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学解译
遥感地质解译报告
![遥感地质解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e596ae1a37f111f1855ba5.png)
遥感解译及地学分析西藏干果山地区地质解译报告遥感地质解译报告——西藏干果山地区为例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主峰北坡,狮泉河上游;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日土县,属羌塘高原湖盆区。
区内最高海拔6674m(昂龙岗日)、最低海拔4326m,平均海拔大于5000m;地貌类型为高山、极高山区,属丘状高原高山宽谷地带,湖漫滩、湖成阶地发育。
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
一、地质概况:1、地层:第四系(Qh ,Qp):以冲洪积、湖积物为主;古近系(E):以牛堡组E1-2n、邦巴组E2-3b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
白垩系(K):以多尼组K1d、郎山组K1l变质砂岩、砾岩、灰岩及变质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熔凝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的一套地层体为主,占该区的绝大部分,局部出露去申拉组(K1q)、竟柱山组(K2j)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
侏罗系(J):以木嘎岗日岩群(J M)灰—深灰色或灰绿色薄—中层状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为主,局部出露沙木罗组(J3s)绿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
三叠系(T):局部出露东巧蛇绿岩群(T3J D)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异剥橄榄岩、异剥辉石岩、橄榄岩、辉橄岩、层状辉石岩及均质辉长岩)、席状岩墙(床)群(辉绿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及硅质岩。
2、岩浆岩:该区岩浆岩分布较广,主要有蛇绿岩,中酸性侵入岩,中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位于该图西北及东南角。
3、构造:晚三叠世以来,该区经历了裂解拉张、挤压会聚、碰撞造山、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等地质发展演化阶段,形成了北西西向为主体的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一系列北西西向的褶皱构造。
二、使用的遥感图像: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2004年9月),经图像校正、图像镶嵌、单波段分析、波段相关性分析,选择最佳波段组合(TM7、4、1),得到该区最佳遥感影像图。
该影像清晰,纹理清楚,无云覆盖,包含的信息量大,适合遥感地质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2f16a765ce050876321363.png)
节。本次解译工作采用的工作手图为 1 : 1 0 万T M影像 大量 细条状 灰黑 色 的影 纹 , 这些 灰黑 色影纹 大多呈 透 图。工作方法是: 根据不同的岩石 、 地层 、 岩浆岩 、 构造 镜状或细脉状近东西向平行分布 , 条带状纹理发育。 等 地质 影像 特征 , 总结各 地质 单元 的遥感 地 质解译 特 山脊形态多为浑圆状 一 半浑圆状 , 水系不发育。岩I 生 : 主 征, 在此基础 上建立调查 区遥感地质解译 标志 、 布署 解 要为 中 一 厚 层状石英砂 岩 、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细砂 译路线、 填写解译点影像特征卡片、 总结区域( 1 : 1 0 万) 岩、 大理岩化灰岩 、 硅质岩 以及少量脉状 、 透镜状分布 的 遥感解译特征 , 最后对解译情况进行野外实地验证 。 基I 生 火山岩。与相邻地层界线明显, 常为构造接触, 地层 工作原则 : 解译路线布置在实际地质调查路线之间, 遥 间多发育线状影像 , 使得地层多被线状影像分割, 呈条块
成制作的 l : 2 5 万 ̄ i d T M影像陶以及相关的 1 : l O 万T M
像; 其二 是采川荚 陆地_ _ l 星( P M( 5 、 4、 3 ) + E T M 8 ) 假彩 色合 成; l i  ̄ i f
质 解译 ] 一 作 方法 。
2遥感 地质解译 的丁作方 法
填 图种类一致 或基本 吻合 。
( 2 ) 石炭纪 一 早二叠世西金乌兰群碎屑岩组( C P 。 X ) : 主要分 布于乱泉滩 和黑熊 山南一带 , 呈近东西 向带状分
调查 区遥 感影像 岩石 一地层单元 的划分是地质解 布 。由于受 到后期构 造作用 的影响 , T M影像 图中显示 浅灰 色调 为主 , 夹杂 译 填 图的基础 内容 , 也是 解决遥 感 构造分 析 的关键 环 出条块状分 布的特征 。以灰褐色 、
4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
![4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55e30155270722192ef762.png)
层产状的陡缓及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的关系。
2.微地貌:微地貌形态及其局部异常现象,尤其当它 们在平面上沿直线方向连续出现或呈有规律的转折时, 也是岩性变化或构造现象的反映。例如,山脊上的垭 口,山坡上的陡坎或低洼带,则可能是断层通过或岩
性发生变化。平原地区的微地貌变化有助于隐伏构造
的解译。
4.1.7 影纹图案
冲沟短而密,呈直角或较大的锐角与2级冲沟相
交,而2级冲沟长而稀疏。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常
发育在黄土区,有时在含泥质很高的粉砂岩区也
能形成较稀的羽毛状水系。
新疆若羌县
新疆莎车县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2)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级 冲沟多成对出现,近于平行,在其交汇处形成钳
状的沟头。该水型:泥质岩、页岩、粉砂岩、黄土岩
地区;
(2)中等密集型:含泥质较高的砂岩、泥质灰
岩、裂隙不甚发育的花岗岩、灰岩区;
(3)稀疏型:透水性强的砂岩、抗侵蚀能力强
的均质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砾岩区。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1)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2级 水道组成的图形像鸟类的羽毛。其特点是:1级
坡立谷和局部沉
降区。
鄱阳湖地区
(四) 环状水系
常与放射状水系同时出现,共同构成“车轮状” 水系。沿花岗岩体上的环状节理、穹窿构造上的 岩层层理、片理均能形成环状水系。
(五) 其他特殊水系类型
在特定的地形、地貌或构 造条件下,形成一些特殊 的水系类型,包括: (1)星点状水系:发育于岩 溶地区,在岩溶发育的初 期,地面上落水洞星罗棋 布,地表径流少而短,且 时隐时现,没有完整的格 局。星点状水系是识别灰 岩的重要标志。
2.对比法
遥感地质学 第七章 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 第七章 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1567abd66f1aff00bed51e87.png)
⒌水系特征和地表水体异常 水系多沿断裂(软硬相间岩层层理)发育⑴.显示断裂存在的水系异常
6. 不受岩性控制的水系:突然变宽或变窄、河流直线段与曲流段突然转换、纵向上河床突然变化或突然出现跌水现象(瀑布)、水系的“肘状”拐弯
第七章 构造解译
一.构造解译任务:在遥感图像上,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二.构造解译具体内容⒈ 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特征和尺度;⒉ 判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⒊ 编制构造解译图;⒋ 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三.构造解译基本原则 ⒈结合所研究构造形迹的规模,收集相应比例尺的遥感资料; ⒉多波段、多时相、不同种类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 ⒊应用各种地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⒋遵循构造地质学原理和基本理论,从构造总体轮廓、区域构造格架入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单个构造,或分区、分构造层进行解译,最后,分析各构造形迹间的组合关系和分布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一.断裂构造直接解译标志
⒈岩石或地层发生位移(水平或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沿走向追索某一岩层、岩脉、矿体或侵入体接触界线,影像突然中断、位错—导致与不同色调、地形等特征另一组地层相接 垂直方向—立体观察时,若近水平岩层在河谷两侧的空间自然延伸后相接不上—上下错位
⒉构造发生位错
⑵.显示断裂存在的水体异常 ①.多股泉水沿直线出露 ②.湖泊、沼泽呈长条状分布 ③.直线状、折线状延伸的湖岸、海岸 ④.沿直线串珠状排列的若干湖泊、沼泽、岩溶漏斗
遥感地质学·线性、环形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线性、环形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a610435ef46527d3250ce02d.png)
《遥感地质学》结课报告----遥感图像线性构造及环状构造解译及其实际应用—电磁波及其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浅析班级学号:1803090131姓名:马欢任课教师:隋志龙二○一二年五月五日目录一、遥感地质学简介 (1)二、线性构造解译 (3)三、环状构造解译 (8)四、实际应用 (9)一、遥感地质学简介简介遥感地质又称地质遥感,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
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
它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
用各种探测仪器,从远距离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及其它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1960年,地理学家普鲁特首先提出这一术语。
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以来在航空摄影、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基础上,综合应用空间科学、光学、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等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现阶段的遥感技术仍以地球(包括大气圈)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性能,由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传感仪器,从远距离接收或探测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情况和动态资料。
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大、获取情报速度快、受地面障碍限制小,并能在短时期内连续、反复进行观测等优点,因而在探测自然资源、监视环境动态变化、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遥感仪器(传感器)、运载工具(遥平台)、地面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资料判译和应用机构等四个部分组成。
按运载工具的类型,遥感技术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机载)遥感和航天(星载)遥感等。
研究内容遥感技术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和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学的应用。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4a4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f.png)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1. 引言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地表或大气属性的遥感观测,获取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手段来进行地质解译。
本实验旨在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来了解地质构造变化的特征。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多光谱遥感影像,该影像覆盖了实验区域的全景。
此外,还使用了地质调查报告,包含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的信息。
2.2 实验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以获得准确的反射率数据。
2. 生成特征图像:利用波段组合技术生成不同特征的图像,如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像等。
3. 地物提取与解译:通过目视解译或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提取出目标地物。
4. 地质解译:根据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特征图像和地物提取结果,进行地质解译。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特征图像生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组合,我们生成了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和NDVI 图像。
真彩色图像可以提供直观的显示结果,假彩色图像则能够增强地物的对比度,方便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NDVI图像能够反映植被的分布情况,用于分析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
3.2 地物提取与分类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对遥感影像进行了目标地物的提取与分类。
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标准,我们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农田、城市、水体和植被等。
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田和植被的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城市和水体则呈现离散分布的特点。
3.3 地质解译结合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和遥感图像的解译结果,我们进行了地质解译。
通过观察遥感图像,我们发现在农田和植被分布区域存在着较多的断层和岩浆活动的迹象。
而在城市和水体区域,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演化导致的地质构造变化。
这些解译结果与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地质解译的可行性。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2899cdac453610661fd9f43b.png)
判断目标物属性行(动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 图像量测: 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
对高度等。
第五章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本章主要内容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方法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步骤 ➢ 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解 地 地 形译反质状标映解、志 研 译 大究的小(in对依、te象据花rp特是纹re性遥、tat的感色io影图彩n 像像或ke特上色y)征的调:。影等作像,为特它判征们别,是目包遥标括感的影的依像空据的间,能几和较何波好
蛇曲及两侧水系(角状,平缓砂岩,四川)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水系类型
③ 平行状水系
• 特点: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
度与主流交汇,形似马尾。
• 发育区: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 的地区,如滨海平原、大型冲积扇、大面
积玄武岩流倾斜地表、单面山层面坡、掀
斜构造的倾斜面、褶皱翼部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西北某地山前坡地)
遥感=图像工程
• 图像获取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 图像处理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指对图像进行各种加
•
图像分析
工从以图改像善到图数像据的的视过觉程效。果主并要为对自图动像识中别感打兴基趣
础的,目或标对进图行像检进测行和压测缩量编,码以以获减得少它对们其的所客需观
•①图图像像解理译解:根存信图据储息 像人空,理的间从解经或而:验传建重和输立点知时对是识间图在, 、像图按传的像照输描分应通述析用路。的目的数基的要据础解求上—释。对,图目进像
(4)均匀色调;
(5)斑状色调,如出现在地质体中,多与局部成分改变或 含水程度变化有关;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报告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45752ba5e9856a56126083.png)
3西北的地质界线(红色细线)以上部分,在孤峰与孤峰之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均可见耕田且发育良好(白色黄土上种植庄稼),同时可见公路。
4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而形成了多处断层,如图(蓝色较粗直线)。整体为逆断层,方向多为北西-南东向,表明当时发生了强烈的地质作用,根据构造推测在西南第四级地区有一条推测断层(红色虚线),其与西南地区的河流也是由断裂作用形成,其与东南地区的一条断层共轭,推测由韧性剪切带形成,使灰岩岩体下移,同时使灰岩岩体抬升,形成了孤峰和河流。
3我要解译的是上图,图像清晰、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本人在对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
7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
四解译原则
1先了解自然地理,后解译地质。首先概略了解工作区的地形、河流、交通及居民点等自然地理情况,有利于和前人资料对比分析与其相关的各种影像特征。然后才对地质内容详细解译。此外,解译时先熟悉图像的各种注记、符号等是非常必要的,如成像时问、季节、成像仪器、波段范围、太阳高度角和经纬度等。这些均是解译中的向导。
七、心得
通过本学期的遥感学习,对遥感地质学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遥感地质学的知识。编写这次报告,花了很长时间,特别是作图方便不是很熟悉,有待加强。虽然我很用心地去做作业了,但一定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想学好学透彻这门课,还要更加努力才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遥感地质学这门课也有了兴趣,谢谢您!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be33a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d.png)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遥感地质解译的定义遥感地质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知识,对地质构造、岩性、矿产等地质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获得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1. 辅助地质勘查:传统的地质勘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提供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
2. 精确定位矿产资源:遥感影像能够反映地表覆盖的特征,可以帮助矿产勘探人员准确定位矿床的位置、范围和赋存条件,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3. 监测地质灾害: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及时发现危险地质现象,为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1. 综合分析:遥感地质解译要综合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确保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差异化识别:地质构造、岩性和矿产等地质要素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形式各异,解译过程中要根据其特征进行差异化识别,以避免混淆和误判。
3. 实地验证:遥感地质解译的结果需要进行实地验证,通过地质勘查和取样分析等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 制定组织: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由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制定依据: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以国家地质勘查政策和规划为依据,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确定解译目标和内容。
3. 制定内容: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应包括技术规范、数据要求、解译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评定等内容,具体规定解译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
1. 指导实践: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解译工作的指导手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解译效率和准确性。
2. 评价成果: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解译成果评价的标准,评估解译质量和可靠性,保证解译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72d1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6.png)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进步,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解析,以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
一、遥感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采集遥感数据的采集是整个处理流程中的第一步,通常采用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的方式。
航空遥感是通过航空器获得影像或其他遥感数据,而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获取。
在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采集时间、分辨率、波段等参数的选择,以满足研究需求。
2. 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在采集后往往存在一些噪声和杂乱因素,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分类与分割数据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光谱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
数据分割是将遥感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译。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特征信息。
常见的特征包括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等。
特征提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等。
二、遥感数据解译方法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已有样本的分类方法,通过对已标记的样本进行训练,然后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常见的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
2.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一种无需已有样本的分类方法,通过对图像像素的统计特征进行聚类,将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包括K-means聚类、自适应聚类等。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从遥感图像中找出感兴趣的目标或特定对象的过程。
常见的目标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级的阈值分割、基于纹理特征的纹理分割等。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出不同时间点地物的变化信息。
遥感解译相关课程
![遥感解译相关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2099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f.png)
遥感解译相关课程遥感解译是一门涉及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地物信息,并进行解译和分析。
本文将从遥感解译的基本概念、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遥感解译的应用以及遥感解译相关课程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遥感解译是指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数据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的远距离、非接触式的地球观测数据,包括遥感影像、高程数据等。
遥感解译的目标是利用这些数据来获取地物的空间分布、类型、数量等信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时,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包括影像校正、辐射定标等,以确保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然后是图像解译的主要过程,包括目标识别、分类和解译等。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遥感与地理学、地质学、植被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专业软件进行解译分析。
最后是解译结果的验证和精度评定,以确保解译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遥感解译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分布等信息,以指导农业生产管理。
在城市规划领域,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分类与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可以利用遥感数据监测水体的水质、森林的植被覆盖度等指标,以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此外,遥感解译还应用于资源勘探、灾害监测等领域。
对于想要从事遥感解译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系统学习遥感解译相关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课程一般包括遥感原理、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影像解译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遥感解译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学习使用遥感软件进行影像解译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遥感解译是一门涉及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地物信息,并进行解译和分析。
通过遥感解译可以获取丰富的地物信息,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对于从事遥感解译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系统学习遥感解译相关课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译能力。
遥感地学解译原理与方法
![遥感地学解译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e7283a84254b35effd34d1.png)
对于这些复杂景物往往需要深入研究它们的 总体框架和内在联系,理顺其主次和因果关 系,建立一种树状结构的框架,即所谓的 “分类树”来说明复杂的关系;这样根据分 类树的结构就可逐级分层地把研究的目标一 一区分、识别出来,即所谓的“分层分类 法”。
标对象有关联、有意义,在分类中能起到作用; ◦ 所列类别必须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能加以识别、
区分(在图像上有明确的显示或可以通过图像数 据来表达)。
指示标志法分析举例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及地植物学找矿
近地表的矿床和矿化地层,经风化后,地球 化学元素的迁移、集中,往往形成元素富集 的分散流和分散晕(矿化晕),从而造成一 定范围内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这种异常也 会引起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如微量元素的 过量或缺失)以及地表植被异常 。
在遥感图像上,根据植物的色调、形态、纹 理结构的变化,判断“植物景观遥感异常” 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同时进行圈定 ,以绘制植物异常图;再结合地面调查、化 探、采样分析等追根求源,不仅可以寻找矿 源及新矿化带,而且可以研究植物分布于地 下矿带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找矿服务。
图像分析及专题特征提取,包括特定地 物及状态的提取、指标提取、物理量的 提取、变化检测等。
主要内容
遥感图像解译 图像识别 图像量测 图像分析与专题特征提取 遥感地学综合分析方法
地学相关分析法 分层分类法 变化检测
地学相关分析法
所谓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指的是充分认识地物之间以 及地物与遥感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并借助这种相关性 ,在遥感图像上寻找识别目标的相关因子(间接解译 标志),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出这些相关因子 ,从而推断和识别目标本身。
基于遥感技术的基础地理信息解译
![基于遥感技术的基础地理信息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39d5d75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5.png)
基于遥感技术的基础地理信息解译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遥感技术的基础地理信息解译已成为地理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该领域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还可以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定义和意义基础地理信息解译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球表面进行解析、解译和提取,得到各种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水文、土地利用、植被生态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图、规划、监测等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基础地理信息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森林资源调查、水资源管理等;在城市规划方面,基础地理信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在环境保护方面,基础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水质监测、土壤污染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技术路线基础地理信息解译主要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判读和提取来实现。
其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以下步骤:(一)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数据获取是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第一步,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多种方式获取。
获取到的遥感影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以确保后续处理可靠性和精度。
(二)图像分类和识别图像分类和识别是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核心步骤,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标分类和识别,提取各种基础地理信息。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基于单波段阈值、基于多波段合成指数等方法。
(三)地物提取和识别地物提取和识别是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重要步骤之一,它是在图像分类和识别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地物进行精细化提取和识别。
例如,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可以通过对影像进行目标提取和解译,得到不同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四)数据后处理数据后处理是基础地理信息解译的最后一步,主要是对提取的地理信息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后处理方法包括人机交互验证、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pptx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603a4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质体遥感解译标志,解译圈定岩性、构造、接触关
系、地质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现象;二是以遥
感影像为背景,叠合专题地质图层,结合典型地质
体影像特征,进行对比修正解译。
•
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
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
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
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过程(行为)。遥感数据的
• (一)直判法 • 根据不同性质地质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的影像特
征、规律所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或影像单元, 并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提取出构造、岩石等地质
第16页/共73页
•(二)对比法 •对未知区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地质现象,通过已知区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对比进行 解译。如图像上解译的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往往是通过已知含矿区矿化蚀变异常标 志来进行对比圈定。 •(三)邻比法 •当图像解译标志不明显,地质细节模糊,解译困难时,可与相邻图像进行比较,将 邻区的解译标志或地质细节延伸、引入,从而对困难区作出解译。如多组断裂交汇 区或断裂带交切关系的解译时,采用邻比法一般可取得好的效果。
• 2)分析研究前人对区域地质遥感解译成果的合理、可靠程度, 弄清遥感资料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已解决及有待解决的地质 问题。
• 3)在明确前人解译成果中哪些是可以直接利用后,明确本次 工作力争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 4)为合理选择新的遥感数据源、数据源组合及遥感地质信息 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 5、解译的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 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 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边解译边勾绘, 同时予以编录(填写解译卡片)。指出成果及问题解决途径。
遥感地学解译
![遥感地学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1738d5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8.png)
遥感地学解译遥感地学解译第一章绪论1.遥感信息科学与地球科学的联系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资源、环境及其变化的数据获取与动态监测的基础;而其中的遥感技术还可为全球性的整体研究提供最新、最快、最精细的科学数据。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础,而其中遥感数据是最主要的数据源。
2.部门遥感是基于对地理环境个别因子的图像识别、标志研究、空间结构域分布规律研究、图像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引入一些精确的定量方法,运用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与数学建模,逐步形成的地理遥感的专业化应用领域第二章遥感地学解译的原理方法1.遥感地学解译的原理方法遥感图像解译图像识别图像量测图像分析与专题特征提取遥感地学综合分析方法。
2.遥感图像的解译通过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各种识别目标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最终达到识别目标或现象的目的。
3.图像识别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4.解译要素8个基本要素: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
5.解译标志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或现象的影像特征。
地学解译标志色调与色彩标志,几何形态标志,阴影标志,水系标志,地貌形态标志,植被,土壤标志,人类工程活动标志,纹理标志。
6.图像量测指在已知图像比例尺的基础上,应用图像的几何关系,借助简单工具、设备(如立体镜、测图仪等)或软件,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相对高度等,以获得精确的距离、高度、面积、体积、形状、位置等信息。
7.图像分析是指在图像识别、图像量测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归纳,从目标物的相互联系中解译图像或提取专题特征信息,即定性、定量地提取和分析各种信息。
8.图像分析及专题特征提取包括特定地物及状态的提取、指标提取、物理量的提取、变化检测等。
9.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指的是充分认识地物之间以及地物与遥感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并借助这种相关性,在遥感图像上寻找识别目标的相关因子(间接解译标志),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出这些相关因子,从而推断和识别目标本身。
05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地学分析方法
![05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地学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edac1b76c66137ee061937.png)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2.8.6 放射状及环状水系
特点:水流从中心向四周流的离心型水
系
放射状—车轮辐条状 发育区:火山锥小的浑圆形侵入体 环状—由放射状水系发育而成,支 流环绕中心呈环状,形似年轮 发育区:沉积岩层构成的构造穹隆
h=T×tg
为太阳高度角。当 = 45度时,阴影长度正好等于 物体的高度。落影的长度、方向随成像日期、时间、 纬度的不同,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变化。
阴影shadow
热红外图像的阴影是阴影处太阳辐射未直接
照到而温度较低,呈现暗色调,称为热阴影。
阴影shadow
根据阴影判断目标物为烟 囱,并反映了它的高度
第5章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地 学分析方法
五 地质解译标志与地学分析方法
1 地质解译的目标与要求 2 地质解译标志 3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
§1 地质解译的目标与要求
• 解译的涵义
地质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 体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 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 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2.8.1 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
地质解译中五级水流划分:
1~3级冲沟
2、3级冲沟与岩性和地质构
造关系密切,是水系分析的重点
4、5级为常年流水或较大的
季节性流水的河道,组成一个基 本水系的主要干流
2.8.1 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
水系密度:支沟间距(m)
水系总长度/单位面积(m/m2)
遥感地学解译
![遥感地学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6dd3d350e2524de5187e79.png)
一、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遥感地质学主要是指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二、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1、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2)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3)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4)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纹理信息参与分类对岩性识别和分类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5)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岩性信息。
遥感地质学4.遥感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4.遥感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024cac35192e45361066f586.png)
5.1.1 不同产状的岩层图像特征
倾斜岩层与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的一 套倾斜岩层,根据其倾角陡缓和坚硬程度不同,常常形成单面山、 猪背岭等地形。 单面山——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山脊互相平行且延伸很远,两 侧不对称山脊,顺岩层的倾斜方向形成缓坡是顺向坡,反之形成 陡坡,称逆向坡。单面山地区的河流常沿岩层走向发育,河流两 侧的支流或冲沟的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别。顺向坡上支流长而稀疏, 次级冲沟较少,而逆向坡上支流短而密,且沿着岩层层理方向发 育有密集的次级冲沟。 猪背岭—山脊两侧坡度近似,山脊上一般没有覆盖物,平面形 态受地形影响小。
在图像上判断量测岩层产状,首先将图像定向。
2
1
5.1.2 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 2 岩层走向的确定
大比例尺航空像片
①.解译出单个岩层三角面; ②.立体观察,任选岩层三角面上同高度两点; ③.连接此两点的直线—走向; ④.直线状露头线—直立岩层走向。 卫星图像或小比例尺航空像片 单个岩层三角面较小,为多个岩层三角面相连而成的直 线或折线条带,若其山脊或沟谷高程相近,则直线或折线 条带的总体延伸方向即为走向
12
F2
F1
• 5.3.1 遥感图像上的断裂与线性构造 – 线状形迹(Linear features)
遥感图像上,由色调或色彩及地形、地物等 的几何形态构成的沿一定方向呈线形展布的影 像。
非地质成因线性影像:
人工: 运河 灌渠 铁路 桥梁 堤坝 输油管道 人造林带 土地利用程度不同 自然: 线状山脊 直线状河谷 流水冲刷的冲沟 冰川“U‖形谷 风蚀垄岗 风蚀沙垅 滨海沙坝
N
5.2.3 几种按平面形态的褶皱解译标志
• ⒋褶皱的平面组合形态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2415aeb0717fd5360cdcec.png)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岩性和地层解译和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尚未关注,主要看构造解译。
二、构造解译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
关于从遥感影像上应该解译哪些构造信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都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结合遥感图像信息提供量进行适度解译。
根据实际情况,受限于遥感影像的分辨率,节理与劈理等小型构造(一般长为几厘米到几米,宽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无法进行识别解译,遥感解译目标应放在中型和大型构造上。
按朱亮璞《遥感地质学》书上章节分类,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对象可以有褶皱、断裂及线性构造、环状构造、隐伏构造和活动构造。
关于褶皱:虽然通过目视解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某些类型的褶皱,但通过查找文献,发现对褶皱进行解译的几乎没有。
图88背斜(图87中的)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原因是褶皱构造形态表现过于复杂多变且出露形态也不定。
小型褶皱大小可以只有几厘米,大型褶皱尺度规模则可以达到几十上百米,同时因为褶皱大部分都深埋在地底,出露面积较小,而遥感探测技术特点决定其更多的是对地表平面上的地质构造信息的反映,仅通过影像无法真实反映褶皱形态。
图87线性褶皱引起的地层对称展布的影像(Quickbird)特征图中方框自上而下分别为图88、图89、图90的位置图89背斜(图87中的)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图90背斜(图87中的)核部地层产状影像特征上示褶皱其部分深埋地下,无法在影像上直接勾画其形态。
遥感解译报告
![遥感解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e5d62358fb770bf78a55b7.png)
遥感地质学解译报告学号:班级序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2)二.实习要求 (2)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2)四.航片解译 (2)1.原始航片处理 (3)2.现象解译 (5)3.沉积构造分期 (6)4.总结阐述 (7)五.实习收获与感想 (7)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某地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综合解译。
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地质综合解译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它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地质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我需要解译的航片是2-16。
二.实习要求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由于实习的图像无任何来源于说明,所以本人在解译时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主要的步骤如下: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并分析有关资料;②遥感形象整体判读;③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④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特征(色调、纹理等),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⑤识别并建立各种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⑥绘制目视解译图件,并进行简单的修饰加工;⑦简单分析沉积构造分期;⑧完成简明扼要的遥感解译报告。
四.航片解译1.原始航片处理图1 某地原始航片影像图首先,看到航片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张典型的褶皱构造图,所以根据具体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航片解译地质简图,它是通过corelDRAW12 软件得出的,比较简单易懂。
图2 某地航片解译地质简图图例:2.现象解译对航片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下现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水系、不同的岩系以及白雪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遥感地质学主要是指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二、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1、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2)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3)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4)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纹理信息参与分类对岩性识别和分类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5)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岩性信息。
多源数据融合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精度及时相遥感数据之间的融合,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如DEM数据、坡度图像、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探数据等)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包含了多种数据的信息,有利于显示不同岩性的差异。
岩性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岩性的波谱特性及其影像特征,建立岩性解译标志,识别岩性单位;2)解译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特点和状态;3)圈定不同岩性的界线,进行岩性填图;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相互关系。
2、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综合产物。
按成因类型划分为流水地貌(洪积扇、河漫滩、河流阶地、谷坡等)、岩溶地貌、火山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海岸及湖泊地貌、冰川及冻土地貌等。
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标志是图形特征、水系特征、色调和阴影。
地貌类型的解译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形态,组合形式,展布规律和空间关系。
地貌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的地貌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形态图形特征,建立地貌解译标志;2.研究各种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形态、展布规律、空间关系、发展动态;3.研究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与环境和地质岩性、构造的关系。
3、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依据遥感影像,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主要包括:岩层产状、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隐伏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活动构造等。
地质构造解译标志主要指:色调、点线面形状特征、影纹形状结构等。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遥感图像上的构造形迹(除微小的构造形变外)的影像特征是通过地层单位的有规律分布,不同色调或几何形态的地形地物所组成的线(或带)、环(或环带)而显示的。
利用不同比例尺的图像可以解译出级别大小不同的构造形迹,各种比例尺图像的综合和对比分析,不仅扩大了观察地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能够发现隐伏构造和确定新的构造活动,有利于对构造格架的全貌了解,而且能较准确地圈定构造界限。
此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还能认识板块的运动情况。
构造解译主要内容:1.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特征和尺度;2.判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3.编制各种构造解译图;4.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4、遥感影像蚀变信息提取遥感蚀变信息是蚀变岩(带)在遥感影像反映出来的一种综合光谱信息。
在热液作用的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由于蚀变围岩与正常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组构和颜色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的颜色、色调和纹理差异。
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铁染蚀变,羟基蚀变,硅化蚀变和泥化蚀变等。
蚀变信息解译的主要内容:1.选择与蚀变特征波谱段相对应的最佳波段组合图像,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确定蚀变的类型、强度、范围和规模大小等;2.分析和总结不同种类的蚀变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以及相互关系。
3.结合蚀变信息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确定研究区域的矿化特征和矿床的可能分布情况,为地质找矿提供帮助三、影响遥感地学解译结果的因素有哪些?答: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学解译,不同的判读人员对同一地区的判读效果不尽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影响解译结果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1、研究区域解译标志的正确建立。
作出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路线规划前,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起对应区域的解译标志。
通过解译标志的建立将使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可靠的多视场、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
没有相对较为统一的解译标志,没有经验的判图员甚至无从下手,而有些有经验的判图员则是各有各的观点,造成相同或相近的影像图解译结果的差异较大。
解译标志的建立环节有:研究人员进行室内预判,选取典型样地调查,建立起对应的解译标志,最后是对解译标志进行核查与修改,核查与修改工作需要重复进行直到建立起合理的解译标志为止。
解译标志一般都不能照搬别人的,一套解译标志一般只适合对应的区域对应时期特定的影像图。
照搬别人的解译标志来解译,有时候解译结果可能相去甚远。
2、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地学信息解译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也直接增加了解译的难度。
3、研究区域既有资料情况。
主要包括地质地理资料以及遥感影像资料。
资料内容越丰富,精度越高,可参考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解译工作的开展,遥感影像的种类,比例尺和质量情况也直接影响解译的效果。
4、解译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区特点,解译内容和目的,选取合适的影像和波段,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判读效果。
5、解译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地学遥感解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判读工作人员的经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判读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地学理论知识,特别是地质方面的知识,以及遥感和摄影测量方面的知识;二是判读人员对研究区域的熟悉程度;三是判读的技巧方法和熟练程度。
四、写出遥感影像地学解译的工作流程。
(选取岩性识别、断裂构造、蚀变信息提取注以其中之一为例即可)以提取某地区的遥感影像的蚀变信息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1.准备工作确定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划定研究工作的地理范围,掌握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熟悉研究区域的交通条件以及查阅资料了解该研究区域前人的工作程度。
2.研究思路和资料收集根据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收集工作区开展遥感地学解译所需的各种资料。
1.收集工作区域现有的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及数据。
遥感影像是矿化异常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如TM、ETM、SPOT影像。
2.收集工作区域已有的各类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图件和文字资料以及物探、化探、钻探数据。
如地质图、各种矿产图以及已有矿点信息等。
有关专题图件和资料是遥感影像解译是的重要参考资料和辅助资料。
3.收集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地貌、水文、交通等资料。
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内容丰富,几何精度高,不仅可作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同时可提供遥感目视解译的各种有关数据,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图的重要图件。
3.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最开始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在误差和标准不一,后续处理之前首先应对收集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原始数据的格式转换和遥感数据预处理。
根据应用软件的不同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纠正和大气影响纠正,可去除多种干扰和误差,突出蚀变信息需要的信息。
根据各波段的特征进行多波段影像合成。
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波段数量不同,其波段特性不同, 波段组合选取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所选波段信息量要大;第二所选波段间相关性尽可能小;第三目标地物在所选波段组合能被很好的区分。
常用的识别热液蚀变常用的波段比值有: TM3/ 1 ,用于识别褐铁矿; TM5/ 4 ,用于区分有植被和无植被覆盖的土壤和岩石,区分云母及黄钾铁矾,明矾石及石膏、方解石及粘土这三类矿物,识别褐铁矿化;TM5/ 7 ,识别含羟基矿物,水合硫酸盐和碳酸盐;TM7/ 4 ,区分云母、石膏与明矾石; TM3/ 4 ,识别植被和区分褐铁矿化岩石。
为了更好的与已有的地质图进行套合分析,需对地质图和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处理。
4.遥感影像解译流程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遥感解译,进行蚀变信息提取。
根据上面提到的波段组合和要解译地区的矿产比对,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合成一幅信息容量大,能反应不同地质现象及特征信息的假彩色合成图像,并建立影像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取方法有: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提取法。
综合提取法:蚀变信息相对于遥感图像丰富的信息而言是一种弱信息,且常被背景信息所掩盖,通常在蚀变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合提取法就是各种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综合应用,一般是在TM 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成份分析后的主分量中进行的二次波段比值或二次主成份分析。
这种方法有机地综合了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分量波段的信息,可以定向的提取感兴趣信息,同时压抑或去除掉干扰信息。
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应用较多,国内许多学者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如利用TM1 + TM2 、TM4/ 3 、TM5 、TM7 波段组合代替TM1 、TM4 、TM5 、TM7 组合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羟基蚀变信息;和刘志杰利用TM5/ 7和TM4/ 3 进行主成份分析,在提取羟基蚀变的同时压抑了植被信息; 利用不同原始波段组合以及主成份分析波段、原始波段和比值波段的组合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各种相关地质信息;利用TM12TM5 , TM7 波段主成份分量的比值及波段比值的加减运算识别围岩蚀变信息;利用TM7 (R) 、TM5 ( G) 、TM4 (B) 进行HIS 变换后的饱和度(S) 分量与TM5/ 1 波段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褐铁矿化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