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分析资料讲解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详细讨论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具体规定,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对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综合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财务状况、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本管理、影响分析、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指企业为了正确反映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动和资产使用期限的资本化消耗而提取的费用,是一种会计核算的规定。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为提供公益性服务而设立的单位,其经营管理方式与企业不同。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具体规定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以及成本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折旧不仅是一项财务成本,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指标,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探讨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成本管理的影响,从而全面评估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事业单位运营的综合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事业单位在新制度下合理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通过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事业单位在新制度下做好资产管理和财务规划提供参考,促进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方法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方法分析固定资产是企业中不动产、机器设备等长期使用的资产,根据会计原则,企业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中,这个过程被称为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方法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筹划有着直接影响。
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政策。
以下是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1. 直线法折旧政策:直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该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平均分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内的每一个会计期间。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相对稳定、使用寿命相对一致的情况。
2. 平均年限法折旧政策: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折旧的先后顺序,依次将其分摊到每一个会计期间。
该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不一致的情况。
较短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会有更高的折旧费用,较长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则会有较低的折旧费用。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政策: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该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折旧费用较高,逐渐递减,直至折旧费用稳定在较低水平。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效益在使用初期较高,逐渐下降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使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确定折旧费用的具体计算方式。
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型和使用条件。
以下是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 年限总和法:年限总和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该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计算出每年的折旧费用。
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价-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生产量或使用量来计算折旧费用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不仅与时间相关,还与其实际使用状况相关的情况。
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价-残值)/预计总工作量×实际工作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一、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它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
直线法的优点:1.简单易懂,计算公式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
2.折旧额分布均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直线法的缺点:1.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时间和效益的变化,忽略了资产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效益。
2.折旧额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失真。
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根据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递减的规律,将折旧额加大的一种折旧方法。
常见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和年金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寿命。
年金折旧法的计算公式是: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息费率/(1-(1+息费率)^-使用寿命))。
加速折旧法的优点:1.能够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情况,使财务状况更真实。
2.在资产开始使用时折旧额较大,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使用效益。
加速折旧法的缺点:1.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更多的计算工作。
2.折旧额分配不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够稳定。
三、减值法减值法是一种特殊的折旧方法,适用于资产的价值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减少的情况下。
它将资产的净值分配到使用寿命的时间段内,每年按比例分摊。
减值法的优点:1.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情况。
2.能够及时反应资产的贬值程度,使企业更清楚地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
减值法的缺点:1.在计算过程中较为繁琐,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不适用于价值减少较为缓慢的资产。
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和资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账目、税收和财务决策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企业应综合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预计效益变化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折旧方法。
2019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
2019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改革。
2019年,新的会计制度出台,其中之一便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
本文将就2019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包括背景介绍、计算方法、影响及建议等方面。
背景介绍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按一定期限和方法核算的,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其使用寿命内的会计核算方法。
2019年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提出了新的规定,主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规避金融风险,并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计算方法根据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直线法和加速摊销法两种。
直线法是按照资产的使用寿命平均摊销固定资产的成本,每年折旧额相等;而加速摊销法则是在使用固定资产初期将其折旧额提高,随后逐年递减。
直线法的计算方法为“(资产原值-资产残值)/使用寿命”,其中资产原值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资产残值为预计使用寿命结束后,固定资产的估计价值。
加速摊销法有多种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不同的资产,根据其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加速摊销法计算折旧额。
影响及建议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新的计算方法使得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净资产值发生了变化。
不同计算方法下,折旧额和资产净值的差异可能对企业的重要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等。
因此,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谨慎计算折旧额,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增强资产管理的能力。
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需要准确估计资产使用寿命和残值,这就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修和更新,以确保折旧核算的准确性。
此外,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折旧额的计算方法决定了固定资产的净值,进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数值。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指的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的一种制度,通过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减少,以反映其使用价值的消耗和经济效益的递减。
本文将着重介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
一、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基本概念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是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来计算并记录固定资产折旧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递减情况,合理分摊其购置成本,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
常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1.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使用寿命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指的是该资产购置时的成本,预计残值指的是该资产在最后一年结束时的估计价值,使用寿命是指该资产在预计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寿命。
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一种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使用寿命与使用量相关的资产,如机器设备等。
其计算公式为:每个计算周期的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当前计算周期的使用量 ÷总预计使用量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按照固定资产净值的两倍进行折旧的方法。
在使用早期折旧额较大,在使用后期逐年减少。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已累计折旧额) × 2 ÷使用寿命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流程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资产购置、折旧核算、折旧计提和折旧凭证录入等环节。
1. 资产购置首先,企业需要将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记录资产的种类、数量、原值、使用寿命等相关信息。
固定资产的折旧
第 10 页
二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
(即折旧率)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数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100%
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1
100%
(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指已计
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第4 页
一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3、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已提足折旧仍继 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2)
第5 页
一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注意事项
(4)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 计提当月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 产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 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第7 页
二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计算公式:
或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例6-9】 甲企业一办公设备,原值2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 计净残值率为5%。该办公设备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方法及其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方法及其计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深入了解固定资产折旧:四种方法及其计算详解第一部分:介绍固定资产折旧在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重要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就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了简要阐释。
标签: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12011 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
固定资产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损耗。
无形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耗。
2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及注意事项(1)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
是指单项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即为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提的折旧总额。
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预计全部使用时间,其预计使用时间的上下限执行国家统一规定,各企业可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时间。
③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
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由各企业根据本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各企业确定。
(2)固定资产折旧注意事项:①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在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不再计提折旧;②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确认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值,不需调原已计提折旧。
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方法(1)平均年限折旧法: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和预计净残值,在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
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照时间或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在计算固定资产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提取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异同点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异同点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
在文章首先概述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接着明确了研究的目的。
在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新旧会计制度中的差异、计提折旧政策变化、计提折旧方法的不同、计提折旧的核算对象不同、计提折旧的税收政策差异等方面展开探讨。
结论部分对新旧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对事业单位会计实践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旧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差异,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异同点、新旧、事业单位、税收政策、核算对象、实践、发展方向、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差异、政策变化、方法、总结、启示。
1. 引言1.1 概述在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新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新旧会计制度中的差异,涉及到计提折旧政策的变化、计提折旧方法的不同、计提折旧的核算对象不同以及计提折旧的税收政策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新旧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新旧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异同点,探讨对事业单位会计实践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参考,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务资产,其计提折旧是反映资产价值减少和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由于长期使用、磨损和技术更新等原因,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摊销的过程。
折旧分析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了解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本文将从折旧的概念和作用、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磨损和技术更新等原因,其价值在一定周期内逐渐减少的过程。
折旧作为一种费用,通过摊销固定资产的原值,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中,以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贡献。
折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折旧可以使企业公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价值的流失,通过折旧的摊销,能够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和使用寿命。
其次,折旧对企业的税务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通过折旧的计提,来减少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因此,合理的折旧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纳税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折旧还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折旧作为一种费用,能够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此外,折旧也能够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和分析,更好地进行财务决策和业务管理。
其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线法、倍数余额法、年数总和法等。
直线法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计提法,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
倍数余额法是在直线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倍数因子,用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前期折旧额,适用于固定资产前期价值迅速下降的情况。
年数总和法则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成若干年,然后按照不同年份的收益率进行折现计算。
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
最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及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经济使用寿命的消耗以及固定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减少,而在一定期限内分摊其成本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税务成本以及决策分析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比较及分析。
1.直线法直线法是指在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按照相等金额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寿命。
优点:(1)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2)稳定的折旧额,易于预测;(3)适合于使用寿命固定、价值平稳的资产。
缺点:(1)未能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早期折旧费用可能高于实际消耗;(2)不能反映资产在不同期间的使用效益。
2.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指根据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按照较快的速度在前期进行折旧,而在后期折旧额逐渐减少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率=2/使用寿命。
优点:(1)模拟了资产在不同时期的有限价值;(2)以较快的速度在早期分摊资产成本,有利于反映资产在早期的消耗情况。
缺点:(1)计算较为复杂,需要预先估计资产的使用寿命;(2)在资产使用寿命较长时,早期折旧费用较多,可能导致利润下降。
3.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递减法是指在每年的折旧计算中,根据资产的残值和预计使用寿命,以一个固定的比例递减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率。
优点:(1)在早期阶段,折旧费用较高,有利于反映资产的实际消耗情况;(2)适用于资产价值早期迅速减少的情况。
缺点:(1)计算较为复杂,需要预先估计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递减率;(2)难以预测折旧率变动,对财务分析和比较可能存在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相对稳定且价值平稳,可以选用直线法;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早期迅速下降,可以选用递减法;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早期消耗较多,可以选用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折旧率及年限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对其固定资产逐年按照一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并在一定年限内分摊到生产成本中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折旧率和年限是决定折旧费用计算和资产变现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围绕固定资产折旧率及年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企业每年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占其原值的比例。
折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每年的折旧费用支出,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营业成本和盈利水平。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确定需要考虑折旧时间、资产的使用寿命、残值率等多个因素。
其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进行折旧的年限。
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有着不同的折旧年限,如房屋建筑一般为20年,机械设备为10年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折旧年限的选择。
首先是折旧率的确定。
折旧率的高低应根据企业资产的实际变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决定。
对于容易迅速陈旧或过时的资产,可以选择较高的折旧率,以便更快地更新资产。
对于较耐用和长期使用的资产,折旧率可以选择较低,保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企业折旧率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税收政策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税负。
其次是折旧年限的选择。
折旧年限的确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和法律规定作出。
企业需要结合资产的磨损情况、更新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因素来决定折旧年限。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和资金规划来平衡折旧年限选择的长短。
折旧年限选择过长会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偏高,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折旧年限选择过短则会导致资产的价值被快速消耗,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此外,固定资产折旧率和年限的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对于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适当选择较高的折旧率和较短的折旧年限,以提高资产负债表上的净值和盈利能力。
而对于财务压力较大的企业,则可以选择较低的折旧率和较长的折旧年限,以降低每年的折旧费用支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折旧率及年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参数。
(完整版)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完整版)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完整版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1. 背景办公室固定资产是公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确保公司能够合理、准确地计算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折旧。
2. 定义- 办公室固定资产:指用于公司日常工作生产的设备、家具、车辆等长期使用的资产。
- 折旧: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按照一定比例在其使用寿命内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的过程。
3. 折旧方法根据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公司采用直线法进行办公室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
3.1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计算方法,它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平均分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内的每一个会计期间中。
3.2 折旧周期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种类和预计使用寿命,公司将折旧周期设置为固定的年度周期。
4. 折旧计算公式折旧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预计使用寿命。
5. 折旧核算公司将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价值分别开设相应的折旧核算科目,并且按照每个会计期间进行相应的折旧核算。
6. 更新和变更当公司新增、更新或废弃办公室固定资产时,相关的折旧计算会相应进行调整,并且及时在会计记录中进行更新。
7. 监督和审计公司将建立内部监督体系,保证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执行。
同时,定期对折旧核算进行内部审计,确保折旧计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8. 执行时间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办公室固定资产。
9. 测试和修订为了确保本制度的有效性,公司将定期对制度进行测试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10. 结论本文档中所述的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将有助于公司管理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折旧,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请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本制度。
以上为完整版办公室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希望能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固定资产折旧与清理制度
固定资产折旧与清理制度1. 简介固定资产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投入的重要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为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需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和清理工作。
本文将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清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2. 折旧制度2.1 折旧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方式计算和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时效等原因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折旧制度不仅能够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还能够平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达到合理、准确的反映。
2.2 折旧方法常见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等。
直线法是最常用的折旧方法之一,它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平均分配在其使用寿命内的每个会计期间。
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刚投入使用时,折旧额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折旧额逐渐减少。
年数总和法则需首先计算出固定资产的发票金额,然后根据其使用寿命和每年的折旧额来计算总的折旧额。
2.3 折旧核算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时,需要将固定资产的原值、使用年限、每年的折旧额等因素考虑在内。
根据折旧政策,通过制作折旧表或者使用财务软件来进行折旧的核算工作。
折旧核算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3. 清理制度3.1 清理目的固定资产清理是指对企业中不再使用或者价值已经丧失的固定资产进行的处理工作。
清理制度的目的是及时清理无效的固定资产,回收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入。
通过清理制度的实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3.2 清理程序固定资产清理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
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清理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明确清理审批的流程和责任人。
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清理标准,确定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清理。
然后,企业应进行清理的通知公告,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分析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年级2014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核算的正确与否,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固定资产制度的完善意义重大。
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叫做折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就是更新;此外,还有固定资产的维持和修理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作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长期服务的有形资产,其价值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产的使用而发生损耗,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颇多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差异,作为一个企业,要针对各折旧方法的利弊选择适合本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涉及多种折旧方法的比较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固定资产的特征 (1)1.2、固定资产的分类 (2)第二章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3)2.1、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3)2.2、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4)第三章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5)3.1、年限平均法 (5)3.2、工作量法 (6)3.3、双倍余额递减法 (7)3.4、年数总和法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1.1、固定资产的特征1.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固定资产、工具、器具。
固定资产的计价及折旧制度
固定资产的计价及折旧制度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制度固定资产计价制度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的规定和操作程序。
通常采用的计价方法有原价、成本、估价和评估等多种方法。
1、原价法:按照固定资产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容易操作,但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动。
2、成本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包括购置价和与购入有关的费用)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对于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固定资产,要确定其应计入的修理、维护和更新费用等费用较复杂。
3、估价法:按照专家估价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艺术品、文物等无法确定实际购入成本的固定资产。
4、评估法:按照市场价格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计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出售或收购固定资产时,需要确定其市场价格的情况。
但由于市场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计价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以上四种计价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的计价。
同时,企业在计价过程中应注意确定计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保留相应的凭证和文件以备查证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逐年计提折旧的规定和方法。
折旧是指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使用年限的消耗,其价值会逐年减少,为了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企业会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按照一定的折旧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和预计使用寿命相除,得到每年的折旧比例,然后按照这个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2、双倍余额递减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和预计使用寿命,计算出每年的折旧率,然后每年的折旧额度等于上一年未折旧的净值乘以折旧率的两倍。
3、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按照预计使用寿命分成若干年份,然后按照每年的预计使用寿命和年数之和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财务制度折旧
财务制度折旧一、折旧的概念和目的折旧是指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时,由于资产的使用和流逝而造成的资产价值下降,为了合理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变化,需要将这部分损耗费用分摊到相应的会计期间中,以便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保持企业的财务稳健性。
因此,折旧是企业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核算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企业在报表中能够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折旧的种类和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折旧可以分为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其中,直线法是最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残值)/ 使用寿命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指的是资产的购入成本或建造成本,在使用过程中减去资产的残值后再除以使用寿命,就可以得到每个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易懂,且使资产的价值能够逐年递减,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直线法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折旧计算方法,如加速折旧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前期使用寿命较短、后期寿命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加速资产的折旧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则是一种递减速度更快的折旧方法,可以在资产初期将折旧费用加速分摊,后期减少相应的折旧费用。
三、制定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折旧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折旧的会计核算。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以及选择适合的折旧计算方法,确保折旧费用能够准确地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变化。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折旧核算制度,确保折旧费用的计算和核算过程严格合规,避免出现漏报或错报的情况。
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折旧费用的核算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规模制定适合的折旧制度,并不断完善和调整制度内容,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分析一、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一)固定资产折旧是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即会计将物化为固定资产的那部分价值耗费,在预期可带回经济利益的多个期间内分期确认为费用。
由此,固定资产折旧包括三大要素:第一,计量模式,即采用哪一种计量尺度、计量属性组合(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名义货币、不变购买力)度量固定资产价值量;第二,折旧计算方法,即固定资产总价值量分期摊销中可采用的各种计算方法(期间确定方法与分摊方法的组合);第三,折旧政策,即具体核算主体或核算对象如何选用某一特定折旧计算方法的规则。
现代社会的会计核算具有高度的社会统一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所涉及的计量模式、折旧计算方法、折旧政策均由社会以不同形式统一规范。
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为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扣除减值准备);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上述由计量模式规范、折旧计算方法规范、折旧政策构成的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范体系,即本文所指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二)会计是一种信息工具,即一个“信息系统”一个期间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企业本期费用的重要构成因素,直接影响利润、期末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数据,而由这些数据形成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经济后果”——引导着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决策,并由此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会计又是一种分配工具——确认可分配成果、记录分配结果的工具。
固定资产折旧一方面决定着费用,从而决定着利润及其分配。
另外,从企业经济活动角度看,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是企业一定数量的资金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换的过程,也是固定资产实物更新前的货币准备过程。
固定资产总折旧额决定着固定资产价值保全程度,从而决定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维持条件。
而固定资产的总折旧额、在各期间的分摊额均取决于折旧对象价值计量尺度、折旧计算方法和折旧政策,即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
可见,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直接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对会计信息和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与固定资产的相对权重及绝对规模成正比。
不管任何企业,作为生产手段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都占有一定比重,特别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权重一般较高,如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占生产成本比重达30%左右(《深圳国税网》,2003)。
而随经济结构调整,2002年以后我国明显已经进入重工业加速发展阶段,重工业比重已由1 991年的51.1%上升为目前的64.7%(《北京经济信息网》,2004)。
固定资产规模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就是生产手段的技术更新和规模扩张。
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直是快速扩张见表1、表2。
因此,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当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表1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时期1950—1978 1979—2000 2001—2003投资115.35 3668.62 2965资料来源:江西统计信息网2004.10.09表2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金额单位:亿元年偷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4投资4517 13072 22974 29876 43319 70073增长(%) 89.39 75.54 30.04 45.00 61.76资料来源:www.moc.gov.cn;www..cn;ahoo,com二、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主要缺陷(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缺陷按目前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即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又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采用不同折旧计算方法所确认一个期间的折旧额不同,其中的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差别极大。
以原值2000万元、使用期五年的固定资产为例计算(不考虑残值),采用加速折旧法与采用直线法相比,前三年多提折旧360~400万元,即利润减少360~400万元。
三类不同折旧计算方法的并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不同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不同”,即存在不同性质的行业和不同特点的固定资产。
换言之,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各有其适合的运用对象。
特定的企业、特定固定资产只有运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折旧方法才能正确核算固定资产价值耗费,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资产价值保全。
由于会计信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而,社会应当明确规范不同固定资产适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并加予有效约束。
然而,现行政策并未就各种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作出明确规定。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统一会计制度的相关表述是:“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自行选择、政府部门备案。
应当说明,国家有关部门近年出台过一些涉及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政策。
如,税务总局国税发[2003]113号的主要内容即大致界定可以使用加速折旧法的行业或固定资产范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17号对某区域工业企业可采用的加速折旧方法及标准做了明确。
但实际上此类政策规范的对象并非不同企业和不同固定资产应采用何种折旧计算方法,而是哪些企业或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不调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因而其实质是税收征管方面政策而非会计核算政策。
尽管这类政策的目标也直接指向折旧计算方法的选择,但作为一种税收政策,不可能具有会计政策意义上的约束性和细致性,加之在控股股东或经营者需要美化业绩情况下企业并不考虑节税,所以上述政策对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影响很有限。
折旧政策的不明晰,必然形成各种企业“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选择折旧方法的巨大空间,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比性受到影响。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往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计提减值(跌价、坏账)准备等环节,其实,从以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案例观察,运用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利润操控也具有一定典型性。
(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的缺陷(1)工作量法的缺陷。
工作量法的缺陷在于按设备的作业量而不是按实现收入分配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有悖于配比原则。
固定资产在一个期间的工作量一般可以说明产品产量,但一个期间的产品产量与该期间产品销售量却并不一定成正比,在工业企业产品换代或市场份额变动时期尤其如此,因为收入的实现是以产品销售为基本条件的。
采用工作量法确定折旧费,一样割裂了成本收入之间的联系,不能正确反映期间费用、利润,而且会使产销衔接状况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财务指标不具可比性。
(2)加速折旧法的缺陷。
加速折旧法的本质特征,是按前后期间折旧额不断递减规则分摊固定资产价值耗费。
现行加速折旧法以现代会计的配比原则为理论基础,并全面考虑固定资产效用递减而维修费用递增,及科技进步影响固定资产寿命等客观规律,因而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折旧计算方法。
但现行加速折旧法中的“加速”并不充分,主要表现是:其一,折旧额仅在年度间递减而月度之间不递减。
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计算折旧额时,理论和实务上大多使用“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净值或原值减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公式。
其二,现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规定最后两年转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由此,现行加速折旧法实际是加速与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固定资产有效期各年度之间,尤其会计月度之间的折旧确认不符合固定资产效用不断递减的规律,不符合费用与收入配比原则,也有违于会计方法一贯性原则,因而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费用、利润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此外,加速折旧法中存在“余额递减”和“年数总和”两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既不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又增加了比较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成本。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计量模式决定固定资产价值的货币度量。
正确的计量模式是准确量化固定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价值合理折旧的基本前提。
而“计量模式”本质上是币值(物价)变动的产物,币值变动的客观规律是正确采用计量模式的唯一科学依据。
传统会计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其直接依据即“币值稳定(不同时期币值或物价可能上下波动但总体稳定)”假设。
然而实践说明,币值稳定假设没有正确反映币值运动规律,币值下降、通货膨胀才是币值或物价变化的总趋势。
对于币值或物价变动的成因和规律,尽管国内外经济理论界迄今仍意见纷纭,但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或完全消除通胀成本太大的观点甚为普遍,在有关治理通胀的以往文献中,“维持”或“控制”“低通胀率”是出现概率颇高的概念。
综观各国币值运动历史,虽然在一些时期出现所谓“通货紧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现象,“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和广泛运用则证明了这种现象的严重程度。
我国也是如此,1988~1997年间国内零售物价指数或通胀率均达到或超过10%,近年则在5%左右。
“1988年购置一台新的10吨单梁龙门吊机为9万元;1989年购置同样的设备要12.1万元;1990年再购置同样的设备已需14.7万元;而现在该设备的市场价仍在16.5万元左右(甄民馨,2001)”。
币值下降或物价上涨的实质,是单位名义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前后期间不同,前一期间高(如1元∶1),后一期间低(如1元∶0.8)。
对某一对象化价值量而言,则后一期间货币计量数必然大于前一期间货币计量数。
若以后期间仍按以前期间的货币计量数确定资产价值,则实际耗费价值不能被完整摊销。
从费用与收入配比角度看,收入是以当前币值标准对销出产品价值所作计量,而产品生产所耗费资产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成份,因此,计算资产耗费也必须采用当前期间币值尺度,否则收入、费用、利润指标将不符合要素定义。
从理论上讲,币值变动也同样影响存货耗费计量,但存货周转期短,币值变动的影响一般不明显。
而固定资产形态的资金周转必须经由多个会计年度,币值变动影响的累积不是个小数。
设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使用期五年,在物价指数年均递增5%、10%两种情况下,按历史价格计提的折旧少于固定资产实际耗费数如(表3)。
由于我国以往的会计改革主要参照美国会计理论,因而我国同这些国家一样,一直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无论物价处于“温和式”上涨或“奔腾式”上涨,也不管一项固定资产折旧期间长短,均以取得时价格为折旧价值总量。
如前述,在币值下降、物价上涨条件下,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其结果必然是固定资产成本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摊入费用。
据美国统计,1980年全美非金融企业报表利润1220亿美元,其中因固定资产原值低于重置成本而少计的折旧即为1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