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
-----欣赏部分: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受益匪浅。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我明白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音乐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音乐是数学与魔术的结合等等。它仿佛是咒语,是密码;又仿佛是精华,是美酒;吸引无数人沉醉其中。
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并且停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欣赏。这里,我了解到了音乐的三个层次,那就是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音乐层次。这里,我就将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结合这三个层次来粗浅分析。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它是作为流行乐曲的前奏部分出现的,当时我就只是觉得这首曲子很悦耳,很动听。原来这里我们就处在感官层次。因为我对这首进行曲产生了共鸣,我觉得他悦耳,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在欣赏了。只是声音的魅力,就可以把人带入一个不动脑筋而又引人入胜的境地。
再次听的时候就完整地听了。也是在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之后,听的时候就带入了这般沉重的感情来进入他营造的那种境界了。这算是表达层次了吧。这种情况下,音乐家们喜欢说:这里只有纯音乐的
含义。”g小调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在妻子患病,没钱买药,孩子饿得没有面包,朋友也对他置之不理的窘迫悲愤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交响曲,用象征悲伤和痛苦的g小调表现出来,是莫扎特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了。在首乐章刚出来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用中提琴和小提琴营造的这种悲切,层层不断,一波接一拨的音符,表现出一种愁苦压抑,急于发泄又找不到出口的感觉。用不安的节奏轻轻地敲击着。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另一个乐章呼之欲出了。感觉好像总处于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压抑之中。也许为这部交响曲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吧。然后有一个全面乐段的重复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很快有了一个微小的停顿。转入了一段安静的旋律,那精雕细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原本乐观开朗的性格。但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持续多久,感觉音乐有了一片不和谐的骤变。音乐变得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息到处撞击,仿佛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又迎来了一个缓解的小间歇,有一点明朗,抒情,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温暖的家庭。断续的节奏和一些微小的休止也为这部交响曲投下了一片阴影。情绪转为热烈激昂,却丝毫没有小步舞曲的那种温文尔雅。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攀升,直到最高点才迸发出音乐最痛彻伤感的泪花。这一串明亮的音符就像最耀眼的光线突然让我心境开朗,自然是感到无比
莫扎特第40交响曲欣赏
《不想长大》简介
S.H.E 新歌《不想长大》由曾经创下不少脍 炙人口经典歌曲的知名创作人左安安与施人 诚联手打造。新歌中采用“莫札特第40号交 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主题当作副歌主旋律, 大量的管弦乐编曲,让整首歌一开始就显得 气势磅礴!古典与流行的绝妙融合,让《不 想长大》具有浓厚的欧洲宫廷感 。
笛》、《后宫诱逃》等。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 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这首交响曲的开始没有使用 慢速度的引子。并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 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 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 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 悲怆气氛,同时又 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 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 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 它完成于1788年,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 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 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共分为四个 乐章。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我深爱的他 深爱我的他 怎么会爱上别的他 让我们回去从前好不好 天真愚蠢快乐美好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 我深爱的他 深爱我的他 怎么会爱上别个他 music.baidu.com
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如何一本正经地“作天作地”
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如何一本正经地“作天作
地”
莫扎特的人生,从神童开始,如烟花般短暂。这位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只活了35岁,所以创作于32岁那年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应该算作“晚年作品”。这首曲子太作了,就是一个过了而立之年却贫穷潦倒的“彼得潘”在音乐里宣泄情绪——赚钱难啊、人心复杂啊、天妒英才啊……
台湾少女偶像组合S.H.E在2005年推出的主打歌《不想长大》中,曾使用了该曲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旋律“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如今这三个80后也成了奔四的中年妇女,在组合解散后各自长大。
密斯赵手绘
暑假开启,让莫扎特告诉你,如何一本正经地“作天作地”。
光有才华有啥用?光有才华就够了!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兹堡。父亲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兼作曲家,母亲是大提琴和小提琴的超级玩家。莫扎特排行第七,在兄弟姐妹中最有音乐天赋。4岁作曲,5岁拉琴,6岁演出,神童的艺术人生一路开挂。
然而,光有才华有啥用?
就算得到了皇室的赞誉,公主怎么会嫁给他?莫扎特6岁时曾在演出时向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求婚而被众人嗤笑。就算当上了宫廷首席乐师,怎么防得住嫉恨他才华的小人的存心作对?大主教科罗瑞多实在太坏了,不但凌辱莫扎特,还千方百计断他的财路。在电影《莫扎特传》中,这个大反派被设定为前宫廷首席乐师萨里埃利。他在成功将莫扎特害死后,自己也精神失常了。
然而,光有才华就够了!
电影中,萨里埃利在病院弹奏自己的曲子无人知晓,一弹莫扎特的曲子,连看护人员都耳熟能详,把他气得那叫一个懊丧。现实中,从1781年开始,莫扎特不在意名利场上的失败,把人生的最后十年全部献给了作曲,因此给音乐史增添了无法抹去的璀璨一笔。
初中音乐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课件3PPT课件
•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g小调,2/2拍子, 开头在中提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 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
• 教学目标:
• 1.聆听《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学习交 响乐等知识。
• 2.通过听唱舞等活动掌握乐曲主题,感受 和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 3.把握乐曲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莫扎特 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热爱古典音乐。
• 教学重点:
• 通过听唱舞等活动掌握乐曲主题,感受和 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 教学难点:
• 把握乐曲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莫扎特的 音乐作品,使学生热爱古典音乐。
•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 为人知的作品。
• 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乐ຫໍສະໝຸດ Baidu带有感情化
• 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 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 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
莫扎特幸亏没长大
莫扎特幸亏没长大
S.H.E 的「不想长大」,便是流行 + 摇滚 + 古典混血的全新曲风,主打歌充满浓浓的古典味,副歌部份请出莫扎特助阵,作曲者左安安采纳了莫扎特知名的第 40 号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作为副歌的旋律,间奏部份再加上大量管弦乐的庞大编曲,彷佛听到命运交响曲的感觉,整首歌曲气势磅礴!曲名「不想长大」让人以为是种幼稚的观念,事实是要表现出大人关于现实世界内心的叛逆,作词者施人诚写出许多人内心「爱的童话世界」被现实无情催毁,而宁可自己一直对爱保持着憧憬与希望的无奈。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莫扎特是一位出色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出色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或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随时,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
的随时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莫扎特第40交响曲
G小调(K.550)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这首作品中,莫扎特使用了罕见的G小调,给人以凄凉之感,但首乐章的悸动式跃进的主题仍带有青春朝气。第二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主题明朗、平和而抒情,但其中闪现的不安搏动的因素,隐含着忧郁。小步舞曲节奏感很强,刚毅而严峻,同一般的小步舞曲大相径庭,三声中部舞曲旋律细腻抚人,犹如明媚的阳光。末乐章的极快板充满狂热的幽默,其主题多少流露出悲剧意味,尽管第二主题是歌唱性的,但中间一段凄厉的和弦互相撞击,结尾收在阴暗基调的G小调上。
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就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与上一首不同,这首交响曲的开始没有再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扎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孤寂。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目录
一、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关键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作者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乐曲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创作背景及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乐曲赏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一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奏鸣曲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调,3/4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4拍,奏鸣曲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PPT课件3
•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的作品。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g小调,2/2拍子, 开头在中提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 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
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子,奏鸣 曲形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稍快板, g小调, 3/4拍子, 具有第一乐章那种民谣风味。 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子,奏 鸣曲形式,乐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
情绪,但仍有抑郁的色彩!
百度文库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一个人,只要知道付出爱与关心,她内心自然会被爱与关心充满。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没有爱不会死,不过有了爱会活过来。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向曾经抛弃你的人证明它有多瞎。
• 教学难点:
• 把握乐曲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莫扎特的 音乐作品,使学生热爱古典音乐。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风格特点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风格特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在其作品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下面是关于这部交响曲的风格特点的列表:
1. 音乐调性和情感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呈现出深沉、哀怨和激昂的情感,其迷人的旋律流畅性和音调的丰富性使它成为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 和声和乐器使用
莫扎特在交响曲中巧妙运用了复杂的和声和双重结构,这对于当时的交响曲是比较新颖的。此外,他还使用了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来达到优美的和谐效果。
3. 乐曲结构和形式
该交响曲采用了传统的四部曲式结构:快速的第一部分,慢节奏的第二部分,中间的小调奏鸣曲和最后的快乐舞曲。这种结构给了听众一个自然而然的音乐发展过程。
4. 巧妙的交错与动态变化
莫扎特在交响曲中也富有创意地运用了交错技巧,通过巧妙的
对位和交替来展示交响曲的音乐主题。此外,随着音乐的发展,
莫扎特在动态方面也进行了精妙的变化,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 强烈的表现力和情感
整个交响曲都充满了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性的情愫。尤其是第三
部分中,小调奏鸣曲则特别表达了一种无尽的悲伤和哀思,使人
们深深地感受到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以上是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主要风格特点,这使它成
为了古典音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莫扎特及其他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
莫扎特及其他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由莫扎特创作,作品中混合了浪漫风格和古典风格的特征。把古典风格的典雅和浪漫风格的激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分为两部分,依次为序曲、赋格曲、变奏曲和尾声。在序曲中,莫扎特采用一般交响曲序曲架构,以低音乐句和弦乐句连续叠加,以宏大的气势登场。赋格曲以三行弦乐句作为特征,以缓慢且柔美的旋律表现出浪漫情怀,令人沉醉其中。变奏曲则以介绍置入曲式来表达古典典雅,充满旋律变换,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最后的尾声,由流畅的旋律持续发展,结尾拉开序幕,完美结束。
交响曲的作曲技巧丰富,乐器编排精巧,从康应弦乐四重奏到交响乐团,莫扎特把自己的经典之作融汇到一起,用不同的乐器调子以及比较灌音技巧,以极精细的音乐阅读功力把乐理放在作品的创作中。由于莫扎特本人不愿过多细节的描述,所以对这部作品的解析由学者们自行推导,莫扎特创作的技巧及作品的实质仍被探讨研究。
西方音乐曲式分析总结版
奏鸣曲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是一种以对立统一为基础的结构形式。主部主题与副部主体在材料上的对比,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调式调性上对比。
呈示部——呈示部是这一结构形式的基础,它呈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在主调上,第二主题通常在属调上,两个主题不仅有情感上的对比,还有调性上的对比。呈示部前可加引子;发展部——发展部通过各种手法,充分发挥呈示部第一、二主题中具有特征的因素,主要通过调性、调式的对置,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处理等,将主题变化成为各种形式,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体现主题的内涵;
再现部——再现呈示部,但第二主题必须回到主调,使第一、第二主题在调性上获得一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使主题形象更加完美、突出,曲终可加尾声。只包含呈示部和再现部而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是它的变体。现代作品往往不墨守上述各种原则。(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她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她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 第40号交响曲
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莫扎特最后的三首交响曲,即降E大调(K.543)、G小调(K.550)、C大调“朱庇特”(K.551)都是在1788年夏天,只用了六个星期一气呵成的,是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G小调(K.550)第40号交响曲抒情、真挚,蕴藏着不屈的斗争精神,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
《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交响乐中富于戏剧性和激情的一部,完成这部交响曲的1788年,也是作者写作歌剧青岛突出成就的年代。
这部交响曲表现了莫扎特对人类生活和未来有着乐观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我们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清楚地感受到莫扎特这种积极、奋发到感情。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抒情的风格,内容力求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体验。他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莫扎特的旋律柔顺、温和、甜美、真挚,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莫扎特作品的乐观和明朗的性格。《第四十交响曲》较明显地体现了上述这些特点。
这首作品中,莫扎特使用了罕见的G小调,给人以凄凉之感,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极快板G小调2/2拍子。没有当时习惯沿用的慢板引子,一开始就是快速的主部主题的陈诉。带有青春朝气。
第二乐章行板也是奏鸣曲式。主题明朗、平和而抒情,但其中闪现的不安搏动的因素,隐含着忧郁,充满沉思和抚慰的深情,反映了莫扎特的善良性格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节奏感很强,刚毅而严峻,同一般的小步舞曲大相径庭,三声中部舞曲旋律细腻抚人,犹如明媚的阳光。末乐章的极快板充满狂热的幽默,其主题多少流露出悲剧意味,尽管第二主题是歌唱性的,但中间一段凄厉的和弦互相撞击,结尾收在阴暗基调的G 小调上。
经典交响曲: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
经典交响曲: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
莫扎特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神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极其出众的音乐才华,而更加可贵的是他不仅作曲速度极快,且创作水平极高。
1788年,莫扎特以惊人的速度于6、7、8月接连创作了《降E大调第三十九号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号交响曲》,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部交响曲,后人将它们合称为“莫扎特三大交响曲”。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的《第四十号交响曲》,这是莫扎特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创作于莫扎特最穷困潦倒的时期,封建社会带来的压迫与生活中各方面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
《第四十号交响曲》采用了悲切、阴晦的G小调,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而又充满愤懑激昂的情绪,可谓是莫扎特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有人将之喻为“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
音频中我们听到的是作品第一乐章,乐曲开头在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伴奏下,小提琴演奏出著名的第一主题,奠定作品悲凉、哀愁的基调。这段家喻户晓的主题如今经常被改编、引用在各类音乐作品中。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K.550 指挥-里卡尔多·穆蒂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浅析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浅析莫扎特《G⼩调第四⼗交响曲》
浅析莫扎特《g ⼩调第四⼗交响曲》
《g ⼩调第四⼗交响曲》,是莫扎特于1788年7⽉25⽇完成的其⽣涯的倒数第⼆部交响曲。其与《降E⼤调第三⼗九交响曲》和《C⼤调第四⼗⼀交响曲》堪称莫扎特全部交响曲创作中的三部杰作,被后⼈合称为莫扎特三⼤交响曲。莫扎特是在⾮常⼤的困境下完成这交响乐三部曲。当时莫扎特的妻⼦患病,却没有钱买药,甚⾄连饭都吃不饱。当他向他的富商朋友求助时,却只得到了很⼩的帮助。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 ⼩调第四⼗交响曲》是三部当中最为阴沉的。从调性上来看,这部交响曲选⽤了象征着痛苦与伤感的g⼩调;⽽从曲⼦基调上来看,其不仅充满了忧郁,还夹杂着许多豪放与狂野,有着愤懑激昂的精神。可以说,这部作品代表着莫扎特的倾诉,凝聚着其⼀⽣当中许许多多的悲惨遭遇与挫折。听这部交响曲,就如同浏览莫扎特坎坷的⼀⽣。
本作品的乐队编制⾮常精简,只由⽊管组,弦乐组及圆号组成,没有打击乐及其它铜管乐器。其中⽊管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降b⿊管及⼤管各⼀⽀,⽽弦乐组则由⼩编制的⼩提琴,中提琴,⼤提琴及贝提琴组成。虽然乐团编制很精简,却同样能够表现出作曲家⼼中的澎湃。
《g ⼩调第四⼗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是2/2拍的快板段落,调性⾃然为g⼩调。曲⼦的⼀开头,在中提琴⾮常稳健却⼜显得不安的⼀连串16分⾳的伴奏下,⼩提琴分为2个⼋度共同演奏出下⾯这段⾮常著名的旋律。
这⼀段⼩提琴的旋律带有⾮常明显的⼩调⾊彩,体现着莫扎特的愁苦与忧郁。⽽中提琴的⼀串16分⾳看似是在给旋律打节奏,实际却如同命运敲击着作曲家的⼈⽣。这便是本乐章的第⼀主题。在经过与管乐的合奏,以及第⼀主题的重现之后,乐曲进⼊⼀段⽐较舒缓的旋律:
莫扎特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与他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贝
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他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
堡一位宫廷乐师家庭,受酷爱音乐的父亲母亲影响,他从小便作为神童
受人称赞。一生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791年12月5日他死于维也纳,享年35岁。
就是这么一位一生愁苦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却始终欢快愉悦、诚挚细腻、通俗优雅,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令人听起来心情快乐。他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在仅仅35年的短暂一生中,他共创作了19部歌剧,103部小部舞曲,55部交响乐,39部协奏曲。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音乐作品也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听莫扎特的音乐,永远能够令你的心情开朗快乐起来,莫扎特丝毫没有把他生活中的愁苦带到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永远不要刺激耳朵,一定要让听者快乐,永远不要忘记,这是音乐。”莫扎特的创作原则如此朴素,令人感动。他独自默默承受着一切不幸,却留给了后世无限的快乐……
g小调是莫扎特音乐中世人最熟悉也最珍爱的。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也为后人传颂。
。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它是作为流行曲《不想长大》的前奏部分出现的,当时我就只是觉得这首曲子很悦耳,很动听,那个旋律基本听一遍就能哼下来。再次听的时候就完整地听了,也是在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之后。
莫扎特的创作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他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成为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成为了超越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
赏析《g小调第40交响曲》及其音乐哲理性
赏析《g小调第40交响曲》及其音乐哲理性《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 K.V.550)莫札特的创作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札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这首曲子莫扎特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同时,莫札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札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了愤懑之情。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札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心灵的孤独。
莫札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轻柔摆动的背景上小提琴倾诉衷情地陈述,情绪激动焦虑:
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这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1. 作者简介 (2)
2. 乐曲概述 (3)
3. 创作背景及简介 (3)
4. 乐曲赏析 (3)
(1). 第一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 (4)
(2). 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奏鸣曲式 (4)
(3).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调,3/4拍 (5)
(4). 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4拍,奏鸣曲式 (5)
四、总结 (6)
一、摘要:
音乐之所以成为音乐,是因为独具本色的音乐语言。本文通过描述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简介以及选取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分析了其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从感情基础、音乐载体、音乐内涵与音乐之美学等方面进行解读莫扎特音乐创作风格。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惊叹世界的神童”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关键字: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乐》
三、正文
1. 作者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他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父亲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和《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2. 乐曲概述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7月25日完成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8月10日完成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之一。《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又是与《少年维特的烦恼》情景相似。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这首交响曲有2个版本,莫扎特最早的乐器编制为长笛、双簧管2、低音管2、圆号2及弦乐5部,后来又加入2支单簧管,修订了双簧管部分。有人认为修订后增强了感情,减弱了原有的寂寥感,但一般还是以修订版受欢迎。共4个乐章。
3. 创作背景及简介
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g 小调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在他的作品《g小调弦乐五重奏》、《g小调小交响曲》都有相同的风格。
4. 乐曲赏析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1).第一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
开头在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以八度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在木管乐器加入后,弦乐声部的颤弓加剧,引出bB大调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在亲切交谈,在发展部到来之前,乐队以下行音阶奏出。发展部首先为#F小调,随后频繁转调,引出再现部。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两个主题同样由g小调奏出,第一主题更慌张不已,第二主题更悲凉婉转。
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她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她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2).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乐曲虽然婉转,但其中保留了焦躁不安的情绪。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她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