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科学中心未来培养科普人才队伍的思考

合集下载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当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关注度的加强,科技教育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

战略之一。作为科技教育的开拓者和推广者,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有关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现状分析

目前,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主要由两种类型的人员构成:一种是科技馆职工,主要负

责馆内各项科技展示、宣传、讲座等科技活动;另一种是专职科普人员,主要是通过各种

教育渠道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科技馆职工一般拥有较高学历、良好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

技服务能力,但缺乏专业的科普知识;而专职科普人员则具有良好的科普能力,但不少人

员又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服务能力。

此外,由于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存在不足,科技馆的科普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科普人才队伍不足和成员质量参差不齐,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难以跟上时代发

展的趋势和需求,缺乏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科学普及服务。另一方面,科技馆对科普人

才的培养和管理不足,导致科普人才缺乏专业技能和深入研究长时间没有更新的科普知识,难以在科普活动中传播最新科技成果和科学发展动态。

二、建设思路

为解决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建立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分类管理机制

建立起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分类管理机制,以明确不同类型人员的职能和任务,完善

职业发展路径,促进科普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科技馆职工应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

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充分发挥职业能力,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专职科普人员则应培养专业

的科普能力,定期更新科普知识,深入研究科普领域前沿问题。

广东科学中心创新科学讲座传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小谷围科学讲坛为例

广东科学中心创新科学讲座传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小谷围科学讲坛为例

SCIENCE EDUCATION科学课堂

0 引言

2022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编制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指出,科技工作者要通过撰写科普文章、举办科普讲座、参与科普活动、翻译国外科普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1]。科普讲座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科技馆常年开展的主要科普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认识[2]。

小谷围科学讲坛是由广东科学中心主办的面向公众、内容多样、主题丰富的公益性系列科普讲座,其名字来源于广东科学中心所在地小谷围岛。讲坛的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倡导科学方法[3],旨在为公众打造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互动平台。一直以来,小谷围科学讲坛坚持宗旨,以科普传播的方式推动科普工作的改革创新,锚定提升科普能力、强化科普价值引领的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厚植沃土,夯实根基。

广东省科协曾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开展了第一次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07年广东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1%,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25%,但低于东部的平均水平3.9%[4]。当时,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并没有自然科学讲坛相关品牌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公众对科学讲座的需求日益增加,广东科学中心通过科学家面对面等形式,定期举办与时事

广东科学中心创新科学讲座传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小谷围科学讲坛为例

黄嘉健 梁言 李益* 佘协元

广东科学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科技馆与创新人才培养浅议

科技馆与创新人才培养浅议

科技馆与创新人才培养浅议

作者:邹新伟

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0期

邹新伟

(广东科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科技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学校教育相衔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技馆应该:展品设计,应尽可能体现探究式的学习理念;科

技馆应增加关于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展示;科技馆应开设科学开放性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场所;

开展定期的创新教育活动。科技馆通过这些“套餐”式科普教育活动,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科学中心通过开展针对青少年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展翅计划”等活动,争取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教育创新人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4)07(b)-0237-02

Brief Discussion About Science Museum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Zou Xinwei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Guangzhou 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linking up school education, in aim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innovatory talent.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d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needs to accord with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hould design its exhibits by the ways of inquiry learning, not only exhibit good creative, famous invention, more to exhibit "the stories behind these ideas”, and complementing with transmis sion of the creation subject and innovative methods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provides pract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opportunities to teenagers through all kinds of open laborator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 and so on.Through these "package" type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will do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

浅析广东科学中心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

浅析广东科学中心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15229

浅析广东科学中心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

黄 寅

广东科学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6

摘 要:科普“三进”是科普单位开展科普活动的形式之一,本文以广东科学中心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为例,研究科普三进活动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这种新的科普工作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局限性,为大型科普场馆开展其他科普活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东科学中心;科普;能力;三进

广东科学中心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是科普教育活动“进校

园、下基层、到农村”的简称,是广东省重点科普项目“依托大型科技场馆开展重点科技创新普及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广东省各地科普压力,提高公民科普素质。

1科普特派员三进活动的重要意义1.1广东省科学素质现状中国科协2018年最新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到2015年的6.20%,2018年进一步提升至8.47%。而根据广东省科学

技术协会统计,

2015年广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仅为6.91%,省内公民科普素质水平非常不均衡,珠三角地区相对高,粤东西北地区公民科普素质相对低下,为改变该状况,广东省在2016年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广东建设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广东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以上。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科普基地、科普场所,但因条件限制,一些偏远、欠发展的地区还未能建设科普基地,扶贫当先扶智扶志,让科普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组织团队到科普资源不足的地区开展科普活动成为了补充科普资源的重要形式。

参观广东科学中心的观后感

参观广东科学中心的观后感

参观广东科学中心的观后感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篇一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安排下,我们海南国培20**科学班的全体成员和班主任贾义敏老师还有三位助教有幸于20**年11月20日下午两点多乘坐大巴到达广东科学中心,占地45万平方米的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它南、北临江,西靠滨江生态公园,东邻广州大学城外环路,主入口正对广州大学。从远处望去,它仿佛一艘正待启航的航空母舰,就是这个木棉花和航空母舰的结合体。

广东科学中心公共教育部部长侯的平介绍说,科学中心是由广东省委、省政府投资兴建,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科普场馆之一,位于广州大学城西侧,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

广东科学中心主体建筑内目前共有8大常设主题展区、4座科技影院、6个开放实验室和一个2500平方米的“数字家庭体验馆”,此外还有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临时展区,用于随时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在广东科学中心主楼周边,除了水主题展区——8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外,还有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大型室外展区——科学广场,这里汇聚了巨大杠杆、人体日冕、回声管和传声管、排箫、石板琴和木板琴等63个大型展项。

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学技术交流是广东科学中心三个主要的功能。中心设有专门的学术交流区域,里面有功能齐全的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和信息中心。不仅如此,这里的"科学家俱乐部"还将定期请著名科学家前来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这里不仅有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餐厅,还有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商场,里面摆放着具有广东科学中心特色的纪念品、小型展示模型及科普书籍和音像制品,它体现了21世纪“玩中学”的理念。

广东科学中心怎么写作文

广东科学中心怎么写作文

广东科学中心怎么写作文

广东科学中心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

科学研究机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广东科学中心的发展历史、研究背景、重要贡献以及其对未来的先进视角,来探讨在该中心的作文技巧和优势。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科学中心秉承“转变科学研究方式,以新的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广泛推进了科学研究的卓越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心建立了跨学科、多元化、发展而完善的科研体系,从而激发了新的科学发展热潮。在全球科学领域内,中心被公认为能够综合、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并对全球科研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广东科学中心举办科研活动的核心部门,研究部着重致力于推进和拓展科学研究。它在国际领域内建立了一个领先的研究体系,包括有组织的研究计划、有效的支持和管理模式以及丰富的资源,为当地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它还为广东科学中心科研工作提供了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研究的高效发展。

最近,广东科学中心加大了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研究成果和新理念的支持力度,以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质量和效率。同时,它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以为社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作文技巧:

使用广东科学中心的科学研究知识和研究成果作为研究背景,紧扣文题,聚焦于科学发展,把握关键点,运用解释性语言叙述中心的重大贡献及其对未来的展望,主次分明,把握住细节、重点、特色,使文章表达得充分清晰,调动读者的积极思考,使得文章生动、充满活力。

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抽象叙述,结合细节展开情节的发展,做到过渡平缓,使文章充满逻辑性。另外,在表达中,应运用适当的评论,以加强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必要时也可以运用幽默语言以引出新的观点。

“走进广东科学中心”综合实践研学课程的初尝试

“走进广东科学中心”综合实践研学课程的初尝试

“走进广东科学中心”综合实践研学课程的初尝试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广东科学中心综合实践研学课程的初尝试。在作者介

绍了广东科学中心及研学课程背景。在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简介、学生

参与和反馈、教师指导和观察、课程效果分析以及课程改进建议。结

论部分总结了初尝试的收获,展望未来的发展,并进行了总结。通过

本文的讨论,读者可以了解到广东科学中心的研学课程初尝试的情况,以及其中涉及的课程内容、学生与教师的参与情况和反馈,以及对课

程效果的分析和建议。结论部分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读者

提供了对这一研学课程的更深入了解和思考的机会。

【关键词】

广东科学中心、研学课程、初尝试、课程内容、学生参与、反馈、教师指导、观察、课程效果、分析、改进建议、收获、展望、总结。

1. 引言

1.1 介绍广东科学中心

广东科学中心是位于广州市的一座大型科普教育机构,占地面积

达到3.2万平方米。作为广东省内科技普及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平台,广东科学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技、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科普体验馆。中心内设有丰富多彩的科学展示和实验区域,覆盖了物理、化学、生

物、天文等多个科学领域的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近科学、探索科学的机会。

广东科学中心不仅是一个专业的科普教育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科普游乐场所。在中心内,观众可以参与各种互动实验和科学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中心还每年举办各类科普展览、讲座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前来参观。

广东科学中心是一个集科学知识传播、实践探索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学馆,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科学体验和学习平台。

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科普人才是指具备科学知识、科普意识和科普技能的人才,他们担负着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引导科学观念的重要职责。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科普人才,需要制定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首先,需要在学校加强科普教育。学校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将科学知识与科普意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相应的科普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科普活动,比如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科普观念和科普技能。

其次,需要建立科普人才培养基地。科普人才培养基地可以是科研院所、科普机构等,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科学资源和科普经验,可以为培养科普人才提供优质的条件。基地可以开设一些科普培训班、实践课程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科普工作,提高他们的科普能力和素质。

此外,要引导和培养科普社团组织。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建科普社团或者俱乐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科普社团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比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同时,可以开展科普创意大赛、科普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创作,提高他们的科普表达能力。

最后,要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和评价。科普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可以通过组织科普工作间的培训、参与科普项目的实践、定期进行科普能力的评估等方式,持续对科普人才进行培训和评价,确保他们具备应有的科普能力。

总之,科普人才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培养优秀的科普人才对于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学校加强科普教育、建立科普人才培养基地、引导和培养科普社团组织,以及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和评价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科普人才,推动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广东省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模式

关于广东省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模式

关于广东省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模式

【摘要】众所周知,科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完成科普事业,需要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科普人才队伍,需要加强对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本文将结合广东省的具体情况,通过探究科普人才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与技能及其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加强科普人才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普人才;素养;技能;培养

0.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从长远来看,科技实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的科学素质,因此,科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早日实现“中国梦”,则必须在国民中大力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我国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制定了专门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等相关文件,对我国科普事业做出了计划和部署。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加强创新大省建设,广东省响应国家号召,也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科普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如《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

实现科普工作,离不开科普人员,他们是高端科技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纽带,他们把基本的科学常识、最新的科技成果带到民众中,培养起民众的科学素养,担负着“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大责任。当前,我国科普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严重影响了科普工作的进行。所以加强对科普人才科学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是科普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对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

摘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科普教育作为一门新型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益性科普设施,配备了相应的科普教育人才。然而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分析了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试图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科普人才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80-02

1 导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发展思路的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而科技水平发展和提高最终是由人才来决定的,所以国家对人才尤其是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普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国家未来人才发展都是从基础教育开始,民族振兴更离不开科普教育。国家还专门出台了《科普法》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极大的推动了全国科普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

(1)随着国家对科普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科普场馆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科普人才队伍也相应地在不断壮大。政府出台了科普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设了一批新型科普场馆,如科技馆、科学馆、科学中心、天文馆、青少年科技宫等,大力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引导公众参与科普教育和科普活动,公民的科学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至今,我国科普场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科普教育人才队伍也相应壮大了。科普工作者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公民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科普人才是指那些具备科学知识、沟通能力和科学传播技能,并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加强科普工作、提高科学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首先,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科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知识是一种珍贵资源,而科学传播是将这种资源传递给公众的桥梁。只有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传播技能的科普人才,才能够准确传达科学知识,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观念。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推动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

其次,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它涉及到人们的科学认知、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等方面。只有拥有科学素质的公众,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正确科学决策,并拥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推动全民的科学素养提升。

此外,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科技进步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科普展览等方式,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推动科学传播,提升国民科学素质,还能够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学生范文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学生范文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学生范文

科技馆奥秘无穷,令我留恋忘返!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1

20__年7月12日新导航教育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快乐的小学毕业之旅即参观广东科学中心。

当天阳光明媚,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一路欢声笑语,大约经过一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科普

馆――广东科学中心。一下车同学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这个科学世界,去体验科学的神奇奥妙。科学中心分为“绿色家园”、“飞天之梦”、“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试验与发现”、“数码世界”、“交通世界”、“儿童天地”,这些展馆都吸引得我驻足不前,每个展馆都各有其精彩、特色和趣味。我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它的神奇奥妙,还可以了解它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最让我为之惊叹的就是“交通世界”了。

“交通世界”里有“超导磁悬浮、汽车微剧场、模拟驾驶”等好多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我们看得目不转睛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体验模拟翻车。刚坐上去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新奇,当车旋转到90度的时候,广播说,

停留五秒,体验一下,此时的我已吓得胆战心惊。当车旋转到200度的时候,我感到天旋地转,人已经无法呼吸了。终于,回到地面上了,我第一次感到大地是无比的亲切和温暖。现在回想一下,这个体验让我懂得了很多,它不仅让我懂得了安全带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违反交通法则的危害性。这个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接着在“绿色家园”馆里我认识了红树林的概况、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发现红树林原来是一种胎生植物。而最有科学含量的是“实验与发现”馆,里面有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伽俐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等等。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3篇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3篇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3篇

广东科学中心观后感1

2010年5月15日,我们学校为了奖励一些优秀的学生,所以就组织了40多名学生去参观广州科技馆,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那天早上8:00,我们在校门口集合,钟校长、钟老师和陈导游带领我们出发,那一刻起,我们开始了这天的愉快旅程。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都在期待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的确,这个科技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太美丽了。经陈导游的讲解,这座科技馆从远处看就像一架准备出发的航空母舰,从高空往下看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木棉花。它屹立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叫小谷围岛。广州科技馆历经了五年,零一年的时候建立,九月份对外开放,它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地点。那天,有很多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观。而且还有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百名院士专家广州行”启动仪式。上午11:00左右在广东科学中心主广场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亚运,创新广州”。

12:00左右,我们在负一楼用餐,之后,就自由参观科技馆。首先,我们来到了名叫“解除头发的秘密”的头发馆,里面展示着各种不同的发型,也许这些发型在我们眼中觉得很奇怪,或者是不好看,但它是一种艺术,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啊,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馆。这个馆很大,大多数是生物知识。在那里,我陶醉于其中,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从游戏中锻炼了胆量。然后,我们又去了航天馆,那里模仿月球表面的地板,还有月球上漂亮景象的壁画,令人感觉到就像在太空上一样,馆内展示着航天知识,还有一座航天服的模型,我们可以站到里面照相,真是有趣极了。我们又去参观了智能交通和电子信息馆,里面展示了电脑的安装过程、汽车的结构以及未来城市的交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真是太厉害了,让人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说不定将来也可以发明出更高科技的东西呢!我们继续参观来到了“儿童天地”,虽然这些都很幼稚,但它们令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考——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

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考——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

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考——

—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

朱才毅,宋晓阳

(广东科学中心)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而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往往成了“雷锋精神”在现时代社会的延续者,对于志愿服务的界定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强调奉献和社会责任。

1国内外志愿服务工作概述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一百多年,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萌芽期。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初期,大批农民因“圈地运动”失去土地,不得不受资本家的剥削。工人们的命运极为悲惨。这时,以宗教慈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济贫组织纷纷建立起来,底层阶级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互相帮助,逐渐养成了自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

(2)第二阶段——

—发展期。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除了要有大批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去实施之外,也需要动员和征募大量的志愿人员投身于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于是,志愿服务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3)第三阶段——

—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制度化、专业化。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约有1.09亿成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56~62%的妇女每周奉献3.4h、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h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外,志愿服务已具有广泛的参与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作者:陆源

来源:《科技传播》 2019年第4期

摘要近年,全国各地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硬件设施上,主题展区、互动展项、多

媒体展品、流动科技馆等多种多样;软件设施上,科学实验活动、展览教育活动、馆校结合活

动等也大量涌现,围绕它们的一支支科普队伍逐渐形成。虽然这支队伍在科技馆事业发展壮大

的进程中逐渐庞大,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事物的发展围绕着人,人的发展则带动

了事物。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成了科技馆发展路是否能走得远、走得稳最关键。文章将这支队伍

的现状和建设进行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科普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职业发展

1 科普人才建设研究背景

1.1 科技馆发展回顾

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窗口。我国科技馆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几

乎同步,已有40 年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建设高峰期为1978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当时的科技馆多为科学会堂,与现代科技馆相比,其展览面积较小,教育功能也相对较弱。从9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2002 年《科普法》,以及2017 年《全民科学素养行动纲要》

颁布,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科技馆的现代化建设。据2016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科普场馆数量快速增加,全国已有科普场馆1 393 家,其中以“科技馆”命

名的有473 家,平均每99.26 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技馆已经成为群众(特别是亲子家庭)周末、节假日的重要出行地。另一方面,学校对科学教育的日渐重视也对科技馆的发展起了有

力的助推作用。例如,2017 年国家教育部把学校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科技馆已成为青少年进行校外科学学习的必选之地。

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交流现状管窥

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交流现状管窥

交流、临时展览和科普人才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而香港方面,虽然暂时没有签署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加入当中。

2014年,活动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组织广东科学中心自主研发展览“科学观察工具”专题展赴澳参加澳门科技活动周活动。

2015年,活动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主要包括“走近科学”区域科普联展、区域科普论坛、区域科学表演秀等内容。

2016年,活动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主要包括台会会长陈德恒,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姜志宏,分别做主旨报告,分析新时代科学传播现状与趋势,分享并交流各自地区别具特色的科普理念、经验和做法。

2.2 活动亮点

一是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交流活动日趋活跃。2017年活动参加机构之多、代表之广泛为历届活动之最,既有许多老朋友,也有众多新朋友、新合作伙伴。不仅有来自科普场馆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高校研究科普的专家教授,还有许多热心于科普的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大家的参与为活动带来了科普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东科学中心未来培养科普人才队伍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场馆的建设速度是建国以来最快的,科技普及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是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科普教育前进的阻力。作为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科普基地之一的广东科学中心,同样面临着高端、专业科普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本文作者从自身在广东科学中心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浅谈如何培养未来科普人才队伍。

【关键词】科技场馆;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人才;培养

科普人才联系着普通大众与科学、科技,他们能够促进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是推动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培养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目前已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来建设我国的科普人才队伍。《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对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科学普及状况却不容乐观,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科技场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科技场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对科普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意义

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西部,占地面积45.39万平方米,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学习型社会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技馆,它既是广东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又是科技成果与技术产品展示、推广以及学术交流的综合平台。广东科学中心拥有非常丰富的展览、实验、

培训教育资源,科普人才是充分发挥以上资源的关键,对于场馆的运行和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广东科学中心要做好科普工作,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首先科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支撑,科普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利用人才资源的建设和优化,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满足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要求。同时科技场馆科普人才科学素质的高低对参观者的科学素质建设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可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当前广东科学中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至今都还没有形成一支科技馆业务专职队伍,这是严重阻碍科技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突出问题。当前广东科学中心缺乏高端科普专人才,现有科普人才职业化、专业化不够,缺少一支开发科技馆展品研制的专业队伍,没能及时更新新产品,这些都成为科技馆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例如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来宾到广东科学中心参观或开展讲座、展览等,而真正可以和外籍嘉宾开展沟通交流的工作人员又不多,部分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无法充分理解某一领域的内容,部分是由于对外语的掌握不够导致无法正常交流,还有一些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的问题,如不够自信、紧张等,而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来开展工作。这不仅造成科技馆日常业务工作水平的低下,影响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无法适应科技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的新

形势。

3.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

3.1加强场馆建设,保障科普人才的权益,吸引优秀人才

当前是多媒体和信息化时代,科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且新颖性也比较强,广东科学中心担任着科技传播的重任,就要善于扩展科普的疆域,展示当前的新科技和高科技,因此要不断加强场馆的建设,打造自身特色,提高展览效果以此增加科技场馆的人气和影响力。

完善科技馆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作用,保障科普人才的权益。优化科普人才考核方法,将科普人才工作业绩、工作成果、服务公众等内容作为科普人才工作效果的评估依据,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一步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多样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奖惩及时得当,这样才能提高科普队伍活力。不断创新科普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建立合适科普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为科普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优秀科普人才不断加入。

3.2推进与高校、传媒企业等的合作、联合培养科技宣传和传播工作者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高级知识分子,可以成为培养和造就科普人才的重要基地。科技场馆与高校合作,通过创新高校专业学科管理体制,可以构筑科普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与科普相关的专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科技场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

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可在高校开通科普选修课程或科普讲座,提高学生对科普的兴趣;目前,广东科学中心已经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展示与展项工程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储备综合型科普人才。

传媒企业拥有较大规模的多媒体设施,传媒工作者拥有较高的写作和传播能力,可以做好科技传播的新闻报道,完成科普工作与社会、市民的互动交流,所以广东科学中心同样需要和媒体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科技传播专门人才。

3.3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科普人才综合素质

广东科学中心要避免出现科普人才青黄不接,人才结构失衡等局面,就必须不断优化科普人才的结构,造就高端科普人才和综合性科普人才。我们要加大对科普人才的专项支持力度,用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较强的科普传媒人才。在条件合适的高校、培训机构或科技媒体机构建设多种类型的科普人才教学和培训基地,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此满足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调研针对科普人才的需求和缺乏程度,指导培训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布局,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据人才紧缺程度,解决急需人才的培养问题。

3.4 引导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技传播活动

广东科学中心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志愿者参与科普活动的机制,从大学生中组织科普志愿者参加科技馆的解说工作,以此调动志愿者参与科普宣传的热情。可以说广东科学中心拥有得天独

厚的条件,因为广东大学城内建设有十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在科技场馆参观人流密集期间,通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场馆的展览和讲解工作,可以改善科技馆工作人员应接不暇等不良局面。科普宣传活动既锻炼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了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又提高了科技场馆科普宣传的服务质量,加强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还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展了志愿者活动等合作项目,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生参与科普传播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福君,张义忠.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普研究,2012,01:11-18+66.

[2]陈建霞.建立适应科技馆发展的综合型科普人才队伍[j].东方企业文化,2012,13:73.

[3]郑念.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j].科普研究,2009,04:5-15.

[4]曾川宁,贾志荣.科技馆员工培训工作与人才培养[j].科协论坛,2008,03:3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