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救援医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破拆、顶升、凿破等方法,创造通道抵达被困人员
必要时可扩大施救空间
2013-5-13
35
二、营救
医疗救护
抵达被困人员位臵后,立即开展救护
如:心理安慰、固定包扎、并指导救援人员的行动
注意:医疗救护应贯穿营救措施的全过程。
2013-5-13
36
第二节 通讯设备的使用
1. 急救电话 (1)统一呼救号码:120; (2)急救机构间专线直拨电话
外科救治组(队员6名,分2组)
医技组(队员3名) 后送留观组(队员3名)
2013-5-13
26 人 出 队 编 组 方 案
24
1.2 搜索分队组成
队长 搜救犬专家 技术搜索人员 医疗急救人员 结构专家 有毒物质处理专家 营救专家
2013-5-13
25
(二)灾害救援时段管理模式
2. 旋转式搜索
5-6人一组,围成直径越5m的圈,相互间隔2-3m,卧倒、 敲击、静听
2013-5-13
28
一、搜索 (二)犬搜索
训犬员引导搜索犬进行搜索,利用搜索犬的敏感嗅觉,
红枣寻被掩埋在废墟下的遇难者。
每个犬搜索组的3条犬轮流使用:第一条犬进行搜索,后 两条逐次确认。
2013-5-13
29
一、搜索 (三)仪器搜索 1. 使用声波/振动探测仪
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张玲 zhangling7015@
智利矿工救援大事记
8.5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约800公里的圣何 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约700米处 8.7 出现新塌方,救援人员放弃经由通风道 下井的营救方案 8.8 救援人员开始钻凿一个直径12cm的巷道, 试图确定受困矿工所处位置 8.22 救援人员发现矿工位置。矿工向地面传 递字条
2013-5-13
15
4.4
灾害医学救援的任务
现场伤员的救治 为灾区群众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灾后心理障碍的处理
灾后医院重建和医疗培训工作
2013-5-13
16
五、救援组织
5.1 救援组织的分类
国际救援及协同机构: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非政
府组织(NGOs)、政府间的双边直接援助
2013-5-13
32
二、营救
安全评估
确定是否存在二次倒塌等危险的可能性
制定搜索的方法、路线和手段
搜排组现场确认残留爆炸物等情况
2013-5-13
33
二、营救
搜索确认
现场询问、调查,了解现场基本情况
采用人工、犬、仪器等搜索方式,确认生存人员位臵
2013-5-13
34
二、营救
实施营救
利用救援专用设备和就便器材
2013-5-13
44
一、 人体的耐热能力
(一)人体的耐热极限
1.1 人体在干燥的空气中所能耐受的温度是:
71℃ 60分钟 82℃ 49分钟 93℃ 33分钟 104℃ 26分钟 如果以人体在热环境中还能呼吸为标准,此温 度极限为116℃。
2013-5-13
45
1.2 实验数据
1764年有位妇女在132℃的高热炉子里呆了 12分钟。
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49人,携带 6条搜索犬前往救援 2005年10月20日中国国际救援返回中国。成 功救出3名幸存者,救治的受伤灾民591人。 2005年11月2日巴基斯坦官方宣布,强烈地震所造 成的死亡人数已达到7万3千276人
1.1 医疗队员的不同建制
① 5人分队建制
2013-5-13 49
2.2 人体的适应能力
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澳大利亚火地岛的土著民
族,是地球上最不怕冷的人。
1958年考察发现,他们能在气温为5 ℃~0 ℃的野外篝火
间的旷野上,赤身露体安稳酣睡,且无丝毫寒颤表现。
此时尽管其体表温度可降到10 ℃~15 ℃,但体内温度 仍保持正常水平。
2013-5-13
37
第二节 通讯设备的使用
2.无线电通讯设备 2.1 军用无线电台
2013-5-13
38
2.2业余电台( Amateur Radio station)
如: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
2013-5-13
39
2.3 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ARES
主要为社会在特殊情况下提供通信服务,例如抢险
2
2013-5-13
8.23 矿工首次得到经输送管道送下的食物、水、 药品等给养 8.25 矿工首次与家人互致信件 8.29 矿工与亲人首次通电话 8.30 救援人员开始开钻第一条救援通道 9.5 第二条救援通道开钻,预定深度630m 9.19 第三条救援通道开钻 10.9 救援人员打通一条深约625m的救援通道 10.11 救援人员完成用金属管加固救援通道内壁的 工作,特制救援舱下井测试成功 10.12 矿工开始升井
2013-5-13
50
2.3 一般健康人对温度的反应
温度
35 ℃ 32~28 ℃ 30 ~26 ℃
机体产生的反应
打寒颤(防御性寒颤) 有起码的行走和交谈能力 对各种事物的感觉还基本存在
24 ℃
0℃
说话时有词不达意、交流困难等现象,心肌可 出现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
因体内细胞已形成冰晶体,即使得到缓和的解 冻,其细胞功能难以回复,故生命难以复活
1958年在比利时的科学实验,有人在200 ℃ 的环境里坚持了5分钟。
2013-5-13
46
1.3 影响耐热能力的因素
人体耐热时间收到痛觉的限制,并与所穿的衣服有关。
42-44℃时产生痛觉;当温度继续上升到45 ℃时,痛觉就 几乎使人无法忍受。 在赤身裸体情况下,人体能忍受的上述快速升温极限是 210℃,如果穿着厚实的冬季飞行服,人体则可以忍受的骤 然升温的极限为270 ℃。
试验表明:身体健康的志愿挨饿者,一般都可坚持15
个昼夜左右;如在安静及水分充足的状态下,人体则
可耐饿50个昼夜,体重减轻越27%~30%。
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四名水兵在黑海里漂泊了
19~36天,他们每天饮用海水两水壶,当被救起时,
体重已经减轻22kg,占原体重的32%。
救灾,等 根据过国外的资料来看 ARES并不是只有
自然灾害才可以启动,ARES是配合其他通信服务的 重要部分网络。
在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关的专业组织,美国ARRL 都有专业的ARES委员会,每年都有专业的训练 演 习并且吸收青少年的参与。ARES操作员必须能够完 成恶劣环境的通信服务,所以ARES人员必须具有很
51
2013-5-13
2.4 寒技巧
身着较厚实的衣服,或靠近热源
通过定时定量的“三分饥饿”的适应性训练,可以提
高耐寒能力
保持火热的心理,尽量联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里的情
景,给予自我暗示
平时可通过空气浴、冷水浴及光脚行走疗法,提高耐 寒能力
2013-5-13
52
(三)人体的耐饿潜能
3.1 概述
强的专业技术 例如通信技术、救护技术等。
2013-5-13 40
第二节 通讯设备的使用
3. 卫星通讯系统
2013-5-13
41
2013-5-13
42
4. 灾害现场通讯
①现场支队内部指挥通信 ②现场总队长指挥通信 ③现场协调组对外联络通信
2013-5-13
43
第三章 人体对各种灾害的耐受能力
12
三、救援
救援(rescue)
灾害发生后,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组织
等各级各界力量参与救灾,以减轻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的行动。
2013-5-13
13
四、灾害救援医学
4.1 发展概况 4.2 范畴 灾前期 临灾期 灾后期
2013-5-13
14
四、灾害救援医学
4.3 特点 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投入的新兴交叉 综合性学科 内涵非常广泛 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多部门协作 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进 入灾区
如:当室温在一分钟内由20℃骤升到55 ℃期间,人体就会在
2013-5-13
47
1.4 耐热技巧
保持冷静的心理,尽量联想在冰天雪地里的情景。
身着长袖衣裤,以避免躯体皮肤直接接触到热源,并
防止体内水分大量丧失。
低热量的素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以免代谢
所产生的热量过多而不易排出。
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失水过多,引起虚脱。
队长1人,内科医生1人,外科医生2人,护士1人
②10人分队建制
队长1人,内科组3人(内科医生2人,护士1人), 外科组5人(外科医生3人,护士2人)、检验防 疫组1人
③ 20人以上分队建制
流动医院模式
2013-5-13 23
指挥组(队长1人,副队长2名兼任)
现场急救组(队员6名,分2组)
分类检伤组(队员1名) 内科救治组(队员6名,分2组)
2013-5-13
20
救援案例1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 发生里氏8.7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东南亚、南 亚和非洲多个国家遭受地震海啸的严重袭击。 中国国际救援队分两批共70人次赴灾情最为严重的印 度尼西亚班达亚齐实施救援,医疗人员每天到难民营 巡诊,恢复当地医院医疗功能,医治1万多名伤病灾民, 对灾民集中区进行消毒,发放防疫药品,宣传防疫知 识。搜救人员与其其他国际救援队联合清理废墟,搜 寻遇难和失踪人员,先后清理出69具尸体。
各国救援组织
美国救援协会
欧洲救援组织体系
日韩“山难对策委员会”
2013-5-13 17
1. 2. 3. 4.
中国救援组织体系 国家地震局:中国国际救援队、省市救援队 卫生部 中国红十字会
5.
其他行业、部门成立的救援队
2013-5-13
18
5.2 灾害现场组织
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队模式
(一)人员组成 医疗救护队员 搜索营救队员 地震工程力学专家
2. 使用光学探测仪
3. 使用热成像生命探测器
2013-5-13
30
二、营救
封控现场 安全评估 搜索确认 实施营救 医疗救护 救助转移 行动小结
2013-5-13
31
二、营救
封控现场
警戒分队首先迅速封锁现场
疏散围观群众、劝退亲友等进行的盲目救助
划定警戒区域,派出警戒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2013-5-13
3
智利为何能创造世界奇迹
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助阵 井下避难所起关键作用——矿工在确定受 困位置前十几天,依靠避难所储存的食物 维持生命 矿工自发组织救援 用“白兰鸽”的救援器材(一根约12.7cm长 的空心圆柱)装入补给品,然后通过通风 管送给矿工避难处。
4
2013-5-13
存活率 90% 搜救、医治灾害现场埋压人员
搜救、医治灾害现场埋压人员
特 急 期
20%
突 急 期
主要是物资进入、医 疗救治
紧 急 期
0
1
3
10
天
第二章 通用技能训练
2013-5-13
27
第一节 搜索与营救常识
一、搜索 (一)人工搜索 1. 地毯式搜索
队员一字排开,利用敲、喊、听、看的方法整体推进寻 找幸存者,要求大声喊叫
救援案例2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巴基斯坦发生7.8级强 烈地震,震中位于其首都伊斯兰堡东北部约98公里。此次 地震是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发生的强度最大地震,使包括伊 斯兰堡在内的整个巴中部、北部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波及印控克什米尔和阿 富汗等地。
第一节
一、定义 灾害(disaster)
基本概念
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 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恶化的事件。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专家组的定义为:
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 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3-5-13 5
二、灾害的分类
突然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2013-5-13
48
(二)人体的抗寒潜能
2.1 机体抗寒能力概述
人分为“放热型”和“吸热型”; 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 相差较大时。
人体温度在水中的降低速度相当于空气中体温降低速度
的27倍。如大西洋南部冬天的水温为23℃,人体在这样
的海水中,10小时内可下降6℃。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动物疫情 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等
2013-5-13
9
2013-5-13
10
2.4 社会安全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2001.09.11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2013-5-13
11
2.5 战争
如二战时期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
2013-5-13
战争
社会安全事件
2013-5-13
6
2.1 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 地震 水灾 海啸
2013-5-13
7
2.2 事故灾害
矿难 交通运输事故: “泰坦尼克”的沉没;飞机失
事
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化学毒气泄露事故;核泄漏事故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8
2013-5-13
2.3 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