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将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细胞科学。它是在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前提下,运用化学反应将被检细胞内的各类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原位地显示。因而对于探索细胞内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及细胞生理和病理改变有着重要意义。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的范围一般可分为:蛋白质类(氨基酸、酶)、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盐类或金属类,采用的方法通常为化学结合和物理溶解及酶-底物反应。
临床评价:
1.细胞化学染色的开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在结合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白血病的确诊,对许多血液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帮助,对各种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疗效和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信息。
2.血液系统各种恶性疾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因其多为早期分化较差的病理细胞增殖,客观上存在着形态变异、畸形发育,即使是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仅凭细胞形态也难以避免错误诊断的发生。如将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能提高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较正确地对其分型及亚型分型,即为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
3.近年来,由于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等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细胞化学染色这一领域的进展,并出现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超微化学染色等更新、更准确的检验方法与手段,对探讨各类血液疾病发病原理和观察治疗反应及预后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将细胞免疫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这三者与细胞化学染色及细胞形态学相结合,对各种白血病进行分型,即成为白血病的MICM分型诊断。
4.细胞化学染色通常应用在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对各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但白血病细胞因其呈高度的异质性和多态性,有时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白血病也可在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各类型白血病作一套较完整的细胞化学是补充了单凭形态对细胞辨认的不足。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若要对各类型白血病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尽可能采用多项细胞化学染色或双(多)重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临床意义
Normal
粒系 原始粒细胞-/+-++,多呈颗粒状或小块,也可弥散状, 细胞越成熟,其阳性反应越强
单核系 原幼单核细胞-/+-++,常呈弥散状,也可呈颗粒状,细胞越成熟,其阳
淋系、巨核系,红系
阴性
急粒白血病
原幼细胞多+
Abnormal
急单白血病 急淋、M7
原幼细胞多+/- 或 原幼细胞 -
染色方法
1958年WASHBURN复方联苯胺法 1965年KAPLOW二盐酸联苯胺法 1985年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 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法) 过氧化酶氨基-甲基卡巴唑染色法 二盐酸联苯胺法
中文名称:联苯胺 英文名称:BENZIDINE 中文别名:对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联苯 分子式:C12H12N2 分子量:184.2371
干 4、复染:E液20min
积分计算
据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 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正常值:正常人积分一般为40-100分
级别
+ ++ +++ ++++
兰色颗粒占 颗粒大小 胞浆面积 (%)
<50
小
50-80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2.细胞化学染色2
国际血细胞标准化委员会1985年 固紫酱GBC法 新品红方法
1.特异性酯酶CE染色原理
细胞内的氯乙酸萘酚酯酶,在作用液中可以将氯乙酸AS-D萘酚进 行水解,释放氯乙酸AS-D与重氮盐偶联产生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 于胞质内。
CE通常被看成是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标志酶,分布局限,对粒细 胞有较强的特异性。
(Non-Specific Esterase)
非特异性酯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pH条件下,水解各种 短链脂肪酸酯或芳香族酯。存在于所有血细胞,包括巨核细胞、 浆细胞,甚至上皮细胞的溶酶体内。该酶是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的标志酶,分布较广泛。
底物: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
醋酸AS-D萘酚酯酶(NAS-DAE)
⑵粒系统细胞疾病 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酶型多 为弥散型、局灶型,少数可呈颗粒状。 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
M2aNAE染色
M2bNAE染色
⑶淋巴细胞疾病
阴性或阳性,阳性物可呈颗粒型或局灶型, 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ALL NAE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酯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铁染色
2.染色原理
过氧化物酶
二氨基联苯胺 DBA
金黄色沉淀
二氨基联苯胺法 二盐酸联苯胺法
3.血细胞阳性程度的判断:
• (-) 无颗粒沉着 • (±) 颗粒细小,分布稀疏 • (+) 颗粒较粗常呈局灶性分布 •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浆1/2~2/3 • (+++) 颗粒粗大,呈团块状分布 • (++++)颗粒布满细胞,可覆盖胞核
细胞化学染色
不溶性有色沉淀物定位于胞浆
2021/10/10
2121
2.试剂
(1)固定剂:10%甲醛甲醇溶液
(2)Tris-Hcl缓冲液的配制:Tris粉〔三胺基甲
烷〕4.85克溶于200ml蒸馏水中,加浓HCL1-2滴,PH调
至9.2,4℃保存!
(3)作用(基质液): 磷酸萘酚钠
5mg
N-N二甲基酰胺 1ml
降低:慢粒、急粒、PNH、MDS、恶组
2021/10/10
3030
8.鉴别诊断
慢粒与类白:前↓;后↑。 PNH与AA:前↓;后↑。 急粒与急淋:前↓;后↑。 MDS与慢性再障:前↓;后↑。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 恶组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前↓;后↑。
2021/10/10
2021/10/10
33
2.细胞化学染色的目的 (1)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2)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1/10/10
4
3.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包括固定、显色反应、 复染。 (1)固定:为了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的稳定性而 选用的方法。根据染色的目的,最常用的固定剂有甲 醛、甲醇、乙醇等。
2021/10/10
2525
6.NAP阳性结果及积分判断标准
“-” 0分,胞浆中无阳性颗粒 “+” 1分,胞浆中含有少量颗粒 “2+” 2分,胞浆中含有中等量颗粒 “3+” 3分,胞浆中含有丰富的颗粒,但胞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 2.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幼稚及成熟 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其颗粒细少稀疏,分布不均。 3.其他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 系统的细胞均呈阴性,浆细胞、组织细胞也呈阴性, 吞噬细胞有时呈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
α- 醋酸萘酚酯酶 中性酯酶
醋酸AS-D萘酚酯酶
碱性酯酶( α-丁酸萘酚酯酶 )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原理】
血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水解基质液中的 氯乙酸AS-D萘酚,产生AS-D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 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 内酶所在的部位。本试验常用的重氮盐为坚牢紫酱 GBC,形成的有色沉淀为红色。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原理】
过碘酸是氧化剂,能使含有乙二醇基(-CHOHCHOH)的多糖类物质(糖原、粘多糖、粘蛋白、糖 蛋白及糖酯等)氧化,形成双醛基(-CHO-CHO), 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使无色的品红变 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含有多糖类的细胞内。以前 又称为糖原染色。
其他为阳性。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教学内容
概述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精选课件
2323
4.注意事项 (1) 重氮盐以坚固蓝RR盐为最佳; (2) 坚固蓝RR盐应适量:过多易造成染色失败, 过少使反应减弱; (3) 每次都要做阳性对照; (4) 作用液新鲜配制,配好后要立即使用
精选课件
2424
5.结果观察:(对照片成熟中性粒细胞中出现棕
黑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说明染色成功) 正常人除成熟中性粒细胞NAP可见阳性外,其 它血细胞均为阴性。且正常阳性率<40%,积分 值30~130分。
精选课件
1111
5、结果判定:中性粒细胞杆状及分叶核呈强阳 性是染色成功的标志(设对照片)。 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蓝绿色或蓝棕色颗粒为阳 性反应。
精选课件
1212
1.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2.晚幼红细胞,呈 阴性;3.单核细胞,呈弱阳性;4.浆细胞,呈阴性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14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 的POX染色 原始粒细胞均呈阳性
18
6、临床意义 (1)正常分布 粒系:早期原粒阴性,晚期原粒及以下各阶段呈 不同程度阳性。 单核系:早期原单阴性,其它阶段皆呈弱阳性。 淋巴、红系、浆细胞、巨核均呈阴性。
精选课件
1919
(2)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幼稚细胞POX阳性率≥3% :急非淋(AML) 幼稚细胞POX阳性率<3% :急淋(ALL)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2011年03月02日
老三届极品居
认真做事,低调做人。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一、概述
细胞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胞的
生物化学成分,及其定位、定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生化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酶类、脂类、
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细胞化学染色临床上主要用于:①辅助判断白血病的细胞类型。白血
病的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但有时仅采用瑞式染色是难以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
型的。不同的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含量及分布各不相同,随着
细胞的分化阶段及病理生理状态变化,这些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
此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推断细胞的所属系列。因此临床上细胞化
学染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必要的、有力的手段。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据
此可以辅助疾病的鉴别诊断。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等。③观
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当病理状况纠正后,血细胞的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
发生改变。④发病机制的研究。
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为固定、显示及复染。
1、固定为了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的不变,需要对细胞进行固定。根据染色的成分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使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类、糖等变
成不溶性物质。固定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临床常用化学法固定。物理法
包括干燥和火焰固定,化学法包括甲醛、乙醇、甲醇、丙酮等固定。采用蒸气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
细胞化学染⾊检验前⾔
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门科学。细胞化学染⾊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涂⽚染⾊的⽅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法。在病理情况下,⾎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改变。因此,细胞化学染⾊不仅对研究⾎细胞的代谢活动、⽣理功能,⽽且对⽣理和病理情况下⾎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细胞的鉴别、某些⾎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研究⾎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下⾯主要介绍⾎液学中常⽤的⼀些细胞化学染⾊⽅法。
瑞⽒染⾊法:
瑞⽒染⾊液的配制:
瑞⽒染料(粉)1g
纯甲醇60ml
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完甲醇为⽌。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周便可应⽤。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
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 30ml
1% Na2HPO420ml
加蒸馏⽔⾄1000ml
PH 6.4~6.8
过氧化物酶染⾊
⼀、原理:
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新⽣态氧,后者使
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过氧化物酶染⾊法染液的配制:
(1)联苯胺(Benzidine)0.3g
95%⼄醇(Ethye alcohol)99ml
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置于37℃⽔浴箱中促溶。)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细胞化学染色的操作步骤
1
样品制备
固定、切片或裂解样品,确保样品处
标记染色剂
2
于最佳状态以获得清晰的染色结果。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与细胞内的目标
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3
洗涤
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减少非特异性背
显微镜观察
4
景wenku.baidu.com色。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染色后的细胞 结构和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领域
1 病理学研究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定染色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显现的技术。它在 细胞研究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目的
通过染色剂将细胞内的特定化学成分显现出 来,例如核酸、蛋白质、多肽等。
原理
染色剂与细胞内化学成分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例如酶活性、酸碱性和亲和性。
结论及展望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细胞化学染色将在多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缺点
• 染色结果可能受到样品制备和操作技巧 的影响
• 某些染色剂对细胞有毒性 • 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技能
细胞化学染色实验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 •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污染和损坏 • 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和条件,确保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确认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信度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生物监测,通过观察生物体的 生理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 ,避免尘埃污染,同时保 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
安全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实验服、手套和护目 镜,以防止染色剂对皮肤 和眼睛的刺激。
染色剂的选择与配制
选择合适的染色剂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 染色剂,如Giemsa、 Romanowsky等。
染色剂配制
通过染色技术辅助医生对疾病 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研发
利用染色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 的作用和影响,为新药研发提 供实验依据。
技术推广
将成熟的染色技术推广应用到 其他领域,促进相关领域的技
术进步和创新。
05
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案 例
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肿瘤诊断
通过特定的染色技术,可以鉴别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有助于肿
准确性
染色结果是否准确反映 了细胞内物质的分布和
含量。
重复性
染色结果是否具有可重 复性,即多次实验结果
是否一致。
特异性
染色方法是否能够特异 性的标记目标细胞或组
织。
敏感性
染色方法能否检测到低 浓度的目标物质。
细胞化学染色
增高,因此有助于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
血。
• 2、用于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能找到数
量不等的环形铁粒幼细胞,多见粗颗粒的Ⅲ
型与Ⅳ型铁粒幼细胞。
几种常见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急淋
PBaidu NhomakorabeaX -
急粒
+ ~ + + +
急单
-~ +
红白血病
视合并的白 细胞类型而 定
PAS
+~++++, 粗颗粒状 或块状 -~+
•【染色结果】
• 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浆呈淡黄红色,铁粒呈蓝绿色。
• 细胞外铁
用低倍镜观察涂片,特别是涂片尾部和髓粒附近,
注意翠蓝色颗粒的存在,可分五级标准。 • (-):无颗粒。 •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颗粒体积大于嗜酸性粒细 胞的颗粒者称为铁珠)。 •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小珠。 • (+++):有很多的铁颗粒、小珠和少数小块状。 • (++++):有极多铁颗粒、小珠,有很多的小块,密集成堆。
•【染色方法】
• 1.取新鲜骨髓涂片置浓福尔马林中蒸3分钟。(2 滴) • 2.放入作用液37℃温箱30分钟。 • 作用液配制:取固兰40mg,1%α -萘酚(以50%丙 酮做溶剂)0.8ml,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 (PH7.4)40ml混合,过滤后使用。 • 3.用自来水冲洗,晾干。 • 4.用1%沙黄复染45秒。 • 5.水洗,晾干后镜检。
细胞化学染色
(5)过氧化物酶染色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呈阳性反应,以M3和
M2型反应最强,MI和M5型反应较弱, 故有助于区别M3和M5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POX阴性反应,故
为急性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重 要指标。
AML-M1
M1 - POX(+)
M7 PAS(+)
(3)巨核细胞和Sternberg细胞鉴别
巨核细胞PAS强阳性,Sternberg细胞为阴 性或弱阳性。
(4)戈谢氏细胞强阳性,尼曼-皮克细胞阴 性或弱阳性。
(5)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淋巴细胞的糖 原积分增高;一般的病毒感染,糖原积分 在正常范围内。
四、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PAS 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包涵体
(5)单核细胞呈阴性或阳性,颗粒细小, 往往位于胞质边缘; 浆细胞大多呈阴性,少数为红色颗粒阳性; 组织细胞为阴性反应; 巨噬细胞可呈阳性,为红色颗粒反应。
【临床意义】
(1)M6与巨幼贫的鉴别
M6的幼红细胞PAS可呈强阳性,积分明 显增高,巨贫、再障、溶贫时PAS反应为阴 性。
粒逐渐增加。
早期原粒细胞一般为阴性,少数细小点状 颗粒代表线粒体被染色
晚期原粒细胞可出现阳性颗粒,其颗粒限 于胞浆的某一区域。
2. 单核细胞系 阳性,颗粒细小,分布弥散,形状不规则 。原单核细胞为阴性。 3.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4.尼曼一匹克细胞和戈谢细胞均为阳性 反应。
【收藏】检验科必须掌握的几种细胞化学染色
【收藏】检验科必须掌握的几种细胞化学染色
一、细胞化学染色概念:
细胞化学染色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等技术,对血细胞的化学成分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细胞化学染色研究的临床应用
1、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2、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三、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方法:
包括固定、显色反应、复染等步骤
1、固定:保持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变。包括液体固定、蒸汽固定。
2、显色反应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将被检测的物质以稳定的有色沉淀显示出来,显色方法:偶氮偶联法、联苯胺法、普鲁氏蓝反应、过碘酸-雪夫反应、金属沉淀法等。
3、复染
使细胞的结构和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出来。
1.细胞核复染常用苏木素、甲基绿、中性红、沙黄
2.细胞质复染常用:伊红、亮绿等。
下边就由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下在咱们检验工作中常用到的几种染色方法:
1:过氧化物酶染色
2:特异性酯酶染色
3: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4:糖原染色
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6:骨髓铁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POX是中性粒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其主要成分是髓过氧化物酶(MPO)。
结果判定:
(杆状及分叶呈强阳性是染色成功的标志,阳性颗粒呈蓝绿色或蓝棕色定位于胞浆中。)
临床意义
▲正常分布
1.粒系:早期原粒阴性,晚期原粒及以下各阶段呈不同程度阳性;嗜碱阴性,嗜酸阳性。
2.单核系:阴性或弱阳性,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3.淋巴系、红系、巨核系、浆细胞系均为阴性。
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pox计数100个未知细胞(白血病细胞),并计算其阳性率。
Pox阳性率>3%:M3 >M2 > M6>M4 > M1 > M5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概述
细胞化学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染色,可以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病变过程。根据染色原理和目的的不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有多种分类。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是: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巴氏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福尔根染色。
二、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1.吉姆萨染色
吉姆萨染色是用于显示细胞内蛋白质和核糖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天青、伊红、酸性品红等染料的吉姆萨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蛋白质和核糖体呈现紫红色或蓝紫色。吉姆萨染色在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颗粒物质的染色方法,如细胞内酶、核酸等。该方法使用含有伊红和天青染料的瑞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颗粒物质呈现蓝紫色或红色。瑞氏染色常用于病理学和血液学中的骨髓涂片检查。
3.巴氏染色
巴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糖原的染色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苏丹III 或苏丹IV染料的巴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糖原呈现红色或橙色。巴氏染色在妇科和肿瘤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常用于检查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糖原含量。
4.苏木素-伊红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苏木素和伊红染料的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质呈现红色或橘黄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病理学中广泛用于组织切片的诊断。
5.福尔根染色
福尔根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DNA的染色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品红和苦味酸的福尔根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DNA呈现蓝色。福尔根染色在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中常用作显示肿瘤细胞的DNA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
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液的配制:
瑞氏染料(粉)1g
纯甲醇60ml
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
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
1% Na2HPO420ml
加蒸馏水至1000ml
PH 6.4~6.8
过氧化物酶染色
一、原理:
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
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
(1)联苯胺(Benzidine)0.3g
95%乙醇(Ethye alcohol)99ml
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
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
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
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单核系细胞:原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及成熟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系.巨核系.红系细胞均呈阴性反应。POX反应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鉴别。(一)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M1、M2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型)、急性红白血病(M6型)均可呈阳性反应,阳性率>3%。M3型阳性反应最强,M5型反应最弱。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M7型)成阴性反应。阳性率<3%。部分M1型、M5a型可呈阴性反应,M6型的幼红细胞成阴性反应。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一、原理: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萘酚AS-BI为磷酸和芳基萘酰胺,后者与
重氮盐(固兰BB)偶联,形成不溶性的兰色沉淀物。
二、试剂:
1、固定液:甲醇(AR)甲醛固定液.配方:45 ml甲醇加5 ml甲醛,混匀,
置4℃冰箱备用。
2、缓冲液(NAP buffer):1.05g 2-氨基-甲基-1,3丙二醇,加蒸馏水至50ml,
再加0.1MHcl10ml,再加蒸馏水至200ml,混匀,放4℃冰箱备用。
3、磷酸萘酚AS-BI贮存液:磷酸萘酚AS-BI30mg,加二甲基甲酰胺0.5ml,放0℃
以下冰箱备用。
4、染色应用液:缓冲液5ml,加磷酸萘酚AS-BI贮存液25ml,再加固兰BB 5mg,
混匀,使溶解,然后过滤待用。
5、复染液:1%核固红溶液。配方:25克硫酸铝加500 ml蒸馏水配成5%
硫酸铝。1克核固红加100 ml5%硫酸铝配成1%核固红。
三、方法:
1、血片或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入固定液(4℃)30秒立即取出,蒸馏水冲洗,晾干。
2、在室温下,滴加染色应用液,染色15分钟,自来水冲洗,晾干。
3、入1.0%核固红复染液10-15分钟,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四、结果判定: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结果应根据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颗粒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1、分级标准:
2、量的表示:阳性率(%)、积分
3、正常值:正常人一般阳性率<40%,以“+”阳性反应为主,阳性积分40-100。判定结果时,在油镜下,计数100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算阳性率。分为+~++++,+为1分,++为2分,依次类推,分数乘以各自细胞数,即为总积分。如:+ 10个,++13个,+++5个,++++2个,则积分为1*10+13*2+5*3+4*2=59分。分级时主要根据染色强弱度来判定。
五、临床意义:NAP染色主要用于
1.鉴别慢粒及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前者阳性率及积分值均极低,甚至为零。
而后者呈强阳性反应,可达成100%,积分值可达400。
2.初步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淋时NAP活性多增强,急粒时不增强。
3.初步鉴别感染的病原体,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NAP阳性反应强,而病毒
和寄生虫及结核菌感染时NAP染色结果多在正常范围
(一)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高,以后下降。儿童期各年龄大致相似,成
年期较儿童期活性减低,老年期更低。
(2)应激状态下的变化:紧张、恐惧、激烈运动等NAP活性可增高。
(3)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恢复。
(4)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期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以后逐月增高,
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变化:
(1)感染: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显著增高,而球菌感染又比杆菌感染时高。
病毒性感染时,NAP活性常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法可帮助鉴别细菌
性与病毒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