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脂肪酸酯的合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O)b(PO)。(Eo)。H+dRC00H旦(RC0)。(E0)b(Po)。(E0)。(OCR)f
1.3舍成步骤 a.将计量好的脂肪酸和聚醚加入酯化釜,加入催化剂并升温至100"C。
1.2反应原理
d=e十f
一90—
b.开动搅拌,打开真空系统,继续升温,温度升至140℃时,开始计时,使反应温度控制在140~150℃。 c.反应4小时后,即得粗品;d.粗品经精制压滤后,即得成品。 2.结果与讨论 2.1反应温度的影响 图1表明,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时间越短,但产品色一 泽变深,反应温度越低,反应时间越长,色泽变深。 表1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羟值越小,酸值越小,时间越短,说明 反应充分;反应温度越低,羟值越高,酸值越高,时间越长,说明反应 不充分;因此综合考虑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40~15012。 表1
质量标准:皂化值(KOHmg]g)170,羟值(KOHmg]g)70,酸值(KOHmg/g)15。 1.实验 1.1原料 .CH
聚醚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通式为H(OCH2CH2)b(C阡一CH20)。(CH2CliO)。H,简写HO
(EO)b(P0)。(Eo)。H。由旅顺化工厂生产,工业级;脂肪酸购自市场,工业级;催化剂购自试剂商店,试剂级。
为II—ITI—n(m=12,14;n=3,4,6);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鉴定了分子结构。 b.测定了相关的性能,结果表明,Gemini型酯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胶束生成能力,其临界 胶柬浓度(ClnC)分别为:II一12—3,2.63×10~tool/L;II一12—4,4.17×10~tool/L;II一12—6,3.31× 10—4tool/L;II一14—3,2.88×10—5 tool/L;II一14—4,4.46×10—5 mol/L;II一14—6,3.89×10—5 moi/L,分 别比相应的单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lt'nc)低两个数量级;其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能也明显
-69
[9]郭祥峰,陈华群,贾丽华.甘氨酸酯衍生物低聚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精细化工,
2002,19(7):376--377 [10]赵国玺,朱步瑶.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3.572
聚醚脂肪酸酯的合成
魏玉云 梁德军 (大连旅顺化工厂 116041)
摘要聚醚脂肪酸酯是一种低泡清洗剂,是由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与脂肪 酸经酯化反应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于清洗大分子量的天然油脂类污垢,同时具有 低泡沫的特点。最佳工艺务件为: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为:4小时。 关键词聚醚脂肪酸酯化反应。 150℃;聚醚与脂肪酸摩尔比为1:1.2;
反应温度 羟值 酸值 120~130℃
80 20 5 140—、—150"C 70 15 4 170~180℃ 58 12 3 号
反应时问(小时)
2.2聚醚与脂肪酸比例的影响 表2表明,聚醚与脂肪酸的比例越大,酸值越高,皂化值越低,产品中含过量的脂肪酸越高,影响产品 的流动性;聚醚与脂肪酸的比例越小,酸值越低,皂化值越高,说明酯化反应不彻底,影响产品性能,因此聚 醚与脂肪的摩尔比应为1:1.2。
磺化发展趋势与变化
黄恩慧(南京金桐石油化工公司
南京210046)
摘要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磺化行业生产、装置、技术现状、动向和今后发展趋 势。 关键词磺化三氧化硫反应器 生产 装置动向发展趋势
1975年8月南京烷基苯厂首次引进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专利,由意大利现代机械公司制造的lt/h双膜
一91—聚醚脂肪酸酯的合成来自表2聚醚与脂肪酸的摩尔比
酸值
1:1.0
1l 140
1:1.2 15 170
1:1.4 23 185
皂化值 3.结论
1)最佳反应条件应为:反应温度140
1:1.2。
150"(2;反应时间应为4小时左右;聚醚与脂肪酸的摩尔比应为
2)本产品克服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泡沫高的特点,同时也克服了聚醚类只适宜 清洗低分子量矿物油类的特点,它适宜清洗较高分子量的天然油脂类污垢,同时又具有低泡沫的特性,可 广泛应用于清洗行业。 参考文献 [1 J{农药助剂》邵维忠主编。 [2]《表面活性剂应用手册》第二版刘程、张万福、陈长明主编。
优于相应的单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这些都是由Gemini型酯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Zana R.Dimeric(Gemini)Surfactants,ed.by
242~278 Krister Holmberg,New York:Marcel Dekker,1998:
[2]王升坤,蒋杏昆.几种新型油田污水杀菌剂[J].油田化学,1998,15(22):289-292 [3]许立铭,刘靖等.双季铵盐杀菌剂的研制与性能(J].工业水处理,1996,16(4):12一13 [4]孙岩,殷福珊,宋湛谦等.新表面活性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32--333 [5]贾丽华,郭祥峰,于宏伟等.含酯基双子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J].日用化学工 业,2002,32(3):34~35 [6]毛培坤.合成洗涤剂工业分析[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471 [7)郑立强,游毅等.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活性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1,59(5):637--642 (8]水玲玲,郑立强,赵剑曦等.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活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1,18(2):67
作者: 作者单位: 魏玉云, 梁德军 大连旅顺化工厂 116041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03056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