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
精神病和神经病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
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
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
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
根据现有的资料说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那么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的新代产物在脑聚集过多所致。
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
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
但凡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缓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病症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与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
概括地说,可以将病症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病症,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病症,表现为瘫痪。
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病症、检查以与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
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那么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FCC定义为“包含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主要任务:①②③④急性时相反应、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感染、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血浆AAT、AAG、Hp、Cp、CRP,以及α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等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PA、Alb、TRF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
苯丙酮酸尿症(PKU):是主要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50μmol/L。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称之为痛风)血清中的蛋白质因为都是由氨基酸组成,性质相似,除清蛋白等少数蛋白质有某种特性可利用染料结合法等方法测定外,其他都需制备特异的抗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免疫扩散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等方法测定。
临床所指的特定蛋白质主要有:Alb、PA、AA T、AAG、Hp、AMG、CER、TRF、CR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这14种蛋白质,目前已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参考物质。
血糖: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89~6.11mmol/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是一种多肽,与胰岛素结构相似,主要为IGFⅠ和IGFⅡ。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血糖浓度高于空腹水平上限6.1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八)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十三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一、A型题:1.甲状腺激素发挥效应与下列何类信号途径关系最为密切?()A.cAMP-PKA信号途径B.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途径C.以单跨膜片段为受体的信号途径D.与酪氨酸激酶有关的信号途径E.与热休克蛋白有关的信号传导途径2.甲状腺激素来源于:()A.甲状腺胶质细胞B.甲状腺腺泡细胞C.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D.甲状腺胶质细胞及甲状腺滤泡旁细胞E.甲状腺腺泡细胞及甲状腺胶质细胞3.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好的方法是:()A.TSH测定B.TT3、TT4测定C.甲状腺131I吸收D.FT3、FT4测定E.TGA、MCA4.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敏感的试验是:()A.基础代谢率测定B.血清T4测定C.血清T3测定D.血清TSH测定E.甲状腺131I吸收率测定5. 下列哪一项与Graves病无关?()A.甲状腺功能刺激抗体(TSAb)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C.抗微粒体抗体(MCA)D.抗T3、T4抗体E TSH受体抗体(TRAb)6.下列哪种检查结果不符合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A.血清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B.游离FT3、FT4低于正常C.血胆固醇增加D.血清TSH增高E.膝腱反射亢进7.垂体性甲亢主要是哪一种激素原发性升高?()A.TRHB.TSHC.FT3、FT4D.rT3E.以上都不是8.直接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激素有:()A.糖皮质激素、胰岛素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胰岛素、雄激素D.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维甲酸E.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9.下述激素必须通过细胞膜上受体才能发生效应的有:()A.血管加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儿茶酚胺B.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和甲状腺素C.CRH、醛固酮和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前列腺素和雄激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10.有关激素水平的测定正确的是:()A.激素分泌与体位无关B.激素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一定提示功能异常C.使用化学发光和酶免法,随时可取血测定D.24小时尿中激素浓度的测定受影响更少E.激素分泌与情绪无关11.关于正常人皮质醇节律,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清晨最高,下午最低B.午夜最高,下午最低C.下午最高,午夜最低D.清晨最高,午夜最低E.午夜最高,清晨最低12.下列哪项不是肾上腺皮质增多症的临床表现?()A.糖耐量异常B.血压增高C.血脂增高D.血钙减少E.发育延迟(小儿) 13.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A.水牛背B.胆固醇明显增高C.高血压D.骨质疏松E.高血糖14.男,20岁,多毛,肥胖,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浓度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能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抑制。
第18章-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0-6.5 g/L。
• 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 g/L,压迫 症状期为1.9-7.0 g/L,麻痹期为0.5-6.5 g/L;脑炎蛋白质 含量为0.5-3.0 g/L。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 检测原理
– 脑脊液蛋白测定与血清中蛋白测定的方法基本相同,参见第六 章。
二、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 临床意义
CSF葡萄糖含量减低见于
脑部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 菌性脑膜炎。
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錐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 脑膜肿瘤 弥散性脑膜肿瘤浸润时减低甚至消失, 低血糖 低血糖昏迷、胰岛素过量 神经梅毒 梅毒性脑膜炎和麻痹性痴呆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 项目检测依据
– CSF蛋白质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新生儿较高,可达 1g/L,早产儿可达2g/L。
• 正常成人>450mg/L时,一般是由于血脑屏障损伤或颅 内病变导致的生成增加的病理性增高,如感染、出血、 占位性病变、蛛网膜黏连及多次电休克治疗等。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1
脑脊液蛋白质
2
脑脊液葡萄糖
3
脑脊液氯化物
4
脑脊液酶类
5 脑脊液中常用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一、脑脊液蛋白质
正常CSF中的蛋白质80%以上来源于血浆,通过血脑屏 障的超滤作用进入,其中80%为白蛋白,20%为球蛋白。
无色透明; 比重1.004~1.007; 蛋白质含量200~400mg/L; 葡萄糖含量2.5~4.4mmol/L; 除含有较血浆多的镁和氯外,其他离子成分均比血浆低; 分泌速度为0.3~0.4ml/min,每天产生约600~700ml,每天的转换率为4~5次。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为周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
新增了四章,删去了已经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
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章重点。
书末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
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肌肉组织的应激性;维持酶的催化作用。
(-)血清钾测定( K +): 【参考值】 离子电极 ( ISE )法或酶法: 3.5~5.5 mmol/L
一般视为运铁蛋白的量。男 50~77 μmol/L 女 54~77 μmol/L 2.2 血清铁饱和度(TS): 铁饱和度=血清铁/TIBC×100% 铁饱和度 33%~35%
未饱和铁结合力:25.2~50.4μmol/L
(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TIBC-血清铁)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新生儿减低,2岁以后与成人相同; 青年女性和妊娠妇女可增高. 病理变化: 1.血清TIBC增加: 慢性缺铁性疾病:血清铁降低而TIBC增高, 提示缺铁 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铁蛋白释放增加 2.血清TIBC将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铁降低或转铁蛋白缺 乏的慢性疾病:
质激素 1.3.钾分布异常: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稀释细胞 外液引起 1.4.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利用或形成糖原,消耗细
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1.5.原因不明的低K+性麻痹(家族性)
2.高血钾症:血清K+高于5.5 mmol/L >7.5mmol/L: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必须给予适当治疗。 血K+增高见于: 2.1.输入过多:静脉输液;输大量库存血。 2.2.排泄障碍:急、慢性肾衰;肾皮功能减退; 低醛固酮症。 2.3.细胞内K+外移:血管内溶血;大面积烧伤; 创伤等。
【临床意义】维持渗透压平衡,保证神经肌肉 (心肌)的应激性。
1.低血钾症:血清K+低于3.5 mmol/L <3.0 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 血K+降低见于: 1.1.摄入不足:术后或其它原因,不能进食又未补钾 1.2.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服用排
神经生物学研究常用方法
1.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神经科学的发展与的研究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
总体上,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六大类: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脑成像技术。
7.1形态学方法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形态学方法有束路追踪、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其他还有受体定位、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形态定位等方法。
7.1.1束路追踪法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重大目标,它对研究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方法学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的逆行和顺性溃变(顺行溃变指胞体或轴突损伤后的轴突终末的溃变,逆行溃变指去除靶区之后神经元胞体的溃变)研究。
20世纪40年代主要手段是镀银染色法,根据变性纤维的形态变化来判断变性纤维。
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Nanta法,能遏制正常纤维的染色而仅镀染出变性纤维。
但该法不易显示细纤维,1971年Kristenson等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幼鼠的腓肠肌及舌肌结果在脊髓和延脑的相应部分运动神经元胞体内发现HRP的积累。
不久LaVail正式使用HRP作为轴突逆行追踪,以后遂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
HRP可被神经末梢、胞体和树突吸收,轴突损伤部分也可摄入。
在胞体内,HRP的活性可持续4~5天,在溶酶体内对联苯胺呈阳性反应而显现出来。
被标记的神经元可以清晰的显示胞体、树突及轴突。
除了HRP标记法,还有荧光物质标记法、毒素标记法、注射染料等方法。
7.1.2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
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进展迅速,应用广泛,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
近年随着纯化抗原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开展以及标记技术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不仅用于许多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而且也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等临床实际。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三十六页,共56页。
脑脊液中主要酶类检测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十七页,共56页。
五、脑脊液中常用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l 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人的精神活动起 着重要的作用,某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及精神病可表 现出神经递质代谢的变化;
4.血脑屏障受损和影响
l 脑外伤、出血、梗死、缺氧、炎症、肿瘤等可使血脑屏 障遭到破坏;
l 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程度破坏,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高,使蛋白及大分子物质、离子、细菌、病毒等通过血脑 屏障进入脑组织。
第六页,共56页。
第七页,共56页。
脉络丛上皮细胞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
★ 最易通过物质: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
指数> 100,表明屏障完全崩溃。
IgG和白蛋白比率 =
CSF中IgG mg/L CSF中白蛋白mg/L
诊断脱髓鞘疾病
免疫球蛋
CSFIgG mg/L×血清白蛋白g/L
=
反映鞘内IgG合成
白指数
CSF中白蛋白mg/L×血清IgG g/L
第二十三页,共56页。
第二十四页,共56页。
(四)特异性蛋白检测
第二十九页,共56页。
临床意义
增高:
1、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下丘脑损害 3、急性脑外伤和中毒影响脑干 4、糖尿病或大量注射葡萄糖后 5、早产儿和新生儿
第三十页,共56页。
三、脑脊液氯化物
Ø 脑脊液氯化物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2~1.3倍 。
Ø Donnan平衡:正常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
,为了维持脑脊液及血浆渗透压之间的平衡,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
生物化学检验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代谢产物、酶活性等指标,来评估生物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
1.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2.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3. 血糖和糖尿病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 2 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4.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电解质检查:包括钾(K)、钠(Na)、氯(Cl)、钙(Ca)、镁(Mg)等指标,用于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
6. 心肌酶检查: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损伤情况。
7. 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用于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这些只是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一部分,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指标会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生物化学检验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验室的要求进行采样和检测,以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大学医学检验专升本毕业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局部: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一、细菌学1、微生物种类、大小测量单位。
2、细菌细胞壁成分与功能;中介体、质粒的概念及功能。
3、细菌特殊结构的概念及功能4、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条件、生长周期5、人工培养基种类和用途6、革兰染色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及意义7、抗酸染色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及意义8、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观念消毒灭菌的常用方法9、细菌的遗传变异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10、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致病物质:侵袭力:概念、组成毒素:内、外毒素概念、种类、特点感染类型: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院感染的概念:二、重要病原菌的微生物检验1、球菌:葡萄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生化特征、采集标本注意点、检验淋病奈瑟菌生化特征、所致疾病、采集标本注意点、检验2、肠道杆菌:共性:检验程序及常用培养基:埃希菌属细菌种类:3、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杆菌、不动杆菌的鉴别要点4、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法、罗氏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OT试验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5、厌氧菌:常见种类、标本采集要求、培养方法。
三、病毒学1、病毒的特点、结构及复制过程。
2、病毒感染类型:3、抗病毒免疫:INF的定义、种类及作用。
4、常见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流感V:结构、变异、传染途径肠道V:传染途径、所致疾病肝炎V:现有种类:HA V HBV HCV HDV HEV HGVHA V:传染途径、所致疾病、微检HBV:血中存在形式、核酸类型、抗原结构、三组抗原抗体检验及意义狂犬病毒:传染途径、传染源、所致疾病逆转录病毒:传染途径、所致疾病AIDS、HHV〔人类疱疹病毒〕:结构、感染状态、所致疾病四、其它微生物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的概念五、真菌学1、真菌组成:菌丝、孢子2、培养基种类、菌落类型、采集标本注意点六、免疫学绪论:免疫的概念、生理功能及种类。
626 医学检验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医学检验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质医学检验综合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检验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目标医学检验综合考试范围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约70分临床基础检验学:约50分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约50分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约50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约50分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选题第1~120小题,每题2分,共120题、240分;多选题第121~150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Ⅳ.考查内容(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1)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分级、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
(2)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评价和性能判断:检测系统的比对、方法学性能评价、质量目标设定与方法学性能判断。
(3)校准与溯源性:基本概念、参考测量系统、溯源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参考物质的互换性和基质效应。
(4)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概念、评定方法、评定实例。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1)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的意义、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估的内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与诊断性能。
(2)参考区间、分界值与医学决定水平:参考区间的建立和转移、分界值与医学决定水平。
(3)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内容、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方法、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研究、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评价指标。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流程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流程精神疾病是一种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庭成员都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及时准确地诊断精神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流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于真实的临床实践。
一、病史采集与初步评估在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开始阶段,医生或专业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病史采集与初步评估。
这一步骤对于了解患者的背景信息、病情发展和症状表现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详细询问病史、现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二、临床评估与症状评定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医生需要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临床评估,并进行症状评定。
这一步骤旨在进一步确认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症状特征。
医生通常会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或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量表评估表等,来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医生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如药物使用、身体疾病等。
三、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例如,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尿液和生物化学等实验室检验,以发现和排除可能的身体疾病或药物滥用。
四、精神病理学评估和诊断在综合了病史采集、评估、症状评定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后,医生需要进行精神病理学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并进一步明确疾病类型和诊断依据。
医生通常会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五、治疗计划制定与药物治疗一旦确立了精神疾病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病理实验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之间的病理变化差 异,以及相同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过程,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讨论与展望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 方向,提出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法的建议。
段进行探讨。
04
实验结果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特点
脑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结构发生萎缩、软化、坏死等变化,导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的损伤。
细胞凋亡与坏死
神经系统疾病中,细胞凋亡和坏死是常见的病理变化,导致神经元 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丧失。
炎症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炎症反应,包括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浸润的免疫 细胞等,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产生损伤。
切片机
用于将包埋的组织切成薄 片。
染色机
用于对病理切片进行染色 。
03
实验步骤
动物模型的制备
动物选择
选择适当的动物种类,如大鼠、 小鼠或猴子,以确保实验结果具
有代表性。
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目的,采用适当的手段建 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如药物 诱导、基因敲除或脑损伤等。
实验分组
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以便对比分析。
病理变化与疾病类型的关系
1 2 3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丢 失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这些变化与认知功能 减退密切相关。
帕金森病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 路易小体的形成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等 ,导致运动功能受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精神医学中的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疾病治疗
精神医学中的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疾病治疗当人们提到精神医学时,他们往往想到各种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
然而精神医学不仅仅局限于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事实上,了解疾病的生物学是成功治疗的重要一步。
这正是神经生物学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生物学在精神医学中的作用,以及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 神经生物学和精神医学的结合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活动以及它们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因素。
神经生物学家使用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方法来了解神经系统和细胞的功能。
当神经生物学应用于精神疾病领域时,这主要涉及遗传学、神经化学和神经影像学。
2. 遗传学许多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在家族中具有遗传性。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亲戚患有某种精神疾病,那么这个人患上相同或相似疾病的风险就更大。
神经生物学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确定这些疾病的具体遗传基础。
3. 神经化学神经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化学信息传递的过程。
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时,许多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物质涉及到这个过程。
精神疾病病人通常会出现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
例如,抑郁症患者常伴随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或失衡。
4. 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使用各种技术(例如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来检测神经系统的活动和功能。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例如患者在经历某些心理活动时哪些区域会显示更强的活动。
5. 应用神经生物学还可以用于寻找精神疾病的生物标记。
生物标记是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特定疾病的特定生物化学或物理特征。
尚未发现可用于所有精神疾病的生物标记,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化学成像技术已经证明对于识别某些神经元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非常有用。
6. 临床治疗神经生物学以多种方式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
最常见的应用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疗法。
药物治疗基于神经化学的理论,选择药物以增加或减少特定神经递质水平以及其他相关效应。
电抽搐疗法通常用于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卫生问题,并且其确切机理仍有待大量研究。
脑科学中的生物化学解析
脑科学中的生物化学解析当谈到脑科学时,我们通常会涉及到神经元、神经递质和神经通路等概念。
然而,在脑科学研究中,生物化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研究脑内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可以揭示出大脑是如何运作以及产生思维和行为的。
脑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可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通信,从而影响人类的认知和情绪。
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γ-氨基丁酸(GABA)等。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参与了许多功能,包括运动协调、奖励感和学习记忆等。
缺乏多巴胺的人可能会出现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症状。
而过多的多巴胺则可能导致精神病和成瘾等问题。
因此,平衡多巴胺的水平对于维护正常的认知功能和情绪至关重要。
血清素是另一种影响人体行为和情绪的重要神经递质。
血清素参与了许多功能,包括情绪调控、睡眠调节和食欲控制等。
缺乏血清素可能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增加血清素的水平,可以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
除了神经递质,脑内还存在着其他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
例如乙酰胆碱是一种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参与了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传递,对于大脑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普遍相信,提高乙酰胆碱的水平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生物化学还涉及到与脑功能相关的分子和反应。
例如,脑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抗氧化反应在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氧化损伤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反应,可以寻找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综上所述,脑科学中的生物化学解析是了解大脑运作和思维行为的关键。
通过研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氧化应激等生物化学物质和反应,在理解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
生物化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生物化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不同的领域,一个研究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另一个则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形成了一个新的交叉领域,即生物化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
这个交叉领域关注于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如何影响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以及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的活动。
这种交叉研究已经为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例如药物研发、神经科学和精神疾病治疗。
神经化学和心理学神经化学是生物化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的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反应和分子,以及神经递质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情感。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反应来传递信息。
例如,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与愉悦和奖励相关。
当我们参加愉悦的活动时,多巴胺水平会升高,使我们感觉到快乐和满足。
相反,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失望时,多巴胺水平会降低,使我们感到不快乐。
神经化学研究正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并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例如,抗抑郁药物被用来治疗抑郁症,这些药物通过影响多巴胺和其他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提高情绪和情感状态。
而抗精神病药物则被用来治疗精神疾病,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一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和思维过程。
药物代谢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催化剂,可以对药物分子进行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通过被人体内的酶类加工代谢成可被排泄的物质。
生物体中的酶具有特异性,药物代谢的速率和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取决于药物所使用的酶及其含量。
该过程一般分为两步,先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然后被肾脏或肝脏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过程可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可以增加患者代谢药物的速率,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相反,积极情绪和正向体验可以减缓药物的代谢速度,增强治疗效果。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心理因素对医学疗效的影响,为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作用有哪些
经验交流279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作用有哪些文笃政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7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患者身体内部的一些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对患者体内的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
正是因为这项技术的作用,在医院当中这项技术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将简要的探讨一下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一般来说我们在进行临床生物化学这项技术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检测的主要目标是患者体液当中的一些化学成分。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患者身体内部的一些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有助于医生的患者体内的一些指标进行判断。
这项技术是最近几年以来一个新兴的技术,也是在最近几年以来发展较快的技术。
虽然这些技术是一项较为新型的技术,但是由于其在临床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这项技术在最近几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测过程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就是。
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些有关自动化的生化仪器当中。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在进行这方面的应用过程当中,是当前这项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医学的不断进步,在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对患者的身体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因此在最近几年以来,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的数量越来越多。
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我们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当中,通过将其应用到一些自动化生物仪器当中,可以提高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的效率,对于医生提高工作效率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医学界当中,针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光谱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在目前的医院当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在很多有关临床生物化学检测的应用技术当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技术则是光谱分析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技术。
这两项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使用到有关生物化学的技术以外,还应用了有关光学以及电化学的技术。
精神疾病的神经学与生物学基础
精神疾病的神经学与生物学基础精神疾病是指对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异常影响的一类疾病,它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对精神疾病的神经学与生物学基础的深入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一、神经学基础1. 神经递质异常神经递质作为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化学信使,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多巴胺的异常释放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谷氨酸的紊乱与抑郁障碍存在关联。
通过对神经递质异常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针对特定神经递质的药物可改善患者的症状。
2. 神经网络连接异常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神经网络之间的协调活动。
然而,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经网络连接常常存在异常,这导致了认知和情绪功能的受损。
例如,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额叶重要联结异常,这可能与他们的注意和工作记忆问题有关。
3. 遗传学因素遗传学研究已经证明,精神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通过基因与表达型的关联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出与精神疾病风险相关的一些基因。
例如,与帕金森病有关的LRRK2基因突变也与焦虑障碍发生有一定关联。
二、生物学基础1. 神经化学物质异常与神经递质异常类似,一些与生物化学反应有关的物质也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例如,抑郁症患者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升高,这是由于压力反应引起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程紊乱所致。
2. 神经电信号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在神经电信号传递过程中存在异常,这导致了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异常。
例如,躁狂症患者在脑区网络活动中的共振频带存在异常,这反映了他们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的紊乱。
3. 神经发育异常神经发育的异常也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些精神疾病的风险基因会影响神经元形成和连接过程,这最终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例如,自闭症的发生与早期婴儿期间的神经发育异常相关。
神经元的生物化学特征
神经元的生物化学特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元的生物化学特征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神经元的分子组成、神经元的活动调控机制、以及神经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神经元的分子组成神经元的分子组成是其生物化学特征的核心内容。
神经元的细胞质主要由细胞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构成。
其中,蛋白质是神经元最为重要的分子组成部分。
神经元中有数百种蛋白质,它们参与调节、控制和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存在丰富的细胞骨架,主要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神经元特有的神经鞘蛋白构成。
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神经元的形态,支撑细胞内各种器官的位置,并参与神经元的运动和合并。
神经元的活动调控机制神经元的活动调控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到多种离子通道、受体和信号分子。
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由离子通道控制,在膜电位超过阈值时,神经元才会发生动作电位。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是膜电位瞬间剧烈的变化,传递神经信号的关键步骤。
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进行联系。
神经元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囊泡和突触膜等组成部分。
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为神经信号的化学信使,传递到相邻的细胞。
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则包含多种受体,接收神经递质并引发复杂的细胞反应。
神经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神经元在多种疾病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障碍和癫痫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元的活动调控机制有关。
神经元的退化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元退化性疾病,主要与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和神经元突触密度的下降有关。
神经元在精神障碍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精神障碍一般包括多种与记忆、认知、情感等有关的症状。
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神经元突触密度的改变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发展。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癫痫中,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不正常,导致脑区域过度兴奋并发生癫痫性发作。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原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们,这些疾病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而是涉及到神经生物学的因素。
神经生物学是对于神经元,及其和其他细胞以及各种物质之间作用的科学研究。
神经递质、神经元等概念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神疾病不仅包括情绪性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还涉及到神经递质等神经生物学因素造成的病理变化。
研究表明,精神疾病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通路、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和神经元的异常变化。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息息相关。
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分别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儿茶酚胺适用于对精神状态和行为调节,而五羟色胺途径则与情绪等方面有关。
通过了解神经递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可以从生物角度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分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造成神经疾病的因素通常与神经元的异常状态有关。
神经元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生物化学变化,正常的神经元状态有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间隔进行快速连续的信号交换,但在某些精神疾病的情况下,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通路发生了异常变化,致使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发生了滞后或中断,这种情况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
此外,人体内还有许多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物质,例如荷尔蒙等。
研究表明,神经元与其他细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精神疾病的另一重要因素。
荷尔蒙、血清素等一系列物质,这些物质与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互相作用,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机制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底物情感压抑、焦虑等症状。
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以抗抑郁治疗为例,现代技术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对神经元信号的传递机制进行改变,影响人体的化学反应机制,从而减轻抑郁等症状。
同时,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也极不可忽视,抗抑郁药物治疗会引起许多不同的逆反应,因此,在初期治疗中,需要认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身体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脑脊液的改变
脑脊液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 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受阻,颅内压 力将增高。
脑脊液的变化
10
三、中枢神经递质与神经生长因子
1.神经递质的概念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发 挥信号传递作用的特定化学物质。
2.中枢神经递质的分类
胆碱类 儿茶酚胺类 吲哚类 氨基酸类 多肽类 气体类
(E)
分泌等神经、精神活动
吲哚类
5-羟色胺(5-也有兴奋性的,与睡眠、痛觉、 情绪和精神活动有关
氨基酸类
谷氨酸(Glu)、天冬 氨酸、-氨基丁酸 (GABA)和甘氨酸 (Gly)
前两者为兴奋性递质,与神经兴奋、精 神分裂和退行性病有关;后两者为抑制 性递质,与精神焦虑、镇痛、神经兴奋 有关
13
4.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 factor,NTF)是 一组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延长其生存时 间并调节神经细胞分化和形态重塑的特异性内源 性信号蛋白。
➢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的生长受其环 境中起营养作用的信号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抑 制性信号因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共同调控。
19
检测方法
双缩脲法、凯氏定氮法、染料结合法、 比浊法、酚试剂法、直接紫外吸收法
参考区间
➢ 腰池液为(150- 450)mg/L ➢ 脑池液为(100- 250)mg/L, ➢ 脑室液为(50-150)mg/L;
神17 经元
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能量代谢缺陷; 自由基分子代谢异常; 神经递质的异常; 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
18
第二节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化检验
一、脑脊液蛋白质
(一)脑脊液总蛋白检查
CSF蛋白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新生儿较高, 为1 g/L,早产儿可高达2g/L。CSF蛋白质定量方法有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等; 正常成人超过450mg/L,一般是病理性的增高。脑 膜炎、脑炎、脑脊液循环梗阻、脑软化、肿瘤、退行 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均可增加。
2.脑脊液的生成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95%)—经室间孔
→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外
侧孔、正中孔→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
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
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9
蛛网膜下 腔
3.脑脊液的功能
缓冲压力,保护脑组织; 为脑组织提供营养,运走代谢产物; 维持脑组织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调节颅内压力。
6
7
脉络丛上皮细胞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 ★ 最易通过物质: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 ★ 不易通过物质:
清蛋白、葡萄糖、钙离子 、乳酸、 氨基酸、尿素和肌酐 ★ 不能通过: 纤维蛋白、补体、抗体、某些药物、 胆红素、胆固醇
二、脑脊液的生成与作用
1.脑脊液的概念
脑脊液是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
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多肽类
下丘脑释放激素、神经 垂体激素、脑肠肽、垂 体肽、阿片肽
参与应激、情绪、镇痛、催眠、免疫等 多种神经精神调节
气体类
CO、NO、H2S等
作为神经递质在学习、认知、记忆和神 经内分泌过程中发挥作用12
3.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一类影响神经元生存和发育、诱 导神经元分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神经元 在发育时的生长、分化,以及成年神经元 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11
主要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功能
类别
代表物质
主要功能
胆碱类
乙酰胆碱(Ach)
能够与靶细胞膜上的N型、M型胆碱能 受体结合,与感觉、运动、学习、记忆 等多种功能有关
多巴胺(DA)、去甲肾 是交感神经节细胞与效应器之间重要的
儿茶酚胺类 上腺素(NE)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参与记忆、觉醒、疼痛、内
14
四、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生化机制
1.神经组织的生化代谢特点
糖代谢:有氧氧化供能,磷酸戊糖途径和中间代 谢活跃; 蛋白质代谢:含量高,种类多,转换快,功能重 要; 脂类代谢:磷脂为主,并含有较多的糖鞘脂和胆 固醇,大部分在脑内合成,少量来自膳食;
15
核酸代谢: RNA的含量特别高,代谢速度快慢与 神经系统所处功能状态相关,生长因子、生长激素 等可促进更新; 能量代谢: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供能,低血糖情 况下也可以利用酮体;对缺糖和缺氧均极敏感,血 糖下降50%即可致昏迷,中断血流几分钟就可引起 死亡;ATP的水平高,合成和利用快,以磷酸肌酸 (CP) 形式贮存。
❖ 多种原因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都 可能导致神经、精神疾病。
3
4
一、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1.血脑屏障的概念
在血-脑之间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的“屏障” ,称为血脑屏障。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 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 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2.血脑屏障的组成和特点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焊接”;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是连续的; 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的85%都被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 所包绕。
5
3.血脑屏障的功能
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性通透; 介导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确保中枢神经元代谢和正常功能。
4.血脑屏障受损和影响
脑外伤、出血、梗死、缺氧、炎症、肿瘤等可使血 脑屏障遭到破坏; 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程度破坏,局部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高,使蛋白及大分子物质、离子、细菌、病 毒等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神经及精神疾病 的生物化学检验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 酶类的检测 熟悉: 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脑脊液的形成 及功能 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
第一节 概述
❖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系组成的错综复 杂的电-化学信号网络;
❖ 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和外周神经系统;
16
2.神经变性病及其发生机制
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是指以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改 变的一类慢性疾病,可累及大脑、 小脑、脑干和脊髓等不同部位。其 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某种或某些特 定部位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以至坏死 ,伴胞质内结构紊乱,但无炎症或 异常物质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