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1

合集下载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2)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0002)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1目的要求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

2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

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

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和q-,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t+=q+/Q t-=q-/Q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读取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体积,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Cu2+和SO42-的量。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

可算出t+和t-。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Cu电极。

其中放CuSO4溶液。

通电时,溶液中的Cu2+在阴极上发生还原析出Cu,而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生成Cu2+。

对于阳极,通电时一方面阳极区有Cu2+迁移出,另一方面电极上Cu溶解生成Cu2+,因而有式中表示迁移出阳极区或迁入阴极区的Cu2+的量,m m 表示通电前阳极区或阴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阴极区所含Cu2+的量。

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溶解(转变为Cu2+)的量,也等于铜电量计阴极上Cu2+析出Cu的量,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p p 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思考题
• 1.通过电量计阴极的电流密度为什么不 能太大? • 2.通过电前后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改变, 须重做实验,为什么? • 3.0.1mol.L-1KCl和0.1 mol.L-1NaCl中的 0.1mol.L-1KCl和 mol.L-1NaCl中的 Cl-迁移数是否相同? Cl-
进行实验
电解过程
用铜电量计测定通过溶液的电量。接通电源,在电镀液电流密度 为10mA/cm2的条件下电镀30分钟左右。取出铜片用蒸馏水洗净, 10mA/cm2的条件下电镀30分钟左右。取出铜片用蒸馏水洗净, 再浸入乙醇溶液中片刻,取出用电吹风吹干并称其重量(W1)。 再浸入乙醇溶液中片刻,取出用电吹风吹干并称其重量(W1)。
• 接通电源,按下“稳流”按键,“稳流mA”指 接通电源,按下“稳流”按键,“稳流mA” 示灯亮,调节电流强度为10mA,连续通电 示灯亮,调节电流强度为10mA,连续通电 60min后切断电源。停止通电后,以免扩散, 60min后切断电源。停止通电后,以免扩散, 迅速取阴、阳极区溶液以备称重、滴定。取出 阴极铜片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乙醇溶液中片 刻,取出用吹风吹干并称其重量(W2)。 刻,取出用吹风吹干并称其重量(W2)。
解前后浓度变化很小。
结束试验
• 记录并处理试验数据
• 清洗迁移数管及其他仪器,将锥形瓶洗净后放 入烘箱干燥,将实验仪器归位
附1:离子迁移数测定仪使用说明 :
• • • 将“输出调节”旋扭反时针旋到底。“输 输出调节”旋扭反时针旋到底。“ 出”端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 稳定电流:按下“稳流”按键,“ 稳定电流:按下“稳流”按键,“稳流 mA”指示灯亮,此时仪器工作在稳流状态。 mA” 待测定装置全部连接好后,按下电源开关, 数显表全亮。顺时针缓慢调节“输出调节” 数显表全亮。顺时针缓慢调节“输出调节” 旋扭至所需的实验电流值即可。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PPT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PPT

物理化学1.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2.如何求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3.如何求离子迁移的物质的量?4.当电极为惰性电极或消耗性电极时,分别如何进行物料衡算?离子的运动速率离子的电迁移率离子的迁移数Hittorf(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电动势法基本原理一电迁n n t B B ,离子 B 迁移的物质的量 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库仑计物料衡算实验装置二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在Hittorf 迁移管中,用Ag电极电解AgNO3水溶液,电解前,溶液中每 1kg 水中含 43.50mmol AgNO3。

实验后,串联在电路中的银库仑计上有0.723mmolAg析出。

据分析知,通电后阳极区含 23.14g 水和1.390mmol AgNO3。

试求Ag+和NO3-的离子迁移数。

0.723mmolAg电解前43.50mmol AgNO3/1kg 水 1.007mmolAgNO3电解后1.390mmol AgNO3例题A g A g e A g e A g阳极:阴极:++→++→1、n 电= 0.723mmol 2、求n 迁: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mmoln 007.114.23100050.43=⨯=前电解前mmoln 390.1=后电解后mmol340.0n -n n n =+=后电前迁3、求t +:470.0723.0340.0===+电迁n n t 4、求t -:530.0470.011=-=-=+-t t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迁电前后n n n n -+=阴极区铜离子:14(CuSO )159.62 g m olM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mol n 41-108771.1mol107.88g 20.0405g -⨯=⋅⨯=电mol mol g n 31107.064362.1591.1276g --⨯=⋅=前mol molg n 31106.947762.1591.1090g --⨯=⋅=后电迁前后n n n n -+=moln n n n 51011.7-⨯=-+=前电后迁0.382==+电迁n n t Cu 62.01224=-=+Cu SO t t Cue Cu =++22例题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铜电量计-+t t ,有变化吗?铂电极铂电极-+t t ,有变化吗?PPT 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 模板:/hangye/ 节日PPT 模板:/jieri/ PPT 素材下载:/sucai/PPT 背景图片:/beijing/ PPT 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 下载:/xiazai/ PPT 教程: /powerpoint/ Word 教程: /word/ Excel 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 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谢谢观看。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1目的要求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某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

2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

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

假设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和q-,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那么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t+=q+/Q t-=q-/Q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那么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异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用希托夫法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时,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读取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体积,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Cu2+和SO42-的量。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

可算出t+和t-。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Cu电极。

其中放CuSO4溶液。

通电时,溶液中的Cu2+在阴极上发生复原析出Cu,而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生成Cu2+。

对于阳极,通电时一方面阳极区有Cu2+迁移出,另一方面电极上Cu溶解生成Cu2+,因而有式中表示迁移出阳极区或迁入阴极区的Cu2+的量,m m 表示通电前阳极区或阴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阳极区所含Cu2+的量,表示通电后阴极区所含Cu2+的量。

表示通电时阳极上Cu溶解〔转变为Cu2+〕的量,也等于铜电量计阴极上Cu2+析出Cu的量,可以看出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p p 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_演示稿_3(精)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_演示稿_3(精)

电解前的操作
2.准备好迁移管
用少量0.05mol·L-1CuSO4溶液荡洗迁移管两次后,将 迁移管中充满0.05mol·L-1CuSO4溶液。
3.电解过程
(1)按图接好线路,通电; (2)保持电流在20 mA(稳流电解法); (3)通电1 小时后,停止通电。
电 解 后 的 操 作
4.分离中间溶液
或者对应总体积V水;
3.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tSO 2-或t Cu2+ ;再比较差别.
4
计算公式(一)
n n / 每克水 1 2+ 1Cu2+ Cu 2 阴极区 2 = / 每克水 w 水 + n析出 原始溶液
t
Cu2+
2n析出
t
希托夫法测定迁移数的实验装置图




1.准备工作 2.电解前的操作 3.电解后的操作 4.滴定溶液Cu2+浓度
准 备 工 作
1.准备铜库仑计
取出电极铜片在稀硝酸中稍微浸泡一下, 以除去表面的氧化层;
用蒸馏水冲洗,再用乙醇淋洗阴极铜片;
用电吹风等鼓风装置,将阴电极片吹干; 注:吹干时,温度不能太高,以免铜氧化。 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得w1 ,放回库仑计中。
希托夫(Hittorf)法 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方法 2.学习库仑计的使用原理及使用方法 3.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
预 习 要 求
1.明确迁移数的概念; 2.掌握希托夫法实验的验证原理; 3.了解铜库仑计的正确使用;



q+ + qaq- + q1+ a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使用库仑计测量电量。

3、加深对离子迁移现象的理解,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二、实验原理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

离子迁移数是指某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在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中所占的分数。

假设在一个含有正、负离子的溶液中通以电流,通过电量为 Q 时,正离子迁移的电量为 Q+,负离子迁移的电量为 Q,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t+ = Q+ / Qt = Q / Q且 t+ + t = 1本实验采用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的溶液浓度会发生变化,通过分析电解前后阴极区或阳极区电解质浓度的变化,结合通入的总电量,即可计算出离子的迁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直流稳压电源库仑计锥形瓶移液管分析天平滴定管2、试剂已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淀粉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将直流稳压电源、库仑计、电解池等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好。

2、配制溶液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并将其注入电解池中。

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流强度为一定值,进行电解。

记录电解时间和库仑计显示的电量。

4、溶液分析电解结束后,迅速取出阴极区的溶液,用碘量法测定其中铜离子的浓度。

5、计算根据电解前后阴极区铜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通过的总电量,计算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迁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电解前硫酸铜溶液的浓度:_____ mol/L电解时间:_____ s电流强度:_____ A库仑计显示的电量:_____ C电解后阴极区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_____ mol/L2、数据处理计算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物质的量:Q = I × t (其中 I 为电流强度,t 为电解时间)计算电解前后阴极区铜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Δn(Cu2+)=(C1C2) × V (其中 C1 为电解前浓度,C2 为电解后浓度,V 为阴极区溶液体积)计算铜离子迁移的物质的量:n(Cu2+)迁移=Δn(Cu2+)计算铜离子的迁移数:t(Cu2+)= n(Cu2+)迁移/ Q根据上述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实验测量结果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实验测量结果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实验测量结果先说一下实验的原理。

希托夫法其实有点像给不同的小孩比赛跑步。

你看,溶液中的离子不都得在电场里走嘛,有些离子走得特别快,像穿了滑板鞋似的,而有些则慢得像拿着大石头走路。

希托夫法通过电泳实验,测定出来不同离子的迁移数,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嘿,这个离子跑得特别快,那个离子要慢吞吞的。

”这玩意儿其实不难理解,背后讲的就是物理和电场作用下,离子行为的差异。

搞这个实验时,你得先准备好一些东西。

什么呀?玻璃管、电解质溶液,甚至一些电流表、安培计这些小家伙们也少不了。

听起来有点麻烦,但做下来就能明白了。

你得把电解质溶液放进那根玻璃管里,然后在两端加上电极,让电流通过。

你不光是要观察离子怎么在电场中“跑”,还得利用电流来分析它们的迁移速度。

是不是觉得这像在做实验里的马拉松比赛?其实也差不多。

说到测量结果呢,实验结束后,你会看到不同离子的迁移数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公式算出来。

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测定电流和电解质溶液浓度,再结合一些常数,你就能得到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数。

其实没那么神秘,换个说法,基本上就像你拿着计算器,配合实际测量数据,得出一个数字。

搞定了这些,你就能知道哪些离子跑得快,哪些跑得慢了。

实验过程中也有很多小插曲。

例如有时电流可能不稳定,或者溶液浓度配错了,结果出来差得离谱。

说实话,实验就是这么个不稳定的“老顽童”,它时不时就给你点小麻烦。

但正是这些麻烦,才让你对实验的过程产生更多的兴趣。

如果一切都顺利,谁不喜欢简单一点呢?但是挑战来的时候,也能激发你更多的好奇心。

不光是数据,实验里的观察同样让人有点小激动。

你发现,一些离子穿过溶液时,溶液的颜色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或者产生气泡什么的。

这些现象就像是给枯燥的实验加点“戏份”,让它不那么单调乏味。

搞实验时,你就会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感觉自己像个侦探,慢慢揭开一个个谜团。

搞这个实验,最后最关键的就是测定结果的精确度了。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三、仪器与试剂
• HTF-7B离子迁移数测定装置 迁移数管 1支; 铜电量计 1套; 直流 稳压电源 1台; • 移液管 2支; 滴定管 1支; • KI溶液(10%) 淀粉指示剂(0.5%) 硫代 硫酸钠溶液(0.0500mol.L-1) • HAc溶液(1mol.L-1) HNO3(A。R。) 硫酸铜溶液(0。05mol。L-1)
•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至少包括两个假定: (1)电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 导电,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接近。 (2)不考虑离子水化现象。
• 希托夫法的原理较简单,但实验中由于对流、 扩散、外界振动及水分子随离子的迁移等因素 的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往往较差。
影响离子迁移数因素
• 一般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 间的作用强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发生变化。 如在较浓的溶液中,离子相互引力较大,正负 离子的迁移速度均减慢。若正负离子的价数相 同,则所受的影响也大致相同,迁移数的变化 不大。若价数不同,则价数大的离子的迁移数 减小比较明显。 • 温度改变对离子的迁移也有影响。一般当温度 升高时,正负离子的速率均加快,两者的迁移 数趋于相等。而外加电压大小一般不影响迁移 数。
数据处理(2)
• 通过“阳极区”溶液的滴定结果,计算出通电 后的“阳极区”溶液中每克水中的硫酸铜的克 数 • 通过“阳极区”和迁移管内总溶液的体积或重 量,计算出n后,n前 • 由铜片的增重,计算出电量 n电,再求出n迁。 • 计算出阳极区与阴极区的t(Cu离子)和t(SO4 离子),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希托夫法测定迁移数的实验装置图
铜为电极电解稀硫酸铜溶液
• 电解后,阴极附近 铜离子的浓度变化 有两种原因引起 1. 迁入 2. 电极上的还原反应 以物料平衡计算出离子 迁移数

实验10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实验10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实验10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实验10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一、目的要求1. 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方法2(了解气体库仑计的原理及应用。

(加深对离子迁移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二、原理在电场的作用下~即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则发生离子迁移现象~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

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导电任务~致使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由于正负离子移动的速率不同~因此它们对任务分担的百分数也不同~某一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II,,由迁移数定义:t,,t= -+I,II,I,,,,式中I、I分别为正负离子所负担的迁移的电量~t及t为相应离子的迁移数。

--++图10-1 离子的电迁移情况希托夫法是根据电解前后阴极区及阳极区的电解质数量的变化来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我们用图13—1来说明。

设想在两个惰性电极之间有想象的平面AA和BB~将溶液分为阳极区~中间区和阴极区三部分。

假定在末通电前~各区均含有正、负离子各5mo1~分别用“+”、“-”号的数量来表示正、负离子的物质的量。

今通入4法拉第的电量之后~在阳极上有4mol负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在阴极上有4mol正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离子也同时发生迁移。

假如正离子的速率是负离子的3倍~则在溶液中的任一截面上~将有3mo1的正离子通过截面向阴极移动~有1mo1的负离子通过截面向阳极移动~通电完毕后~中间区溶液的浓度不变~但阳极区及阴极区的浓度都会有变化~它们之间的浓度变化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出来。

如分析阴极区:,,,nn n,- 始后迁,,,,nnn ,+-n 始后迁电同理分析阳极区:,,,,,+- nnnn始后迁电,,,,+ nnn始后迁-2, 对HSO溶液~因为SO不参加电极反应~参加电极反应的是OH离子~所以此时上述244公式应是:,,, ,+ nnn始后迁,,,,,-+ nnnn始后迁电在上述各公式中:,,、分别表示通电后各区所含负离子及正离子物质的量。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报告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报告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希托夫法实验测定离子迁移数,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
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
希托夫法是一种测定离子迁移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溶液中
的离子促进电流的传递,因而对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量电流通过溶液时,获得能够克服溶液的电阻力而流动的电量。

而溶液电阻的大小,将给出溶液的离子迁移数,即离子的运动速率。

因此,根据溶液电阻的大小可以计算出一个离子迁移数指数。

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将电位计设为零。

2. 用伏安计对电池进行测定,记下电池电位。

3. 在盛有过电荷盐溶液的挂有电极的玻璃管中插入银电极并用
紧固剂固定,使电极与溶液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保证电极浸没在
溶液中。

4. 测量溶液内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离子迁移数。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测量到电池电位为1.23V,测得溶液内的电流为1.5A,电势为0.5V。

按照希托夫法计算,得到离子迁移数为2。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溶液中,离子迁移速率为2,说明离子在溶液中传输速度较快,能促进电流传递,为后续研究ionic compounds提供了参考。

结论:
通过实验,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方法进行了掌握,实验结果表明,离子迁移速率为2,这有助于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2)在希托夫法中,若通电前后中间区浓度改变,
为什么要重做实验?

答:因为根据离子迁移原理,中间
各离子的迁进与迁出,最后保持不变,若
中间区的浓度改变,说明阴阳两极有溶液 渗入中间区,使中间区的离子迁移出现偏 差,致使实验出现误差,故必须重做实验。
• 4
• •
注意事项
(1)实验中的铜电极必须是纯度为99.999%的电解铜。
(2)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等因素必须避免。
迁移数管及电极不能有气泡,两极上的电流密度不能太大。

(3)本实验中各部分的划分应正确,不能将阳极区与阴极区的
溶液错划入中部,这样会引起实验误差。 • (4)本实验由铜库仑计的增重计算电量,因此称量及前处理都
4.通电 90 min ,关闭电源。取出库仑计中的铜阴极,用蒸馏 水冲洗后,用无水乙醇淋洗,再用热空气将其吹干,然后称重得 m 2。 5.分别将中间区、阴极区、阳极区的CuSO4溶液全部取出,放 入已知质量的干燥的锥形瓶称重(准确到 0.01 g )。分别用移液 管移取25 mL该溶液,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的锥形瓶称重,根据此 密度,计算中间区、阴极区、阳极区的CuSO4溶液的相应体积。 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求得迁移数:首先在波 长 690 nm下作已知硫酸铜浓度 c和光密度D的工作曲线,然后分别 测出阳极区溶液和中间区溶液以及原溶液(通常原溶液的硫酸铜 浓度为0.05 mol·L-1 )的光密度,由工作曲线查出对应的浓度。 根据各区溶液的浓度 6、阳极插座 2、阳极 3、阴极 4、库仑计 7、电极固定板 8、阴极铜片 5、阴极插座 9、阳极铜片
图3 面板示意图
1、正极接线柱(负载的正极接入处) 2、接地接线柱 3、负极接线柱(负载的 负极接入处)4、电流粗调(粗略调节电流) 5、电流细调(精确调节电流)6、 计时按钮(按下此按钮,停止或开始计时) 7、电源开关8、计时指示(计时开 始,计时指示灯亮) 9、输出电压显示窗口 10、输出电流显示窗口 11、时间 显示窗口(显示计时时间)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 一、目的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 一、目的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一、目的1、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CuSO 4溶液中Cu 2+和SO 42-的迁移数。

二、基本原理当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流时,在两电极上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反应物质的量与通过电量的关系服从法拉第定律。

同时,在溶液中的正。

负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电解的结果是两极区的溶液浓度发生了变化。

用两个惰性电极通点于1-1型电解质MA 溶液时,电极反应只是离子放电。

设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为u +和u -,当通过电量为Q 法拉第时,有下列关系式:−+−+=u u Q Q =质的量阴极区电解质减少的物质的量阳极区电解质减少的物 (1) 其中Q +是正离子所迁移的电量,Q -是负离子所迁移的电量。

阳极区MA 减少的物质的量(以下简称量等于迁出阳离子的量,即等于阳离子搬运的电量(法拉第);阴极区MA 减少的量等于迁出阴离子的量,即等于阴离子搬运的电量(法拉第)。

正、负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于迁移速度成正比。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等于正、负离子所搬运的电量Q +和Q -之和,即Q = Q + + Q - (2)Q 值(法拉第)可由电量计阴极上沉积出物质的量求出。

根据迁移数的定义,某离子的迁移数就是该离子搬运的电量与通过的总电量之比,可得:铜的量铜电量计阴极上沉积出减少的量阳极区MA Q Q t ==++(3) 铜的量铜电量计阴极上沉积出减少的量阴极区--MA Q Q t ==(4) 在溶液中间区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及通电后阳极区(或阴极区)溶液的浓度,比较等重量溶剂所含MA 的量,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或阴极区)的MA 的量。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由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

根据(3),(4)式可计算出t +和t -。

在迁移管中,两电极均为铜电极,其中放入CuSO 4溶液。

通电时,溶液中的Cu 2+在阴极上发生还原,而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生成Cu 2+。

【精品】实验十五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精品】实验十五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精品实验十五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

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

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和q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t+=q+/Q t-=q-/Q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一)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目的要求】1. 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方法。

2. 明确迁移数的概念。

3. 了解电量计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示意图如图2-15-1所示。

将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装入迁移管中,若有Q 库仑电量通过体系,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发生如下反应:阳极: 2OH -→e 2O 21O H 22++ 阴极: 2H ++2e→ H 2此时溶液中H +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SO 2-4离图2-15-1希托夫法示意图 子向阳极方向迁移。

电极反应与离子迁移引起的总结果是阴极区的H2SO4浓度减少,阳极区的H2SO4浓度增加,且增加与减小的浓度数值相等。

由于流过小室中每一截面的电量都相同,因此离开与进入假想中间区的H+离子数相同,SO 离子数也相同,所以中间区的浓度在通电过程中保持不变。

由此可得计算离子迁移数的公式如下:(1)式中,F 为法拉第(Farady)常数;Q 为总电量。

图2-15-1所示的三个区域是假想分割的,实际装置必须以某种方式给予满足。

图2-15-2的实验装置提供了这一可能,它使电极远离中间区,中间区的连接处又很细,能有效地阻止扩散,保证了中间区浓度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摘要:为了体会实验当中反应体系非理想化,以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将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中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浓度改为不相等。

在25.10℃和35.10℃下分别测得不同大小关系的皂化反应电导率。

经过数据处理之后,温度从25.10℃升到35.10℃时,反应速率常数从 2.1000/(mol*mL-1*min)升到 3.5529/(mol*mL-1*min),乙酸乙酯浓度增大使得反应速率常数增到3.9400/(mol*mL-1*min),反应的活化能为44.73KJ/mol此次试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实验数据测定比较耗时,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关键词:皂化反应活化能反应体系非理想化Abstract In order to appreciate the experimental reaction system among non-ideal, and improve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he conductivity method concentration of ethyl acetate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experiments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in ethyl acetate and sodium hydroxide to not equal. At 25.10 ℃ and 35.10 ℃,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d reactions of different sizes saponification conductivity. After the data processing time, from 25.10 ℃ temperature rose 35.10 ℃,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rise from 2.1000 3.5529 acetat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o that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increased to 3.9400,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is 386.0528.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more complex, more time-consum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but they get plenty of exercise. KeywordsSaponificationActivation energyThe reaction system non-ideal一.仪器和试剂:DDS-11D型电导率仪,铂黑电极,电子天平,恒温槽,秒表,试剂瓶1只,碱式滴定管1根,锥形瓶3只,100ml具塞锥形瓶4只,25ml移液管4只,5ml移液管2只,10ml移液管2只,250ml容量瓶2只,100ml容量瓶2只,NaOH溶液,乙酸乙酯,乙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酚酞。

二.实验原理:①.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2H5+OH-1→CH3COO-+C2H5OH②许多文献和实验教材将实验条件设定为两个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相等,但是这样的反应条件实际上很难达到,一则是因为空气中的CO2会不断与NaOH溶液反应,使得反应物的OH-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二则是乙酸乙酯本身的挥发性和自水解反应使得其浓度也不会始终保持稳定。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OH-离子被导电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减少,可以用跟踪溶液点到变化的方式对该反应动力研究。

三.实验步骤:①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10℃。

②配制溶液。

称取1.8042g的乙酸乙酯,加入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取出其中25mL,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得到0.0205mol/L 的溶液。

称取NaOH 加入到试剂瓶中,加入约500mL 混合。

配置0.0205*25/55=0.0093mol/L 的乙酸钠溶液。

③分别取25mL 乙酸乙酯和30mLNaOH 放入具塞锥形瓶,并放入恒温槽中浸润。

校正电导率仪,将达到温度的溶液混合,并且当混合一半时计时,之后调到合适的档位。

开始记录电导率。

记录一个小时后结束。

测定30mLNaOH+25mLH2O 的电导率。

测定0.0093mol/L 乙酸钠的电导率。

④对NaOH 溶液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

⑤分别取30mL 乙酸乙酯和25mLNaOH 放入具塞锥形瓶,并放入恒温槽中浸润。

校正电导率仪,将达到温度的溶液混合,并且当混合一半时计时,之后调到合适的档位。

开始记录电导率。

记录一个小时后结束。

测定25mLNaOH+30mLH2O 的电导率。

配置0.0201*25/55=0.0092mol/L 的乙酸钠溶液。

测定0.0092mol/L 乙酸钠的电导率。

⑥调节恒温槽温度为35.10℃,重复步骤③。

⑦整理仪器四.实验数据与处理:1. 原始数据(附后excel 表),包括以下部分数据处理;2. 因为刚开始测定时对电导率使用不会,且电导率仪很容易读的不准确,所以舍去读数相同的,并且舍去第一组数据的前三个数据。

通过origin 软件进行拟合,获得以下拟合参数和误差分布。

①.做出三种温度下的Kt-t 关系图:K t (m s /c m )K t (m s /c m )t(min)K t (m s /c m )t(min)以上三张图可以看出,Kt=Aexp(-t/B)+C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增长,Kt 越来越少,减缓速度越来越慢。

②.做出关系图l n (|a -b |/m *(K 0-K ∞)/(K t -K ∞)+1)t(min)l n (|a -b |/m *(K 0-K ∞)/(K t -K ∞)+1)t(min)l n (|a -b |/m *(K 0-K ∞)/(K t -K ∞)+1)t(min)实验分析:从三张图可以看出,三者为直线,说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对两个反应物均呈现为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2。

但是因为实验产生误差,25.10℃图一和35.10℃相关系数比较低,斜率的误差分布比较低。

文献值与所测的值差了太大了,可能与反应的计数以及乙酸乙酯的挥发和NaOH 的吸收CO2所致。

计算不同温度下NaOH 溶液与乙酸乙酯溶液比例相同的活化能,将数据代入E a =RT1T2/(T2-T1)ln(k2-k1)=8.3145*(25.10+273.15)*(35.10+237.15)0/1-*ln(3.5529-2.0588)=41.708kJ/mol 。

文献值为46.1kJ/mol 则相对误差为:(46.1-41.708)/46.1*100%=9.53%,活化能的误差不大,因为活化能受实验条件影响小。

③以数据较好的25.10℃的NaOH 过量做x-t 的曲线图,并求出切线斜率。

以ln(dx/dt)-x 做图,按照方程:ln(dx/dt)=lnK+Aln(a-x)+Bln(b-x)拟合出该方程的形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动力学参数:xt(min)B:做出拟合方程图① 以下是在25.10摄氏度,25ml 乙酸乙酯+30mL 的氢氧化钠的电导率的数据处理。

A .做出Kt-t 拟合图Bt/minB:做出拟合方程图C :做出x-t 的曲线图,并求出切线斜率。

20400.200.250.300.350.400.45Bt/min35.10℃线性拟合图xt/minD :做出ln(dx/dt)-x 的散点图。

l n (d x /d t )x2. 实验结果分析A .由①、③和②对比可知,一个实验,实验记录准确是十分重要的,①的线性拟合图相关系数为0.97584,③的线性拟合图的相关系数为0.94166,③的线性拟合图的相关系数为0.99443,而且从①和②的图形中可以看出数据拟合的误差分布教③要小,趋向也是直线。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三:a.不懂得电导率仪的使用,导致第一个实验读数不及时,使得数据出现了误差;b.实验搭建不完善,因为试管夹没有夹住具塞温度计,导致在做③时具塞锥形瓶落入恒温槽,然后两个人一直在打捞瓶子,没有去顾及读数,所以使得实验误差巨大;c.我们从就配置好了乙酸乙酯溶液和NaOH 溶液,下午用的时候,可能因为乙酸乙酯会挥发,NaOH 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B .实验中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常数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①和②的结果可以知道,当乙酸乙酯的浓度增大从0.0093mol/L 增大到0.0112mol/L ,同时,比例也增大,反应速率常数从0.00357/(0.011-0.0093)=2.1000升到0.00788/(0.0112-0.0092)=3.9400,一下子升高了(3.94-2.1)/2.1=0.87倍。

C.温度对皂化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①和③可知,随着温度从25.10℃升到35.10℃,反应速率常数从2.1升到0.00604/(0.011-0.0093)=3.5529,一下子升高了(3.5529-2.1)/2.1=0.69倍,与B 对比可知,温度的影响没有乙酸乙酯和NaOH 的相对关系影响大。

D .Kt 和t 的关系,从①到③,都符合曲线关系,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减慢,符合课本上的动力学关系。

E .在①中理论截距为0.1679,但实际的测得为0.1993,其误差为(0.1993-0.1679)/0.1679*100%=18.7%;在②中理论截距为0.1967,其误差为(0.2167-0.1967)/0.1967*100%=10.2%;在③中理论截距为0.1679,其误差为(0.2268-0.1679)/0.1679*100%=35.1%,温度高了,反而误差大了。

可能是没有控制好温度的因素,没有预热的效果。

F.在25.10℃的反应速率常数为2.1,文献值为6±1,其误差范围为(5-2.1)/5=0.58到(7-2.1)/7=0.7而在35.10℃的反应速率常数为3.94,文献值为10±2,其误差范围为(8-3.94)/8=0.51到(12-3.94)/12=0.67。

反应速率常数很低,有可能是反应未完全,也有可能是本身的操作原因,或许给的样品乙酸乙酯早就挥发的浓度不多了。

G.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为8.3145*(35.1+275)*(25.1+275)/(35.1-25.1)*ln(3.5529/2.1)=44.73kJ/mol,文献值为46.1kJ/mol则相对误差为:(46.1-44.73)/46.1*100%=2.97%,表现出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实验过程中某些失败,而使得这个动力学参数也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