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开课)

合集下载

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国家分裂与统一、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等内容。

在近五年高考中的命题率较高,所占分值一般在20分以内。

1、了解历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及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掌握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史实,归纳在国家分裂中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的因素。

3、归纳重大历史人物的活动,并对其作客观公正地评价。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秦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由皇帝总揽军、政、财一切大权,官吏由皇帝任免。

朝②建立中央行政机构:丞相、御使大夫、太尉。

建③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立④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有深远的影响。

两汉①剌史制度:汉武帝时,建立了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东汉时,改剌史为“州牧”,执掌军政大权。

巩固②汉初,郡县和封国制并存。

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③察举制:推行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

隋唐①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确立。

唐太宗时,明确划分职权。

此后历朝沿袭。

完善②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专①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兵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制院与统军将帅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选地方精主壮之士入禁军;目的:“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守内虚外”。

义北②集中行政权:特点:分化事权。

中宋分割宰相的权力。

央加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使之相互牵制。

集强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

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权④科举制的发展。

制元朝①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度发展②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对后世有影响。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空前提高皇权。

明②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行三司分权。

朝③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

强④制定《大明律》。

增加经济立法,“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化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皇权,监察官民。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论归纳】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联
——传承与创新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1、含义: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 以后的“官”则 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 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 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 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主张“主 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 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 皇帝独尊 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
”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2、特点: (1)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2)权力运作:以皇权为中心。 (3)权力机构:各机构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 (4)收入来源:实行俸禄制。 (5)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形式产生。
3、意义: (1)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3)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古代思想与教育发展。 (4)社会观念:对形成官本位的社会观念、官僚主义的作风产 生影响。
(3)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③充分体现“家天下”;

高三历史课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高三历史课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政治方面
2、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度。 3、选官制度:察举制度。 (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两汉巩固
2、经济方面:编户齐民(赋税、户籍双重 效用) 3、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儒学核心:“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
(2000年全国高考题)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 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 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 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 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 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 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①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凡行政、军事、经 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②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使大夫、太尉, 三公以下设九卿。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 君主专制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⑤参照六国律令,制订《秦律》,通行全国。
形成原因分析
1、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为这一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2、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3、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发展演变过程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2)秦朝正式建立。 (3)西汉巩固。 (4)隋唐完善。 (5)北宋加强。 (6)元朝新发展 (7)明清达到顶峰。
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 者 韩非子 主张建立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 中。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 发展的潮流,后按田亩纳税。 ②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上币是黄金; (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上币是黄金;下币是 ③统一货币。 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即“半两钱”。) 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半两钱” ④统一车轨、驰道。

专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二、专题复习历史线索1、纵横联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历程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县制,法家思想。

②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郡县制。

③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隋唐完善:合并州县,增加宰相人数,科举制⑤宋元加强:行省制度⑥明清强化: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八股取士。

清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⑦废除:辛亥革命3)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制度、郡县制度)、科举制等;3、世界历史上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近代)三、真题回放: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最主要是指()A.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B.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C.创立皇帝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揭示了秦始皇()A.推行郡县制的原因B.统一度量衡的作用C.建中央集权的影响D.修长城的历史意义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极端、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 D 儒家思想问题4、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5、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项羽B.张骞C.蔡伦D.华佗6、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7、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A.靖难之役B.雅克萨之战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8、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与发展》高考典例剖析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与发展》高考典例剖析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2018年春季学期望谟民族中学历史组公开课
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发展
高考典例剖析
主讲:刘秀祥
2018年3月23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8年春季学期望谟民族中学历史组公开课
高考考纲要求
1、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2、列举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演变的趋势 3、了解明朝内阁与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
高考真题典例剖析
视角1 历史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中 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君主通过调整中央机构与地方管理 体制、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吏、改革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及加强思 想控制等方式,导致了两大演变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 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 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8年春季学期望谟民族中学历史组公开课
【解读】斯塔夫里阿诺斯一方面认为科举制促进了中国官僚体 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另一方面,科举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8年春季学期望谟民族中学历史组公开课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8年春季学期望谟民族中学历史组公开课
【考题3】 (2016·课标全国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 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 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县级行政区最具有稳定性
三级制是历代政区的层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轨迹
先秦(西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依据 战国、秦汉、初 军功爵制 依据
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什么变化?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世卿世禄制被 打破。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
特点 自下而上 察举制 西汉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
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审 议 机 构 审 议 封 驳
国 家 工 程 建 设 理要 执 日政 行 常令 国 事, 家 务处 重
执行 行政 机中 构枢
礼 仪 制 度 科 举 户 籍 赋 税 土 地
草 拟 诏 令
决 策 机 构
官 吏 考 核 任 免
刑 法
军 政
宋朝 ——二府三司制
皇帝
最高行政机构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不断发展
一、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之争)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朝
西汉 ——中外朝制度 皇 帝 外朝 丞 相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中(内)朝 尚 书 令 侍 中
执行机构
常 侍
皇帝亲信近臣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汉朝
东汉
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 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特点:有继承又有发展 程度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
7.中枢权力机构演变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什 么? 其发展趋势怎样?
焦点问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相,皇权 不断加强。
8.中国封建社会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何特点? 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特点: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微课课件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

微课课件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

3、北宋: 趋势
进一步加强
措施: ①军事:收兵权,编禁军; ②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
皇 帝
皇权独尊
(相权一分为三)
中书省
(决策)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六 部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 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 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
2、隋唐: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3、宋朝: 4、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 5、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形成 6、清朝: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特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D ) A、“推恩令”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2、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B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A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政权) (军权)(财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央集权制度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区别
张掖市第二中学
王海鹏
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1、汉朝: 2、唐朝: 3、北宋: 4、元朝: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总复习PPT课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总复习PPT课件

秦 汉 隋唐 宋
郡县制 郡国制,设刺史 郡县制,藩镇(节度使) 郡县制,通判、文臣做地方官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收实权、制钱谷)
有效的解决了地方和中央分权的斗争,使地方再没有 能力威胁中央。
皇权和相权相争 秦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丞相位高权重
西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形成尚书台—— 以丞相为核心的外 朝权势丧失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总复习
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按 时间线索是怎么样的顺序?
春秋


西周
东周
战国

隋 宋
西汉
唐 元 明
魏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存在哪两对矛盾?
中央和地方
皇权和相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其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要 确保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到中央,而集中到中 央的权力必须确保集中在皇帝手中。 自秦至清这个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着两个方 面(即两对基本矛盾)进行:一是地方权力 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权力集中到中央由 谁来专断独裁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
1、秦朝: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西汉:巩固制度(汉景帝、汉武帝解决王国割据问 题,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皇权高度膨胀。
(三)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如:秦朝、清朝前期维 护国家统一。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 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如秦朝修筑 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 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
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如秦朝暴政。 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 文化。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 字狱”。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如明清时期。
课堂小结 (1)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及特点。
(2)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历程。(重点)
2.建立于秦朝:
政治: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设郡、县二级行政机构。
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经济文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 币、度量衡。 民族关系:修长城,抵御匈奴。
3.巩固于西汉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的势 力;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民族关系: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巩固边远地区统治。
专题一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金坛市西岗中学
黄静
(一)概况
中央集权制:
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 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制度。
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战国形成
秦朝建立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元加强
明清强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8.中央集权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有何启发?
• 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中制, 防止个人独裁专断。 • 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开放的 力度和经济的发展。 • 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体恤 民情、人文关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 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 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 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据材料一,概括 “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 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 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 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 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为例,论证材料二中 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要求:层次分明;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隋唐 (完善)
宋元 (加强、发 展) 明 (强化)
三省六部制
参知政事,枢密 地方上的行政、军事、 院,三司使(宋) 财政收归中央(宋) 行省制(元) 废丞相,权分六 部,设内阁,太 监牵制设 废行省设三司
科举制
八股取士
清(顶峰)
军机处
密折制
文字狱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兴衰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的两大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中外朝制度
皇帝
决 策 机 构
尚侍常 书中侍 令
中朝
御丞 太 史 相尉 大 夫
执 行 机 构
外朝
特点:相权被一分为二
唐:三省六部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凡军国大事,必 门下省审议复奏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由中书省决策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 制约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 度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 等,)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 治的需要。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 皇帝不代表社会)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 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 坏。
⑤互迁制 4、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5、行省设置的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朝 代 地方行政机构
秦朝 汉初 汉中后期 唐 宋 元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落实基础
1、皇帝制度的由来、特点、本质。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
4、监察制度的演变史实。
5、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 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 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 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于万世,传之无穷。”
2012级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 级历史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基本概念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
专制主义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表现:皇权的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表现:皇权的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 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 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 , 是亦汉九卿之遗 意也。 分大都府为五, 而征调隶于兵部。 意也 。 分大都府为五 , 而征调隶于兵部 。 外设都、 按三司, 分隶兵刑钱谷, 外设都 、 布 、 按三司 , 分隶兵刑钱谷 , 其 考核则听于府、 考核则听于府、部。”
拓展练习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6、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 所以无论巨细, 理,……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 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 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 从无旁落, 摘自《 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摘自 东华录》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2.试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国封建 . 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评价。 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评价。

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题复习

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题复习

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题复习主题内容认知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古代社会最典型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主题内容范围: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其他政治制度。

主题复习目标: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主题知识概要:◎著名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2)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典型的上层建筑形式。

(3)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5)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

(6)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制度。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君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起了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的大一统,从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5)北宋加强。

特别是采取措施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6)元朝新发展。

主要是在对地方行政管理方面得到了发展。

(7)明清达到顶峰。

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

考点详情例析〔例1〕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分析〕2002年上海高考题。

考查秦朝官制,要求准确掌握郡一级官吏的职责。

〔答案〕D〔例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分析〕2000年全国高考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14/15
5.(年洛阳高三统考)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东方文 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 已经有中国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成份聚合、集中起 来,提升到权力顶峰。”符合上述观点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深入加强 D.创建三公九卿制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解。依据 题干提供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周时已经有”,到秦朝 时“集中起来,提升到权力顶峰”,应为了解为周期分封 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正确选项是A。
4/15
3.形成原因 (1)经济基础: 封建小农经济(含有分散性),需要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 (2)政治前提: 地主阶级建立统一国家政权并需要中央集 权维护其利益。 (3)理论基础: 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理论。 (4)历史背景: 周王室衰微造成春秋战国大混乱历史教训。 (5)地理原因: 中国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促成其形成。 4.特点: 皇权至上标准。帝位终生制和皇位世袭制;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议 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宣扬“君权神授”; 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12/15
4. (年海安高级中学测试)下列图是古代帝王家庙 布局图,普通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 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相 关( )


昭庙 昭庙 昭庙
西方 祖庙
东方
穆庙 穆庙 穆庙
南方Βιβλιοθήκη A. 君主专制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13/15
解析: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辈次排 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之左方, 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 称“穆”。以周代天子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 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 左方;三穆位于大祖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 长幼次序、亲疏远近。 答案: C

【公开课课件】必修一: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公开课课件】必修一: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颁布严苛的秦律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 “赭(zhe)衣塞路(秦时罪 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囹圄 (linɡ yu)成市(监狱像市场 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 叛之。”
请绘制中央
集权制度内容的
皇帝制度
示意图
中 央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集 地方制度 权
郡县制
制 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大一统的实现
思考:大一统实现之前(春秋战国时期) 的社会状况如何?结合课本,简要回答。
A.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经常发生
B.争霸兼并战争纷起 C.各国进行变法或改革 你能为这个时期设计一个时代主题吗? 时代主题: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
1、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动动脑:“皇帝”这个称 号是怎么来的呢?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皇数位,二世世袭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皇,权皆至决上于上”
材料3: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2)中央与地方官制提高了行政效 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3)初步确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基础,推动了秦朝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
4)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 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1、秦王赢政把“皇帝”作为自己名号的主要 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 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秦的统一
• 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 本特征是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5.(2015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 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 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 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பைடு நூலகம்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C
2.(2017 扬州期末)陈旭麓说“自 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 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 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 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 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1)政治: 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凝聚力 (2)经济: 促进封建经济交流、发展 (3)思想: 文化延续、文明传承 2、消极: 压制地方活力……
材料二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 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 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 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传 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阅读材料三分析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及影响。
职责: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影响: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 制加强。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央行政制度演变围绕的 主要矛盾是什么?其演变的内在用意是什么? 君权和相权。 强化君权。
—摘编自《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宁可《文史
1、经济: 封建经济产生、发展 哲》2009.1 2、政治: 地主阶级统治 3、思想: 法家思想、儒家思想

高考复习资料:必考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高考复习资料:必考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高考复习资料:必考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复习资料:必考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必考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产生及维持的原因(1)理论基础: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2)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4)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2,演变过程(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主张.②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④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注意:秦始皇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历史影响)(3)巩固——西汉:①内容:实行刺史制度;西汉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②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4)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和科举制(选官制度),唐朝继承并完备,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其特点是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做官,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还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军制).②特点:用分权(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三省六部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5)加强——北宋:①内容: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集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②特点:强干弱枝,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注意: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积极和消极影响)(6)新发展——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7)强化(或顶峰)——明清:①明初调整中央官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提高;调整地方官制,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充分体现君主的专制意志;设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专制主义强化的极端表现);采取八股取士.明特点: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②前清沿用明制,雍正时增设军机处,使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臣遇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三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 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 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 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问题二:
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一个“焚书坑儒”,一 个却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释疑:
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①秦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一些儒生攻击郡县 制度,儒家思想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所以秦始皇 “焚书坑儒”。 ②西汉武帝时,一度泛起的分封势力被铲除,需要以思想上的统 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咤
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
废丞相,权分六部
跪受笔录;

设锦衣卫、八股取士
2. 材料二中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什么影响?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着,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 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发展的影响。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 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基本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专制主义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中央集权 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
地方拥有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
三、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两对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趋势一: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矛盾基本解决是明太祖 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 趋势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分封——郡县——行省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图左)最初的宰相还是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 而论道” ,(图中)但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宰相 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图右)而当皇帝高度集权的 时候,宰相只能“跪奏笔录”了。
理论上:法家 韩非子 ; 实践上:商鞅变法 2.建立于秦朝(七上P57) 秦始皇: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于西汉(七上P68) 完善于宋元(七下P67) 汉武帝:“大一统” ; 元朝:行省制度 4.强化于明清(七下P88 , P100)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问题一:嬴政统一六国后......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 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分封制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三种地方机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一、是秦朝皇帝制度、三公制和郡县制; 四个重点: 二、是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三、是行省制度;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五个关键人物: 韩非、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和 雍正帝。
1.秦始皇、汉武帝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在 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极端、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 儒家思想问题 2.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 200多个报告, 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 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由皇帝选 调亲信大臣组成,这一机构是( ) A.布政司 B.按察司 C.都司 D军机处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 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材料一 隋唐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 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经济空前繁荣等。边疆少数 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 往出项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文化辉煌灿烂。 材料二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明史·邢法志》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 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中古史 “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以钳制知识 分子的一种手段。” ------中古史
思考: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首领产生 方式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和影响
盛行于奴隶社会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诸侯王位世袭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史料补充 七国之乱:汉初,高祖刘邦陆续分封了九个诸 侯国,之后诸侯王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 ,最终 (七国之乱) 于汉景帝时爆发了叛乱。(汉武帝如何解决?)
元朝的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 中书省 ),在地方设( 行省 )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 行省 ),设三司。 在中央,废除( 丞相 ),权分( 六部 )。 2、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3、思想上实行( 八股取士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清朝君权的强化: 1.雍正帝,设( 军机处 ),标志着君权的进一步强化。 2.思想文化上,大兴( 文字狱 )。
秦始皇 政治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 国的势力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思想 文化 军事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
反击匈奴、万里长城 统一岭南、修建灵渠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专制主义
皇帝
太尉 丞相 郡 御史 大夫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知识脉络
战国
秦 西汉 隋唐 宋元
萌芽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 演变 过程
明清
顶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1.萌芽于战国时期(七上P49 , P38)
三、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时期,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 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 材料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叛乱的 事件。如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末年的藩镇割 据问题;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 乱”。 请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着哪两对 矛盾?矛盾的斗争结果反应出了什么趋势?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 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 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 进步。
小结
一条主线: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四、专制主义Fra bibliotek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 作用为主。
积极作用: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稳定的政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建设;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
材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材料一说明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外还采取了什 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