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绝对优势学说的构建
• 认为重商主义强调出口、限制进口是 主次颠倒
• 认为政府对贸易的任何阻碍都会导致 资源分配的抵效,因而减少贸易收益
• 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 由贸易的思想
• 该理论的建立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
理论假设条件:
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时期
15世纪——16世纪中叶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甚至通过行政手 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 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
重视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 差,即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 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 易结果是顺差即可。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绝对优 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
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 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 在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生产要素可以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可在国家之间移动。 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被允许充分利用。 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多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的产生背景: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成长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英国工场 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当时的大英帝国呈现出如下特点: 新技术发明不断出现,国内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圈地运动”使得农民破产,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倍增,资
03-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原理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没有必要把服 务贸易同一般国际贸易区别开来。
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即每 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那项活动 所带来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 中。
一、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二)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假设条件 2×2×1 技术水平既定 充分就业
TFj=nbnEnj+bn+1Bj (3)
其中,bn是对应于金融服务的短阵N的第n列,bn+1等于世界产出与世 界收入的比率。在要素价格均等化条件下, bn在不同国家之间相等,但 bn+1却不相等。尽管由(5-3)式可知一国商品与服务贸易收支状况与出口量 有关,但在传统的H-O理论中是假设贸易均衡的,即Bj=0,故省略了该变 量。
既肯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 性,同时也承认具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的缺 陷,主张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 必须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
总的说来,第三种观点得到了国外学术界较多的认可。国 际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 种形式,国际贸易理论是可以适用的。但是,由于服务贸 易具有许多货物贸易所不具备的特征,在运用以后者为实 践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前者时,必须对之进行 适当的修正。
(二)服务贸易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 生产要素范围广泛化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或国家间具有流动性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服务贸易产生的现实动因 服务贸易的成本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 各国的市场结构和国内管理环境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 技术是影响服务贸易的内生变量 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关联产业 企业组织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理论不适合于分析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最经典的理论是从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内消费差异理论延伸出来的“跨国生产理论”。
据此理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因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等差异而选择不同的国家提供的服务,这就推动了跨国服务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类服务,而印度的软件外包公司则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IT 服务。
这种理论对解释企业国际化和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格局变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此外,国际金融服务理论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服务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领域的国际贸易活动。
国际金融服务理论主要包括利益差异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
利益差异理论认为资金的区域流动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利益差异,跨国资金流动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而金融中介理论则认为跨国金融机构的介入促进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而金融创新理论则强调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例如,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金融服务的交流与贸易。
此外,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还涉及到创新和技术发展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理论。
根据“技术利益溢出理论”,技术进步在一个国家产生的同时,也会利益溢出到其他国家。
因此,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对于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境服务贸易更加便利,并推动了服务产业的全球化。
在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关于服务贸易规则和政策的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和政策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贸易便利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政策的协调:一是通过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二是通过国际和地区服务贸易协定来规范和引导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就是一种多边服务贸易协定,旨在减少和消除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壁垒和限制,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相关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含义
RCA定义: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 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
在n(j=1-n)个经济体,m(i=1-n)种出口商品或服务中,一经济体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
m
RCAij
X ij
n
X ij
X ij
i 1 nm
100
X ij
j1
j1 i1
第一节
二、迪尔道夫模型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1)封闭状态下:无商品和服务贸易发生
(2)自由贸易状态下:商品和服务都实现自由贸易
(3)半封闭状态下:只有商品可以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商品贸易和作为商品贸易副产品的服务贸易是有效的。
第六节
三、国际服务外包的衡量 服务外包总体测度 分行业服务外包测度
OSSi
j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服务j的进口
服务j的国内产出+服务j的进口-服务j的出口
上式中的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的计算,可以采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该分数的
分母除了非能源物质性投入外,还包括9大类服务部门:电信;金融;机
第一节
三、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运用修正过的H-O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问题。 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 务贸易的格局。 根据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 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如果服务价格相对地超出工资 和租金越高,生产厂商就越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因要 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市场价格是服务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服务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
其他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 • 垄断 • 竞争 • 经济周期 • 政府政策
第三节 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英国经济家C·克拉克于1940年发 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书中 搜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各部门劳 动力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数据,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统计和研究,提出了劳 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的结构变化理 论。 克拉克发现: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 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随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 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 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 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 的劳动力比例则不断增长。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性
▪ 原理适用(合理内核) ▪ 实证研究结论吻合
二、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性
▪ 前提不适用 ▪ 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 服务贸易有自己的特点不适用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图1 总成本和产出
图2-2b就反映这一情况:假定 生产分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 且在生产区1984年,迪尔多夫率先成功地利用传统的2x2x2赫 克谢尔——俄林模型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迪尔多夫的模型为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他认为,可从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服务要素贸易、不可移动要素 的贸易等三方面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剖析。
goods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A 生产区段PB
b
服务链
PB
PB
消费者
C PB
SL PB SL
PB
SL PB
PB
d
PB
SL
PB
PB
SL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图3-2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随着生产扩张,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愈益加深,从而加 速了生产区段的分离。图3-2b就反映这一情况:假定生产分 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且在生产 区段之间增加投人大量固定成本可以导致较低的边际成本, 这就是图3-3中的bb'线反映的情形。在该阶段中,服务业 起到了重要作用。图3-2b中的两个生产区段需要通过服务 来协调和联结,这种协调和联结必然需要成本,比如运输 服务成本。由于生产区段的分散导致总成本中增加了联结 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故新的成本产出线应为虚线cc'。 在图3-3中这些服务成本与生产规模基本无关,因为线cc'与 线bb'平行。即便服务链成本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而增大, 也只需将线cc'画得比线bb'稍陡一些即可。但是,含有服务 链的边际成本应低于相对集中生产(线aa')的边际成本,否 则,厂商将不愿意采用分散生产的方式。
法尔维和格默尔的这个结论与巴格瓦蒂的 解释不谋而合,它同样解释了为什么穷国 的服务价格比富国更低,只是前者是动态 分析,后者为静态分析。虽然穷国的服务 价格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穷国一定能够向 富国出口服务。他们的工作都说明了一个 问题,即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服务价 格差异,可能是服务贸易产生的坚实基础 之一。
生产者服务业则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者服务业则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内在化内在化或或非市场化非市场化方式转向方式转向服务外服务外包包二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二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订约承包订约承包促进促进订约承包订约承包的因素的因素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购买某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购买某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下降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工的非工资费用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工的非工资费用趋于增加趋于增加制约制约订约承包订约承包的因素的因素在许多行业中产品工艺与销售革新的步伐随在许多行业中产品工艺与销售革新的步伐随着电子技术及其他最新技术的利用而加快着电子技术及其他最新技术的利用而加快计算机与有关电子设备的最新发展提高了监督计算机与有关电子设备的最新发展提高了监督厂商雇员工作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厂商雇员工作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不断扩大的厂商规模与交通运输的低廉费用相结不断扩大的厂商规模与交通运输的低廉费用相结合使得保持内部扩大的职业专业化成为可能合使得保持内部扩大的职业专业化成为可能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五节 服务外包理论
一、外包的概念
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 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 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在讲究专 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 心能力,摆脱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将组织的 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 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 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 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三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 的服务贸易理论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背景:科技进步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 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 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 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 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 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而成为生产过程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凯茨考斯基:寡头垄断模型
与马库森观点相反,基氏运用寡头垄断模
型,解释了取消国内服务贸易管制的国际
影响。 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进厂商为获取规 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政府最 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四、垄断竞争模型
马库森借助于垄断竞争理论,对熟练劳动力的服 务贸易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结论是:即使单纯发挥要素禀赋的作用也能从贸 易中获利;由于多种熟练劳动投入能够提高该部 门的最终产出,小国比大国获利更多;由于一些 专业化受到限制,仅有货物贸易并不能实现生产 的帕累托最优,而引入服务贸易可以导致最大程 度的专业化和帕累托最优;即使存在垄断的力量, 关税也不能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而且可能因削 弱全球的专业化潜力而使福利水平降低。
2.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服务类型也具有不同 的比较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1.服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服务作为非实物的使用价值,和一般商品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⑴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⑵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⑶服务的异质性⑷服务的不可储存性⑸服务的所有权不可转让性⑹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2.服务业是怎样分类的?其发展趋势如何?答:㈠服务业的分类:为了明确不同服务业的经济性质、揭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服务业进行了以下分类:⑴服务业的理论分类:a.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分类;b.以功能为基础的分类⑵服务业的统计分类:a.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b.世界贸易组织分类法;c.我国服务业的统计分类㈡服务业的发展趋势:⑴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⑵服务业对工农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⑶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3.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
答: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服务的提供国称为服务的出口国,服务的消费国称为服务的进口国,各国的服务出口额之和构成国际服务贸易额。
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服务输入和输出活动。
广义的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和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
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⑴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⑵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⑶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⑷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⑸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⑹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为什么能得到迅速发展?答:⑴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⑵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⑶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⑷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⑸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⑹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6.简述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服务贸易(精讲)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1、服务的基本要素〔选择〕①资本〔实物资本〕②劳动力③知识与技术2、服务的基本特征〔选择〕①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服务最主要的特征〕②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③服务的异质性④服务的不可储存性⑤所有权不可转让性⑥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3、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看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及其服务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处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4、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看看〕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以下四类:〔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方式特别强调卖方和买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境外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与商业存在的共同点是,服务提供者到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提供服务,但没有设立机构。
5、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简答,P9〕〔1〕贸易标的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贸易保护方式具有刚性和隐蔽性〔6〕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6、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论述,P14〕(一)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1、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共同增长。
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
3、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二)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结构不断改善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
3.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解析
二、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 国际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划分为四种方式:
跨境交付(mode 1) 境外消费(mode 2) 商业存在(mode 3) 自然人流动(mode 4)
A国 模式1:跨境交付
A国的消费者
模式2:境外消费 A国的消费者
消费者到国外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与中国的实践 跨境交付
境外消费
服
务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分类
商业存在
自然人流动
贸
易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分类
13个服务项目进出口
服
务
BOP统计: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交易
贸
易
内向FAT统计
统
FAT统计
计
外向FAT统计
注:大括号表示“包括”。资料来源: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原理篇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1、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2、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4、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传统定义
国际上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定义。
传统定义: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 员境内提供服务。
特点: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不涉及投资行为。
例如,我们请一个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注 册会计师前来作财务咨询以及进行讲学,那么 这可以被看作“自然人的流动”。但如果该所 来中国开设了一家分支机构,那么这就是“商 业存在”了。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第三节 对国际服务贸易分类的评价
一、对统计分类的评价 二、逻辑分类的评价 三、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商业性服务 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服务贸易谈判 小组列出的6类这种服务,其中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 政府消费的服务。分别是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 务 、研究与开发服务 、不动产服务 、设备租赁服务 和其他服务 。
一、要素服务贸易及其基本形式
主要指资本服务的收益流量的跨国转移。基本 形式是国际金融资产的跨国输入和输出,实现 的形式有两种: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即国际信贷。
要素服务贸易 项目
(资本项目)
股息(包括利润) 利息 国外再投资的收益 其他资本净收益
国际直接投资:
– 资本要素的报酬流量—利息或者股息 – 经营管理技能的报酬流量—利润
4.销售服务。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交换。主要包括:商业销售, 主要指批发业务;零售服务;与销售有关的代理费用及佣金等;特许 经营服务;其他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指各国间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中的服务交往。如互派留学生、访问 学者等。
6.环境服务。指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相似服务等。
按照服务在再生产中的环节不同分类
– 消费者服务业(面向消费者):占据服务业的中心位 置。
– 生产者服务业(企业管理、金融服务):其重要性来 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 分配服务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是一种连带 性服务或者追加服务。分为“锁住性”和“自由性” 分配服务。
二、国际核心服务和国际追加服务
三、发展
资本雄厚的发达国家具有要素服务贸易的优势, 而发展中国家在非要素服务贸易的某些领域具 有优势。
服务贸易课件 第三章(CH7)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思考题
1.通过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福利效应的分析,你认为发展中 国家在对外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 何谓“服务贸易补偿论”? 3. 简述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步骤。 4. 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如何分类的?各种类别的
含义是什么? 5.目前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6.最常见的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有哪几大类? 7.对“产出的补贴﹥关税﹥配额”这样的服务贸易政策选
形成买方垄断力量 反倾销、反补贴 国内经济安全 国防事业 贸易收支平衡 环境保护、居民健康 国内经济安全
(一)服务贸易壁垒及其 种类
1. 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微观经济学根源:自然垄断、非对称信
息、经济的外部性; ◆政府出于本国经济独立性的考虑; ◆政治、文化上的考虑。
服务贸易政策工具
限制贸易过程的壁垒 税收歧视 补贴 国家垄断 政府购买 外汇管制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竞争力 服务贸易将给贸易国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力
该分析是建立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可 以提高竞争力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I 利益
服务贸易利益(竞争力)
T 时间 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服务贸易 利益之间的关系
M·波特
服务贸易给予
厂商或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可分解为6个: (1)服务技术(高技术)要素。 (2)服务资源要素。 (3)服务管理要素。 (4)服务市场要素。 (5)服务资本(投资)要素。 (6)服务产品要素。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 发展及各国政策取向,掌握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 及类型
• 本章重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取向及服 务贸易保护壁垒的种类及效应比较
• 本章难点:国际服务贸易保护的政策分析及衡量 指标
【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企业文化-全文免费阅读-max文档投稿赚钱网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关于穷国和富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的解释: 由于穷国的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穷国的劳 动力密集型服务的价格水平较低,因而在工程 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富国资本、技术要素禀赋较为丰富,因 而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型服务 上具有比较优势。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5.2.3 伯格斯模型B
■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上的差别是如 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在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技 术相同的两国商品可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 易),即使无一种要素能在国际上流动,两 国的要素价格和国内服务价格的差异出也会 缩小或完全消失(在运输成本忽略为零的情 况下),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从事服务贸易 的动机。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传统的商品贸易强调的是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优势 ,而服务贸易由于自身的特点更强调需求因素 所 导致的成本增量式消费者的选择性,如运输成 本 、信息成本、消费者收入及其偏好,系列服务 质 量,包括售后服务和购买环境如信贷条件、保 险 要求等。由于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着的垄断竞 争 与规模报酬递增现象,造成随着市场需求规模、需 求结构的变化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 分 散化的出现,由此带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 贸 易的发展即是国际商品贸易发展的结果,又是 国 际贸易存在的条件。
■马库森强调服务部门内部的专业化,弗兰科斯 则强调服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生产过程中的 作用。
■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 本章小结: ■ 作为一个简单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比较 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适用于解释服务贸 易,表现为拥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围绕服 务要素开展贸易,如含有缺席要素的服务贸 易、要素移动的服务贸易等。 ■ 服务业技术比较优势是形成服务业贸易的 又一重要因素,但一国服务来技术比较优势 及其扩散对该国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应视具 体情况而定。
第三章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章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和规范国际服务贸易,各国纷纷通过双边、多边的方式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
其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对国家间的服务贸易进行管理和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GATS的背景与目标1. GATS的背景GATS,全称为《关于服务贸易的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的一个重要协定。
GATS于1995年于成立于马拉喀什,并于2005年经修正进一步完善。
它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为各成员国创造了开放、透明、可预测和非歧视性的施行环境,以促进各国在服务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2. GATS的目标GATS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平等和相互利益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国家间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具体来说,GATS的目标包括:保护服务供应商的利益,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以及增加服务贸易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GATS的原则和规则1. 最惠国待遇GATS规定,各成员国应给予其他成员国提供的服务供应商与其国内供应商相同的待遇,即最惠国待遇。
这样可以避免成员国对服务贸易实施歧视,保护各国利益。
2. 国内准入与市场准入成员国应确保自身的服务市场对其他成员国服务供应商实行国内准入和市场准入的待遇。
这意味着成员国不能对其他成员国服务供应商的准入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限制。
3. 透明度与信息交流GATS鼓励成员国加强信息交流,并通过设立信息交流机制来提供对服务贸易的透明度。
成员国应就本国的服务贸易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等向其他成员国提供充分和及时的信息。
2024年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案例分析
与他人进行多元交流和讨论,分享不 同观点和看法,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和理解。
拓展思维
批判性思维
深入探讨
多元交流
打破思维定势和局限,尝试从新的角 度和视角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2024/2/29Fra bibliotek对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 研究,挖掘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因素。
案例展示了服务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金融、教 育、医疗、旅游、运输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 规则。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案例揭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各国政 府和国际组织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作用。
服务贸易的创新和数字化
案例强调了服务贸易的创新和数字化对提升服务质量和效 率的重要性,以及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服务内容
跨境电商服务包括在线购物平台、支付结算、物流配送、 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从选购商品到收货的 全程服务。
案例分析
以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构建 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实现了商品的全球化销售,同 时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12
案例二:国际物流服务
01
背景介绍
关注服务贸易的最 新动态和趋势
关注国际服务贸易的最新动态 和趋势,了解新技术和新模式 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
提高服务贸易的专 业素养和技能
加强服务贸易的专业素养和技 能培养,包括语言能力、跨文 化交流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 ,提高自己在服务贸易领域的 竞争力。
2024/2/29
26
谢谢
2024/2/29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换和服务业在国际上的跨境交易活动。
与商品贸易不同,服务贸易主要以无形的服务为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旅游服务等。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认为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专注于自己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方面的优势。
然而,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服务贸易往往被忽视,因为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无形性、不可存储性和不可分割性,这些特殊性使得服务贸易不能像商品贸易一样依赖于传统的比较优势。
新贸易理论则试图解释服务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主要关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
服务贸易通常具有规模经济,即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使得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量和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一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不完全竞争来获取利润。
服务贸易中的很多服务具有垄断性,如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它们通常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这使得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质量来增加利润。
国际分工模式是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分工。
根据国际分工模式,服务贸易可以分为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
生产者服务是指一些服务项目主要由企业间进行交换,如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消费者服务是指一些服务项目主要由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如旅游服务和医疗服务。
国际分工模式认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通常在生产者服务中具有竞争优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常在消费者服务中具有竞争优势。
总之,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等。
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还为相关国家和企业制定服务贸易政策和战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制订)课程编号:010107英文名: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课程类别:类别选修课前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34课时主讲教师:卢映西等选定教材: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类别选修课,本大纲适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课程首先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形成和发展趋势;其次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价值理论及相关理论,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贸易政策、服务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及其成因,同时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经济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再次介绍国际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发展,介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并介绍加入WTO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业、基础电信业、批发零售业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开放情况。
最后介绍国际服务贸易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一般基础知识和理论。
具体地说,作为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学生应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和各种政策措施,了解经济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同时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熟悉国际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加入WTO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业、基础电信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现状、开放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本门课程的知识信息,讲授过程中注意讲授内容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并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同时结合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2、完全适应的观点
代表性经济学家包括:麦尔文 (James•Melvin)、萨皮尔(A•Sapir)和鲁 兹(E•Lutz)、拉尔(S•Lall)、理查得•库伯 (Richard Kumpe)、辛德利(Hindley)和史 密斯(Smith)、斯库兹(Schultz)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适用的,即使货物贸易 和服务贸易存在一些差别,但该差别并 未大到足以推翻该理论的地步。
1989年,马库森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 型来探讨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和其他专 业服务的国际贸易。其分析结果是,允许生产 性服务等特殊中间投入贸易优于最终产品的贸 易,中间投入的自由贸易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 福利同时增加。
2、基尔兹克斯基
1987年,基尔兹克斯基运用寡头垄断模型,解释 了取消国内服务业管制的国际影响。与马库森 的观点相反,他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使厂 商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 政府最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1)迪尔道夫(A•Deardorff)
1984年,迪尔道夫先是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用于 服务贸易的局限性,认为至少有三个特征可能 会导致比较优势理论失灵:一些服务贸易的需 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前 价格;许多服务涉及要素流动;某些要素服务 可以由国外提供。他通过分析指出,前两点不 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但第 三个特征会导致比较优势原则不成立。然后, 他运用H-O模型,通过改变其中的个别约束条 件,率先成功地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是如何遵 循比较优势原则的。
6)斯库兹
他认为,即使商品和服务的确有差别,而 且有一些服务的确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国 家控制(如银行业、保险业和电信业等) 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国际贸易,但这丝毫 不影响比较成本论的国际适用性,比较 优势原理是普遍适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容:琼斯和凯茨考斯基为此提出“生产区段 和服务链”(production blocks and service links)理论,来探讨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收 益的增加和要素分工的益处,以及三者如何促 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 的新型生产方式。
▪ (3)不可储存性方面的优势:有效的管理服务需求是 决定服务贸易的又一重要的比较优势,如酒店业、运输 业等。
▪ (4)不稳定性方面的优势:要求提供者具有人员素质、 管理、创新和差异化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2.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服务类型也具有不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较优势
▪ (1)服务贸易生产者的三种要素:体力劳动、 人力资本要素和实物资本。这三种要素决定了 服务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了某国在这种服务项 目上有无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势
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势
侧重于劳动力素质。如酒店 业、理发业等。
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势
要素密集 度决定
还包括人力资本。如实物资 本与运输服务的优势直接相 关,人力资本与金融、保险 等优势有密切关系。
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势
侧重于研发、培训教育和信息 传递。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二)对“适应性”的国外学术界观点
▪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该观点承认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方 面存在缺陷,但经过一定改进后,还是适用 于服务贸易的。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 1.服务的特征使得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货物 贸易的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区别。
▪ (1)抽象性方面的优势:形象、知名度和声誉及服务 质量优势。
▪ (2)不可分离性方面的优势:单点服务(规模效益小 时)有经营管理优势和专业优势;区域多点服务(取得 规模效益时)要有无形资产和管理资源的规模使用优势, 如服务社会化经营和一体化经营。
取决于资源丰裕程度,如旅游 业。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第三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 的服务贸易理论
▪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 背景:科技进步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 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 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 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 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 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而成为生产过程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第一节 服务价值论
▪ 一、服务的价值二重性
▪ 回顾:传统的劳动价值论
▪ (1)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由价值和使用价值构 成。
▪ (2)商品之所以可比,是因为商品具有价值。 价值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的凝 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人类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
▪ 3、服务质量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服务效用。
▪ 4、服务的效用价值是由要素的价值效用和在不 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中所发挥的功能效用 两个组成。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的适应性
▪ (一)比较优势论回顾
▪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生 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 (5)资源密集型服务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资源丰 裕程度,如旅游业。
▪ (6)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类型服务贸易 上具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实物资 本要素丰富,在国际投资、国际运输服务、金 融服务、技术服务等项目上拥有优势。发展中 国家劳动力要素丰富,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 承包等方面拥有优势。
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即服务劳动的凝结性。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
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从而表现为价值。 (3)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
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 交换比例。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 (二)服务的使用价值属性
▪ (1)非实物特性; ▪ (2)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消费引
▪ (2)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侧重于劳 动力素质。如餐饮业、理发业等。
▪ (3)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包括人
力资本。如实物资本与运输服务的优势直接相
关,人力资本与金融、保险等优势有密切关系
。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 (4)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侧重于研 发、培训教育和信息传递。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 (3)商品的价值是客观的,可以度量的。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4)商品价值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劳 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交换遵循价值 规律,等价交换。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一)服务的价值
▪ 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产品有价值。原因: (1)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
▪ 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 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 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 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 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 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 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致性; ▪ (3)再生产具有非转移性; ▪ (4)再生产的被制约性(生产积累受
限)。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 二、服务的效用价值论
▪ 1、服务的生产活动和商品生产活动一样,都可 以为人们创造财富,带来福利和效用。
▪ 2、一般情况下,服务中的人力资本、劳动和实 务资本三者所占比重不同,决定了服务的效用, 进而决定了服务在市场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