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宁中教授-抽象推理

合集下载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史宁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因为数学文化是数学的形态表现,可以包括:数学形式、数学历史、数学思想。

其中思想是本质的,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化。

一、数学思想是什么数学思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和模型。

通过抽象,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命题和计算方法,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通过模型,创造出具有表现力的数学语言,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二、什么是抽象数学抽象包括: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

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的定义,刻画对象之间关系的术语和运算方法。

这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只是第一次抽象。

在此基础可以凭借想象和类比进行第二次抽象,其特点是符号化,得到那些并非直接来源于现实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数学把数量抽象成数;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抽象到数学内部就是数的大小。

由大小关系派生出自然数的加法。

数的四则运算,都是基于加法的。

数学还有一种运算,就是极限运算,这涉及到数学的第二次抽象,微积分的运算基础是极限。

为了合理解释极限,1821年柯西给出了-语言,开始了现代数学的特征:研究对象的符号化,证明过程的形式化,逻辑推理的公理化。

数学的第二次抽象就是为这些特征服务的。

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

欧几里得最初抽象出点、线、面这些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物理属性的,随着几何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非欧几何学的出现,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1898年希尔伯特给出了符号化的定义,基于五组公理,实现了几何研究的公理体系。

这些公理体系的建立,完成了数学的第二次抽象。

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

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
什么是推理? 是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
什么是命题? 可以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的陈述句。
三数、学命小题:学可数以判学断中正确的或者推错理误的陈述句
可以判断:下面陈述不是数学命题 这个三角形是美的
数学命题的两种形式:性质命题、关系命题
性质命题:A 是 P。 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 2.逻辑推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3.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
1.数学抽象(义务教育阶段: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 抽象对象:现实世界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 抽象功能: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概念、关系、规律) 抽象模式:舍去背景、保留关系、符号表达(更详细的?)
上海经验:一切课改最终要落实在课堂、落实于学生。教无定法。
应当建立教学常态:讲好一堂课的原则应当是什么?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应当是什么?
关于课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只提到一句话: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原则和标准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正在修 改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演绎推理
类似命题: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小
数学符号:b > 0,则 a - b = a + (-b) 证明:因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a - b = x ←→ a = b + x 由命题2,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b)等式不变:
a + (-b) = b + (-b) + x。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a + (-b) = x。由命题 1:

史宁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

史宁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80 6.5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因此,校长和教师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一教育理念变革:从“以知识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开展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

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以知识为本”使教育异化为记忆和训练我们可以将过去的教育理念称之为“以知识为本”。

其具体体现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我国最后一个教学大纲是1999年制定的。

当时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应当教哪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因此,相应的考核便关注“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总体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一维目标。

因此,几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的“双基”。

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大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门性人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三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其实“双基”的提出非常好,抓住了教学的本质。

在数学“双基”中,基础知识主要是指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基本技能主要是指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

我们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但是在现实中它却往往走向极端,即基础知识扎实靠记忆,基本技能熟练靠训练。

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记忆和训练。

但是这些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往往遗忘程度也深。

有一次,我问大学文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什么是三角函数”“如何求球的体积”等基础性问题,他们回答说“全忘了”。

后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教给孩子一些让其终身受益、最终会留下来的东西?因此,在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时,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是一维目标还是三维目标?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智慧教育我们现在制定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的教育理念。

史宁中(关于高中数学的一些想法)35页PPT

史宁中(关于高中数学的一些想法)35页PPT
性质命题(系词结构:… 是 …) 关系命题(条件结论:如果 … ,那么 …)
数学推理是有逻辑的推理:命题内涵之间具有传递性。 演绎推理:命题内涵由大到小,得到结果是必然的。验证结论。
A → P,x ∈ A,x → P。 凡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有死。 归纳推理:命题内涵由小到大,得到结果是或然的。发现结论。
归纳推理就是“看出”结果,这是创新的根本。在我国,过去 的数学教育缺少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是我 国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现代数学符号化、形式化、公理化的特点,应当采取有相应 的教学方法:
表达是符号的,教学应当是现实的; 证明是形式的,教学应当是直观的; 体系是公理的,教学应当是归纳的。
为了解释微积分、为了解释极限运算 需要实数的连续性:可以理解 1/n → 0,如何理解 x → 0 ? 需要无理数的运算:√2 +√3 = ? √2·√3 = √2·3 ?
极限运算:柯西(1821) 从柯西开始,现代数学走向了符号化、形式化、公理化
1872 年,康托用柯西基本序列的方法定义了实数 解决了实数的运算问题
□□□←□ □□□□ 哪边的小方块多?
所以 3 + 1 = 4。等号是指两边的量相等。
方程的意义: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等。
自然数(加法) → 整数(减法:加法的逆运算) → 有理数(除法:乘法的逆运算);有理数 = 分数 → 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 实数 = 有理数 + 无理数(小数形式的表达)
史宁中(关于高中数学的一些想法)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关于高中数学的一些想法
东北师范大学 史宁中
2019年10月
关于抽象
亚里士多德: 数学家用抽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研究,去掉事物中那些 感性的东西(颜色、温度)。对于数学而言,线、角、 或者其他的量的定义,不是作为存在而是作为关系。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最新资料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最新资料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当前,核心素养的公认定义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由北师大课题组综合了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 基于这一定义,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给核心素养以不同的理解,其中,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解读,既紧扣了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又高屋建瓴,能够给一线教师更为有益的帮助. 史宁中教授提出,核心素养大概可以这样描述:“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相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并认为核心素养“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 . 其进一步强调,无论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终极培养目标都应当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以下简称“三会”),显然,史宁中教授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这给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在此尝试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观点进行解读.初中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尽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现实的关系,但在读到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时,笔者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震撼,因为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自身其实很少有一种强烈的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意识.在数学教学的视角下,“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三会”的角度来看,既然数学是用来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的,那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那就意味着师生身边的世界,就是数学需要研究的世界,或者说师生无法直接感知却可以了解的世界,也是数学观察、思考、表达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认识,很多现实世界中的内容就可以纳入数学的视角.举个例子,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基于已有的关于正比例函数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结合简单的实例来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与几何性质. 而在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否将这些实际问题的素材放在“现实世界”的视角下来观照,是值得思考的. 譬如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煤气公司要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存储室. (1)设存储室的底面积为S,那其与深度d 的关系满足什么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将存储室的底面积定为500m2,那施工队向下挖掘的时候,应该挖多深?这个习题是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而设计的,但在教学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实际问题”的“实际性”,因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数学关系(这实际上是数学抽象能力的体现),且能看出第(2)问为第(1)问的具体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此问题虽然是实际问题,却只披着实际问题的外衣. 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呢?笔者在提供这一习题之前,跟学生进行了这样两个问题的问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反比例函数的存在?如何迅速地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关系?(在第一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出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建立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在于帮学生认清反比例函数的存在方式,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学生通常难以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明确的指导:到生活中找乘积为定值的实例,其中往往就有反比例关系的存在. 学生有了这个认识,就能够实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从而也就迈开了“三会”的第一步.“三会”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三会”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精练与通俗表达,相对于那些专业术语而言,这样的表达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并接受.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真能让学生达到“三会”的境界,那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是非凡的. 而对于“三会”,史宁中先生给予了更清晰的表达.其一,数学的眼光是指“数学抽象” .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像笔者一样有一个职业习惯,那就是总喜欢从数学的角度看身边的事物,比如当看到电信资费标准或超市促销活动的时候,总喜欢找出一个公式来衡量其优惠力度. 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也需要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如教学“分式”的时候,教师应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分”,以感知“分数”;二是基于变量关系的“分”,以建立“分式” . 如1 个苹果分给确定的3 个人就是分数,1 个苹果分给不确定的x 个人,那就是分式. 前者是确定的,后者是变化的,前者是定量关系,后者是变量关系. 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分式与分数的区别,同时还可以为后面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数学的思维是指“逻辑推理” . 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说只要开始了数学学习,也就开始了逻辑推理. 有效的逻辑推理在于推理的过程符合逻辑,而这个逻辑就体现为数学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推理中“因为⋯⋯所以⋯⋯”的应用. 同时,这种逻辑推理也体现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分式方程”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除了体现为基于逻辑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之外,还体现为对分式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骤的认识,如将分式方程转换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并判断解是否是分式方程真正的解. 这种认知上的逻辑,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其三,数学的语言是指“数学模型” . 当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研究语境中强调“数学语言”时,更多的是认为在用数学学科的语言描述一件事物,而少有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去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理论素养的缺失. 而在接收到这一认识之后,其又可以一下子激活此前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比如我们认为“函数”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不同的具体的函数都是描述现实世界中不同关系的模型,而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能否自然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客观上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否形成的重要表现. 比如看生活中的运动,当速度一定时,能否直接反映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或当路程一定时,能否意识到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这都是学生的直觉,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三会”不是孤立的,真正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往往是“三会”同时出现的:看到现实世界中的某个事物,自然地进行数学抽象,下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并建立数学模型以更清晰地描述之. 尽管初中数学知识还不足以解答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但对于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的描述,如果学生已经进入“三会”的境界,那核心素养的养成就同步成为现实了.有效培育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尽管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又需要另起炉灶. 关于这一点,史宁中教授强调得非常明确:继承和发展. 他指出:“现在所说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传统数学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把数学核心素养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并研究核心素养的时候,一线教师所需要做的,不应当是狂热地否定与重构,而应当是理性地继承与发展――这种理性与数学学科的理性也是一致的. 而再研读史宁中教授的另一个判断,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和他人的讨论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这意味着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观照初中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给学生以“悟”的机会,而所谓的“悟”,就是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用课件、动画去占领学生的思维高地,而应当是设计问题情境,以让学生能够锁定毕达哥拉斯曾经研究的那个地面,那个地面上的三角形尤其是通过面积关系去得出直角三角形三?的关系,是绝对不能轻易给学生以启发的,因为此难点如果由教师来突破,那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实际上是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悟”的情境来保证的,注意到这一点,作为目标的核心素养与作为过程的“悟”的情境,就可以有效衔接了.。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被视为重中之重。

本文将围绕数学史宁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数学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被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其中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最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非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总结起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穿插数学史宁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研究

教材教法|教法研究学生回归自我本性,体验生命的可贵,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他人生命也是十分珍贵的,需要被尊重和包容。

例如,盲人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盲人,体会到盲人是如何在黑暗中生活,通过他人的搀扶等帮助,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遇到盲人时不会嘲笑和议论,而是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忙,不仅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够温暖他人的心,使更多的人更加珍视生命。

同时,学校可以编排一些心理剧,形成剧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在愉快的氛围下,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同时也能够传递温暖,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异彩。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自身特点,编制和开发基于学生学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是课程的体验者,创造者,也是受益者,具有动态性和体验性的校本课程编制更有益于现代学生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已经逐渐引起人们不同程度上的重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是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传递更多的社会温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树立自我生命价值意义的观念,同时也需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全面开展势在必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王继民,郝武敬,李静静.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月刊,2020,(05):73.[2]刘英国.初中生生命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3]贾锁琴.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观察,2019,(33):131.[4]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5]黄中,姚小蓉.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6]杨仲夏,韩丁.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7]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8]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9]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10]翟安平,张懿红.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11]张亚东,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12]王丽芹,陈凤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13]刘晓仙.谈高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作者简介:沙良梦(1995——)女,汉族,籍贯:江苏省邳州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史宁中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史宁中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史宁中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一、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一)教师的基本素养我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应追求一个新的目标——努力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我们国家在教育上有一个基本的转变:过去努力解决一个能上学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上好学的问题。

我想,能上学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行为,那么能上好学的问题主要是校长和教师的责任。

一个好的校长实在太重要了。

怎样当一个好的教师呢?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应该主动去热爱,这是兴趣之所在,是人生价值之所在,不是被动的责任感式的热爱。

而是要真心的热爱,只要有了这个劲头的话就可能当一个好的教师。

光有热爱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

2、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很重要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的掌握是一方面,教育理念的掌握是另一方面。

这个教育理念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谈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是从教育上先提出来的,这之前的理念是以知识为本的理念。

以知识为本的理念在本质上只关心两件事情,就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应该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整个的教学就是三个中心,就是凯洛夫提到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这三个中心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到现在为止很多提法在很多地方还是这三中心,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指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主人。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只适应于大工业时代。

大工业时代的特点是标准化,个个工区的标准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因此它需要的人才也是标准化的人才,实施的教育也应是标准化的教育,所以他的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形态基本是标准化的,这是传统的教育。

但是近几十年来,因为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产业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可能进行标准化的工作,因此在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之下,在这个社会发展的驱动之下,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试着解释一下以人为本的教育:①、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合格的人。

让小学生在“做数学”中发展 “三会”能力

让小学生在“做数学”中发展 “三会”能力

让小学生在“做数学”中发展“三会”能力作者:徐德兵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60期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董奇教授指出,必须将核心素养物化到各学科的教学与评价之中,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会”能力、“做数学”史宁中认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核心素养的确定要基于这个目标。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还没有讨论确定,但史宁中提出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以下简称“三会”能力),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又囊括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因此,培养“三会”能力是目前在小学阶段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提出了“做数学”的理念。

数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汇集,还是一个包含有猜测与证明、错误与尝试、检验与改进等复杂活动的过程。

引导儿童“做数学”,实质就是打开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手口脑并用,让儿童充分经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过程,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培养“三会”能力史宁中教授指出,所谓数学的眼光,本质就是抽象,抽象使得数学具有一般性;所谓数学的思维,本质就是推理,推理使得数学具有严谨性;所谓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模型使得数学的应用具有广泛性。

我们引导儿童“做数学”,要让儿童“做”中进行抽象概括,“做”中开展逻辑推理,“做”中构建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做”中进行抽象概括,让儿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使用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汇集,更是一个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与概括、猜测与证明、检验与改进的动态过程。

史宁中教授解读

史宁中教授解读

史宁中教授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及“核心词”专家介绍:史宁中教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课程标准负责人。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数学与力学指导委员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指导组召集人,吉林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等职。

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荣获2000、2002年度长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张丹: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把过去的双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成了四基,就是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什么要增加这后两基,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史宁中:中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或者说是整个基础教育特点是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常人们是这样说的,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

基础知识指概念的记忆和命题的理解。

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作题的技能和证明的技能,因此我们过去的这些教育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做得很好,那还缺少什么呢?缺少就是现在国家希望培养的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

我们想一下,一个创新型人才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什么东西呢?我想主要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他想问题会不会创新性的想,当然还有一个创新意识问题。

这些东西必须通过本人参与的活动才能够学得会,老师教是教不会的。

我们先不说创新型人才在第一个层次来讲,比如说智慧,你说一个人很聪明,他有智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别人做不了的时候,他能想办法解决了,他就有智慧,他就聪明,比如在解题过程中,甚至在玩的过程中,他有一个方案,或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有一个技巧,这些表现的是智慧,因此这些东西是表现在过程之中的,而过程之中的东西只能通过过程培养,通过语言的阐述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教也不行,他得自己去想一些问题,他才可能想明白。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基本的活动经验是不行的,基本活动经验就是教我们的孩子如何思考问题,最终要培养这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更高的就是培养学科的直观。

史宁中教授解读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史宁中教授解读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史宁中教授解读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门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原有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

这个新标准是以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成果为依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该标准的一些主要解读:一、培养创新思维新标准强调数学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反思能力。

同时,新标准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新的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发明创造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二、注重数学的应用性新标准强调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标准还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新标准强调数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新标准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数学俱乐部活动、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新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智能工具、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注重教材的与创编新标准强调教材应符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和需求。

教材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材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者还应积极引入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和方法,借鉴他国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总之,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3.3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解决问题⏹教学提示本节《解决问题》教材借助“电视机问题”来教学。

开始出示电视机厂生产情况和问题(1),要帮助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综合算式,并交流改写的过程和结果。

其中,丫丫的算法:先算半个月里有几个3天,所以列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

问题(2)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时如果学生自己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给108÷3加小括号,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含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之前,先做几个练习,预热一下自己的思维。

(课件出示或板书)1、计算下列各题。

528÷24×3354×3÷18840÷28×3572×12÷27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记录存在的问题。

(2)请四位同学板演。

(3)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讲解。

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

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

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一、本文概述本文是对史宁中教授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访谈内容的第七次整理和呈现。

史宁中教授作为数学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阐述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数学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史宁中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探讨其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方式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史宁中教授在访谈中深入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他指出,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决。

这种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直观想象是指通过图形、图像等方式直观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效率。

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数学运算。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种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

史宁中教授强调,这六个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教育的整体框架。

数学的抽象_史宁中

数学的抽象_史宁中

2008年第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5 2008总第235期Journal of No rtheast N o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 o .235 [编者按] 《数学的抽象》这篇论文,将会成为作者一本关于数学思想的著作的一章,其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解决的,论文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文化的针对性。

因此我们对这篇文字进行了整理,并发表于本刊,以飨读者。

严格地说,数学是一种西学,作者大概是出于对思想史的尊重,出于寻找数学抽象的思想源流和资源的意图,仿佛怀旧式地对西方思想史进行了一次游历,作者在与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等经典哲学家的对话间,以一双敏锐的现代数学家的眼睛,时而以十分虔敬的心情充分欣赏思想家们的伟大观点,时而尖刻而亲切地指出思想家们的历史局限,时而又以操纵式姿态调侃着某些思想家的某些观点,这种对话和攀谈如同发生在老熟人、老同行、老朋友之间一样,这让我们好像在观看名为“数学的抽象”的一场精彩表演,在一种轻松的,然而又严肃的心情中了解到作者所谈论的话题的论证过程和观点。

读来令人颇多回味和想象。

[收稿日期]2008-07-10 [作者简介]史宁中(1950-),男,江苏宜兴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学的抽象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东西,数学的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抽象,只有通过抽象才能得到抽象的东西。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之下,数学的概念就不应当是经验意义上的存在,而应当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柏拉图的想法,认为一般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通过对于许多具体存在事物的共同性质抽象而得到的,所以一般概念不可能是真正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仍然需要补充,数学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不一定都是直接从现实的具体的存在中抽象出来的,也可以借助符号与类比得到更高层次的抽象,这里既包括感性具体也包括理性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符号表达:简洁、关键是把握问题的本质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读数的关键:十个符号 + 数位
如何读 2002 符号 0 很重要: 1 ~ 10 → 1 ~ 9 → 0 和 10 相反数: a + b = 0,b 为相反数,表示为 -a 数位与数不同 数位:个(ones)、十(tens),“十”是十个“个” “万”是十个“千” 数:10 = 9 + 1
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数学具有一般性 通过推理:数学 → 数学 从假设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结果 数学内部的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 通过模型:数学 → 现实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从数学内部到现实世界,数学具有应用性
得到数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性(抽象)、严谨性(逻辑)、应用的广泛性(模型)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 论证问题的形式是: 已知 A 求证 B
其中 A 和 B 都是确定性命题,没有新的知识
发现知识需要下面两个能力: 从条件预测结果的能力,从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 因此,需要归纳推理: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的东西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需要前提:经验或者想象 经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符号 加法交换律 3 + 5 = 8,5 + 3 = 8 → 3 + 5 = 5 + 3 6 + 9 = 15,9 + 6 = 15 → 6 + 9 = 9 + 6 3 + (-2) = 1,(-2) + 3 = 1 → 3 + (-2) = (-2) + 3 → a + b = b + a 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演绎证明
现代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纲要) 课程标准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人的成功依赖:知识技能、把握机遇、思维方法
不仅要记住一些数学的知识、掌握一些数学的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让学生 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通过数学教学(数量、图形)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会想问题、会做事情 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 问题解决
2. 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内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 抽象、推理、模型 数学教学的责任:会抽象、会推理
通过抽象:现实 → 数学
把研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
归纳推理
探究成因 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为什么?举例说明 (3 + 2)×6 = 5×6 = 30 3 + 2×6 = 3 + 12 = 18
上: 一队同学,每排3名女生2名男生,共6排,问有多少同学。 下:操场上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2人一排共6排,问现 在操场上有多少同学。 现在同学数 = 原来同学数 + 后来同学数 = 3 + 2×6 混合运算讲两个以上的故事。 除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演绎推理
加上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大。 符号表示:对于任意的数 a 和正数 b,有 a + b > a。 因为 b 为正数,所以 b > 0 在上面不等式两边分别加上 a,由命题 2 得到 a + b > a 结论成立。 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对称命题: 加上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小。
演绎推理
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小 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命题: a - b = a + (-b) 其中b > 0。因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a - b = x ←→ a = b + x 由命题2,在右边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b)等式不变: a + (-b) = b + (-b) + x。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a + (-b) = x。由命题 1: a - b = x = a + (-b)
模型
抽象:把现实世界(数量、图形、关系)引到数学。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 模型: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 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模型讲述的是现实世界的故事。
课标中主要要求两个模型
总量模型(加法模型):总量 = 部分 + 部分 部分 = 总量–部分 → 系列模型:现在 = 过去 + 变化 路程模型(乘法模型):路程 = 速度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存在一条主线 凡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有死。 非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不存在一条主线 苹果是酸的,酸是一种味道,苹果是一种味道。 两种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命题内涵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推理:命题内涵由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需要前提:公理或者假设。 “数与代数”演绎推理的前提 命题1 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 = b (a ﹥ b),b = c (a ﹥ b) → a = c (a ﹥ c) 命题2 等式(不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量,等式(不等式)不变。 a = b (a ﹥ b) → a + c = b + c (a + c ﹥ b + c) a - c = b - c (a - c ﹥ b - c)
小学数学中的抽象与推理
东北师范大学 史宁中 2013. 10
报告目录
一、数学的基本思想



二、小学数学中的抽象
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
一、数学的基本思想
1. 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过去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 教学大纲 关心问题是: 应当教那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 考核内容是: 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教学目标是: 基础知识(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扎实(记忆) 基本技能(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熟练(训练) 教学形式是: 课堂、教材、教师(凯洛夫的三中心论)
郑板桥:我画的不是我眼中之竹,而是我心中之竹。
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依赖的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结论都是命题 数学命题:可供正确或者错误判断的陈述 可以判断,下面陈述不是数学命题 这个三角形是美的 仅供判断,下面两个陈述都是数学命题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120度 直接推理:对命题的直接判断 一般推理: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
点、线、面的抽象 0 维是点、1 维是线、2 维是面、3 维是体。 日常生活看到的几何图形都是三维的,点线面是抽象的。
角的抽象 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 称下面的图形为角。角由两条线段所夹部分组成,这两条 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称这两条线段为角的边,角的大小与 边长无关。 几何作图(画角平分线)的教育价值:培养想象力
演绎推理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 减去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大。 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命题 a - (-b) = a + b 令 x = a + b。等式分别两边加上b的相反数(-b),由命题2 x + (-b) = a + b + (-b) = a 上面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b),再由命题2: x + (-b) – (-b) = a – (-b) 因为同样的数相减为 0:x = a – (-b)。由命题1: a - (-b) = a + b
抽象的小结
抽象出数学研究的对象:
把外部世界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图形与图形关系引导数学内部。 概念:自然数、负数、点、线、面、体、角 关系:(代数)数的大小关系,(几何)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法则:加法 → 减法、乘法、除法 抽象的东西不存在:现实中没有 2,只有具体的两匹马、两头牛
抽象的东西是理念的存在
归纳推理
类比的方法:几何
一个点把直线分为两个部分。如何表达?
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如何表达?两条直线呢?
一个平面把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如何表达?两个平面呢? 数学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结论,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 因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是逻辑推理, 因此数学的结果具有一般性和严谨性,进而具有应用的广泛性。
如果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中 一方面保持“数学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又添 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必将会出现既有 “演绎能力”又有“归纳能力”的培养模式。 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局 面,到了那一天,我们就能自豪地说,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 世界。
谢谢!
二、小学数学中的抽象
数学思想:抽象、推理、模型(不是知识,不靠讲解靠感悟) 教学要点:感悟什么?如何感悟? 抽象有两种方法:对应、定义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同时抽象出关系,从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 对应:三个苹果、三只鸡 → □□□ ←→ 3 (去掉物理属性) 定义:一个一个多起来(后继数): 1 = 0 + 1,2 = 1 + 1,3 = 2 + 1,4 = 3 + 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开始用对应的方法,以后用定义方法 对应:负数 量相等、意义相反 不能用数轴解释、最好不用减法或相反数解释 定义:如何认识 10000:比 9999 多 1,
10000 = 9999 +有两种方法表示加法:对应、定义。
3 + 1 = 4 ? 4 = 3 + 1 → 3 + 1 = 4 对应: □□□ □□□□ □□□←□ □□□□ → 3 + 1 = 4 定义:□□□←□
哪边多 哪边多?
理解等号的意义:等号两边讲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量相等(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