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和内生论的研究

合集下载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

张曙光

货币理论的新视角

宁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以下简称《内生》)是一部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性著作,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作者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派都是在向传统理论和主流理论的挑战中产生的和发展的,都是在对名流大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当中涌现和成长的。因此,一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批判史(张曙光,1995)。这是由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其对象都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运动过程。一种理论其所以成为主流,一个学者其所以成为名家,就在于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对象作出更全面的描述和更深入的解释,因而有更多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由这种理论分析中得到的政策结论,能够解决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某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因而能够得到经验的检验,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主流理论进行挑战,要对名流大家的观点进行批判,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由此出发,看看传统理论和名家学说提出和解释了哪些问题,忽略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释对了,哪些问题解释错了,哪些解释还不够全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就能作出自己的理论创造。《内生》就具有的样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加以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这样,在主流货币理论的理论模型中,并没有为货币数量的决定或货币供给留下什么位置。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

12.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这一争论有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意义?

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

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从供货供应量到信用可得性

从货币供应量到利率:资金的数量与价格

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

国外学者的观点:

1. 外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弗里德曼(1963);米什金(1998)等。

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

2. 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

代表人物:托宾(1963、1976);萨缪尔森(1979)、琼·罗宾逊夫人(1982)等。

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

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

国内学者的观点:

1. 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

2. 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无论是对货币供给的理论研究,还是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指导,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货币供给性质研究的文献,既包含西方经济学界理论研究的经典论述,又包含近年来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文献综述

引言

货币供给的性质是内生性还是外生性,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现代货币理论争论的焦点,因为研究货币供给理论,决策货币宏观调控,评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弄清货币供给能否由央行进行控制,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研究。这既是货币理论研究的一大基本问题,也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内涵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概念来源于计量经济学,在计量经济学中,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分在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是否与随机扰动项相关,引申到货币供给中,区分在于是否与经济因素有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量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由此可以看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在货币理论研究

中具有较强的政策内涵: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则意味着货币供给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因素,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从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则说明货币当局能够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并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有效地影响经济运行。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外生性分析

一、研究意义

在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研究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存在着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还是由经济主体的经济需求内生决定的理论分野,这一理论分野在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这种政策含义表现得更为突出,也即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决定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因此,研究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对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意义。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讨论

在中国,主张货币供给内生论的学者主要有张曙光、赵海宽、孙伯银、宁咏等。孙伯银在《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1997 年前货币供给:政治内生性为主”,“1997年后货币供给:转向市场内生性”。“无论如何,货币供给都是内生性的。”

主张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的代表人物有黄达教授。在《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一书中,黄达教授明确指出:货币供给模型是M=m*B。由此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供给的是三个因素:C/D、R/D 与B。C/D 是货币供给中通货与存款货币之比;R/D 是准备金存款这个在商业银行之间流通的货币与存款货币之比;B是基础货币。这三个因素,在有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分别归之为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事实上三方面的行为对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是交叉的。黄达教授认为货币供给由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共同决定。

三、我国货币供给变量属性分析

内生性货币最新供给理论述评(DOC 10)

内生性货币最新供给理论述评(DOC 10)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

货币供给是外生(exogenous)还是内生(endogenous)的争论由来已久,货币供给的外生论者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经济运行之外的因素决定,如执政者的意志、自然条件、政策等。货币供给的内生论者认为是物价、利率、产出等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从属或适应于货币需求。持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的不同理念对货币政策应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都有重大影响。

一、外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19世纪初,以大卫李嘉图为首的“金块论者”是早期外生论的代表。在其后的通货论争中,以奥维尔斯顿、英国首相皮尔为首的通货学派获得了胜利,他们主张“银行券的发行决定于黄金数量”,也就是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1844年开始在英国实行的《皮尔条例》,使外生性的货币供给理论为多数人所接受。凯恩斯本人也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货币数量决定于中央银行的行动。但坚持外生性货币供给最为有力的莫过于货币主义者。

根据MV≡Py的恒等式,货币主义者在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真实产出y长期内不受M变动影响的前提下,得出货币量(M)决定价格(P)或名义收入(Py)的因果关系。中央银行应当实行“不变增长率”的货币控制规则。因此,他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货币供给是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主义者利用一般所公认的存款与货币

创造模型Ms=MBm,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基础货币(MB)与货币乘数(m1、m2)相互独立,互不影响;(2)影响货币乘数的各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长期而言也常会起反向作用而相互抵消,因而货币乘数可看作是常数;(3)基础货币比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要大:(4)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不但可以主动增减基础货币量,还可抵消货币乘数内某些系数变动的影响。由此,货币供给外生。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三:内涵观
内涵观
从信用货币所体现出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是否构成社会净财富的角度来界定货币外生 性与内生性的。
格利和肖(1960)最早提出了“外在货币”“内在货币”
‚(外在)货币是政府债务,它发行于政府支付商品和劳务货款时或作出转移性支付 时。它是消费者和企业持有的对政府的一种债权。从私人部门来看,这是一种外部的
货币经济学
01
因果观 控制观 内涵观
02
03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相关定义
货币外生性
• 货币的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和操作手段,并非决定于经济运行的经济变量的变化。
货币内生性
• 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
如收入、投资、消费等因素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因果观VS内涵观
内在货币具备内生性,外在货币具备外生性
内涵观VS控制观
外在货币由货币当局控制,内在货币与货币能否控制并无必然联系。
三种释义之间的关系
相互关系
因果观VS控制观
如果货币供给量无法由货币当局控制,而是由企业、银行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那 么货币供给量必然是由决定各个经济主体偏好的其他经济变量所决定。尽管货币当局可
以通过严格控制银行准备金比率和居民的现金漏损从而实现完全外生的控制货币供给,

6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

6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
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中央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及其货币政含义 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负债决定资产 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 中央银行:资产决定负债


美联储在2001年1月3日开始尤其是“9·11” 后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6.5%下降到 2003年6月的1%,而在2004年6月后又连续16次 以同样幅度加息,2006年5月10日上调到5%, 每次加息 0.25个百分点。你认为美联储的货 币政策操作是相机抉择的还是规则的?试阐述 你的理由。
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
货币基数:货币供给量中的最基本的部分,货币供 应量中货币当局的负债部分。 构成: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1.货币当局的净货币负债:最本质特征 2.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负债产生的基础和货 币供给的制约力量。 3.其运用能创造出多倍于其自身的存款货币。 4.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
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与“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 的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我看到有的书上解释与M1 成反比,与M2成正比,如何理解。教材上这个比例t 出现在分母上,按理应该是成反比。 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有一个理论前提,活期存款 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是不同的。按照法定存 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即保证和提高商业银行 的清偿能力,基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较强,被转移 和支付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 金率相对较高;定期存款由于到期才能支取,未到 期支取将损失利息,因此,流动性较低,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也就相对较低。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以,经济运行决定货币供给(量),货币供 给具有内生性。
四、两种内生货币模型比较(教P201)
1、函数图形分析:(文特劳布图解) (1)D(Y)右移到Dˊ(Y) (Md 〉Ms即 M2 〉M1 ) (2)央行的两种选择: 一是M1不变:提高i1——i2(Q ,外生性) 二是在i1不变、V不变时,M1——M2 MS↑V =P↑Q =Y , (内生性)
第五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5.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5.2 文特劳布—卡尔多内生货币理论 5.3 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 5.4 内生货币理论的宏观经济意义 5.5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政策启示
5.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范畴 1.内生性涵义
1 h r t*s s
(四)从货币供给机制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币(B) 与货币乘数(m)的乘积。
Ms= m×B. 西方关于基础货币(B)的定义是现金(C)加上 成员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蓄存款(R)。即: B=C+R。 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 以及超额准备金Re。所以全部基础货币方程式可表 示为: B=C+Rr+Rt+Re .
2、从准备金↓到各种融资工具↑从而达 到B的取得不依赖于央行,而从金融市场直 接融资取得,其规模和时间取决于企业贷 款需求,从而从外生性转变成内生性。

第八讲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

第八讲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
33
线就成了水平线。 尽管,信用货币的供给也要受央行货 币政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央 行可以独立决定货币供给,因为在 既 定 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央行也不能拒绝商 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流通中的货币 存量最终取决于公众的贷款需求,这就 是信用货币的内生性,货币供给曲线因 此是条水平线。
34
2、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莫尔认为,央行不能完全自主决定自 己的债务凭证 基础货币的供给。因为: 央行难以独立决定债券的发行。 央行 的债券发行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债券买入, 因为商业银行不是使用闲置资金,而是 卖掉有价证券或收回贷款资金买入国债, 如果经济偏热,商业银行难以提前收回 贷款,也不愿卖出有价证券,央行就难 以顺利发行债券。
38
Leabharlann Baidu
他投资回报率可能高于央行能够提高的 利率,商业银行不买国债,央行难以减 少货币供给。萧条时期利率太低,持有 国债比持有其他资产更符合银行的利益, 他们不愿将国债卖给央行,央行难以增 加货币供给。这就决定了央行无法完全 自主地买卖国债,调控经济。 显然,央行只能顺应货币需求,变动 货币供给,而很难像传统理论所说的那 样,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
32
因为这些货币供给与它们的需求都没 有直接关系,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条与 利率变动无关的垂线,这些货币都是外 生货币。 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 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 款发放,而贷款发放则取决于公众对贷 款的需求,商业银行不能拒绝合格借款 人的需求,所以只能在既定的利率水平 上,满足所有的贷款需求,货币供给曲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1 涵义:货币供给不为中央银行独立决定, 而由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所决定。
2 文特劳布模型:商品价格由劳动成本与某 种加成之和决定。(教P198)
P = K( W / Q )
K( W/L ÷ Q/L )
P =K( w / A )
A相对稳定,w 〉A ,P↑
P =P( w )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 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020/12/21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5.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5.2 文特劳布—卡尔多内生货币理论 5.3 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 5.4 内生货币理论的宏观经济意义 5.5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政策启示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n 3、结论: 物价是年平均工资率W与平均劳动生产率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2. 函数图形分析: 纵轴是利率i,横轴是货币需求量M,货币曲 线D是名义收入Y的增函数,是利率i减函数: 利率i↓,投资需求I↑,收入Y将↑,货币需求量 M↑(从货币曲线D上的A点到C点,货币需求量 从M2↑- M1),货币供给SM必须增加,否则, 收入Y就不↑,而停留在货币曲线D的A点上。 3. 结论:动态来看:MS = MD(Y) 中央银行Ms是被动、被迫作为最后的贷款人
强调了货币当局在控制货币供给量中的作用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5.2 文特劳布—卡尔多内生货币理论 一、新剑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概述(王
49)
二、卡尔多模型
1.内生货币供给的基本观点
货币供给决定于由收入水平所支配的货币需 求,货币需求创造货币供给。 ( R— )----I-----Y --- MD ----Ms
(教材P200)(这是难点,要注意重点备课)
(教P92、王P48)
三、凯恩斯的货币本质观:典型的名目主义者 (一)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 (二)货币的基础是"计算货币",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职能、贮藏财富职能 (四)货币的特征: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代替弹性 趋于零、周转具有灵活性及保藏费用低。 (五)货币的供需矛盾,宏观政策:国家可凭借权力创 造和增加货币供应
2、共同点 (1)都可以用卡尔多模型来解释 (2)两种理论的内生性都是它们外生性的隐蔽 形式 3、不同点 五、两种理论的主要局限
六、内生货币理论的新表述及其政策意义(教P204)
1. MD(Y)= Ms (Y) = PQ 当V不变, W↑ 〉 A↑ D(Y)↑--- Dˊ(Y)(曲线右移)
第一,MS不变,只有将i1↑--- i2 ,抑制过多的MD则MD(Y)↑=
I
M
1、传统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与基础货币供给的 论断 2、央行无法吞吐货币的现实分析 3、结论:公开市场业务有限,基础货币供给 具有内生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答:

(1)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政策因素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2)外生变量是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

(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

量的控制效应。

(4)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只是表明实际经济活动中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那么强。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金融112班陈梦蕊1113200047

所谓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可以影响内生变量,但它们本身是由经济模型不断研究外在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能够由政策控制,并以之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因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货币供给外生性分析: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的运行,但是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当经济出现不均衡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业务调整货币供应量使之能恢复到经济均衡状态。例如,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因此,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扩张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银行和企业家行为决定的,而银行和企业家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内的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它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一个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即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主要决定的。例如,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和内生论的研究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和内生论的研究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研究

摘要:根据对“货币供给是否由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变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货币理论可以分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本文将介绍国外学者对于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还要讨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的争论。

关键词:货币供给额;进出口;内生性;外生性

一、货币外生论和内生论的含义及其差异

外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内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本身就是一种对立的身份出现,所以两者在基本方面来看都是呈现两极分布。

二、国外研究

(一)主流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1.古典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都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他们的货币是金币,黄金的生产与经济的运行没有直接的内生的联系,按照费雪和庇古的货币数量说公式,都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的价格决定货币的供给。产出的多少为制度和技术因素所决定,既不受货币数量恩德影响,也不影响货币的数量。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 张曙光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                张曙光

货币理论的新视角宁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以下简称《内生》)是一部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性著作,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作者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派都是在向传统理论和主流理论的挑战中产生的和发展的,都是在对名流大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当中涌现和成长的。因此,一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批判史(张曙光,1995)。这是由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其对象都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运动过程。一种理论其所以成为主流,一个学者其所以成为名家,就在于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对象作出更全面的描述和更深入的解释,因而有更多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由这种理论分析中得到的政策结论,能够解决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某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因而能够得到经验的检验,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主流理论进行挑战,要对名流大家的观点进行批判,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由此出发,看看传统理论和名家学说提出和解释了哪些问题,忽略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释对了,哪些问题解释错了,哪些解释还不够全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就能作出自己的理论创造。《内生》就具有的样的特征。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加以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这样,在主流货币理论的理论模型中,并没有为货币数量的决定或货币供给留下什么位置。主流货币理论的形成始于凯恩斯《通论》的发表。在《通论》中,凯恩斯使用了货币外生性的假设,由于《通论》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凯恩斯主义遂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的外生货币理论也就成为主流货币理论。货币主义虽然在理论取向和政策主张上与主流凯恩斯主义相对立,从主张政府干预转向经济自由主义,从重视财政政策到突出货币政策,从实行“相机决策”的政策方式到主张“常数货币政策规则”,但在货币外生性这一基本理论假设上,其与凯恩斯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只是主流货币理论中的不同派别。在主流货币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货币外生性提出过质疑,也对货币内生性作出过一些分析和说明,如果以《通论》的出版为界,早期有银行主义学派中的图尔、威尔逊、富拉顿等,马克思,《货币论》时代的凯恩斯以及熊彼特等人,后期有卡尔多和“拉德克利夫报告”、格利和肖、托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者戴维森、温特劳布、明基斯、摩尔、罗西斯等人。很明显,前者未能成为主流,后者则由于内容上的缺陷和观点上的分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提不出一个可与主流理论相抗衡的新的货币理论。《内生》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主流货币理论进行挑战,并力图提出一个研究货币问题的新思路,构造一个内生货币理论的分析框架。首先,《内生》从货币的生产性出发,将生产的货币经济与交换的货币经济相对应,扩展了货币需求的内容,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作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找到了货币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途径,使研究的重点从货币的使用转向货币的创造,为内生货币理论奠定了独立而坚实的基础。进而,作者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并区分了不存在中央银行和存在中央银行的两种情况,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过程。为了给这一理论分析寻求经验支持,《内生》不仅从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一般地考察了金融机构的行为,而且从货币供给的制度特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基础货币内生性的宏观经济模型和超额准备率的理论模型,既为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货币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因此,《内生》

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再探讨上

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再探讨上

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再探

讨(上)

——基于联立方程回归的实证研究

杨旭冯兆云

2013-3-18 9:43:50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12期内容提要: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对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效果,因此需要我们给出清晰的回答。目前,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与否的问题虽然已多有论述,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外生说”缺少实证检验,“内生说”虽有大量的实证检验,但所采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包括:(1)它偏离了经济学关于判断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的标准;(2)它在确定解释变量时具有太大的随意性。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判断标准;其次使用TSLS方法对我国货币的供求函数同时进行了估计。按照明确后的标准,估计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在现阶段依然是外生的。最后澄清了关于货币外生供给的一些误解。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单位根检验

作者简介:杨旭(1974-),男,北京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E-mail:xyang@

我国的货币供给究竟是一个内生变量还是一个外生变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效果。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就意味着央行可以主动地、相机抉择地控制一国的货币数量,进而影响一国的整体经

济。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则意味着央行无法单方面地控制货币数量,因此单纯的货币政策无法产生可预计的结果,对经济的干预需要央行与政府共同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收入政策。显然,如果央行主观认为货币是外生的,但客观上却是内生的,那么货币政策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甚至对经济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与否的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研究

摘要:根据对“货币供给是否由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变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货币理论可以分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本文将介绍国外学者对于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还要讨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的争论。

关键词:货币供给额;进出口;内生性;外生性

一、货币外生论和内生论的含义及其差异

外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内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本身就是一种对立的身份出现,所以两者在基本方面来看都是呈现两极分布。

二、国外研究

(一)主流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1.古典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都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他们的货币是金币,黄金的生产与经济的运行没有直接的内生的联系,按照费雪和庇古的货币数量说公式,都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的价格决定货币的供给。产出的多少为制度和技术因素所决定,既不受货币数量恩德影响,也不影响货币的数量。

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凯恩斯明确地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自主地变动货币的供给量,调节利率。没有中央银行的决策,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不会增加。也就是说,经济运行的状况下不会自发地影响流通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的图形中,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它与利率和实际经济的运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3.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高能货币H、存款与准备金率D/R和存款与通货比率D/C,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货币当局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

D/C有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货币当局只要控制或变动H,就必然能在影响D/R 和D/C的同时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显然是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外生变量。

4.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

卢卡斯等虽然没有具体讨论经济运行和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但是,他们都强调中央银行货币的至关重要性,以及中央银行采取稳定的货币供给政策对于经济稳定的中央意义。因为,他们假定中央银行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隐含着经济运行不能直接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外生的意思。

(二)货币供给内生论

1.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内生货币理论

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温特劳布和卡尔多提出内生货币理论,他们认为货币的需求通过政府的压力,转化成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这就是说,不是货币供给决定经济运行,而是经济运行决定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只能顺应经济运行的要求供给货币,而无法执行自主性货币政策。

温特劳布认为,货币供给只能以名义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程度相应增加,而不为中央银行独立决定,即由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所决定,这就是温特劳布的货币内生性理论。

温特劳布内生性理论的一个遍体是卡尔多内生货币模型。卡尔多认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作为最后的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部门的偿付能力。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货币当局除了满足“交易需求”之外,别无选择,否则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困难。该观点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即货币需求创造自己的货币供给,供给因此而能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曲线的水平状。

2.莫尔的水平主义供给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卡尔多和温特劳布提出货币需求自创货币供给的理论以来。80年代末莫尔又将它们的理论进一步推向深化。如果说温特劳布—卡尔多的货币供给给内生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承担稳定经济金融秩序的责任的无奈,那么莫尔的理论则超越了关于“政治压力”、“缺乏道德约束”、“不完全竞争”以及“官僚主义惰性”等分析,而是对金融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进入了深入探讨。莫尔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信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负债管理自给基础货币、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

(三)托宾等的货币供给新论

1.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

“新论”一词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托宾(J. Tobin)教授在1963年发表的《作为货币创造者得商业银行》一文中提出的,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技术---货币乘数分析法而言的。“新论”强调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一性,以及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同一性,主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Redcliffe、美国的格雷(J. G. Gurley)和肖(E. S. Show)都对这一理论做出了贡献,最后经托宾等的完善而成为一种系统地货币供给理论。

1959年的英国《拉德克利夫》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对经济有真正影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

性;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应该是包括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该报告指出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控制目标的不恰当性,实际上就是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个不受中央银行控制的内生变量。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和肖出版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对以往观点作了进一步阐述。他们认为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的唯一分析对象,货币金融理论应该分析的是多样化的金融资产,货币仅仅是其中一种;控制货币的政策不是决策者可依赖的唯一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制度乃至经济制度的应该是一套完整的金融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债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在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唯一有能力创造活期存款形式的货币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却是能创造某种独特的金融债权凭证的机构,他们通过放款和投资与商业银行分享着扩张信用的能力;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会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于是货币供给不进决定于商业银行本身,而且决定于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应以更广义的货币定义作为理解货币与总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基础,货币统计的口径越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大。因此,格雷与肖试图建立一个以研究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完整的金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广义的货币金融理论,明确提出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问题。

1963年,耶鲁大学教授托宾发表了《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一文,并提出了“新论”一词。他认为,弗里德曼对于货币供给方程式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他还指出,存款与通货比率,从实际经济运行资料来看,并不是始终处于稳定的状况,而常常出现的是周期波动现象;至于存款与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商业银行行为的独立作用是很明显的。

“新论”的新颖指出主要表现在:1.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托宾等人认为,视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是错误的,货币供给深受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影响,H和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地倍数关系。2.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蓬勃兴起,它们的各项业务无论形式还是规模,都有较大的发展,打破了商业银行垄断信用市场的格局。货币供应新论的支持者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三、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这一问题,是从我国货币供给能否直接由中央银行有效控制这一角度提出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外生论”和“内生论”两者观点。

1.货币供给的外生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这个观点的含义在于认为我国货币的流通量是可以有中央银行自己来控制的。不过,我们国家的学者支持此类观点的较少。

2.货币的供给的内生论

我国学者基本都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的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的货币供给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体现出内生性。我国的学者从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两个方面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大量研究,已得到了详细完善的内生性理论构成。例如:宁咏《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提出了一个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运用中国的资料,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之进行了实证检验。有些学者借助ARCH模型,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