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卢梭

合集下载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1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高中作文(通用5篇)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高中作文(通用5篇)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高中作文(通用5篇)

《爱弥儿》读书总结高中篇1

假期里,读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在书中,依次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谓自然教育,就是以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能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卢梭说“要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

卢梭看来,人必然要走向社会。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实践,他主张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养成美德。强调“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爱弥儿》中体现的公民教育,只是尽一个公民义务的教育。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把儿童看作儿童。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能。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儿童尽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潜能。总之,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5篇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5篇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5篇

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卢梭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卢梭《忏悔录》名著读后感1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

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

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忏悔录》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录了他的一生所犯的错误和过失,以及对自己所做所为的深

刻反省和忏悔。这部作品以其真诚、坦率和深刻的内省而著称,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卢梭忏悔录》,我深受启发,对自己

的生活和行为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

卢梭在《忏悔录》中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种种过错,包括自私、傲慢、贪婪、欺骗等。他毫不掩饰地揭露了自己的丑恶和不堪,用

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人,要警惕自己的内心,不要被欲望和功利

所蒙蔽。这种坦诚和自省令人钦佩,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是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失,并

且努力改正,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在《忏悔录》中,卢梭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和忏悔。他意识到自己曾经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忽略了

内心的真正需求和价值。他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

在于外在的物质和地位,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这种深

刻的反思和忏悔,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

左右,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和真正的需求。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和忏

悔,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卢梭的《忏悔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他在忏悔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的改变。他希望通过忏悔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找到真正的自我。这种乐观和积

极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无论我们曾经犯过多少错误和过失,只要

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努力改正,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方向和希望。

总的来说,《卢梭忏悔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反思。通过卢

《忏悔录》读后感(优秀9篇)

《忏悔录》读后感(优秀9篇)

《忏悔录》读后感(优秀9篇)

忏悔录读后感篇一

这几天一向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但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向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联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推荐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28岁,他称他为“母亲”,其实他们的关联是情人关联。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我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联帮忙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的姐姐、一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生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母亲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

之后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时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齐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性命中最为愉悦的自由时光。但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齐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齐。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第一次主题发言(学号:3213003964 姓名:xxx 班级:130115)

这次读了卢梭的《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更是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观点,顿时有醍醐灌浆的感受,我对一些问题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

卢梭在这本书里想要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本书篇幅不长,主要是论述两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平等现象的产生?”“不平等的现象对与社会的发展究竟是好还是坏?”我这次的主题发言的内容是第一部分的,所以主要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平等的产生?”

其中我列出来进行探讨的只有以下的几点:

一、野蛮人对于生活要求很低,他们适合自然条件,并且每天活在当下,早上都预料不到晚上的需要。所以他们过得很快乐很随性。

二、“不平等”的起源

在书中,卢梭从原始的自然人进入主题,而他所描述的自然人是处在史前一个虚构的时代,他认为,“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卢梭给出了一大堆论据和推理来证明某些学者认为的自然人要更野蛮的论断是错误的。相反,原始社会的人类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过的是最自由的生活。“当有些人仍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着他们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则通过获得本不属于他们本性的或好或坏的性格完善了或者堕落了。这就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

在卢梭看来人与人原本是平等的,就像其它各类动物,在种种自然因素使它们身上发生人们能够观察到的变异之前,同类的动物从来都平等。那么,原本平等的人类怎么会变得如此不平等呢?卢梭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把人的社会性剥掉,把人还原为一个自然的人,才可能知道人和人的自然本性是如何在社会中一步步地演化为我们现在的这样的,才可能知道原本平等的动物界是怎么会形成了这个充斥着不平等和压迫的社会。

忏悔录读后感(分享6篇)

忏悔录读后感(分享6篇)

第1篇: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第2篇:忏悔录读后感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忏悔录读后感范文。

认识让.雅克.卢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旷世名言,这句话是《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句。一直心心念念阅读《社会契约论》,但又觉得牟然阅读如此一部大著,总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先阅读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看看他所处的时代,听听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

卢梭忏悔录观后感心得体会

卢梭忏悔录观后感心得体会

卢梭忏悔录观后感心得体会

卢梭的《忏悔录》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作品,对于社会、政治、伦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卢梭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卢梭对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让我深为触动。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卢梭对于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在《忏悔录》中对于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以及自由和平等的思考让我深思。他指出社会中的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根源之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他认为只有实现真正的平等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这种机会平等、社会公平的追求无疑是我们今天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次,卢梭对个体的思考和关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提出了“原初的善良”这一概念,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内在的道德感和良知。然而,社会的败坏和功利主义的泛滥让人们的善良逐渐被腐蚀。卢梭呼吁个体要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重拾原初的善良,并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这种对于个体自由的追求和对于内在善良的追求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再次,卢梭对于政治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概念,认为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服从普遍意志而不是个人意志。他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这个观点对于现代政治学和政治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也对我们理解政治权力和政治参与

具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卢梭对于教育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教育应该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这与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共鸣,也给予了我们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

阅读爱弥儿心得(通用8篇)

阅读爱弥儿心得(通用8篇)

阅读爱弥儿心得(通用8篇)

阅读爱弥儿心得篇1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

《忏悔录》读书心得(8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8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8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1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

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黎明小学杨舒婷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忏悔录》阅读心得和收获(汇编16篇)

《忏悔录》阅读心得和收获(汇编16篇)

《忏悔录》阅读心得和收获(精选16篇)

《忏悔录》阅读心得和收获(精选16篇)

《忏悔录》阅读心得和收获篇1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原来预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觉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闻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认真一读,便发觉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预备开头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灿烂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殊喜爱。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伴侣都还是背弃他。最终他最终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推断,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才智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日,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确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1

我在网上粗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一书,书中阐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对人的教育观点。读完之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不得不说书中的理念对我来说是种冲击,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卢梭“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而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就是这样的一本理想的书籍,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谓“博大精深,字字珠玑”。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批年纪轻轻的剥蚀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热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孩子,构成了这部教育巨著的精髓,这不但在当时沉闷压抑的教育环境中是清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这些教育者,依然具有莫大的启示。现将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拿来与大家分享。

1、不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要爱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天真烂漫的本能。在万物的次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次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这段话对于今天那些急于求成龙、成凤的父母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警示意义。孩子的童年没有了快乐,有的是无尽的苦恼。为什么要让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大人信奉的真理,于是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辅导班,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读《忏悔录》有感1500字高中作文

读《忏悔录》有感1500字高中作文

读《忏悔录》有感1500字高中作文

《忏悔录》是法国大作家卢梭继《爱弥儿》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读《忏悔录》有感1500字,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读《忏悔录》有感1500字

有个故事这样开始——我必将死去,这是唯一肯定的事。

哲学家们可能会疑惑生存的问题,但却从未疑惑生命必然死去的事实。“如果死亡终将带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死亡,让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有人说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会死亡。死亡又是什么呢?它绝对,毫无商量的余地,说一不二。而且它能带走一切,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或许会说你能为世界留下些什么,以证明自己的生命重于泰山,但别忘了,且不说你能不能留下什么,即使你留下了,在你死亡的那刻起,这一切便与你毫无瓜葛。你的毕生所有都将归零。所以上面的问题答案是:没有。不论你如何挣扎,如何努力,生命的陷阱在你出生时就设定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有病,男人或是女人,都全部化为一个一模一样的句号。你和任何人都没有差别。所以答案还是没有,没有东西能让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就像西西弗斯无止境地推石头,你以为西西弗斯享有了类似于“坚持”“永不言弃”的美好品质,或是“愚蠢”“食古不化”的批判?没有,这些在生命面前什么都不是。你以为你的努力,快乐,幸福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吗?很抱歉什么都不是,它们和丑恶,卑贱,痛苦,懒惰毫无差别。毫无差别,这些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在生命面前不过是个可恶的玩笑。

列夫托尔斯泰每次想到这里,都会非常想死,《忏悔录》就是在那个时间,3年间各种自杀未遂而写下来的。你完全不必怀疑这妥妥的就是“用生命在写作。”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对待生命无非是四种方式。前两种我就不说了,说一下后面两种。一种是明白生命是个闹剧,然后英勇赴死的人。这种人不想像西西弗斯那样,受生命控制,非要毫无意义地推什么石头,于是自己主动结束了这场闹剧。顺便一提,

读《爱弥儿》有感 ——赋有人性的代价教育

读《爱弥儿》有感 ——赋有人性的代价教育

读《爱弥儿》有感——赋有人性的代价教育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寒假再读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书中自然教育的理念让我感悟良多。

一、“我们天生脆弱,所以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力量。”我们要赋有人性的教育,人性代表温暖的爱与肯定。

读这句话时,让我开始逐字思考。第一,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力量?从牙牙学语到踏入社会,我们遇到了数不尽的问题,它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既让我们的生活苦恼,又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因为生命伴随矛盾,而生活因为克服困难而熠熠生辉。所以,在那个什么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年纪里,我们最需要练就的是一颗懂得爱的心和面对一切的勇气。

卢梭的这句话让我想到古龙笔下的江小鱼,他生于恶人谷,由十大恶人养大,却活得善良又无畏。你有没有疑惑过:为什么十大恶人却能培养出小鱼儿这样良善的人,难道没有违背教育的规律吗?其实不然,纵然十大恶人十恶不赦,但是对于小鱼儿的爱和肯定从来没有缺少。在最为简单的年纪里,锦衣玉食非我所想,沽名钓誉于我无用,但是爱与肯定,一个也不能少。因为爱足够,所以善足够,因为有了肯定,所以有了面对一起的勇气。

在肯定这一栏中,不能不多说的一句是:请肯定他的做法,而非肯定他的天赋。肯定他是一个因努力而成功的孩子,而并非强调他是

一个聪明的孩子。一是智商超群的人终究是少数,这样的人也不是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二是避免伤仲永的事情发生。人总是想成为聪明、有天赋的人,因为聪明和天赋代表着捷径,过度肯定捷径的存在,就会消磨那颗想要努力的心。

二、卢梭把教育分为三类: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如果这三种教育能够和谐共存,那对学生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必是失败的。”我们要在教育中体现代价,因为代价代表着对与错的判断,它会在孩子心中描绘出鲜亮的色彩,白色是正确,黑色是错误,灰色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变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卢梭

作者:温琴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卢梭全面阐述了其对婴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等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认识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结合卢梭的成长经历,并努力把这种个人经历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联系起来,探寻学生情感与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求达到滋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为教育工作提供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2-01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基本概念

作为启蒙时代的风云人物,卢梭在思想、教育、文学、政治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通过阅览《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研读经典著作《爱弥儿》,系统了解卢梭生平轶事,深入体会其思想精髓,我们发现,在其教育思想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理念即为“自然教育”。

(一)什么是“自然”?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二)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即教育要“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二、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观点

(一)教育遵行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受到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种教育影响,当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一致且趋于同一目的时,这样的学生就能达到他自己的目标,且生活得有意义,即谓之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理想中的“自然人”即完全为自己而生活,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这种“自然人”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人。

(三)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因时、因地、因人施教

在自然教育基础上,卢梭根据其对儿童发展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要求根据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有重点的教育,反对违反儿童特点的教育。

三、卢梭教育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卢梭主张教育性善论,强调教育过程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把儿童当做儿童,真正尊重儿童,为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竭力推崇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施以教育,使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在《爱弥儿》一书中,明确清晰的阐述了关于儿童身体养护、感觉训练、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性教育等内容,扩大了当时的教育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卢梭从培养自然人为目的出发,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如重视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指明了改革方向。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对前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的猛烈抨击,为后世诸多教育思想家的深入思考、教育理论的论述、教育革新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卢梭教育思想的问题及不足

(一)卢梭主张教育要完全脱离社会,要冲破社会的樊篱而使天性得到发展,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完全脱离社会现实以求发展天性,不具可操作性。

(二)卢梭认为儿童要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过分强调从经验、从自然中获取知识,忽视书本的作用,淡化整个人类文明的教育作用,有失偏颇。

(三)卢梭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教育阶段,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科学依据,有将教育过程肢解割裂之嫌。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当施以全面教育,并有相应的教育侧重点。

(四)女性教育方面,卢梭过分夸大男女两性间的差异,认为女性判断力的发展较男性单纯、不完整,主张对二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这种女子教育观显然是存在偏见,有悖科学。

卢梭关于女性教育的论述,与其个人经历痕迹关系密切。在卢梭一生中,女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与她们的温柔、善良、悉心帮助密不可分。在卢梭年少流浪之际,是华伦夫人收留了他,挖掘他的兴趣所在,提供教育,帮他设计人生,在其成名隐退

后,是夫人为他提供住所,在《爱弥儿》因言获罪后,是孔代亲王夫妇帮助了他。可正是在和这些贵族夫人交往过程中,他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反而是他的妻子黛莱丝,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女仆,却将他的生活照顾的很好。因此,卢梭对女子教育的论述,完全是从女性在当时社会,尤其是从其在家庭中的作用来论述,未能看到女性在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可能,其观点极具历史局限性。

五、自然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实施路径

从青年卢梭的成长历程来看,青少年学生早先的志向存在着诸多发展可能。在自然教育思想前提下,实现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第一,对学生的培养,必须照顾到孩子自身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本身在不断变化,且不时发生转移,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切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纵观卢梭的经历,华伦夫人对其成长起到了启蒙作用。华伦夫人希望卢梭成为神学家,发现卢梭的兴趣在音乐以后,又想把他培养成音乐家;在其学习失败后,又努力帮卢梭找了一份土地书记员的工作,当卢梭重新激发起对音乐的兴趣,且放弃了这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时,华伦夫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仍选择尊重卢梭的决定,这是十分难得可贵的。

第二,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有信心,不打击,多一些爱的教育。

华伦夫人正是坚信卢梭能有所作为,故在神学院院长将其遣送返回后,不仅没有责备,还按照他的意愿,观察其兴趣所在,极力为他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其全面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没有华伦夫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卢梭,卢梭在《忏悔录》中谈到这一段时说:“正是在这一段宝贵的期间,我那杂乱而无系统的教育,开始有了稳定的基础,我的性格才逐渐定型,使我在日后所遇到的种种风暴中,始终保持我的本色。”

参考文献:

[1]于书娟.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卢梭.爱弥儿[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3](法)卢梭著,方卿编译.《爱弥儿当今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4]单中惠朱静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