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

合集下载

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PPT讲稿

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PPT讲稿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戊醇
浓盐酸
5.0g 75g(ml)
25ml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六页PPTT,共三十页。
吲哚试验
方法
• 将新鲜的菌种接种与上述培养基中,28℃培养24 h。沿
管壁缓缓加入3~5mm高的Kovacs试剂于培养液表面, 在液层界面发生红色,即为阳性反应。若颜色不明显, 可加4~5滴乙醚至培养基,摇动,使乙醚分散于液体中,将
细菌的生长状况观察
• 在无菌平皿中,倒入溶化后50℃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约
20毫升,水平静置待凝固。用接种环挑去待分离菌株分区划 线,28℃培养24h。 • 菌落形态观察:
大小:以毫米计。 形状:圆形、不规则形、放射状等。
表面:光滑、粗糙、圆环状、乳突状等。 边缘:整齐、波形、锯齿状等。 色素:有颜色,颜色,是否可溶等。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三页PPTT,共三十页。
AHM鉴别培养
AHM为Aeromonas Hydrophila Medium 的缩写。
用于可疑气单胞菌菌落的鉴定。
AHM鉴别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胰蛋白胨 L-盐酸鸟氨酸
甘露醇
肌醇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枸椽酸铁胺
溴甲酚紫 琼脂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五页PPTT,共三十页。
吲哚试验

粪便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粪便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6
2.2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 • •
2.2.1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 菌,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 菌,在37℃培养24h,从而分离出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2.2.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形成菌 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溶血性、色素、透明度、 湿润度。 2.2.3细菌的纯培养。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 色、粉红色两种菌落。挑选这两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 养基上接种,标记,在37℃培养18h。 2.2.4细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细菌的生 长量、菌苔形状、表面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等。 2.2.5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或斜面培养基上 挑选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苔少许移入液体培养基管中,在接 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肉汤调和,使菌液 混合于培养基中,混匀。在35℃培养4~6h,观察细菌的生 长情况
18
表四
常见肠道感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特征
糖酵解实验 和半固体实验 细菌种类 葡 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 幽门螺杆菌 变形杆菌 乳 半 + + + + +
⊕ ⊕ + + + 不分解糖类 ⊕ -
表五
实验结果汇总
标本
菌落
形态
痢疾 血清

医学检验-粪便标本处理

医学检验-粪便标本处理

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

厌氧链球菌种志贺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大肠埃希氏菌

产气荚膜杆菌弧菌属菌种

艰辨梭菌气单胞菌种

白色念珠菌邻单胞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弯曲菌

沙门-志贺氏菌:接种HE及麦康凯平板,35℃、18~24小时后检查平板,有疑似菌落,接种双糖,细菌分纯后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后与沙门、志贺氏菌因子血清凝集,以确诊.

霍乱弧菌培养:取疑似患者粪便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同时划线接种于碱性琼脂平板/双洗平板血琼脂平板,孵育.增菌培养孵育6小时后,取菌膜移种于上述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并同时做涂片,行革兰染色和悬滴标本,检查形态和活动力.各种分离平板在孵育18-24小时。观察菌落,挑取可疑菌落,先与生理盐水混匀,观察有无自凝现象.再用O1群霍乱多价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如发现霍乱病人,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培养: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四种--ETEC、EPEC、EIEC、EHEC.取液体状、脓血或糊状粪便或肛拭子划线接种于麦康凯或伊红美兰及血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小时,挑选乳糖发酵菌落5个,移种于KIA和MIU孵育过夜,并同时进行细菌分纯,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并进行血清学分型.

副溶血弧菌培养:取粪便接种于副溶血弧菌增菌液中,6-8小时后接种于TCBS和SS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挑取TCBS上绿色微隆、浑浊、湿润菌落,SS上挑取无色透明、不易挑起菌落进行分纯后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

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下次实验内容
化脓性细菌培养特征 脓标本的细菌检查 血浆凝固酶实验 抗 “O”实验
IMViC实验
V-P:产气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又被缩合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 遇碱被空气中氧氧化,生成二乙酰,二 乙酰又和培养基中的胍基化合物发生反 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培养基变红色, 是为V-P试验阳性,其他细菌不能生成乙 酰甲基甲醇,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
IMViC实验
C:产气杆菌等细菌能利用 枸橼酸盐作为碳源,分解 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使 培养基变为碱性,培养基 中的指示剂由淡绿色转为 深蓝色,为枸橼酸盐利用 试验阳性。大肠杆菌则不 能分解枸橼酸盐,培养基 颜色不变,为阴性。
致 病 菌:小,无色,半透明 非致病菌:大,红色
IMViC实验
I: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 胨中的色氨酸而产生靛基质,靛基质无 色,不能直接查见,此时滴加数滴靛基 质试剂(Kovacs试剂) 于培养基的液面上,其接 触面呈玫瑰红色者为阳性, 仍呈黄色者为阴性 。
IMViC实验
M:大肠杆菌等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 酸,但丙酮酸不被缩合成乙酰甲基甲醇, 培养基中酸多,pH值低,故呈红色,为 阳性。而产气杆菌 将丙酮酸缩合成乙酰甲基 甲醇,培养基中酸少,pH 值高,故呈黄色,为阴性。
双糖铁发酵实验
检测细菌对乳糖和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不 同,及H2S形成能力,以对细菌进行区别 和鉴定。 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实验:肠道细菌鉴定 的主要依据。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摘要]目的:从粪便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菌,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调查有一定的价值。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辨是否为病原菌。此次我们主要分离培养并鉴定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3]。方法:本文利用伊红美蓝平板培养后的菌落特征,再提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动力实验、生化反应。可鉴定粪便标本中的病原菌。

[关键词]革兰染色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分离培养鉴定

1.实验材料与仪器

1.1标本:粪便标本

1.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伊红美蓝平板、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1.3试剂:细菌干粉培养基革兰染色法[1]试剂【结晶紫、碘酒、95%乙醇、稀释复红】、糖发酵管【乳糖、葡萄糖】、褔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1.4仪器: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试管架、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尔灭、灭菌平皿、刻度吸管、吸水纸、橡皮筋。

2.实验过程

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细菌分离培养:伊红美蓝平板分区划线分离(5区)。

无菌操作取粪便标本于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采用分区画线分离法培养细菌。于37℃培养24小时,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2细菌群体生长特征的观察

观察形成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色素。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紫黑色菌落具

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菌落直径2~3mm。淡粉红色菌落,半透明,直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课件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课件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于人及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1]。多数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其生物学性状相似,但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有差异,故可据此将它们进行分类、鉴定。

粪便中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临床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模拟粪便、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SS平板培养基、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半固体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37℃恒温培养箱等。

1.2 方法

1.2.1细菌分离培养取模拟粪便标本分区划种于SS平板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并对分离所获的菌落的细菌进一步鉴定。

1.2.2 细菌的生化反应挑取可疑菌落(无色菌落)的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发酵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1.2.3 血清学鉴定取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滴于玻片上,再取可疑菌分别与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结果

2.1细菌分离培养 SS平板上分离出两种不同性状菌落,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无色透明菌落,直径约1~2mm,另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红色菌落,直径约2~3mm。

2.2 细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课件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课件

实验操作:严格 按照实验操作规 程进行,避免操 作失误
实验环境:保持 实验环境的清洁、 无污染,避免环 境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数据分析:对实 验数据进行准确、 客观的分析,避 免数据误读或误 判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01
记录实验数据:详 细记录实验过程中 的数据,包括时间、
温度、湿度等
02
数据分析:对实验 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找出规律和趋
03
接种:将粪便 样本接种到培
养基上
04
培养:在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下培 养,观察菌落生
长情况
05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菌落的颜色、 形状、大小等特

06
菌种鉴定:通过 生化反应、血清 学试验等方法进
行菌种鉴定
病原菌的鉴定与分析
病原菌的分离:通过培养 基、分离技术等方法分离 出病原菌
病原菌的鉴定:通过形态 学、生化反应、分子生物 学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 类和特性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的步骤
1 样品采集:从粪 便中采集病原菌
培养基制备:制
2 备适合病原菌生 长的培养基
病原菌分离:将
3 样品接种到培养 基上,进行病原 菌分离
病原菌鉴定:通 过形态学、生化
4 反应、分子生物 学等方法对病原 菌进行鉴定
粪便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方法:使用 无菌采样工具, 如棉签、拭子等, 从粪便表面或内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PPT课件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我们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吸引更多 优秀人才加入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领域的 研究。通过加强团队内部的协作和交流,提 高团队整体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未来 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鉴定技术进展
在鉴定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16S rR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大大提高了病原菌鉴定的 准确性和速度。这些技术能够 提供更丰富的遗传信息和蛋白 质特征,有助于更精确地鉴定 细菌种类。
临床应用价值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在 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监测和分 析,我们发现该技术对于诊断 肠道感染、监测感染动态和评 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该 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 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吲哚试验
用于检测细菌是否产生吲哚及其衍生物,有 助于鉴别肠道细菌。
分子鉴定
1 16S rRNA基因测序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可以确定细菌的 种属关系。
2 DNA指纹技术
利用细菌基因组的DNA指纹图谱进行鉴定,具有高分辨 率和高特异性。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 菌。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的意义
临床意义
粪便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是临床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确诊病原菌,为临床治疗提 供依据。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近年来恶性事件频发,人们对卫生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策题,其中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是大家关注的一大问题,而卫生间内沾满的细菌就是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在人体内会引起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会在不严谨的卫生条件下迅速传播。因此,粪便标本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卫生监督和检验规范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分离与鉴定细菌的关键环节是对细菌菌种的确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述

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粪便中的细菌数量较为庞大,是目前分离和鉴定细菌的常见来源之一。粪便样品可以分离到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等,这些细菌在卫生和疾病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粪便标本中分离细菌的过程可以用于:

1. 发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如肠道病原体、结核杆菌等。

2. 监测某些疾病发病的情况。

3. 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4. 对卫生条件的改善进行监督。

二、方法

1. 粪便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粪便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本应在进餐后2小时、饮水后1小时以及对盐类、药物等刺激物质的摄入后24小时采集;

(2)采集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采入纸巾等异物;

(3)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 样品前处理

在进行粪便标本的分离和鉴定前,需要将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标本的前处理包括:

(1)由于肠道病原体在进入肠道后很快形成固体,因此应使用3%高锰酸钾对标本进行消毒处理。

(2)用无菌的铲子将样品取出,放入1%无菌盐水中,使固体样品充分悬浮。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_6--2 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_6--2 PPT课件
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种类:主要是病毒、真菌和细菌。在医院,公共场所致
病菌的数量比较多。
作用:可迅速全球传播。 危害:引起培养基、生物制品的污染,病原菌引起呼吸
道传染病。
实验方法:自然沉降法是根据空气中细菌气溶胶粒子,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培养 基表面;培养以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 ,CFU),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粪便 → SS琼脂、伊红美蓝平板培养 → 挑取可疑菌落


血清学鉴定
血、骨髓 → 增菌培养
双糖铁培养基 染色镜检
生化反应
平板划线分离法: 借助于划线,将混杂的多种细菌,在固体培
养基表面分散成单个细菌,并固定在某一点上。 培养以后细菌各自分裂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 菌集团。
☆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基内,由单个细菌在局部 位置不断增值的稠密群体称为单菌落。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医务人员洗手指征
接触传染病患者之后。 接触携带多耐药性细菌的病人之后。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之后。 接触高危病室两个病人之间、新生儿室两个新生儿之间。 接触旧钱币之后。 上厕所前后。 进行微生物操作或作血、尿等生化、免疫测定之后。 在施行各种手术前后。 诊断、治疗、护理特别易感染的病人之前。 进食之前。

实验九 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

实验九 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
实验九 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3) 结核杆菌和其他微生物
目的要求: 1.掌握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查的步骤、方法、结果判
断及实际意义。 2.熟悉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3.了解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厌氧芽孢梭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4.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学特性观察
(二)操作内容: 1.观察KIA斜面纯培养结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1-2W
(二)操作内容: 1,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3) 材料: KIA斜面纯培养物,接种环,酒精灯等 方法: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 挑取KIA斜面纯培养物在玻片上与伤寒诊断血 清进行直接凝集反应,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2,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检查--抗酸染色
材料:肺结核病人痰涂片 抗酸染色液 酒精灯
方法:
加热
初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碳酸复红
水洗,甩干
5分钟
脱色:3%盐酸酒精1分钟,水洗,甩干
复染:美兰1分钟,水洗,甩干,滤纸吸干,镜检
结核杆菌检验程序
痰标本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37℃
处理与浓缩标本 分离培养(罗氏培养基) 观察菌落
核酸检测(PCR)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345页PPT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345页PPT
电源开关①拨到 ∣侧为开,拨到 ○侧为关闭。
按箭头方向转动 亮度调整旋钮② 变亮,相反方向 转动则变暗。
开关与调整光强
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 按箭头方向转动粗调旋 钮①,使物镜③尽可能 接近标本。一边看目镜, 一边慢慢逆箭头方向转 动粗调旋钮①, 使载 物台下降。
看到标本以后,用微调 旋钮②来正确对焦。 ★10倍物镜的工作距离 (WD,从物镜到标本的 距离)为10.5mm。
细菌的纯培养 Pure Cultures
脓汁标本在普通平 板上有黄色、白色 两种菌落,菌落的 色素是脂溶性的, 是细菌本身的颜色。 菌落直径2mm左右、 圆形、隆起、表面 光滑、湿润、边缘 整齐、不透明。
37℃培养24小时
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 板上,有紫黑色、淡粉 红色两种菌落,菌落颜 色是水溶性的,不是细 菌本身的颜色,颜色的 产生是因为大肠埃希菌 分解乳糖产酸,酸使伊 红与美蓝结合,形成紫 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大 而隆起、不透明的菌落; 菌落直径2~3mm。致病 菌不分解乳糖,菌落呈 伊红的颜色,很淡的粉 红色,半透明,直径1 ~2mm。
单菌落。 ※在平皿底部玻璃上,画个大圈选取菌落,得到同组同
学认可,才能挑取。
画 圈 选 菌 落
画 圈 选 菌 落










粪便标本中致病菌的检验实验设计

粪便标本中致病菌的检验实验设计

临床模拟标本细菌学检验的实验设计书

1.标本分析

标本中可能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寄生,包括大量的厌氧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

标本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①细菌性:吸收不良性腹泻,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产毒素性腹泻,包括霍乱弧菌、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变形杆菌、气单胞菌属、蜡样芽胞杆菌等;侵袭性腹泻,包括志贺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食物中毒,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乙型溶血链球菌和肉毒梭菌等;伪膜性肠炎,包括艰难梭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腹泻,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继发性肠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②真菌性:念珠菌、毛霉菌等。③病毒性:轮状病毒等。

2.检验思路

图1-1 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程序

3.拟采用的实验方法及预期结果

(1)显微镜检查(仅在怀疑为霍乱弧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情况下进行)

①不染色标本检查:用生理盐水或卢戈氏碘液或0.1%亚甲蓝染液与等量的粪便标本混合均匀涂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相差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高倍镜镜检。

A.若标本呈米泔样或洗肉水样,镜检发现逗点状或弯曲状的弧菌,呈流星样

穿梭,运动活泼,提示霍乱弧菌感染。此时加入O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显微镜下观察与不加诊断血清比较,若大于80%的细菌停止运动或运动明显减弱,判断为制动试验阳性,可初步报告为“疑似O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 2.3.1取两块玻片,在每块玻片上加生理盐水3~ 4ul,2滴,在斜面培养基上取紫黑色菌苔少许 (1mm小菌落的半量)与第一块玻片上的一滴盐 水混匀,再取粉红色菌苔少许(1mm小菌落的半 量)与第二块玻片上的一滴盐水混匀,涂成1cm2; 做好标志。经在空气中干燥后,再用酒精灯对其 进行固定。
2.2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2.2.1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 菌,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 菌,在37℃培养24h,从而分离出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 2.2.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形成菌 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溶血性、色素、透明度、 湿润度。
粪便病原菌的分离 与鉴定(ppt)
(优选)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 鉴定
粪便标本
直接粪便检查
革兰染色 单染色
需氧培养
增菌培养
直接分离
厌氧培养 微需氧培 养及特殊 培养
动力观察及制动
试验
碱性胨水 增菌液
碱性平板分 离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初步结果报告 生化反应
SS平板
副溶血性弧菌选 择性平板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生化反应
菌落形态生化 反应
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普 通冰箱、冷藏室、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 巴斯CX21型 生物显微镜、1500W电炉、蒸馏水、 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 菌干粉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半固体琼 脂)、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微量管 (葡萄糖、乳糖)、灭菌平皿、试管(棉塞)、 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 橡皮筋、尺子、药勺、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 液、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石炭酸复红)、 小砂轮、痢疾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和生理盐水滤纸片、线绳、香柏油、擦油纸
表1.培养基的制备
组号 培养基 称量(g) 水量(ml) 煮沸(次) 分装(ml) 备注(24人分)
1 营养琼脂 11.4 300
2,3 营养琼脂 2.9 75
3
6 营养肉汤 2.0 90
1
7,8 半固体 1.5 50
3
3瓶,500ml瓶,平板
5 15支,中试管,斜面
3
30支,小试管,液体
3
15支,小试管,高层
• 2.4.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接种环分别取紫黑、粉红色两种菌液 3~6ul×2环,各自在两个平板上,作平板密集划线接种细菌(纱 窗样)。设计三点,三点之间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皿边缘约 15mm。作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夹取相应的药物纸 片,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按压,最后镊子火焰灭菌。 37℃18~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
• 2.5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
• 紫黑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不出现凝集现象, 而粉红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说明紫黑色菌不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粉 红色菌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
•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采用是平板划线分离法,将粪便标 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从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细菌: 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和粉红色半透明菌落。在显 微镜下观察时,这两种菌均为G﹣杆菌,排列不规则, 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经糖发酵试验,可以观 察到,紫黑色的细菌使能使葡萄糖和乳糖的试管变色和 产生气体,粉红色的细菌只能使葡萄糖的试管变色而无 气体,对乳糖无反应;经半固体动力试验,观察到紫黑 色的细菌使半固体培养基成浑浊状态,粉红色的细菌只 在接种针插入的方向聚集。由此初步推断,紫黑色的细 菌可能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为痢疾志贺菌(参见表 四和表五)。进行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紫黑色菌无 凝集现象,粉色菌有凝集现象,因此可以断定粉色Leabharlann Baidu为 痢疾志贺菌,紫黑色菌极可能为大肠埃希菌。做药敏试 验时,发现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对青霉素不敏感, 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都敏感。
2.实验方法
• 2.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 •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
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 检定→保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 在试管筐里,然后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 筋扎好 →放入讲台边的高压灭菌桶或高压灭菌筐 内→送到高压灭菌室(洗刷室)。
3.实验结果
• 3.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 • 将粪便标本用平半分区划分法接种于伊红
美兰培养皿上,培养出紫黑色和粉红色两 种菌落。(见图一)
• 3.2革兰染色镜检。
• 取紫黑色和粉红色菌涂片,革兰染色,进 行镜检。紫黑色菌革兰染色阴性,长杆状。 粉色菌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见图二, 图三)
半固体
紫黑色菌


+
粉红色菌
+
-
-
• 由实验结果可知:说明紫黑色细菌均能分
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粉色菌能分解
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分解乳糖,不产
酸不产气。紫黑色菌有鞭毛,粉红色菌无鞭
毛。
• 2.4药敏试验。
• 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 小,由此判断两种菌的药物敏感性(现 象见图六,图七。结果见表3)
• 3.3糖发酵实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
• 紫黑色菌两支单糖发酵微量管均变色和产 气,粉红色菌葡萄糖发酵管变色不产气泡, 乳糖发酵管既不变色也不产气泡。半固体 实验中,紫黑色菌成模糊状,粉色菌成清 晰的线状。(结果见图四,图五,表二)
• 表2、糖发酵试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结果
细菌种类 葡萄糖 乳糖
• 2.2.3细菌的纯培养。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 色、粉红色两种菌落。挑选这两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 养基上接种,标记,在37℃培养18h。
• 2.2.4细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细菌的生 长量、菌苔形状、表面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等。
• 2.2.5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或斜面培养基上 挑选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苔少许移入液体培养基管中,在接 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肉汤调和,使菌液 混合于培养基中,混匀。在35℃培养4~6h,观察细菌的生 长情况
• 2.4.3半固体接种法。接种针斜面取紫黑和粉红色的细菌,各自接 种进两个半固体培养基,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到达 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 在37℃下,培 养24小时,观察结果。
• 2.4.4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取载玻片1张,滴加痢疾血清和生 理盐水各15ul,2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紫黑色菌落和粉红色菌落, 各自与上述混合液液滴混匀,观察结果
• 2.3.2革兰染色。用结晶紫对以上两块已固定的玻 片进行初染1分钟,水洗;再用卢戈碘液媒染1分 钟,水洗;然后用95%乙醇对其进行脱色约20秒 钟,水洗;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 干,在显微镜下镜检。
2.4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 2.4.1糖发酵试验。用接种针分别挑少许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接 种到葡萄糖发酵微量管和乳糖发酵微量管中,将微量管放在平皿 盖内,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