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反思(2020年)
初中历史_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根据材料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把本节所学内容运用其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博厚中学谢玉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
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5.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本对话框里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谁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谁创办的黄埔军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11课北伐战争的学习。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50页,先仔细阅读“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小节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授新课:历史背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
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一、课程背景和教材简介《第11课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发生和背景,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通过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北伐战争的发生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北伐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北伐战争?你们对北伐战争有了解吗?”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呈现(5分钟)通过板书「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三个方面,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学习内容呈现与理解(15分钟)通过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北伐战争为何爆发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然后,通过示意图等形式,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
4. 学生讨论与合作(20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通过展示、演讲或写作的形式,将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理解分享给全班同学。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激发思考和讨论的活跃度。
5. 师生共同总结(10分钟)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梳理思路,形成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
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0年代初期达成的合作关系,其背后有着对抗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目标。
北伐战争则是国共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我们可以分析国共合作的动机和初衷,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进行反思。
国共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着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北伐战争的胜利导致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但也为日后的国共内战埋下了伏笔。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长远影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反思。
这两个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内政治格局,也对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探讨国共合作和
北伐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以及对中国与世
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总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
过对这些事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近代史的发展,思考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概况、特点、作用;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授新课
30分钟
巩固练习
10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展示标题。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北伐战争
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
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
(学生回答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
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
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
代
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四、板书设计:北伐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2、黄埔军校的建立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一、背景
《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战争。
它发生在1436年,当
时明朝统治者冒着庞大的死亡和破坏,将他们的军队带到了蒙古苏达游牧
民族的领土,以战胜其国家,维护明朝的尊严,为抗击元朝的结束而奋斗。
为了战胜蒙古苏达人,明朝军队以几乎惊人的勇气和忍耐力进行了激烈的
战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明朝的尊严得以维护。
二、教学设计
1、学生的能力分析:针对本次教学,学生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5岁
以下,主要以小学生为主,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学生年龄的不同,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2、课程内容的确定: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明朝“北伐战争”的背景、
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战略方针、当时明朝军队的策略和作战技巧、战
争的结果等。
这些内容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程时,要根据这些内
容和学生的年龄适当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战争的重要性和明朝
统治者的精神和智慧。
3、教学方法:对于这次的教学,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参与,采用多元
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更有趣的接受信息;采用更
多的实际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采用课堂游戏等,让学生从中受益,
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2.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革命战争的艰苦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战役和影响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4. 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影像资料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条件。
3. 案例分析: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论文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通过北伐战争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取得的成果。
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行军路线。
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学会使用历史思维,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时间、背景、主要战场和取得的成果。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2.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时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取得的成果。
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课堂互动: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北伐战争的行军路线。
提问学生:“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北伐战争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估学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
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些视频和历史图片,这些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资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二、教学不足之处:
如教学设问不够简练明晰;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到位;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还应更加自然,合乎史实发展关系等都属于我今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三、教学再设计:
我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本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为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而奋斗。
北伐战争教后记
《北伐战争》教后记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
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总体构思: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主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以国民革命歌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主要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以下是准备本课内容的一些思考。
要抓住学科关键史实我按照历史课程标准来取舍教学内容。
简明而要的讲清楚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时间等基本情况,重点学习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而北伐的时间,对象、主战场、主要战役等这些书本上有的基础内容让学生看书自己找出来掌握了,重点分析北伐的作战方针、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失败的原因等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但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而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简明的给学生介绍清楚就好了,重点强调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我在设计本课时,创设了以下几组教学问题情境:讲黄浦军校的建立,展示图片,通过对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革命者来”,和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时的讲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引导学生:“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自己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有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到北伐胜利进军原因是,在介绍北伐战争经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
所创设的历史情景既要让学生感到生动新鲜,又要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描绘、思考的热情。
第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本课的讲授设计到北伐战争的形势,通过地图来讲解再好不过,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通用29篇)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通用29篇)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1本课的三个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或了解的内容。
故此,三部分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体现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结识黄埔人”小活动在课堂上,把黄埔军校的部分师生名单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比较重要的人物,或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学生通过直接的了解,就能够得出黄埔军校在历史的卓越地位和对历史的贡献。
二、“北伐胜利进军”——“军情观察室”活动“军情观察室”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每逢周三的一档军事观察节目。
借用它的名字就是为了直接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假设成为北伐军的指挥人员,参与北伐战略的总决策,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北伐的顺序。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学习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而且,也顺便学习了一些战争常识。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动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的活动。
假设教师不提醒学生,学生就会习惯性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府,而忽视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产物。
通过“找政府”活动,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细致观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2本学期第六周我参加了片区优质课比赛,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第11课《北伐战争》,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使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并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统一中国。
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2021年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