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标记分析
纳米金标记分析
第13卷第3期2007年9月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ANAL YSIS AND TESTIN G TECHNOLO GY AND INSTRUM EN TSVolume13Number3 Sep.2007综述(163~168)纳米金标记分析梁月园1,蒋治良1,2,江 波1(1.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金纳米粒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在光分析和电分析中应用广泛.综述了它在核酸、蛋白质和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纳米金;金标记;标记分析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757(2007)0320163206 由于金纳米粒子可以和多种生物分子(核酸、蛋白质和生物分子等)结合,易于标记,对人体无害,而且具有标记后被标记物活性基本不发生改变、不同直径的金纳米可以用于多重标记、在检测中样品用量极少、实验结果可以长期保存等特点被应用于生物标记检测.金纳米粒子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生化分析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Feldherr[1]等开始用金纳米标记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研究,1971年Taylor[2]又将金纳米粒子引入电镜免疫技术中,开始将金纳米粒子用于免疫标记技术.目前,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金纳米粒子因其具有制备简单、粒径均匀可控、性质稳定等特点已成为纳米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3~6],并已经发展成为第四大免疫标记新技术.1 金纳米粒子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1.1 光学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发生在金属与电介质分界面上的物理光学现象.胶体金在可见区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特点[7],并且其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常随着尺寸的变化而发生频移,其溶液的颜色从橘红色到紫红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肉眼观察.据此,Mirkin[8]等利用DNA的互补识别作用把表面修饰有寡聚核苷酸的金纳米粒子作为2种探针,当被修饰的纳米探针混合后不发生团聚,引起离子共振吸收在520nm呈红色,加入靶标核苷酸,若靶标物同时与纳米探针的核苷酸杂交,则金纳米粒子通过双链DNA形成二维、三维的网状团聚结构,且共振频移至700nm,颜色从红色变成紫色;若杂交后点滴到反相硅胶板上,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通过目测观察就可以快速识别靶标物.基于此建立了DNA的分析检测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9].同时,利用金纳米粒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把一端连有荧光基团另一端连有巯基的特定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偶合到金纳米晶体上,制成核苷酸均相分析探针,这种探针产生的信号比传统标记方法强,灵敏度可提高100倍[10].Natan[11]研究组利用金纳米粒子放大SPR超灵敏检测DNA杂交,检测限可达到10nmol/m3,比未经放大相比提高了1000倍以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是在SP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Li[12,13]和Mirkin[14]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分别建立了检测DNA 基因组中单链核苷酸多形态和家庭检测DNA的新方法.此外,Marta[15]等还利用硅可以增强红外信号的特点与金纳米标记DNA技术结合使方法检出限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共振散射光(RL S)是指当入射光波长接近于微粒吸收带时,即散射光频率接近或等于散射微粒电子吸收频率时,瑞利散射将偏离瑞利定律且某些波长的强度将急剧提高的现象.金纳米溶液存在共振收稿日期:2007205223; 修订日期:20072072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667001、2036500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No.0728213)和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梁月园,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化分析.散射效应[3].Paul[16]等用共振散射光检测DNA杂交.方法是先将标记有补体(Cy3)和生物素的人体肺细胞DNA与互补的DNA链杂交后用荧光扫描以检测DNA的杂交情况,之后将杂交体与用80nm 金纳米粒子标记的抗生素结合,然后再用共振散射光检测DNA的杂交情况.结果表明在探针浓度比较底(83.3p g/μL)的情况下,用金纳米标记以后的共振散射光检测比用补体标记后直接用荧光检测灵敏度高.金标银染色技术是将金纳米粒子在标记中的优势与银的光学性质相结合通过将检测信号放大的一种新的标记技术[17,18].赵立凡[19]等报导了金标银染色技术可以将信号即可放大105倍,并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该方法检测单链核酸的灵敏度为0.1f mol/L,双链为10f mol/L.1.2 电学检测金纳米标记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金纳米大量聚集使体系的电导增强,使金纳米应用于电化学标记成为可能[20~23].Aut hier[24]等利用金纳米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互补DNA杂交后,在酸性条件下溶出金离子,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金离子产生的信号,并且金离子和DNA之间存在一定的信号2浓度关系,从而可间接检测DNA的含量,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5×10-12mol/L.运用同样的检测方法,以金纳米为载体可以建立多标记电化学发光DNA杂交检测的新方法[25].例如,王辉[26]等用于检测囊肿纤维DNA片段的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9 mol/L,检出限为5.0×10-13mol/L.李金花[27]等将功能化的金纳米用于DNA的电化学检测和序列分析.实验显示172mer的DNA在浓度范围为0.001~10nmol/L存在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75×10-12 mol/L.金标银染色技术在电学检测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王美佳[28]等利用银包金的核壳结构间接检测目标DNA,线性范围为100~1000p mol/L,检测限为10p mol/L.1.3 芯片检测芯片是将生物化学领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以快速、简便的方法完成检测.Nie[29]等将金纳米标记的DNA“表面2侵入2分离”反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DNA的芯片检测中,实现了对DNA的定量检测.DNA的浓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芯片上所检测到的信号在浓度为10-18~10-15mol的范围内呈线形关系.Part[30]等将寡核苷酸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与靶DNA和捕获探针杂交结合后,利用金纳米探针和DNA杂交结合与盐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方法选择性.该方法能检测到浓度为500f M靶DNA,具有大约100000:1选择因子.金纳米粒子和银粒子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性质,在利用寡核苷酸和具有拉曼活性的染料标记的金纳米探针进行多元寡核苷酸靶(其中包括6个不同的DNA靶和2个具有核苷酸多态性的RNA)的检测中[31],进一步确立了金纳米粒子探针-银复合物作为芯片微阵列窄带光谱指纹的设计.2 金纳米粒子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金纳米粒子标记蛋白质的原理,是由于金纳米表面带有较多的电荷,当蛋白质在p H值等于或稍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与金纳米相互之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很大,处于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获得金纳米标记的蛋白质[32].例如,Y ou[33]等用凝胶电泳、电动电位差、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用金纳米标记修饰有不同基团的L2氨基酸与α2胰凝乳蛋白酶结合时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Li[34]成功的利用发光金纳米标记羊抗人Ig G.2.1 光学检测金纳米粒子具有强荧光猝灭作用,能使荧光染料猝灭.基于此原理,Limei[35]等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荧光猝灭测定抗原的方法.方法是先将多克隆抗2α2甲胎蛋白固定在具有磁性的纳米粒子上,与相应的α2甲胎蛋白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单克隆α2甲胎蛋白抗体反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物.随后,通过磁场将复合物与未反应的金纳米探针分离.上清液中含有未反应的金纳米探针,加入荧光染料异硫氰酸酯后,金纳米探针可使异硫氰酸酯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α2甲胎蛋白的浓度在15~40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2ng/mL(0.17nmol/L).用于检测病人的血清并与传统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做对比实验用.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Jiang[36,37]等利用金纳米的共振散射效应,检测载脂蛋白A I和载脂蛋白B,2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33~333.33ng/mL、1.97~197.17ng/mL,检出限分别为2.04ng/mL和0.96ng/mL.此外,金纳4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米标记蛋白质所具有其他光学优点也引起了关注.例如,翟羽[38]等对金纳米标记的合成的核糖核酸酶与野生的核糖核酸酶进行光谱对比分析.2.2 电学检测阳极溶出伏安法是电化学免疫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楚霞[39]等通过物理吸附将兔抗人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固定于微板上,与相应抗原Ig G发生免疫反应后,再通过夹心模式捕获相应的金纳米标记的羊抗人Ig G,然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羊抗人Ig G抗体和金纳米标记的兔抗羊二抗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在微孔板上引入大量金纳米,用适当溶液溶解后可释放出大量的金离子,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143ng/mL,检出限为1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人血清中Ig G浓度的检测并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作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小组还利用银染色提高检测信号强度并采用三明治的模式检测C3,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2ng/mL~7.3μg/mL,检测限为7ng/ mL[40].同理,Chu[41]等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Ig G 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66ng/mL~27.25μg/ mL,检出限为1ng/mL.Wang[42]等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检测手性氨基酸,线性范围为1.33×10-12~1×10-9mol/L,检出限为5×10-13mol/L.Liao[43]等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兔免疫球蛋白G,线性范围为1~500pg/mL,检出限为0.25pg/mL.丁艳君[44]等以金纳米为载体标记蛋白A(PA)将补体C19抗体定向固定于石英晶体共振表面,用于压电免疫传感测定C19抗原.此方法克服了传统PA固定方法需要活化的缺点,具有固定抗体免疫活性高的优点,其线性范围为0.14~0.56μg/mL,检出限为0.11μg/mL.Walter[45]等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传感器检测连有叶酸的蛋白质,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0p mol/L.2.3 芯片检测用于蛋白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生物芯片,即蛋白质芯片[46].郭希山[47]等采用自组装膜的方法[48]将金纳米组装在双螺旋线微电极表面,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利用金纳米对蛋白质大分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现抗体的固定化,然后进行特异免疫反应构成“三明治”结构的金纳米2抗原2抗体复合体,并与双螺旋微电极匹配形成三维纳米网络结构聚集体形成一种近似于“半导体”效应的“生物放大”机制,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10g/mL的抗原,为蛋白质芯片直接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Savka[49]等先用对甲苯磺酰基修饰的磁性粒子探针分别与前列腺抗原、人体绒毛促性腺激素、α2甲胎蛋白结合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抗体结合生成“三明治”复合物.通过颜色变化判断复合物中的成分.3种抗原的检出限都达到了170f mol/L.3 金纳米粒子应用于其它生物小分子的检测 金纳米除了可用于标记核酸和蛋白质这些大分子外,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生物分子的检测中.3.1 光学检测研究表明,纳米微粒的形貌、尺寸、界面性质以及纳米微粒的化学修饰及它与某些生物分子的反应产物均对RRS和RNL S的光谱特征和强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何佑秋[50]等利用纳米微粒的这一特点将金纳米粒子做探针,用共振瑞利散射光测定卡那霉素.方法是将柠檬酸阴离子自组装于带正电的金纳米表面,使金纳米微粒成为一种被柠檬酸根包裹的带负电的超分子化合物.在p H4.4~6.8弱酸介质中与质子化的卡那霉素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结合,形成更大的聚集体(使平均粒径从12nm 增至20nm).这种聚集体的形成将引起RRS显著增强,为金纳米微粒不用化学修饰直接作为RRS探针测定某些物质提供了可能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常用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和电分析法简便、快速.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μg/mL,检出限为10.52ng/mL.据此,鲁群岷[51]等将金纳米微粒作为RRS探针用于检测亚甲蓝.方法线性范围为01071~3.00μg/mL,检出限为21.17ng/mL.3.2 电学检测研究表明将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玻碳电极上,金纳米会对某些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共容性.张宏[52,53]等利用电沉积的方式制备了金纳米修饰玻碳电极,该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且去甲肾上腺素对金纳米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同时,用柠檬酸钠还原的纳米金表面也带有负电荷,因此,从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在金纳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法图上可以得到2个明显分开的氧化峰,峰位差达131mV,即利用这种修饰电极可实现在抗坏血酸共存的条件下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6~1×10-4mol/L.561第3期梁月园,等:纳米金标记分析据此,该研究小组还提出了2种在抗坏血酸共存条件下检测多巴胺的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3×10-6~1×10-4mol/L和1.25×10-6~1×10-4mol/L.3.3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GICA)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以NC膜为为载体,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其上,胶体金标记试剂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测样品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品垫后,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滴加在微孔膜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发生反应,在移动到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区域时,待测物和金纳米标记试剂的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检测物. GICA主要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54,55],但现在也有一些利用此方法用于检测生物小分子的报道[56~58].4 展望金纳米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金纳米与生物体有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并且金纳米标记具有方法比较方便、标记后对生物分子的活性影响较小,且能标记很大一部分分子(核酸、蛋白质、生物分子等)、免疫金纳米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金纳米对人体无害、标记用量少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金纳米标记技术在生化检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总之,随着金纳米标记技术的发展,稳定、简便、快捷、安全无毒的标记和检测方法将成为金标记的主流.参考文献:[1] Feldherr C M,Marshall J M.The use of colloidalgold for studies of intracellular exchanges in theameba chaos chaos[J].The Journal of Cell Biol,1962,12(3):6402645.[2] Faulk W P,Taylor G M.An immunocolloid methodfo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J].Immunochemistry,1971,8:108121083.[3] 蒋治良,李芳,梁宏.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与共振散射光强度的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1(10):148821490.[4] 蒋治良,冯忠伟,蒋毅民,等.金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共振散射及光强度函数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1,26(2):3552360.[5] 覃爱苗,蒋治良,蒋毅民,等.金纳米粒子的聚丙烯酰胺微波高压合成及光谱特征研究[J].应用化学,2002,10(19):115021153.[6] Raghuraman K,Valerie R,Cathy C,et al.Nanocompatible chemistry toward fabrication ofarget2specific gold nanoparticles[J].J Am ChemSoc,2006,128(78):11342211343.[7] Hornysk G L,Patdssi C J,Martin C R.Fabr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goldnanoparticle/porous alumina composites thenonscattering Maxwell2gamett limit[J].J Phy ChemB,1997,101:154821555.[8] Mirkin C A,Letsinger R L,Mucic R C,et al.DNAbased method for rationally assembling nanoparticlesinto macroscopic materials[J].Nature,1996,382(6592):6072609.[9] Elghanian R,Storhoff J,Mucic P C,et al.Selective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polynucleotides based on thedistance 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goldnanparticles[J].Science,1997,277(5329):107821081.[10] Dubertret B,Calame M,Libchaber A.Dingle2mismatch detection using gold2quenched fluorescentoligonucleotides[J].Nature Biothchnology,2001,19(4):3652370.[11] Hel,Musick M D,Nicewarner S R,et al.ColloidaAu2enhanc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forultrasensirive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J].JAm Chem Soc,2000,122(38):907129077.[12] Yuan Li,Alastair W,Wark,et al.Single2nucleotidepolymorphism genotyping by nanoparticle2enhanced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ments ofsurface ligation reactions[J].Anal Chem,2006,9(78):315823164.[13] Landegren U,Kaiser R,Sanders J,et al.DNAdiagnostics2molecular techniques and automation[J].Science,1988,241(4876):107021077.[14] J ames J Storhoff,Anne A,Lanzarides,et al.WhatCoutrols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DNA2linked goldnanoparticle assemblies?[J].J Am Chem Soc,2000,122:464024650.[15] Marta G,Cerruti,Marc S,et al.G old and silica2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thermographic labels forDNA detection[J].Anal Chem,2006,10(78):328223288.[16] Paul B,Anthony G,Frutos,et al.High2sensitivity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on microarrays using6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J].Anal Chem,2002,8(74):179221797.[17] 聂立波,陈洪,谭美君,等.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杂交信号的提高[J].东南大学学报,2004,4(20)4622466.[18] Cao Y,Jin R,Mirkin C A.Nanopectroscopicfingerprints for DNA and RNA detection[J].Science,2002,297(5586):153621540.[19] 赵立凡,李柏生,黑笑涵,等.银染增强的纳米金探针技术检测微量核酸[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22(11):9192923.[20] Liu Y J,Wang Y X,Claus R,et yer2by layerionic self2assembly of Au colloids into multiplayerthin2films with bulk metal conductivity[J].Chem PhyLett,1998,298:3152319.[21] 蔡宏,王廷琴,何品刚,等.基于纳米金胶标记DNA探针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J].高等化学学报,2003,8(24):139021394.[22] Joseph W,Danke X,Abdel2nasser K,et al.Metalnanoparticl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trippingpotentimetric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J].Anal Chem,2001,73(22):557625581.[23] 赵红秋,林琳,唐季安.利用纳米金颗粒增强DNA探针在传感器上的固定程度和识别能力[J].科学通报,2001,46(4):2922295.[24] Authier L,Grossiord C,Brossice P.G oldNanoparticle based quantitative electrochemicaldetection of amplified 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using disposable microband electrodes[J].AnalChem,2001,73(18):445024456.[25] Wang H,Zhang C X,Qi H L.Electrogeneratedchemilu minecscence detection for DNA hybridization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 carrying multiple probes[J].Anal Chem Acta,2006,575:2052211.[26] 王辉,李廷,漆红兰,等.纳米金修饰电极和探针载体的DNA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34):68272.[27] 李金花,胡劲波.功能化纳米金增强的DNA电化学检测和序列分析[J].化学学报,2004,20(62):208122088.[28] 王美佳,纪小会,王连英,等.DNA在纳米金标上的组装、杂交、检测与银增强[J].物理化学学报,2003,19(9):8792882.[29] Nie B,Michael R,Shortreed,et al.Quantitativedetection of individual cleaved DNA molecules onsurfaces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d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 imaging[J].Anal Chem,2006,5(78):152821534.[30] Part S J,Taton T A,Mirkin C A.Array2basedelectrical detection of DNA with nanopaticle probes[J].Science,2002,295(5559):150321506.[31] Cao C Y W,Jin R,Mirkin C A.Nanopaticles withRaman spectroscopic fingerprints for DNA and RNAdetection[J].Science,2002,297:153621540. [32] 姜先荣,杨杰.胶体金标记蛋白及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2(25):60261.[33] Y ou C C,De M M,Han G,et al.Tunable inhibitionand denaturation ofα2Chymotrypsin with amino acid2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J].J Am ChemSoc,2005,37(127):12873212881.[34] Zhengping Li.Develop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detec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biologicalconjugates for immunoassay[J].Anal Chimc Acta,2005,551:85291.[35] Ao L M,G ao F,Pan B F,et al.Fluoroimmunoassayfor antigen based 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ignal ofgold nanoparticles[J].Anal Chem,2006,4(78):110421106.[36] Jiang Z L,Sun S J,Liang A H,et al.G old2labelnanoparticle2based immunoresonance scatteringspectral assay for trace apolipoprotein A I andapolipoprotein B[J].Clin Chem,2006,7(52):138921394.[37] Jiang Z L,Sun S J,Liang A H,et al.A newimmune resonance scattering spectral assay for tracefibrinogen with l gold nanoparticle label[J].AnalChimc Acta,2006,571:2002205.[38] 翟羽,翟建才.纳米金标记的重组核糖核酸酶谱分析技术的生物信息学评价[J].现代科学仪器,2006,3(30):92295.[39] 楚霞,向知峰,沈国励,等.基于胶体金标记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用于免疫球蛋白G的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06,5(22):4962500.[40] 楚霞,傅昕,沈国励,等.基于银增强金标记物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用于补体第三成分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9(26):163721639.[41] Chu X,Fu X,Chen K,et al.An electrochemicalstripping metalloimmunoassay based on silver2enhanced gold nanoparticle label[J].Biosensors andBioelectronics,2005,9(20):180521812.[42] Wang Y X,Y in X L,Shi M H,et al.Probing chiralamino acids at sub2picomolar level based on bovineserum albumin enantioselective films coupled withsilver2enhanced gold nanoparticles[J].Talanta,761第3期梁月园,等:纳米金标记分析2006,5(69):124021245.[43] Liao K T,Huang H J.Femtomolar immunoassaybased on coupling gold nanoparticle enlargement withsquare wave stripping voltammetry[J].AnalChimica,2005,1(538):1592164.[44] 丁艳君,王桦,李续山,等.纳米金2蛋白A介导抗体定向固定的压电传感器及电化学特征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26):2222226.[45] Walter A,Henne,Derek D,et al.Detection of folatebinding protein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using af unctionalize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ensor[J].Anal Chem,2006,14(78):488024884.[46] L ueking A,Horn M,Eickoff H.Proteinmircroarrays for gene expression and antibodyscreening[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99,270(1):1032111.[47] 郭希山,陈裕泉,潘敏,等.双螺旋线微电极及其在蛋白质芯片上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6,7(39):9562961.[48] Oyamatsu D,Kanemoto H,Kuwabata S,et al.Nanopore preparation in self2assembled monolayers ofalkanethiols with use of the selective desorptiontechnique assisted by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ofsilver and and copper[J].Electroanal Chem,2001,497(12):972105.[49] Savka L,Stoeva,J ae S L,et al.Multiplexeddetection of protein cancer markers with biobarcodednanoparticle probes[J].J Am Chem Soc,2006,26(128):837828379.[50] 何佑秋,刘绍璞,刘忠芳,等.金纳米微粒做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卡那霉素[J].化学学报,2005,11(63):99721002.[51] 鲁群岷,何佑秋,刘绍璞,等.金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亚甲蓝[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5(27):8492852.[52] 张宏,金葆康.纳米金修饰玻璃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测定去肾上腺素[J].分析化学,2002,11(30):128521288.[53] 张宏,桂学琴,金葆康.纳米金修饰玻璃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测定多巴胺[J].分析科学学报,2002,18(2):1942198.[54] 马丽丽,王玉金,杨书豪,等.快速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7,4(4):2252227.[55] Muler B M,Fretag H,Scheffold T,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apid assay forbedside determination of cardiac troponin T[J].Circulation,1995,92(10):286922875.[56] 张明,吴国娟,沈红,等.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磺胺甲恶唑残留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6,40(4):17219.[57] Qian S,Bau H H.Analysis of lateral flow biodeteorsCompetitive Format[J].Anal Biochem,2004,326(2):2112224.[58] 王自良,张改平,杨艳艳,等.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免疫金标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及性能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6,21(5):1272131.N anogold Labeled AssayL IAN G Yue2yuan1,J IAN G Zhi2liang1,2,Jiang Bo1(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lilin541004,China;2.Depart ment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lilin541004,China)Abstract:Nanogold is a good labeling substance.It s applicatio n to assay nuclei acid,protein and bio2 molecule was reviewed,and t he develop ment was int roduced.K ey w ords:nanogold;gold labeled;labeled assayClassifying number:O6578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了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其中,纳米金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剂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一、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技术目前,有许多制备纳米金粒子的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光照还原法、微波辅助法等。
本节将重点介绍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基于还原体与金盐的反应,在溶液中制备纳米金粒子。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态。
通常,化学还原法需要使用还原剂,例如氯化酚、叠氮化钠和氢氧化钠等。
这些还原剂能够将金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纳米金粒子。
另外,化学还原法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以及添加不同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改变纳米金粒子的形态、大小和分散性。
此外,它还可以制备负载纳米金粒子。
例如,在还原过程中添加硫化物可以制备纳米金/硫化物复合材料。
尽管化学还原法具有许多优点,如简单易操作,制备时间短等,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还原剂通常是有毒的,它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金粒子质量较低,分散性较差,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纳米金粒子的表征技术在制备纳米金粒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表征。
这有助于确定粒子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化学成分等。
目前,常用的纳米金颗粒表征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仪(DLS),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
TEM 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纳米尺度的样品。
在 TEM 中,可以获得准确的纳米金粒子的尺寸和形态信息。
DLS 可以测量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子的分散度。
UV-Vis 吸收光谱可以用来确定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形态。
此外,XRD 可以确定金颗粒的晶体结构和相对大小。
除了这些传统技术,新型表征技术也在逐渐发展。
例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可以用来测量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
纳米金的制备与表征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程如下: 程如下: 针对目的碱基,分别设计四条具有四种不同碱基的 捕获探针; 捕获探针; 按上述流程在支持物上形成由捕获探针、靶基因、 纳米金探针三种成分组成的夹心结构。随后,逐渐升高反应 体系的温度,与目的碱基错配的捕获探针先与靶基因发生变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而与目的碱 基配对的捕获探针仍和靶基因及纳米金探针保持夹心结构, 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 因此,当加入银增强液时,存在错配 碱基的固相支持物上无银壳出现,而配对碱基处可见明显的 银壳。
纳米金粒径与等离子吸收峰的关系
纳米金探针的不同检测模式及其在 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主要包括基因序列识别和点突变分析 两大内容。 基因序列识别在基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 义。 点突变检测在诊断遗传性疾病、确定癌基因激 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与药物抗性相关的突变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将纳米金探针应用在基因检测 中,不但可以简化实验步骤,还可大大降低检测成 本。
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部分依赖于它们在聚合网络中的距离, 当此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平均直径时显红色,大致相等时显蓝 色。 杂交能使粒子间距缩短,形成纳米粒子的聚合物,从而 导致体系产生相应的颜色变化。 因此,随着杂交的进行,体 系的颜色将逐渐由红色变成蓝色,根据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 体系中是否含有靶基因。 在该检测模式中,纳米探针比传统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行基因检测,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和突破。
其中,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该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蛋白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而且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和较低的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纳米金粒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金属粒子,其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是将这些纳米金粒子与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纳米金粒子的光学性质实现蛋白质的快速检测。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纳米金粒子表面存在自由电子,当受到外界电磁波激发时,这些自由电子会共振震荡,并在金粒子表面产生强烈的电场增强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合会改变纳米金粒子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可通过特定的测量方法实现蛋白质的检测。
2. 富集效应:纳米金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多价的性质,使其能够实现蛋白质的高效富集。
当纳米金粒子与蛋白质结合时,纳米金粒子的表面积大幅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富集效率。
富集后的蛋白质可以通过相关的测量方法进行快速检测。
二、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1. 微量蛋白质测定:传统蛋白质的测定方法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样品,且操作繁琐、耗时长。
而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微量测定,只需极少的蛋白质样品即可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这使得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在快速蛋白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生物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标记不同的蛋白质,通过观察其相互作用情况,揭示蛋白质在生物系统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纳米金粒子标记技术可以将纳米金粒子制备成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纳米金的产品介绍和应用(Gold...
纳米金的产品介绍和应用(Gold...纳米金的产品介绍和应用(Gold Nanoparticles Overview and Application)Gold Nanoparticles纳米金是一种以氯金酸(HAuC14)为主要材料,通过还原来制备成的胶体金(colloidalgold),它通常是一种金颗粒的悬浮液,其粒径为1-100nm不等,颜色呈紫红色。
该产品可被应用于诊断探针、免疫印迹、治疗药物、药物传送等等。
胶体金颗粒也是Gold Nanoparticles纳米金颗粒的结构,实际上是由一个金(Au)做为核心,其Au核心的外围包裹的内外二层离子层,内层离子层带负离子auc12,其作用是紧紧链接金核(Au),外层离子层带正离子H,其作用是均匀的分散在胶体间的溶液中,以维持稳定的悬浮状态。
Gold Nanoparticles纳米金颗粒的性状一般小于30纳米的都会呈现是规律的圆球形状,如果大于30纳米的胶体金(Gold Nanoparticles)一般是呈现的椭圆状的。
颜色上来讲也有比较细微的划分,一般是2-5nm间的会呈现橙黄色,8nm-25nm的会呈现酒红色,30nm-100nm的是呈现紫红色。
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λmax)在510~550nm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λmax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粒胶体金的λmax 则偏于短波长。
以下列表是纳米金粒子的大小,个数和SPR波长列表:Particle Size (nm) Particle Conc. (Particles/mL) SPR Wavelength (nm) (mg/mL) 2nm 1.5x10E14 Not measured 0.1mg/ml3nm 1.5x10E14 512~515 0.1mg/ml5nm 5.0x10E13 515~520 0.1mg/ml10nm 5.7x10E12 515~520 0.1mg/ml15nm 1.4x10E12 517~522 0.1mg/ml20nm 7.0x10E11 525 0.1mg/ml30nm 2.0x10E11 527 0.1mg/ml40nm 9.0x10E10 530 0.1mg/ml50nm 4.5x10E10 535 0.1mg/ml60nm 3.1x10E10 540 0.1mg/ml80nm 2.6x10E10 553 0.1mg/ml100nm 1.1x10E11 572 0.1mg/ml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应用包括有:1:纳米金应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尿液中8-OHdG2:纳米金应用于蛋白质纤维染色的研究3:纳米金应用于肺癌靶向诊疗的研究进展4:纳米金应用于肿瘤诊疗的研究进展5:纳米金颗粒在仿生工程中的应用6:纳米金生物探针及其应用7:纳米金在生物标记分析中的应用进展8:纳米金在光学和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西安瑞禧生物是国内知名的纳米产品试剂供应商,我公司提供各种不同的金纳米系列产品、银纳米系列产品、磁性纳米颗粒系列产品、聚苯乙烯微球系列产品、金纳米棒系列产品、功能性琼脂糖珠产品、和荧光量子点系列产品。
纳米金的主要应用纳米金粉做为标记物的优点
纳米金的主要应用纳米金粉做为标记物的优点一、纳米金发展史1885年纳米金溶液在美国常作为治疗酗酒的主要成分;1890年Koch医生发现结核杆菌不能够在金的表面存活;1890年纳米金被用来治疗关节炎;1935年芝加哥外科专家Edward等人发现纳米金溶液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病痛,强健体质。
1939年Kausche和Rusk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颗粒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呈高电子密度细颗粒状。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次采用免疫金染色(immunogold staining,IGS)将兔抗沙门氏菌抗血清与纳米金颗粒结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表面抗原,开创了纳米金免疫标记技术。
可见,纳米金已经很早就登上了科学的舞台。
二、纳米金的主要应用1. 纳米金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纳米金在现代食品分析检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源于纳米金检测耗时时间短,样品损失小,对操作技术要求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价廉等优点,尤其是能够快速测定技术更能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节奏和满足社会的要求。
纳米金检测主要用于兽药残留,动物传染病,农药残留,致病微生物检测,真菌霉素的检测。
等等。
2. 纳米金标记技术作为现代四大标记技术之一的纳米金标记技术(na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而且吸附后不会使生物分子变性,由于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由于球形的纳米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
发光免疫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或发光信号检测分析物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定量分析、生物传感和临床检测等领域。
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样品预处理: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对样品进行提取、纯化等。
2.磁珠分离: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与适当的磁性珠子结合,通过外加磁场实现珠子的分离和洗涤。
3.标记荧光素或发光素:利用化学反应或酶催化反应,将标记物质(如荧光素或发光素)与目标物质结合。
4.纳米金标记:将纳米金标记物与标记物质结合,用于其在检测中的增强作用。
5.化学发光检测: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物发生发光或荧光,利用相关仪器检测其信号强度,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
1.灵敏度高:纳米金标记可以增强信号强度,使检测灵敏度更高。
2.特异性好:标记物能够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3.操作简便:采用磁珠分离技术,实现样品的快速处理和分离,操作简便。
4.可适用于多种小分子药物:通过改变标记物和纳米金标记的类型,可适用于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检测。
总之,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检测等领域。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迅速发展,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荧光免疫方法通常应用于大分子的检测,而对于小分子药物的检测,由于其分子量较小、结构较简单,常规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一种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小分子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被开发出来。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标记小分子药物:将一个化学荧光探针与小分子药物结合,形成药物-探针复合物。
这个化学荧光探针可以是一种荧光染料,也可以是一种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2.磁珠分离:使用磁性珠子对复合物进行分离。
磁性珠子表面可能修饰上亲和性分子,例如特定抗体、单链DNA等,用以与复合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3.洗涤:将磁珠与复合物分离后,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和干扰物质。
通常使用缓冲液进行洗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以提高清洁度。
4.荧光检测:将洗涤后的磁珠悬浮液转移到一块透明的基质上,然后使用荧光检测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灵敏度:由于磁珠可以将复合物高效地富集和分离,使得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此外,纳米金作为标记物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可以提高荧光信号的强度。
2.高特异性:通过选择合适的亲和性分子修饰磁珠表面,可以实现复合物与磁珠的特异性结合。
这样,即使存在其他干扰物质,也可以通过磁珠分离的方式将其去除,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3.抗干扰能力强:该方法中的洗涤步骤可以有效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和干扰物质,从而降低背景信号,提高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小分子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以为小分子药物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案。
随着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相信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药物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小分子药物的快速检测和分析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质谱法(MS)虽然准确性高,但操作复杂、时间长且需要专业仪器,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发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小分子药物检测方法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结合后,通过化学方法引发发光反应,从而实现待测物的快速检测。
与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表面功能化等手段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
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中,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
磁珠分离技术利用具有磁性的颗粒将待测物与其他干扰物分离开来,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纳米金标记技术则通过将金纳米颗粒与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实现对待测物的高效识别和增强发光效果。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和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结合反应。
然后,添加表面修饰有磁性的磁珠,使其与待测物-抗体复合物结合。
接下来,利用磁力将磁珠分离出来,将非特异性吸附物洗去。
之后,将纳米金标记的二抗加入体系中,与磁珠上的待测物-抗体复合物结合。
最后,通过引发发光反应,利用荧光分析仪或化学发光仪器测定发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磁珠分离技术可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快速净化,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纳米金标记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渗透性,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实现高效的识别和检测,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由于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具备了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综上所述,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分子药物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对样品处理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不高、样品量要求大等问题仍存在局限性。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灵敏、快速的小分子药物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磁珠分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样品的快速分离,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次,磁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目标分子,从而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
再次,纳米金颗粒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够与抗体等生物大分子很好地结合,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高效检测。
最后,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结合了光学和生物学的特点,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利用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进行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将待检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与带有特异性识别小分子药物的抗体结合。
2.磁珠分离:将带有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的样品与带有磁性的磁珠混合,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珠能够迅速吸附目标分子,形成磁珠-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
3.清洗步骤:将磁珠-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进行多次洗涤,去除无关物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4.纳米金标记:将具有特异性的纳米金颗粒与磁珠分离得到的复合物结合。
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经过修饰,能够与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很好地结合。
5.化学发光检测:将纳米金颗粒标记的复合物通过化学反应,使得荧光分子释放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和定量。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待测小分子药物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上述步骤,利用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到小分子药物的存在和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总而言之,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已经成为小分子药物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种方法将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纳米胶体金最佳标记条件的一种简易方法研究
36抗体IgM检测能够有助于甲肝急性感染的诊断,为临床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MEIA法检测血清抗一HAV水平,其原理为利用样本中抗.HAV与碱性磷酸酶一抗一HAV结合物对包被微粒子的HAV抗原竞争性结合,通过碱性磷酸酶标记结合物催化4一甲基磷酸伞型酮底物(MUP),使脱离一个磷酸基团,从而产生荧光产物4-甲基伞型酮。
该荧光产物将通过MEIA光学元件进行测定。
试验通过比较荧光产物的形成比率与根据指数校准品计算得到的临界值,以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抗一HAV。
虽然MEIA法检测血清甲肝抗体水平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其在国内尚无注册证,本研究首次将其与在国内已经取得注册证,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都得到认可的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肝抗体的试剂盒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MEIA法与ECLIA法具有临床检测等效性,加上其自动化操作,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参考文献:[1]SatoA.AClinicalstudyofimmunog】IobulinclassspecificantibodyresponsefollowinghepatitisA[J].GastreenterelJpn,1988,23(2):129.138.[2]LemonSM,BinnLN.Serumneutralizingantibodyresponsehepa-titisAvirus[J].JInfectDis,1983,148(6):1033—1039.【3]CDC.PreventionofhepatitisAthreushactivepassiveimmunization[Z].MMWR,1996,45:1-30.[4]YangNY,YuPH,MaoZX,eta1.InapparentinfectionofhepatitisAvirus[J].AmJEpideminl,1988,127(3):599-604.[5]TassopoulosNC,Roumeliotou-KarayannisA,SakkaM,eta1.Anepi—demicofhepatitisAininstitutionforyoungchildren[J].AmJEpidemi01.1987,125(2):302-307.[6]KudesiaG,FoHettEA.HepatitisAinScotland—isitcontinuingproblem?[J].ScotMedJ,1988,33(2):231-233.[7]TobiasMI,MiHerJA,ClementsCJ,eta1.The1985nationalim—munisationsurvey:hepatitisA[J].NZMedJ,1988,101(857):77l-772.[8]LemonSM.TypeAviralhepatitis:epidemiology,diagnosisandpre·vention[J].ClinChem,1997,43(8B):1494—1499.[9]HollingerFB,TieehumtJ.HepatitisAVirus[M]//FieldsBN,KnipeDM,eta1.Virology.SecondEdition.NewYork:RavenPressLtd.,1990:631-667.(张增武编辑)纳米胶体金最佳标记条件的一种简易方法研究夏宝宣,杜美利(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免疫胶体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标记胶体金时条件的选择。
纳米金标记法在DNA检测及基因芯片技术中的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03,34(2):184~189#综述#纳米金标记法在DNA检测及基因芯片技术中的应用谷宇,何农跃*(东南大学国家教委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南京210096)=摘要>近年来DNA介导的纳米金颗粒的组装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烷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可与纳米金共价结合,形成的探针可与目的多核苷酸序列杂交,纳米金颗粒被可逆组装成超分子结构,聚集过程伴有红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由此衍生出比色法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灵敏度,与银染法结合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斑点杂交、芯片检测等领域。
本文对该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纳米金;比色法;银染;DNA检测=中图分类号>Q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03)02-0184-061引言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初步完成,基因物质的杂交、错配检测等,因其在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已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重视。
已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等离子共振(SPR)、聚合酶链式反应(PC R)、荧光和电化学分析等,并发展了DNA芯片和核酸生物传感器技术[1]。
以往的方法大多是建立在标记有放射性、荧光和化学发光物质等报告基团的探针与靶序列杂交的基础上。
放射性标记法有放射性活性探针的处理问题和贮藏寿命短的问题,因此,放射性原子被越来越多的非放射性基团替代并通过比色、荧光或化学发光的方法进行检测[2]。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最好的方法。
基于荧光标记的检测体系近年来在DNA芯片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获得认同,并且在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研究和基因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其寡核苷酸阵列的制作以及后续的杂交检测都有较高的仪器设备要求,荧光标记物也比较昂贵。
荧光标记纳米金
荧光标记纳米金
荧光标记纳米金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标记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分子检测、成像和药物输送等领域。
纳米金是一种由纳米级别的金颗粒组成的材料,由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的存在,具有很高的荧光猝灭能力,因此在荧光标记中被广泛应用。
制备荧光标记纳米金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通过表面修饰来实现。
通常,纳米金表面会被修饰一层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PEG)或聚乙烯醇(PV A)等。
然后,将荧光染料分子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固定在聚合物表面上,形成荧光标记纳米金。
荧光标记纳米金的优点是具有高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同时由于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以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度和特异性。
此外,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还可以用于荧光成像和光谱分析等领域。
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荧光标记纳米金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生物分子。
在成像方面,荧光标记纳米金可以用于荧光成像和光谱成像等技术,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等。
在药物输送方面,荧光标记纳米金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治疗,例如肿瘤治疗和炎症治疗等。
总之,荧光标记纳米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标记技术,可以用于多种生物分子检测、成像和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化学方法发和金标法的比较
化学方法发和金标法的比较【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引言2.化学方法的发展3.金标法的概述4.化学方法和金标法的比较5.结论正文(篇1)1.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分析方法应运而生,为各个领域提供了便利。
在众多分析方法中,化学方法和金标法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技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化学方法的发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仪器分析,化学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方法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化工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金标法的概述金标法,全称为金纳米标记法,是一种基于纳米金颗粒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金标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简单快速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化学方法和金标法的比较(1)分析原理:化学方法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而金标法是基于纳米金颗粒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
(2)灵敏度和特异性:金标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为它是基于纳米金颗粒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而化学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则取决于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试剂。
(3)操作简便程度:金标法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现场分析,而化学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
(4)应用领域:化学方法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化工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金标法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结论化学方法和金标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分析场景。
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目录(篇2)1.引言2.化学方法的发展3.金标法的原理和应用4.化学方法和金标法的比较5.结论正文(篇2)1.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分析方法应运而生,为各领域提供了便利。
在众多分析方法中,化学方法和金标法是两种广泛应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分析方法。
Au-PEG5000-FITC 20nm 荧光标记纳米金介绍
Au-PEG5000-FITC 20nm 荧光标记纳米金介绍星戈瑞可以提供2种不同荧光标记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异硫氰酸荧光素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和罗丹明B(Rhodamine B),一个是绿色荧光一个是红色荧光,我们的荧光素是通过PEG链接到纳米金上面的,PEG一段通过双硫键和Au(GoldNanoparticles)连接,PEG的另外一段链接折FITC或者RB,从而达到荧光效应,其中纳米金的大小可以从5纳米-100纳米之间选择,PEG分子量550/750/1000/2000/5000不等。
以下是星戈瑞Au-PEG5000-FITC 20nm产品的具体信息:一般属性:名称:Au-PEG5000-FITC 20nmCAS :7440-57-5Cat.#: R-GPT020005-5kLot.#:R01616112分析日期:建议复检日期:稳定性:6 months存储:4℃我公司还可以提供链霉亲和素包裹的纳米金和纳米金棒:Gold Nanoparticles-Streptavidin(10nm)Gold Nanoparticles-Streptavidin(20nm)Gold Nanoparticles-Streptavidin(30nm)Gold Nanoparticles-Streptavidin(40nm)Gold Nanorods-Streptavidin(10nm)Gold Nanorods-Streptavidin(20nm)Gold Nanorods-Streptavidin(30nm)Gold Nanorods-Streptavidin(40nm)。
金标记抗体的制备技术
金标记抗体的制备技术简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金标记抗体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的分子或细胞。
金标记抗体制备技术是一种将金纳米颗粒与特定抗体结合的方法,以便在样品中检测或可视化目标分子。
制备流程以下是金标记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1. 预处理金纳米颗粒:首先,采用合适的方法制备金纳米颗粒,并将其表面进行修饰。
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或功能化试剂来实现,以便使金纳米颗粒具有化学反应活性。
2. 抗体修饰:将目标抗体与修饰后的金纳米颗粒进行共价结合。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实现,例如用交联剂将抗体与金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化试剂连接起来。
3. 清洗和纯化:将修饰后的金标记抗体与未结合的金纳米颗粒进行分离。
这可以通过离心、滤膜或吸附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4. 验证和应用: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或质谱等,对制备好的金标记抗体进行验证。
一旦验证通过,金标记抗体可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等领域。
应用范围金标记抗体的制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范围的例子:- 免疫荧光检测:金标记抗体可以用于体外或体内标记特定抗原,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定位和分析。
- 免疫层析:金标记抗体可以用于免疫层析技术,以准确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
- 免疫电镜:金标记抗体可以用于电子显微镜技术,以观察和定位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
结论金标记抗体的制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工具,在可视化和定量分析目标分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制备流程和应用范围,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金标记抗体技术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并促进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创新。
NanoprobesNi-NTA-Nanogold——用于His标签标记和检测
NanoprobesNi-NTA-Nanogold——用于His标签标记和检测Nanoprobes Ni-NTA-Nanogold 特点:1.10 nm Ni-NTA-Nanogold®新的!直接 EM viualization 的最佳尺寸用于嵌入后标记2.5 nm Ni-NTA-Nanogold®直接进入EM -无需银/金增强!3.1.8 nm Ni-NTA-Nanogold®非常适合冷冻电镜:最小的探头:最佳穿透力和最高分辨率Ni-NTA-Nanogold ®设计用于使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或印迹检测或定位多组氨酸 (his) 标记的融合蛋白。
Ni-NTA-Nanogold ®包含一个 1.8 nm 或5 nm Nanogold®颗粒,其中多个镍-次氮基三乙酸官能团结合到金颗粒表面的配体中。
镍-次氮基三乙酸官能团与标记蛋白中的组氨酸结合,并形成具有J低解离常数的稳定复合物。
使用Nanoprobes Ni-NTA-Nanogold ®,可以在非变性或变性条件下标记源自多种表达载体中的任何一种的带his标签的融合蛋白。
当与金或银增强试剂(例如GoldEnhance™或HQ Silver)一起使用时,可以通过显微镜或印迹观察标记的带 hist 标签的融合蛋白。
10 nm Ni-NTA-Nanogold®——无需银或金增强,同时保留原始 1.8 nm 和 5 nm 探头的高分辨率。
整个探针的大小与未标记的 IgG 分子相似,但较大的金颗粒可以在没有银或金增强的标准 TEM 下清晰可见,即使在较宽的视图中,例如厚切片和整个细胞。
由于较大的金,印迹灵敏度将比较小的尺寸更高。
1.高可见度:10 nm 金颗粒高度单分散,在大多数没有银或金增强的样品中,在 TEM 分辨率下清晰可见。
2.用于标记任何带 His 标签的融合蛋白的通用探针:这简化了标记,因为它可用于标记许多不同的靶标,而无需生成不同的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3期2007年9月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ANAL YSIS AND TESTIN G TECHNOLO GY AND INSTRUM EN TSVolume13Number3 Sep.2007综述(163~168)纳米金标记分析梁月园1,蒋治良1,2,江 波1(1.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金纳米粒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在光分析和电分析中应用广泛.综述了它在核酸、蛋白质和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纳米金;金标记;标记分析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757(2007)0320163206 由于金纳米粒子可以和多种生物分子(核酸、蛋白质和生物分子等)结合,易于标记,对人体无害,而且具有标记后被标记物活性基本不发生改变、不同直径的金纳米可以用于多重标记、在检测中样品用量极少、实验结果可以长期保存等特点被应用于生物标记检测.金纳米粒子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生化分析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Feldherr[1]等开始用金纳米标记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研究,1971年Taylor[2]又将金纳米粒子引入电镜免疫技术中,开始将金纳米粒子用于免疫标记技术.目前,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金纳米粒子因其具有制备简单、粒径均匀可控、性质稳定等特点已成为纳米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3~6],并已经发展成为第四大免疫标记新技术.1 金纳米粒子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1.1 光学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发生在金属与电介质分界面上的物理光学现象.胶体金在可见区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特点[7],并且其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常随着尺寸的变化而发生频移,其溶液的颜色从橘红色到紫红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肉眼观察.据此,Mirkin[8]等利用DNA的互补识别作用把表面修饰有寡聚核苷酸的金纳米粒子作为2种探针,当被修饰的纳米探针混合后不发生团聚,引起离子共振吸收在520nm呈红色,加入靶标核苷酸,若靶标物同时与纳米探针的核苷酸杂交,则金纳米粒子通过双链DNA形成二维、三维的网状团聚结构,且共振频移至700nm,颜色从红色变成紫色;若杂交后点滴到反相硅胶板上,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通过目测观察就可以快速识别靶标物.基于此建立了DNA的分析检测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9].同时,利用金纳米粒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把一端连有荧光基团另一端连有巯基的特定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偶合到金纳米晶体上,制成核苷酸均相分析探针,这种探针产生的信号比传统标记方法强,灵敏度可提高100倍[10].Natan[11]研究组利用金纳米粒子放大SPR超灵敏检测DNA杂交,检测限可达到10nmol/m3,比未经放大相比提高了1000倍以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是在SP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Li[12,13]和Mirkin[14]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分别建立了检测DNA 基因组中单链核苷酸多形态和家庭检测DNA的新方法.此外,Marta[15]等还利用硅可以增强红外信号的特点与金纳米标记DNA技术结合使方法检出限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共振散射光(RL S)是指当入射光波长接近于微粒吸收带时,即散射光频率接近或等于散射微粒电子吸收频率时,瑞利散射将偏离瑞利定律且某些波长的强度将急剧提高的现象.金纳米溶液存在共振收稿日期:2007205223; 修订日期:20072072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667001、2036500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No.0728213)和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梁月园,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化分析.散射效应[3].Paul[16]等用共振散射光检测DNA杂交.方法是先将标记有补体(Cy3)和生物素的人体肺细胞DNA与互补的DNA链杂交后用荧光扫描以检测DNA的杂交情况,之后将杂交体与用80nm 金纳米粒子标记的抗生素结合,然后再用共振散射光检测DNA的杂交情况.结果表明在探针浓度比较底(83.3p g/μL)的情况下,用金纳米标记以后的共振散射光检测比用补体标记后直接用荧光检测灵敏度高.金标银染色技术是将金纳米粒子在标记中的优势与银的光学性质相结合通过将检测信号放大的一种新的标记技术[17,18].赵立凡[19]等报导了金标银染色技术可以将信号即可放大105倍,并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该方法检测单链核酸的灵敏度为0.1f mol/L,双链为10f mol/L.1.2 电学检测金纳米标记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金纳米大量聚集使体系的电导增强,使金纳米应用于电化学标记成为可能[20~23].Aut hier[24]等利用金纳米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互补DNA杂交后,在酸性条件下溶出金离子,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金离子产生的信号,并且金离子和DNA之间存在一定的信号2浓度关系,从而可间接检测DNA的含量,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5×10-12mol/L.运用同样的检测方法,以金纳米为载体可以建立多标记电化学发光DNA杂交检测的新方法[25].例如,王辉[26]等用于检测囊肿纤维DNA片段的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9 mol/L,检出限为5.0×10-13mol/L.李金花[27]等将功能化的金纳米用于DNA的电化学检测和序列分析.实验显示172mer的DNA在浓度范围为0.001~10nmol/L存在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75×10-12 mol/L.金标银染色技术在电学检测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王美佳[28]等利用银包金的核壳结构间接检测目标DNA,线性范围为100~1000p mol/L,检测限为10p mol/L.1.3 芯片检测芯片是将生物化学领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以快速、简便的方法完成检测.Nie[29]等将金纳米标记的DNA“表面2侵入2分离”反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DNA的芯片检测中,实现了对DNA的定量检测.DNA的浓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芯片上所检测到的信号在浓度为10-18~10-15mol的范围内呈线形关系.Part[30]等将寡核苷酸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与靶DNA和捕获探针杂交结合后,利用金纳米探针和DNA杂交结合与盐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方法选择性.该方法能检测到浓度为500f M靶DNA,具有大约100000:1选择因子.金纳米粒子和银粒子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性质,在利用寡核苷酸和具有拉曼活性的染料标记的金纳米探针进行多元寡核苷酸靶(其中包括6个不同的DNA靶和2个具有核苷酸多态性的RNA)的检测中[31],进一步确立了金纳米粒子探针-银复合物作为芯片微阵列窄带光谱指纹的设计.2 金纳米粒子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金纳米粒子标记蛋白质的原理,是由于金纳米表面带有较多的电荷,当蛋白质在p H值等于或稍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与金纳米相互之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很大,处于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获得金纳米标记的蛋白质[32].例如,Y ou[33]等用凝胶电泳、电动电位差、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用金纳米标记修饰有不同基团的L2氨基酸与α2胰凝乳蛋白酶结合时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Li[34]成功的利用发光金纳米标记羊抗人Ig G.2.1 光学检测金纳米粒子具有强荧光猝灭作用,能使荧光染料猝灭.基于此原理,Limei[35]等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荧光猝灭测定抗原的方法.方法是先将多克隆抗2α2甲胎蛋白固定在具有磁性的纳米粒子上,与相应的α2甲胎蛋白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单克隆α2甲胎蛋白抗体反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物.随后,通过磁场将复合物与未反应的金纳米探针分离.上清液中含有未反应的金纳米探针,加入荧光染料异硫氰酸酯后,金纳米探针可使异硫氰酸酯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α2甲胎蛋白的浓度在15~40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2ng/mL(0.17nmol/L).用于检测病人的血清并与传统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做对比实验用.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Jiang[36,37]等利用金纳米的共振散射效应,检测载脂蛋白A I和载脂蛋白B,2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33~333.33ng/mL、1.97~197.17ng/mL,检出限分别为2.04ng/mL和0.96ng/mL.此外,金纳4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米标记蛋白质所具有其他光学优点也引起了关注.例如,翟羽[38]等对金纳米标记的合成的核糖核酸酶与野生的核糖核酸酶进行光谱对比分析.2.2 电学检测阳极溶出伏安法是电化学免疫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楚霞[39]等通过物理吸附将兔抗人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固定于微板上,与相应抗原Ig G发生免疫反应后,再通过夹心模式捕获相应的金纳米标记的羊抗人Ig G,然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羊抗人Ig G抗体和金纳米标记的兔抗羊二抗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在微孔板上引入大量金纳米,用适当溶液溶解后可释放出大量的金离子,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143ng/mL,检出限为1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人血清中Ig G浓度的检测并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作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小组还利用银染色提高检测信号强度并采用三明治的模式检测C3,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2ng/mL~7.3μg/mL,检测限为7ng/ mL[40].同理,Chu[41]等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Ig G 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66ng/mL~27.25μg/ mL,检出限为1ng/mL.Wang[42]等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检测手性氨基酸,线性范围为1.33×10-12~1×10-9mol/L,检出限为5×10-13mol/L.Liao[43]等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兔免疫球蛋白G,线性范围为1~500pg/mL,检出限为0.25pg/mL.丁艳君[44]等以金纳米为载体标记蛋白A(PA)将补体C19抗体定向固定于石英晶体共振表面,用于压电免疫传感测定C19抗原.此方法克服了传统PA固定方法需要活化的缺点,具有固定抗体免疫活性高的优点,其线性范围为0.14~0.56μg/mL,检出限为0.11μg/mL.Walter[45]等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传感器检测连有叶酸的蛋白质,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0p mol/L.2.3 芯片检测用于蛋白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生物芯片,即蛋白质芯片[46].郭希山[47]等采用自组装膜的方法[48]将金纳米组装在双螺旋线微电极表面,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利用金纳米对蛋白质大分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现抗体的固定化,然后进行特异免疫反应构成“三明治”结构的金纳米2抗原2抗体复合体,并与双螺旋微电极匹配形成三维纳米网络结构聚集体形成一种近似于“半导体”效应的“生物放大”机制,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10g/mL的抗原,为蛋白质芯片直接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Savka[49]等先用对甲苯磺酰基修饰的磁性粒子探针分别与前列腺抗原、人体绒毛促性腺激素、α2甲胎蛋白结合后,再与金纳米标记的抗体结合生成“三明治”复合物.通过颜色变化判断复合物中的成分.3种抗原的检出限都达到了170f mol/L.3 金纳米粒子应用于其它生物小分子的检测 金纳米除了可用于标记核酸和蛋白质这些大分子外,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生物分子的检测中.3.1 光学检测研究表明,纳米微粒的形貌、尺寸、界面性质以及纳米微粒的化学修饰及它与某些生物分子的反应产物均对RRS和RNL S的光谱特征和强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何佑秋[50]等利用纳米微粒的这一特点将金纳米粒子做探针,用共振瑞利散射光测定卡那霉素.方法是将柠檬酸阴离子自组装于带正电的金纳米表面,使金纳米微粒成为一种被柠檬酸根包裹的带负电的超分子化合物.在p H4.4~6.8弱酸介质中与质子化的卡那霉素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结合,形成更大的聚集体(使平均粒径从12nm 增至20nm).这种聚集体的形成将引起RRS显著增强,为金纳米微粒不用化学修饰直接作为RRS探针测定某些物质提供了可能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常用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和电分析法简便、快速.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μg/mL,检出限为10.52ng/mL.据此,鲁群岷[51]等将金纳米微粒作为RRS探针用于检测亚甲蓝.方法线性范围为01071~3.00μg/mL,检出限为21.17ng/mL.3.2 电学检测研究表明将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玻碳电极上,金纳米会对某些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共容性.张宏[52,53]等利用电沉积的方式制备了金纳米修饰玻碳电极,该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且去甲肾上腺素对金纳米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同时,用柠檬酸钠还原的纳米金表面也带有负电荷,因此,从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在金纳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法图上可以得到2个明显分开的氧化峰,峰位差达131mV,即利用这种修饰电极可实现在抗坏血酸共存的条件下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6~1×10-4mol/L.561第3期梁月园,等:纳米金标记分析据此,该研究小组还提出了2种在抗坏血酸共存条件下检测多巴胺的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3×10-6~1×10-4mol/L和1.25×10-6~1×10-4mol/L.3.3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GICA)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以NC膜为为载体,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其上,胶体金标记试剂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测样品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品垫后,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滴加在微孔膜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发生反应,在移动到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区域时,待测物和金纳米标记试剂的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检测物. GICA主要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54,55],但现在也有一些利用此方法用于检测生物小分子的报道[56~58].4 展望金纳米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金纳米与生物体有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并且金纳米标记具有方法比较方便、标记后对生物分子的活性影响较小,且能标记很大一部分分子(核酸、蛋白质、生物分子等)、免疫金纳米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金纳米对人体无害、标记用量少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金纳米标记技术在生化检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总之,随着金纳米标记技术的发展,稳定、简便、快捷、安全无毒的标记和检测方法将成为金标记的主流.参考文献:[1] Feldherr C M,Marshall J M.The use of colloidalgold for studies of intracellular exchanges in theameba chaos chaos[J].The Journal of Cell Biol,1962,12(3):6402645.[2] Faulk W P,Taylor G M.An immunocolloid methodfo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J].Immunochemistry,1971,8:108121083.[3] 蒋治良,李芳,梁宏.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与共振散射光强度的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1(10):148821490.[4] 蒋治良,冯忠伟,蒋毅民,等.金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共振散射及光强度函数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1,26(2):3552360.[5] 覃爱苗,蒋治良,蒋毅民,等.金纳米粒子的聚丙烯酰胺微波高压合成及光谱特征研究[J].应用化学,2002,10(19):115021153.[6] Raghuraman K,Valerie R,Cathy C,et al.Nanocompatible chemistry toward fabrication ofarget2specific gold nanoparticles[J].J Am ChemSoc,2006,128(78):11342211343.[7] Hornysk G L,Patdssi C J,Martin C R.Fabr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goldnanoparticle/porous alumina composites thenonscattering Maxwell2gamett limit[J].J Phy ChemB,1997,101:154821555.[8] Mirkin C A,Letsinger R L,Mucic R C,et al.DNAbased method for rationally assembling nanoparticlesinto macroscopic materials[J].Nature,1996,382(6592):6072609.[9] Elghanian R,Storhoff J,Mucic P C,et al.Selective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polynucleotides based on thedistance 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goldnanparticles[J].Science,1997,277(5329):107821081.[10] Dubertret B,Calame M,Libchaber A.Dingle2mismatch detection using gold2quenched fluorescentoligonucleotides[J].Nature Biothchnology,2001,19(4):3652370.[11] Hel,Musick M D,Nicewarner S R,et al.ColloidaAu2enhanc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forultrasensirive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J].JAm Chem Soc,2000,122(38):907129077.[12] Yuan Li,Alastair W,Wark,et al.Single2nucleotidepolymorphism genotyping by nanoparticle2enhanced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ments ofsurface ligation reactions[J].Anal Chem,2006,9(78):315823164.[13] Landegren U,Kaiser R,Sanders J,et al.DNAdiagnostics2molecular techniques and automation[J].Science,1988,241(4876):107021077.[14] J ames J Storhoff,Anne A,Lanzarides,et al.WhatCoutrols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DNA2linked goldnanoparticle assemblies?[J].J Am Chem Soc,2000,122:464024650.[15] Marta G,Cerruti,Marc S,et al.G old and silica2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thermographic labels forDNA detection[J].Anal Chem,2006,10(78):328223288.[16] Paul B,Anthony G,Frutos,et al.High2sensitivity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on microarrays using6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J].Anal Chem,2002,8(74):179221797.[17] 聂立波,陈洪,谭美君,等.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杂交信号的提高[J].东南大学学报,2004,4(20)4622466.[18] Cao Y,Jin R,Mirkin C A.Nanopectroscopicfingerprints for DNA and RNA detection[J].Science,2002,297(5586):153621540.[19] 赵立凡,李柏生,黑笑涵,等.银染增强的纳米金探针技术检测微量核酸[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22(11):9192923.[20] Liu Y J,Wang Y X,Claus R,et yer2by layerionic self2assembly of Au colloids into multiplayerthin2films with bulk metal conductivity[J].Chem PhyLett,1998,298:3152319.[21] 蔡宏,王廷琴,何品刚,等.基于纳米金胶标记DNA探针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J].高等化学学报,2003,8(24):139021394.[22] Joseph W,Danke X,Abdel2nasser K,et al.Metalnanoparticl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trippingpotentimetric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J].Anal Chem,2001,73(22):557625581.[23] 赵红秋,林琳,唐季安.利用纳米金颗粒增强DNA探针在传感器上的固定程度和识别能力[J].科学通报,2001,46(4):2922295.[24] Authier L,Grossiord C,Brossice P.G oldNanoparticle based quantitative electrochemicaldetection of amplified 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using disposable microband electrodes[J].AnalChem,2001,73(18):445024456.[25] Wang H,Zhang C X,Qi H L.Electrogeneratedchemilu minecscence detection for DNA hybridization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 carrying multiple probes[J].Anal Chem Acta,2006,575:2052211.[26] 王辉,李廷,漆红兰,等.纳米金修饰电极和探针载体的DNA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34):68272.[27] 李金花,胡劲波.功能化纳米金增强的DNA电化学检测和序列分析[J].化学学报,2004,20(62):208122088.[28] 王美佳,纪小会,王连英,等.DNA在纳米金标上的组装、杂交、检测与银增强[J].物理化学学报,2003,19(9):8792882.[29] Nie B,Michael R,Shortreed,et al.Quantitativedetection of individual cleaved DNA molecules onsurfaces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d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 imaging[J].Anal Chem,2006,5(78):152821534.[30] Part S J,Taton T A,Mirkin C A.Array2basedelectrical detection of DNA with nanopaticle probes[J].Science,2002,295(5559):150321506.[31] Cao C Y W,Jin R,Mirkin C A.Nanopaticles withRaman spectroscopic fingerprints for DNA and RNAdetection[J].Science,2002,297:153621540. [32] 姜先荣,杨杰.胶体金标记蛋白及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2(25):60261.[33] Y ou C C,De M M,Han G,et al.Tunable inhibitionand denaturation ofα2Chymotrypsin with amino acid2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J].J Am ChemSoc,2005,37(127):12873212881.[34] Zhengping Li.Develop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detec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biologicalconjugates for immunoassay[J].Anal Chimc Acta,2005,551:85291.[35] Ao L M,G ao F,Pan B F,et al.Fluoroimmunoassayfor antigen based 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ignal ofgold nanoparticles[J].Anal Chem,2006,4(78):110421106.[36] Jiang Z L,Sun S J,Liang A H,et al.G old2labelnanoparticle2based immunoresonance scatteringspectral assay for trace apolipoprotein A I andapolipoprotein B[J].Clin Chem,2006,7(52):138921394.[37] Jiang Z L,Sun S J,Liang A H,et al.A newimmune resonance scattering spectral assay for tracefibrinogen with l gold nanoparticle label[J].AnalChimc Acta,2006,571:2002205.[38] 翟羽,翟建才.纳米金标记的重组核糖核酸酶谱分析技术的生物信息学评价[J].现代科学仪器,2006,3(30):92295.[39] 楚霞,向知峰,沈国励,等.基于胶体金标记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用于免疫球蛋白G的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06,5(22):4962500.[40] 楚霞,傅昕,沈国励,等.基于银增强金标记物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用于补体第三成分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9(26):163721639.[41] Chu X,Fu X,Chen K,et al.An electrochemicalstripping metalloimmunoassay based on silver2enhanced gold nanoparticle label[J].Biosensors andBioelectronics,2005,9(20):180521812.[42] Wang Y X,Y in X L,Shi M H,et al.Probing chiralamino acids at sub2picomolar level based on bovineserum albumin enantioselective films coupled withsilver2enhanced gold nanoparticles[J].Talanta,761第3期梁月园,等:纳米金标记分析2006,5(69):124021245.[43] Liao K T,Huang H J.Femtomolar immunoassaybased on coupling gold nanoparticle enlargement withsquare wave stripping voltammetry[J].AnalChimica,2005,1(538):1592164.[44] 丁艳君,王桦,李续山,等.纳米金2蛋白A介导抗体定向固定的压电传感器及电化学特征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26):2222226.[45] Walter A,Henne,Derek D,et al.Detection of folatebinding protein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using af unctionalize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ensor[J].Anal Chem,2006,14(78):488024884.[46] L ueking A,Horn M,Eickoff H.Proteinmircroarrays for gene expression and antibodyscreening[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99,270(1):1032111.[47] 郭希山,陈裕泉,潘敏,等.双螺旋线微电极及其在蛋白质芯片上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6,7(39):9562961.[48] Oyamatsu D,Kanemoto H,Kuwabata S,et al.Nanopore preparation in self2assembled monolayers ofalkanethiols with use of the selective desorptiontechnique assisted by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ofsilver and and copper[J].Electroanal Chem,2001,497(12):972105.[49] Savka L,Stoeva,J ae S L,et al.Multiplexeddetection of protein cancer markers with biobarcodednanoparticle probes[J].J Am Chem Soc,2006,26(128):837828379.[50] 何佑秋,刘绍璞,刘忠芳,等.金纳米微粒做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卡那霉素[J].化学学报,2005,11(63):99721002.[51] 鲁群岷,何佑秋,刘绍璞,等.金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亚甲蓝[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5(27):8492852.[52] 张宏,金葆康.纳米金修饰玻璃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测定去肾上腺素[J].分析化学,2002,11(30):128521288.[53] 张宏,桂学琴,金葆康.纳米金修饰玻璃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测定多巴胺[J].分析科学学报,2002,18(2):1942198.[54] 马丽丽,王玉金,杨书豪,等.快速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7,4(4):2252227.[55] Muler B M,Fretag H,Scheffold T,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apid assay forbedside determination of cardiac troponin T[J].Circulation,1995,92(10):286922875.[56] 张明,吴国娟,沈红,等.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磺胺甲恶唑残留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6,40(4):17219.[57] Qian S,Bau H H.Analysis of lateral flow biodeteorsCompetitive Format[J].Anal Biochem,2004,326(2):2112224.[58] 王自良,张改平,杨艳艳,等.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免疫金标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及性能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6,21(5):1272131.N anogold Labeled AssayL IAN G Yue2yuan1,J IAN G Zhi2liang1,2,Jiang Bo1(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lilin541004,China;2.Depart ment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lilin541004,China)Abstract:Nanogold is a good labeling substance.It s applicatio n to assay nuclei acid,protein and bio2 molecule was reviewed,and t he develop ment was int roduced.K ey w ords:nanogold;gold labeled;labeled assayClassifying number:O657861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