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肖邦f小调钢琴协奏曲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对于音乐鉴赏这门课的感悟及收获。
音乐是无处不在的,最早接触音乐的时候也许我还不记事吧。
但是一直都没有有意识的去听歌,最早自己有意识地去创造条件听歌大概是刚上初中时。
当时只有一个单放机,本来是买来学英语的。
但是,英语没怎么学,却迷恋上了流行歌曲。
我最早的一盘带子是刘若英的合集。
当时就喜欢上了她的声音。
后来听的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
但大多都是流行歌曲。
喜欢阿桑,王菲,许茹芸。
高中的时候又开始听纯音乐,摇滚和朋克。
但是也都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国外国内的音乐大师的作品从来没有主动地听过。
选这门课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喜欢音乐,二是希望能更懂音乐,懂得如何听音乐,如何鉴赏音乐,如何让自己爱上高雅的音乐,如何让自己鉴赏国内外的名曲名家,三是希望和喜欢音乐的同学互相交流,更加对音乐有所体会。
当然,这门课没有让我失望。
首先我懂得了音乐是什么,怎样才能鉴赏音乐。
黑格尔说过:“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我们无法抗拒的魔力,所以我们听音乐时常不知不觉地打着节拍。
”音乐以其特有的优美动人的音调和无比感人的节奏来激起人们甜美的回忆,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向往。
可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一系列的音响变化,旋律的绚丽等引起心灵的共鸣。
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融合为一体。
老师的授课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门艺术。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作曲家怎么创造音乐的,但我们却可以直接触摸到音乐作品的情感。
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在困难面前增强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
也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方面有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德彪西说:“唯有音乐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音乐艺术是心灵化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
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
“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
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
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
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
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
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
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
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
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展现的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艺术理论知识,也并不是单纯的播放音乐,二是两者的结合,既学会了知识又欣赏了音乐。
可谓一举两得。
我不仅仅懂得了很多音乐知识,还喜欢上了很多名曲名家。
下面简述一下我对于肖邦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赏析。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七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出二十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一生都在创作。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
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
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f小调和e小调,均是他二十岁左右的作品,是在他“幸福的日子里”写成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爱情略带羞涩的憧憬,创作手法上沿袭古典协奏曲的框架,但始终让钢琴起主导作用,编制不大的乐队通常只是在和声上作为独奏声部的衬托而已。
难怪舒曼说“不像这位伟大的天才——贝多芬那样善于指挥管弦乐的大军,他所率领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步兵队”。
事实上,当肖邦创作这两部协奏曲时,在俄国殖民统治下波兰甚至还没什么人知道有贝多芬这个作曲家,而意大利歌剧特别是罗西尼的声乐作品倒是影响到了肖邦带有装饰性的旋律写作风格。
这两首协奏曲都具有热烈沉思和激情幻想的气质。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它们的第二乐章(小广板),钢琴完美地呈现,如此幽雅、高贵和深情,完全是热恋的产物,是对娇羞恋人的形象描绘和心曲倾诉——那种惟有沉浸在恋情中的人才有的暗自相思中的甜蜜和憧憬中的忧伤。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21,f小调,OP21,作于1829年,这首作品是为当年肖邦思念的初恋少女,华沙音乐学院声乐科学生拉多可芙卡而作肖邦给友人写的信中曾写到:“这半年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她,但是还是未跟她交谈过半句,我就是在思念她之中写下了我的协奏曲的慢板乐章。
”这首作品呈献给德尔芬.波特卡伯爵夫人。
这首f小调写于1829年,由于出版时间晚,称f小调为第二钢琴协奏曲;e小调写于1830年,反而称为第一钢琴协奏曲。
肖邦的一生虽然仅短短的三十九年,但他为人类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艺术珍品,是十九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钢琴家、演奏家和作曲家。
他是钢琴风格的真正创造者,是唯一的以钢琴为创作中心的大师。
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凌驾任何音乐家之上,全球最权威的钢琴比赛就是波兰肖邦钢琴大赛。
他的作品充满独创性,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有强烈的波兰风格。
在肖邦二十年以后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在诗歌《天鹅》中写道:
树枝上绽一抹微笑的阳光,
天鹅的羽毛下一股清流缓慢涌漾,
它在微风里将水中的白腹伸长,
水之明镜屡屡使它心驰神荡。
……
像一只独特而焕发贞洁之光的花瓶,
因忘却了卑锁人生命运的疏狂,
洁白无暇的天鹅啊,踏着熹微的晨光,
逃避了光明对你天真之翼的亲吻,
飞向了爱与贞洁交融成永恒的
朗朗星河之壤……
这可看作是一位诗人向一位钢琴家作的敬意和挽歌。
肖邦这只拂掠苇塘的天鹅,在领略这将命定的穹天辉耀的夜之神秘的娇媚时,不禁发出一声娇脆的呐喊像撤回利器将银辉收拢。
乐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f小调,传统协奏型的协奏曲形式,庄严雄伟的快板,有着很长的引子,有着晶莹灿烂的钢琴音色。
开头全合奏后,弦乐呈示优美的第一主题,单簧管呈示降A大调第二主题。
然后钢琴呈示这两个主题。
在发展部,只用第一主题。
由钢琴与乐队交互处理,再现部后,以第一主题构成的短小尾奏结束。
第二乐章:甚缓板,降A大调,在这个乐章里,肖邦充满着幻想与热情地描述了意中人的形象,因是在思念初恋的女孩之下所作,故充满绵绵情意,形式是一种夜曲,主题极为优美,仅以惊人的手法让钢琴在声乐风格中歌唱,充满了梦境。
在这个乐章中,肖邦倾注了对华沙音乐学院女学生康斯坦丁,格拉德科夫斯卡娅的全部恋情,他曾在一封信中这样描述她:“那天(指肖邦1830年去法国前的华沙告别演奏会上)她身穿白色裙子,佩带着玫瑰,出现在音乐会中,无比优雅和美丽。
”无疑,这一乐章是肖邦音乐中感情最为真挚动人的篇章之一。
李斯特说:“它所表达的意境有时光芒四射,有时充满柔情的忧伤。
”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f小调,庄严的快板,这个乐章纯净地“像水晶般透明”,隐隐透露出玛祖卡的节奏。
肖邦标示“纯朴优雅”。
全曲由含玛租卡舞曲节奏的各主题构成,由钢琴呈示第一主题,在乐队合奏后,再现装饰的第一主题,接着在钢琴下降音型反复进行后,到达三连音华丽的快速音群。
钢琴再以降A大调呈示谐谑的第二主题,再现第一主题后进入华丽的最终乐段。
这首协奏曲从首演以来就一直吸引听者的注意,在世界优秀的协奏曲作品中,它无疑占有一席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