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2.认知对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与提升3.感觉、知觉与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感觉、知觉和认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种重要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感觉是我们大脑对客观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是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和内在意义的认识。
知觉是基于感觉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
2.功能与作用感觉主要负责收集外部信息,是认知过程的起点。
感觉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外部事物的认识。
知觉使我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相互关系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知觉则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使我们对客观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感觉和知觉共同构成了认知的基础。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认知是指我们对感觉和知觉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
认知是我们对外部事物进行深度理解的过程。
2.功能与作用认知使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3.相互关系认知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密切。
感觉和知觉为我们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材料,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认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外部信息。
第二章 知觉2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
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第二章 知觉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一、字词优势效应 (了解)
对字词优势效应的三种解释:
1.语境的推论作用。Rumelhart和Siple强调语境的自下而上加工,认为wor已经构成语境,只要探测到,就能判断出后一个是D。而对单个字母,即使看到了,也不一定能判断它就是D,因为B/C/Q/D都有这一特征。
2.编码说。根据Mezrich(1973)的研究,字词是语言编码的,而单个字母是视觉编码的,视觉编码易受视觉掩蔽的干扰,而语言编码则不受视觉掩蔽的干扰,因而字词中的字母识别要优于单个字母。
3.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说。字词为整体,其中的字母为局部,整体加工不受局部因素的影响。
二、课题优势效应 (了解)
复习思考题:
第二层小鬼叫特征鬼它对图像保留下来的映像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各种特征以对字母的特征分析为例有的特征鬼负责分析垂直线有的负责分析水平线有的负责分析角等一个特征鬼发现了正在寻找的某一特征时它就喊叫起来或发出信号这个特征鬼分级的第三层是认知鬼认知鬼相当于前面说的特征鬼认知鬼的任务是注意来自特征鬼的信号寻找由特征组成的某一特定模式因此认知鬼代表一种模式认知鬼如果发现许多作出反映的特征鬼是源于自己的特征就大声的喊叫否则喊叫的声音就小或者不做声
第二章知觉
1.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知觉的加工过程、模式识别及其过程、结构优势效应。
2.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觉的加工过程与模式识别过程
3.教学时数:6
4. 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内容:
自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知觉的研究也一直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些研究明显的表现出认知心理学的特色,并导致对知觉的实质和过程的理解的变化。目前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做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的被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但也有心理学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比较集中于模式识别问题,而且多数研究是有关视觉的。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 1 )不同刺激物作用 ( 2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 3 )年龄
影响对他人知觉选择的因素(社会知觉的错觉): (1)第一印象效应(First impression)或(首因效 应)(primary effect) “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 印象。 主要是根据对方的仪表、表情、姿态、言谈、举止、 年龄、身材、相貌、服饰、打扮等印象而形成的。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 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 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 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 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 交友:朋友、一见钟情 求职 招聘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 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 E = 1 / 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因刺激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 有所不同。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咖啡墙错觉
是弯曲还是平行?
左 氏 错 觉
Back
A Fraser螺旋
B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 图 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 组同心圆构成。 组同心圆构成。看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 图 图 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A图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第二章 知觉
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体系中没有感觉这一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直接、孤立 • 知觉:综合 • 知觉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 • 总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感觉不能回答客体“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属于更低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因而没有被包 括在认知心理学体系中。
Navon实验之二
• 实验材料
实 验 结 果
实验结论: 1.对于大字母的识别要快于小字母; 2.小字母的识别,在冲突条件下反应时最长。
以上实验的总结
• 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总体特征先于局部 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 知觉阶段。 p30
第二节 模式识别
一、基本概念 1、模式 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 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2、模式识别 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 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但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侧重; Eysenck(1984)认为,良好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 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逐渐增多; 这种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刺激物论和假设检验论的 分歧;
实验证据:Tulving, Mandler和Baumal(1964)的字词
二、模式识别一般过程 模式识别是一个知觉过程,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 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三、模式识别理论(具体解释匹配过程)
(一)模板说 1、核心思想 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 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 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 时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 - 正 方形 - 半圆形 - 长方形 - 三角形 - 八边形 - 五 边形-梯形-菱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
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觉(肌肉、神经)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肤)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 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 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幼儿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学习1.1 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感知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儿童通过感官接受环境刺激,以知觉为基础构建对环境的认识,这对于儿童学习语言、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记忆与记忆策略记忆是指保存、获取和再现过去信息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效果与个体的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密切相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复述、重复等方法,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3)思维与认知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而认知则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依靠思维和认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1.2 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仅受个体心理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学习过程中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遗传因素儿童的遗传基础影响其学习方面的表现。
例如,遗传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认知速度、学习记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具体个体的遗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家庭的读书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儿童的学习计划。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传统、学习目标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
第二章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四、知觉分类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 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 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分 为知觉暂留和错觉。
知觉暂留和错觉
1、知觉暂留存在于各种知觉中 2、知觉暂留
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 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
〈三〉视觉特征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 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 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 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需频繁改变亮度的场所,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 变化
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 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
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
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
二、认知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 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
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 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06 结论
研究总结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 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等。
输标02入题
通过对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与环境互动,从而更好地应对 环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01
03
然而,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如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神经机制、不同文化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环境感觉 • 知觉 • 认知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心理学、 环境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该领域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 过感觉和知觉机制来感知和理解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 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特征
认知过程涉及多个心理活动的综合作 用,具有主动性、选择性、理解性和 创造性等特征。
认知的分类
1 2
感性认知
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外界事物的初步印象和感性 认识,如感知颜色、形状、声音等。
理性认知
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判断、推理等 方式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3
创造性认知
个体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 等方式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创意的过程。
03
关注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推动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领域的发展。
04
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和丰富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理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接收外界环境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第2章 感觉与知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实验: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 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 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 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 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 的”
Guanyuxia
Psychology
Psychology
(4)视觉对比与视敏度 视觉对比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 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 视力。
Guanyuxia
Psychology
(5)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一般为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它反映视觉系统分辨时间的能力。 刚刚引起人的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频率。
Guanyuxia
Psychology
2、听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1)听觉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的声波。 物理性质 听觉 频率:Hz ---------- 音调(音高) 振幅:dB ---------- 音响 波形: ---------- 音色
反映物体气味的感觉。 适宜刺激为挥发性和 可溶解性(溶于水和 脂类)的化学物质。 刺激作用于鼻腔上部 的嗅觉细胞,使其兴 奋并经嗅神经传入大 脑皮层而产生嗅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常以嗅阈来评定,也就是能 引起嗅觉的某种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在棱柱体的六个顶点上是六种气味:水果气、 花香气、香料气、树脂气、腐烂气、焦臭气, 分别代表气味在渐变系列上的转折点。
Guanyuxia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
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环境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贵州大学衔接考试环境心理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5339课程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在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原理之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适应环境和设计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涉及的学科较多,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明显。
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1.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2掌握影响人们环境认知的物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能够运用环境心理学知识解决和处理不同的环境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要用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可在心理学基础课程中获得。
2.与社会心理学联系密切。
社会心理学主要强调社会环境,而环境心理学主要强调物理环境。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识记)第二节知觉与认知(识记)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了解)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识记)第二节概率知觉理论(了解)第三节生态知觉理论(了解)第四节基于多学科的研究(了解)第三章环境认知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掌握)第二节空间定向(掌握)第三节认知距离(掌握)第四节城市和区域公共意象研究实例(了解)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了解)第二节环境应激理论(掌握)第三节适应水平理论(识记)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了解)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了解)第二节拥挤(了解)第三节空气污染(掌握)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了解)第二节私密性(了解)第三节领域性(了解)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和差异(了解)第二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了解) 第三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了解)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一节场所外观评价意象综述(了解)第二节影响评价反应的因素(了解)第三节实例研究:校园评价意象(了解)第四节两个主城区的评价意象(了解)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了解)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识记)第三节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研究实例(了解)第四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掌握)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识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了解)第三节城市实际问题讨论(了解)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了解)第二节建筑体验研究概述(了解)第三节建筑认知研究概述(掌握)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了解)。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 感 觉 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皮肤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三)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可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退缩和信息控制。 1、退缩:独处、与世隔绝 2、信息控制:匿名、隐瞒减少交往
第二节 私密性
二、私密性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2、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1、被入侵者的反应 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都影响 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2、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别人侵犯,所以入 侵者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 (2)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所形成的空间,尤其 是男女交谈的“双人空间”。 (3)人们不愿入侵正相互交谈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空间, 更不愿意侵犯社会地位较高者的群体空间。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_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十八话身-容更好图-解上典是-d5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客观事物能否引起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特点,-另一方面取决 人自身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相对强度更重要-2、刺激物的状态:变化的更能引起注意-3、刺激的新异性 避免千篇一律-4、注意的广度:散乱的事物经过有效组织后能增加广度-5、个人特征:兴趣、需要、情绪或健康状态
第一节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相互加强或削弱-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 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焙坊-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 乐-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以增强视觉效果
第一节感觉-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正后象、负后象。-正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 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h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PPT
绪论-基本任务-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
1、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 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神庙错觉矫正设计分析-1、正面8根柱,中央 柱完-全垂直,其余均向内倾斜。-若全部垂直,在高处两侧石-柱会被沉重的石楣压得显得-向外分开。-2、基石非 平,向上略凸形成孤线。-弥补上方石楣和石柱压迫下略显凹入的错觉。-3、石柱均有微妙弧线,上小下大。-弥补长 行线带来的中部凹入的错觉。-4、石柱粗细不一,两边粗中间细。-按照明度视觉,衬着明亮背景时显得比较细;衬着 色背景显得比较粗,而神庙两-侧衬着天空,中间衬着殿堂,因此设计为两边粗,中间细,以平衡错觉。-5、神庙各部 饰大小不同,越往高处,比例越大。-根据观者的仰角大小均匀变化。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第一部分环境心理学导论第二部分环境的感知与认知第三部分环境中人的行为第四部分环境心理学与设计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什么?展过程。
心理学(Psychology)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2000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种人格,之后古希腊的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人格,形成四种气质。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
19世纪中叶,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的韦伯,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
也叫阈限定律。
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心理的产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
4.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
感觉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感觉就是心理诞生的标志。
5.心理学的分类(12大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普通心理学按照心理活动的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2)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交通规划应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如设置人行道、交 通信号灯、过街天桥等,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建筑设计
空间布局与利用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利用应符合人 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以提高 居住和工作效率。例如,开放式 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团队协作和沟
通效率。
自然采光与通风
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增强建筑的 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人们的身 心健康。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 然条件,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人与建成环境的互动
01 建成环境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需求而创造 的。
02 人与建成环境的互动体现在居住、工作、交通等 方面。
03 建成环境的设计和布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 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
01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空间感知、情绪
、行为习惯等。
02
环境对人的认知和决策产生影响,如信息获取、判断
环境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正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开始研究人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吸引了来自不同 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如今,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学科,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PART 02
环境知觉与认知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觉与知觉
感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环境信息的过 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知觉
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 对环境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地图与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动视野
人眼对不同颜色 的视野
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色觉视野是不同的,
色觉视野
视野的作用
视野的研究对于操作控制及视觉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 如各种控制室等。人们往往需要注视某一方向,并兼顾控 制仪表。 显示器位臵要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视野内, 使用频率高,需要辨认的放在主视野内,不常用的放在余 视野内。
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 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
〈三〉视觉特征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 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 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 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需频繁改变亮度的场所,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 变化
少女与老妇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知觉定势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按时, 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 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 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或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对 象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如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变化 着的曲线。
环境行为心理学
上节回顾:
1.环境行为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 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
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
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外界(内部)刺激 →感官 →对应的各神经中枢 →运动器官 →行为
二、感觉的基本特征
外界信息中,从视觉获得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听觉获得的信 息次之,从皮肤觉(包括温度觉、触压觉、干湿觉等)获得的信息 再次之。
感觉的基本特征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觉的特点
感觉的适应
感 受 性 和 感 受 阈 限
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但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 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到有人听不到;同样亮的光线,有人看 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
二、认知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 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
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 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
3、人的主观因素,如任务、目的、知识、兴趣 、情绪不同,则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
4、刺激物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彼此接近的对 象比相隔较远的对象、彼此相似的对象比不相似的对 象容易组合在一起,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接近
相似
连续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同点: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加强或削弱 (二)联觉
1、色彩的温度感 2、色彩的距离感
3、色彩的轻重感
4、色彩的面积感 5、色彩的动静感
(三)不同感觉的补偿
暖色与冷色
1、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绿色、兰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红色和明亮的黄色调成的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 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塌实。 2、色彩可以使人有距离上的心理感觉。黄色有突出背景向前的感觉, 青色有缩入的感觉;其排列如下:红色 > 黄色≈橙色 > 紫色 > 绿色 > 青色; 暖色为前进色--膨胀、亲近、依偎的感觉。色彩明亮--前进! 冷色为后退色--镇静、收缩、遥远的感觉。色彩阴暗 --后退!
根据光感的特性,在视觉设计中,如果我 们希望光或由光构成的某种信息容易为人们 感觉到,就应提高它与背景的差别,增大光 的面积。
5、视距
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视距过远或过 近,对认读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 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 之间选择最佳视距。
感 觉 的 适 应
• 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称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除痛觉外,几乎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 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不同。除暗适应外,其余各种感 觉适应大都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乃至消失。
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约需45分钟以上; 明适应约需1-2分钟; 听觉适应约需15分钟; 味觉和轻适应分别适应约需30秒和2秒。
头部转动角度: 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 超过30度。当转移视线时,约97%时间的 视觉是不真实的,所以应避免在转移视线 中进行观察。
6、色觉
色彩的知觉范围: 视野内的色彩感觉并不完全相同,视野的边缘部 分虽然能够察觉物体,但感觉不到色彩。在离开视觉 中心点90度的地方,除非是光线很亮的情况下,任何 的物体都是灰色的。人眼对波长555微米的光最敏感, 介于黄和绿之间。
这些都叫做饼干!
3、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前 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 的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 称为知觉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 的映象是近大远小,但在知觉中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 颜色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听知觉恒常性: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 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
第二章 环境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感觉、知觉、认知的特征,掌握环境感
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感觉、知觉、认知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质地的知觉特性与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1、质地的知觉特性 质地是指室内空间各个界面及家具、设备、陈设等表面材料 的特性在视觉和触觉中的印象。
质地的知觉特性
①重量感 ②温度感 ③空间感 ④尺度感 ⑤方向感 ⑥力度感
2、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就是利用物体表面质地的视觉、触 觉特性,根据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材料表面的肌理特性, 对空间各个界面进行选材、配材和纹理设计。
3、色彩的面积,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 感觉;反之则有缩小的感觉
4、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感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
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 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 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 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 这便是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事物的 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4、知觉的选择性
• 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很多的,人 们总是按照某种需要或目的主动 地有意识地选择其中少数事物作 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突出清晰 的知觉映象,而对同时作用于感 官的周围其他事物则呈现隐退模 糊的知觉映象,从而成为烘托知 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特性称为知 觉的选择性。晁
2.视力
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 理尺度。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会逐渐下降, 所以作业环境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工作 者年龄的特点。
3、视野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静视野和动视野。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 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最佳静视野
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于人的感官以 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 持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是知觉暂留 。
3、错觉及有名的几何图形错觉
错觉就是和客观事物 不相符合的错误的知觉。 所有的感官都产生错 觉,而错视表现最明显, 同室内设计也最密切。
利用错觉进行知觉环境设计 利用错觉可以在尽可 能节约成本造价的基础上 给人知觉的舒适性。如以 小比大、以高衬低、划大 为小、界面延伸,以及光 线、色彩、界面质地等其 它艺术处理。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 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你能感受到一根头发落在你的肩膀吗? 你能看到黑夜里的物体吗?
实验证明,小于3g的物体不能引起我们重量感觉;1公里 外的光亮度小于1/1000烛光也无法使我们产生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