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

合集下载

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菌感
细 菌 专性厌氧菌


养 兼性厌氧菌 物
鉴 定


需氧菌

形态和染色 菌落特征 生化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毒力试验 病原菌抗原 生物芯片检测
(四)生物芯片技术
将核酸片段、蛋白质或酶、抗原或抗体、细胞及组织 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定于硅片、尼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 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 用化学荧光法、酶标法或同位素法显示反应结果, 通过特定的仪器读取与收集数据,并用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种类和数量。
1929 – Penicillin discovered
1930s– Sulfa drugs discovered
1969 – US surgeon Gen, claims end infectious diseases
Today – Bacteria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Fleming Domagk
一、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溶菌酶等 • 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等抗生素 •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红霉素、链霉素等 • 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利福平等抗生素 • 抑制细菌的叶酸代谢:磺胺类等抗生素
Cell wall synthesis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specimen
避免杂菌污染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
不同期不同标本 用抗生素以前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
标本必须新鲜
运送注意保存
细菌感
(二)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形态学检查
不染色检查法 压滴法 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法
检查用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 light microscope 暗视野显微镜 dark-field microscope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2
【目的要求】
1.熟悉粪便中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程序。 2.了解肠道杆菌生化反应、免疫学检测原理、结果和意义。 3.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程序
粪便标本
涂片,染色,镜检 (意义不大)
双糖铁培养基
SS培养基
生化反应: IMViC
药敏试 验
伤寒沙门菌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菌
志贺菌
【实验报告】
记录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步骤及结果。
大肠埃希菌
Rod-Shaped Bacterium, E. coli (division) (SEM x22,245) E. coli (0157:H7) a rod prokaryote. Hemorrhagic type
E. coli with fimbriae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伤寒沙门菌
血清学 试验
PCR试 验
一、上节课实验结果
1.SS琼脂平板结果及初步推断
结果: 平板上有几种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本节课实验内容
1.双糖铁培养基结果观察 细菌动力,对葡萄糖和乳糖发酵的情况,是否产生硫化氢?
原始管
反应管
双糖铁培养基结果
菌名 大肠埃希菌
葡萄糖 (底层)

痢疾杆菌
+
伤寒沙门菌
+
肖氏沙门菌

乳糖 (斜面)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
敏感 中介 耐药 10ug >=17 13--16 <=14
复方新诺明
>=16 9--15 <=10
复方新诺明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摘要]目的:从粪便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菌,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调查有一定的价值。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辨是否为病原菌。

此次我们主要分离培养并鉴定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3]。

方法:本文利用伊红美蓝平板培养后的菌落特征,再提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动力实验、生化反应。

可鉴定粪便标本中的病原菌。

[关键词]革兰染色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分离培养鉴定1.实验材料与仪器1.1标本:粪便标本1.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伊红美蓝平板、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1.3试剂:细菌干粉培养基革兰染色法[1]试剂【结晶紫、碘酒、95%乙醇、稀释复红】、糖发酵管【乳糖、葡萄糖】、褔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1.4仪器: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试管架、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尔灭、灭菌平皿、刻度吸管、吸水纸、橡皮筋。

2.实验过程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分离培养:伊红美蓝平板分区划线分离(5区)。

无菌操作取粪便标本于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采用分区画线分离法培养细菌。

于37℃培养24小时,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2细菌群体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形成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色素。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

紫黑色菌落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菌落直径2~3mm。

淡粉红色菌落,半透明,直径1~2mm。

2.3细菌纯培养粪便标本在伊红蓝平板上,有紫黑色,粉红色两种菌落。

分别挑选这两种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标记,在37℃培养24h。

2.3.1斜面接种法选择平板上相同的菌落数多的、典型的、容易挑取的单菌落在平皿底部玻璃上,画个大圈选择菌落,右手拿接种环通过火焰烧灼灭菌,再用灭菌的接种环套住菌落,轻刮取菌,将其伸入代接斜面试管底部,轻轻向上划线,接接种环退出斜面试管,再用火焰烧管口,并在火焰边将试管塞塞上,观察斜面培养基。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吲哚试验
用于检测细菌是否产生吲哚及其衍生物,有 助6S rRNA基因测序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可以确定细菌的 种属关系。
2 DNA指纹技术
利用细菌基因组的DNA指纹图谱进行鉴定,具有高分辨 率和高特异性。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 菌。
加强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 使用消毒液对接触患者前 后进行手部消毒。
严格隔离感染患者
将感染病原菌的患者与其 他患者分开,以防止交叉 感染。
提高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以 提高免疫力。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标准化与推广
分离方法优化
我们成功地优化了粪便病原菌 的分离方法,提高了分离效率 和准确性。通过改进培养基成 分和分离程序,我们能够更有 效地从粪便样本中筛选出目标 病原菌。
抗酸染色
用于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 菌,具有特殊染色特性。
鞭毛染色
用于鉴定具有鞭毛的细菌,如 霍乱弧菌。
芽孢染色
用于观察细菌的芽孢,有助于 鉴别厌氧菌。
生化鉴定
糖发酵试验
通过检测细菌对糖类的发酵能力,可以初步 确定细菌的属和种。
酶试验
用于鉴别肠道细菌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等。
甲基红试验
通过检测细菌产生的酶,如氧化酶、触酶等 ,有助于鉴别细菌种类。
耐药性的防控措施
01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 滥用和过度使用,降低病原菌 耐药性的产生。
02
加强耐药性监测
建立和完善耐药性监测体系, 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性病例,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的分离鉴定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的分离鉴定

实验十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的分离鉴定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脓汁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方法2、掌握药物敏感试验3、掌握肠道杆菌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步骤4、熟悉肠道杆菌鉴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实验内容一、脓汁标本中未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二、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一、标本中未知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程序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排列、染色性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涂片、染色、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测定纯培养致病性测定(甘露醇、凝固酶等)标本血液脑脊液肉汤增菌培养涂片染色镜检二、标本中未知肠道感染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标本脓血便、肛拭子选择/鉴别培基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克氏双糖铁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玻片凝集试验SS平板,EMB平板设计性实验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设计性实验1.脓汁标本:脓拭子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其他:3%H2O2、(兔血浆)、生理盐水、革兰染液、玻片等2.痰标本:咽拭子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其他:生理盐水、10%胆盐、革兰染液、玻片等3.尿标本:尿液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其他:革兰染液、靛基质试剂、玻片等4.粪便标本:肛门拭子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其他:生理盐水、靛基质试剂、沙门菌多价血清、志贺菌多价血清、玻片等脓拭子分离培养革兰染色(血平板)革兰染色触酶实验甘露醇实验方法:•1、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浓汁标本,用分离划线方法接种血平板,37℃培养18-24h以后观察结果。

重点:色素和溶血现象•2、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学特征:取可疑菌落少许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结果观察•1、菌落观察•2、形态学观察(二)生化反应•触酶试验:(-) (+)H 2o 2H 2o o 2氧化氢酶+菌种:可疑菌落试剂:3%过氧化氢方法:见右图结果:见右图甘露醇实验•甘露醇生化反应管药敏实验浓汁标本可疑菌生长现象及生化反应结果观察形态学特征血平板生长现象触酶试验甘露醇试验结论:现象与论点、论据浓汁标本可疑菌药敏实验结果药品名称抑菌圈直径结论:咽拭子革兰染色革兰染色胆汁溶菌试验奥普托辛试验荚膜染色(石炭酸复红单染)分离培养(血平板)?粪便标本SS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半固体培养基生化反应管观察结果糖发酵试验玻片凝集试验革兰染色H2S试验尿液离心沉淀1500转,10分钟分离培养(EMB平板)革兰染色革兰染色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完成靛基质试验方法:•1、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粪便标本,用分离划线方法接种SS平板培养基37℃培养18-24h以后观察结果。

粪便标本中致病菌的检验实验设计

粪便标本中致病菌的检验实验设计

临床模拟标本细菌学检验的实验设计书1.标本分析标本中可能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寄生,包括大量的厌氧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

标本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①细菌性:吸收不良性腹泻,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产毒素性腹泻,包括霍乱弧菌、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变形杆菌、气单胞菌属、蜡样芽胞杆菌等;侵袭性腹泻,包括志贺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食物中毒,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乙型溶血链球菌和肉毒梭菌等;伪膜性肠炎,包括艰难梭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腹泻,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继发性肠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

②真菌性:念珠菌、毛霉菌等。

③病毒性:轮状病毒等。

2.检验思路图1-1 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程序3.拟采用的实验方法及预期结果(1)显微镜检查(仅在怀疑为霍乱弧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情况下进行)①不染色标本检查:用生理盐水或卢戈氏碘液或0.1%亚甲蓝染液与等量的粪便标本混合均匀涂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相差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高倍镜镜检。

A.若标本呈米泔样或洗肉水样,镜检发现逗点状或弯曲状的弧菌,呈流星样穿梭,运动活泼,提示霍乱弧菌感染。

此时加入O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显微镜下观察与不加诊断血清比较,若大于80%的细菌停止运动或运动明显减弱,判断为制动试验阳性,可初步报告为“疑似O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

B.若发现呈S形、螺旋形并快速、拧塞样或投镖样运动的细菌,提示为弯曲菌。

C.若高倍镜观察发现有无光亮的卵圆形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酵母样真菌感染。

②染色检查:如细菌染色呈现下列典型形态时,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A.取新鲜米泔样类便标本涂片2张,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1:10稀释苯酚复红染色,油镜观察呈鱼群状排列的杆状或弧形红色革兰阴性杆菌。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例PPT汇报:粪便中肠道病原菌的讨论结果和依据
一、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
二、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1.粪便接种SS( Salmonella Shigella agar )培养基
粪便四分区划线接种SS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SS平板 粉红色大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实验九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1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2.熟悉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病例回顾
某患者,女,45岁。于前日参加聚餐,昨日感觉腹部不适,今晨起有 发热、腹痛、水样腹泻,至下午就诊已腹泻5次,最后两次量不多,但有 黏液样物质带有血色。实验室检测:粪便检查发现有脓细胞5个,红细胞8 个;血液检测WBC14.5×109/L(4-10x109/L)。
2.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 第2天观察SS培养基的培养结果并记录,挑取较小、无色、半
透明的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 第3天取出双糖铁培养基放入冰箱,下次课备用。
原始管
反应管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Rod-Shaped Bacterium, 45) E. coli (0157:H7) a rod prokaryote. Hemorrhagic type
E. coli with fimbriae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菌
志贺菌
【实验报告】
记录粪便标本接种SS培养基和双糖铁培养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初步判 断。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课件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课件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传统法药敏试验: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敏 感性。
PPT学习交流
27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精确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定 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极敏

15-20 mm 高敏

10-14 mm 中敏
PPT学习交流
15
• 常用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1)染色步骤 ①结晶紫初染:结晶紫染色1.5min,水洗,甩干 ②碘液媒染:碘液染色2min,水洗,甩干 ③酒精脱色:95%乙醇脱色,20—30s,脱色到无结晶紫为止,水洗, 甩干 ④石碳酸复红复染:石碳酸复红染色1.5min ,水洗,吸水纸吸干。 (2)结果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PPT学习交流
11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于人及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1]。

多数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

其生物学性状相似,但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有差异,故可据此将它们进行分类、鉴定。

粪便中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临床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模拟粪便、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SS平板培养基、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半固体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37℃恒温培养箱等。

1.2 方法1.2.1细菌分离培养取模拟粪便标本分区划种于SS平板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并对分离所获的菌落的细菌进一步鉴定。

1.2.2 细菌的生化反应挑取可疑菌落(无色菌落)的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发酵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1.2.3 血清学鉴定取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滴于玻片上,再取可疑菌分别与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结果2.1细菌分离培养 SS平板上分离出两种不同性状菌落,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无色透明菌落,直径约1~2mm,另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红色菌落,直径约2~3mm。

2.2 细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所分到的两种不同性状菌落的生化反应、动力学试验、血清学鉴定结果见表1表1可疑菌的生化反应、动力试验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双糖铁葡萄糖乳糖尿素 H2S 靛基质动力血清学可疑菌—/+ H2S+ + —— + — + +3.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肠杆菌科中,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不发酵乳糖,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可分解乳糖,故在SS平板上无色半透明小菌落为可疑致病菌落[2]。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3ppt课件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3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
❖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三) 菌落特征观察P11 细菌纯培养P10 脓汁和粪便标本检验(录像) 油镜使用方法(讲解)
菌落特征(Colony Characteristics)
❖ 大小:大(直径约3mm以上),中(直径约1~3mm),小(直 径约1mm以下)。
画 圈 选 菌 落
画 圈 选 菌 落







落 ,


黄刮 下色来 ,接种










落 ,


白 色
刮 下 来













落 ,



刮 下

来 ,



















下 来















黑丙



粉 红
斜面接种法 Streak Slant Method
100倍浸油物镜使用方法
标本的观察部位上
加一滴浸油。
❖ 旋转物镜转 盘,使油镜进入光 路,用微调旋钮对 好焦距。
❖ 如果浸油内 有气泡,会影响观 察,可稍微旋转物 镜转盘,使油镜来 回通过1~2次浸油 ,排除油内气泡。

实验诊断2016粪脑等-PPT文档资料

实验诊断2016粪脑等-PPT文档资料
一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通常采用自然排出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1.常规检查标本
a.用干燥洁净的容器留取新鲜标本,不得混有尿液或其他物质。 b.有脓血时,应取脓血及粘液部分涂片检查,外观无异常的
粪便要多点取样检查。 c.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取粪便。 2.寄生虫检查标本
a.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筛检测,应采取三送三检。 b.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等寄生原虫,应注意保温,30 min内送检。 3.隐血试验 患者应于素食三天.禁食铁剂、维生素C。
。 透性及脑脊液中糖酵解速度的影响
参考值 : 成人 2.5-4.5mmol/L 儿童 2.8-4.5mmol/L
临床意义: 1)脑出血、血脑屏障破坏、血糖增高时可使csf中的葡萄糖增高 2)细菌、微生物感染时可消耗csf中的葡萄糖,细胞破坏释放葡萄糖酵解 酶,使葡萄糖减少。 3)恶性肿瘤:癌细胞酵解csf中的葡萄糖,使csf 中的葡萄糖减少。
阿米巴痢疾 血为主,血中带脓, 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
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脓性及脓血样 肠道下段的病变,如痢疾,结核、结肠炎、直肠癌
米泔水样
霍乱与副霍乱
粘液便
各类肠炎、痢疾
稀糊状或水样便 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细条样便
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小儿肠炎时粪便 呈绿色稀糊状, 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 并含有膜状物时 见于假膜性肠炎
脑膜炎、出血、药物中毒
脑神经系统病变使屏障通透性增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脑脊液循环障碍 如:脑部肿瘤、椎管内梗阻 ↑↑↑
鞘内免疫球蛋白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
性神经根病等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及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等)

脓汁及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1

脓汁及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一)
常用玻璃器材的处理程序(示教)
新购置的玻璃器材:1%~2%盐酸浸泡过夜→中
和游离碱 →流水冲洗15次→晾干→包装→灭菌 。 无污染器皿:洗涤剂洗刷→…。 病原菌污染的器材(消毒、灭菌后再处理): 试管、吸管和平皿:高压蒸汽灭菌→趁热倒出 污物→洗涤剂浸泡→瓶子、试管、吸管用毛刷, 平皿用纱布洗刷干净→…。 吸管:3%来苏儿浸泡过夜→…。 载玻片:3%来苏儿浸泡过夜→ 肥皂水煮沸 10min →…。
培养基的灭菌
在冷空气完全排尽的情况下,蒸汽压103.43 kPa ,温度可达到121.3℃ ,维持15-30分钟, 可以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基础培养基:121℃高压蒸汽灭菌15~30分钟。 含糖培养基:115℃灭菌15分钟。 鸡蛋、牛奶培养基:75~100℃间歇灭菌3次(1 天1次)。 不耐高温的液体成分:滤菌器滤过除菌(EK型 蔡氏滤器、 G5或G6玻璃滤器、0.45um或0.22um 微孔滤膜)
高压蒸汽灭菌器 ★热蒸汽比 冷空气大概 轻一倍,浮 在上层,把 冷空气挤压 到底部,经 排气管道排 出。
热气流
冷气流
蒸汽入口
冷气出口
常用蒸汽压力与相应温度
压力(磅/吋)
8 10 15 20
压力(Kpa) 相对温度(℃) 55.16 112.6 68.95 115.2 103.43 121.3 137.90 126.2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细菌繁殖方式: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多数20~30分钟繁殖1代,结核杆菌
18~20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生长繁殖曲线
9.0 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3细菌的纯培养。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 色、粉红色两种菌落。挑选这两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 养基上接种,标记,在37℃培养18h。
• 2.2.4细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细菌的生 长量、菌苔形状、表面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等。
• 2.2.5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或斜面培养基上 挑选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苔少许移入液体培养基管中,在接 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肉汤调和,使菌液 混合于培养基中,混匀。在35℃培养4~6h,观察细菌的生 长情况
半固体
紫黑色菌


+
粉红色菌
+
-
-
• 由实验结果可知:说明紫黑色细菌均能分
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粉色菌能分解

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分解乳糖,不产
酸不产气。紫黑色菌有鞭毛,粉红色菌无鞭
毛。
• 2.4药敏试验。
• 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 小,由此判断两种菌的药物敏感性(现 象见图六,图七。结果见表3)
表1.培养基的制备
组号 培养基 称量(g) 水量(ml) 煮沸(次) 分装(ml) 备注(24人分)
1 营养琼脂 11.4 300
2,3 营养琼脂 2.9 75
3
6 营养肉汤 2.0 90
1
7,8 半固体 1.5 50
3
3瓶,500ml瓶,平板
5 15支,中试管,斜面
3
30支,小试管,液体
3
15支,小试管,高层
2.2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2.2.1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 菌,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 菌,在37℃培养24h,从而分离出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 2.2.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形成菌 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溶血性、色素、透明度、 湿润度。
• 3.3糖发酵实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
• 紫黑色菌两支单糖发酵微量管均变色和产 气,粉红色菌葡萄糖发酵管变色不产气泡, 乳糖发酵管既不变色也不产气泡。半固体 实验中,紫黑色菌成模糊状,粉色菌成清 晰的线状。(结果见图四,图五,表二)
• 表2、糖发酵试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结果
细菌种类 葡萄糖 乳糖
• 2.3.2革兰染色。用结晶紫对以上两块已固定的玻 片进行初染1分钟,水洗;再用卢戈碘液媒染1分 钟,水洗;然后用95%乙醇对其进行脱色约20秒 钟,水洗;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 干,在显微镜下镜检。
2.4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 2.4.1糖发酵试验。用接种针分别挑少许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接 种到葡萄糖发酵微量管和乳糖发酵微量管中,将微量管放在平皿 盖内,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粪便病原菌的分离 与鉴定(ppt)
(优选)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 鉴定
粪便标本
直接粪便检查
革兰染色 单染色
需氧培养
增菌培养
直接分离
厌氧培养 微需氧培 养及特殊 培养
动力观察及制动
试验
碱性胨水 增菌液
碱性平板分 离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初步结果报告 生化反应
SS平板
副溶血性弧菌选 择性平板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生化反应
• 2.5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
• 紫黑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不出现凝集现象, 而粉红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说明紫黑色菌不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粉 红色菌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
•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采用是平板划线分离法,将粪便标 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从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细菌: 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和粉红色半透明菌落。在显 微镜下观察时,这两种菌均为G﹣杆菌,排列不规则, 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经糖发酵试验,可以观 察到,紫黑色的细菌使能使葡萄糖和乳糖的试管变色和 产生气体,粉红色的细菌只能使葡萄糖的试管变色而无 气体,对乳糖无反应;经半固体动力试验,观察到紫黑 色的细菌使半固体培养基成浑浊状态,粉红色的细菌只 在接种针插入的方向聚集。由此初步推断,紫黑色的细 菌可能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为痢疾志贺菌(参见表 四和表五)。进行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紫黑色菌无 凝集现象,粉色菌有凝集现象,因此可以断定粉色菌为 痢疾志贺菌,紫黑色菌极可能为大肠埃希菌。做药敏试 验时,发现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对青霉素不敏感, 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都敏感。
2.实验方法
• 2.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 •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
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 检定→保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 在试管筐里,然后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 筋扎好 →放入讲台边的高压灭菌桶或高压灭菌筐 内→送到高压灭菌室(洗刷室)。
2.3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 2.3.1取两块玻片,在每块玻片上加生理盐水3~ 4ul,2滴,在斜面培养基上取紫黑色菌苔少许 (1mm小菌落的半量)与第一块玻片上的一滴盐 水混匀,再取粉红色菌苔少许(1mm小菌落的半 量)与第二块玻片上的一滴盐水混匀,涂成1cm2; 做好标志。经在空气中干燥后,再用酒精灯对其 进行固定。
菌落形态生化 反应
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普 通冰箱、冷藏室、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 巴斯CX21型 生物显微镜、1500W电炉、蒸馏水、 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 菌干粉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半固体琼 脂)、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微量管 (葡萄糖、乳糖)、灭菌平皿、试管(棉塞)、 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 橡皮筋、尺子、药勺、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 液、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石炭酸复红)、 小砂轮、痢疾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和生理盐水滤纸片、线绳、香柏油、擦油纸
3.实验结果
• 3.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 • 将粪便标本用平半分区划分法接种于伊红
美兰培养皿上,培养出紫黑色和粉红色两 种菌落。(见图一)
• 3.2革兰染色镜检。
• 取紫黑色和粉红色菌涂片,革兰染色,进 行镜检。紫黑色菌革兰染色阴性,长杆状。 粉色菌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见图二, 图三)
• 2.4.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接种环分别取紫黑、粉红色两种菌液 3~6ul×2环,各自在两个平板上,作平板密集划线接种细菌(纱 窗样)。设计三点,三点之间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皿边缘约 15mm。作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夹取相应的药物纸 片,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按压,最后镊子火焰灭菌。 37℃18~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
• 2.4.3半固体接种法。接种针斜面取紫黑和粉红色的细菌,各自接 种进两个半固体培养基,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到达 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 在37℃下,培 养24小时,观察结果。
• 2.4.4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取载玻片1张,滴加痢疾血清和生 理盐水各15ul,2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紫黑色菌落和粉红色菌落, 各自与上述混合液液滴混匀,观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