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赏析 (1)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它独特的建筑特点使得留园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的经典之作。下面将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留园的建筑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留园的建筑布局非常精致。留园以水为中心,围绕着水池布置建筑,形成了园林中的一道景观线。建筑物的布局紧凑有序,错落有致。留园中的建筑物包括主楼、别楼、亭台、廊道等,它们与水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独特的景致。而且,留园中的建筑物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融入了山石、花木等元素,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和谐统一其次,留园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留园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江南园林的影响,它融合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留园的建筑多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石雕窗棂等。这些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地域特色。此外,留园的建筑物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它们虽然在造型上各具特色,但整体上却形成了和谐的景观效果。
最后,留园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留园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砖石和花岗岩等。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留园的建筑中,如梁柱、檐口等。砖石则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地面,它们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了精美的纹饰和雕刻。此外,留园中的建筑物还常常使用花岗岩作为地基,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这些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留园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留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布局精致有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
留园分析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留园 建筑艺术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一般把这 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 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 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 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平 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据说 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 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 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 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 堪称留园一绝。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4
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留园的赏析,我们不仅 可以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美景和 魅力,还能感受到古人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美学和 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 人和文人墨客的关注 这对我们现代人在追求美好生 活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启示作 用:即注重生活环境的营造和 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 化以及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
20XX 感谢大家倾听
3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
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
1、概述
1.1、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喜温果木和稻、麦、油菜等三熟制作物生长。
1.2平面布局
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
摘要:⼦⽈:“仁者乐⼭,智者乐⽔”。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
1、前⾔
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利⽤⾃然⽽⼜顺应⾃然、⾼于⾃然。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
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其后园主数易。⾄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
来峰”等。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三)留园园林特色
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三)留园园林特色
留园的各式漏窗
留园的治园艺术,表现在建筑空间处理、理水、叠山、植物配置四个方面:
1、空间布局: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留园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三个景区:中部以山水
留园内“之”字曲廊
石林小院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乱
2、理水:
留园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
“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
冠云峰前“浣云沼”
3、掇山:留园筑山叠石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部假山为明末周秉忠叠置的“石屏山”,后经多次改建,成为黄石、湖石混叠,艺术价值不高。西部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
留园中多处采用特置石峰的对景、漏窗
西部山上的舒啸亭东南有壑谷蜿蜒而下
4、植物配置:留园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景以境出,营造意境:“又一村”处营造田园景象,因此,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而“缘溪行”处的溪水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意,种植了大量的桃花。西部假山、中部假山上茂密的树林,营造了山林意境。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
摘要:
一、引言
二、留园概述
三、留园美的评析
1.园林布局
2.建筑风格
3.山水景观
4.植物配置
5.文化内涵
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正文:
【引言】
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
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东部
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
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园中之园”,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1. 集大成之美
苏州留园以其丰富的园林元素和精美的建筑装饰,充分融合了苏州园林的各种风格,体现了集大成之美的特点。园林内有假山、水榭、亭台、廊宇、花坛、水池、石桥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景观系统。
2. 精雕细琢的园林景观
苏州留园的园林景观非常精雕细琢,每一个构件都仔细计算过,每一处细节都注重方式、造型和颜色上的搭配。例如,留园中的假山,其形态、位置和灵感核心都十分独具匠心。
3. 礼佛文化的表现
苏州留园是纯正的江南园林,其建筑元素中充满了礼佛文化的表现。园林中有若干佛像、塔楼、观音庵等建筑,其装饰和造型都融入了佛教文化的不少风格,带有浓厚的信仰气息。
4. 徽派建筑的影响
苏州留园园林建筑亦深受徽州建筑的影响,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徽派装饰艺术元素,如八卦鱼、蚯蚓、荷花等。同时,留园建筑也融入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即通过更接近自然、更流畅、更浪漫的造型表现哲学性与艺术性。
刘园留园赏析文言文
刘园留园赏析文言文
留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闾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涵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宜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晚清著名学者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究。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
苏州留园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疏密关系分析
自留园中部水谷深处看曲溪 楼一角,粉墙青瓦若隐若现 于由山石形成的夹谷之中, 藏的耐人寻味。
园林主园从林和造重景点分分析析
楼阁中的隔扇,具有极好的虚实 对比与变化
园林虚实关系分析
利用曲廊连接单体建 筑或分割空间,极大 的增强了群体组合的 曲折性和变化。
园林造景分析
园林造景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96634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一一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 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 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 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古ASH
tn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那F 我飾 ;狮鮭叮
1 |
小遷峯•「 •西隕
------ * < a /1 —£ ./ 1
刘
211423丸
仕爾曲雛界山
iOrtirg •飞;強菊「 >.^fr>
汉比陰秦霽• *
< i 冷為
21>
丹» 予ST 诂卵零
£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 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 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 满天楼”。楼下名“仙 苑停云”。建筑为三开 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 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 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
石一方。
•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 峰而设。亭为六角 攒尖,顶部饰有如 意桔子。
•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 实质系亭,为观峰而 设,建筑呈正百度文库形, 单檐歇山造。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 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 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 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 有。
•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 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 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 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 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 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 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 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
留园审美特征
留园审美特征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审美特征独具魅力。首先,留园的整体布局体现了和谐与自然之美。园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园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彰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其次,留园的空间处理极具匠心。通过巧妙地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留园创造出了一系列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这些空间或开放或封闭,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此外,留园的意境之美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园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不仅具有美感,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游客在欣赏留园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留园的细节处理也极为考究。无论是园中的雕刻、绘画、陈设等艺术元素,还是园中的植被、水景等自然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打造,充分展现了留园的高雅品质和精致美感。
综上所述,留园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整体布局的自然和谐之美、空间处理的匠心独运、意境之美的深厚内涵以及细节处理的精致考究等方面。这些特征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典园林,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和品味。
留园详解_精品文档
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
的特点。
留园北部
北部景观以盆景为主,还有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石。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留园西部
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宛若自
苏州留园
目录
一、留园历史以及简介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三、留园小品及植物配置
四、留园空间处理手法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一、 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
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可亭
汲古得绠处
闻木樨香轩
明瑟楼
涵碧山房
可亭
闻木樨香轩
涵碧山房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中区效果图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
中部为鸳鸯厅——林泉耆硕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配置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 (3)“实、虚、空”的组合产生了曼妙的的空间效果:西楼 与古木交柯通过廊屋连接,廊墙上开连续漏窗。从室内 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境犹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室外 观看,漏窗的空透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 饰。这样的虚实延伸了物体本身的美。
(4)小园的庭院空间因不同的地形地貌及不同建筑更显得其 层次的多变,有不乏其个性的表达,水体来来去去,小 径曲曲折折,亭榭怪石水中波浪交融,垂柳依依浮荡水 面,小舟在柳丝下鳞波中缓缓荡漾,如画中游,如临仙 境。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
1.总体布局
(1)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
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 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 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 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 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 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5)以廊为脉,通幽度壑,又有大小不同的庭院景区,园中 有园,迂回曲折。
.
3.单体建筑艺术特色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 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 “瘦、皱、漏、透”四 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 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 的遗物。
.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比例与尺度
冠云峰、冠云楼、冠云亭都是为观赏冠云峰所建,而冠云峰 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6.5米。冠云楼距离冠云峰的距离 约为15米,冠云亭距离冠云峰的距离约为10米。这样近的距 离很方便欣赏冠云峰的,而以图片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的高 度也是十分的协调。
山水构建
理水 掇山
建筑位置经营
理水 留园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同 的空间景观。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 水体为辅的山林景观。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特置石峰来形成山景意境。留 园中理水所创造的景观,截然不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留园总体布局
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宅邸后,呈前宅后院式。它分为西、 东、中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从留园的总平面图我们可以 看出,留园为非对称结构, 中间是水池,四周围绕以建 筑,并且建筑在西部最为稀 疏。
留园总平面图
留园西区:山石疏朗
留园东区:建筑为精
留园中区:山水相依
建筑位置经营 清风池馆 由西楼北行即到清风池馆,这是一 座朝西开敞临池的卷棚歇山顶小轩,临池而观 景色开畅爽朗,近览濠濮亭、小蓬莱,远眺山 林可亭、闻木樨香轩和明瑟楼,山池景色历历 在目。馆旁古树峰石交相掩映衬托,使位于水 池一隅的池馆更显得幽雅清静。
造园要素分析:
地形 植物 建筑小品 道路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2.赏石。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 之佳话,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其中山石之奇特以冠云、岫云、瑞云三峰为最,尤以冠云峰为首。 峰高6.5米,以瘦皱见长。纹理纵横,形态奇伟,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仰首。瑞云峰和岫 云峰配衬左右,构成江南园林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峰印水中,更显 秀丽;峰后配楼越显高耸。以石而筑的小院还有“石林小院”,这是留园建筑群庭园造型的经典空 间,更是品石佳处。小院虽地方不大,约长15米、宽29米,以“揖峰轩”前湖石峰为主景,环峰 回廊。用围墙和廊、轩分割成大小、形状各异又相互贯通的小院,或置湖石,或立石笋,配芭蕉、 翠竹,形成各式赏石框景,室内外空间穿插,层次丰富,仿佛一幅幅以石为卉的画面,令人玩味不 尽。
建筑小品
1.建筑.留园建筑的华美亦为人称道。“明瑟楼”和“涵碧山房” 虽建在陆地,却紧临水面,造型和布置得当,神似面舫,与对 面山上“可亭”相呼应。“五峰仙馆”又称掐木厅,是苏州园 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幢建筑。“林泉耆硕之馆”为面阔五间的鸳 鸯厅,建筑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精细雅致,是古典厅堂 建筑的精品。上述两馆堪称双绝。
漏景:
园内漏窗达200余孔,每个漏窗或华丽或朴 素,巧妙地将室外景物与室内氛围相联系, 从漏窗望去,园外景色若隐若现,产生一种 移步换景的距离美。
障景:
留园的入口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 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 的由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 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留 园借用建筑空间变化以使游人心理 上产生“障景”效果的手法,独步 天下。现留园入口原为园林的沿街 侧门,也是来客进入园林的通道, 此处实际是建筑之间的过道,长约 五十多米,设计者通过精心处理, 辅之以漏窗等手段,使之成为留园 游客心理上的“障景”,游人心理 先后经历了三放、两收的过程方可 欣赏到园林美景,达到欲扬先抑、 引人入胜的效果。
对景: 涵碧山房与可亭相对而望,彼 此之间仿佛在默默地述说着什 么。
留园特色之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 冠云峰乃 太湖石中 绝品,齐 集太湖石 “瘦、皱、 漏、透” 四奇于一 身,相传 这块奇石 还是宋末 年花石纲 中的遗物。
1.冠云峰
楠木殿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 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 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 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 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 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 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 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园林艺术——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 古典 园林,位于江 南古城苏州,以园 内建筑布置精巧、 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是平地造园, 空间通过建筑、 堆 山、 置石、水体等 造景要素划分,空 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处处体现了中 国古典园林的建筑 之美、叠山立峰之 美、意境之美, “处处邻虚,方方 侧影”造园艺术、 景观设计、空间艺 术之美、植物配置 之美等都得到了很 好地体现。
道路
留园中部多水,所以多用路桥相接的方式,此外也有直设廊桥的 做法。西部多山,因此这里多为崎岖小路。东部多建筑,所以路面较 为平坦。
就如其他古典园林,在留园,道路的装饰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留园入口分析
留园的造景手法:
框景 漏景 障景 对景
框景: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 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 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 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 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 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 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过道尽头是迷 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 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 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2.对比与调和
鸳鸯厅 留园的鸳鸯厅,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 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是 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北厅 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 听音乐的地方。一南一北,一个朴实,一个华 丽,相互对立,也相互融合。
3.节奏与韵律
五峰仙馆十几扇一模一样的隔扇门, 简单的重复让人觉得整齐统一;游 廊上各式各样的漏窗,增添出许多 趣味;闻木樨香轩处渐渐升高的建 筑,引领者人们的视线,让人不禁 好奇,前方到底还有什么样的惊喜。
留园布局手法
.主景配景明确 2.对比调和使用较多 3.节奏与韵律兼备 4.Biblioteka Baidu例尺度精妙
1.主景与配景
涵碧山房与明瑟楼 从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涵碧 山房 与明瑟楼邻水而建,前方没有 遮挡 物体,四周也只是点缀了一些 植物, 作为配景,这样主次分明的处 理使 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是清晰协 调。
游廊
全园游廊长达700米,在中部爬山廊与云墙结合, 沿山脊线明暗变化,高低曲直,透违延伸;在东部 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 石、树木分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 成为留园特色。
空间结构分析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 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 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 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 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 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 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 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 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 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 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 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 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 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1)景观与空间对比:利用理水形成不同的景观,西部形成溪流的景观,取陶渊 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暗含了此溪的桃花源意境;中部形成较大的池面, 池中设小蓬莱岛,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一,以小岛喻神仙,以小池喻大海。 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中部旷而阔,西部奥而幽。 (2)疏水若为无尽: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水涧,池水仿佛有源头,涧口设对景石 矶,以便游人观赏水涧,但尺度略大。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景观层次 较为丰富。“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
三区各不相同,然而造园师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将其统一 联系起来。
1.同一元素的应用。如大量使用太湖石堆叠假山,以及以天 然太湖石铺成的道路。 2.色调的统一。园中建筑多为白墙灰瓦与园路假山的灰色调 十分协调,植物本身的绿色则带给人们清新自然的感觉。 3.天然材质的使用。园中使用的材料多为石材,木材,水和 植物点缀其间,这些都 是自然山水的仿照重现。 4.道路,廊桥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使整个园子成为一个整 体。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 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 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 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 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 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3)浣云沼以小衬大:冠云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峰印水中,更显秀丽; 峰后冠云楼越显高耸。浣云沼的尺度较小,能反射冠云峰的倒影,犹如美人对镜梳 妆,此乃镜借之佳例。其水面尺度比较小,以此衬托冠云峰的窈窕与灵秀
掇山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 具有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 山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 远景山。副山南北走向,沿爬山廊拾级而上,近 观石峰高耸挺拔。山中古木茂盛,浓荫蔽日,仿 佛深山峻岭。在主副山垂直交汇处,做水源出处, 造涧峡状,石梁飞渡。在布局上,主山横向,副 山侧向,小蓬莱岛似山之余脉延至水中。起到平 衡作用,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的山水意境。西部假山由黄石堆砌,采用土 石相间,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的作法。在南北长、 东西狭窄的地域内,山势北陡南缓,有黄石山涧 自山顶向南婉蜒而至溪边,这条旱涧不仅增加了 深远感,而且反衬出山下桃花溪的清幽。整个山 体迂回曲折,四角分设登山道,皆可拾级而上到 “舒啸亭”,极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