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B. 法家的严刑竣法C. 道家的无为而治D. 儒家的天人感应2.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著名科学家
(1)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 果。 (2)郭守敬:元朝科学家,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 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3)王祯:元朝农学家,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 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问题思考
材料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 思考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他提出了什么思想 主张? 提示 关系: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 思想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达 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 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 人的自然欲求。
2.P67学思之窗: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考试内容为儒家经书,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
《帝师胆巴碑》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苏 轼 《 黄 州 寒 食 诗 帖 》
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他们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此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 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 况下,有感而出的。《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书”“五经”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 用,这与元朝统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消极:理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调三纲五常、尊卑等级;重男轻 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念盛行;压抑创造力。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 一 目
儒学的复兴
知识梳理
儒学的复兴:
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
及佛教 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 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李清照.如梦令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 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生 活在金末元初。了解 民间疾苦,熟悉民间 语言,杂剧内容具有 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 的斗争精神。
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知识拓展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
白朴的 《梧桐雨》
P55 历史纵横
材料反映了元杂剧的渊源。元杂剧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是戏曲艺术自身发展、演 变的结果,又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关。元朝统治黑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异常激烈,复杂的社会现实为元杂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P55 史料阅读
材料主要描述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元杂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真实 地表现了各阶层人民的心态和情感,勾勒出社会的全景图案。元杂剧中大量作品弘 扬了爱国主义理想和民族传统美德,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 主的精神,褒扬了秉公办事的清官循吏,肯定了农民起义,发泄了封建知识分子穷困 潦倒后的不满,全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丑恶的社会现实。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A
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5.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
色是( )
D
A. 吴带当风 B. 造型奇特 C. 以形写神 D. 残山剩水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成就,还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
气势豪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含蓄蕴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⑵元曲(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 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 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 事情节,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 成熟。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3.南宋社会华靡之风盛,享乐意识浓,但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的忠义英雄就有
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D
B.南宋封建制度的发展
C.市民阶层价值的追求
D.理学忠君思想的熏陶
4.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是因为元曲( )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12 第三单元
第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一时期理学出现的社会背景,简要说出理学的内容,客观评价儒学的影响。(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繁荣景象的社会背景, 培养对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比较,明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 自豪感。(家国情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化【单元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①从三国到五代,,儒家的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②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目的:①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代表及学派:程颐程颢、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4、理学思想:①理论体系: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理”的内涵: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体现在社会上即儒家道德观念和封建等级秩序。
③人生目标:“存天理,灭人欲”④方法论: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5、理学教育: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朱熹对四书加以注释(《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先于五经的入学基础读物,从而实现了理学的生活化、世俗化。
6、影响:①地位: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学思想的成熟,它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消极影响:强调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久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7、特点:①更多的吸收了佛道因素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③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8、对待理学(传统文化)的态度:历史的辩证的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二、文学艺术:1、宋词:特点、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2、元曲:元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儒学的复兴1.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
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
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C.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D.积极倡导功利主义2.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这表明程朱理学( )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融合佛教道教理论C.开始关注百姓生活 D.适应世俗化的需要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当时被看作是道教化的人物,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一派又被后人视为禅学;程颐说其兄程颖的学术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得以确立B.民众对儒学的认同感增强C.儒学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理论D.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知识点二文学艺术4.宋元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形,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形成小说。
这主要说明当时( )A.城市娱乐活动丰富 B.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C.通俗文化成为主导 D.工商业市民阶层兴起5.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
这说明,宋词( )A.刻画文人形象 B.体现世俗乐趣C.反映秀美景趣 D.描写都市生活知识点三科技6.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7.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辽、西夏、金及两宋政权的地理位置与存续时间。
2.通过史料实证,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3.借助任务驱动及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13世纪中国社会走向合一的内在要求,理解各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教学难点:各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三、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四、教学过程【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新课导入】(投影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样式,从中概括出其特点——既具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进而引出本课主线——多元,一体。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一幅缤纷多彩的历史画卷(投影北宋、辽、西夏政权并立示意图和金、南宋、西夏政权并立示意图,直观了解各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及存续时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延续与变动——两宋篇(投影一组关于两宋人口的数据)材料一两宋户口增长示意图——整理摘自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备注:1.每户以5口计算2.两汉人口最高约6000万;唐朝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或估计为7000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两宋人口的大致概况,通过与汉唐进行比较,从侧面感受两宋经济的发达与社会的多彩。
小组合作探究(一):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活动要求:依据自主预习成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角度分析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
(一)农业新变化:1.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稻麦复种制的普及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3.植棉区域从闽广地区向北突破(二)手工业新变化:1.制瓷业的兴盛,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的飞跃发展及煤的普遍使用3.印刷业的发展与变革——雕版印书的兴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三)商业新变化:1.边境榷场贸易较为活跃2.货币发行量大增,纸币出现3.城市的兴盛,坊、市界限被打破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四)经济格局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至宋代最终完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作业)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过关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五代之"词",其主旨多"嘲风弄月,怀土伤离",内容简短却又充满忧思;至宋代,"词"之主旨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思,语言不再追求绮丽辞藻,它"上之可寻圣贤之名理,大之可发忠爱之热忱"。
"词"的这一演变主要源于两宋A.理学成为了正统B.积贫积弱的压力C.商品经济的繁荣D.儒家思想的复兴2.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下列思想所包含的哲学观点与朱熹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B.“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万物与我为一”D.“我思故我在”3.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
造成这一变化的技术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D.活字印刷的出现4.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资料“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出现了沈括和郭守敬两位大科学家”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B.戏曲的发展达到顶峰C.天文学据世界领先地位D.宋朝科技水平高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南宋()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6.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这描述的是A.作品丰富、千古吟咏的唐诗B.情节传奇、风靡全国的昆曲C.句式灵活、意境优美的宋词D.文学艺术、舞台艺术高超的元杂剧7.有宋代学者指出:“夫儒释者,言异而理异也,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
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1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2.(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
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尔还其椟。
”陈寅恪这段话认为宋儒()A.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儒学B.为创新佛学而重新阐释儒学C.名为阐明古学实是吸收异教D.出于爱国心理倡导“存天理,灭人欲”3.(此题考察学生学生阅读能力)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烈女”的数量变化情况。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C.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4.(此题考察学生重点掌握)宋代理学家们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辩彰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宋代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5.(此题考察学生重点掌握)欧阳修、苏询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
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对乡里的控制B.重建三代宗法制度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6.(此题考察学生学生阅读能力)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2020-2021学年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B.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题干信息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与儒家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儒家思想遭到冲击,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其他思想流派的传播情况,也没有社会动荡的信息,B、C 两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2.宋朝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朝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四书”在宋元主要是作为( )A.儒家基础读物B.科举命题的唯一依据C.研究儒学的学术根据D.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解析: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A 项正确。
答案:A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解析:根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知作者的词风是刚健豪放,A项正确。
答案:A4.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元朝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解析:题干中的“四大悲剧”都是通俗易懂的戏剧,是“俗”文化代表之一,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
元朝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对元杂剧的繁荣没有影响,A 项错误;科举士人欣赏的主要是“雅”文化,B项错误。
元杂剧并非仅仅出现在南方,C项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错误。
答案:D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
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2、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
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3、“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第 12 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两宋的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义,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通过学习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建设,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纷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时空观念:通过了解各两宋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两宋的文化科技,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儒学的复兴【教学难点】儒学的复兴、少数民族文字【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
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
这种说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
儒学经历魏晋时期佛道的冲击,在宋朝时期是如何复兴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儒学的复兴。
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宋朝为什么要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学生回答] 为了服务于政治统治,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讲] 同学说的很对,一语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在古代封建社会,思想体系是依附于政治体系的。
一种思想能够被统治者采用,是因为这种思想可以迎合政治统治需要。
比如战国时期秦国采用法家思想,西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
儒学自汉朝成为主流思想以来,虽然历经冲击,但影响力依旧很大,其经义仍然是维护封建政治伦理的支柱。
[问] 宋朝复兴的儒学和以前的儒学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改动?[学生回答]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讲] 是的,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朱熹认为,“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之已随之”,而倘若“循夫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这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的利义观念,主张“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
据此可知,朱熹认为()A.知行合一可以实现礼义的调和B.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C.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西汉“尊崇儒学”的影响C.c处:佛教、道教冲击儒学D.d处:明、清时期思想批判的推动3.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认为:“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浅深,要是不可限以一律,正须随根性……示以蹊径,亦有必待其愤悱而后启之者。
”据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道德养成须因材施教B.旨在说明道德醒悟的重要性C.推崇“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要求学者要做到“知行合一”4.元朝胡祗通创作的诗集《紫山大全集》认为杂剧“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间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至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据此可知,元杂剧()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C.体现社会现实生活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5.金朝模仿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字,并把中原经典翻译成女真语,设立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这些措施()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B.淡化中原的文化影响C.有利于北方的民族交融D.抑制了少数民族发展6.宋代风俗画多出一些平和的人文思想,更加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
同时期文人画的“写意”也给风俗画带来了新的风貌,例如李嵩的《货郎图》除了写实部分,在衣着表现上不乏写意效果,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节课突出强调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氛围。
2.利用historical props和role-playing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哪些突出成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总结归纳等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讨论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关爱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2.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
这表明 ( )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C.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3.宋代绘画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
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C.审美标准发生巨变D.注重抒发主观情趣4.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形象得到大大丰富。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5.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强调书法艺术应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做到有意无法,而且“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该书法理论( )A.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B.崇尚魏晋风骨C.体现政治变革思想 D.彰显个性追求6.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内地的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这表明印刷术(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仅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C.不利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D.阻碍了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7.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面的图表(部分),可以看出(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C.制定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定是政治动荡的表现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标要求】1、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一、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时间:北宋中期。
3、目的:(1)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4、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思想主张:A、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B、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C、方法论:格物致知。
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教育: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艺术(1)原因: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
(2)内含: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1)概况: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
(2)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1、三大发明基本成熟1.(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26)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更有诗云“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
现存国内很多博物馆内的宋代铜镜、瓷枕上大多铸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
宋代蹴鞠的盛行,反映了()A.崇尚健康的运动方式成为社会时尚B.江南地区流行文化十分发达C.南方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D.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消长2.(2021·湖北十堰高三元月调研考试·5)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12课_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原卷版)
第十二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A.《武经总要》B.《梦溪笔谈》C.《萍洲可谈》D.《梦粱录》2.(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
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
这说明()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C.文史哲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古画作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3.(2011·安徽省高考真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2014·广东省高考真题)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5.(2008·广东省高考真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6.(2019·辽宁省高二学业考试)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20版练B1历史人教版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考点1儒学的复兴1.(2019·福建宁德高一调考)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尧、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
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B.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D.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道统说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体现了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的宗教化,故A项排除;从汉武帝开始,儒学就一直占据正统地位,故B、D两项错误。
2.(2019·河北辛集中学高三月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自觉C.呼应了“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D.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
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错误;修齐治平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材料没有体现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的内容,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去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错误。
考点2文学艺术3.(2019·贵州航天高中高二期中)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 430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
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答案:A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宋词之所以如此繁荣,正是由于宋词的世俗化风格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故A项正确;宋词没有导致诗歌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宋词的繁荣与时人素质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两宋时期面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骚扰,社会政治并不稳定,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温州高一期中)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属于“婉约细腻”代表人物,其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的是( )。
A.李清照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答案:C解析:柳永的词作婉约细腻,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故答案为C项。
李清照的词作也属于婉约派,但不符合题干中“流播最广”,排除A项;辛弃疾的词作属于豪放派,排除B项;关汉卿是元朝时期的剧作家,排除D项。
5.(2019·四川成都高三冲刺卷)唐传奇里的蛇女故事赋予了蛇女恶毒、凶残的形象;南宋话本里的蛇女故事则将蛇女塑造成了善良多情的白娘子,并广为人们传诵。
这表明南宋时( )。
A.通俗文学兴起B.话本的创作主体变化C.理学影响扩大D.女性的抗争意识强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唐传奇”中“蛇女恶毒、凶残的形象”演变为“宋代”“蛇女”“善良多情”的形象,反映出故事创作者自身价值取向变化,即更加凸显儒家的道德品质,故答案为C项。
A项,一般认为通俗文学兴起于“诗经”时代,宋代是通俗文学发展时期,排除;B项,宋代话本大多是民间艺人创作,士人群体少有参与,而且材料也不能反映话本创作者的身份情况,排除;D项,受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女性的抗争意识受到压抑,排除。
6.(2019·四川遂宁高二期末考试)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小说和文人画B.话本和宋词C.元曲和小说D.汉赋和唐诗答案:A解析:小说体现了商品经济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而文人画体现着文化专制下的高雅文化倾向,故A项正确;话本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话本和小说、宋词、元曲和杂剧都体现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不能体现“二元性”,故B、C两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题干中“宋元以后”的时间描述,故D项错误。
考点3科技7.(2019·江西南昌高二选考)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的北宋科学全才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自序表示,书中所记录的只是山水之间,纵情谈笑,不关系他人利益得失的事。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沈括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B.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C.北宋时期盛行做官本位思想D.外国学者未把握宋代科技全局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现象和当时的政治制度、人文环境是密切相关,即受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B项符合题意,正确。
沈括并不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述现象和官本位思想毫无关联,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只是外部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9·四川绵阳高二选考)韩国学者徐有榘(1764—1845)在《活版缘起》中说:“(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该材料印证了印刷术( )。
A.向东传播的历史B.是由沈括发明的C.起源国是在朝鲜D.开始出现于宋朝答案:A解析:材料谈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胶泥活字印刷的方法,这是活字印刷的起源,可以看出朝鲜不是起源国;后来朝鲜受到影响创造了金属活字,反映了印刷术向东传播到朝鲜的史实;但这并不能表明印刷术是沈括发明的,他只是记录了活字印刷术;材料提到的是活字印刷术,不能证明印刷术开始出现于宋朝。
故答案为A项。
9.(2019·江苏盐城高一学考)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天文和历法领域B.数学和水利领域C.天文和数学领域D.历法和数学领域答案:A解析:郭守敬是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A项。
考点4少数民族文字10.(2019·甘肃兰州一中选考)下图为“西夏活字(佛经)印本”(影印件)。
它最大的史学价值在于( )。
A.是研究活字印刷术传播的重要史料B.反映了西夏文字是一种独创的文字C.充分证明西夏是活字印刷术发源地D.在文物收藏中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活字(佛经)印本”是研究活字印刷术传播的重要史料之一;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A项。
11.(2019·作者改编)辽、夏、金、元统治者都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辽统治者创制了契丹大小字B.金创制了女真文字C.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D.八思巴仿照汉字创造出了拼音符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辽夏金元的文字,A、B、C三项都符合史实。
而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了一套拼音符号,也称“八思巴文”,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5儒家思想的复兴12.(2019·江苏高三大联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以务实的理论品格,述而有作。
既集先秦儒家“重民”思想之大成,又博采诸子百家之众长,给儒家政治理论注入了“尊君”的新内涵。
他第一次建构了儒家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这种新体系适应了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国家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政治理论得以付诸实践,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文明。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材料二唐、宋时代,儒学又再次地衰落。
由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非常鼎盛,影响最大。
道家影响虽不及佛教,但地位最高。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使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
……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理学兴起,即儒学复兴。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材料三同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化传统一样,儒学只有在不断地回答时代新问题、迎接现实新挑战的过程中才能复兴。
——方朝晖《文明的毁灭与新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答案:继承传统儒学,兼采百家思想;具有务实性,适应加强君主专制需要;建构起儒家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观点:儒学需要不断回答时代新问题、迎接现实新挑战才能复兴。
论证:汉代董仲舒给儒家理论注入了“尊君”的新内涵,适应了秦汉以来君主专制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唐宋时儒学面临新的挑战,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等人吸收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使儒学更加思辨化、系统化,儒学从而得到复兴。
13.(2019·山东济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
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刺”。
由于“闸刺”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
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
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
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答案:背景: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