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案 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2.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2.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待水沸腾后,拿着长柄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答:壶嘴附近有大量的“白气”产生,勺子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1.现实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较常见.其实,除水以外,所有物质均有三态,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只是不常见而已.2.发生物态变化时通常都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跟踪训练】下列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B )A.冰棒含在嘴里化了B.酒精与水混合后得到一种液体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钢变成“钢水”二、温度和温度计【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和100 ℃之间划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2.-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3.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4.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3个杯子分别盛有冷水、温水和热水.一只手接触冷水,另一只手接触热水,过一会儿,两只手同时插入温水中,感受一下,两只手的感觉是一样的吗?说明什么问题?答:不一样;说明仅凭感觉器官去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2.如图所示,取一个带塞玻璃瓶(如注射用青霉素瓶)和一根透明细塑料管(如细饮料吸管),在瓶中装满水(在水中滴两滴红色墨水),将细管插入塞中并使细管中的水略高出瓶口,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将玻璃瓶放入温度更高的热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液面高度的不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答: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液面会继续上升;说明物体的温度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师】1.在制备简易温度计时,透明塑料管越细越好,能更好地观察到液面的变化;在玻璃瓶的水中加入红墨水,可以方便观察到液面的变化.2.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每一等份都表示着相同的温度,在0 ℃以上每上升一小格即增加1 ℃,0℃以下每往下数一小格即下降1 ℃,为负数.3.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另外也有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跟踪训练】1.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 ( D )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A.人体的正常体温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三、温度计的使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页,完成下列填空:1.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小组讨论】如图所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教师】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②“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若将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或壁,温度计将显示的是容器本身的温度;视线若在液柱的上表面以上或以下,读取的数值将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跟踪训练】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C.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水的温度是87℃.四、体温计【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页,完成下列填空:1.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的玻璃泡前面有细弯管,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每次使用前,体温计需要甩动,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小组讨论】1.取一支体温计,认识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答:35 ℃~42℃、0.1 ℃.2.将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放入一杯温水中(37 ℃左右),待示数稳定后读数并记录,将它们取出过两分钟后再次读数,比较它们的示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体温计示数较高;实验室用温度计拿出后示数下降,而体温计拿出几分钟后示数保持不变,因为体温计有一缩口结构.【教师】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表现在:①量程不同;②分度值不同;③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不同;④结构不同.【跟踪训练】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6.5℃,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前先甩一下,使管内的液体回到35 ℃以下.第2节熔化与凝固1.知道物质熔化的规律、图像,了解晶体、非晶体的概念,知道熔化需要吸热.2.知道物质凝固的规律、图像,知道凝固需要放热.一、熔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12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小组讨论】请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问题:取适量的碎冰和石蜡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变化,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所示.(1)冰和石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些不同能否将物质进行分类?答: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可以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2)冰和石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若冰和石蜡在刚开始熔化后,停止给它们加热,此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现象,你能分析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遵循怎样的规律呢?答:需要加热;不再熔化;物体在熔化时,要持续加热.(3)在方格纸上画一根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根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的物质的温度(坐标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熔化图像.分析冰和石蜡的熔化图像有什么不同?答:冰的熔化图像有一横向平线,石蜡的熔化图像没有.【教师】1.做熔化实验时,将有碎冰或石蜡的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将试管直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使受热物体尽可能均匀地缓慢地受热,从而能够得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另外,实验时还应注意酒精灯的安全使用.2.晶体熔化需经历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三个状态的过程;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3.用图像法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非常直观,在各门科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跟踪训练】1.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丙(1)该实验装置应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2)图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温度不变并且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说明海波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 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填“升高”或“降低”).二、凝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3、1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3.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4.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北方冬天储存白菜,人们常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请问原理是什么?答: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得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教师】1.同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互为逆过程.因此,晶体熔化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则晶体凝固需要放热,且温度也不变.2.晶体凝固放热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跟踪训练】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D )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第3节汽化与液化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3.了解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沸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6、1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3.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填“升高”或“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小组讨论】1.取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 ℃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1)请根据记录的温度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答:图略.(2)水在沸腾时有哪些现象? 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3)若水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还能保持原来的沸腾现象吗?这说明什么?答:不能;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4)你所测到的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这个温度是否变化?答:略;不变.2.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一些物质的沸点”说明为什么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用水银温度计而不是酒精温度计.一些物质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液态) 沸点 t/℃ 物质 (液态) 沸点t/℃ 物质(液态) 沸点t/℃ 氦-269 乙酸35萘218氢-253 酒精78 亚麻仁油287氮-196 水100 汞357氧-183 甲苯111 铅1740氨-33 煤油150 铁2750答:水银的沸点是357 ℃,酒精的沸点是78 ℃,沸水的温度是100 ℃,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3.如图所示,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水重新沸腾;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教师】1.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小水量;③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 ℃,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另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跟踪训练】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C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蒸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二、蒸发【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只在液体表面(填“液体内部和表面”或“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填“吸”或“放”)热.3.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反之,蒸发越慢.【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人们常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2.完成下述实验,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教师】1.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发生的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作用蒸发汽化、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汽化、吸热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无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跟踪训练】下列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D )A.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喝热开水时,用嘴向水面吹气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三、液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9、2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液化向外放(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将正在加热且水已沸腾的烧瓶引出的水蒸气对准冰冷的玻璃表面和热的玻璃表面,哪块玻璃表面有水珠生成?这说明什么问题?答:冷的玻璃表面;说明液化需要向外放热.【教师】生活中谈及的“白气”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气”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跟踪训练】100 ℃的水蒸气比等量的100 ℃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C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的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第4节升华与凝华1.知道升华的概念、常见的升华现象及升华需要吸热.2.知道凝华的概念、常见的凝华现象及凝华需要放热.3.统一认识、比较所学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一、升华【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2.升华需要吸(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烧瓶中,瓶口盖上玻璃片,开始加热并观察瓶内有什么变化?答: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没有出现液态的碘.2.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等特殊效果得力于干冰升华,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图所示),请说明原理.答: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快速降低,导致周围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这便是我们看见的淡淡薄雾.【教师】1.要了解常见的升华现象:钨丝升华、萘升华、冰升华、干冰升华、碘升华等.2.发生升华现象时,物质并不是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然后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有一部分物质能发生升华.【跟踪训练】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C )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为缓解旱情,某市多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投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投撒干冰的作用是( C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二、凝华【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凝华需要向外放(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碘,加热,至出现紫色气体时,停止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说明什么问题?答:紫色气体渐渐变淡,玻璃片下表面和烧瓶内壁上有固态碘颗粒形成,没有出现液态碘;说明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继续对烧瓶加热,待瓶内有紫色气体生成时,换一块烤热的玻璃片放置于瓶口,观察玻璃片下表面上是否有固体碘颗粒形成.这说明什么问题?答:没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需要向外放热.【教师】1.要了解常见的凝华现象:钨蒸气凝华、水蒸气凝华、碘蒸气凝华等.2.发生凝华现象时,物质并不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然后由液态凝固为固态的,而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只有一部分物质能发生凝华.【跟踪训练】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4、2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熔化、汽化、升华这些物态变化过程都是吸热过程.2.凝固、液化、凝华这些物态变化过程都是放热过程.【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发生汽化(填物态变化)时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在“冷凝器”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放热(填“吸热”或“放热”).【教师】1.判断物态变化时一般采用三个步骤:①物质的初始状态是属于固态、液态还是气态;②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③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确定物质中间的物态变化.2.对本章的物态变化知识可以总结如下:【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热.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节水的一些措施.一、全球变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7、2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小组讨论】如图所示,说说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影响?答: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惨遭厄运或被迫转移.【教师】1.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高温天气将严重困扰人类健康,导致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一些热带地区疾病也可能随着气候变暖而向更多的国家传播.2.全球变暖使海面上升,其后果是引起地球南、北极的冰山熔化,这将使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二、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并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随手关水龙头、水的循环使用等.【小组讨论】我们家庭生活中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浇花、冲厕、洗澡……想想在这些用水环节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方法?答: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用淘米的水浇花、关紧水龙头防止水的无谓流失等.【教师】谨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跟踪训练】1.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D )A.汽车排放的尾气B.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2.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C )A.每日定量、定时供水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1节 温度与温度计一、温度温度:描述物体的 。
二、温度计 1、试一试: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 的。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
2、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参考课本47页。
思考:(1)瓶身为什么要较大..? 。
(2)为什么插入的是细.玻璃管? 。
(3)瓶子里为什么加入的是带颜色...的水? 。
观察: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结果: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小瓶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变化的原因:由于水的热 冷 。
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
3、常见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 红外线体温仪 电子温度计三、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表示符号: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 。
3、读数: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或“ ”。
训练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
四、温度计的使用阅读课本49页—50页前两段,回答下列问题:1、量程:仪器所能测量的_________。
2、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值。
3、温度计的构造4、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的目的:时测量不出,(2(3)(4刻度线很大的玻璃泡 分度值:( ℃),量程::( ℃— ℃)内径 的的玻璃管单位:( )读作:( 金属盒温度计 光测温度计 体温计1020℃℃3837(a)(b)( )____要与温度计的____相平。
➢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会放: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和壁➢会读:待液面稳定,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体➢会看:视线与液面相平训练1、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训练2、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安排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以便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真实、具体,逻辑清晰。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该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将反思报告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选择题:考查对温度与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巩固物态变化的特点和热传递规律;
-计算题:运用物态变化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
3.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设计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科学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可否判断温度高低?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九年级物理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
1、熔化与凝固:
例1、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冰将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C.水将逐渐凝固
D.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例2、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常州)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湖南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新版)沪科版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沪科版14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本章讲述温度与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和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本章共分5节:1.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从水之旅谈起,讲述了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2.第2节“熔化与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熔化、熔点、凝固)3.第3节“汽化与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与凝华”,介绍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危害,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②了解物态变化,理解温度的概念;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④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⑤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⑥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⑦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⑧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⑨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⑩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人造“雨”的实验探究,从水的状态是可以循环变化的来认识理解物态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化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全球变暖原因和危害的了解,以及对水资源危机的调查与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8课时.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5课时第二节熔化与凝固……………………………………………………2课时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课时第1课时汽化第2课时液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1.5课时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1课时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之旅,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册中部分难题、错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季节中水的状态循环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物质有几种状态?水的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什么是温度?如何测量温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2-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及变化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在自然界中水是变化莫测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可以变成雨、雾、雪、冰、霜、冰雹、露珠等多种形态.我们可以将上述形态分成两类:雪、冰、霜、冰雹是____态;雨、雾、露珠是____态.另外,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被“晒干”,实质水变成水蒸气,因此,水还有第三种形态——____态.生:固液气师什么是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生: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温度师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同学们,桌面上3个杯子分别盛有冷水、温水、热水,请你先将左、右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过一会儿,再将双手同时放进温水中,此时,你的双手对同一杯温水的冷热感觉是否相同?这表明了什么?如何才能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生:不相同,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物理学中,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师摄氏温度用什么字母表示?它是怎样规定的?生:摄氏温度用字母“t”表示,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师从课本图12-8中可查得:熔化的固态氧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太阳表面的温度各是多少?读作什么?生:-218℃,读作零下218摄氏度;37℃,读作37摄氏度;6000℃,读作6000摄氏度.【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温度计一、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温度计的结构怎样?生:①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②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③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④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师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其工作物质分别是什么?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物质有汞、酒精、煤油或甲苯等.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归纳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2.如图乙所示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生:1.39℃ 2.D【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液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在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3)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体相平.四、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进行实验,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比较测量结果有什么不同.生: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五、学生分组讨论:(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玻璃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2)①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②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并进行总结.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数字式体温计和双金属片温度计,并简述其原理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课后网上查阅).【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7-8作业12345.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C2.D3.A4.(1)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热胀冷缩(2)液面浸没在液面(3)35℃~42℃38.5℃38.5℃39℃(提示:示数为38.5℃的温度计未甩,原来进入管内的汞没有回到玻璃泡内,测37℃的人的体温时,玻璃泡里的汞不会通过细弯管上升,上面管里的汞不会从细弯管自动下落,故示数仍为38.5℃,而测39℃的人的体温时,泡里的汞会膨胀通过细弯管上升,故示数为39℃.)5.构造上不同点是:实验室用温度计上部是均匀细管,体温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量程不同,体温计是35℃~42℃,实验室用温度计是-20℃~100℃;分度值不同,体温计是0.1℃,实验室用温度计是1℃.使用上不同点是: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1.教学中,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感知、理解知识.首先,让学生进行人造“雨”的实验,通过水的状态循环变化来感知、理解物态变化,以及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其次,让学生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突破温度计的使用这个难点.2.零下温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里可以讲得再细致一点,可以在这里再多加训练,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具—温度计模型.老师也可以说温度,让学生上台调整模型,还可借鉴数轴上负数的读法,供学生参考.。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2021-2022学年)
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自主预习案】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课堂探究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2.知道温度的概念、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阅读—体验—归纳”的教学过程,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规则。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循环、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温度计“错用”造成的后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发烧时,我们去医院检查,医生问诊过后,会让我们测体温。
测量一段时间后,医生拿出体温计读数,然后确定是否发烧。
而在学校实验室,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老师总是强调温度计不能从水中拿出来读数。
这两种做法为什么不同呢?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水的三态[阅读课本]P2“从水之旅谈起”。
[小组讨论]雨、云、雪、露、雾、霜是怎样形成的?[分析]太阳照射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落下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高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或冰雹的形式降到地面。
雨水渗透到地下,汇聚后流回海洋。
陆地或海洋中的水再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再重复原来的变化。
[实验]完成课本P3“迷你实验室”。
[思考]实验过程中水经历了怎样的状态变化?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1)水的状态及其变化: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而且水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物态变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案 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可否判断温度高低?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温度与热量、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与热量的概念,掌握摄氏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
2. 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难点:1. 温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2. 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导学案、笔记本、温度计、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温度与热量的概念,介绍摄氏度与热量的换算关系。
然后逐一向学生介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吸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为学生提供典型例题,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为学生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温度与物态变化1. 温度与热量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2. 物态变化熔化:固体→液体,吸热凝固:液体→固体,放热汽化:液体→气体,吸热液化:气体→液体,放热升华:固体→气体,吸热凝华:气体→固体,放热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2) 物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
(3) 物体在凝华过程中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2课时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
化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2.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课时导学
指导预习
阅读教材第1~6页相关内容,完成《课时夺冠》学生用书“知识梳理”部分。
各小组内部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知识梳理”中练习的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探究一: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
(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探究二:熔化、凝固的应用
(1)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
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2)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二、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三、课时教学设计【主题】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课程标准】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2.了解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并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内容分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三种物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与特点,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最后提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课题。
本节教学是章节复习课,是知识梳理、深化、综合应用为目的的一种课型。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深化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条件和特点。
并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学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知识面比较窄,生活经验不足,动手能力比较差。
教学中应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物理。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对应的吸热放热,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中出现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认识。
但是综合分析的能力欠缺,对“白气”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晶体熔化实验和水沸腾实验中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还比较的陌生。
所以通过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学习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能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并能举例说明生活和自然中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能描述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特点。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界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生活和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带答案)温度与温度计I:温度的概念教学情境寒冷的冬天,在户外放两把椅子,一把木头制成,一把铁制成的现在都在外面放一夜,第二天早上分别用手感受一下两把椅子的冷热情况思考?1.你感觉哪一把椅子更凉。
2.它们的温度是否一样。
3.它们的冷热程度是否相同。
物理学上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温度的物理意义是。
温度用字母表示,越热的物体温度,越冷的物体温度。
温度的单位。
读作。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在这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常见物体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37℃。
让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23℃。
人洗澡时的水温40℃。
II:温度计有时我们需要精确的测量出某个物体的温度,需要的测量工具叫做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见温度计有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3. 寒暑表。
3.温度计的构造4.不同温度计的区别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20℃-110℃。
分度值1℃。
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煤油。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0.1℃。
玻璃泡内填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
体温计的分度值小,所以测量结果更加精确III: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先观察。
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面,同时,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部和烧杯壁。
3.待温度计液面稳定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液面体温计的使用1.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
2.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思考?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它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不同点在哪?如果使用前没有甩,会出现什么现象?物态变化教学情境生活中我们接触做多的一种物质就是水,请思考,水可以有几种状态存在?常见物体的三种状态分别为,,。
三种不同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水可以结冰,兵可以熔化成水,水也可以变为水蒸气。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导学指导预习阅读教材第22~25页相关内容,完成《课时夺冠》学生用书“知识梳理”部分。
各小组内部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知识梳理”中练习的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探究一:升华和凝华(一)实验1:如图,把少量碘放入烧瓶中,瓶口盖上玻璃片,开始加热并观察瓶内有什么变化?答: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二)实验2:(1)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碘的状态改变)。
(2)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升华也需要热,凝华也需要热。
(2)讨论完成:下雪不冷化雪寒的道理。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②铁丝网上的霜;③窗上的冰花;④用久了的灯泡壁发黑;⑤查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
实验当中还发现哪些问题?探究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判断物态变化时一般采用三个步骤:①物质的初始状态是属于固态、液态还是气态;②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③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确定物质中间的物态变化.2.对本章的物态变化知识可以总结如下: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目标确定的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温度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2.教材分析为改变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解知识体系和习题的模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复习课重点以图片和图象为主线,通过课件增加学生对图片、图像的识别、探讨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增大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放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知识的探索,让学习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对本讲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综观近几年中考,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应注意: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沸腾的实验、水循环。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同时也学习了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看法。
2.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 凝华是放热过程。
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讲解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观察—归纳”的授课过程, 认识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2.立足吸热和放热条件 , 要修业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 在此基础上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
【感情·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现象的习惯 , 认识电冰箱的基根源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 ,成立环境保护意识。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判断,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放热条件。
【授课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责问题。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儿歌《雪花》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 雪花雪花满天飘 , 你有几朵小花瓣 , 我用手心接住你 , 让我快来数数看 , 一二三四五六 , 哈哈 , 哈哈 , 雪花有六个瓣 , 咦?雪花哪儿去了 , 雪花不见了 ,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滴。
同学们知道雪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刚数完 , 雪花为什么会不见了?二、授课步骤研究点 1升华[ 阅读课本 ]P22“升华”。
[ 实验 ] 向一烧瓶内加少量碘 , 用玻璃片遮住 , 摇动烧瓶 , 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烧瓶底部。
尔后把烧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 如图 ,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熄灭酒精灯 , 停止加热 , 过一段时间,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解析 ] 加热时 , 可观察到烧瓶里出现紫色的气体。
停止加热, 玻璃板上出现碘颗粒。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常有的升华现象: 樟脑球消失、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空气清爽剂变少等。
[ 思虑 ] 升华过程的吸热特点常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你能列举一些实例吗?[ 提示 ](1)舞台上的烟雾: 演出时 , 为创立特特收效, 用烟雾机向舞台喷洒干冰, 干冰吸热迅速升华 , 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淡淡薄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
案沪科版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的情感。
重、难点:
3、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4、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
(海波)(蜡)
……评估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
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
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4、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5、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
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