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B-5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B)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B)

理论力学(B类)Theoretical Mechanics (B)课程编号:学 时:64+8 学 分:4.5课程性质:必修选课对象:材料、能源、化工、环境等类专业内容概要:理论力学主要讲授经典力学中的牛顿-欧拉体系及分析力学基础。

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理论力学》,洪嘉振、杨长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王左辉、洪嘉振编制,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贾书惠、李万琼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静力学》,谢传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动力学》,谢传锋主编,王琦、程耀、王士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R.C. Hibbeler,Pearson Education《Engineering Mechanics-Dynamics》,R.C. Hibbeler,Pearson Education《理论力学》(B类)教学大纲学时:64+8 学分:4.5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理论力学(B)

理论力学(B)
理论力学(B)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0432199
学分
3
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力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中文简介
理论力学(B)课程属于物理学院中物理类学生在普物力学之后的一门理论课程,是后续多门理论物理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主要侧重于分析力学方法(具体指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讲授。课程将分析力学的方法应用于广泛的动力学系统,既包括简单的质点运动,也包括有约束的多自由度体系以及刚体。课程主要具体内容见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
物理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理论力学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讲义,刘川;
理论力学简明教程,周乐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主要介绍分析力学(拉格朗日、哈密顿)的方法。这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后续的课程(例如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衔接。课程需要比较良好的物理和数学的背景,适合于物理学院中物理专业的学生选修,也欢迎其他专业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同学选修。
内容提要及相应学时分配: 共51
一、 拉格朗日力学 10
a) 分析力学的特点
b) 最小作用量原理(Hamilton原理)
c)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d) 对称性与非惯性系
e) 约束的处理
二、 中心力场问题 9
a) 一般讨论
b) Kepler问题的解
c) 潮汐现象
三、 小振动 10
a) 一维小振动的回顾
b) 多自由度体系的简正坐标与频率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思考题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与缺点? 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5、3广义动量a p 与广义速度a q &就是不就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5、4既然aq T &∂∂就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αq T dt d &就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您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与所代表的物理量不?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14.3.5?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就是独立的?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与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5、9 dL 与L d 有何区别?a q L ∂∂与a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不?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不?为什么? 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就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就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就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5、13哈密顿原理就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5、18分析力学学完后,请把本章中的方程与原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较,并加以评价、第五章思考题解答5、1 答: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做的功即为虚功,而虚位移就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即时位置变更,故虚功也就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且与过程无关的功,它与真实的功完全就是两回事、从∑⋅=ii i r F W ρρδδ可知:虚功与选用的坐标系无关,这正就是虚功与过程无关的反映;虚功对各虚位移中的功就是线性迭加,虚功对应于虚位移的一次变分、在虚功的计算中应注意:在任意虚过程中假定隔离保持不变,这就是虚位移无限小性的结果、虚功原理给出受约束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比静力学给出的刚体平衡条件有更普遍的意义;再者,考虑到非惯性系中惯性力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还可解决动力学问题,这就是刚体力学的平衡条件无法比拟的;另外,利用虚功原理解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的平衡问题时,由于约束反力自动消去,可简便地球的平衡条件;最后又有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引入得到广义虚位移原理,使之在非纯力学体系也能应用,增加了其普适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由于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不能求出约束反力,这就是虚功原理的缺点、但利用虚功原理并不就是不能求出约束反力,一般如下两种方法:当刚体受到的主动力为已知时,解除某约束或某一方向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再者,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景观比较麻烦,但能同时求出平衡条件与约束反力、5.2 答 因拉格朗日方程就是从虚功原理推出的,而徐公原理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拉格朗日方程也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下的力学体系,αθ不含约束力;再者拉格朗日方程就是从力学体系动能改变的观点讨论体系的运动,而约束反作用力不能改变体系的动能,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最后,几何约束下的力学体系其广义坐标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几何约束限制力学体系的自由运动,使其自由度减小,这表明约束反作用力不对应有独立的广义坐标,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这里讨论的就是完整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受有几何约束的力学体系既非完整系,则必须借助拉格朗日未定乘数法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修正、广义坐标市确定质点或质点系完整的独立坐标,它不一定就是长度,可以就是角度或其她物理量,如面积、体积、电极化强度、磁化强度等、显然广义坐标不一定就是长度的量纲、在完整约束下,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就是力也可以就是力矩或其她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作单位值的改变,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W q r F s i ni i δδθδααα==⋅∑∑==11ρρ知,ααδθq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αq 就是长度,则αθ一定就是力,若αθ就是力矩,则αq 一定就是角度,若αq 就是体积,则αθ一定就是压强等、5.3 答 αp 与αq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标的选用而定。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力学学科中其它课程以及工程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简单工程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以及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在以下能力上得到培养:1.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

2.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

3.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0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任务,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力学发展简史。

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1.2 约束和约束力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教学要求:理解力、刚体、约束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力平衡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特点及其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的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

第2章平面力系2.1 平面汇交力系2.2 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2.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2.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2.5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2.6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教学要求: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掌握平面力对点之矩、力偶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理解力的平移定理;掌握主矢、主矩的概念,能够熟练应用力的平移定理把平面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简化;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平衡方程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了解静定和超静定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系统平衡的计算方法;理解平面静定桁架内力计算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理论力学第五章

理论力学第五章

6
例1
如图所示起重杆A端用球形铰链固定在地面上,B端用绳 CB和DB拉住,连线CD平行于 x 轴。已知:CE=EB=DE,
=30,CDB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EBF=30 ,重物
P=10 kN,试求起重杆所受的压力和绳的拉力。
7
解: 取节点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 析如图。由空间汇交力系的平 衡方程有:
通过O点作任一轴Z,则:
mz (F )mz (Fxy )2OA'B'
由几何关系: OABcosg OA'B' 所以: 2OABcosg 2OA'B'
即: mO (F ) cosg mz (F )
[mO (F )]z mz (F )
定理: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这力
对于该轴的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通过该点轴之矩的关系18。
MO (mx (F ))2 (my (F ))2 (mz (F ))2
所以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X 0,mx (F )0 Y 0,my (F )0
还有四矩式,五矩式和六矩式, 同时各有一定限制条件。
Z 0,mz (F )0
29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X 0 Y 0 Z 0
因为各力线都汇交于一点,各轴都通过 该点,故各力矩方程都成为了恒等式。
g
O
q
Fxy
大小: F F
作用点:在物体的哪点就是哪点 方向:
由、、g三个方向角确定
2
2、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 由图可知:
X Fcos, Y Fcos , Z Fcosg
3
3、力沿坐标轴分解:
若以 Fx ,Fy ,Fz 表示力沿直角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研充时HI按* Et3 : Al平術汇空宦歼b交料川的钓痕力耳处通it点心方自即阳b陌示.Ik帑标条C T■Ell平胡理论咼SA t=€.F-"K3=0⑴已暂F兰5 ODD N .棗与撑祎自虫不计匚求BC'ffK内力及铁员的反力。

解该系统曼力如图(訂, 三力匸交于艰0・苴封訥的力三角膠如图冷人祥得屉二5OOON』仏二疔000 W如曲日所m - I刖架的点釦乍门木平力只刷噓浪就不if求支屎儿D的约2-2%="F2-3铰链4杆机构CABD的CD边固定,在铰链A、B处有力F i, F2作用,如图所示。

该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不计杆自重。

求力F i与F2的关系。

心)何y已扣两伦备車P A ^P L •处于T 册状态,杆電 不比求I )若片=丹=巴 角e -?2)若 P A - 300 B = 0血=?ffi 八5两轮受力分别如图示■对A 辂育SX = 0* F 刚 cEjedO* — F\g oos$ = 0 SY 二 0aF sx tin60T - F 屈 sinfl - P A = tj对 B 轮育 SX ■0, Fn ooa? - F,\&8^3(/ = 0 IV = 0. F rw sinff 下 F 斶 anJO* - P n =(1)四牛封程嬴立求AL 爾<3-30*(2)把拧-0\F A - 300 M 代入方社,联立解筹P fl = 100 N2-5如图2-10所示,刚架上作用力F 。

试分别计算力F解 M A (F) = -FbcoseM s [F) - -Fb cos0 + FosinB二F(osiii0-bcos0)况下支座A 和B 的约束力。

2-6已知梁AB 上作用1力偶,力偶矩为M ,梁长为I ,梁重不计。

求在图 a, b, c 三种情2-4解⑴柠点掐坐WAS 力如囲 归所示"H3平祈刖论咼=0,cosl5° + F 1C osS0e =0. F ..=*92g节点瓦腿标歴覺力如国所小*血丫轉理论得2S -F^ ccs 30fr -f ; cosW )0 =0^=-^=—^— = 1.553^ F 、:- 0.644对点A 和B 的力矩。

第一学期《理论力学B》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理论力学B》考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理论力学B 》考试试题A课程号:63125204考试方式:闭卷使用专业、年级:土木08,材料08等任课教师:顾永强,苏利亚,闫鑫,侯先芹考试时间:备 注:所有题目需在答题纸上作答一、判断正误(正确用√,错误用×)(共4题,每题2分,共8分)1. 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为零。

( )2. 刚体平行移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轨迹只能是直线。

( )3. 作用于质点上的力越大,质点的运动速度越高。

( )4. 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则系统中每个质点的动量必为零。

( )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4分,共20分)1. 已知图1示正方体边长为a, 在右侧面作用已知 力F ,如图所示,则力F 对x 轴的力矩为 , 对z 轴的力矩为 。

2. 图2中,均质细长杆件的动量大小为 , 方向为 。

3.如图3,AB 杆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 为M ,杆长为l ,杆重不计,则支座B 处 的约束力大小为 ,方向为 。

4.物块受力如图4,已知G=200N ,F P =80N ,物块与 固定面的静摩擦因数f s =0.5,则物块与固定面间的 摩擦力大小为 。

5. 如图5,已知轮半径为R ,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 轮心C 的速度为v ,则轮的角速度ω= 。

三、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1.一点作匀速曲线运动,则对点的切向加速度t a 和法向加速度n a 描述正确的是( )。

A.0=t a ,0=n aB. 0=t a ,0≠n aC.0≠t a ,0=n aD. 0≠t a ,0≠n a2. 如图6所示,OA 杆在铅垂面内绕O 点旋转,A 端为铰链,杆AB 始终保持铅垂,B 端为放置工件的框架,则对B 端工件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工件轨迹为圆周,速度垂直向上;B. 工件轨迹为直线,速度垂直向上;C. 工件轨迹为圆周,速度垂直与OA 杆;D. 工件轨迹为直线,速度垂直与OA 杆3.如图7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个三棱柱A ,在学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图1图2图4图6图3_____订线………………图5其斜面上又放置一个三棱柱B ,初始时系统静止, 不计各处摩擦,则当三棱柱B 沿斜面下滑时,三 棱柱A 的运动情况为( )。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章点的运动学习题解答解析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章点的运动学习题解答解析

习 题5-1 如图5-13所示,偏心轮半径为R ,绕轴O 转动,转角t ωϕ=(ω为常量),偏心距e OC =,偏心轮带动顶杆AB 沿铅垂直线作往复运动。

试求顶杆的运动方程和速度。

图5-13)(cos )sin(222t e R t e y ωω-+=)(cos 2)2sin()[cos(222t e R t e t e yv ωωωω-+==5-2 梯子的一端A 放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B 靠在竖直的墙上,如图5-14所示。

梯子保持在竖直平面内沿墙滑下。

已知点A 的速度为常值v 0,M 为梯子上的一点,设MA = l ,MB = h 。

试求当梯子与墙的夹角为θ时,试点M 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图5-14A M x hl hh x +==θsin θcos l y M = 0cos v h l h x h l h h xA M +=+== θθ 得 θθcos )(0h l v +=θθθθθt a n)(c o s )(s i n s i n 00h l lv h l v l l yM +-=+⨯-=-= 0=M xθθθθθ322002020cos )(cos )(sec )(sec )(h l lv h l v h l lv h l lv y M +-=+⨯+-=+-=θ3220cos )(h l lv a M+=5-3 已知杆OA 与铅直线夹角6/πt =ϕ(以 rad 计,t 以s 计),小环M 套在杆OA 、CD 上,如图5-15所示。

铰O至水平杆CD 的距离h =400 mm 。

试求t = 1 s 时,小环M 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5-15ϕtan h x M = ϕϕϕ22sec 6π400sec ⨯== h xM ϕϕϕϕϕϕϕs i n s e c 9π200s i n s e c 6π3π400)s i n s e c 2(6π4003233=⨯⨯=⨯⨯= M x当s 1=t 时6π=ϕmm/s 3.2799π800346π400)6π(sec 6π4002==⨯==Mv 223232mm/s 8.168327π80021)32(9π200)6πsin()6π(sec 9π200==⨯⨯=⨯⨯=Ma5-4 点M 以匀速u 在直管OA 内运动,直管OA 又按t ωϕ=规律绕O 转动,如图5-16所示。

理论力学B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实验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02.实验中心名称:力学实验中心03.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04.课程代码:412103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07.课程学时:60学时,其中含实验4学时08.课程学分:409.面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 .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某些力学实际问题,尤其是通过实验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力学测量的实验方法,为以后解决力学研究中的实验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参观实物、实验演示,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锻炼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展示《理论力学》的工程意义和工程应用;使学生掌握称重法测量物体重心(质心),了解动、静摩擦系数测定的实脸原理和方法,了解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三线摆测量非均质几何非对称物体的转动惯量。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所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念,可以使学生接受到基本实险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1)掌握称重法测量物体重心(质心);(2)了解动、静摩擦系数测定的实验原理方法;(3)了解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三线摆测量非均质几何非对称物体的转动惯量。

(4)具有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2 .开设实验项目13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1]黎晓鹰,吴宏,《理论力学实验指导书》,自编,2006.0814 .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的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为4学时,占总学时的6%。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教材,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和仪器的使用等,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5%。

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确定,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理论力学答案第五章

理论力学答案第五章

《理论力学》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习题5-5解: 设当线段AB 水平时套管A 所处的位置为原点,则根据几何关系,222l x AB +=套管A 的运动方程可以写为:22l AB x -=因此,套管A 的速度dtdABx l x dt dABl AB ABdtdx v 2222+=-==由于绳索以等速拉下时,线段AB 缩短,故0v dtdAB=-,所以 022v xl x v +-=(即方向向上)相应地,套管A 的加速度32202220x l v x dt dx l x dt dAB x v dt dv a -=⎪⎪⎪⎪⎭⎫ ⎝⎛+--== (即方向向上)答:套管A 的速度和加速度与距离x 的关系分别为:022v xl x v +-=和3220xlv a -=。

习题5-10解:由于动点M 的切向加速度与速度均沿切线方向τ,根据题意: ()βτcos ,cos ==aaa t22n t a a a +=所以动点M 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66.82310cos =⨯==βa a t (m/s 2)566.8102222=-=-=t n a a a (m/s 2)又动点M 的速度为j i v34+=,所以53422=+=v (m/s)根据关系式ρ2v a n =我们有:55522===n a v ρ(m)答:轨迹在动点密切面内的曲率半径为5m 、切向加速度为8.66m/s 2。

习题5-11解:根据题意,小环M 的运动方程可以写做:22x vty pvt⎧=⎨=⎩ 所以小环M 的速度:22x yv x v pv p v y v x pvt ⎧==⎪⎪⎨⎪===⎪⎩2212M x y pv v v v x=+=+小环M 的加速度:202x x y y a v v p a v x x⎧==⎪⎪⎨⎪==-⎪⎩22M y v p a a xx==-答:小环M 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2p v x +和22v p xx-。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31012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72 讲课:7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武器发射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对工程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的技术基础课。

是许多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立力学模型(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的方法以及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原理;掌握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把一些简单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使学生掌握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应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绪论说明理论力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简要介绍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构成以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2.静力学(1)力、刚体、平衡等概念只需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讲述。

静力学公理要系统地讲述,并在以后各章的理论推导中反复应用,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正确的选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关键,必须充分强调并安排足够的练习。

关于约束,开始可先讲一些基本类型及约束力的特征,以后逐步增加约束类型并在适当的地方作出归纳总结。

理论力学-第五章

理论力学-第五章
PS f'ct(fg)Q ct(3g 0.4 0 15 )200 50(N 0)0
精品文档
31
[练习1] 已知:Q=10N, f '动 =0.1 f 静 =0.2 求:P=1 N; 2N, 3N 时摩擦力F?
解: F m afx 静 N 0 .2 1 0 2 N
P 1 N 时 ,由 X 0 ,F P 1 N (没动,F 等于外力)
精品文档
7
三、摩擦角:
①定义:当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ax 时其全反力
与法线的夹角 m 叫做摩擦角。
②计算:


tgmFN maxfN Nf
请 看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9
四、自锁
①定义:当物体依靠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的摩擦 力 与正
压力(即全反力),自己把自己卡 紧,不会松开 (无论外力多大),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N'=N
d
M N
'
M dN 'dN
dd
从图中看出,滚阻力偶M的力偶臂正是d(滚阻系
数),所以,d 具有长度量纲。
由于滚阻系数很小,所以在工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滚阻力
偶不计,即滚动摩擦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23
第四章 《摩擦》习题课
本章小结 一、概念: 1、摩擦力----是一种切向约束反力,方向总是
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由 X 0 ,R co ) s R 1 c ( o 0
由二力平衡条 :R件 R1
, 2 又tg0.1f , tg10.15043' 211026' (极限状)态 即当211026'时能自锁
精品文档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B》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B》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内容分为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主要研究力的基本性质,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及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包括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包括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刚体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方程;刚体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动能、势能,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约束,自由度,虚位移原理,振动基本理论。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角速度矢和角加速度矢,用矢积表示
转动刚体上的点的速度、加速度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⑶ 点的合成运动
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⑷ 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的平面运动方程
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动
平面图形上的各点的速度、基点法、速度投影法
⑶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功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⑷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⑸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求解有关的问题。
⑹掌握惯性力的要领,掌握刚体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简化结果的计算。达朗伯原理(动静法)的应用。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2018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动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
§ 3 复合运动
§ 3.1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复合运动的概念
y’ y x’
小车直线水平移动 重物上下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 相对运动 绝对运动 牵连运动 相对运动 绝对运动
x
重物对地面作曲线运动 圆盘定轴转动
y’ x’
小球沿槽直线运动 从地面观察小球作螺旋运动
y
x
绝对运动可分解为牵连运动 动点 点 动系 刚体 定系 和相对运动。也提出一种研 究方法,将复杂的运动分解 相对运动 牵连运动 点 为简单的基本运动来研究, 绝对运动 关键是动点和动系的选取。
(复合运动)
3. 复合运动---- 研究对象的绝对运动可分解为相对运
§ 3 复合运动
§ 3.1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研究对象----点M的运动(动点M)---- 与选取的参考
空间有关 1. 固定参考空间(定系)----常与地球固连 绝对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定系的运动 2. 运动参考空间(动系)----常固连于相对地球作平
面运动(平动、定轴转动、一般平面运动)的刚体上
(2)两部件在接触点未固结在一起,有相对运动
----该接触点实际为两个物质点,这两点的轨
迹、速度、加速度一般不完全相同。
----应用本章复合运动的知识求解
O
A点——唯一,既是杆OA上的 点,又是杆AB上的点 A B
A'
A A点
OA杆上的点A
顶板上的点A'
O

A C' C CM B
CM
CM
环上的点C ——环上的一个固定点。 某瞬 杆上的点C' ——杆上的一个固定点。 时的 环与杆的交点CM ——既非环上的固定点, 点C 也非杆上的固定点! 可视为同时套在杆与环 上的另一个小环。
动与牵连运动的合成
绝对运动
4. 复合运动 的实例
相对运动 + 牵连运动
5. 本章的研究内容
工程机构各部件之间运动的传递通常是通过相互 间的接触点完成的。接触点主要有两种: (1)两部件在接触点固结在一起,无相对运动 ----该接触点有惟一的轨迹、速度、加速度。 ----可用§2刚体平面运动的知识求解
1 . 动点的运动方程
M
研究对象:动点M
定系:参考点O,直角坐标系OXi
xe2 xi2
x i3
xe3
O’
动系:参考点O’,直角坐标系O’Xe 动点M的绝对运动
动点M的相对运动
O
xe1 xi
1
动系原点的牵连运动

r (t ) rO (t ) r (t )
r r (t ) r (t ) r rO rO (t )
(3.3)
2. 动点的速度、加速度 动点M的绝对速度
M
xi3
dr va dt
xe3
O’
(3.4)
O
xe2 x i2
xe1
x i1 dva (3.5) 动点M的绝对加速度 a a dt ~ dr 动点M的相对速度 vr (3.6) dt ~ d vr (3.7) 动点M的相对加速度 ar dt

30o
解:(1)动点、动系
ve
v
v v e vr
动点:车;动系:荡船
(2)对动点写出速度合成关系 (3)解矢量方程
va ve vr
ve l
18.07o
vr 14.51m / s
例题:荡船如图,O1A=O2B=l=3m,O1O2=AB, =3rad/s,小车速度v=6m/s, 求荡船相对于小 车的速度?
关于牵连点的实例:
动点:滑块M,动系:固连于摇杆 任意瞬时的牵连点为m
利用复合运动求解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步骤 (1)选择适当的动点与动系 同一题目,动点、动系的选择不唯一。 动点的选择 ----两部件之间的接触点(明确指明是 哪个部件上的点)
动系的选择----注意: a.动点对动系一定要有相对运动 b.相对运动的轨迹要清楚
动点相对速度
va vO vr e r 故 记动点牵连速度为 ve vO e r
则(3.15)变为 速度合成定理
(3.15)
(3.16) (3.17)
va ve vr
牵连速度的物理意义:
m M
x i3
(2)分析动点的绝对运动轨迹、相对运动轨迹及动系
相对于定系的牵连运动 (3)对动点写出速度合成关系 va ve vr 分析各速度矢量的方向、大小,求解矢量方程
例题:荡船如图,O1A=O2B=l=3m,O1O2=AB, =3rad/s,小车速度v=6m/s, 求小车相对于荡 船的速度?
(3.3) dr
drO x i1 vO 动系参考点的绝对速度 dt dr 而 为相对矢径的绝对导数,根据(3.1)式,有
dt
dr va dt
动点绝对速度
~ dr dr e r vr e r dt dt
6. 本章研究的关键
解题之前必须明确:
(1)研究对象 ----动点是哪个刚体上的哪一点?
(2)参考系 定系:固连大地
动系:与哪个运动的物体固连
(3)动点的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各为如何?
§ 3.2 变矢量的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
变矢量 a (t ) ——大小、方向随时间 t
变化的矢量
变矢量的时间变化率(导数)与参考空间有关
a (t )
O’ O
~ a (t t ) aa a ) ae (t
a (t )
d
动系 t 时刻 定系
O
定系
定系中,矢量的变化为绝对变化即绝对增量 a ,绝对微分 da ~ ~ 动系中,矢量的变化为相对变化即相对增量 a ,相对微分 d a
~ da d a d a (t ) dt dt dt ~ da d a 即 e a (3.1) dt dt
特例:当动系相对于定系的牵连运动
~ da da 当e=0 时 dt dt
为平动时,有e=0,故:
(3.2)
§ 3.3 点的复合运动的分析法求解
r
xe 3
r
O’
O
rO
xe2 x i2
动系中该瞬时与动点M重合 的点m(牵连点)相对于定 系的绝对速度 动系(也是一个刚体)上牵连点m 与参考点O’的两点速度关系即为
xe1
vm vO vmO
xi
1
ve vO e Om vO e r
§3.4 点的复合运动的矢量法求解
1. 速度合成定理 动点M,定系O,动系O’
M
xi
3
r
xe3
r
由运动方程关系r (t ) rO (t ) r (t )
两边求绝对导数
xe2 x i2
O’
O
rO
xe1
根据速度的定义有
dr drO dt dt dt
~ 从图中可知 a a ae
t +t 时刻动系相对定系转过d
其中ae 为 a (t ) 大小不变,仅
方向随动系改变时的变化
~ ~ 故 da d a dae d a d a 故有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之间的关系
d 其中 e 为t 时刻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角速度矢量 dt

30
o
va
解:(1)动点、动系
v v a vr
v
动点:荡船上一点;动系:车
(2)对动点写出速度合成关系 (3)解矢量方程
va ve vr
va l
18.07o
vr 14.51m /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