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汇总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知识点】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

1.看一看(1)(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3、观察物体可以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等位置进行观察。

三、加与减

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4.里程表(1)(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5.里程表(2)(解决起点非o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

连加:256+274+361=891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加减混合:259+148-342=65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二升三暑假预习)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5 ,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 秒针走1圈是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个小时=30分

60分=1 时60秒=1分30分=半个小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

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三年级上册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每个单元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就近原则

1. 理解就近原则:就近原则指的是按照实际距离来取最近的位置。

2. 解决就近问题:比较两个点或多个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比较和判断来解决就近问题。

3. 体验就近原则的应用:可以从实际例子中发现就近原则的应用,如比较不同距离的两个站点,选择最近距离的一个。

二、第二单元:运算

1. 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加法运算指将两个数相加;减法指将两个数相减;乘法指将两个数相乘;除法指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商。

2. 学会运算法则:学会运算中的结合律、交换律以及分配率、升幂律等,以便更好的解答数学问题。

3. 体验运算的运用: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应用,如进行家政算算账以及求租金和礼物的价格等。

三、第三单元:图形

1. 理解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指的是空间中的形状,它们是由面、边和点组成的,其中面是通过边平面分割出来的凸多边形。

2. 指出平行的概念:平行的概念涉及到两个不同的直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0°,且永远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3. 研究极角的定义:极角指的是将两个不同的圆心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它可以表示为0°至180°之间的角度。

四、第四单元:比较

1. 了解概念:比较指的是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数据、事物或现象的量

度标准。

2. 熟悉考察技巧:学习如何进行计算、推算以及检查等,以便准确掌

握比较概念。

3. 体验比较的应用:从实际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比较的实际用途,如比

较价格、材料质量等。

五、第五单元:量以及问题

1. 理解量的概念:量的概念指的是使用量的衡量标准,如重量、长度、容量、时间以及角度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在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其中一份的数量时,需要使用除法计算。在笔算除法时,要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因此商应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方。除法的应用包括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以及总价÷数量=单价。

二、除法的验算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应等于商×除数。有余数的

除法中,被除数应等于商×除数+余数。需要注意的是,有余

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例如,全班的总人数÷组

数=每组的人数,而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

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如果首位不能整除,则需要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然后将十位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例如,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

四、商末尾有的除法

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需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

一、认识整千数

千位上是几,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在读数和写数时,都应从高位起。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

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

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

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

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的概念及运算

整数是正整数、零、负整数的统称,用Z表示。整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要遵循正负数的规则。例如,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减,绝对值大的数决定结果的正负号等。

二、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小数是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小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要保持小数点对齐,十位以下的补零。小数可以与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三、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的多少份之几,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分数可以化简、比较大小、加减运算等。运算中需要找到公共分母,计算结果要化简。

四、长度、质量与容量的认识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千米等。质量是物体的重量,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等。容量是物体可以容纳的量,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升、毫升等。

五、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平面图形有点、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通过几何图

形的特点,可以进行分类和判断。

六、面积与周长的认识

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计算面积需要了解图形的形状和边长。周长是图形边界的长度,计算周长需要确定图形的边长。

七、时间的认识与应用

时间是衡量事件先后顺序的工具,可以用秒、分钟、小时、天等单

位表示。了解时间的计算规则,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

问题。

八、进位与退位的运算

进位是指数位相加超过10时向高一位进1,退位是指十位以上的数相减不够时向低一位借1。进位与退位运算在加法、减法中经常使用,能够灵活应用进位与退位算法。

九、二维和三维图形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1厘米=1010毫米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1;

1平方米=10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1平方厘米,1平方米=10100平方厘;

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10克=1

千克,101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四边形》

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

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

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

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

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

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三只指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最快的是(秒针),

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顺时针走1个大网格需要(1)小时;分针在一个大空间行走需要(5)分钟,分针

在一个小空间行走需要(1)分钟;秒针移动一个大空间需要(5)秒,移动一个小空间需

要(1)秒。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一小段距离,秒针只走(1)圈,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两个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提前率为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单元和第4单元10000以内的加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写数字(读写汉字,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 在一个或两个连续零点的中间有0个,这两个都是只读的。

3、数的大小比较:

① 数字不同的数字比数字多的数字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近似数字: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等。

2. 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拆分、补数等方法进行口算和笔算加减法运算。

3. 整十的加法和减法:掌握10以内两个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4. 进位和退位运算: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掌握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

运算。

5. 数字排列:掌握数字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排列的方法。

6. 长度的比较:通过直观感受和测量,比较和排序长度的大小。

7. 时钟的认识:认识钟面的基本构造和指针的作用,掌握时钟读法和展示时间的方法。

8.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和读法。

9. 连续数的认识:通过数特点和规律,认识连续数,并能运用连续数进行计算。

10. 数字的估算:通过适当舍入、分组、近似等方法进行数字的估算。

11.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结构和特点,包括百位、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和读法。

12. 分、角和圆的认识:认识和比较分、角和圆的基本单位和特点,包括分的读法和写法、角的大小和圆的部分等。

13. 数字的拆分和组成:通过实际情境和数的特点,掌握数字的拆分和组成方法。

14.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通过解题和理解概念,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运算。

15. 数轴的认识:通过实际运用和比较,认识数轴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通过练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建

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一位数的乘、除法。

两位数的乘、除法。

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其他知识点:

认识整千数(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

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包括如何读数和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单位换算、图形识别等,这些对于后续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时分秒

、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60分

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计算

1. 认识千以内的数:

- 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 掌握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的概念。

- 能够进行千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3. 乘法口诀表:

- 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能够应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4. 多位数乘一位数:

-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学会竖式计算乘法。

5. 分数的初步认识:

- 了解分数的含义。

-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 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二、几何图形

1. 平面图形:

-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 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

- 学会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2. 空间与立体:

-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 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 学会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量与计量

1. 长度单位:

- 掌握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质量单位:

- 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

- 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3. 时间与金钱:

- 学会读钟面上的时、分。

- 理解时间的计算,如经过时间和开始时间。

- 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四、数据处理

1. 统计与概率:

-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

- 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

- 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解决问题:

- 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步骤。

-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数的读写和比较

- 数的读写方法:十以内的数,使用汉字读法;十以上的数,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中间用“十”分隔。

- 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大小。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两个数相加得到和。

- 减法: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3. 数的分类

- 分数:由两个整数表示的数,其中一个整数表示分子,另一个整数表示分母。

-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4. 位置与方向

- 位置:在平面上,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 方向:用东、西、南、北等词语表示方向。

5. 图形与面积

- 平面图形:圆、方、三角形等。

- 面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6. 时间和时钟

- 时间:24小时制,包括小时和分钟。

- 时钟:显示当前时间的装置,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7. 数字的应用

- 简单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买东西、排队等。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研究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将继续构建他们的数学基础,探索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本文将为您整理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让您更好地了解三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1. 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不断向上累加的数。

2. 数的读法:学生们将学会读取并正确书写双位数和三位数。

二、数的比较和数的大小

1. 比较大小:学生们将学会使用符号“>”、“<”、“=”对数字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确定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数的排序:学生们将学会将一组数字按升序或降序排列。

三、加法和减法

1. 加法的概念:学生们将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使用加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减法的概念:学生们将了解减法的意义,学会使用减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四、数的运算性质

1. 交换律:学生们将学会交换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顺序,得到相同的结果。

2. 结合律:学生们将学会将多个数进行加法或乘法运算时,改变计算顺序不会改变最终结果。

五、乘法和除法

1. 乘法的概念:学生们将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使用乘法符号“×”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 除法的概念:学生们将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使用除法符号“÷”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六、数的拆解和组合

1. 数的拆解:学生们将学会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部分,理解拆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拆解操作。

2. 数的组合:学生们将学会将几个部分的数进行组合,理解组

合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组合操作。

七、数的应用

1. 长度的测量:学生们将学习使用标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

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

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