案 C解析利用极值法分析,可知0.1 mol氢氧化钠不足,故先将NH4HSO4反应完,再反应(NH4)2SO4,因共生成NH3 0.08 mol,故与H+反应的氢氧化钠为0.02 mol,则可知NH4HSO4为0.02 mol,则(NH4)2SO4质量为7.24 g-115 g·mol-1×0.02 mol=4.94 g,n[(NH4)2SO4]=4.94 g132 g·mol-1≈0.037 4 mol,可得答案为C。
2、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B.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C.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D.可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答案 A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故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B错误。
3、(2017·漳州高三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 mol·L-1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L溶液中含有0.3N A个K+B.1 L溶液中含有K+和SO2-4的总数为0.9N AC.2 L溶液中K+的浓度为1.2 mol·L-1D.将0.3 mol硫酸钾溶于1 L水中,所得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3 mol·L-1答案 B解析0.3 mol·L-1K2SO4溶液中,c(K+)=0.6 mol·L-1,c(SO2-4)=0.3 mol·L-1,则 1 L溶液中含K +的数目为0.6N A ,K +和SO 2-4的总数为0.9N A ,A 项错误,B 项正确;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1 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受溶液体积大小的影响,2 L 0.3 mol·L -1K 2SO 4溶液中K +的浓度为0.6 mol·L -1,C 项错误;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指的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D 项错误。
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后练习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条燃烧B.氧化钙与水反应C.高温煅烧石灰石D.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3.红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2mol氢气和2mol一氧化碳气体,吸收262.6kJ热量。
能表示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是A.C+H2O→H2+CO-131.3kJ B.C(s)+H2O(l)→H2(g)+CO(g)+262.6kJC.C(s)+H2O(g)→H2(g)+CO(g)-262.6kJ D.C(s)+H2O(g)→H2(g)+CO(g)-131.3kJ4.肼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60~300℃时,在Cu等金属表面肼分解的机理如图:已知200℃时:Ⅰ.24233N H (g)=N (g)+4NH (g) -11ΔH =-32.9kJ mol ⋅;Ⅱ.2423N H (g)+H (g)=2NH (g) -12ΔH =-41.8kJ 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肼属于共价化合物B .图示过程①、②都是放热反应C .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200℃时,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422N H (g)=N (g)+2H (g) -1ΔH=+50.7kJ mol ⋅5.一定温度下,向10mL0.40mol/L H 2O 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 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2Fe 3++ H 2O 2=2Fe 2++ O 2↑+2H +,②H 2O 2+2Fe 2++2H +=2H 2O +2Fe 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2.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解析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①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能量守恒。
(2)反应热①含义: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②符号与单位:反应热用符号Δ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1。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实验探究 ①镁与盐酸反应②Ba(OH)2·8H 2O 与NH 4Cl 晶体反应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放出能量,有的吸收能量。
(2)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特别提醒]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炭的燃烧),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请根据下列信息分析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时,为什么会发生能量变化?从给出的信息可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生成物分子中新键形成放出能量。
断裂1 mol H 2和12 mol O 2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总和为436_kJ +249_kJ =685_kJ 。
形成1 mol H 2O 中的共价键释放的能量为930_kJ 。
因此反应放出的能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吸收的能量,故该反应放出能量。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右图形象地表示出来:a.若E1>E2,反应吸收能量;b.若E1<E2,反应放出能量。
(2)从物质总能量高低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从物质内部能量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作“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电能或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0-苏教版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
本节主要内容为科学家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最低”和“有序”变为“无序”的自然现象,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提出了互相关联的焓判据和熵判据,即凡是能够使反应体系焓减小、熵增大的反应方向,就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对于一个具体反应,需应用两个判据综合进行分析,不能片面地做结论。
本节课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完本节课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全面的分析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快慢和限度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详细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和反应限度”,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且生活中学生也能接触到很多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实例,知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有些反应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不能进行;有些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在加热或者加压条件下则可以进行。
这都为本节课的顺利展开做了充分的准备。
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大部分已初步养成了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具备了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疑。
三、教学目标2017版课程标准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内容要求如下: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可见课标对本节内容要求不高,但熵这一新的物理量的概念理解及应用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难点:决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①CO32-(aq)+H+(aq)=HCO3-(aq)②HCO3-(aq)+H+(aq)=H2CO3(aq) ③H2CO3(aq)=H2O(l)+CO2(g)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放出热量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OHC.浓硫酸 D.固体NH4NO3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3.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2-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2-1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5.对放热反应A +B===C +D ,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 A 、E B 、E C 、E D 分别表示物质A 、B 、C 、D 所具有的能量)( )。
A .E A >EB B .E A >E B +EC C .E A +E B >E C +ED D .E A +E B <E C +E D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B .②③C .①④⑤D .②④7.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以ΔH 1和ΔH 2表示:(1)2H 2(g)+O 2(g)===2H 2O(g) ΔH 1 (2)2H 2(g)+O 2(g)===2H 2O(l) ΔH 2ΔH 1和ΔH 2的关系为( )。
A .ΔH 2>ΔH 1B .ΔH 1>ΔH 2C .ΔH 1=ΔH 2D .无法确定二、双项选择题8.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CO 2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mol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mol9.已知化学反应2C +O 2=====点燃2CO,2CO +O 2=====点燃2CO 2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2 g 碳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B .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 .12 g C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44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D .将一定质量的C 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三、非选择题10.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4 g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37 kJ 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g铝与足量氯气化合生成固体氯化铝,放出热量274.2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 g CaCO3分解吸收热量17.56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 g 乙烷(C2H6)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20.32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11.由图2-2-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2-2A.A===B+C与B+C===A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B+C===A必然是放热反应1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
已知12 g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1<Q2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C.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13.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图2-2-3所示,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图2-2-3A.NaOH固体 B.浓H2SO4 C.NH4NO3晶体 D.Na2O2固体14.如图2-2-4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 ℃)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稀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图2-2-4(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15.已知破坏1 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36 kJ、391 kJ。
试计算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并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A2.B 解析:A、C两项中反应放热,B、D两项中反应吸热,其中B为氧化还原反应,D 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3.D 解析: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B 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5.C 解析:反应放热或吸热是比较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而不是某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比较。
6.D7.B 解析:H2O(g)转化为H2O(l)还要放出热量,即(2)中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而放热反应ΔH为负,放热越多,ΔH越小,故ΔH1>ΔH2。
8.AB 解析:乙炔燃烧每生成1 mol CO2放出b kJ热量,则1 mol 乙炔燃烧放2b kJ热量,B 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化学计量数增大,ΔH 的数量也相应增大,故A 正确。
9.AC10.(1)S(s)+O 2(g)===SO 2(g) ΔH =-296 kJ ·mol -1(2)2Al(s)+3Cl 2(g)===2AlCl 3(s) ΔH =-1 645.2 kJ ·mol -1(3)CaCO 3(s)===CaO(s)+CO 2(g) ΔH =+175.6 kJ ·mol -1(4)C 2H 6(g)+72O 2(g)===2CO 2(g)+3H 2O(l) ΔH =-1 560.96 kJ ·mol -1 11.D12.B 解析:根据“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可知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Q 1<Q 2, B 错误,A 、C 正确。
石墨和金刚石都为碳的单质,完全燃烧,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只是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不同,D 正确。
13.C14.(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2)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碳酸饮料中CO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3)Mg +2H +===Mg 2++H 2↑(4)小于15.解:N 2(g)+3H 2(g)===2NH 3(g),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N ≡N 键和3 mol H —H 键,生成6 mol N —H 键,则反应放出的热量=6×391 kJ -946 kJ -3×436 kJ =92 kJ 。
即ΔH =-92 kJ/mol 。
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 ΔH =-92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