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东西,特别是在其他方法不适用而攻击行为又被认可时; 4.儿童过去如有攻击史,观看电视播映的攻击行为,会增强
其攻击行为表现几率; 5.若家庭成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儿童更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6.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具有强制影响力,当一个人对他人采取
攻击行为时,另一个人也倾向于以攻击行为响应。
(1)榜样的攻击行为: 击打→竖起来抛向空中→击打头部→踢来踢去
二、说谎-lying
• 父母等成年人的不良言传身教,对儿童某些缺 点采取过于粗暴的惩罚态度,会对儿童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或为了逃 避惩罚、取得父母欢心、获得某些奖励而不惜 说谎,如说谎能达到目的,会受到正强化,患 儿会更加喜好说谎,所以应对儿童的说谎及时 纠正和教育。
• 说谎行为还会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发生,如癔病 性说谎、脑病引起的说谎、精神病性说谎等。 这些说谎的干预应重在治疗原发病。
(2)榜样的攻击言语: 打他的鼻子/把他扔起来/打倒他/踢他
(3)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二)心理技巧训练理论的观点
个体表现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表现 适当行为的能力,具有攻击倾向的儿童表 现攻击的行为不只是因为他们拥有较多这 样的行为,而且也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中较 少有利社会行为。
• 攻击行为经过适当干预可以减少。干预方法有 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示范和强化等。要注意 行为转换,开展体育锻炼,让愤怒的情绪得以 疏泄。还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措施。
3. 幼儿园与学校教育
从幼儿园起,教师对儿童品行的塑造就有重 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冷漠、忽视、惩罚、 不公正对待、严厉批评都可能导致品行障碍的发生。 学校是儿童少年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不良的社交 与品行障碍有关。
4.心理创伤与冲突
父母离异、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患 重病、受惩罚等均可对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产生重大 影响。儿童的心理需要不能满足,生理发育冲动与 社会规范的矛盾不能解决,经济上依靠父母而自我 独立意识又不断增强,青春期面临的心理困惑,复 杂的人际交往等等,均可导致儿童少年精神紧张、 焦虑不安,产生品行问题。
2.恶性攻击行为:恶性攻击行为是一类为社会道德、 行为规范及法律制度等所禁戒的侵害性行为,它在客 观上导致物品损毁、肉体的伤害和心灵的苦痛,具有 一定的残忍性和破坏性。
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1.儿童经由观察楷模习得攻击; 2.儿童很可能会仿效高地位的人,他们经由攻击得到酬赏或
没有被惩罚的后果使其攻击行为更易被模仿; 3.经由观察或练习,孩子发现表现攻击行为可获得他们想要
三、执拗与不服从
• 患儿症状出现后,父母的反应来自百度文库注意两方面 问题:
(1)打骂虽可暂时消除儿童表面违拗,但孩子 常常口服心不服,打骂行为还给患儿提供不 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孩子今后更加违拗;
• 第一节 品行异常与教育 • 第二节 常见的品行障碍 •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与犯罪 • 第四节 成瘾行为 • 第五节 自杀行为
第一节 品行异常与教育
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是指
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社会 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 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 性行为。
• 由一个生物体对另一个生物体传达有害的刺 激;
• 这个有害刺激的传达带有伤害对方的意图;
• 攻击者期待这个有害的刺激能达到他所希望 的效果。
第二节 常见的品行障碍
一、攻击行为
根据性质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二类。
1. 良性攻击行为:良性攻击行为是指在种族或 个体生存受到威胁、或者荣誉尊严和正当权益受到损 害时所发生的防御性行为。它对于个体的生物适应和 社会适应及种族生存与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三、品行障碍的原因
• 5.生物因素
• 研究表明,外伤和患臆病的儿童、遗传病 患儿都可能出现品行问题。XYY型者的行为 问题发生率高出一般人群的4—5倍,原来 认为它是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多数 人的看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才使患者侵 犯性行为增加。雄性激素与侵犯性有关,所 以男性的侵犯性行为更为多见。
• 干预策略
1.同理心训练
2.问题解决技巧训练
3.社会学习理论训练
4.认知行为训练
5.社交技巧训练
二、说谎-lying
• 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
• 有些儿童由于环境及教养因素使之可从 说谎中得到益处,常采用说谎来达到自 己的目的和愿望,当说谎成为一种待人 接物的行为模式,这种说谎就是一种品 行障碍。
三、执拗与不服从
• 违拗与不服从(defiance and disobedience)的儿童行为表现出不顺从 和抗拒性,对权威人物特别是父母“挑 衅”反抗,所以又称反抗行为 (oppositional-noncompliant behaviour)。
• 对这类行为的矫治可采用多种行为疗法, 如暂时隔离法和消退法等。
入手来培养其道德品质。
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道德意志的锻炼
第二节 常见的品行障碍
一、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又称侵犯行为,是指基于愤怒、敌意、憎 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 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它可以是具体行动, 也可以是语言文字。
四、儿童道德品质培养
1.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特点
• 小学1—2年级学生尚未形成道德信念 • 3—4年级学生才表现出道德方面的愿望,
但信念还不稳定 • 5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自觉性、
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
2.道德品质培养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 • 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安排 • 对年龄小的儿童,多从道德行为的训练
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
2. 分类
• 团伙-侵犯型:这类患儿有同伙,对他 人常常施行身体暴力,侵犯人家利益。
• 非团伙-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 也对他人施行暴力,侵犯人家利益。
• 团伙-非侵犯型:患儿有同伙,常常表 现出逃学,离家出走,撒谎。
• 非团伙-非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 也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和撒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