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三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山东大学)

合集下载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死、活细胞计数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死、活细胞计数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死、活细胞计数姓名:余振洋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三班时间:2011/5/26一、【实验目的】1、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的方法。

2、学习细胞计数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镊、解剖盘、无菌培养皿、滴管、“L”形针头、Eppendorf 管、塑料培养皿、移液枪、离心机、试管及试管架、血球计数板、显微镜、标记笔、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等2.实验试剂:PBS液、台盼蓝染液,75%酒精、生理盐水3.材料:小白鼠三、【实验原理】1.细胞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首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散成为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和繁殖。

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

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以及病毒学等。

2.细胞死活鉴定。

常用细胞死活鉴定方法有台盼蓝法: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DNA 结合,使其着色呈蓝色。

而活细胞能阻止染料进入细胞内,呈无色。

故可以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

本次实验即采用此方法。

伊红Y 法:细胞悬液与3倍量的0.15%伊红染液混合,2min后制片镜检,死细胞被染成红色而活细胞呈无色。

3.细胞计数:血球计数板(如图1所示)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由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的一大格即为计数室。

小鼠脾细胞培养

小鼠脾细胞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崔文强201300140012 2015.4.7 【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背景: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1.无菌条件:净化工作室,风淋室,传递窗,高效过滤器,洁净层流罩,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电热干燥箱,滤器,高压灭菌器,抗生素2.细胞生长条件:纯水蒸馏器,纯水仪,培养板,培养瓶,CO2培养箱,培养基,血清3.细胞检测条件:倒置显微镜,酶标仪,微孔板震荡器,高速离心机,移液器4.细胞保存条件:液氮罐1.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遁过高效滤器除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到净化。

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2.Zeiss滤器:过滤除菌:大多数培养用液,如人工合成培养基、血清、酶液等均采用滤过法除菌。

3.CO2培养箱:CO2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 ℃,5%CO2 。

使用CO2培养箱培养细胞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用螺旋口瓶培养细胞时,需将瓶盖微松,以保证通气。

②保持培养箱内空气干净。

定期消毒(90 ℃,14 h)。

③箱内灭菌蒸馏水3000毫升蒸馏水槽中以保持箱内湿度,避免培养液蒸发。

三、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1.水:新鲜配置的三蒸水或去离子水2.平衡盐溶液:无Ca2+、Mg2+的缓冲液PBS:NaCl 8.0 gKCl 0.2 gNa2HPO4.H2O 1.56 gKH2PO4 0.20加水至1000 ml3.消化液:①胰蛋白酶作用于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健,除去细胞间粘蛋白及糖蛋白,影响细胞骨架,从而使细胞分离。

②胰蛋白酶液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限度会损伤细胞。

③胰蛋白酶是一种黄白色粉末,用无Ca2+、Mg2+的PBS缓冲液配制常用的胰蛋白酶液浓度是0.25%。

用滤器过滤除菌。

④胰蛋白酶液消化时间:2-10分钟。

⑤用含血清培养液终止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4.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溶液,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①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观察小鼠脾脏实验报告

观察小鼠脾脏实验报告

观察小鼠脾脏实验报告观察小鼠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了解其基本组织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所需实验器材:手套、手术刀、显微镜片等。

b. 所需实验物品:小鼠尸体、解剖盘、理化盐水等。

2. 实验过程:a. 将小鼠尸体放在解剖盘上,进行外部解剖。

观察小鼠的腹部,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腹部皮肤。

b. 将小鼠的内脏器官暴露出来,找到脾脏。

c. 将脾脏取出,放在显微镜片上,用理化盐水清洗,以去除血液和杂质。

d. 用显微镜观察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并进行描述。

实验结果:小鼠脾脏是一个椭圆形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前部,与胃相邻。

观察到脾脏表面光滑,颜色暗红,呈现出类似叶片的形态。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脾脏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包裹,包膜内有纵横交织的网状纤维和平滑肌纤维。

进一步观察脾脏切片,可以发现脾脏内部由红髓和白浆组成。

红髓部分是由红色血球聚集而成,呈现出深红色,主要负责产生和贮存红血球。

白浆部分呈现出浅红色,主要负责产生、贮存和分化白血球。

除了红髓和白浆,还可以观察到脾小体。

脾小体是脾脏的功能单位,由中央的细动脉和围绕其排列的淋巴组织组成。

细动脉在脾小体内分支,形成富集淋巴细胞的血窦,血窦内的小窦构成了纤维结缔组织和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负责清除衰老或异常的红血球和其他细胞碎片。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小鼠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鼠脾脏是一个椭圆形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前部,与胃相邻。

2. 脾脏具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包膜内有纵横交织的网状纤维和平滑肌纤维。

3. 脾脏主要由红髓和白浆组成。

红髓部分负责产生和贮存红血球,白浆部分负责产生、贮存和分化白血球。

4. 脾小体是脾脏的功能单位,由细动脉和排列的淋巴组织构成。

血窦和小窦在脾小体中起到清除血液中异常细胞和细胞碎片的作用。

脾脏是小鼠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细胞,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背景: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1.无菌条件:净化工作室,风淋室,传递窗,高效过滤器,洁净层流罩,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电热干燥箱,滤器,高压灭菌器,抗生素2.细胞生长条件:纯水蒸馏器,纯水仪,培养板,培养瓶,CO2培养箱,培养基,血清3.细胞检测条件:倒置显微镜,酶标仪,微孔板震荡器,高速离心机,移液器4.细胞保存条件:液氮罐1.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遁过高效滤器除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到净化。

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2.Zeiss滤器:过滤除菌:大多数培养用液,如人工合成培养基、血清、酶液等均采用滤过法除菌。

3.CO2培养箱:CO2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 ℃,5%CO2 。

使用CO2培养箱培养细胞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用螺旋口瓶培养细胞时,需将瓶盖微松,以保证通气。

②保持培养箱内空气干净。

定期消毒(90 ℃,14 h)。

③箱内灭菌蒸馏水3000毫升蒸馏水槽中以保持箱内湿度,避免培养液蒸发。

三、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1.水:新鲜配置的三蒸水或去离子水2.平衡盐溶液:无Ca2+、Mg2+的缓冲液PBS:NaCl 8.0 gKCl 0.2 gNa2HPO4.H2O 1.56 gKH2PO4 0.20加水至1000 ml3.消化液:①胰蛋白酶作用于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健,除去细胞间粘蛋白及糖蛋白,影响细胞骨架,从而使细胞分离。

②胰蛋白酶液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限度会损伤细胞。

③胰蛋白酶是一种黄白色粉末,用无Ca2+、Mg2+的PBS缓冲液配制常用的胰蛋白酶液浓度是0.25%。

用滤器过滤除菌。

④胰蛋白酶液消化时间:2-10分钟。

⑤用含血清培养液终止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4.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溶液,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①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

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

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3月30日姓名张行润系年级 2009级生科4班学号同组者张少华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仪器编号 105一、实验目的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学习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等,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细胞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二)细胞死活鉴定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

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

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

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

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广州大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项目细胞培养实验题目小鼠肝细胞的原代培养专业生物技术年级、班别生技142姓名徐嘉宽学号 1414300030任课教师陈鲲细胞培养——小鼠细胞的原代培养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肾、脑、心肌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脱臼法处死新生小鼠,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新生小鼠肾、脑、心肌细胞进行了体外分离、培养。

(用眼科剪把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组织剪成小于1mm³大小的植块,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5~10min,最后将心肌组织块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

脑和肾直接进行组织块培养。

)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肾、脑、心肌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结论采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小鼠心肌、肾、脑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较好观察到心肌、脑、肾细胞的形态。

关键词原代培养小鼠细胞组织块法酶消化法1前言初步了解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学习植块培养法、营养液的配置及酸碱度的调节。

细胞培养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工程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当前,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并对原代培养有一个基本概念。

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通过无菌操作培养新生小鼠细胞。

2实验原理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一、引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成分,其在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研究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特性,需要将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并进行计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脾脏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计数,来获取关于淋巴细胞数量和纯度的信息。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C57BL/6小鼠。

2. 仪器与试剂:离心管、离心机、PBS缓冲液、0.83%氯化铵溶液。

3.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i. 将离心管预冷至4℃。

ii. 准备PBS缓冲液,并保持在4℃。

B. 小鼠准备:i. 用无菌技术将小鼠安全固定在手术台上。

ii. 使用无菌器械,剪开腹部皮肤和腹壁,暴露脾脏。

iii. 小心取出脾脏并放入含有PBS缓冲液的离心管中。

C. 细胞分离:i. 使用无菌器械,将脾脏组织切碎至细胞悬浮液状态。

ii. 将细胞悬浮液通过70μm滤网过滤,以去除大块组织残渣。

iii. 向过滤后的细胞悬浮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83%氯化铵溶液,进行红细胞溶解。

iv. 用PBS缓冲液洗涤淋巴细胞沉淀,重复此步骤2-3次。

D. 细胞计数:i. 取适量的淋巴细胞悬浮液,加入等体积的尝试涂片溶剂进行稀释。

ii. 在尝试涂片上使用布朗管计数室计数淋巴细胞数量。

三、结果根据实验操作所得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成功分离出小鼠脾脏中的淋巴细胞。

2. 经过红细胞溶解和洗涤步骤后,淋巴细胞沉淀呈现白色悬浮液状态。

3. 在计数室中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小型、圆形和较大的核。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地分离出了小鼠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并通过计数室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

然而,有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考虑和改进:1. 纯度问题:尽管我们成功分离出淋巴细胞,但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细胞类型的污染仍需进一步验证。

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来评估纯度。

2. 细胞活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没有对淋巴细胞进行活力测试。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实验报告1. 引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抵御病原体侵袭和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疾病侵害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为了研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我们需要将其从脾脏中分离出来并进行计数。

本实验旨在描述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与计数方法。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小鼠脾脏样品•细胞培养基•消化酶•离心管•细胞计数板•显微镜2.2 实验方法2.2.1 小鼠脾脏样品的获取1.选择适龄的小鼠,以确保其脾脏发育成熟。

2.用消毒工具将小鼠颈部暴露,进行脾脏的解剖。

3.将脾脏置于无菌的容器中,迅速将其转移到实验室。

2.2.2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1.将小鼠脾脏放置在无菌离心管中,并加入足够的细胞培养基。

2.使用搅拌器或离心机将脾脏组织均匀分散于培养基中。

3.加入消化酶,按照说明书中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化。

4.在消化结束后,用细胞培养基冲洗脾脏组织,以去除余留的消化酶。

2.2.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计数1.取适量的脾脏细胞悬液,加入细胞计数板中。

2.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细胞计数板中的淋巴细胞数量。

3. 实验结果3.1 小鼠脾脏样品的获取从适龄的小鼠身上成功解剖出脾脏,并将其转移到实验室。

3.2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小鼠脾脏细胞成功地被分离并悬浮于培养基中。

3.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计数了细胞计数板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并记录了结果。

具体数据如下: 1. 格子1:20个淋巴细胞 2. 格子2:18个淋巴细胞 3. 格子3:22个淋巴细胞 4. 格子4:19个淋巴细胞根据计数结果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每格淋巴细胞数目为19.75个。

4. 结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分离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进行了有效的计数。

通过计数结果,可以推断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数量在每格约为19.75个左右。

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死活细胞鉴定

死活细胞鉴定

生命科学学院Life Science College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姓名: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学号:201300140062 同组者:曾玮璠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4月12日姓名: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从小鼠体内分离和制备脾细胞的方法,为后续的免疫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

二、实验原理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富含各类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通过机械破碎和细胞筛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脾组织分散成单细胞悬液,再经过离心、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和红细胞,从而获得较为纯净的脾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2、主要试剂:无菌 PBS 缓冲液、红细胞裂解液、胎牛血清、培养基3、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无菌培养皿、细胞筛、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小鼠的处理提前将小鼠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

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将其仰卧固定在解剖板上。

用 75%的酒精消毒小鼠腹部皮肤。

2、脾脏的获取在无菌条件下,沿腹部中线剪开皮肤和腹膜,暴露腹腔。

小心地分离出脾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将脾脏放入盛有少量无菌 PBS 缓冲液的培养皿中。

3、脾细胞的制备用镊子和剪刀将脾脏剪成小块,置于细胞筛上。

用注射器活塞轻轻研磨脾脏组织,使细胞通过筛网进入下方的离心管中。

加入适量 PBS 缓冲液冲洗细胞筛,收集全部细胞悬液。

4、离心和洗涤将细胞悬液离心(1500rpm,5 分钟),弃上清。

加入红细胞裂解液,轻轻吹打混匀,室温静置 5 分钟,以裂解红细胞。

再次离心(1500rpm,5 分钟),弃上清。

用 PBS 缓冲液洗涤细胞 2-3 次,每次离心后弃上清。

5、细胞计数和培养用适量含血清的培养基重悬细胞。

取少量细胞悬液,加入台盼蓝染液,在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数量。

根据实验需要,将细胞调整至合适的浓度,接种于培养板或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五、实验结果1、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备的脾细胞,可见多数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有细胞核。

细胞形态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和损伤。

2、细胞计数结果经台盼蓝染色后,计数活细胞比例,通常应在 90%以上。

小鼠脾脏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脾脏的解剖学位置和结构。

2. 学习脾脏细胞分离、培养和计数的方法。

3. 掌握细胞染色、观察和计数的技巧。

4. 了解脾脏细胞在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滤血、产生抗体和清除衰老、异常红细胞等功能。

脾脏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是研究免疫学的重要模型。

本实验通过分离小鼠脾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计数,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以了解脾脏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C57BL/6小鼠。

2. 仪器与试剂: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离心管、离心机、PBS缓冲液、胰蛋白酶、细胞培养基、血球计数板、染色剂、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解剖小鼠:处死小鼠后,打开腹腔,分离脾脏。

2. 脾脏细胞分离:将脾脏组织放入PBS缓冲液中,用解剖剪剪碎组织,加入胰蛋白酶消化酶,37℃消化30分钟。

3. 细胞培养:消化后的细胞用PBS缓冲液洗涤,加入细胞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进行原代培养。

4. 细胞计数:采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5. 细胞染色:采用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活力。

6. 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和染色效果。

五、实验结果1. 脾脏细胞分离:成功分离出小鼠脾脏细胞,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密度约为1×10^6个/mL。

2. 细胞培养: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呈单层生长,细胞形态正常。

3. 细胞计数:培养细胞密度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指数增长。

4. 细胞染色:细胞染色效果良好,细胞核染色深,细胞质染色浅,细胞活力较高。

5. 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正常,生长旺盛,无明显病变。

六、实验讨论1. 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 本实验成功分离出小鼠脾脏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和计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脾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2. 学习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确保细胞培养的无菌环境。

3. 熟悉染色法鉴别细胞生死状态的技术。

4. 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动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指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是指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6-8周龄小鼠。

2. 实验试剂:胰蛋白酶、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PBS缓冲液、细胞培养瓶、无菌手术器械、无菌操作台、血球计数板等。

四、实验步骤1. 无菌操作准备:在无菌操作台内,将所有实验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包括手术器械、培养瓶、移液器等。

2. 小鼠脾脏取出:将小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

3. 脾脏处理:将脾脏放入含有DMEM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用剪刀将脾脏剪碎,去除结缔组织和脂肪。

4. 胰蛋白酶消化:向脾脏组织中加入适量的胰蛋白酶,在37℃水浴中消化10分钟。

5. 终止消化:加入等量的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

6. 细胞计数: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计算细胞总数和活细胞数。

7. 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8. 观察细胞生长: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包括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等。

9. 细胞传代:当细胞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五、实验结果1. 成功制备小鼠脾细胞悬液,细胞总数和活细胞数符合预期。

2. 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形态正常。

小鼠脾脏切片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切片实验报告

小鼠脾脏切片实验报告简介小鼠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承担着过滤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入侵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脾脏进行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和分析脾脏的组织结构以及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实验小鼠(种类、数量等)2. 0.9%生理盐水3. 4% 碱性缓冲液(pH值7.2-7.4)4. 氯仿、醇、苯胂、二乙基氨基乙醇、玻片、显微镜方法1. 准备小鼠的脾脏组织样本:取出小鼠,将其腹部剖开,谨慎取出脾脏并放入0.9%生理盐水中清洗,去除附着在外表的血液。

2. 组织固定:将脾脏样本切块,放入4% 碱性缓冲液中固定,室温下静置2小时。

3. 组织块预处理:脾脏样本去除碱性缓冲液,用氯仿清洗,然后置于含有逐渐增加浓度的醇中,最终浓度为99%的醇溶液,室温下静置4小时。

4. 组织脱水:将脱水后的组织块置于苯胂中,进行脱脂处理。

5. 渗透:将组织块放入苯胂和二乙基氨基乙醇的混合液中,渗透24小时,确保组织块彻底渗透。

6. 切片:将渗透好的组织块置于切片机中,用切片钻制备薄切片(厚度约为5μm),并将薄切片放在玻片上。

7. 干燥:将薄切片放在恒温箱中,用适当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

8. 上浮脱脂:将干燥后的切片放入40的水中上浮脱脂,然后将切片挂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鼠脾脏切片的结果显示,小鼠脾脏由红髓区和白髓区组成。

红髓区呈现为较为紧密的细胞结构,细胞核显著,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可见大量红细胞。

白髓区则由较稀疏的细胞结构组成,细胞核呈现为细长形或圆形,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集群。

小鼠脾脏切片中可见到免疫细胞的聚集。

由于脾脏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在切片中可以观察到。

淋巴细胞呈现为较大的圆形细胞核,周围有少量细胞质。

巨噬细胞则呈现为较大的细胞体积,细胞核较大,细胞质丰富,常位于红髓区中。

浆细胞则呈现为中等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细胞质内可见到免疫球蛋白的沉积。

实验三小鼠脾细胞的分离制备及其活力检测

实验三小鼠脾细胞的分离制备及其活力检测

实验三小鼠脾细胞的分离制备及其活力检测
实验二小鼠脾细胞的分离制备及其
活力检测
材料
1、器材:离心机、手术剪、镊子、平皿、10ml离心管,5ml 注射器等
2、动物:昆明小鼠(25g左右,雄性)
3、试剂:碘伏、红细胞裂解液、Hank’s 液、0.4%台盼兰染液
方法
1、取小鼠一只,置于蜡盘上,颈椎脱臼处死,用碘伏消毒小鼠腹部后,打开腹腔,取出脾,去除周围的结缔组织,放入含有5ml Hank’s的平皿中。

2、用眼科剪将脾一端剪一小口后,将含有5ml Hank’s液的注射器从脾的另一端刺入脾,缓缓注入Hank’s液,即可见脾细胞悬液流入平皿,注意在注射Hank's液同时不断转动针头方向,直至脾变苍白为止。

3、将平皿倾斜静置10 min后,用干净吸管吸取细胞液到10ml 离心管中,平衡后,离心(1500rpm 10min),将
离心管盖子打开,快速弃上清液,往管底的细胞中加入1ml的红细胞裂解液,充分混匀20秒,立即加入9ml的Hank’s液,混匀,离心(1500rpm 10min),弃上清,将细胞定容到1ml。

4、吸取0.1ml的细胞悬液到干净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0.4%台盼兰染液,混匀,吸取1滴的细胞液到玻片上,加上盖片,显微镜观察:死亡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染色。

正常情况下,活细胞数应达到95%以上。

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死活细胞鉴定

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死活细胞鉴定

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死活细胞鉴定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2013年6月8日姓名陈少坤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同组者张劲松王洪善科目细胞实验题目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死活细胞鉴定一、前言细胞培养的概念: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被分离出来,然后在体外特殊培养环境中继续存活,并保持其生理、生化特性直接从生物体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尚未分裂、增殖的细胞,称为原代培养细胞。

原代培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续增殖,在数量上大量扩增,这时就成为继代培养细胞。

细胞培养基要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包括 pH、渗透压、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已保证细胞的增殖。

细胞培养皿是特殊制造的使细胞可以贴壁。

细胞培养箱常指二氧化碳培养箱。

它可以提供合适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和培养基中的缓冲系统共同作用,保持细胞培养液的酸碱度。

超净台通过将空气进行过滤,为细胞培养的各种操作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环境,使细胞培养免于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细胞培养特点:大量实验材料单一、纯粹细胞类型培养基的成分可控,即生长条件可控/全合成、无血清培养基易于观察易于操作,改造活细胞必需通过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来保持内部生理环境的稳定性。

细胞死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原先不能进入细胞的物质也能够进入细胞。

台盘蓝染料正常情况下被活细胞阻拦在细胞膜外,只有细胞膜受损或者细胞死亡后,才能进入细胞。

因此,活细胞一般不能被台盘蓝染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伊红和苏木精是最常用的细胞染色剂。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山东大学实验报告二、实验目的回顾细胞培养的有关学习分离小鼠脾细胞的技术学习悬浮细胞的计数学习简单的细胞培养技术学习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及实验记录三、实验用品试剂:小鼠,70%酒精,蒸馏水, PBS, 细胞培养液,台盘蓝,伊红溶液仪器解剖盘,镊子,剪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管,血细胞计数器四、实验步骤一、原代培养1.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牺牲小鼠。

2.将小鼠浸泡在 70%酒精中几分钟。

脾细胞制备实验报告

脾细胞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 熟悉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 学习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 熟练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重要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指从供体组织中获得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首次培养,以获得单层细胞。

传代培养则是在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将细胞消化分散后,按一定比例转移到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扩大培养。

实验材料:1. 小鼠脾脏组织2. RPMI-1640培养基3. 胰蛋白酶4.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5. 无菌操作台6. 血球计数板7. 计时器8. 移液器9. 吸管10. 染色剂(例如台盼蓝)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无菌操作台、实验器材等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 配制RPMI-1640培养基,加入双抗。

2. 脾细胞提取:- 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

- 将脾脏放入含有RPMI-1640培养基的离心管中。

- 使用剪刀将脾脏剪成小块。

- 将组织块加入胰蛋白酶溶液中,37℃水浴消化10分钟。

- 期间轻轻摇动离心管,以促进消化。

- 消化结束后,用吸管吸取消化液,过滤去除组织碎片。

3. 细胞计数:- 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用移液器吸取适量,加入血球计数板。

- 使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记录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

- 根据计数结果,调整细胞浓度。

4. 细胞培养:- 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 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适时更换培养基。

5. 染色观察:- 待细胞生长到一定密度后,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

- 观察细胞生死状态,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1. 细胞培养成功,细胞生长良好。

2. 活细胞数与总细胞数比例较高,说明细胞死亡率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4-06同组者:吕赞洪俊蔡正琦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培养细胞的条件有水的质量、无菌环境,最适温度、渗透压、气体条件、最适PH、营养条件和培养基质等。

2.细胞死活鉴定细胞生死状态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

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主要存以下差异:①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地通过;而细胞死后,细胞膜受损,其通透性增加。

基于此,发展出了以台盼蓝、伊红、苯胺黑、赤藓红、甲基蓝以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或溴化乙啶等为染料鉴别细胞生死状态的方法,上述染料能使死亡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

此外,应用植物质壁分离的性质也可鉴定植物细胞的生死状态。

活细胞的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因其原生质的选择透过性已遭破坏,故与高渗透压溶液接触时不产生质壁分离。

②代谢上的差异:活细胞中新陈代谢作用强,细胞内的酶具有较强的活性和还原能力。

基于此,发展处了以荧光素二乙酸酯(FDA)、荧光素二丙酸酯、荧光素二丁酸酯或荧光素二苯甲酰酯等酯化的荧光素鉴别细胞生死状态的方法,上述酯化的荧光素亲脂性提高,容易被细胞吸收进入,活细胞内的酯酶具有较强的活性,可将酯化的荧光素分解而释放出能发荧光的荧光素,该物质不能自由透过活的细胞膜,积累在细胞内,荧光显微镜下显示有明亮的绿色或黄绿色荧光;而死亡细胞内的酯酶因失去活性,不能分解酯化的荧光素,荧光显微镜下显示不发光。

另外,可用亚甲基蓝为染料鉴定酵母细胞的生死状态。

亚甲基蓝是一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活细胞因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亚甲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故活的酵母细胞在用亚甲基蓝染色后显示无色;死亡酵母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衰老酵母细胞,因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亚甲蓝仍处于氧化态,故呈现蓝色或淡蓝色。

3.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如图3)。

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图4)。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l/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图1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a、平面图;b、侧面图)图2血球计数板网格的分区和分格三、实验材料和用品1.材料小鼠脾脏;2.试剂PBS缓冲溶液、1640培养液、台盼蓝;3.器材解剖剪、解剖镊、培养皿、吸管、橡皮头、烧杯、移液枪、注射器、针头、EP管(上述器具彻底清洗、消毒、烤干、包装好)、倒置相差显微镜、酒精灯、酒精棉球、试管架、解剖板等。

四、实验步骤1.原代脾细胞培养1) 取材:取小白鼠一只,采用断头法处死,清水洗净小白鼠并浸于75%酒精中灭菌3min,取出转入超净工作台内的解剖盘内,无菌操作打开腹腔,取出脾脏,去除周围的脂肪组织,镊起脾脏用PBS液自上而下冲洗1-2次,转入无菌玻璃培养皿中,待用。

2) 分离脾细胞:用滴管先向上述无菌玻璃培养皿中滴入PBS液30滴,再用L形针头注射器在皿内吸取PBS液0.2ml,然后将其沿脾脏长轴方向注射入脾内,用针尖在脾脏上扎眼,并用L形针头轻刮脾脏表面挤出脾细胞,用滴管吸皿中的PBS液冲洗脾脏并吹散挂出的脾细胞,稍微倾斜并静置1-2min,吸取上述静置后的脾细胞悬液上清部分放入EP 管,以3000转/分离心1-2min。

3) 培养脾细胞:从超净工作台中区塑料培养皿一个,用移液器加入细胞培养液2ml,并在皿上做记号,待用。

取上述离心后的EP管,在超净工作台内打开弃去上清液,用“移液器吸取塑料皿中的培养液400ul,加入弃去上清液的EP管中,用枪头吹匀管底的脾细胞,然后吸取200ul脾细胞悬液接种于上述塑料培养皿中,混匀,然后放入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2.细胞死活鉴定(台盼蓝法)1) 试剂配制:用生理盐水配置0.4%台盼蓝染液,备用。

2) 染色制片:取0.5ml 细胞悬液放于干净的试管中,加1-2滴(约0.1ml)染液,混合,2min 后制成临时装片,镜检。

3) 染色结果:死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

3.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1) 染色计数:取上述步骤二所制备0.5ml 细胞悬液放于干净的试管中,加1-2滴(约0.1ml)染液,混合2-5min ,滴加少许染色后的细胞悬液于放有盖片的血球计数板的斜面上,使悬液自然充满计数板小室(注意:不要使小室内有气泡产生,否则要重新滴加;在普通光镜物镜下计数四个大格内的细胞数,压线者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2) 根据染色结果计算活细胞率:依据死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的原则计数死细胞数和细胞总数,以如下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100-%⨯=细胞总数死细胞数细胞总数)活细胞率(五、 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分别计算了角上的四个大方格,计数结果如下:稀释程度:5倍×100%=44.6%六、 注意事项1.小鼠一定要将血放干净并且在酒精中充分浸泡3min ,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操作台;2.为近一步保证无菌操作台的无菌环境,可在玻璃挡板口点一酒精灯,一般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3.取小鼠脾时注意保持其完整,注入缓冲液要慢而准且适量,不要撑破脾脏,保证细胞分散游离出来,也不能使游离的细胞中含有块儿状物质;4.培养液PH 为7.0~7.4,其中加有酚酞,正常状况细胞生长过程代谢物使PH 下降,培养液的颜色改变呈黄色,因此可通过培养液颜色变化初步判断细胞生长状况;5.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膜和核完整,细胞质透明,而细胞质出现较多颗粒状或空泡证明细胞衰老。

除游离期和衰退期外细胞一般贴壁生长。

游离期细胞一般圆形,折光率高,而衰退期细胞皱缩,透明度下降,立体感很差,较易区分;6.倒置显微镜将物镜与载物台间的空间解放,可以允许连同培养皿一同观察。

七、附录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药物的筛选方法1) MTT分析法以活细胞代谢物还原剂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噻唑蓝为基础。

MTT为黄色化合物,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可作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链,在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的作用下tetrazolium环开裂,生成蓝色的formazan结晶,formazan结晶的生成量仅与活细胞数目成正比(死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消失,不能将MTT还原)。

还原生成的formazan结晶可在含50%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20%的十二甲基磺酸钠(pH 4.7)的MTT溶解液中溶解,利用酶标仪测定490 nm处的光密度OD值,以反映出活细胞数目。

也可以用DMSO来溶解。

步骤:a) 接种细胞用含10%胎小牛血清得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1000-10000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200ul。

b) 培养细胞同一般培养条件,培养3-5天(可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决定培养时间)。

c) 呈色培养3-5天后,每孔加MTT溶液(5mg/ml用PBS 配)20ul.继续孵育4小时,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对于悬浮细胞需要离心后再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

每孔加150ul DMSO,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融解。

d) 比色选择490nm波长,在酶联免疫监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2)NCI所用的体外化疗药物筛选法简单地说,NCI的体外化疗药物筛选系统由60种不同的人体肿瘤细胞株组成,测定每个受试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抑止各肿瘤细胞的生长的能力或细胞毒性程度。

以常规采用的筛选试验为例,在实验开始前一天,所有60种肿瘤细胞株细胞先接种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然后将受试化合物10倍梯度稀释,一般最高浓度采用10-4mol。

每种化合物试验5种不同浓度。

样品加入细胞悬液后培育48小时。

此后用细胞染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用sulforhodamine染色,再测定吸光度用以估计细胞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