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英汉翻译教程教学设计

英汉翻译教程教学设计

英汉翻译教程教学设计

背景介绍

在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英汉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学生在英汉翻译方面的需求,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了英汉翻译课程,但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学难度,如何科学地制定英汉翻译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是目前教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掌握基本翻译技能,具备翻译实践能力,提高英汉翻译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英汉基本语法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语法对比,讲解英汉语法差异及相似性,重点讲解英语主谓宾语的句型和中国语汉字文字义的翻译,使学生掌握英汉语言基础。

第二部分: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讲解翻译的基本规则,重点讲解各类难译词汇、俚语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针对文体语种要求提供实际翻译案例,让学生逐渐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英汉翻译实践

通过翻译实践课程设计,进行反复、全面的实践翻译,包括课堂翻译讲解、课外翻译作业以及课堂互动讨论等,充分增强学生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翻译技能。

1

英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英汉互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学生

的双语翻译能力,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了英汉互译课程。本文将探讨英汉互译课

程教学的大纲设计。

一、课程目标

英汉互译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需要掌握

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学

会在不同语境下进行准确、流畅的翻译。

二、课程内容

1. 翻译理论与方法: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信达原则、等效原则等。同时,还需要介绍常用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加译等,让学生了解不同

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2. 词汇与短语翻译:重点培养学生对英汉词汇和短语的翻译能力。通过词汇和

短语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短语上的差异,学会选择

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3. 句子和段落翻译:引导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级别的翻译练习。通过分析和比

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掌握准确、流畅的翻译技巧。4. 文化背景与翻译: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

的能力。通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文化因素,

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

5. 实践与实训:通过实践和实训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翻译任务。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翻译项目,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让学生在实际

场景中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翻译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同时,教师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

第一章:翻译概述

1.1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

介绍翻译的定义和作用

简述翻译的历史发展

1.2 翻译的类型与标准

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同声翻译等)讨论翻译的标准(如准确性、流畅性、忠实性等)1.3 翻译的过程与方法

介绍翻译的基本过程(如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等)探讨有效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第二章:词汇翻译

2.1 词汇的选择与转换

讲解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词汇

2.2 专业术语与行业用语的翻译

介绍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的特点

讲解如何准确翻译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

2.3 词义辨析与词性转换

讲解词义辨析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词性转换

第三章:句子翻译

3.1 句型结构与句子成分

讲解英语和汉语句型结构的差异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句子成分的平衡3.2 语法调整与句子重构

讲解语法调整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句子重构

3.3 意译与直译的运用

讲解意译和直译的区别与适用场景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意译和直译第四章:段落与文章翻译

4.1 段落结构与主题句的翻译

讲解段落结构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翻译段落主题句

4.2 逻辑与连贯性的保持

讲解翻译过程中逻辑和连贯性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保持原文的逻辑和连贯性

4.3 文章风格与翻译策略

讲解不同文章风格的特征

探讨如何根据文章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第五章:文化差异与翻译

5.1 文化背景与翻译

讲解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化背景

5.2 文化词汇与翻译

讲解文化词汇的特点和翻译难点

探讨如何准确翻译文化词汇

5.3 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实践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第一章:英汉互译概述

1.1 英汉互译的重要性

1.2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

1.3 英汉互译的难点与挑战

1.4 英汉互译的技巧与策略

第二章:词汇与短语的互译

2.1 词汇的直译与意译

2.2 词汇的借用与创新

2.3 短语的固定搭配与转换

2.4 专有名词与地名的一般译法

第三章:句子的互译

3.1 句型的转换

3.2 语序的调整

3.3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互译3.4 从句与并列句的互译

第四章:时态与语态的互译

4.1 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互译4.2 进行时与完成时的互译

4.3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译4.4 虚拟语气与实际语气的互译

第五章:文化与语境的理解

5.1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5.2 语境的理解与运用

5.3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的差异

5.4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

第六章:翻译标准与原则

6.1 翻译标准的历史演变

6.2 忠实原则与达意原则

6.3 等效翻译与功能翻译

6.4 翻译中的创译与意译

第七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上)

7.1 词义选择与词性转换

7.2 修辞格的翻译

7.3 成语与谚语的翻译

7.4 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第八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下)

8.1 幽默与讽刺的翻译

8.2 商务与法律文本的翻译

8.3 科技与医学文本的翻译

8.4 翻译中的校对与润色

第九章:实践案例分析

9.1 英汉互译案例分析

9.2 翻译错误分析与避免

9.3 翻译实践与反馈

9.4 翻译作品的评价与赏析

第十章:翻译软件与辅助工具

10.1 翻译软件的种类与功能

10.2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

10.3 语料库与在线翻译资源

英汉互译课教案 优质课件

英汉互译课教案 优质课件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个体角度看)
汉语:字与词 音形义兼备 音:多音字;四声变化;平仄;双声与
叠韵 形:汉字的沿革体变 义:众多的形声字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个体角度看)
英语语音的丰富变 化
按照音的本质分析: 语调;重音;音域; 语速;连读
unchained melody: Lyrics.doc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个体角度看)
按照音的功能分析:如:修辞功能—— 拟声onomatopoeia
公鸡 母鸡 小鸡 火鸡 公牛 母牛 小牛 鸭 猪 兔
onomat源自文库poeia
crow cackle; cluck; chuck cheep gobble bellow mow bleat quack grunt mumble

—— Tennyson: The Brook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对应角度看)
A:一对一关系 uranium; Marxism; CPU B:一对多关系 笑: laugh; smile; giggle; chuckle; beaming; jeer;
guffaw; smirk; grin wife wife 和I 的同义词.doc C:不对应关系 “品”;目不识丁;雨后春笋;teenager

英汉互译课教案

英汉互译课教案

英汉互译课教案

教案标题:英汉互译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英汉互译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常用表达。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互译的语言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英汉互译的教学材料,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句子。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相关主题,如家庭、学校、

节日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学习词汇和短语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英汉互译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和短语。

Step 3:语法和句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讲解英汉互译的语法和句子结构,让学生掌握正确

的表达方式。

Step 4:综合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汉互译,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5: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总结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英汉、汉英翻译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技能必修课程,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课程,与语言学、文学等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是在学生已有足够的英语专业的基础知识、对英汉两种语言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掌握了英汉两种文化的一般性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英语专业的技能必修课之一,也是英语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英汉、汉英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翻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语言和文化诸方面,对翻译研究学科领域、特别是注重实践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及翻译研究理论与实践领域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充分了解不同文体、不同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文化特点及相应的翻译策略。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参与课堂讨论,对所讨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通过英汉、汉英翻译课程来了解翻译理论与实践的

- 1 -

基本知识,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本的语言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知觉,从而在翻译实践中准确、恰当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翻译的基本规律及原则,包括翻译过程、翻译步骤、直接间接翻译、翻译与语言文化的互动关系、译者作为语言文化协调者的角色作用,以及翻译与翻译研究的新趋势,等等;二是重点讨论与翻译实践密切相关的两个理论流派,即翻译对等理论、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理论,并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深入探讨这两种理论的应用、具体文本的翻译方法。三是针对不同文体、不同领域的材料进行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能力完成文学文本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教学方式上,将采取传统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引导课堂讨论、结合课堂练习和课后翻译作业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两者相得益彰。本课程需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编号: 15-1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

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

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

《英汉互译(一)》第一讲翻译简论与主要翻译方法

(A Brief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nd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1.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started along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theories developed flourishingly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In fact, translation, which is a very complex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communication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s, and semiotics. As translation study is a cross-discipline and cross-culture subjec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human knowledge, the lack of a fully acceptabl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come as a surprise. Meanwhile, quite a number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have become universally acceptable and widely applicable. They are, of course, the fruits of many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翻译人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量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翻译技巧。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商务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注重语法与词汇基础: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和汉语语法与词汇基础。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巩固和提高。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在实际翻译中出现误解。

4.分析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通过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5.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6.注重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7.加强与实践的联系:与翻译公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8.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鼓励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始终保持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

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

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另外,加强学生汉

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

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

会学、自然科学,等等。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

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

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

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

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

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

英汉翻译完整教程

英汉翻译完整教程

Wednesday
Classroom
Class 1
14:30—16:00 p.m.
A1203
导学——课程要求
Course Description & Requirements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name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SS’ ability of translating between E-C and C- E—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about translation. E.g.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 and C, the eight basic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som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sentences, etc. In a word, the SS will have the first impression to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and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they will have a higher ability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It will take us at least a span of 4 lectures to finish one topic in the syllabus.

《 英汉翻译 》课程简介

《 英汉翻译 》课程简介

《英汉翻译》课程简介

中文名称:英汉翻译

英文名称: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学时数: 2 学分:2

(1)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课程类别为必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门课程教学,力求培养学生较强的的翻译能力。

(2)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英汉翻译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翻译测试的重点不在于词汇的艰深和语法的繁复,而在于一定的上下文中体现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要求达到忠实标准。优秀的标准是:原文的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在通顺上要求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呼应自然,有一定文采。如果误译、漏译较多,不能传达原文主要精神;用词不当,行文不通顺,语言不符合汉语规范,则为不及格。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中文修养,学习态度认真。

英汉翻译课程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翻译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翻译的理解:理解与词汇研究

第二章:翻译的理解:理解与句法分析

第三章:翻译的技巧:拆译、转换

第三章:翻译的技巧:精简与增补、实译与虚译

第三章:翻译的技巧:褒译与贬译、倒译与顺译、反译、被动式翻译

第四章:翻译的文采:巧用古代诗文典籍词语、句法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翻译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与英语之间的互译。

2. 提高学生对中文和英语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文-英语互译:问候、介绍、道别、询问时间、询问地点等日常用语。

2. 英语-中文互译:同样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与英语之间的互译。

2.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中文和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翻译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翻译技巧。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中文和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翻译技巧。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用中文介绍自己和学生,然后用英语重复一遍,引导学生注意中文和英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2. 讲解:教师讲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对译等,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3. 实践:教师给出具体的翻译任务,如翻译一段中文对话或文章,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

六、课后作业:

1. 翻译一篇中文文章或对话。

2. 总结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英汉翻译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教程教案

一、翻译史:有语言就有翻译

1. how long: about 2000 years

西方:公元前3世纪

2. 翻译高潮climax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文化(三人用拉丁语)

公元前四—六世纪: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以宗教文献为主《圣经》—拉丁语

中世纪后期(13-14世纪):巴格达成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大量译著和翻译家

二战以后,翻译范围扩大

3.我国的翻译高潮

1)东汉—唐宋:佛经翻译

三大翻译家:玄奘:第一个

鸠摩罗什:天然西域之语趣

真谛

2)明末清初:科学著作外文—中文

3)五四前:严复、林纾等

严复的翻译标准:faithfulness信

expressiveness达

elegance雅

4)建国后初10年,毛、马、列著作—中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著作5)1978年后(改革开放):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中译外文,量少质劣

二、What’s translation?

三、可译性?

1. 字的音和形法不可译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押头韵)

Able was I are I saw Elba. (拿破仑说)不到厄岛我不倒(通韵味,但乏对称性)2.直译和意译

Armed to the teeth: fully armed

Strike while iron is hot.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滴水穿石。

旧瓶装新油。

火上浇油。

t hrow one’s hat into ring 竞技

莎士比亚《驯悍记》Your three inch fool三打一水浒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熟悉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掌握英汉翻译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3.学会使用常用翻译工具和资源进行翻译。

4.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语言学基础: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2.翻译基本原理:语义的转换、语法的转换、语音的转换和文化的转换。

3.翻译流程: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翻译主要思想、校对翻译、润色修

改。

2. 英汉翻译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1.常用词汇:基本词汇表、高频词汇表。

2.基础语法:主谓宾、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等。

3. 常用翻译工具和资源

1.在线翻译工具: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

2.纸质工具:双语词典、专业词汇表等。

3.数字资源:语料库、翻译记忆库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和演示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翻译操作提高学生的翻译

水平。

2.个人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协作完成翻译任务。

3.通过阅读和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审视能力以及英语表达和写

作水平。

四、评价方式

1.课堂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

2.期中考试:纸质考试,测试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水平。

3.期末考试:模拟翻译操作,测试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实践能力。

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英汉翻译作品,并撰写论文进行评

价。

五、教学工具

1.电脑和投影仪:用于讲授演示和模拟翻译操作。

2.词典和语法书籍:用于学生阅读和自学。

3.翻译软件和网站:用于学生练习翻译和调查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编号: 15-9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

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

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

《英汉互译(一)》第九讲语态转译

(Conversion of Active Sentences into Passive Ones and Vice Versa)

英语的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也有主动句与被动句之分。所谓“语态转译”,就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将主动语态的句子转译为被动语态的句子,或者将被动语态的句子转译为主动语态的句子。主动句的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这在英语和汉语中是一致的。然而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的结构就略有不同了。英语被动句是由助动词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的,而汉语被动句的构成则没有动词的变化,只须使用一系列标志词来表明句子的被动结构即可。这类标志词主要是“被”、“受”、“遭”、“挨”、“叫”、“让”等等。它们可以用作助词表被动意义,亦可用作介词引出动作发出者。

同英语相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小得多。有人曾做过统计,《水浒传》全书仅用了120个被动句;而在一段有关石油勘测的英语短文中,全段14个谓语动词,就有13个用了被动语态。造成这种汉语被动句使用范围小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汉语中有许多动词既可用来表示主动意义,又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正如倜西先生(2002:74)所说“汉语之所以少用被动句大概与古汉语有关,因为在古汉语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语言现象:好些动词可以既表示主动,又表示被动,因此无所谓主动句或被动句。” 第二个原因是汉语是意合语言,这就决定了汉语在句子的构成上不太注重形式的整合,而是注重意义的粘连。因此,汉语句子即使不用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也可以表达被动意义。第三个原因是汉语大量使用无主句。无主语句是汉语的一大优势。

以上这些原因决定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英语被动句给转译为汉语主动句。如果为了保留原文结构而过多地使用被动语态标志性词语,只会使译文显得生硬拗口,晦涩难懂。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则需要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将一些汉语主动句转译为英语被动句。下面分英译汉、汉译英两大部分例证语态转译这种变通技巧。

一.语态转译在英译汉中的运用

1.1 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

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翻译成汉语主动语态的句子,这是英汉翻译中的客观现象,这种现象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习惯表达特点所决定的。1.1.1 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主语在汉语译文中仍作主语

1. The crater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an asteroid crashing into the earth some time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65 million years ago.

这个断裂口可能是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

2. Her husband could be freed on bail within months.

她丈夫有可能在几个月内保释出来。

3. While details of the aid package were being ironedout, the company was placed in receivership.

尽管一揽子援助计划的细节仍在完善,这家公司已经被内定为受援单位。

4. Police nationwide will be mobilized to deal a telling blow to smuggling activities, which are said to be crippling efforts by the localities to raise themselves above the poverty line.

全国警察都将动员起来严厉打击走私活动。据说,那些地方为了尽快脱贫,不惜搞危害极大的走私活动。

5. Result slips for the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will be issued to the test-takers tomorrow.

普通话水平考试成绩单将于明天发给参加考试者。

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就不难看出,以上五个翻译的句子形式上看来是汉语主动语态句子,实际上是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是未带被动语态标志词语的被动句,因为其主语都是受动者。

1. 1. 2 英语被动句的逻辑主语在汉语译文中作主语,其形式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

6.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 has been battered by investors, a spillover from the economic melt-down in neighboring Thailand.

股票投资者重创马来西亚股票市场,这是受其近邻泰国经济灾难的间接影响出现的。

7. The sluggishness in the economy cannot be explained by cyclical factors; we need structural changes.

周期性因素并不能解释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我们需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

8. This eulogy to the world’s most famous recording studio is bolstered by archive film footage dating back several decades.

几十年前拍摄的资料片片段证明了这家世界最著名的录音工作室对自己获得的赞誉当之无愧。

9. Nine documents on cooperation in economy, lawand just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ere also signed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两国政府还签署了9个关于经济、法律、科技和文化合作的文件。

10. Franklin’s break came when she was hired by King’s College in 1950 to work on the DNA project as a crystallographer—mapping the location of atoms within a structure.

1950年,富兰克林的机会来了,国王学院聘用她作为晶体绘制员参加DNA项目研究——她负责绘制一个结构内原子的位置图。

1. 1. 3 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判断句

(11) Science is discovered by a process of inquiry,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科学的道理是通过询问、观察、实验这样一个过程发现的。

(12) It is estimated that only one-quarter of the technologists needed by industry are produced by tertiary-level schools.

据估计,工业需要的工艺师只有四分之一是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

(13) These problems involve primarily the oceans and atmosphere—the commons which are shared by all and are the basis of our life-support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