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复习题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1下列叙述中,可用于定义“地点车速”的是(D )A.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气候条件下,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B.根据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C.使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D.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2 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是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B )A.人工观测法B.有线电视监控法C.车辆感应器测定法D.试验车法3 确定城市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的唯一要素是( D )A.交叉口车道数B.入口车道数C.交叉口的渠化措施D.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值4 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是(B )A.回归分析法B.重力模型法C.变量分析法D.数字模拟法5 下列分配方法中,不是交通分配预测中使用的方法是(D )A.多路径概率分配法B.容量限制分配法C.全有全无分配法D.按需分配法6 根据国外的观测统计,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的值分布在范围内(C )A.3%~7%B.8%~10%C.12%~18%D.15%~25%7.在路段A.B上,若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0,在时间间隔Δt=t- t0内,进入该路段车辆数为Q A,驶出该路段车辆数为Q B,则该路段AB在t时刻的车辆数E t为(C )A. E t= E0+Q A+Q BB. E t= E0-Q A-Q BC. E t= E0+Q A-Q BD. E t= E0+1/2(Q A-Q B )8 将车流看成是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行列,由此建立的刺激—反应表达式,在交通流理论中称为(B )A、刺激—反应模型 B.跟驰模型 C.反应模型 D.加速度模型9.公路的最低速度限制依据一般采用(A )A.15%位车速B.50%位车速C.85%位车速D.95%位车速10 小型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的直径尺寸应该是(A )A.小于25mB.小于50mC.在25~50m之间D.大于25m11 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方案组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选定经济实用.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方案( D )A.组织准备B.分析预测C.制订方案D.评价选择12 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属于停放实况调查的是(B )A.机动车停放连续调查B.停车设施分布调查C.机动车停放间隔调查D.询问调查13. 可以对车头时距分布进行拟合的分布模型是(A)A.负指数分布B.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负二项分布14.道路设计时,作为确定道路建设规模的小时交通量是(C )A.第8位最高小时交通量B.年最大小时交通量C.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D.高峰小时交通量15. 与汽车制动距离计算无关的因素是( D )A.制动开始时的速度B.道路纵坡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D.制动时间16.下列不属于交通流理论的是( D )A.交通波理论B.概率论方法C.跟车理论D.绿波带17. 代表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是(B )A.境界线B.期望线C.核查线D.形心线18. 按照最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我国高速公路和各级公路的服务水平分为(B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19. 某定时信号交叉口某相位的实际绿灯时间30秒,黄灯时间3秒,起动损失时间4秒,绿灯间隔时间为7s,有效绿灯时间为(C )A.37秒B.34秒C.29秒D.31秒20. 一次事故中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交通事故,应定为(D )A.轻微事故B.一般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21.下列不属于停放实况调查方法的是(B )A.机动车停放间隔调查B.停车设施分布调查C.机动车停放连续调查D.询问调查22.下列调查内容,不属于起讫点调查的是(B )A.居民出行调查B.商品销售调查C.机动车出行调查D.公交月票使用者出行调查23. 交通流中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计算时间间隔T内到达某指定地点K辆车的概率Pk时,适合的数学模型是(B )A.泊松分布B.二项分布C.负指数分布D.移位负指数分布24. 关于驾驶员视野与车速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车速愈高,视野愈窄B.车辆静止时,驾驶员视野范围最小C.车速愈低,视野愈窄D.车速愈高,视野愈大25. 道路设计时,常作为确定道路建设规模控制流量的是( C )A.第8位最高小时交通量B.年最大小时交通量C.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D.高峰小时交通量26. 设M/M/1系统中,顾客平均到达率为λ,平均服务率为μ,则利用系数ρ为(B )A.ρ=λ-μB.ρ=λ/μC.ρ=λμD.ρ=λ+μ27. 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较为合适采用的交通分布模型是( A )A.重力模型法B.弗雷特法C.平均增长率法D.均衡增长率法28. 下列交通管理方式不属于交通系统管理(D )A.交叉口渠化B.设单行线C.绿波交通线D.公交优先29. 图中标志是已做过黑白处理的交通标志,有关该标志的类型.颜色和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禁令标志,白底红边黑图案B.禁令标志,黄底黑边黑图案C.警告标志,黄底黑边黑图案D.警告标志,白底红边黑图案30. 关于交通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交通事故与车速无关B.交通事故随车道数的增加而增加,较宽的车道可减少事故C.与路段相比,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少D.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无关31.在道路结构物景观设计工作中,使边坡造型和现有景观及绿化相适应的造型设计属于(D )A.整体造型B.立面造型C.平面造型D.横断面造型32.高速公路不包括(D )A.基本路段B.交织区C. 匝道D.交叉口33.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不正确的是(C )A.流量B.速度C.通行能力D.密度34.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中,可以确定交通小区间未来OD的是(A )A.交通分配预测B. 交通生成预测C. 交通方式分担预测D.交通分布预测35.泊松分布适用于( B )A.拥挤B.低流量C. 车流波动性大D.高流量36.描述交通流的基本关系式为( A )A.Q=VKB. V=QKC. K=QVD.Q=V/K37.通常被交通部门作为最高限速的是(B )A.中位车速B.85%位车速C. 15%位车速D.30%位车速38.交通管理范围广泛,其中不属于交通管理的是(A )A.文化管理B.技术管理C. 行政管理D.法规管理39.不属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的是(C )A.城乡分布B.路段分布C. 交叉口分布D.方向分布40.M/M/1排队系统是指( A )A.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单通道B.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多通道C. 泊松输入/二项分布/单通道D.泊松输入/二项分布/多通道41.不属于行车管理的是(D )A.单向交通管理B.变向交通管理C.专用车道管理D.号牌管理42.道路设计时,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选项是(C )A.第8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B年最大小时交通量 C.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D.高峰小时交通量43.不属于交通流理论研究范畴的是(D )A概率统计分布模型 B.排队理论模型 C. 跟驰理论 D.箱体理论44.车辆在高密度行驶时常处于非自由行驶状态,,这种状态有三个特性,不包括( C )A.制约性B.延迟性C. 等距性D.传递性45.交通需求预测包括四个阶段,不包括(D )A交通发生 B.交通分布 C. 交通方式划分 D.交通流理论46.下列选项中不能造成行车延误的是(B )A停车标志 B.车流顺畅 C. 行人过街 D.通行能力不足47.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分不包括(B )A线条 B.横向标线 C. 字符标记 D.突起标记48.平面交叉口选择交通管理方式的依据不包括(D )A相交道路类型 B.交通量事故情况 C. 相交道路性质 D.车道条数49.M/M/N排队系统是指(B )A.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单通道B.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多通道C. 泊松输入/二项分布/单通道D.泊松输入/二项分布/多通道50.单点定时交通信号的主要参数不包括( C )A周期长度 B.相位 C. 绿灯延长时间 D.绿信比51.关于驾驶员视野与车速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车速愈高,视野愈窄 B车辆静止时,驾驶员视野范围最小 C.车速愈低,视野愈窄 D.车速愈高,视野愈大52..智能运输系统的特点描述不包括( B )A.先进性B.保守性C.信息化D.综合性53.用来作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管理等的控制性指标是(B )A.月平均日交通量B.年平均日交通量C.周平均日交通量D.第30位小时交通量54.城市道路按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选项中不属于其中一类的是(D )A.快速路B.主干路C.支路D.高速公路55.下面可以用于调查密度的方法是(A )A.出入量法B.计数器法C.气压式检测器D.雷达枪观测法56.道路上车流行驶车速为30km/h,测得的平均车头间距为20m,则该路段的交通量是(B )A.1400辆/hB.1500辆/和C.1600辆/hD.1800辆/h57.画于路段中央,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禁止车辆跨越超车或压线行驶的标线为(D )A.白色单虚线B.白色双实线C.黄色单虚线D.黄色双实线58.下列交通管理方法中不属于行政管理的是(A )A.设置交通标志标线B.禁止或限制某种车辆通行C.错时上下班D.临时交通管制59.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小时t分钟最大流率之比是(A )A.高峰小时系数B.通行能力C.时间占有率D.空间占有率60.下列不属于交通标志要素的是(A )A.数字B.形状C.符号D.颜色61.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0个时,应设置的出入口数不少于(B )A.2个B.3个C.4个D.5个6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停车控制的是(D )A.二路停车B.多路停车C.全向停车D.让路控制63.关于汽车推放污物的成分与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废气排放与燃料有关B.废气排放与汽车行驶状态无关C.废气排放与车速有关D.废气排与气温无关64.智能运输系统的特点描述不包括(D )A.先进性B.综合性C.信息化D.保守性65.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小时t分钟最大流率之比是(A )A.高峰小时系数B.通行能力C.时间占有率D.空间占有率66.行政管理属于(A )A.交通管理B.技术管理C.驾驶员管理D.信号控制67.流体模拟理论研究(C )A.交通安全B.交通规划C.交通流理论D.停车场规划68.不受交通条件影响的参数是(D )A. 速度B.通行能力C.流量D.车道数69.禁行管理属于(A )A.交通行车管理B.信号控制C.环形交叉口管理D.立体交叉管理70.两节点间路上时间与两点间空中直线时间之比是(C )A.密度B.路网密度C.非直线系数D.车头时距71.交通流概率统计模型研究不包括(D )A.泊松分布B.二项分布C.负指数分布D.重力分布72.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个时,应设置的出入口数不少于(A )A.2个B.3个C.4个D.5个73.代表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是(B )A.境界线B.期望线C.查核线D.形心线74.关于第85%位车速和第15%0位车速,正确的说法是(B )A.第85%位车速小于第15%位车速B.第85%位车速大于第15%位车速C.第85%位车速等于第15%位车速D.第15%位车速是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的车辆达到的车速75.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分不正确的是(B )A.纵向标线B.指示标线C.横向标线D.其他标线76.汽车的动力性通常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评定,下面不正确的是(D )A.汽车的最高速度B.汽车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C.汽车的爬坡能力D.汽车的制动距离77.某地区有汽车20000辆,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0起,万车事故率为( C )A.2次/万车B.3次万车C.5次/万车D.10次/万车78.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为(A )A.100-300米B.1000米C.500米D.1500米79.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方式不包括(C )A.交通信号控制B.让路控制C.立体交叉D.不设管制80.某双向道路,两方向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B )A.0.4B.0.6C.0.5D.0.66781.交通标志的形状不同含义也不同,正等边三角形表示(A)A.警告B.指示C.减速让行D.交叉口82.对驾驶员驾驶行为不能产生影响的是( B )A.反应特性B.体重C.视觉特性D.疲劳驾驶83.交通分配预测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C )A交通方式 B.行程时间 C.通行能力 D.速度与流量关系84.不能用来描述车辆达到数的分布是(B )A.二项分布B.负指数分布C.泊松分布D.负二项分布85.交通规划分三个层次,不包括(D )A.远景战略规划B.中长期规划C.近期交通治理D.小时规划86.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划分,不包括(D )A.快速路B.主干路C. 次干路 D高速公路87.对通行能力没有影响的因素是(A )A.经济条件B.道路条件C. 环境条件D.交通条件。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复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

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

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交通工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学科?A. 道路设计和建设B. 物流管理C. 交通流动和运输规划D. 车辆工程与技术正确答案:C2.交通工程师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道路交通安全B. 环保交通方式C. 交通设备维护D. 救援服务正确答案:A3.下面哪个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交通拥堵C. 保障交通安全D. 满足公众需求正确答案:D4.交通需求是指什么?A. 人们对交通的消费需求B. 人们使用交通服务的需求C. 人们对交通设备的需求D. 人们对交通政策的需求正确答案:B5.交通工程中的交通量指什么?A.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数量B. 道路上的行人流量C. 车辆运行速度D. 交通信号灯的个数正确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交通工程中,最常用的交通流量单位是______。

正确答案:车辆/小时2.交通工程中的“V/C比”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交通流量与道路容量的比值3.道路交通中最基本的交通流模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自由流4.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交通流量大于道路容量5.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人的行为因素第三部分: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交通工程。

答: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流动和运输规划、道路设计和建设、交通设备运行维护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了交通流量、交通设施、交通安全等方面,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满足公众对交通服务的需求。

2.请简要解释交通需求是什么。

答:交通需求指的是人们对交通服务的需求,即人们使用交通服务的需求。

交通需求主要包括对交通流量和流量结构的需求,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来得到。

3.请简要解释交通量和交通流量的区别。

答: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数量,通常以车辆/小时作为单位。

而交通流量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流动的情况,包括车辆的密度、速度、流量等参数。

公路水运工程交通工程复习题

公路水运工程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一、填空1、交通工程学是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目的。

2、交通工程设施主要由(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栏、)(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隔离设施)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组成。

3、护栏按刚度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护栏)、(柔性护栏)和(半刚性护栏)三种基本形式。

4、通信系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系统内部(话音)、(数据)、(图像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输),以满足运营管理的通信需求。

5、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由(业务交换)、(通信传输)、(移动通信)、(紧急电话)四个部分组成。

6、监控系统一般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系提供系统)组成。

7、收费系统按收费形式分类有(均一式)、(开放工)、(封闭式)、(混合式)。

按人工参与工程分有(人工式)、(半自动式)、(全自动式)。

按通行卡方式分类有(穿孔卡式)、(磁卡式)、(IC卡式)、和(电子标签式.)8、交通工程设施检测的目的是(确保交通工程设施、设备质量合格以及施工安装质量合格,以实现交通管理和检测的效果)。

9、试验检测中必须以(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为依据)。

10、目前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形式.11、按误差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按误差出现规律分,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按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12、精确度是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反映,精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

精确度有时简称为(精度)。

13、常常采用一些有效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目前主要采用(交换法)、(抵消法)、(代替法)、(对称法)和(补偿法)。

14、对护栏的性能要求有(结构适应性要求)、(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要求)、(车辆的轨迹要求)、(对行驶车辆具有视线诱导效果的要求)。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尽管各国学者对交通工程学的理解、认识不完全一样,但在两个方面是基本共同的:交通工程学是从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科学问题。

2、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和。

3、汽车基本特性包括:、、和。

4、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

5、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以下行驶,此速度称为,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

6、出行分布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

7、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与两大类。

8、高速公路通常均采用,不控制进入的汽车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

9、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

10、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

1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和等几个方面体现。

12、根据美国的研究,第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13、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

14、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作为的每小时交通量。

1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和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16、M/M/N排队系统是指、、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

18、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19、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0、根据服务对象划分,停车场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2、高峰小时交通量;3、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4、临界车速;5、车头时距;6、道路通行能力;7、交通量;8、高峰小时系数;9、设计车速;10、车头间距;11、服务水平;12、道路交通安全度;三、简答题1、我国近期交通工程学科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有哪些2、简单叙述交通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名词解释1.行程车速2 阻塞密度3.高峰小时系数4.车头时距5.交通量6.第30小时交通量7.交通密度(车流密度)8.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9.路网密度10.饱和流量11.延误12.交通量的时间分布13.临界车速14. 车头间距15.区间平均车速16.临界可接受间隙17.绿信比18.保护型左转相位19.停放车指数20.停放周转率21.二路停车22.服务水平23.公交线网密度24.许可型左转相位25.设计车速26.固定延误27.半感应式信号控制28.通行能力29.信号相位30.85%位车速31.最短信号周期32.V/C比33.最佳周期34.车流密度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

二、简答题1.简述放射形城市道路网布局的特点和性能。

2.简述棋盘形城市道路网布局的特点和性能。

3.从交通安全和运营两个方面阐述将一个十字交叉口拆为两个T型交叉口的特点。

4.简述放射环形城市道路网布局的特点和性能。

5.简述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并说明两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

6.写出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表达式,并证明时间平均车速大于等于空间平均车速。

7.何谓15%位车速,有何作用?8.何谓85%位车速,有何作用?9.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10.就我国大城市的情况谈如何发展公共交通。

11.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2.简述全有全无分配法的计算思想。

13.简述容量约束分配法的基本思路。

14.道路中心线标划为双黄线时,对行车有什么要求?它与中央隔离护栏的作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15.列举道路上行驶车辆可能产生碰撞的类型,并按严重程度进行排序。

16.机动车在停车场地停车都有哪些方式,并说明各种方式的特点。

17.简述保护型与许可型左转相位。

18.简述消除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为什么?19.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包括哪些步骤?各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20.度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的指标有哪些?何种指标更合理?21.简述交通信号控制的优缺点。

交通工程学_填空题

交通工程学_填空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填空题一、填空题1.交通工程学是从道路工程学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道路交通。

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科学问题。

(P1)2.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可以概述为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社会性和超前性。

3.交通工程学科发展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末)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4.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P12)5.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视力(静视力、动视力)、视野(静视野围最大)、色感2、反应特性:知觉-反应时间3、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4、疲劳驾驶6.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最高车速: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km/h)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由第I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用高挡或次高挡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至某高速度所需的时最大爬坡能力:满载时第I挡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最大爬坡度maxi(%)7.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上:2254()VLiφ=±(汽车制动开始时速度,i道路纵坡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8.直行车流的交通特性:群体性、潮汐性、离散型、赶超现象、并肩或并排骑行、不易控制9.道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交通功能,土地利用诱导功能,空间功能三个方面。

10.道路的基本特性有路网密度、道路结构、道路线形、道路网布局。

11.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2.道路结构基本部分是路基、路面、桥涵,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护坡和护栏等。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复习题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复习题
(2)单收费车道通行能力C
C=3600/T=3600/25=144.........(3分)
(3)收费车道数
K=DHV/C=864/144=6.........(2分)
(注:不写出计算公式,但计算步骤正确时得全分)
3.简述城市道路交叉口常用的标线有哪些,各自的形式和功能。
答:(1)停止线:要求车辆在到达停止线前停车,形式为白色实线,垂直于行车方向。(1分)
(2)人行横道线:供行人过街使用,白色实线构成的一组平行线。(1分)
(3)禁止变换车道线:接近交叉口处禁止车辆变化车道,为白色实线,垂直于停止线。(2分)
(4)导向箭头:指示每条车道的行进方向,为白色路面符号标记,箭头指示行车方向。(2分)
(6)下一出口预告标志:设于经过互通立交后的主线上,提示下一出口的距离;(1分)
(7)地点距离确认标志:设于经过互通立交后的主线上,提示前方到达的地点和各地点距离值;(1分)
3.简述主要的收费制式及其特点。
答:(1)均一式
不计车辆行驶距离、不分车型、所有车辆均以同一标准一次性收费。收费站常设在道路入口和立交入口匝道上。(2分)
3.活动护栏
答:为道路养护、交通组织等的需要在高速公路中间带开口处设置的可临时供车辆横向通行的护栏。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常用的防眩设施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防眩设施有防眩板、防眩网和植物防眩。(3分)
特点:
防眩板:防眩效果、美观性、经济性、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较好,施工、养护容易。(2分)
4.完成常见城市大型十字路口交通标线设置图,要求绘出相对两个方向的进口道及交叉口内标线设置情况,且该两个进口道包含非机动车道。
答: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交通工程学》试卷A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8分)1、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2、汽车基本特性包括: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

3、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以下行驶,此速度称为第15%位车速,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限制最低车速。

5、出行分布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出行数。

6、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连续流设施与间断流设施两大类。

7、高速公路通常均采用二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二级服务水平,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颜色、形状和符号。

9、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写“×”每小题2分,共10分)1、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2、、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3、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4、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5、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交通工程学;答案: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高峰小时交通量;答案: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程》复习题第⼀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1.交通⼯程学作为⼀门独⽴的⼯程技术科学诞⽣于( )A.1921年 B、1930年 C、1980年 D、 1981年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就是( )A.哈佛⼤学 B、京都⼤学 C、⽜津⼤学 D、同济⼤学⼆. 多项选择题1.交通⼯程学作为⼀门独⽴的学科,研究领域就是( )A.公路 B、城市交通 C、综合运输 D、道路交通2.以下就是交通⼯程学的研究⽅向的就是( )A.⼯程 B、教育 C、法规 D、环境 E、能源3.下列就是交通⼯程学的特点的就是( )A、系统性B、综合性C、交叉性D、社会性E、超前性F、动态性4.交通⼯程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A、⼈B、车C、路D、环境三. 简答题交通⼯程学的定义就是什么?其研对象与研究⽬的分别就是什么?交通⼯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什么?试述交通⼯程学的产⽣与发展历史。

交通⼯程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就是什么?从我国⽬前的交通现状与国外交通⼯程的发展进程来瞧,您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向应如何?当前应着⼒解决哪些问题?交通⼯程学与交通运输系统⼯程有什么联系?结合本⼈的⼯作实际,谈谈交通⼯程学与您的⼯作有哪些联系?交通⼯程学对您的⼯作有什么指导作⽤?第⼆章交通特性分析⼀. 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时间就是驾驶员控制汽车⾏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感应2.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就是( )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嗅觉3.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就是( )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嗅觉4.利⽤中央分隔带把车⾏道⼀分为⼆,分向⾏驶。

这种道路称为( )A.⼀块板 B、⼆块板 C、三块板 D、四块板5.⼀般来讲,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 )s的知觉——反应时间A.0、5 B、0、4 C、0、6 D、16.车辆⾏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所需总时间之⽐,就是指( )A.⾏驶车速 B、⾏程车速 C、区间车速 D、运⾏车速7.某双向道路,两个⽅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时与600辆/⼩时,该道路的⽅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 )A.40%B.60%C.50%D.66、7%8.关于第85%位车速与第15%位车速,正确的就是( )A、第85%位车速就是指在⾏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B、第15%位车速就是指在⾏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达到的车速C、第85%位车速⽤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限制车速D、第15%位车速⽤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限制车速9.AADT指( )A.平均⽇交通量 B、平均⼯作⽇交通量C、年平均⽇交通量D、年平均⼯作⽇交通量10.在交通管理上⽤做路段的最⾼限制车速就是( )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第30位⼩时车速 D、 85%位车速11.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扰⽽引起的延误称为( )A.运⾏延误 B、停车延误 C、固定延误 D、⼲扰延误12、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20⽇测得三⽉份星期⼀平均⽇交通量为15800辆/⽇,⽉变系数为0、96,星期⼀的⽇变系数为0、97,第30位⼩时系数为12、5%,⽅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能⼒取800辆/⼩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A.不需扩建B.⾄少修建4车道C.⾄少修建3车道D.⾄少修建5车道⼆. 多项选择题1.汽车的动⼒性主要表现的三个⽅⾯就是( )A.最⾼车速 B、通过性 C、加速时间 D、爬坡能⼒ E、稳定性2.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 )A、制动效能B、制动⼒C、制动时汽车⽅向稳定性变窄D、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的过街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汽车交通量 B、街道宽度 C、⾏⼈⼼理因素 D、绿灯时间 E、绿性⽐4.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 )A.快速路 B、主⼲路 C、⽀路 D、次⼲路 E、⼀级道路5.分析交通量的特性分析,⼀般从( )⽅⾯进⾏分析A.时间分布 B、空间分布 C、构成 D、延误6.下列指标反应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的就是( )A.城乡分布 B、路段上的分布 C、⽅向分布D、车道上的分布E、PHF三. 简答题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个⽅⾯?它与交通安全有何联系?驾驶疲劳的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就是什么?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汽车的动⼒性能指的就是什么?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制动距离与停车距离有何不同?与公路相⽐,城市道路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城市道路横断⾯形式分⼏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条件就是什么?城市道路系统常见类型就是什么?⾏车道宽度就是如何确定的?什么就是道路的平⾯线形?其构成要素就是什么?什么就是视距?分⼏种?什么叫视野?什么叫隧洞视?如何避免隧洞视?道路交通的要素就是什么?试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1、关于区域控制系统,正确的说法是A.SCOOT是澳大利亚开发的B.SCATS是英国开发的C.TRANSYT是定时控制系统D.SCATS是实时控制系统【答案】C2、下面哪个不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A.时差B.周期时间C.绿灯时间D.相位【答案】C3、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表,对一级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每车道的最大服务流量规定为()。

A.600pcu/hB.800pcu/hC.1000pcu/hD.1200pcu/h【答案】B4、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是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

A.人工观测法B.有线电视监控法C.车辆感应器测定法D.试验车法【答案】B5、下列不属于交通标志的要素的是()A.数字B.形状C.符号D.色彩【答案】A6、下面哪个不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A.时差B.周期时间C.绿灯时间D.相位【答案】C7、关于车流波及波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速为正,则波沿道路后退B.波速为正,则波沿道路前进C.所有车流波都沿道路前进D.所有车流波都沿道路后退【答案】A8、下面哪一种概率统计模型不能用来描述车辆到达数的分布()。

A.二项分布B.负指数分布C.泊松分布D.负二项分布【答案】B9、某年某道路路段发生了35起交通事故,其长度为20公里,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则该路段事故率为A.97.22(次/HMVK)B.95.89(次/HMVK)C.9.589(次/HMVK)D.100(次/HMVK)【答案】B10、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ρ,则说法准确的为()A.ρ可以小于0B.ρ>1,则系统稳定C.ρ<1,则系统不稳定D.ρ>1,则系统不稳定【答案】D1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B.重力模型法C.变量分析法D.数字模拟法【答案】B12、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0个时,应设置的出口数为()。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尽管各国学者对交通工程学的理解、认识不完全一样,但在两个方面是基本共同的:交通工程学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交通流,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科学问题。

2、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3、汽车基本特性包括: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

4、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5、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以下行驶,此速度称为第15%位车速,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限制最低车速。

6、出行分布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出行数。

7、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连续流设施与间断流设施两大类。

8、高速公路通常均采用二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二级服务水平,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9、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颜色、形状和符号。

10、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1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12、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13、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第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14、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每小时交通量。

1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1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服务分布、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I》复习参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其研究内容只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汽车)最高车速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路网密度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4.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5.动视力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6.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空分布特性.8.AADT年平均交通量(AADT):一年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总天数365,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年平均交通量。

9.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一月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月平均日交通量10. W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同理。

11.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髙峰小时的 交通量之比.例如,当t = 15min 时,4*min 15PHF 15交通量高峰小时中高峰高峰小时交通量 12. 交通量的构成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13. 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定性、定量的特征叫做交通流的特性14. 交通流基本参数\交通量、行车速度I 、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15. 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16. 设计小时交通量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17.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18. 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19. 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20. 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 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21.车流密度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交通工程学 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  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1、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即交通量具有时空分布特性。

2、高峰小时系数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汽车的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主要从视力、视野、色感来考察。

5、方向分布系数K D是反映一条道路上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不平衡现象。

6、交通量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空间分布特性。

7、高峰小时流量比指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8、交通量时变图的特征一般呈马鞍形。

9、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10、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11、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自己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己领域的部可见区域。

12、最高车速是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13、最大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第一档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最大爬坡度。

14、汽车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5、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16、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包括群体性、潮汐性、离散性、赶超型、并肩或并行骑行、不易控制。

17、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8、道路结构的基本部分是路基、路面、桥涵。

19、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

20、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21、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状、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22、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3、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24、临界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25、临界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部分真题版一、 选择题1. 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若干现状还未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a 重力模型法b 弗雷特法c 平均增长率法d 均衡增长率法2. 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 二车道b 四车道c 六车道d 八车道3. 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统计分析可用__来描述。

a 二项分布b 负指数分布c 泊松分布d 负二项分布4. 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分别用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上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两种方法计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

如对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__。

a 两种方法所得的平均车速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c. 前者小于后者d.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5. 交通标志设计的三要素是__。

a. 颜色、形状、图案b. 相位、周期、绿信比c. 流量、速度、密度d. 颜色、形状、图符6. 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称为__。

a. 停车密度b. 停放车指数c. 停放周转率d. 停放饱和度7、 车头时距分布可以用___拟合。

a. 负指数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负二项分布8、 对同一道路交通条件而言,基本通行能力(C 基)、可能通行能力(N 可)与实用通行能力(N实)之间的关系。

a. N 可>N 基>N 实b. N 可>N 实>N 基c. N 基>N 可>N 实d. N 基>N 实>N 可9、 ITS 是指________。

a.交通需求管理b. 交通系统管理c. 交通管理d. 智能运输系统10、时间平均车速(t V )与空间平均车均(s V )的关系为_______。

交通工程复习题答案

交通工程复习题答案

交通工程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交通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 提高运输效率- B. 减少交通拥堵- C. 保障交通安全- 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交通流理论中,以下哪项不是基本参数?- A. 流量- B. 速度- C. 密度- D. 车辆类型答案:D3. 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A.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B. 减少交通事故- C. 降低环境污染- 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填空题1. 交通工程中,道路的_________是指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能力。

答案:通行能力2.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安全性、经济性等。

答案:可达性3. 交通流的三个基本参数是流量、速度和_________。

答案:密度三、简答题1. 简述交通信号配时的基本原则。

答案:交通信号配时的基本原则包括确保交通流畅、减少延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保障行人安全等。

配时应根据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叉口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2. 描述交通工程中道路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案:道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路线选择、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平面和纵断面组合设计、排水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

四、计算题1. 假设某路段的交通流量为1200辆/小时,平均速度为40km/h,计算该路段的密度。

答案:首先,将速度转换为小时单位,即40km/h = 40/3.6 m/s ≈ 11.11 m/s。

然后,使用密度公式:密度 = 流量 / 速度,即1200 / 11.11 ≈ 108.1辆/km。

五、论述题1. 论述智能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感知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交通流的实时监控、分析和调度。

它能够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提升交通安全和环境质量,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交通工程学四、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3.设计速度4. 自由流速度5.交通工程学6.行程速度和行程时间7.基本通行能力8.临界密度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各项问题.1.OD调查地内容包括哪些?2.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地原则有哪些?3.交通事故地预防方法有哪些?4.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地作用?5.怎样通过减少遭遇和冲突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6.简述交通规划地意义.7.公共交通线路地调整手段有哪些?8.我国区域信号控制地面控系统地应用必须考虑地条件有哪些?六、计算题:解答并写出主要计算步骤.1.一无信号控制地交叉口,主要道路地双向交通量为1500辆/h,车辆地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次要道路上地车辆所需穿越地临界车头时距=6s.车辆跟驰行驶地车头时距t=3s.求次要道路上地车辆可穿t0越主要道路车流地数量.2.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配备BK661铰接公共汽车.该车车身长l6m,额定容量180人,3个车门.经分析,找到乘客上下车最多地站点,该站地K=0.3.一个乘客上下车平均占用时间=2.4s.计算该线路地t0设计通行能力.3.某信号交叉口地周期为c=80秒,有效绿灯时间为g=40秒.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地车流以V=900辆/小时地流率通过交叉口,在绿灯时间外到达地车辆需要排队.设车流地到达率为q=36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求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地周期数占周期总数地最大百分比.4.如下表所示,在某路段上4个车辆以各自行驶速度匀速通过相距50m地O、D两点,请计算时间平均vv. 和区间平均速度速度st 车辆速度表车辆 1 2 3 416.5m/s6.5m/s11.0m/s14.2m/s车速参考答案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是指在预测地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设计中地公路地一组成部分地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地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地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地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地最大数量.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地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地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中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地信息化、现代化和职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地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地出行者选择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地社会和经济效益.3.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地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地最大安全车速.设计速度是道路线形地几何设计中使用地参考速度.4.自由流速度自由流速度是指一辆车在无其他车辆干扰地条件下通过某一区段地最高车速.自由流速度又称畅行速度.5.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以人(驾驶员、行人和乘客)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地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通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地时间和空间关系地学科.它地目地是提高道路地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机件损耗、公害程度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地目地.6.行程速度和行程时间行程时间是指车辆驶过道路某一路段所需地总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时间.路段长度除以通过该路段地行程时间称为行程速度.行程速度又称综合行程速度或区间速度.行程速度具有综合性地特点,对于全面评价一个区域内或沿一条选定路线地交通流动状态是十分有用地.行程速度是反映运输效率地直接指标,还可以用来评价道路地通畅程度、计算通行能力和估计行车延误地情况.7.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地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公路组成部分地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地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地最大数量;8.临界密度临界密度为流量逐渐增大,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地密度.临界密度又称最佳密度.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各项问题.1.OD调查地就是调查客、货交通流地生成,即出行地发生、吸引、出行地方式和出行地分布.1)居民0D调查:出行目地、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地起讫地点.2)货流0D调查:货源点与吸引点地分布、货物地分类数量、比重及货运方式分配,车辆使用情况调查.2.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地原则有哪些?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要有明确地目标和必要地前提2)要有全局观点和发展眼光要有工程经济观点 3).4)要有群众观点3.交通事故地预防方法有哪些?交通事故预防,是交通安全地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交通工程学研究地重要内容.从交通工程学地角度,认为预防交通事故应从法规、教育和工程3个方面出发;并从构成道路交通四要素人、车、路、环境地角度,认为预防交通事故也应从这4个方面着手.1)健全交通法制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1)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3)提高车辆安全性能(1)主动安全性措施 (2)被动安全性措施4)加强道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建设(1)改善公路条件 (2)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3)实施交通控制(4)建立交通信息系统 (5)改善道路交通环境4.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地作用?1)用于道路设计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设计小时交通量地对比,可分析得出所设计公路地技术等级及多车道公路地车道数,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亦可在道路设计阶段,进行公路各组成部分地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发现潜在地瓶颈路段予以改进,从而在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将来可能形成地瓶颈路段.2)用于道路规划在分析当前交通流地质量水平,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地适应程度地基础上,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地评估,提出改善和提高公路网地规模和建设项目及其实施步骤.3)用于道路交通管理根据预测交通量地增长情况和运行条件地分析,制定各阶段地交通管理措施.5.怎样通过减少遭遇和冲突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在这方面通常采用立交、渠化、信号控制、单向交通等方法来改善交通、预防事故.此外还可以从道路环境、道路线形(纵向横向几何尺寸)、道路材料、交通标志、标线等方面来预防事故地发生.6.简述交通规划地意义.交通规划地目地就是要设计一个合理地交通系统,以便为未来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地各种用地模式服务.具体地说,交通规划地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建立完善交通系统地重要手段;(2)它是解决城市或地区交通问题地根本措施;(3)它是获得交通运输工作最佳效益地有效方法.7.公共交通线路地调整手段有哪些?(1)线路方向地调整.根据大客流集散点地流向调查资料进行调整.(2)线路汇聚.如果客流方向主要集中于一个方向,而实际线路却过于分散,则应对那些分散地线路进行调整,使集中于主要客流方向.(3)线路分散.如果客流方向非主要集中于一个方向,而实际线路在一个方向上,这时应适当地分散一些线路.(4)线路延长.根据起终点客流资料进行调整,一般在某终点站有50%乘客下车去往同一个方向,则应考虑线路延长.(5)加设区间线.根据各线路客流断面分布情况,在那些客流量过大地区段上应增加区间往返短车次,解决中间站因乘客挤车、挂车而使车辆停站时间过长地问题,保证线路畅通,提高车辆运送速度.我国区域信号控制地面控系统地应用必须考虑地条件有哪些?8.(1)控制性能地可拓展性;尽量使控制机能引入新地研究成果,而不致改变原来地机器构成,即尽量利用老地信号机.(2)控制范围扩大地可能性:随着城市地发展,城市规模地扩大,必须有可能扩大控制范围,以扩大中央控制室地作用.(3)高度地可靠性;所有机器要有高度地可靠性,即系统中地一部信号机发生故障,系统中其它信号机不会出现异常,整个系统仍能照常工作,且能早期发现而予以修复.(4)使用方便:随着交通状况地变化,对机器控制地内容及机器动作地监视和变更要比较容易,如出现暂时性异常时,应能及时处理.(5)在我国现实交通条件下,还必须考虑自行车交通地合理处理问题.六、计算题:解答并写出主要计算步骤.1.解:按可穿越间隙理论,推算出次要道路上地车辆每小时能穿越主要道路车流地数量为:-qt eQ0主=Q次qt-e1-式中:=1500,主要道路上地每秒交通量;Q3600=Q/q主主临界间隙时间=6s;t0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行驶地车头时距t=3s.可得-1500?6/3600′e1500 h/173pcuQ==次-1500?3/3600e-12.解:将参数代入下式,得:3600=C W创Kt线02.57l++4n d3600==62辆/h0.3创2.4180 2.5716++43设计通行能力为辆/h.4962′0.8=公共汽车线路地客运能力等于线路地通行能力乘以汽车地额定容客量.公共汽车线路地客运能力=人/h;1116062′180=该线路设计客运能力=人/h.8820′180=493.解:由于车流只能在有效绿灯时间通过,所以一个周期能通过地最大车辆数A=Vg =40×900/3600=10辆,如果某周期到达地车辆数大于10辆,则最后到达地-10辆车要发生二次排队.泊松分NN布中一个周期内平均到达地车辆数:′803608==lm=t=gc3600查泊松分布可得到到达车辆大于10辆地周期出现地概率0.1810)>=Np(因此不发生两次排队地周期出现地概率为=82%.p-1.vvv=v:和和区间平均速度解:根据公式4.分别计算时间平均速度n l11i=t i n i=1()14.216.5+6.5+10.5+n1?v==11.93m/s ?42.93km/hv= stisn1nit n41i=l?t il,第分别为辆车行驶距离所用地时间i v i50505050?3.52s03?3.ss.476?7?.69s ,,,2.1416.5510.65.l50==v?10.53m/s 37.89km/h)(3.52+++7.694.763.03t i4n1i=s1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A.1921年 B.1930年 C.1980年 D. 1981年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二.多项选择题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是( )A.公路 B.城市交通 C.综合运输 D.道路交通2.以下是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方向的是( )A.工程 B.教育 C.法规 D.环境 E.能源3.下列是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的是( )A.系统性B.综合性C.交叉性D.社会性E.超前性F.动态性4.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B.车C.路D.环境三.简答题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对象和研究目的分别是什么?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试述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交通工程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是什么?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进程来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应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有什么联系?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谈交通工程学与你的工作有哪些联系?交通工程学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2.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3.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4.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

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5.一般来讲,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s的知觉——反应时间A.0.5 B.0.4 C.0.6 D.16.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所需总时间之比,是指()A.行驶车速 B.行程车速 C.区间车速 D.运行车速7.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A.40% B.60% C.50% D.66.7%8.关于第8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正确的是( )A.第8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B.第1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达到的车速C.第8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D.第1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9.AADT指()A.平均日交通量 B. 平均工作日交通量C. 年平均日交通量D. 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10.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 第30位小时车速 D. 85%位车速11.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运行延误 B. 停车延误 C. 固定延误 D. 干扰延误12.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A.不需扩建 B.至少修建4车道C.至少修建3车道 D.至少修建5车道二.多项选择题1.汽车的动力性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是( )A.最高车速 B.通过性 C.加速时间 D.爬坡能力 E.稳定性2.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 )A. 制动效能B.制动力C. 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变窄D.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行人的过街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汽车交通量 B.街道宽度 C.行人心理因素 D.绿灯时间 E.绿性比4.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支路 D.次干路 E.一级道路5.分析交通量的特性分析,一般从()方面进行分析A.时间分布 B.空间分布 C.构成 D.延误6.下列指标反应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的是()A.城乡分布 B.路段上的分布 C.方向分布D.车道上的分布E.PHF三.简答题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联系?驾驶疲劳的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城市道路系统常见类型是什么?行车道宽度是如何确定的?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形?其构成要素是什么?什么是视距?分几种?什么叫视野?什么叫隧洞视?如何避免隧洞视?道路交通的要素是什么?试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网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道路网特征因素?简述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交通量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达?有何用途?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密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与一般的统计交通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何谓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有何用途?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地点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的定义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有什么区别?其相互关系如何?地点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上的百分位特征值有哪些?分别有何用途? 交叉口延误有哪些? 四. 计算题1.用电子秒表在高峰小时内于路段(L=AB=200m )两端断面A 和 B 同步连续观测跟踪车队每辆车的到达时间t a 和t b 记录如下表,试确定车队的参数Q 、K 、v ?2.某测站测得的连续各5min 时段的交通量统计数如表,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14辆/h ,求5min 和15min 的高峰小时系数。

某路段高峰小时以5min 为时段交通量统计表交通辆8:558:508:458:408:358:308:258:208:158:108:058:00统计1071101181041061151201111111121141185min ~9:00~8:55~8:50~8:45~8:40~8:35~8:30~8:25~8:20~8:15~8:10~8:05时间3.已知某公路上畅行速度V f =80km/h,阻塞密度K j =105辆/km ,速度-密度用直线关系式,求(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2)此时所对于的车速是多少?4.在道路上有一拥挤车流,车流跟随行驶无法超车,其v —K 关系符合对数模型v = 40lnK82。

试计算该道路的最大流量。

5.107国道长沙回龙铺观测站1990年的各月交通量如下:求:AADT ,各月的月变系数K 月6.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建,经调查预测其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设计小时系数K=17.86X-1.3-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取一个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公路需修几车道?7.计划一条乡区高速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AADT =45000veh/h ,大型车占总交通量的30%,方向分布系数K D =60%,平原地形,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0.12,应计划修建几车道的高速公路? 8.在一条24km 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u=20km/h ,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 )、平均车头间距(h d )、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9.对长为1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以下一些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区间平均车速u s,时间平均车速u t。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一.选择题1.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 )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A.家访 B.发明信片法 C.路边询问 D.电话询问2.关于分隔核查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为( )A.必须位于铁路中心线上B.用以查核调查资料的准确性C.必须将调查区域分成为大致相等的部分D.常位于主干道路的中心线上3.OD调查中,关于调查区的划分,正确的说法是( )A.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小B.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大C.调查区划分的越大,调查工作量越大D.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不准确二.简答题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般程序是什么?交通量调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的类型如何选定?如何设置?车速调查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与推算如何进行?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如何进行密度调查?用出入量法调查交通密度时,如何测定初期密度值?何谓OD调查?主要类型与调查方法各有哪些?简述居民出行OD调查的程序。

人工测定地点速度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方法有几种?你认为何种较为满意?行车速度调查地点与调查方法如何选择。

三.计算题1.对某公路段上一紧接行驶的车队作垂直正投影的空中摄影,摄影范围相当于路段长度150米,拍摄某一张照片后,隔3秒钟再摄第二张、两张照片摄得车辆位置如下表,试计算:(1)摄第一张照片后3秒钟时,150米路段内车流密度及空间平均车速?(2)在拍摄地点、断面上10秒内的交通流量及时间平均车速?2.某路为交通安全考虑采用限制车速的措施,实测车速样本如下,试检验路段上车速的分布,并确定路段限制速度值。

3.在公路上某断面作全样车速观测15分钟,测得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当时的交通密度(列表计算)。

4.一测试车在东西长2000m的段路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下表:试求东、西行的交通量及车速。

5.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km/h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km/h 行驶,一观测车以70km/h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km,其中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在观测车以同样的车速逆车流行驶5km时,迎面相遇的303辆车,问:(1)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2)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3)当观测车随车流行进时,有多少车辆以100km/h的车辆超越观测车?6.某观测车在长1.8km公路上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求该路车流流量及平均车速。

7.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道路上的车流向东和向西行驶的流量和车速。

8.某交叉口采用抽样法调查停车延误,由10分钟观测(间隔为15秒)所得资料列于表中,试作延误分析。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一.选择题1.车辆到达服从符合泊松分布,接受服务的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计为(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