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案 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
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2.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2、3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小组讨论】
如图所示,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待水沸腾后,拿着长柄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答:壶嘴附近有大量的“白气”产生,勺子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
1.现实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较常见.其实,除水以外,所有物质均有三态,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只是不常见而已.
2.发生物态变化时通常都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跟踪训练】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B )
A.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B.酒精与水混合后得到一种液体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D.钢变成“钢水”
二、温度和温度计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和100 ℃之间划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
2.-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
3.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4.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课任务分析】
1.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使学生
认识物态变化。
知识与
2.学生认识温度的含义,认识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技术
3.使学生认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常有温度计
教
丈量温度;认识体温计的特色,会使用体温计。
学
1.经过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掌握物理量的一
目过程与
种规定方法。
标方法
2.经过使用温度计,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着手操作能力。
感情态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友善相处的健康心度与
价理。
值观
重经过实验研究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点
难如何规定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
点
【教课环节安排】
环
教学问题设计教课活动设计最正确解决方案节
创教师利用课件显现云、雨、
设雾、露、霜、雪、雹的图片,仔细观看,从生
第1页/共8页
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活走向物理,指引境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有什学生从无心注意走么物质构成的?教师用手沾水向存心注意。并板
在黑板上写“水”字,并借机书课题。
引出章节课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
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自主学习题(见教案)
自主学习题答案:学生利用课前或
1、固态液态气态冰、课上 5 分钟左右的
霜、雪雾、露水蒸气时间预习本节内
自 2、冷热程度摄氏度(℃)容,并达成自主学
主3、冰水混淆物开水习题.
学4、37 ℃零下 39 摄氏度教师指导学生自习5、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学,并投出答案,玻璃泡容器底容器壁学生自我改正。
液柱的液面相平
6、细弯管35℃至 42℃
0.1℃
合知识点一:水的物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1节 温度与温度计
一、温度
温度:描述物体的 。 二、温度计 1、试一试: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 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
2、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参考课本47页。
思考:
(1)瓶身为什么要较大..
? 。
(2)为什么插入的是细.
玻璃管? 。
(3)瓶子里为什么加入的是带颜色...
的水? 。 观察: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结果: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小瓶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变化的原因:由于水的热 冷 。
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
3、常见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红外线体温仪 电子温度计
三、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表示符号: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 。
3、读数: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或“ ”。
训练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
四、温度计的使用
阅读课本49页—50页前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1、量程:仪器所能测量的_________。
2、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值。
3、温度计的构造
4、温度计的使用
(1观察量程的目的:时测量不出,(2(3)(4刻度线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一、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复习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内容。具体包括:
1. 温度及其计量单位;
2. 热量传递的方式;
3.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4. 物态变化的判断;
5. 生活中的热现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温度、热量和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热量传递的方式,物态变化的判断;
2. 教学重点: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生活中的热现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温度、热量和物态变化的概念,重点解释物质
的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引导
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温度与物态变化
1. 温度:计量热冷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热能的传递;
3.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
4. 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5. 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学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放大法”。做好“自制温度计”的实验,明确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通过观察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掌握摄氏温标正确的读法和写法。
创新探究
自制温度计
制作材料:带有橡皮盖的小药瓶、两种不同粗细的饮料吸管、大铁钉、
红墨水。制作方法:在小药瓶的橡皮盖上用大铁钉扎一个小孔,将饮
料吸管穿过小孔,由于橡皮本身的弹性,扎孔处会和吸管接合紧密。将
小药瓶内灌满红墨水,再把盖子紧盖在小药瓶上,会有部分红墨水上升
到吸管中,形成液柱。使用方法:让学生将自制的温度计模型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液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另外,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粗细的饮料吸管制成温度计模型,可让不同小组将他们的温度计模型放入同一杯热水中展示,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相同情况下,吸管越细,液柱上升或下降得越明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模型中的“放大法”思想,也为下面体温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点1 物态变化
阅读教材P3,完成下列填空:
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__固态__、__液态__和__气态__,处于这三种状态的物体分别
叫做__固体__、__液体__和__气体__。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会互相转化。在物理学中,将物质由__一种状态__向__另一种状态__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学点2 温度
阅读教材P4第3~4自然段及P5信息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温度用字母__t__来表示,温度的单位为__℃__。越热的物体温度越__高__,越冷的物体则温度越__低__。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2.知道温度的概念、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阅读—体验—归纳”的教学过程,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规则。
【教学难点】
水的三态循环、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温度计“错用”造成的后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发烧时,我们去医院检查,医生问诊过后,会让我们测体温。测量一段时间后,医生拿出体温计读数,然后确定是否发烧。而在学校实验室,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老师总是强调温度计不能从水中拿出来读数。这两种做法为什么不同呢?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水的三态
[阅读课本]P2“从水之旅谈起”。
[小组讨论]雨、云、雪、露、雾、霜是怎样形成的?
[分析]太阳照射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落下时,雨便产生了。假如高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或冰雹的形式降到地面。雨水渗透到地下,汇聚后流回海洋。陆地或海洋中的水再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再重复原来的变化。
【K12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共5套)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案(共5套)
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使学生认识物态变化。
.学生认识温度的含义,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使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掌握物理量的一种规定方法。
.通过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如何规定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
创
设
情
境教师利用展现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有什么物质组成的?教师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水”字,并借机引出章节课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节温度与温度计
认真观看,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并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自主学习题
自主学习题答案:
固态液态气态冰、霜、雪雾、露水蒸气
冷热程度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沸水
37℃零下39摄氏度
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玻璃泡容器底容器壁液柱的液面相平
细弯管35℃至42℃0.1℃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
合
作
共
建智
能
应
用知识点一:水的物态变化
问题1:雨是如何形成的?
小结:雨的形成过程是水不同状态相互转化的结果。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课题12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本节第1课时课型复习
三维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难点重点:现象识别。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
教学
流程
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
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知识再现
1、物态变化
(1)观察课本P3页迷你实验室:人造“雨”,完成下面内容:
①人造“雨”的过程:
②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可以看到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___________的.
(2)引出概念:处于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别称
为、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会相互转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向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例1】判断下列哪一变化过程是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B.0℃的冰变成0℃的水
C.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D.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
2、温度与温度计
(1)如图所示,人对冷和热的感觉可靠吗? 。
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用字母表示。常用单位:_______,符号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步骤
①估:测量物体温度之前,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认: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具体目标: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1 用熔点知识解释:为什么室温下冰棍会熔化,而钢铁却不熔化?为什么铁锅会熔化铝,而铝锅却不能熔化铝。
(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改变外界条件,改善实验,优化实验的意识。
4.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5.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8.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分析
《熔化与凝固》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第二节课,“熔化与凝固”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节在熔化过程的特点的实验探究中,学习的难点是“熔化过程中冰和石蜡的温度变化规律”,而在冰的熔化过程中为何没有用火焰直接加热,而是借助水给并加热的好处,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关于科学家优化实验,改善实验的好的做法,值得同学们了解学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关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际例子及概念,同时学生通过初二物理的学习,也已具备了一定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但对于物质的“基本特征”了解,实际实验的优化与改善,和规范的描述学生还有欠缺。对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语言描述还不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加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温度与热量、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温度与热量的概念,掌握摄氏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
2. 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难点:1. 温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2. 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温度计、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温度与热量的概念,介绍摄氏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然后逐一向学生介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为学生提供典型例题,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为学生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温度与物态变化
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教案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孙清彬使用人单元第十二单元课题12.温度与物态变化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总课时延期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学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其能量的变化3.知道各物态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兴趣。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特点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教法设计知识结构,总结,习题训练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准备,实验准备
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精
讲点拨;4、巩固领悟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
二次备课记录【知识回顾】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规
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将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前要看清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
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
二、熔点与沸点
1、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
为。
2、熔化的条件:(1)(2)
3、规律:晶体熔化过程热量,不变。
4、汽化:物质由变为的过程称为汽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共5套)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案(共5套)
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使学生认识物态变化。
.学生认识温度的含义,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使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掌握物理量的一种规定方法。
.通过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如何规定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
创
设
情
境教师利用展现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有什么物质组成的?教师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水”字,并借机引出章节课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节温度与温度计
认真观看,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并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自主学习题
自主学习题答案:
固态液态气态冰、霜、雪雾、露水蒸气
冷热程度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沸水
37℃零下39摄氏度
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玻璃泡容器底容器壁液柱的液面相平
细弯管35℃至42℃0.1℃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
合
作
共
建智
能
应
用知识点一:水的物态变化
问题1:雨是如何形成的?
小结:雨的形成过程是水不同状态相互转化的结果。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材知识梳理
1.温度与温度计
(1)常用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________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____________,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________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________。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熔化要________热量。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有熔点。
(2)凝固: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凝固要________热量。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汽化要________热量。汽化的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2)液化: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液化要________热量。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升华要________热量。
(2)凝华: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凝华要________热量。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教案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孙清彬使用人单元第十二单元课题12.温度与物态变化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总课时延期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学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其能量的变化3.知道各物态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兴趣。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特点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教法设计知识结构,总结,习题训练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准备,实验准备
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精
讲点拨;4、巩固领悟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
二次备课记录【知识回顾】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规
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将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前要看清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
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
二、熔点与沸点
1、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
为。
2、熔化的条件:(1)(2)
3、规律:晶体熔化过程热量,不变。
4、汽化:物质由变为的过程称为汽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本章讲述温度与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和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本章共分5节:
1.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从水之旅谈起,讲述了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
2.第2节“熔化与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熔化、熔点、凝固)
3.第3节“汽化与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4.第4节“升华与凝华”,介绍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5.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危害,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②了解物态变化,理解温度的概念;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④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⑤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⑥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⑦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⑧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⑨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⑩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带答案)
温度与温度计
I:温度的概念
教学情境
寒冷的冬天,在户外放两把椅子,一把木头制成,一把铁制成的
现在都在外面放一夜,第二天早上分别用手感受一下两把椅子的冷热情况思考?1.你感觉哪一把椅子更凉。
2.它们的温度是否一样。
3.它们的冷热程度是否相同。
物理学上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
温度的物理意义是。
温度用字母表示,越热的物体温度,越冷的物体温度。
温度的单位。读作。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在这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常见物体的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37℃。让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23℃。
人洗澡时的水温40℃。
II:温度计
有时我们需要精确的测量出某个物体的温度,需要的测量工具叫做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见温度计有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3.温度计的构造
4.不同温度计的区别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20℃-110℃。分度值1℃。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煤油。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0.1℃。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
体温计的分度值小,所以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III: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先观察。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面,同时,玻璃泡不
能碰到烧杯底部和烧杯壁。
3.待温度计液面稳定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液面
体温计的使用
1.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
2.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
案沪科版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的情感。
重、难点:
3、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4、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