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一节 水污染极其成因
学案12: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理解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并能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通过对水污染危害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节水观念和正确处理污染物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一)环境的自净能力
1.概念:环境对具有一定的、同化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化学和过程所净化。
(二)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1.差异: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充分利用水体的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不同水的自净规律
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及原因如下表所示:
湖泊水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地下水
最弱
最慢
最长
最少
2.影响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的因素
3.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
河道中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如下表所示: 位置 净化物质 过程
上层
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中消耗的氧,又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
中层 河水
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 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底部 河床底泥和微生物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将污染物吸收和转化
二、水体污染现象
(一)水体富营养化
1.形成物质: 和 等营养元素。 2.形成条件:水体流动缓慢。 3.表现:
藻类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湖面上出现“水花水华”,又
称“藻花”,海洋上称为“赤潮”
4.危害⎩⎪⎨⎪⎧
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课时作业19:2.1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长江、珠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占42.3%。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7%,三类海水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为23.2%。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据此完成第1~2题。
1 造成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读图,完成第3~4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
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
3.关于赤潮的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
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
C.全年皆有,1~3月多发
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
4.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重金属污染
工业生产中排放 的含重金属的污 水和固体垃圾中 重金属淋溶污水
污 染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 中所含的氮、磷 等营养物质
近海石油泄漏
表 现
陆地水体:称为 “水花(水华)”又 海洋上漂浮大 称“藻花”;海 量油膜和油块 洋水体:称为“ 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 的人畜病症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重金属污染
①海洋生物大量 死亡;②阻碍海 ①水体中植物死 藻光合作用;③ 亡;②鱼类死亡; 影响海洋底栖动 危害 ③湖泊演变为沼 物;④石油氧化 泽 分解大量消耗水 中溶解氧 重金属元素通 过食物链富集, 最终危害人畜 身体健康
瓦尔迪兹号油轮 太湖的富营养化 泄漏事件 日本的水俣病 案例 现象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4.水污染 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 水体和底泥理化性质,水中生物群落组成的改变; 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 二.水体污染的类型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重金属污染
各类重金属(汞、 近海石油的开采、 镉、铅、铬等)进 因氮、磷等营养 加工和运输过程 入水体,经动植 元素大量进入水 中,大量石油流 含义 体引起的水质恶 失到海洋中造成 物生物链逐渐富 集,对人畜造成 化现象 范围极广的污染 伤害 现象
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
学案9: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理解水体污染现象。(重点)
3.通过实例学会分析水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难点、重点)
知识体系梳理
教材整理1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阅读教材P15,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
(1)净化机理。
(2)自净能力的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充分利用水体的,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
3.水污染
教材整理2 水体污染现象
阅读教材P17~P19,完成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等营养物质。
(2)危害
①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
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加工、。
(2)对生物的危害
①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探究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探讨1:河道的不同部位,净化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河道上层分布着适量的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主要是生物净化。中层河水通过沉淀、稀释、挥发、扩散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形态发生变化,则体现了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的共同作用。河床底泥吸附污染物为物理净化,微生物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变为简单的化合物为化学净化。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 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 “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 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1)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2)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3)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 规模。 (4)实施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5)开展大范围的清淤,并通过望虞河水利工 程等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质。
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 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 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 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 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 藻类的营养供体。即使切 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 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 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 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 泊将演变为沼泽。 但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演变的过程。
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
下层
河 水
河床底泥、 微生物
思考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取决于水量;二是取决于水的流速或水体的更 新速度。同样数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体的水 量越大、流动性越强,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
答案
3.净化能力:
1 2 3
流动速度
快
19-20版:2.1水污染及其成因(步步高)
3.水污染定义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自 净能力
理化性质
生物 群落
思考
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 答案 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质进入河流后稀 释快,流动的河水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湖泊水流动 性小,更新周期长,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 自净较难。
二
水体污染现象
C.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形态
D.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
解析 吸附污染物,把污染物转化为营养源为河床底泥的作用;
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污染物的形态是污染物进入河流以
后,与液体产生的反应;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是
河床底泥的作用。
123456
解析 答案
2 水体的自净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些过程实现的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 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 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 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但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02
一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 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
2.1(完整版) 水污染及其成因
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过程所净化,这就是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不同水体
其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水体类型
自净能力
流动速度
原因 更新周期
溶解氧
河流水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近20年来,黄河排污量增 加了一倍,十几条重要支流成为“排污沟”,干流近 40%的河段丧失水体功能。
水俣病
从1950年起,在日本熊本县水 俣湾附近的水俣镇的渔村中陆续
出现怪现象:海面上,不时泛起
一片片白肚子死鱼;海鸥飞着飞
着,忽然坠落水中;镇上的猫儿,
东京
中了邪似的步态不稳,浑身抽搐,
近海石油的开采、 加工和运输过程中, 大量石油流失到海 洋中,造成范围极 广的污染现象
近海石油的开采、 加工和运输过程中 的石油泄漏
陆地水体:称为“
表现
水花(水华)”又称 “藻花”。海洋水
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 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 膜和油块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⑸.分析案例3所述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并探究污染造成的危害?
⑸.污染物:石油及其制品; 来源:“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事故中原油 泄漏; 危害:直接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严重破坏海区内 海洋生态环境,对海区内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长远深 刻的影响。
学案13: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自主学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河流水>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____________,改变水中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______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________”。
课时作业16:2.1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业达标
1.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B.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出现环境问题D.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河水流动性大,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慢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都差
据监察部的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 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1.4亿人。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4.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深圳特区报2016年4月6日讯昨日有市民爆料,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面部分海水变成了深褐色,夹杂着一股腥味。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4月3日位于大梅沙西部、盐田港内侧的海域发生100平方米范围的赤潮,赤潮持续了两天,昨日上午,该范围赤潮面积增大到10平方公里。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原创2: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思考:
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 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 海口附近?
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 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
什么是水污染?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其自身的环境容量(自净能力), 造成危害的现象。
海洋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污染物来源:近海或海底石油开采;海洋石油运输(石油泄漏) 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对海洋及附近的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海洋生物危害很大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 控制措施。
1、坚持有法必依,尤其要做到“三同时”和限期治理。 2、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清
洁的产品两个方面。 3、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 4、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5、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水体污染现象
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鱼类死亡 水质变坏 变成沼泽
阅读案例: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1、来自太湖流域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中的氮、 磷等植物营养素。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共69张ppt)
赤潮
赤潮灾害与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 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 质基础。
赤潮对于近海养殖业和鱼业,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缺氧和毒素,会使鱼、虾、蟹、贝、 蛤、蛏等大量死亡。赤潮危害之二是危及人体健康。赤潮藻类毒素污染海水,会使游泳者、作业 者眼睛、口腔、咽喉、皮肤受到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神经麻痹甚至死亡。赤潮危害之三是 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赤潮灾害----温度高,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
水质变坏
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水体存在溶解 氧时,需氧微生物可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稳定的无 机物(如:CO2、H2O、硝酸盐、磷酸盐等),水体从而得到净化。
在无氧情况下,因厌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产生硫 化氢、甲烷等,水质则变坏,腐化发臭。
因此,溶解氧量可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其含量的变化反 映出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
河床底部可以吸附部分污染物; 微生物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通过生 化过程,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变为简单 的化合物,以及CO2、H2O等无机物。
污染物进入河流后,首先发生混 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物理 作用,其次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使污 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课件10: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C.河道淤积,灾害频发 D.臭氧层出现空洞
解析:图中①的污染主要来源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 水,使水体受到污染,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土地 荒漠化与破坏植被有很大关系,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 放有密切联系,酸雨污染是由于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图 中②问题是因为过度砍伐树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 保持能力降低,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大量流进河流,
[思维拓展] 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有什么关系
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水体自净能力的标志,如图所示:
[活学巧用] 1.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 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 水>地下水>湖泊水
2.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 (1)藻类有毒,鱼类可能中毒死亡。 (2)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类窒息死亡。
[活学巧用] 2.读漫画,完成(1)~(2)题。
(1)图示①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A.土地荒漠化
B.气候变暖
C.水污染
D.酸雨
(2)图中②问题产生的主要后果有( )
A.引发赤潮,鱼类死亡 B.产生“公害病”
(2)试分析太湖每年出现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 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越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 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 缺点。 (4)简述我国治理湖泊污染的具体对策。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2.1水污染及其成因(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
完成1~2题。
1.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解析:因从图中可看出用户回用水不可能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而清洁的冷却水可以再利用。
答案:C
2.污水再生回用( )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
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
解析:由于城市水资源短缺,所以可用图示的系统解决,而这个系统属于水源再用的开源方式。
答案:A
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露
D.港口建设
解析: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生活生产排放的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
答案:C
4.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热带水温降低
解析: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2[1].1水污染及其成因
谢谢观看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 防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 防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 • • • •
采取得力控制措施。 采取得力控制措施。 1、坚持有法必依,尤其要做到“三同时”和 坚持有法必依,尤其要做到“三同时” 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 推行清洁生产。 2、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3、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4、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的排放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的排放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从而 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导致水体和底泥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 水体和底泥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水体和底泥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 改变,导致水质恶化, 改变,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下降甚至丧失 的现象。 的现象。
2.污染物从何而来? 2.污染物从何而来? 污染物从何而来
工业废水: ① 工业废水: 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液态废弃物, 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液态废弃物, 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 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 处理的特点。 处理的特点。 农业污水: ② 农业污水: 主要来自牲畜粪便、农药、化肥。 主要来自牲畜粪便、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 ③ 生活污水: 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洗涤水, 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洗涤水,含有无毒的有机盐 需氧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无机盐如氮、 、需氧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无机盐如氮、磷等含 量较高。 量较高。
课件15: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海洋水体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① 污染物的来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流入海洋中的 大量石油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大型和超大 型油轮事故,是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
②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污染物质及过程 油污染
危害
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 或因堵塞呼吸道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污染 来源
表现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所含的氮、磷等营 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
养物质
重源自文库属的淋溶污水
漏
陆地水体:称为“ 水花(水华)”又称 “藻花”。海洋水 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 油块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http://www.91taoke.com
学以致用
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 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2.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C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
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
⑴污染物:甲基汞
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
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⑶“藻花”与“赤潮”: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图2.4),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图2.5)。
⑷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
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
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⑸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
示意图描述的是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沼泽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的活动无疑加剧了这一演变的进程。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理解:
本案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我国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原因。从太湖周边地区图可以发现,太湖流域内小城镇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太湖的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是整个流域区域污染的焦点和缩影。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象。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补充)
“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⑴采取太湖“零点”行动,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⑵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⑶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规模。
⑷实施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⑸开展大范围的清淤,并通过望虞河水利工程等引江济太,由于长江水质较好,引水有助于改善太湖水质。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⑴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
⑵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⑶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
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⑷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了解:
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因石油比水轻,入海后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 000一10 000平方米,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
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内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洋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